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14课·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涅盘经白话文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8)《大般涅槃经》讲解1723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昨天晚上在二号院,发生了一些让我很惊讶的状况,我相信很多师兄也很惊讶!在这个诸佛海会的内院里,竟然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第一个状况是,有一个经常出现的师兄,几乎每一次出现都是在求助,要么抱怨命运的悲惨,要么就是请求别人帮她医治、救助她的妈妈。我看这个师兄就是个菩萨,每隔一段时间出现一次,每一次都在考验大家的修行。但是有的师兄不这么认为,有的师兄很厌恶这个经常求助的师兄,并且还说她是鬼。

我当时就想起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故事,佛印禅师看苏东坡是佛,而苏东坡看佛印却是一团牛粪。如果你真的是佛,那么你看世间的一切都是佛。佛化现来了,来教育你、来试炼你。如果你看着别人是鬼,那么此时你是什么状态,请反观自心,所以我们说非常感谢有共修的机会。

在二号院五百人的大群里,如果五百人个个是凡人,这就是一片江湖;如果五百人个个是佛,这就是一个佛国,一切一切取决于你的心。在这个「诸佛海会」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注意反省自己的「身、口、意」。你想一想,你表现出来的任何细节,其实都象征着你的内在品质、内在境界。

今天早晨我去二号院一看,还有一个状况,有的师兄在肆意地嗤笑诵念「楞严咒」和「大悲咒」的功德利益。他认为要是这么灵的话,那大家光念咒吧,什么都别干了。这是佛弟子应该讲的话吗?你真的具备正知正见吗?世界上有一句名言叫「品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就是有的人智慧微浅,但是他非常地善良,品德很好。他的品德让他放射光芒,大家都喜爱他。他的品德可以弥补他智慧上的缺陷,但是从来没有人讲智慧可以弥补品德的缺陷。

你固然很有才华,但是如果你在细节上泄露了那种恃宠而骄的习气,你的才华将一文不值。修行多年又如何?诗写得再棒又如何?你的为人处事,你的「身、口、意」直接泄露着你是怎样的人,或者得到大家的敬重,或者得到大家的鄙夷。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因为一直惯着孩子、溺爱孩子,从而把孩子送进了监狱。在这个五百人共修的大群里,我们的目标是——人人都成佛,成为一个佛国!这才真正是「诸佛海会」!那么你如果不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要求,你将走向何方?又将带动很多师兄走向何方?

此时,我们正在分享《大般涅槃经》,没想到昨天早晨刚讲完的,晚上在群里就戏剧性地显化出来。佛当时在临走之前,所批判的一些现象(修行人不注意的一些细节),恰巧就在醍醐内院出现了。

师兄们,一切的伟大都形成于细节。不要以为我会吟诗作对,写的诗好像很开悟,我就多么了不起!你的习气说明了一切……如果你真的什么也不做了,光念「楞严咒」,要什么有什么,你相信吗?你敢于放下一切,天天出家在外,天天念诵「楞严咒」,你敢吗?

那么「大悲咒」的功德利益,我们目前为止还没有讲,在该讲的时候自然会讲,佛经里明确讲了「大悲咒」的功德利益,你信吗?不信,它怎么又会有呢?一切一切「心诚则灵」,你信则灵,信是一切的基础。你连信都不信,它怎么会发生在你身上呢?你都不相信世界上有好人,好人永远不会在你这儿出现的,你相信吗?学佛多年,如果你还犯一些不学佛的人所犯的低级错误,那你最近在干嘛了?

过去,我在公司曾经管理过团队,后来做过副总。有一段时间对于员工非常地仁爱,就是完全地站在员工的角度,怕他们累了,怕渴了,怕饿了……的那种溺爱,结果导致我那个团队业绩很差,因为我太爱他们了。一个绵羊一样的领导,领导出的下属个个都成为了绵羊。后来我改变了策略,我反省自身,为什么我带的团队业绩这么差?开始高标准、严要求,把大目标进行分解,每个人身上都有任务和目标。计划细分到每一天,甚至上午、下午你要做什么事情,打多少电话,邀约多少客户,把目标完全地分解到每一个人身上,如果完不成就扣钱,结果业绩就上去了。如果你是羊,你领导出的下属也必然是羊;如果你是狼,即便你的下属变不成狼,但是跑得也快一点,至少比羊快一点。个别时候,我也是太松了、太软了,所以导致内院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今天在课前我认真地忏悔,因为如果我不做深刻的忏悔,我就对不起这部《大般涅槃经》,对不起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本师的带领下,我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部门经理,我也开始带队伍了,带员工了,带团队了……手下这么多人,单单内院已经快一千五百人了,而且外院还有那么多师兄,我要对每一个跟着醍醐进行学习的人负责。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师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要做本师那样子的。

为了对每一个师兄负责,所以该严的时候必须严,如果你不求进步请自动离开。我不希望醍醐学院出来的这些学员,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让别人看上去好奇怪,这是学佛多年的人吗?还有的师兄,你明明已经到了阿罗汉果了,但是你一朝不慎,你知道你再造罪业会怎样吗?凡夫造业(不懂因果的人)造业也就罢了,那么懂因果的人再造业,你知道后果是怎样的吗?

在讲《大般涅槃经》的时候,好像时空穿梭回到了佛所在的那个年代——公元前486年,那一天二月十五日。当我们面对佛的时候,你仔细地考量一下你的内心,你有没有任何的惭愧。佛陀为了众生的解脱,放下了自己能放下的一切,舍掉了一切。他为了众生的解脱,他这样做了。那么你为什么学佛?可能有的人刚学佛的时候知道,我为了觉悟,我为了解脱而学佛。「学佛三天,佛在眼前」,天天知道佛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我要向着佛的方向而努力,我跟佛的差距是多少。「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学着学着忘了自己为什么学佛,对自己的要求也下降了。尤其是思想上,自己感觉好像证悟了一些什么什么境界之后,更加地骄傲了,不知道自己是谁了。那些「我执」、「我慢」的一戳即破的肥皂泡泡,让你看不清自己是谁了。

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说话不小心,造作重业,我们已经讲过多次了。他当时作为一个比丘,因说话不小心,造作恶业导致多少劫在地狱里,多少劫在畜生道,多少劫变成没有舌头的人……这张嘴呀!这张嘴呀!它是泄露你秘密的关键的一扇门。大家一定要小心看好你的嘴,就算你的心里跟佛有很大的距离,至少你的嘴你要先管好。造了业都是你自己受啊,那么已经造作重业的师兄,赶紧去佛前认真忏悔。我们并非是用「业」去吓唬你,学佛多年,你也知道我们不是在吓唬你,一切一切自己造、自己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一直告诉我们,如果你缺乏对自己的警醒、缺乏对自己的旁观,在无边的安逸中放任自己,那么将导致你的毁灭。如果你时时刻刻有忧患意识,不管你学佛多久,证悟的境界多么高,写出多么美的诗,你依然要懂得反省自己:我的习气还有没有?「十善业道」做到没有?不管你修行多少年,你都要经常地反省一下自身,免得习气上来的时候,自己不知道。

上节课我们讲到,佛陀劝大家说:我在的时候,看着大众还比较团结,如来的法性、佛的精神,真实不倒、屹立着、昂扬着……但是你们这些修行人应当「精进、摄心、勇猛」。「摄心」很关键,法藏比丘当初发愿的时候,他的师父告诉他「清净佛国,汝应自摄」。摄是什么?自己控制好自己,这叫「摄」。「摄持」,把握住的意思。

你想建一个佛国,你要自己控制好自己的心,你对心的把控力都没有,何谈成佛?「清净佛国,汝应自摄」,那么在「诸佛海会」的地方,你自摄了没有?你的心是放逸的、骄纵的、任性的,还是严谨的、真诚的、恭敬的?印光大师说:「佛法从恭敬中得利益,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同样的,你连恭敬都没有,你怎么会得到利益?

佛陀告诉我们:要「摄心、勇猛」。你要对自己严一点,对自己狠一点,学佛的人那么多,有几个真正像佛了?你不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你跟不学佛的人有什么差别?

「摧诸结使」,把那些障碍你的习气收好了,你再来这个内院活动。因为你所发射出去的一切信息,它都尽虚空、遍法界的。你说的任何负责任的话、或者不负责任的话,它都瞬间尽虚空、遍法界的。你在这里成为一个光源照亮周围,成为一个爱的源泉、美的源泉;还是成为一个污染源?

「十力慧日既灭没已,汝等当为无明所覆」。佛陀说了,有佛在的时候,有的修行者很精进。但是佛走了之后,有的人就顺着习气、业力就被无明吞吃了。所以佛陀说,我留下的这些法都是药,众生有烦恼病的时候就拿来用。

佛法就是药,你家里堆了那么多佛经,都是药,你吃药了吗?你说我没病,不需要吃药。你真的没有病吗?习气就是你的病。你有习气就造罪业,有罪业就轮回。习气还有没有啊?我们固然可以「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爱怎样怎样,你造作恶业不管你。是!我们可以这样,但是结果呢?你造作恶业不管,他造作恶业不管,到最后这个「诸佛海会」成了什么地方了?「严师出高徒」,「子不教,父之过」。如果孩子没有教养、没有修为,大家怪的是孩子的父母亲。如果弟子很差,说明师父很糟糕,对不对?佛陀难道不管教弟子吗?他在临走前,一再地跟大家讲:你们要以「戒、定、慧」守住你们的「正法宝城」。「戒、定、慧」,我们做到没有?

佛陀留下一切良药,目的是什么呢?「今当令一切众生及以我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秘密藏中」,「秘密藏」就是如来藏,就是佛法宝藏。佛陀把众生看作什么?我子——我的孩子,四部之众都是我的孩子。我们说你不要轻易地诽谤出家人,不要轻易地去言说「四众弟子」的过失(「四众弟子」包括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还包括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但前提是,你是为了什么而说?你为了纠正他而说,还是为了讥笑他而说?你自己心里明白。一个意念的差异,一个发心的差异,直接两种结果。你为了救护他而说,那你做对了,你的果位又提升了,你向上升;如果你为了讥笑他,为了嘲弄他而说,那你往下降。你的发心决定了一切。那么作为四众弟子,你觉得惭愧吗?佛陀说你是我的孩子。作为佛的孩子,你惭愧吗?

理论很美妙、很伟大,高高在上,你应用了没有?理论有的时候很枯燥,但是生命之树是常青的。理论的这些肥料来滋养我们的生命之树,你受到滋养了没有?天天听经,你有变化没有?

【我亦复当安住是中入于涅槃。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

佛陀说,好像世间有一个字,这个字准确的读音暂时不好说,我们姑且叫做「伊」。这个字是这样写的,我们都有两只眼睛,练过瑜伽的师兄有的开了天眼,就是眉心轮这个位置,《西游记》里面的二郎神有三只眼。你有一双眼睛(左眼和右眼),假设你开了第三眼,大家摸一下你额头上那个位置,第三眼向左眼画一条线,向右眼画一条线,就等于三个点,两条线,对不对?

(附注:该符号为∧与∴叠加,即∧顶端与两脚各有一圆点)

如果这三点要是横在一条线上,那就不叫这个字了,竖着在一条线上也不行,它就必须是三点、两条线这样连接,才是这个字。

【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得成。】

佛陀说,就好像摩醯首罗脸上的这三只眼一样。

「魔醯首罗」是色界之顶——色究竟天的天主。「摩醯首罗」是梵文,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大自在、大自在天」。在印度教里认为摩醯首罗是世界之主,是宇宙的创造主。但是在佛教里,他只是色界「色究竟天」的天主,是色界最高处,还没有到「无色界」。「摩醯首罗」的脸上有三只眼睛,就有点刚才我们所画的——两只眼睛上面有个第三眼。

「三点若别亦不得成」,就说这三点要是各自是各自,要是不团结、不连接,那么这个字也就形成不了,必须靠两根线连接在一起的。

【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

先看看这几个关键字:佛陀说「解脱之法」,「解脱」就是从束缚中解脱、从六道轮回中解脱、从你的妄念习气等等这里解脱。「如来之身」就是法身、真身。「摩诃般若」,摩诃就是「大」的意思,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大智慧」。也就是说「摩诃般若」代表你照了了诸法实相的,最极、最胜的大智慧,这是「摩诃般若」,也是佛才拥有的智慧。

佛在这里讲,如果三点分开的话,单纯地说从「束缚」中解脱,这个不是真的涅槃。(还是二元的,这里束缚了,那儿在解脱。)

「如来之身亦非涅槃」,如果单纯地讲如来的真身、法身无形无相,可以生化万有、不生不灭,那也不是真的涅槃。因为你只单纯讲法身无相的时候,就忽略了万相万有了,这个无相可以幻化妙有嘛你不能只讲一个方面。

那么讲「摩诃般若亦非涅槃」,「摩诃般若」最高点——源头。要是单纯地只讲源头,那源头之外的生发出来的一切就不重要了,好像不存在一样,这个也不对。单纯地讲「摩诃般若」源头智慧,也不是涅槃。

「三法各异亦非涅槃」,你把三者割裂开来,去谈佛法的时候,那就不是真正的佛法,不是真正的涅槃,必须三者要结合起来。

【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

当你谈到「涅槃」这个概念的时候,前面的三种特性「涅槃」都要包括在内才可以。第一是「解脱之法」,第二是「如来之身」,第三「摩诃般若」,这三者合为一才是真正的「涅槃」。「涅槃」里包含着解脱,包含着法身状态,包含着源头智慧,这三者必须合一,才是佛的「涅槃」。

【尔时,诸比丘闻佛世尊定当涅槃,皆悉忧愁,身毛为竖,涕泪盈目,稽首佛足,绕无量匝白佛言:世尊,快说无常、苦、空、无我。】

这个时候,诸位比丘们听到「佛世尊定当涅槃,皆悉忧愁」,在座的比丘们听说佛还是真的要涅槃,感到很难过、很忧愁,身体的汗毛也都竖起来了。「涕泪盈目」,不大声地哭了,眼泪还是浸满了眼眶。这些比丘们向佛顶礼,绕了无量圈。然后对佛说:世尊,您要走了,再给我们讲一讲「无常、苦、空、无我」这些法吧。

【世尊,譬如一切众生迹中,象迹为上;是无常想亦复如是,于诸想中最为第一。】

世尊,好像一切众生走路的时候留下脚印,在这些脚印中,大象巨大,它的脚也巨大,所以大象留下的脚印是最大的。关于「无常」的这个想法、对于世间一切有为法「无常」的观照,也是这样的。「无常想」对我们修行者来讲非常的重要,是一切诸想中最为第一。

你首先意识到一切有为法无常,你才能超离,所以「无常想」简直是佛法修行「诸想中最为第一」。你要经常地观察、观照世间一切相的无常,这样你才能不执著。

【若有精勤修习之者,能除一切欲界欲爱、色无色爱、无明、憍慢及无常想。】

你如果经常地观想一切有为法的无常,你就能够除掉欲界的欲爱(就是情欲之爱)。

我们知道:「欲界」包括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罗道、天道的一部分。这个「欲界天」越往上走欲望越淡。这里讲多多地修习「无常之想」,你的欲望就会越来越淡薄。

那么色界和无色界的这种爱,就不是欲了,化成了精神上的爱。越往高处走,它也越来越淡薄。通过修习「无常之想」,观察一切事相的无常,你就能够去掉「关于爱、关于欲」的执著,也能够去掉因为「无明」而导致的「憍慢」。众生不认识真相,所以才无明、才憍慢。「憍慢」是小我,自以为是,自我感觉很好,然后说话做事就很放逸,缺乏警醒,很随便,结果造作重业而不自知。憍慢,非常的可怕!

【世尊,如来若离无常想者,今则不应入于涅槃;若不离者,云何说言修无常想,离三界爱、无明、憍慢及无常想?】

比丘们不希望佛陀离开自己,然后说:世尊啊,您要是平常不再观想这个无常了,您如果常住的话,您就不应该走(不应该入涅槃);如果您也经常在观照无常,应该一直留在这儿,保持观照无常,不要走。

说回来说回去都是劝佛不要走,如果世间相无常,您没在这个无常当中,您不应该走;如果您在观照无常,您作为观者,您不应该走,总之不应该走!

如果您真的什么念头都没有,那您也不该走。

【世尊,譬如农夫,秋月之时,深耕其地能除秽草;是无常想亦复如是,能除一切欲界欲爱、色无色爱、无明、憍慢及无常想。】

世尊,就好像农夫在秋天耕地,深耕能够除掉很多秽草(杂草的根)。多多地修习「无常之想」,确实能够除掉一切欲界的欲爱,和色界、无色界的这种爱恋,「无明」也被除掉了,「憍慢」也被除掉了。

【世尊,譬如耕田,秋耕为胜,如诸迹中,象迹为胜;于诸想中,无常想胜。】

世尊,就好像耕田,秋耕是最好的,耕得很深,把杂草的根都会翻出来。又好像很多众生行走的时候都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中,大象的痕迹是最大、最胜的;修习「无常想」,确实能够很好地让我们超离于「相」的世界。

【世尊,譬如帝王知命将终,恩赦天下,狱囚系闭悉令得脱,然后舍命;如来今者亦应如是,度诸众生一切无知无明系闭皆令解脱,然后乃入于般涅槃。我等今者皆未得度,云何如来便欲放舍入于涅槃?】

世尊,就好像世间的国王知道:我的命快要结束了,累积点功德福报吧。我就大赦天下,把监狱里那些犯人给放了,让这些犯人都解脱了。然后他才舍掉性命而走。那么如来您今天如果要入涅槃,应该把所有众生都度完,让一切「无知无明」的牢笼所关押起来的众生全都解脱,然后您再走。但是我们这些人,今天还没有得到度脱,您为什么就着急舍掉我们就走呢?

【世尊,譬如有人为鬼所持,遇良咒师,以咒力故便得除差;如来亦尔,为诸声闻除无明鬼,令得安住摩诃般若、解脱等法,如世伊字。】

世尊,就好像有人被鬼抓去了,遇到会持诵神力巨大的咒语的这种大师,大师就用他的咒语把鬼给驱散了,这个人身上的鬼就消失了,他就痊愈了。「除差」,就是痊愈。如来也是这样的,您能够在世为各位声闻弟子、为一切听您讲法的这些弟子,除掉身上的无明之鬼,让大家瞬间证入佛的境界,远离「贪、嗔、痴、慢、疑」,不再造业、不再轮转,您能够让我们安住在摩诃般若的解脱当中、大智慧的解脱当中。

您只要在这儿,我们听您讲法,就能除掉无明之鬼,所以您不要走!就好像摩醯首罗脸上三个点两条线连在一起这个字。世尊,您不要走!您在这儿,我们才能够领受您所赋予我们的能量,您不要走!

【世尊,譬如香象为人所缚,虽有良师不能禁制,顿绝羁锁自恣而去;我未如是脱五十七烦恼系缚,云何如来便欲放舍,入于涅槃?】

世尊,我们都知道香象被人拴着(就是散发着香味的大象,特指交配期、繁殖期的大象)。这个时期的大象非常地狂躁,拴也拴不住,就是再好的能够驾驭大象的师傅也管不了这个发情期、交配期的大象。这些大象能够把一切的绳索都挣脱,而且恣意妄为,想做什么做什么。

这些比丘们为了劝佛住世,就把自己比喻成交配期的大象,说我们要是没有了您,我们就好像这种香象一样恣意妄为,什么样的绳索都捆不住它、管不了它。我们没有办法挣脱五十七烦恼系缚(「五十七烦恼」代表众生经常生起的各种各样的烦恼),这里也不详细讲了。

世尊,我们还没有真的解脱,我们还没有真正被调御成良象——优良的大象、受约束的大象、理性的大象,我们现在还是疯颠颠的大象,您怎么就走了呢?

【世尊,如人病疟,值遇良医,所苦得除;我亦如是,多诸患苦邪命热病,】

世尊,就好像有人生病了,患了疟疾,遇到了好的医生,他的病就消除了;我们也是这样了,充满了种种患苦在身上,无穷无尽的邪命、热病,围绕着我们。

【虽遇如来,病未除愈,未得无上安隐常乐,云何如来便欲放舍入于涅槃?】

现在跟着您治疗了一段时间,病好了些,但还没有完全康复,我们还没有完全证得「无上安隐常乐」,为什么您就要舍掉我们入涅槃了呢?

【世尊,譬如醉人,不自觉知,不识亲疏、母女、姊妹,迷荒淫乱,言语放逸,卧粪秽中。时有良师与药令服,服已吐酒,还自忆识,心怀惭愧,深自克责:酒为不善诸恶根本,若能除断,则远众罪。】

世尊,就好像喝醉酒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也不认识自己的亲戚、眷属了,酒喝多了,就「迷荒淫乱」迷蒙蒙地造作恶业,言语非常地放逸,想说什么说什么(有的时候,说的话让别人觉得恶心,都没办法听),甚至躺到那个粪便当中去,还以为是好地方呢。

这个时候,恰好遇到一个良师益友,拿着药来给喝醉了的人吃,这个人吃了解酒的药,就把酒吐出去了,吐出去他就正常了。就恢复了他的意识,恢复了他的理性了。之后他就很惭愧:我都造作了什么呀!非常惭愧!醒酒之后发现自己躺在粪堆里,「深自克责」,自己责备自己:真是不该喝这么多酒,酒是不善之因,让人造作无穷的诸恶,要是能够不喝酒,那就能够远离重罪了。

【世尊,我亦如是,往昔以来轮转生死,情色所醉,贪嗜五欲,非母母想、非姊姊想、非女女想,于非众生生众生想,是故轮转受生死苦,如彼醉人卧粪秽中。】

世尊,我们也是这样的。无数世以来在生死轮回当中,被情色所迷醉,贪嗜「财、色、名、食、睡」五欲(贪淫嗜欲),把不是自己母亲的当作是自己的母亲了,不是自己姐姐的当作自己的姐姐了,不是自己女人的当作是自己的女人了。「于非众生生众生想」,不是众生的当做众生了(在轮回中完全混乱了,没有理智和智慧)。所以一直在轮回中受生死苦,就好像那个醉人,躺在大粪便里边还当作是好地方。

【如来今当施我法药,令我还吐烦恼恶酒。而我未得醒悟之心,云何如来便欲放舍入于涅槃?】

比丘们说:如来,您今天应该继续喂我们法之药(让我们吃下这个法之良药),让我们把烦恼、恶毒之毒酒都吐出来。我们现在还没有真的觉悟,您为什么要舍离我们,而入涅槃呢?

【世尊,譬如有人叹芭蕉树以为坚实,无有是处。世尊,众生亦尔,若叹我、人、众生、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是真实者,亦无是处。我等如是修无我想。】

世尊,就好像有人感叹芭蕉树很坚牢,这简直是不可能的,芭蕉树一点都不坚牢。世尊,众生也是这样的,有的众生就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在执著中进一步地养育自己的「我知我见、邪知邪见」。

「作者、受者是真实者,亦无是处」,他们在妄想里以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以为「我」比人家好,「我」比人家强很多之类的,非常地可笑。「我等如是修无我想」,我们知道世间本无「我」,「我」是个幻觉,我们应修「无我」之想。

【世尊,譬如浆滓,无所复用;是身亦尔,无我无主。世尊,如七叶华,无有香气;是身亦尔,无我无主。我等如是,心常修习无我之想。】

世尊,就好像废弃的渣滓、废料,什么用处都没有。这个身体也是这样的,「无我无主」。我们的肉身就是个幻相而已,它没有自己真正的本体,你要说神识是肉身的本体,那么神识也会走;如果是真正的本体,也不应该走。所以世尊,就好像七叶花没有香气一样,这个身体本身也不值得如此地珍重。

「无我无主」,这个身体是个幻相,是坚固妄想集成显现的一个幻相而已。我们也是这样的,经常修习「无我之想」。像您说的一样,「一切诸法无我、我所」,没有「我」和「我所」,就是没有主、客体,诸法的本质就是空的。

【如佛所说:一切诸法无我、我所。汝诸比丘应当修习,如是修已则除我慢,离我慢已便入涅槃。】

您曾经教导我们多多地修习「诸法无我」、「一切皆空」,这样修着修着……我们身上的骄慢就消失了,「我执」退尽了,我们才能慢慢地入到涅槃。

【世尊,譬如鸟迹,空中现者,无有是处;有能修习无我想者而有诸见,亦无是处。】

世尊,就好像鸟儿在空中飞过,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要经常地修习这种「无我想者而有诸见,亦无是处」,经常地意识到「一切皆空」,没有执著的「我」。

也没有你对别人的讽刺挖苦和打压。你也不会认为别人是鬼,你会认为她是佛菩萨。所以你如果去讽刺挖苦别人,那么证明你的「我执」、「我慢」还很严重。

这是比丘们对于佛陀对自己这么多年教化的经典,总结概括一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尔时,世尊赞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善能修无我想。】

这时,释迦牟尼佛赞美各位比丘说:不错,不错!大家能修「无我之想」。

【时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我等不但修无我想,亦更修习其余诸想,所谓苦想、无常想、无我想。】

这个时候,诸比丘就对佛说:世尊,我们这些人不但修习「无我想」,也在修习其余的各种观照、观想,就是「苦想、无常想、无我想」。

【世尊,譬如人醉,其心愐眩,见诸山河、石壁、草木、宫殿屋舍、日月星辰皆悉回转。】

世尊,就好像有一个人喝醉了,他的心「愐眩」,昏昏沉沉地看不清东西了,见到山河、石壁、草木、宫殿、屋舍、太阳、月亮、星星都觉得在转动。

【世尊,若有不修苦、无常想、无我等想,如是之人不名为圣,多诸放逸,流转生死。世尊,以是因缘,我等善修如是诸想。】

要是有的修行者,不多多地修习「苦想」(观想人生很苦)、不多多地观想生命很无常、不多多地观想诸法「无我」,你就会执著有「我」,我比他强、我比他高……「我执」不退,那么你就不会成为圣人,就会「多诸放逸」。

很多的放逸都是自我感觉良好中,随随便便做出来的,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就缺乏了对自己旁观和觉照。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这就很危险,结果就流转在生死轮回当中。

什么让你在轮回中出不来?是你的习气!你的习气不退,你就一再地造业、一再地轮回,所以说断习气很重要!你不断习气,你能成佛吗?学佛多日之后,大家学的经论也多了,就感觉「五戒十善」太低级、太基础了,就不重视了。你不重视行吗?习气一上来,就算是阿罗汉也要继续轮回。

今天先讲到这里,本来计划是讲更多的,但是因为出现了一些状况,耽误了一下我们课程的进程。不过也是好事情,没有这些对境,我们都自我感觉良好。我也感觉「诸佛海会」,这三个院走到哪个院都是佛国净土,我也感觉很美好,喜滋滋的,忘乎所以。二号院出现些这样的状况,我才知道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一定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配得上在这个「诸佛海会」的地方继续留存。

佛是觉悟者,学佛是学习觉悟,觉悟了你要用出来。你觉悟了——我只要断了「我执、法执、空执」,我就能超越生死轮回。没错,你用上了吗?你真的断了「我执、法执、空执」了吗?知道是知道,你做到了没有?「实践」是检验一切的重要的标准,也是唯一的标准,空口说白话一点用没有,你做到没有?

今天就先到这里,非常感谢《大般涅槃经》让我们看清自己。

最近有一些师兄反应心很乱,我就说你最近没打坐吧?他说:对,没打坐,工作太忙。我说再忙,每天挤出十分钟也要打坐。目前,大家谁觉得心乱,每天至少挤出十分钟去打坐,你的心就不会那么乱了。在内院出问题的这些师兄们,你们也要注意禅修打坐。

但也有的师兄天天打坐,这个「我执、我慢」还是很炽盛,这是什么原因呢?他的打坐出问题了,他没有真正地散开、化开。可能在座上一直打妄想,坐多长时间妄想多长时间,「我执」一点都没消退,那你就拜佛吧,配合拜佛。

一定要经常修习「苦想」、「无常想」和「无我想」。人生是很苦的,不值得贪恋,一切有为法、一切相都是无常的,不值得执著。你那个自以为良好的「我」是不存在的,不要拼命地高抬自己、打压别人。当「我」真的消失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这个也是佛,那个也是佛。这个问问题的师兄也是佛,我要有能力解答他,我要是没能力解答他,证明我修得不行。这不是佛吗?这不是来教化我们的吗?你怎么能认为人家是鬼呢?认为别人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一切一切,一切伟大都在细微之上,下最深的功夫。你不从细微之处下功夫,你的伟大何从谈起啊!泰山很高,也是一块石头一块石头、一粒灰尘一粒灰尘、一点泥土一点泥土积攒起来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长达几千里的堤坝很坚固,但是如果有小蚂蚁在那里筑巢,你又意识不到小蚂蚁筑巢的严重性,慢慢地蚂蚁的巢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看似几千里的堤坝就垮塌,然后洪水泛滥,你就被冲到那个业力之海里去了,想出也出不来了。

「五戒十善」永远是一切的基础,一定要注意啊!

在「诸佛海会」的地方,你是否还有妄语和恶口,一定要注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76.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14课·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涅盘经白话文”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4

第274课「佛告舍利弗,菩萨行者具足四法得陀罗尼。何谓为四?不著秽欲,于诸众生不起嫉妒,施诸财物心无悔吝,昼夜常乐修习善法。菩萨行者具足如是四法,得陀罗尼。」——《佛说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来看一下《涅槃经》第四十卷的最后一课。上节课,佛陀对一百二十岁的须跋陀长老讲,盲...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1

第271课「文殊师利,如虚空平等无下中上,如来平等亦复如是,众生自见有下中上。」——《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相」上的时间已经跨入了二零一八年。今天的课也会充满希望和色彩。到上节课为止,《涅槃经》中的辩论会就已经告一段落,随着最后一个上场的外道——叫做弘广的婆罗门——他身...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第268课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诸佛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不知不觉第三十九卷也到了最后一课了,我们来看一下。【犊子梵志复作是言:瞿昙,我今欲问,能见听不?如来默然。】在外道的大众当中,又有一个人名字叫「犊子」,这个人也是个梵志(外道中的出家人),这个犊子梵志也对释迦...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9

第259课 「佛道亦无得,阿难何为悲?所合会为空,慧慧亦复空。若念若不念,一切法无念,无获空无有,譬若如野马。又如化象马,园果树木华,巧幻师所现,佛弟子如是」。——《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佛陀说,如果想要证得涅槃的境界,我们就要修习十种想(十种观修、观想的方法)。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无常...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今天的这个音乐挺好,我闭上眼睛坐在这里听着这首曲子,就好像看到不停地有更多的尊者和菩萨们络绎不绝地过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一起聆听本师的开示。其实我们都知道学习本师的开示,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眼界,更开拓我们的心界,可以让我们过去坚硬的「我执」和「法执」都渐渐地融解掉。有的人认为学的法多...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修到第四禅的圣人可能有两种倾向性:一种「乐三昧」,另一种「乐智慧」。就是一种比较喜欢或者贪爱三昧,另一种是比较喜欢或者贪爱智慧。喜欢智慧的这些圣者会进入到五净居天,喜欢三昧的这些圣者会进入到无色界。【如是二人:一者、修第四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