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涅槃经2年前 (2022-12-11)《大般涅槃经》讲解1153

00:00

「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

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虚空无法被时间所限制,虚空没有挂碍,佛性就像虚空一样。接着迦叶菩萨对佛说: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佛性、涅槃非三世摄而名为有,虚空亦非三世所摄,何故不得名为有耶?】

迦叶菩萨问佛说:世尊,如来的佛性和涅槃不能够被过去、现在、未来时间所限制,所以说如来的佛性、涅槃是真实存在的,是一种「有」,就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物,那么虚空也不能够被过去、现在、未来所限制。为什么我们不能说虚空就是「有」呢?

【佛言:善男子,为非涅槃名为涅槃,为非如来名为如来,为非佛性名为佛性。云何名为非涅槃耶?】

释迦牟尼佛反问迦叶菩萨说:善男子,难道你想把「非涅槃」称之为是「涅槃」吗?你想把「非如来」称之为「如来」吗?你想把「非佛性」叫做「佛性」吗?什么是非涅槃?那就不是涅槃。什么不是涅槃?

【所谓一切烦恼有为之法,为破如是有为烦恼,是名涅槃。】

「所谓一切烦恼有为之法」,这些不是涅槃,为了破除这些「有为之法」,这些烦恼,所以才安立了一个词叫涅槃。难道你想把非涅槃称之为涅槃吗?非涅槃就是涅槃的反义词。

大家注意:一切烦恼,一切有为之法,这就是涅槃的反义词。那么也可以讲一切烦恼和一切有为之法的反义词就是涅槃。脱离烦恼,脱离有为之法。

众生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是带着烦恼来的,这叫俱生之惑,有的时候「惑」在佛家也代表烦恼。

在《百法明文论》里讲,众生与生俱来的六种烦恼分别是贪、嗔、慢、无明、疑、不正见。

贪——贪婪、贪心。你观察家里的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好吃的就想多拿一些,好看的衣服也想多拥有一些,这种贪是从小就有的。

嗔——如果你打你家的小孩子,他也会有一种很反感的、很激烈的负面情绪产生,有的时候他压抑自己,有的时候不压抑自己,被惯坏了的孩子是毫不压抑自己的嗔心的。

慢心——富人家的孩子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骄傲感、尊贵感。

无明——缺少智慧。

疑——疑惑。

不正见——不是正确的见解。

所以这六种俱生惑,也叫俱生烦恼,是一切众生本自带来的(从娘胎里带来的),所以说众生随业受报。这六种俱生烦恼,每一种都代表着业,他哪种习气盛,你甚至可以推测他是哪一道上来的。就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众生都是随着业力流转而来,所以身上都有烦恼,都处在有为法中,被烦恼和有为法系缚着,所以才安立了一个涅槃在这里。我们说安立一个涅槃,不是说涅槃是创造出来的,而是这个名字相针对着烦恼、针对着有为法,有了涅槃这个名字相的产生。

【非如来者,谓一阐提至辟支佛,】

佛陀说:什么是「非如来」(不是如来)呢?什么不是如来?那就是「一阐提」到「辟支佛」。

从一阐提开始到凡夫、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到阿罗汉、辟支佛,这一切人都非如来(都不是如来)。

这个地方佛陀没有把菩萨放在这个队伍里,因为菩萨的修行果位有高有低,有的离佛是很近的,没有放在里面。

【为破如是一阐提等至辟支佛,是名如来。】

为了让这些一阐提、凡夫,或者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辟支佛变成佛,才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所以有了非如来,才知道什么是如来。

【非佛性者,所谓一切墙壁瓦石无情之物,离如是等无情之物,是名佛性。】

这里佛陀就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指的是一切有情众生,而不是说桌、椅、板凳也有佛性,不是这个意思。像墙壁和瓦块、石头经过无量劫,它可能粉碎成微尘了,但是还是无法修习「四圣谛」、「八圣道」,对吧?

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说,墙壁、瓦石里面住进了有情众生了,或者墙壁、瓦石是佛菩萨化现的,这种可能才说墙壁、瓦石可能变成佛。如果没有有情众生的神识和觉性介入的话,墙壁、瓦石就算粉粉碎,拆解成了地、水、火、风,它也没有办法成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所以说非佛性者就是讲的这些无情之物(墙壁、瓦石这类无情之物),那么有情众生是有佛性的。

【善男子,一切世间无非虚空对于虚空。】

所以你要想一想,一切的墙壁、瓦石这些相,若干年之后变成什么样子,你有一种深深的虚无感,「一切世间无非虚空对于虚空」,都是虚空对虚空而已。

那个困惑的是谁呀?那个烦恼的是谁呀?你用「白骨观」观一观,是白骨在困惑、在烦恼,那白骨呢?本性又是空的,那当下就空掉了。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世间亦无,非四大对,而犹得名四大是有。虚空无对,何故不得名之为有?】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想一想世间一切都是空的,地、水、火、风散了、化了之后,没有一个相对照之物,到处都是这些微粒(地、水、火、风)。但是我们在形容这「四大」的时候还说,万物是由四大地、水、火、风形成的,虽然地、水、火、风到最细微处已经接近看不见了,成了临虚尘了,那个时候还讲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还是有的。那么虚空也是像地、水、火、风一样,它没有一个可对照之物,为什么不能说虚空是一种「有」,是一种存在呢?

【佛言:善男子,若言涅槃非三世摄,虚空亦尔者,是义不然。】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想一想涅槃这种状态,恒常地一直存在,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也有。涅槃的恒常,无法用时间去限定它、去限制它。虚空也类似这样子,虚空因为空,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不能够用时间去限制它、去切割它。这样讲「是义不然」,你又不能只盯着这一点去看。

【何以故?涅槃是有,可见可证,是色足迹章句、是有、是相、是缘、是归依处,寂静光明,安隐彼岸,是故得名非三世摄。】

涅槃有怎么样的特性呢?涅槃其实非常复杂,涅槃是「有」,这是一种绝对存在,它是真的存在、可见,就是我们能够发现并且证得涅槃,我们可以证得它。

佛陀说:「十住位」的菩萨可以见到一点儿佛性(涅槃);十地位的菩萨没有了了明见,也能见到大部分了;佛(如来)可以见到,了了明见佛性、涅槃。涅槃是可以见到的,是可以证得的。

「是色足迹」,你在一切色相的变换中,找到一种生命力在内部存在着,「章句、是有」,对于涅槃的描述,这些字句太多太多,数都数不清。佛陀讲了四十九年法,经常去描述佛性、涅槃,关于它的章句太多太多了,「是相、是缘」,涅槃有的时候,大家认识它的时候,先从文字相上去解释它,然后再根据文字相去领会背后的含义是缘。

你要想证涅槃怎么修啊?前面讲了,要修「三十七道品」;要修「戒、定、慧」……有条件的,不是说谁都能见到实实在在的涅槃,「是归依处」,涅槃又是一切圣者的归依之处,最终极的所在,你的境界高到极致,那就入涅槃了,入无余涅槃了。

然后涅槃的表现是寂静的、是光明的、是安隐的,有的时候,我们形容它就是彼岸。「是故得名非三世摄」,所以涅槃如此的复杂,你不可能用时间去限定它,不可能去讲过去的涅槃、现在的涅槃、未来的涅槃,不可能!

【虚空之性,无如是法,是故名无。】

虚空就是什么都没有,没有东西,它就是没有东西这么简单,它没有像涅槃一样内涵如此的丰富,所以就说虚空是「无」,谁都知道。什么是虚空?那就是什么都没有,谁都知道。

【若有离于如是等法更有法者,应三世摄。】

虚空就是什么都没有,所以你不能讲虚空是一种「有」。「若有离于如是等法更有法者」,如果你离开了虚空还想找到一个东西是虚空,那证明什么?它是有形有相的,我还可以离开它再找到别的,这不就分别开来了吗?既然是这样的,我还能区分这个虚空、那个虚空的,那就说明是什么?是相、是有为法,就会被过去、现在、未来时间所限定了。

【虚空若同是有法者,不得非是三世所摄。】

既然虚空已经成了有为法了;成了相里事了;成了一种确凿无疑的相了,那就不能讲它超越了时间的概念了。

【善男子,如世人说:虚空名为无色无对,不可睹见。若无色无对不可见者即心数法。】

世间人说:什么是虚空?虚空就是一种没有色相的,什么都没有的,也没有可以对照之物,「不可睹见」,你看不见是虚空,你不可能用眼睛说看到了虚空,不可能!它无相,无有色相,又无有对照之物,又不能见。

那么其实「心数法」也是类似的,心数法就是心的作用(你可以这样理解),心所起的作用。像受、想、行、识这些心的作用都是心数法里面的。

【虚空若同心数法者,不得不是三世所摄。】

佛陀说:如果虚空和心数法一样的话,「不得不是三世所摄」。那么心数法描述的是众生心的作用显化出来了万物万有,然后再去进行细微之处的研究。如果虚空跟心数法划等号的话,那说明它也是可以被时间所限定了,就不得不是「三世所摄」,就是说它也是被过去、现在、未来所限定的了,若虚空已经成为了被过去、现在、未来所限定的,说明虚空就成了心数法了。

心数法就是「四阴」了,「四阴」就是「五阴」减掉了色(色、受、想、行、识「五阴」去掉色阴),受、想、行、识指的就是四阴。

【若三世摄即是四阴,是故离四阴已无有虚空。】

「四阴」——受、想、行、识。

受——领取、纳受的意思,外在的境况造成了我们内在的觉受,我们收取了外在境像的影子,外在的境像对我们进行了影响,这是受。

想——心开始对着六尘境界去执取那些形像了,说我想起来什么了?这个想字是心上之相,心里有影像,执取了影像,执取了六尘境界。

行——代表造作,就是人的思维意识活动,心里的思想,这是行的层面。

你心里的这些活动也有趣向善的、趣向恶的,还有无记的,你想着某某人很坏,我怎么报复他,那是一个恶念;某某人对我太好了,我得感恩他,这是善念。一会儿我也下班买点菜,这是无记,这都属于「行阴」,也叫「行蕴」。

识——了别为识,指的是第六意识。实际上要是从深层次研究的话,受、想、行、识的「识」,分为第六识、第七识和第八识。第六识汲取信息去分别,然后第七识是恒审思量,第八识是仓库收纳一切信息。这是受、想、行、识,这是心数法。心是一切的根源!

佛陀说:如果你认为虚空就是心数法的话,心数法就是受、想、行、识,离开受、想、行、识,那就没有虚空了。

【复次,善男子,诸外道言:夫虚空者,即是光明。若是光明即是色法,】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很多外道都说,「夫虚空者,即是光明」,虚空就是光明。

佛陀说:不对呀!虚空要是光明的话,那不就是成了色相了吗?(我们明白,因为光也是一种相,)其实光本质里也是光波的震动,震动得过快,你就看不见它了。

其实,光也是色相,是光之色相,你不能说虚空就是光明,这样讲不对的。

【虚空若尔是色法者即是无常,是无常故三世所摄,云何外道说非三世?若三世摄则非虚空,】

如果你认为虚空就是光明,那就是光明之相,那就是无常的了。既然是无常的,那么可以用过去、现在、未来来讲说它了。那么说无常过去存在,现在不存在,或者说过去没有,现在有,不能说虚空是光明。

有的「外道说非三世,若三世摄则非虚空」,外道讲话是矛盾的,说虚空是光明,又说虚空非三世摄。虚空是光明,它可能就稍纵即逝,又说不能用过去、现在、未来去形容虚空,很显然不对。

「若三世摄则非虚空」,那么如果能用过去、现在、未来去描述它,去限定它,那说明它也不是虚空了,它就是有形有相之物了。

【亦可说言虚空是常。】

如果按照外道的说法的话,说虚空是光明,又说虚空恒常,这不对呀!没有一直恒常的光明(这里讲的是光明之相),只要是相,就是无常的。

【善男子,复有人言:虚空者即是住处。若有住处即是色法,而一切处皆是无常三世所摄,虚空亦常非三世摄,】

佛陀说:善男子,有的人就跟你讲虚空是什么呢?就像一个大宅子一样,所有万物都住在虚空的肚子里。你要认为虚空是个大宅子的话,那说明也是色相之法了。

一切色相都是无常的,大宅子有坏灭的时候,有「成、住、坏、空」。既然是无常的,就可以用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去限定它。

然后,他可能又跟你讲,虚空是一个永恒存在的大宅子,虚空是「常」的,不是被时间所限定的,那也是充满矛盾的。

【若说处者,知无虚空。】

你要说那是一个大宅子,那就成了一个确定的相了,就不是虚空了。虚空代表什么都没有,你怎么能说虚空就是什么都没有,虚空是一个大宅子。这不是矛盾吗?

【复有说言:虚空者即是次第。若是次第即是数法,若是可数即三世摄,】

也有的人跟你讲,虚空就是次第(按顺序来一个又一个)。

如果虚空是次第的话,那不就成了「数法」了吗?就成了可数之物了,一个、两个、三个……还数出来多少个虚空,要是真的虚空是可以数的「数」,可以数的形像,那又是有为法,有形有相的,又可以被过去、现在和未来所限定了。

【若三世摄,云何言常?】

既然它都被过去、现在、未来所限定了,过去、现在、未来可能一直变换,都不一样,怎么能说它是恒常的呢?

【善男子,若复说言:夫虚空者不离三法:一者、空,二者、实,三者、空实。】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有的人跟你讲:虚空包含三个特点:第一、空,它很空很空,第二、实,它是实有的,第三、又空又实,空实同在。佛陀就挨个儿地去拆解。

【若言空是,当知虚空是无常法。何以故?实处无故。】

你要说虚空就是空,那么一切有物体的地方,有明确物质的地方,就没有虚空了,是不是?那也不对,其实虚空到处都在。

【若言实是,当知虚空亦是无常。】

如果你认为这个实实在在的可以抓得住的物体就是虚空,那肯定更错误了,那它也成了无常的。

【何以故?空处无故。】

你要说虚空是实实在在可以抓得住的一个物体,那么空就不是虚空了,那又错了。

【若空、实是,当知虚空亦是无常。】

如果你认为虚空又空又是实,这不很矛盾吗?很矛盾!又是空又实,这是怎么回事?那也是无常的。

【何以故?二处无故。】

你找不到这样的地方——又空又实,这两个相互矛盾的东西放一起抵消掉了,什么都没有了。

【是故虚空名之为无。】

所以虚空就是代表什么都没有,你不能讲虚空是有。

其实佛陀等于在跟外道开辩论会了,然后我们会发现佛陀会站在无量的角度去驳倒外道的观点。

为什么佛陀有无量的角度?一个话题他可以展开这么多、这么多的文字。因为佛退得很远,他尽虚空、遍法界,他用无量的角度看同一个事物,所以他可以这面讲讲、那面讲讲,换无数个角度去讲。

当你离事物很近的时候,你可能只有一个角度,只有你退得很远、很远、很远的时候,你才有无量的角度。这就代表佛陀不著,你一著你就限定了自己,你只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你的答案可能就不圆满。

佛陀在辩论的时候,他就不停地切换角度,辩得你哑口无言,简直是没有任何的反驳之力。所以佛陀是最佳辩手,是辩论大师!

【善男子,如说虚空是可作法,如说去树去舍而作虚空,】

接下来佛陀说:迦叶,善男子,有人也讲「虚空是可作法」,是可以造作的,「如说去树去舍」,比如说我去砍树、去造房子,是可以造作出来的。

【平作虚空,覆于虚空,上于虚空,画虚空色如大海水,是故虚空是可作法。】

有的外道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竟然说虚空是可以造出来的,可能他想的是这样子:这里什么都没有,我造一个碗,碗里什么都没装,这不就有一个虚空吗?他说这虚空是我造出来的,这很显然不是了。

有的人就说:虚空是可以造作的。比如说这儿有一棵树,我把这棵树砍倒了,这儿没树了,这就是我造出来的虚空。有个房子在这儿挡路,我把这个房子拆了,这儿房子没了,这儿多一个虚空出来,很可笑的。

有的外道甚至会这样想:我可以造出虚空来,我可以把那个尖的东西给它削平,削一个平平的虚空出来;或者我把其他的东西压在虚空之上,盖上虚空;或者我可以踩到虚空上;或者我可以在虚空上画上各种各样的颜色,这都是谬论,非常可笑!

有的外道甚至认为:水不是也是无形无相吗?但是大海一浪压一浪,你看看,一浪压过了另一浪。水无形无相,就是说它有形有相,但是形态是不确定的,放在圆的碗里就是圆的,放在方的碗里就是方的。他就说大海的水对我来讲,本来是没有什么形态的,但是我看到海浪一个压着一个,那么我也可以造出虚空来,一个虚空压另一个虚空。认为虚空是可以造出来的,非常天真。

【一切作法皆是无常犹如瓦瓶,虚空若尔应是无常。】

佛陀就告诉外道说:一切可以造作出来的东西不都是无常的吗?你说你能把树砍掉,那证明树是无常;你能把房子去掉,房子是无常的;海浪一浪压一浪,你还能找到刚才的那个海浪吗?不都是无常的吗?

你要说虚空是能造出来的,那瓦片怎么来的?泥巴烧的。本来都是土,加了水一烧,成了瓦片了。花瓶怎么来的?本来可能也是泥巴,烧出来一个花瓶,这都是造出来的。你要是认为虚空像瓦片和花瓶一样可以造出来的,那就是无常的。瓦片我可以砸烂它,花瓶我可以摔碎它,那就是无常的。

【善男子,世间人说一切法中无挂碍处名虚空者,是无碍处于一切法所,为具足有、为分有耶?】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有的人也讲虚空是什么?就是说那个地方什么都没有挡着我,没有任何的障碍,没有挂碍,那个地方什么都没有挡着我,那个地方就是虚空,有的人这样讲虚空。

那佛就问你了,什么障碍都没有的这个地方,「于一切法所,为具足有、为分有耶」?这个地方充满一切法、一切相的元素,还是说它拥有一部分?

【若具足有,当知余处则无虚空。】

你认为这个地方空着,它就具备了一切的元素的话,那么一切元素都集中在空的这个地方了,那其他地方就没有一切元素了,别的地方就没有虚空了,虚空就被你切割开了。

你说这个空当处有所有的元素,其他地方就没有虚空了,那是不对的,你把虚空给切分开了。

【若分有者,则是彼此可数之法,若是可数,当知无常。】

你要是说这个碗里的虚空是一部分虚空,你要这样讲,那虚空又成了可以切成块的东西了,那不又是有为法了吗?

所以佛陀说:那你就知道了,虚空不是这样子的。你说这个没有挂碍的地方有整个的虚空,还是部分的虚空?你怎么说都不对,只要你说出来了,形容出来了,那就成了有为法,就成了无常的了。

这节课其实我们就是跟着佛陀来学习怎么样辩论,怎么样驳倒外道的观点。外道如果树立了一个很奇怪的言论,你就站在他的角度,沿着他的逻辑去往下推,推着、推着他就绊倒了,就行走不下去了。

并不是说外道有这个言论,然后你再树立一个别的言论,他信他的,你信你的,谁也不服谁,谁也驳不到谁。佛陀在驳斥外道的时候,往往就是利用了外道的角度,一直往前延伸,延伸到外道没有发现的一个盲区,就在那个盲区、那个沼泽地,他就陷落了,就无法再行走。

所以我们也经常讲,在用第六意识方面,佛陀超越了世间所有人,在消灭第六意识方面,他也超越了所有人。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那么我们目前会面对的个别外道,比如说他支持有神论,他认为世间有个神,神是一切的造物主,神最大。你就问他:世间有神,你怎么认识的神呢?他讲一些经历给你,告诉你他怎么认识的神。你说:你是用你的心认识的神吗?他说:是呀,我是用心认识的神。然后你就问他:你要是没有心,你能认识神吗?他说:不能。那你再问他:心大还是神大?心重要,还是神重要?神是不是你的心所认识的?你所崇拜的神、你所信敬的神,是不是你心的产物?你这样问他,问着、问着,他就拐到佛法这里来了,原来是心造了一切。

就这样类似的,驳倒外道不需要一开始就去打击他,说你是错的,或者我信佛,佛就是比你强,不需要这样,就按照他的逻辑去推,先站到他的队伍里,跟他讲、讲、讲,就把他领到佛法里来了,因为佛法就是心法。

华藏庄严世界海,以佛神力,其地一切六种、十八相震动。所谓:动、遍动、普遍动;起、遍起、普遍起;踊、遍踊、普遍踊;震、遍震、普遍震;吼、遍吼、普遍吼;击、遍击、普遍击。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MEAKAdgAG0gCCJ0wD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2.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niepanjing.net/post/44.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5

第265课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最近「喜马拉雅」上主播评选投票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我看每天都有师兄在群里发,要给我们学院投票。我一直也没怎么在意,今天课前有点时间,我就去看了一下主播评选的总榜,就是怀着好奇心去了解一下,看看排在前几名的都是谁呀。大概看了一下前十名,大部分都是讲鬼故事,还有讲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第263课「我今于此大众中,演说令彼明空义,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六尘诸贼别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眼根常观于色处,耳根听声不断绝,鼻根恒嗅于香境,舌根镇尝于美味,身根受于轻软触,意根了法不知厌,此等六根随事起,各于自境生分别,识如幻化非真实,依止根处妄贪求。」——《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大家...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0

第260课「法本为空无,欲有则为著;不得脱勤苦,常立于愦恼。法为不可得,是谓为定止;亦尽亦无尽,彼为悉无有。空者不智习,亦不无有习;彼若无因缘,何从有所缘。」——《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在《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佛陀说,如果菩萨摩诃萨们,如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们,想要证得大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时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号称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大般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七卷,首先依然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的翻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五上节课佛陀最后对迦叶讲到:善男子,凡夫的色相是从烦恼生的,如来的色相是远离了烦恼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修到第四禅的圣人可能有两种倾向性:一种「乐三昧」,另一种「乐智慧」。就是一种比较喜欢或者贪爱三昧,另一种是比较喜欢或者贪爱智慧。喜欢智慧的这些圣者会进入到五净居天,喜欢三昧的这些圣者会进入到无色界。【如是二人:一者、修第四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上节课的最后,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当你谈到牛奶中是不是有奶酪的时候,当你谈到奶酪是不是能生出生酥的时候,你绝对不能忽视种种外在的条件。【善男子,智者不可见离方便从乳得酪,谓得生酥亦应如是离方便得。善男子,是故我于是经中说,因生故法有,因灭故法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