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0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2-26)《大般涅槃经》讲解806

00:00

各位尊者:

大家好

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六卷,依然是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

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四

【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

佛陀继续对迦叶菩萨迦叶,善男子这些智慧不具足的众生大体上有五个方面的表现这个人如果知道自己智慧不具足不圆满能够亲近善友的话那么他所亲近的善友应该知道怎么帮他。

(这个智慧上有欠缺的人所求助的善友)你要反观向你求助的师兄看看他思觉」,哪方面多了

【若知是人贪欲多者,即应为说不净观法,】

如果看到你面前的这师兄贪欲比较多,「万恶淫为首」。这里讲的贪欲主要指色欲如果这个人比较贪欲美色的话那么就让他修习「不净观

佛陀已经讲过了,《涅槃经》中很多篇幅也提到了不净观」,我们禅修课的第二期也讲了不净观」。贪欲多的人尤其贪美色的让他去修不净观——观身不净,或者再加一个「白骨观」,也是非常有效果的立竿见影的

【瞋恚多者为说慈悲,】

被求助到的善友你看看向你求助的那师兄如果他的问题不是在贪欲方面,那他是不是嗔恚心比较重如果他总是乱发脾气、恶言恶语记恨别人口不择言,像这样嗔心比较多的话那你就去跟他讲说慈悲

怎么讲慈悲呢可以给他讲一下释迦牟尼佛过去世修行的故事包括为了半个偈颂怎么样做看到小老虎饿着怕饿死了,「以身饲虎」,「割肉喂鹰」类似的等等给他讲一些佛陀的慈悲故事

其实人性本善因为在自性的深处人人都有佛性即使是恶人,他的内心深处也有潜藏的一些善可以被你调引出来,所以嗔恚多的众生你让他去修习慈悲

【思觉多者教令数息,】

佛陀说:多者教令数息思觉多者「思」代表思维,第六意识比较活跃——爱想事情想法比较多念头比较多可能也比较聪明」代表什么这里的「」不是佛陀大觉悟的觉,是指对于周围相里世界的觉知过于敏感这个人思虑过重又相当的敏感),像这样的人其实也比较脆弱那你让他去修数呼吸数息就是「安般守意般守意在第二期禅修讲了怎么样去数息),修禅定让他静下来他的病就不治而愈了

【著我多者当为分析十八界等。】

你再看向你求助的这个众生如果「我炽盛——比较自私比较小我凡事都是先考虑自己当为分析十八等」你就给他分析一下就好像《楞严经中分析十八都是如来藏体现的作用但是十八上来讲又本空的跟他去分析十八就是「六根六尘六识」的虚妄之性。这个人听了之后他就不再计著他的「我」了因为已经散了化了空了

【是人闻已至心受持,心受持已如法修行,如法行已次第获得四念处观身、受、心、法,得是观已次第复观十二因缘,】

在善友的帮助和引导下这个本来在智慧上有缺陷不具足的众生他就可能因为至心受持善友教给他的这些很有效的修行方法认真去至心受持然后如法去修行就这样能够慢慢地获得「四念处观」。(四念处也是第二期禅修课讲过的,「四念处。)

四念处观实际上是禅修方法,它甚至包括了不净观白骨观」,所以「四念处」是非常重要的。

佛陀也曾经在临涅槃前告诫阿难尊者说:我们要以什么为安住要以为师四念处为安住就是你要四念处的方法修行佛陀讲得很清楚怎么按照四念处去修你就必有成就甚至在四念处经》中告诉你四念处多长时间会有什么样的效果都讲得很清楚

「身法」四念处修下来之后,「次第复观十二因缘四念处修完了你再去学修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你就彻底放下了对于相的执著,就真的空了

【如是观已次得暖法。】

「暖法」,这里就到了「四加行」我们学院的师兄最初接触是在《楞严经佛陀讲了「四加行」。

「四加行」其实是加功用行的意思是修行过程中的一个攻坚阶段分为「暖法、顶法忍法和第一法」

《涅槃经》下面的内容之前我们还是先复习一下《楞严经》。

《涅槃经》很多地方实际上好像是对于严经的注解一样很多地方《涅槃经》都在证实着《楞严经

《楞严经第八卷佛陀提到「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暖地。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楞严经中讲其实还是比较简要了但是我们在《涅槃经》可以看到佛陀更详细解释——佛陀说:善友影响的这个众生听了善友的话至去受持去如法地修修完了四念处观,再去修十二因缘法之后就能「四加行」,证到这儿就得了暖法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悉有暖法。何以故?】

迦叶菩萨就装着他并不懂什么叫「暖法」,他随顺众生向佛提问,(因为「四加行」确实比较抽象在佛走之前迦叶菩萨肯定要重点问一下。)说:一切众生都有暖法,为什么呢

【如佛所说,三法和合名为众生:一寿、二暖、三识。】

像世尊您讲的「三法和合名为众生」众生怎么来的呀有父亲有母亲父母爱欲和合再加上神识的介入这三者和合一块儿产生了一个众生对吧「三法和合名为众生一寿、二暖、三识那么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讲「三法和合名为众生」就是众生有寿命他正活着呢)、有温度体温)、有神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那证明有一个众生法和合。

【若从是义,一切众生应先有暖,云何如来说言暖法因善友生?】

迦叶菩萨说:您看众生不都是有寿命有体温有温度),然后有神识的吗?他本身就带着温度来的一切众生先天的就有温度只要出生了他就有体温。为什么还说暖法是因为善友的帮助然后才出生的在善友的帮助和引领下、修,才证得暖法,怎么回事啊我认为众生生来就带着体温

迦叶菩萨在这里就装着他毫不懂暖法是什么意思暖法理解成了体温因为很多众生可能都会这样理解的)。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问有暖法者,一切众生至一阐提皆悉有之。】

然后佛陀说善男子迦叶要照你的理解你要认为暖法就是体温的话那一切众生至一阐提都有暖法了,那还修什么啊

【如我今者所说暖法,要因方便然后乃得,本无今有。】

但是我今天讲的这个「暖法」,的是在修行过程中得的暖法,是要用种种方便去修然后才得的是本来没有后来有的所以我讲的暖法不是你理解的体温

【以是义故,非诸众生一切先有。】

我讲的这个「暖法」跟你讲的体温不是一回事不是说众生先天就带着来的

【是故汝今不应难言,一切众生皆有暖法。】

所以你今天不应该去发难说,一切众生都有暖法、都有体温我们讲的不是一回事

【善男子,如是暖法,是色界法,非欲界有。】

佛陀迦叶善男子你以为人人都有暖法?「四加行」里暖法,修到了色你才会拥有并不是欲界的众生就能拥有的

【若言一切众生有者,欲界众生亦皆应有。欲界无故,当知一切不必都有。】

所以你不能说一切众生都有欲界众生也有实际上欲界众生是没有获证暖法)。不是说所有众生都拥有暖法,这是修得的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甚至要在善友的引领和帮助下才能修得的

【善男子,色界虽有,非一切有。何以故?】

佛陀说:善男子色界的众生说,我们要修到了色界说你总是打坐入禅定能到色界天了你才能暖法。但也不是说色界的所有众生都拥有为什么

【我弟子有,外道则无。】

佛陀说:都在禅修打坐佛弟子也打坐,外道也打坐)。有的道其实也到了色界天了他们也能见到色界天的景象了,但是他们就没有暖法。这个是要按照佛的教法来修的然后修到了色界才能够暖法。

【以是义故,一切众生不必都有。】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众生都证得了暖法,佛讲的暖法根本就不是说肉身的体温那么简单

【善男子,一切外道唯观六行,我诸弟子具足十六。是十六行,一切众生不必都有。】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外道也在修我们佛弟子也在修,外道修种种的观法可能大体上有六种观法但是我的弟子往往修十六我们修的方法比较多,观法也比较多那么这「十六行,一切众生不必都有」也不是说学佛的都能圆满这「十六行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所言暖法,云何名暖?为自性故暖?为他故暖?】

迦叶菩萨就问释迦牟尼佛说:您讲的这个好神秘的暖法,怎么个暖法?为什么叫它「暖法」是因为自本身就暖热呢还是说外在因缘条件下它变得有热暖的感觉,才它「暖法」呢?

【佛言:善男子,如是暖法,自性是暖,非他故暖。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暖法是自性本身起来的不是因为外在因素和条件自性本身就含着这种暖

迦葉菩萨言:世尊,如来先说马师满宿无有暖法。何以故?于三宝所无信心故,是故无暖,当知信心即是暖法

然后迦叶菩萨说:世尊您曾经说「马师满宿他没有证得暖法这个境界他为什么没得呢迦叶菩萨就问:是不是因为对三宝没有真正的信心所以他没有证得暖法。那么是不是信心就是暖法?有信心了就能证得暖法

【善男子,信非暖法。何以故?因于信心获得暖故。】

佛陀说:善男子信心的「信」不是暖法,为什么呢这个信心不能跟暖法划等号但是你想暖法又不能离开信心因为信心是你菩提心的基石对吧你要是最初对佛、僧都没信心你怎么开始你的修行啊?

信心是最开始最开始的一个基石因为有信心才开始了漫长的修行之路但是信心并不等于暖法只是信心帮助你开始了修行之路然后认真如法修才能修到这个境界

【善男子,夫暖法者即是智慧。何以故?观四谛故,是故名之为十六行,行即是智。】

佛陀说:善男子我们却可以讲暖法就是智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总是逃不开四圣谛重要的经典里总会强调四圣谛甚至很多阿罗汉就是修四圣谛才得阿罗汉的所以说四圣谛包含着无穷的智慧,暖法即是智慧。

修四圣谛「是故之为十六行四圣谛修四圣谛拓展开来就有了十六种观行,即是智慧」我们说止观双运定慧等持定里要有慧这种和慧有的时候是同义词止观定慧,观和慧是类似的佛陀讲十六种观行也是智慧的体现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因缘故名为暖者?】

善男子迦叶,就好像你问的为什么叫它「暖法」,不叫冷法呢

【善男子,夫暖法者,即是八圣道之火相,故名为暖。】

「八圣道之火所以再一次的还是要复习一下「八圣道」也叫「八正道」八正道是「三十七道品」里的有的时候也被单列出来因为相当的重要

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也是我们在第二期禅修课讲过的),所有的佛弟子如果你修对了一定是围绕八正道来修的你一定拥有正见正思惟,一定拥有正语正业正命你一定保持正精进正念而且经常得到任何的佛弟子只要修对了你看都是符合八正道的如果出问题了就可能在八正道的某一个点上出问题了

佛陀说:修对了的佛弟子是「八圣道」之火熏。既然八圣道形容为佛法的火焰了烧掉了你的烦恼习气业障种种让你获得了自性的清净「八圣道」烧你就好像是在炉里金一样在炼。炼——它有一种暖热之感凤凰涅槃一样要历经火来烧的用八圣道去淬炼

【善男子,譬如攒火,先有暖气,次有火生,后则烟出;】

善男子在古代上古时期钻木取火要是天正下着大雨呢原始人找来了一个比较硬的磨得很尖的石块去钻个湿木头有火很难很难你要想钻木取火要选择在好的天气最好是比较热的晴天大太阳之下周围的空气是热的温度是高的),木头是干燥的,你所选的这个工具也是合适的所以钻木取火要先有暖气温度要高一点然后才能够生出火来,火生出来慢慢就看到烟了是不是

【是无漏道,亦复如是,】

佛陀说:你要想证得佛陀的解脱无漏之道怎么修啊按照八圣道来修八圣道的火来淬炼这样慢慢地,你就能证得无漏之道

【暖者即是十六观行也,】

所以暖法充满智慧的不是说「止」,念头消下来就没了就死死的在那儿了到最后成矿物了不是这样的是活活的明明了了的清清亮亮的充满观的觉观就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火者即是须陀洹果,烟者即是修道断结。】

佛陀说:如果用钻木取火来打比方的话钻木头的过程很困难),把它比喻成你漫长的修行过程那么火出来的那一刹那这个火就代表有成果了——须陀洹果初果入流果)。有成果了有成效了没有白费

「烟者即是修道断结」,有火就有烟烟就代表什么对解脱了,断了种种的结断了烦恼结了这就是效果

钻木取火」,钻的过程是很苦的修的过程是很苦的),有成效证果了果的表现——对解脱我断烦恼

佛陀讲,初果、二果已经断了少分烦恼了阿罗汉就断了所有烦恼了只有佛陀才完完全全断尽烦恼

【迦葉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暖法,亦是有法,亦是有为。是法报得色界五阴,是故名有。是因缘故复名有为。】

迦叶问的这个问题特别好迦叶菩萨又对佛说:世尊,「暖法」看来还是在使劲还是有为。既然是有为法在有为法里,最高也不过得色到了色界天其实还是有五阴只是比较淡薄。(修习这种有为之能够修到色界就不错了!)

【若是有为,云何能为无漏道相?】

您为什么说修这种方法还能够证得无漏的圣道之相呢也就是说迦叶菩萨并不认为在的世界好像很使劲修这些加功用行的方法能够证得无漏的圣道可见迦叶菩萨可能也听过金刚经》,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明明是有为法怎么可能证得无漏之道相呢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男子,如是暖法虽是有为有法,还能破坏有为有法,是故能为无漏道相。

佛陀说:迦叶你说得对,「如是暖法有为有法还能破坏有为」。「暖法」,你看修八圣道这个方法如同钻木取火看上去是有很执有法可修有佛可成、有戒可持还有什么正语、正见、正思惟、正命正精进正定正业正念这么麻烦很明显是有为法但是又能破坏有为之相虽然是有为有法——世界有」当中的有但是却能破坏有」当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故能为无漏道相。所以你去修这种暖法,用八圣道去修自己你就能够证得无漏道相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以有为有为的方法有的师兄认为你们怎么修法?学佛整天还学经、还打坐还持戒,这都是有为法那我什么都不做,「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我无修、证,不需要修了我当下就在法性里。——他就认为这样那是不对的你没有经过这个过程虽然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显化出来了吗?两手看看怎么佛性必须经过这个借假修真的过程借有遣有的过程遣送就是排遣它、遣送它、消灭它,以「有为有法」有为有法」,必须经过过程你才能成佛

善男子,如人乘马,亦爱亦策;

佛陀了个例子比如说人骑马的时候,你会一直抚摸你很爱的这个马匹不会的你一直抚摸它它不会奔跑的你可能在上马之前给它喂草喂料抚摸它,甚至用刷子给它刷刷它的鬃毛取个很美的名字的欢心然后你上了之后会怎么样策马扬鞭要甩鞭子的鞭策像人骑马亦爱亦策我很爱它,我要抚摸它、爱护它。但是呢我上了马,我要用鞭子抽这样才能走

暖心亦尔,爱故受生,厌故观行。

暖心亦尔」,你要是修这种暖法也是这样的你不可能只停留在无为当中就证得了无漏的圣道了你要修的你要付出努力的不得一番寒彻骨是没有花扑鼻香的

佛陀说:像众生爱故受生」,我们都来自父母的爱欲,爱故受生但是我们为什么开始修行了什么止观双运,又要又要禅定……「厌故观行」,厌离了这个爱欲充满的世界厌离轮回开始修行了

是故虽复有法有为,而能与彼正道作相。

我们虽然来自于欲界但是我们厌离了它,我们想重新飞升我们就要反其道而行之」,我们用力世界上最好走的就是下坡路不需要用力上坡路就不好走就要用力用力就是你要修要以有为遣有为以有为法灭有为,以漏灭漏,甚至可以这样讲)。然后你才能与正道相应

暖法人,七十三种,欲界十种。

佛陀说:证暖法的人大概有七十三欲界的有十种得了暖法。

是人具足一切烦恼,从断一分至于九分,如欲界初禅乃至无所有处亦复如是,是名七十三种。

想要证得暖法,这个过程就是断烦恼的过程有的人一开始是什么烦恼都有活得很不痛快甚至濒临崩溃后来学了佛一点点在断烦恼一开始断了一分烦恼二分烦恼慢慢越断越多到最后断了九分烦恼了这是欲界的

还有色界,色界这些修行人初禅(色界最初)一直到无所有处这是到了无色界了。佛陀欲界有在修习正道的人然后慢慢地证「暖法位」。

上看,欲界就是一直在断烦恼烦恼越来越少从色界(初禅)开始一直到所有处无色界)也有修行者天人们也在修行他们也是慢慢地趋暖法。

如是等人得暖法已,则不复能断于善根作五逆罪、犯四重禁。

只要他到了「暖法位」的时候他就不会再断善根了也不会再去造作五逆重罪了不会再去犯罪了

像这样的人就有两种在这个阶段就说我已经证得了「暖法位」(「四加行」已经修到「暖法」这里的时候),理论上讲不会再断善根了很困难上来的也不会再造作五逆重罪、四重禁了

是人二种:一、遇善友,二、遇恶友。遇恶友者暂出还没,遇善友者遍观四方。观四方者即是顶法。

这个时候,他又会到达他生命的一个转折点他要么遇到善友要么遇到恶友就像这个生命一直是在流动变化的我们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朋友一直是在流动变化的。你的人生在变你的朋友也在变。(学佛后你的境界在变你的朋友也在变。)

到达了「暖法位」的这些修行者又可能遇到两种朋友一种是善友一种是恶友那么最怕就是遇到恶友就算是你修「暖法位」,你也有可能遇到恶友这是佛告诉你的有些话理论上说「鱼找鱼虾找虾」,但是你遇到的朋友不一定完全跟你的境界相匹配还真是这样有的时候偏偏不是冤家不聚头是来害你的讨债来的障碍你的有的时候偏偏遇到恶友那就倒霉了好不容易修到了「暖法位」,可能从涅槃河出来了结果的影响又沉底了所以我们一直视我们身边的朋友看看是帮我们的还是害我们的

友者那就幸福了,遇到善友的这些人遍观四方就好像鱼能够停留在水面还能够遍观东西北四个方向,显得很逍遥自在一样遍观四方代表是什么呢就已经到了「顶法位了,这就很好,遇到了友,在友的帮助下又进一步修到了「顶法位

是法虽复性是五阴,亦缘四谛,是故得名遍观四方。

到了「顶法位虽然还没有完全地透过五阴区宇,只要你一直在熏修四圣谛的内涵你就不会走偏所以遍观四方代表四种真谛

得顶法已,次得忍法。是忍亦尔,性亦五阴,亦缘四谛。是人次得世第一法。

到达了「顶法继续又修得「忍法位修到位,虽然也没有完全透过五阴区宇,但是也在经常熏修「四圣谛」这样继续熏修就「世第一法」一直向上升非常好

是法虽复性是五阴,亦缘四谛。是人次第得苦法忍。

虽然「世第一法」不是最究竟的果位,也是一直没有脱开四谛的内涵这个人「次第得苦法忍」就这样修,保持在「世第一法这里得苦法忍在这里基本上就超越了一切苦

忍性是慧,缘于一谛。如是忍法,

如果你安住在第一法安住安住……这种安住就代表」,「无生法忍」有的时候修禅定就是无生法忍」,你会感觉到这个「忍」字其实并不是特别确切我们一理解这个」,心上有一把刀好像很痛苦的其实像「无生法忍」、「法位」,是一个比较舒适的状态只不过你要安住,在这里安住。用一个什么词来表明这个安住古人用了一个「忍」字这也是翻译选了这么一个字但实际上这个地方并不是让你很痛苦的相反可能还是有大乐的忍性是慧,你既然能够一直修,修到这里了,「四加行」都修到「世第一法」这里了一直安住,说明你有大智慧了。这是你自性里的智于你

缘一谛已,乃至见断烦恼得须陀洹果,

「一谛」就是「第一义谛,它在支撑着你你就会发现你断了烦恼已经断了很多烦恼然后就须陀洹(证初果)

是名第四遍观四方。四方者,即是四谛。

佛陀讲用恒河里的鱼来打比方有的鱼身子重下去了有的又上了水面又能遍观四方遍观四方——四个方向代表四圣谛所以四圣谛相当的重要虽然内容并不复杂,《涅槃经》对于四圣谛也是阐释非常详尽我们一定要多多复习

那么学到这里我们会发现证初果没那么容易过去我们以为修行了学了点佛学知识好像理上有所开悟那就证初果了,事实上不是的「四加行」之前还有那么多个台阶呢然后「四加行」也很不容易的这期间又一直贯穿着「八圣道」和「四圣谛」还有「十二因缘」所以理上你必须是明了的你才知道如果我有什么闪失我应该怎么去避免它有问题我应该怎么去解决它我怎么样在哪个地方快一点那个地方又过于快了应该慢下来必须有理论去指引不然盲修瞎练总是会自以为良好的实际上「十信位」还没到呢果」了

《涅槃经》第三十六卷开篇就是这样的抽象,所以这期间大家一定要多打坐、多去体悟。什么是「四加行」?「四加行」之前还要实践三种增进修行的渐次就是步骤),还要证「四十一心」,然后才到「四加行」。这个地方如果大家感觉有需要的话重新认真复习下严经第八卷今天我们《涅槃经》的讲解就先到这里。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阿难。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

——《楞严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50.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0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9

第279课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上节课谈完怎么分自己的舍利之后,涅槃法会上的一切大众都非常地难过。佛陀劝大家「莫大愁恼」!【佛复告诸大众,汝等莫大愁苦,我今于此垂欲涅槃,若戒若归、若常无常、三宝、四谛、六波罗蜜、十二因缘,有...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7

第267课「已知恩者,虽在生死,不坏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断灭,作诸恶业。」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涅槃法会的现场。【外道众中复有梵志,姓迦葉氏,复作是言:瞿昙,身即是命,身异命异。】在涅槃法会中,来到娑罗树林找佛陀辩论的这些外道当中,有一个梵志,姓迦叶,他现在又站出来了。他对释迦牟尼...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时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号称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大般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七卷,首先依然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的翻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五上节课佛陀最后对迦叶讲到:善男子,凡夫的色相是从烦恼生的,如来的色相是远离了烦恼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8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上节课,佛陀打比方,用恒河来比喻涅槃之河,说有的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先沉下去了,被水淹没了,不久之后又出来了,出离水面了,结果没呆多长时间又沉下去了,又被水淹没了。为什么呢?明明都遇到了涅槃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1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四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说迦叶呀,众生中有一批人不是不聪明,不是没智慧,不是不狡黠,也不是钝根,反而是利根,但是就是这些貌似相当聪明有智慧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远离了善友,也不听闻正法了,也不认真地花时间去思惟正法,也不如法地修行,他们总是...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8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偈颂大家都知道,都会背诵,但是什么时候我们真的能够完全透彻地了解佛陀真实的想法呢……继续来看《涅槃经》第三十四卷。【善男子,我于一时复作是说:施者施时以五事施。何等为五?一者、施色,二者、施力,三者、施安,四者、施命,五者、施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