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49课·异象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3)《大般涅槃经》讲解672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大涅槃经》的第二十一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这一品的内涵也非常深刻。

【复次,善男子,云何复名甚深之义?虽知众生实无有我,而于未来不失业果;】

释迦牟尼佛正对着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讲法:受持《涅槃经》有如上的重要性,而且《涅槃经》里讲了很多佛陀的甚深含义。佛陀佛法的甚深含义都有哪些呢?虽然知道众生本来没有一个真正的「个我」的属性,但是呢,却一直跟大家讲,说大家要少造业。本来都没有「我」,众生自以为、妄以为有「我」。有「我」呢,就有了造作;有了造作就形成了业报,形成了种种的结果。明明没有,众生以为有,所以造作。所以说,这种果报也都如同说幻梦中的果报。

【虽知五阴于此灭尽,善恶之业终不败亡;虽有诸业,不得作者;虽有至处,无有去者;】

明明佛知道,觉悟者知道,色、受、想、行、识「五阴于此灭尽,善恶之业终不败亡」。五阴色、受、想、行、识,就算是你在禅定中修空了,修空掉了,如果你还来到「相」中,还在自己妄想编造的「相」中去造作的话,那个业果依然跟随着你。虽然是幻,但是只要在幻里有造作,果报你就逃不脱。虽然有种种的业报、果报,但是你仔细去分析的话,又不知道是谁造的,因为你找不到一个真正造作这些业的本体。

你说这个业是张三造的,那张三是谁呢?分析到最后,竟然是由你的色、受、想、行、识构化出来的一个幻影——张三。那个业是李四造的,李四是谁呢?想了半天原来是自己妄想集成显化出来一个幻影。最终都是妄想与妄想的游戏,你找不到真正造作的本体。我们修行者要解脱、要离欲、要达涅槃解脱的境界呀,「虽有至处,无有去者」,谁去涅槃了?「你」是谁,你分析一下。你说,我想成佛,我想涅槃。「我」是谁?那个所谓的「我」是谁?分析到最后,如梦如幻,不知道它是谁。说它是假的吧,好像还有;说它是真的吧,又没有一个本自不变的实体。所以说,虽然说我们修行啊修行啊……修到某种境界,但是「谁」证得了这个境界?讲不清楚的。「无有去者」,不知道是谁到这个境界来了。

【虽有系缚,无受缚者;】

我们说,众生在轮回中受系缚着、受捆绑着,无法解脱,那谁又是众生呢?众生是众多妄想集成的身形,也是你的妄想、你的心的显化之物而已,没有真正实在的众生。

【虽有涅槃,亦无灭者。是名甚深秘密之义。】

所以,你说我通过达至涅槃就灭掉了生死轮回的烦恼,我现在证着证着……证得了涅槃了,但是我灭了什么呢?不知道。凡是证得了涅槃境界的佛菩萨们,感觉好像也没灭什么,本来就没有那些东西嘛。过去是很强烈地以为有,所以很执著;后来修着修着感觉本来就没有啊,我灭了什么?什么也没灭,本来就是这个状态,什么都没动过。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接下来,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一看,哦!释迦牟尼佛在讲甚深的第一义。

【世尊,如我解佛所说闻不闻义,是义不然。何以故?】

他就问佛:您说「听了《涅槃经》,众生就能听到他过去不曾听到的东西」的话,这个含义我并不认为很准确。既然没听到,怎么又听到了呢?

【法若有者便应定有,法若无者便应定无。】

法要是有的话,它就一直有啊;要是它没有的话,就一直没有啊。

【无不应生,有不应灭。】

如果真的是没有的话,「无不应生,有不应灭」。如果本来就没有,那一直没有,它还生什么?本来就有,那就一直有,那还灭什么?如果真的说我听到了过去没听到的东西的话,那证明还是听到了。

【如其闻者是则为闻,】

我听到了,证明一直都听到了。

【若不闻者则为不闻,】

如果我过去没听到,那一直应该都听不到才对,

【云何而言闻所不闻?】

怎么能说听到了听不到的东西呢?

【世尊,若不可闻是为不闻,若已闻者则更不闻。】

要是说《涅槃经》里深刻的思想真的是无法让众生听到的话,那就一直听不到呀?如果已经有一部分人听到了,「则更不闻」,那怎么又有人听不到呢?「若已闻者则更不闻」,如果已经听到了,还说听到了听不到的,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何以故?已得闻故,】

既然都听到了,那就听到了。

【云何而言闻所不闻?】

怎么还说听到听不到的东西了?

这个地方有点儿绕,大家不需要完全著文字相地去看,实际上这个光明遍照菩萨呀,他只是想把众生从文字相里解脱出来。表面上看他很著文字相,说「闻所不闻」。佛陀的意思是,你听了《涅槃经》,就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东西,但是这个光明遍照菩萨,他就揪着这个文字相「闻所不闻」,听到那听不到的东西,那听不到的本来就听不到,怎么还说听到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就著这个「相」。著这个「相」也是有目的的,我们到最后就看出来了。

「何以故?已得闻故,云何而言闻所不闻?」既然都听到了,那也谈不上众生听不到。

【譬如去者,到则不去,去则不到,亦如生已不生,不生不生,得已不得,不得不得;】

就好像有的人说我去北京,如果他到了北京,他就不用说我去北京了,是不是?如果他说我去北京,那证明还没到北京呢。就好像「生已不生,不生不生」,这个东西比如说小幼苗,这个禾苗已经从地里长出来了,就不用说「我的幼苗长出来了」。已经长出来了,不需要再(说)长了;如果它没有长出来,那它就一直没长出来。像我们得到一个事物,得到了就不需要再去得到了;如果没得到呢,那就一直没得到。

【闻已不闻,不闻不闻,亦复如是。】

既然听到了,那就不用再去听了,已经听到了;「不闻不闻」,即然没听到的话,那就一直没听到。就是这个意思。

【世尊,若不闻闻者,一切众生未有菩提即应有之,未得涅槃亦应得之,未见佛性应见佛性,云何复言十住菩萨虽见佛性未得明了?】

如果没听到的东西我们也能听到的话,那么一切众生没拥有菩提智慧,没拥有觉悟的智慧,那他应该也拥有啊?没得涅槃应该也得到涅槃呀?没见到佛性应该也能见到佛性啊?为什么您说十住菩萨虽然见到了一点佛性,但是却没有完全地明了呢?

【世尊,若不闻闻者,如来往昔从谁得闻?】

如果这个东西是听不到的,但是您却听到了,那么过去您在修行的时候,您是听谁讲的?从哪儿听来的?

【若言得闻,何故如来于阿含中复言无师?】

如果您一直就听到了《涅槃经》中甚深的道理的话,为什么您在讲《阿含经》的时候还跟大家讲您是无师自悟的?您一开始拜的老师教到您一定程度,后来您感觉不是想要的,到后来您没有师父了,是自己悟的。既然您真的从哪个师父那儿听到了《涅槃经》里甚深的道理,那说明您还是有师父,不是没有师父呀?

【若不闻不闻,如来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不闻不闻,亦应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果您过去关于《涅槃经》里讲的甚深的这些佛法大义您都没曾听说过,您就自己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话,那么一切众生也不需要再去听这个经了,他们应该也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呀?

【如来若当不闻如是《大涅槃经》见佛性者,一切众生不闻是经亦应得见。】

您过去讲,您过去修行的时候,还没证悟的时候,您要是当时没听这个《涅槃经》,您到后来也自己觉悟了,也见佛性了,那么一切众生也不需要听这个《涅槃经》了,他们应该慢慢地修,自己靠自己的能力应该也能够见到佛性,也能够见到佛法甚深的含义呀?

【世尊,凡是色者,或可见,或不可见;声亦如是,或是可闻,或不可闻。是大涅槃非色非声,云何而言可得见闻?】

世尊,您看世间的色相,有那些我们用肉眼能看见的,也有那些我们看不见的;世间的声音呢,也是类似的,有我们能听到的,也有听不到的。那么《大涅槃经》,它不是色相,也不是声音,「云何而言可得见闻?」您怎么说要众生见到或者是听到这部经呢?这个经又不是色相,又不是声音,那么见什么、闻什么呀?

【世尊,过去已灭则不可闻,未来未至亦不可闻,现在听时则不名闻,闻已声灭更不可闻。】

世尊,您看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就不可能听到过去、已经过去的东西,过去的消灭了、消失了;那未来的还没来,我们也听不到啊;现在正在听的呢,生生灭灭的,我们找不到现在正在听的这个主体,它是当体即空的,我们找不到。现在听的,其实找不到那个主体,所以也不能讲是听。我们如果听到了以后声音就消失了,那更不能说我们听到了。

【是大涅槃亦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说,若不可说则不可闻,云何而言菩萨修是《大涅槃经》闻所不闻?】

这个《大涅槃经》又不是过去、未来、现在的一切色相,也不是一切音声,它也不是过去、未来和现在三世的一切事物。既然不是属于过去、未来、现在的一切事物,那么它也是无法讲说的呀?既然《大涅槃经》不可讲说,那就证明它无法被听。它无法被讲说,它就无法被听闻,那么您为什么又讲,说菩萨要修这个《涅槃经》,然后通过学这个经就能够听说自己过去不曾听闻的东西呢?

问得把大家可能都给问晕了。

其实啊,这个光明遍照菩萨他故意的,故意让大家离相,陷入一种「非空非有,非有非空」的这种境界。

【尔时,世尊赞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

释迦牟尼佛是很懂这个菩萨的,所以说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没有贬低、没有批评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反而还赞美他,说,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知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乾闼婆城、画水之迹,亦如泡沫、芭蕉之树,空无有实,非命非我,无有苦乐,如十住菩萨之所知见。】

太好了!善男子,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呀,你确实善于了解一切诸法甚深的空义。

一切的文字相经不起推敲,一切的逻辑经不起推敲。一切一切都是幻化,就好像是幻梦中的游戏,就好像是太阳很热的时候引起的光波的动荡——阳焰,又好像着火了,火周围的空气的波动一样,如梦如幻。说它有吧,又好像是空;说它没有吧,又好像在变化、在动作;不知道是什么。又好像海市蜃楼一样;又好像你画在水面的痕迹一样。画在水面的画,水一直在流淌,这个画消失了。画的时候感觉有,但一会儿消失,好像不存在一样;又好像泡沫,看着有泡沫,「啪」,又碎了;又好像芭蕉树,经不起风吹雨打。

「空无有实」,所以佛陀就赞美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说:你善于了解一切诸法,确实是这样。一切经不起推敲的,这个文字相——我所讲的文字相,哪怕是已经开悟的佛所讲的文字相,你左推敲、右推敲,推敲来、推敲去,觉得毫无道理一样,就是这样的。「空无有实」,本来就是空的,一切诸法都是空的。没有一个实际存在的不变的本体,无所谓说他能够活多长时间,拥有多长时间的寿命;也没有真正「个我」的属性,也无所谓苦还是乐,就好像十住菩萨所看到的。十住菩萨,对于佛性有所了知,但是却不能像佛一样了了明见哪。

【时大众中忽然之顷有大光明,非青见青,非黄见黄,非赤见赤,非白见白,非色见色,非明见明,非见而见。】

正讲到这里的时候,「大众中忽然之顷有大光明」,(本来在娑罗双树间大家正在这儿谈经说法,不亦乐乎,突然之间有大光明呈现在大众中了。)这种光明非常奇妙,说它是青色吧,又不像青色;不像青色呢,又透露点青色的那种颜色;好像也不是黄色,又泛点黄;不是红色,又泛点红;不是白色呢,又好像有点发白。明明不是色,又好像是有颜色;不是光明,又好像有点亮,好像是光明。大家好像看到了,又好像没看到一样。突然之间大众中就有这样的异象。

【尔时,大众遇斯光已,身心快乐,譬如比丘入师子王定。】

这个时候大众遇到这个光,身心非常快乐,就好像比丘们修着修着,突然就进入到狮子王的定境当中,就好像入到了狮子王的三昧定境当中一样。突然之间被这个光一照,大家无比快乐,就好像入定了。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今此光明,谁之所放?尔时,如来默然不说。】

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他就问释迦牟尼佛:世尊,今天这个光明是真的奇怪呀,到底是谁放的这个光呢?这个时候「如来默然不说」,释迦牟尼佛沉默没有回答。

所以我们知道,并不是说弟子们的所有问题如来都回答,有的时候是「默然不说」,沉默不讲话。

然后迦叶菩萨就问文殊师利菩萨说:到底是什么因缘呢,我们大众中突然来到这样的光明?「非青见青,非黄见黄,非赤见赤,非白见白,非色见色,非明见明,非见而见」。这个光其实在是太奇特了,迦叶菩萨、文殊菩萨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迦叶菩萨复问文殊师利:何因缘故,有此光明照于大众?文殊师利默然不说。】

然后迦叶菩萨推测,文殊师利菩萨最聪明,见多识广,问问文殊吧这个光明到底是什么因缘呢,照耀着大众?但是文殊师利菩萨也「默然不说」,沉默不讲话。

【尔时,无边身菩萨复问迦叶菩萨:今此光明谁之所有?迦葉菩萨默然不说。】

这个时候无边身菩萨就问迦叶菩萨说:今天这个光明如此奇特,这是谁的光明呢?迦叶菩萨也是沉默不讲话。

【净住王子菩萨复问无边身菩萨:何因缘故,是大众中有此光明?无边身菩萨默然不说。】

之后,净住王子菩萨就问无边身菩萨说:这到底是什么因缘呢,大众中有这样的光明?这个光太奇特了,过去说什么青色青光、红色红光也就可以了,但是今天这个光明,让大家突然如此喜乐,好像入了定一样,但是又「非青色见青色……」,好像不是青色又泛点青,不是黄色又泛点黄,不是红色又泛点红,不是白色又泛点白;明明不是色相又好像有色相,不是光明又好像看到光明,好像大家没看到但又强烈地感受到了。这到底是什么光明呢?

净住王子菩萨问无边身菩萨,这是什么原因呢?怎么会有这样的光明呢?但是无边身菩萨也是沉默不讲话。

【如是五百菩萨皆亦如是,虽相咨问,然无答者。】

就这样,五百个菩萨都这样互相问,但是没有人回答。好像谁都不知道这个光是怎么来的一样。

【尔时,世尊问文殊师利言:文殊师利,何因缘故,是大众中有此光明?】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问文殊师利菩萨说:文殊,你回答一下吧,这是什么因缘呢,大众中有这样的光明?

【文殊师利言:世尊,如是光明名为智慧,智慧者即是常住,常住之法无有因缘,云何佛问何因缘故有是光明?】

文殊师利菩萨回答说:世尊,这种光明代表智慧,智慧就是常住,宇宙间洞悉一切真理实相的智慧,它是永恒常住的。常住之法没有因缘,它是一直在的,没有因缘,它一直存在。为什么您今天要问我这个异象有什么因缘呢?

【是光明者名大涅槃,大涅槃者则名常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云何佛问何因缘故有是光明?】

我认为,这个异象没有因缘,它就代表智慧。智慧是常住的,没有因缘,一直就存在。这个异象还代表光明,代表大涅槃的光明。大涅槃,就证明不生不灭,永远常住。永远常住,它就不是从因缘生的,不是说必须有因有缘,因缘会合才生的,不是的。如果是因缘会合才生,那是「相」啊,有生有灭。这个光是「常住光」,是涅槃的常住光,不是因缘产生的。为什么您还问我因缘呢?

【是光明者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常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云何如来问于因缘?】

这个光明代表如来。如来是常住的,常住之法不是从因缘和合而生的,所以今天您为什么要问我这个异象的因缘呢?

【光明者名大慈大悲,大慈大悲者名为常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云何如来问于因缘?】

我认为,这个光就是大慈大悲之光,而大慈大悲是常住的,像如来的佛性一样常住的。即然是常住的,就没有因缘,它一直存在,为什么您今天还要问我这个异象的因缘呢?

【光明者即是念佛,念佛者是名常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云何如来问于因缘?】

我认为这个异象,这个颜色说不准是什么颜色,好像大家看到了,又好像没看到,但是切身感受到了。我认为这个光明是我们心心都在念佛导致的光明。心心都在念佛,所以这个光是常住的念佛之光。心与佛同,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这个光是常住的,不是因缘生的,您为什么要问我因缘呢?

【光明者即是一切声闻、缘觉不共之道,声闻、缘觉不共之道即名常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云何如来问于因缘?】

我认为今天的这个异象「是一切声闻、缘觉不共之道」,声闻乘、缘觉乘的人无法了解今天的异象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就突然出现了这样无法描述的光了?这个光只有佛才懂,声闻、缘觉是不懂的。声闻、缘觉没有办法理解佛的境界,而佛的这种超越于声闻、缘觉的这种不共之法,是常住的,不是因缘生的。您为什么要问我因缘呢?

文殊菩萨对释迦牟尼佛的回答很巧妙,也非常有说服力。

【世尊,亦有因缘,因灭无明则得炽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灯。】

您问我今天的这个异象怎么就突然来临了?我突然想,它可能也有因缘的。为什么呢?因为您帮助众生灭掉了无明了,所以就引发这样的异象产生了,众生突然好像燃烧起来一样,都发起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内在的智慧明灯点亮了。

【佛言:文殊师利,汝今莫入诸法甚深第一义谛,应以世谛而解说之。】

然后释迦牟尼佛说:文殊师利,我知道你非常聪明,也了解第一义,但是我建议你呀,今天先别跟大家讲诸法甚深的第一义谛。因为,在座听经闻法的这些大众们根器是不一样的,你先别讲第一义谛,你先从世俗法的角度,先从「相」上来讲一讲这个光、这个异象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们在这儿正谈天说地,正讲经说法,突然大众中就来了这样的无法描述的光了?你讲一讲是什么原因?从「相」上来讲,从世俗义谛的角度来解释一下。

所以,这里佛陀告诉我们,在你回答问题的时候有两个角度:一个是离相的第一义谛的角度,一个是处于「相」中的世俗义谛的角度。针对不同的众生有不同的讲说方法。那么文殊师利菩萨呢,明明就是古佛再来,所以对于第一义谛很熟悉,对于世俗义谛也非常熟悉,游刃有余,讲什么都行。所以他就开始从「相」上就回答了。

【文殊师利言:世尊,于此东方过二十恒河沙等世界,有佛世界名曰不动。其佛住处纵广正等足满一万二千由延。其地七宝,无有土石,平正柔软,无诸沟坑。其诸树木四宝所成,金、银、琉璃及以玻瓈,华果茂盛无时不有。】

世尊,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往东走,过二十条恒河沙那么多的佛世界,就到了一个佛国,叫做不动佛国。不动佛国,「其佛住处纵广正等」,这个不动佛国面积很大,纵广方圆大概有一万二千由旬。

一由旬少说也是四十里,大家是知道的。当然,对于一由旬到底是多少里呢?不同的资料上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讲四十里,有的讲十一点二公里,等等。我们就知道,这个「由旬」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

说,从娑婆世界往东走,过二十条恒河沙那么多的佛世界,到了一个佛国叫不动佛国。这个不动佛国大概方圆有一万二千由旬,这个地面都铺了七宝,都是七宝做的,金、银、琉璃、玛瑙、砗磲、珍珠这些七宝做的地面;这个佛国没有土、没有石头,你看不见土壤、看不见石头,这个佛国非常平坦、非常柔软,没有任何的沟沟坎坎;树木都是四宝做的,金、银、琉璃、玻璃的这四宝做成的树木。

关于七宝、四宝,不同的经文里有不同的讲法,大家要注意。但是呢,大体上都是那几种。

金、银、琉璃、玻璃这四宝做成的树木,「花果茂盛」,树木上都开着花、结着果子,非常茂盛。「无时不有」,无论什么时候你到了这个佛国,都能看到这非常美妙的以上提到的这些景象。什么时候这些四宝做成的树上都开着花、结着果子,非常漂亮。

【若有众生闻其华香,身心安乐,譬如比丘入第三禅。周匝复有三千大河,其水微妙八味具足。】

如果有众生闻到了这个不动佛国的树上的花的香味的话,身心就会非常安乐,就好像比丘修着修着进入了三禅的境界一样。这个佛国周匝还有三千条大河,这个水也非常微妙,八种味道都具足。就跟极乐世界一样,八功德水。

【若有众生在中浴者,所得喜乐,譬如比丘入第二禅。其河多有种种诸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香华、大香华、微妙香华、常华、一切众生无遮护华。】

如果有众生在这个不动佛国的河水里沐浴呀,他所得到的喜乐就好像比丘修着修着入到了二禅的境界一样。这个河里有种种的各种颜色的花,优钵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各种颜色的花。还有很香的花,「香花、大香花,微妙香花、常花、一切众生无遮护花」。

【其河两岸亦有众华,所谓阿提目多伽华、占婆华、波咤罗华、婆师罗华、摩利迦华、大摩利迦华、新摩利迦华、须摩那华、由提迦华、檀㝹迦利华、常华、一切众生无遮护华。】

河的两岸还有很多的花。这个河水里的花是长在水里的,岸上的花是长在地面上的,而这个地面是七宝做的地面,上面也有很多花,有「阿提目多伽华、占婆华、波咤罗华、婆师罗华、摩利迦华、大摩利迦华、新摩利迦华、须摩那华、由提迦华、檀㝹迦利华、常华、一切众生无遮护华」。

【底布金沙,有四梯陛,金、银、琉璃、杂色玻瓈。】

河水的底部都是金子做的沙子——金沙,金子做的沙子。有四梯陛(陛代表台阶),有四个台阶,是金、银、琉璃、杂色玻璃做成的台阶。这些台阶分别是由金子做的台阶、银子做的、琉璃做的,还有各种颜色的玻璃做的台阶,非常漂亮。

【多有众鸟游集其上,复有无量虎狼师子诸恶禽兽,其心相视犹如赤子。】

然后呢,又有很多的鸟儿「游集其上」,在河水上、在岸上有很多的鸟儿;还有很多的虎、狼、狮子,也有很多的禽兽。在这个佛国是有老虎、狼,有狮子的,还有很多的那些好像很凶恶的禽兽,但是呢,「其心相视犹如赤子」,看着好像很凶猛,但是都像赤子、像婴儿一样,都非常纯洁,不会互相伤害的。这里的禽类、兽类都不会互相伤害,都非常友好。

【彼世界中一切无有犯重禁者、诽谤正法及一阐提、五逆等罪。】

这个不动佛国中「一切无有犯重禁者」,在这个佛国,没有一个人犯杀、盗、淫、妄四重罪,也没有任何人诽谤正法,也不存在有一阐提,也没有犯五逆重罪的人。

【其土调适,无有寒热饥渴苦恼,无贪欲恚放逸嫉妒,无有日月昼夜时节,犹如第二忉利天上。】

这个国土非常调适,没有寒热、饥渴、苦恼。没有很冷的时候、很热的时候,或者有人很渴、很饿呀,或者是有人充满烦恼、充满苦闷,没有。也不存在贪欲、嗔恚、放逸、嫉妒,没有人有贪欲,没有人会嗔恨别人,没有人随随便便放逸,也没有人忌妒别人。这个佛国非常美好!也没有日月、昼夜的划分,没有太阳、月亮的划分。没有昼夜的划分,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四季的更替,就好像欲界的第二层天——忉利天上一样,非常美丽、漂亮!

【其土人民等有光明,各各无有憍慢之心,】

「其土人民等有光明」,这个国土上的人民都会发光。

现在呢,尤其是国外,很多网站在透露外星人的信息,各式各样的外星人被拍下来,很多长得都不好看,有少数的就好像是白色的人影,看不清人的面相。应该都是天人,或者其它维度的。这些天界的人,也有可能是其它佛国的这些人民。我们要注意。

这个不动佛国的人民都会发光、都有光明,而且每个人都没有憍慢之心。

【一切悉是菩萨大士,皆得神通具大功德,】

在这个不动佛国上,每个人都是大菩萨,都证得了神通,具备大的功德。

【其心悉皆尊重正法,】

所有人都喜欢正法,都尊重正法。

【乘于大乘,】

都在学习大乘。

【爱念大乘,】

都喜欢学大乘经典。

【贪乐大乘,护惜大乘,】

简直都上瘾了一样学习大乘的佛法思想,而且大家都认真地护惜大乘思想。

【大慧成就,得大总持,心常怜愍一切众生。】

这些菩萨们都具备了很伟大的智慧,都成就了,得到了大总持,可以总持一切正法。这些菩萨们心常怜悯一切众生。

【其佛号曰满月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随所住处有所讲宣,其土众生无不得闻。】

这个不动佛国这样美好,这个「当家的」是谁呢?「当家的」这个佛叫做满月光明如来,这个不动佛国就是满月光明如来的道场。满月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个佛国也是引起了大家的向往啊!极乐世界好像没听说有狮子、老虎、猛兽,但是这个佛国——不动佛国,这里有猛兽,但是不伤人。其实都是这个满月光明如来幻化出来的,他幻化得丰富多彩。这里的人民都是大菩萨。

大家如果想来这里的话,那就多念「南无满月光明如来」。

那么这个满月光明如来,无论他在哪里,「随所住处」,只要他在讲经说法,这个佛国上所有的众生都能听到,「无不得闻」。只要佛一讲法,就好像有扩音器一样,佛国到到处处、上上下下,所有众生都能听到佛的讲法。

【为琉璃光菩萨摩诃萨讲宣如是《大涅槃经》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能修行《大涅槃经》,所不闻者悉皆得闻。】

正好满月光明如来此时在这个不动佛国,为这里的一个大菩萨讲法,讲的也是《大涅槃经》。他正在给琉璃光菩萨摩诃萨讲《大涅槃经》。讲的时候就对这个琉璃光菩萨摩诃萨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们如果能够修行《大涅槃经》,「所不闻者悉皆得闻」,你要是修了这部经,学了这部经,过去没听到的,今天都能听到。

【彼琉璃光菩萨摩诃萨问满月光明佛,】

然后琉璃光菩萨摩诃萨问满月光明如来:

【亦如此间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所问等无有异。】

很奇怪!在我们娑婆世界这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正在对「闻所不闻」这个事情对释迦牟尼佛发问,然后呢,在遥远的东方这个地方——不动佛国这里,琉璃光菩萨摩诃萨也正在就同一个问题正在问他们那里的佛——满月光明如来。他俩问的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菩萨在不同的地方向不同的佛问同样的问题。说「怎么还听到了没听到的东西呢?」问这个问题呢?「等无有异」,问的问题一模一样。

【彼满月光明佛即告琉璃光菩萨言:善男子,西方去此二十恒河沙佛土,彼有世界名曰娑婆。其土多有山陵、堆阜、土沙砾石,荆蕀恶刺周遍充满,常有饥渴寒热苦恼。其土人民不能恭敬沙门、婆罗门、父母师长,贪著非法,欲于非法,修行邪法,不信正法,寿命短促,有行奸诈。】

然后这个满月光明佛(满月光明如来),他就告诉琉璃光菩萨说:善男子,往西走,从我们这个不动佛国往西走大概过二十条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国,你就到了一个佛国净土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这个地方有点特别,有土、有山、有丘陵,有各种各样的小土堆,也有沙砾、砂石,也有荆棘和恶刺。然后呢,也有很多人民吃不饱饭,也很渴。这个地方也有很寒冷的地方,有很热的地方,也有饱受苦恼的人民。

这个娑婆世界的人民,不能够很好地恭敬沙门和婆罗门(沙门是修行者,婆罗门是僧侣、学者,也算是文化人)。这个娑婆世界的人民对自己的父母也不太孝顺,对于师长也不太尊敬。他们「贪著非法」之事,喜欢那些正道之外的邪道,喜欢非法。「欲于非法」,对于不是正法的东西感兴趣,对于正法没兴趣,大多数人都在修邪法,不信正法。娑婆世界的人民的寿命很短,很多人都行奸诈之事。

【王者惩之,王虽有国不知满足,于他所有生贪利心,兴师相伐,枉死者众。】

因为娑婆世界的人民不太听话,所以国王就用法律去治理国家,但是国王虽然拥有整个国家,但是大部分都不知满足。对于别的国王所拥有的领土还有贪求之心,经常兴师讨伐,想要发起战争。然后呢,在战争中不幸而死的众生不计其数。

【王者修行如是非法,四天善神心无欢喜,故降灾旱,谷米不登,人民多病苦恼无量。】

就是因为娑婆世界的这些国王贪心具足,修习非法之事,所以,四大天王、四天的善神们心里都不开心、都不欢喜,所以就降下了种种的灾害。有的时候就看到娑婆世界这里「谷米不登」,有的时候闹饥荒,庄稼也长不好,人民经常有各种各样的病,苦恼是无量的。

【彼中有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虽然这个娑婆世界非常糟糕,但是这里也有一个佛辛辛苦苦地在度众生。这个佛就是伟大的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是很客观的一个讲法,我们知道。

其实,满月光明如来没有背后讲说娑婆世界的坏话。娑婆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很客观的一种描述。从其他的佛国这里看过来,娑婆世界就是这样的,非常不美好。但是在这样的一个五浊恶世也有佛,就是释迦牟尼如来,释迦牟尼佛正在这里。

【大悲纯厚愍众生故,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为诸大众敷演如是《大涅槃经》。】

然后满月光明如来也在赞美释迦牟尼佛,说释迦牟尼佛「大悲纯厚」,有大慈悲之心,心地非常地纯厚、善良。他哀怜众生的缘故,所以一直在讲法,现在讲了这么多年,一直到涅槃前还在拘尸那城的娑罗双树间在为大众讲说《大涅槃经》呢。

(我现在在这里,在不动佛国给大家讲《涅槃经》),那就说明满月光明如来也快涅槃了。他在这边讲《涅槃经》,然后他告诉座下的琉璃光菩萨说:那边往西走二十条恒河沙世界之外以后,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也在那儿讲《大涅槃经》呢。

【彼有菩萨名光明遍照高贵德王,已问斯事如汝无异。】

释迦牟尼佛正在这儿讲《大涅槃经》,他座下有一个菩萨叫「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他问了一个问题跟你问我的问题一模一样。

这个满月光明如来就对琉璃光菩萨说:那边那个菩萨——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他问的问题跟你问我的问题一模一样啊。

【佛今答之,】

释迦牟尼佛正在回答他呢。

【汝可速往,自当得闻。】

你要是想听答案呢,那我就不给你回答了,你就到那边去听释迦牟尼佛怎么回答你的问题吧。「自当得闻」,去了你就能听到了。

【世尊,彼琉璃光菩萨闻是事已,与八万四千菩萨摩诃萨欲来至此,故先现瑞。以此因缘有此光明,是名因缘,亦非因缘。】

这是文殊师利菩萨回答释迦牟尼佛的。文殊菩萨什么都知道,他知道这一切,知道在遥远的不动佛国发生了什么事情,也知道满月光明如来派着琉璃光菩萨过来了。琉璃光菩萨来的时候带了八万四千个菩萨摩诃萨,所以呢,在来之前,娑婆世界娑罗双树间就突然显现了前面讲的这种异象、这种光明,难以形容的光明,非常奇妙的光明。这个光明其实是异象,是代表从遥远的不动佛国有贵宾来了,贵宾来之前这里就好像先准备好了有一个预兆一样,就有了前面的异象。

「以此因缘有此光明,是名因缘,亦非因缘」,这就是所谓的因缘了,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大家看到了这样的光。

【尔时,琉璃光菩萨与八万四千诸菩萨俱,持诸幡盖、香华、璎珞、种种伎乐倍胜于前,俱来至此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以己所持供养之具供养于佛,头面礼足,合掌恭敬,右绕三匝,修敬已毕,却坐一面。】

这个时候,琉璃光菩萨带着八万四千诸大菩萨,就带着幡盖呀,香花璎珞呀,各种各样的伎乐呀,比前面提到的一切的供养还要多,就来到了拘尸那城的娑罗双树间。

今天我们就先学到这里。

所以说,经常地学习佛经,你的心量会变得很大很大,不会只生活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这个小小的国家里、这个小小的城市或者村庄里面,烦恼你所烦恼的那些「小我」之事。如果你总是去熏修佛经的话,(学习)佛经,动不动就出去娑婆世界了,往东走、往西走多少多少,多远多远佛国之外有什么佛国……开开你的眼界,看看人家那里的佛菩萨是什么样的修为?什么样的德行德能?慢慢地,你的心放大了,就不会再贪著于眼前芝麻粒儿大的这点「相」了,就不会因为一点点「相」而生烦恼、起执著。

有的师兄可能也问,为什么我们这么倒霉呀,生在娑婆世界了,没有生在其他的佛国呀?这都跟你过去世造作的业有关系的。我们都是因为共业,所以来到了这里。就好像有的鸟是鸳鸯,有的鸟是白鹤,都是有相应的共业。我们造了类似的业,所以来到了类似的地方生活。但是共业中又有别业、又有差别,所以说,都是人,人和人生活状态、命运都不一样;都是动物,动物和动物的这个福报、幸运程度也都不一样。一切都是自己造作的结果。

不动佛国的菩萨们这么幸运,也跟过去世的努力有关系;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如此地幸运,也跟人家过去的努力有关系。那么最快的想要去其他佛国的方式,佛陀已经在很多经中告诉我们了,就是念那个佛国领导者的名号。如果想去极乐世界,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想去东方的净琉璃世界,那就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那么想去今天所提到的这个不动佛国的话,就念「南无满月光明如来」。

当然,我相信也有很多师兄就好像我个人一样,对于娑婆世界有很深的感情,我们就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让本师加持我们。虽然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但是只要觉悟了,用佛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其实也是非常美好的佛国。这一点在《维摩诘经》里也提到了。你的这个观察角度决定了你所看到的样貌。如果你是佛的话,那么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是还可以的,除非你真的是呆腻了、呆够了,那就换换地方。如果你真的成了佛菩萨的话,换地方也太容易了,一念之间就去了,就好像这个琉璃光菩萨带着八万四千菩萨,想来一下子就来了。

这个经文里也提到,说不动佛国的所有众生,没有犯杀、盗、淫、妄四重罪的,也没有诽谤正法的,也没有一阐提,没有人犯五逆重罪,没有人有贪、嗔、痴,没有人放逸,没有人嫉妒。如果我们娑婆世界所有众生也都像不动佛国的这些菩萨们一样,不犯任何的罪过,不诽谤正法,坚定地相信因果、相信佛、法、僧,不犯任何的五逆重罪,然后远离了一切的贪、嗔、痴,远离了一切的放逸和嫉妒,那么娑婆世界也会变得像不动佛国一模一样的美好。因为「一切唯心造」,心好了,一切都变了。所以改变命运,从改变自己的心开始;全人类要想改变命运,也要从改变自己的心开始。我们不要给人类拖后腿,不要给娑婆世界的人民拖后腿。

愿以此功德回向尽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

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尽快地在诸位佛国的领导者的带领下早日成正觉!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41.html

“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49课·异象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2

第272课「如来法身平等,离心意识无分别故。文殊师利,一切诸法悉皆平等,平等故无住,无住故无动,无动故无依,无依故无处,无处故不生,不生故不灭。若能如是见者,心不颠倒,不颠倒故如实,如实故无所行,无所行故无来,无来故无去,无去故如如,如如故随法性,随法性故不动。」——《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漏。云何复言因无明故生于诸漏?】迦叶菩萨说:世尊,如果像您讲的无明本身就是一种漏,一种漏失,一种烦恼,那为什么又讲因为无明又产生了诸多的烦恼呢?【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漏者,是内无明。因于无明...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六卷,依然是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佛陀继续对迦叶菩萨讲:迦叶,善男子,这些智慧不具足的众生...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1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四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说迦叶呀,众生中有一批人不是不聪明,不是没智慧,不是不狡黠,也不是钝根,反而是利根,但是就是这些貌似相当聪明有智慧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远离了善友,也不听闻正法了,也不认真地花时间去思惟正法,也不如法地修行,他们总是...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9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昨天晚上的课讲到最后突然被打断了,所以有一些话还没有说完,我们再补充上。关于什么是「居士」,什么是「优婆塞」,佛陀的解释是:只要是诸根完具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受了「三皈依」了,那就是优婆塞了,就是居士了。这个地方强调「诸根完具」(就是身体健康,六根健全),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收听涅槃法会!我们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第三十三卷。【是二力故,如来深知是人现在能断善根,是人后世能断善根,是人现在能得解脱,是人后世能得解脱,是故如来名无上力士。】就是因为如来具备以上两种能力,所以能够如此地了解众生的根器,知道众生是现在世会断了善根;还是未来会断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