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98课·护戒如命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6)《大般涅槃经》讲解695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上节课的最后,释迦牟尼佛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持戒的重要性。释迦牟尼佛说:迦叶善男子,就好像有一个人,带着浮囊想要渡过大海。这个时候海里边有一个罗刹鬼,就想向这个人讨要他的浮囊,罗刹鬼说:把你的浮囊给我吧!这个人说:不行,不能给你!罗刹鬼说:给我一半也行啊,给我三分之一也行,给我手那么大也行,给我微尘那么大也行,总之给我点浮囊吧!这个人说:不行!不行!把浮囊给你了,我不就淹死在这个生死轮回的大海里了吗?我还要出离生死轮回呢,所以浮囊不能给你!佛陀就用这个比喻告诉大家,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护持禁戒,就好像这个想要渡过大海的人护惜自己手里的浮囊一样。意思就是:如果你持不好戒,你想度过生死轮回的大海是不可能的,只有持好了戒才能度过生死轮回的大海。

接下来佛陀就讲:

【菩萨如是护戒之时,常有烦恼诸恶罗刹语菩萨言:汝当信我,终不相欺。但破四禁,护持余戒,以是因缘,令汝安隐,得入涅槃。】

菩萨们,你们要知道在你们持戒的路上,肯定有一些恶罗刹,内心充满烦恼的恶罗刹鬼来到你这里,去哄骗你,诱惑你说:破戒吧,没事,杀、盗、淫、妄没事,破戒吧,破四重戒,护持其他的戒就行了,你只要破戒,护持其他的戒,你就能够安隐入涅槃呢!

【菩萨尔时应作是言:我今宁持如是禁戒堕阿鼻狱,终不毁犯而生天上。】

那么菩萨们,你们要知道,你现在宁可持戒去阿鼻地狱,也不能够毁戒生到罗刹鬼所讲的天上,罗刹鬼不可能把你带到天上去,他只能把你带向毁灭,你要是听鬼的你就错了。在你持戒的过程中,你身边总会有人出现,或者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言论出现,告诉你不要持戒了。

昨天南京的一个师兄就发给我一大段网上的文字,号称是某某正法论坛,大乘正法论坛的文字,说:持戒是一种执,我们应该无所住,认为有戒可持有佛可成,证明没开悟,不应该持戒,我们当体就是佛,不需要再修了,持什么戒!就是这样的意思。

那么你想一想《梵网经》中明确提到,释迦牟尼佛都成佛了,人家还每半个月复习一次戒本呢!你是成佛了,成菩萨了,还是成阿罗汉了?「我无所住了,超越戒律了,不用持戒了!」你这是想把众生带向何方啊?释迦牟尼佛更是「无所住」了,为什么人家还去持戒呢?「无所住」指的是哪个方面?持戒指的是哪个方面?你不能够摘来一句佛经用于所有的方面,我们提到过多次了。说:「心无所住,连戒律也不持了,善也不守了,诸恶都做,众善也不用奉行,反正我都超越这一切了!」这是佛讲的话吗?所谓的「无所住而生其心」代表什么?你的小我空掉了,空掉了你对于「我」的执著;对于「法」的执著;对于「空」的执著;对一切一切的执著。这是一种「无所住」,这是代表一种境界。那么持戒代表什么?代表你的行为。真正的佛菩萨,正是因为境界很高,所以他持戒严密,他对于戒律的超越是这样子的——就是他随便做任何事都不会犯戒,这是一种超越,到最后他不需要对照戒本,他做的任何事、说的任何话、起的任何念头都不会触犯戒律,这是对戒律的超越,而不是说我凌驾于戒律之上,我不持戒了是对于戒律的超越。佛陀在《涅槃经》《楞严经》《梵网经》无数经中讲过,你不持戒就不是佛弟子,你犯了十重戒你就是犯了波罗夷重罪被逐出了僧门,逐出了佛门,你不是佛弟子,那你在学的哪门子佛?你不持戒就不是佛弟子,你还去讥笑持戒的佛弟子,你想想你是谁?自以为很高啊,说我都不用持戒了,我超越了,无所住嘛!「无所住」的真正含义都忘了,佛都认真地复习戒本,你不用持戒了,不用复习了。那么佛陀在无数的大乘经典里讲,菩萨们认真地奉行六度万行,菩萨们都在奉行六度,六度里标着持戒,菩萨们都在持戒,你不持戒了,你讲的是什么话呀?还是什么大乘佛法论坛!这些论坛的群主、管理员,你们都不看经的吗?就很奇怪,都不看佛经的吗?就自己就说自己认为对的话,是吗?

佛陀说:这个向你捣乱的,让你不要持戒的是罗刹鬼,是被烦恼充满的恶罗刹,这是佛讲的。你看看身边有谁在想要诱惑你去破戒,他们是恶罗刹的化身啊!怎么大家也都不看佛经就直接看网上的言论呢?网上的言论就一定对吗?更让人悲伤的是,今天早晨查一点资料,结果就看到网上就全都是内讧的情况(佛门内讧),一锅粥似的,这个宗贬低其他宗,那个法师骂其他法师,就这样子,这个张法师骂李法师,李法师骂王法师,然后就互相对骂的这种,要么就这个宗打压其他宗。全是这样的佛门内讧的这些现象,一搜一大片,真的是让人非常的心痛。这是在学佛吗?为什么不想着为佛、法、僧,为整个佛弟子之间的团结做点什么事情?为什么总是搞这些对立和分裂呢?如果大家都认真地去学习经律(这是佛讲的),然后什么地方有疑问互相讨论,这多好!让非佛弟子,让信众们看了也更加有信心。但是为什么总是对骂呢?就是不明白。也都不看《梵网经菩萨戒本》的,菩萨戒里说不要背后讲四众弟子的过失的,都不看,然后互相对骂。如果佛陀在世,他是多么心痛,看了他的孩子这个打那个,那个打这个。

为什么都不看经律呢?其实在这里我也要忏悔,因为大家都知道,我过去讲第一部经的时候是很偶然的去翻译一下,去进行白话文的解释而已,我当时半路出家,并不是正规的佛学院毕业,我当时也没有学菩萨戒,从正式讲经到讲《梵网经菩萨戒本》之前这段时间内肯定做过一些不符合菩萨戒的行为,因为我当时没学,我也不知道,不了解,说的某些话可能也是不符合菩萨戒倡导的。但是学了之后我确实虔诚忏悔,真的不希望佛弟子之间总是这样的打来打去的。你学了佛不是为了断烦恼、脱轮回吗?你这打来打去的,陷入了更多的烦恼。怎么样断轮回?不学佛的时候还挺安静的,都很谦逊,怎么学了佛又陷入了一种傲慢,以佛之名打来打去,但是佛从来没倡导你打来打去。只是告诉你什么样的说法是佛的说法,什么样的是魔的说法。那你既然都是佛弟子了,你就要守佛的说法,就是这样嘛。所以在这里,大家要推广一种说法就是,「凡是想要讲经的这些佛弟子最好先学一学菩萨戒再讲经」。如果醍醐能够在讲经的第一天就先看过菩萨戒,那她讲得会更好,会更加的如理、如法,会更加的符合佛陀的心思。就是因为过去对菩萨戒了解太少,所以不可避免的肯定讲过一些话是不合理的。包括《楞严经》我们有一节课就是拿王阳明来说事,此时我觉得非常的惭愧,不管我当时对于王阳明的一种反驳是对还是错,但《梵网经》中提到,你别没事评论其他的什么圣人、贤人、名人,别管不了你的嘴没事去评论人家。当看到《梵网经》这条的时候,我就对于自己过去的很多行为都在忏悔。因为不曾学过《梵网经》,不知道嘛,然后就乱讲话,好像自己站在多高的位置上一样,我是站在某个角度去评判人家也未必评判的对。所以所有讲法的师父,真的像成观法师说的一样,都学一学菩萨戒,然后再去讲法吧,不要陷入任何形式的诤论、斗讼了。佛门会被佛弟子毁掉的,如果这样下去。

【烦恼罗刹复作是言:卿若不能破四禁者,可破僧残,以是因缘,令汝安隐,得入涅槃。】

接下来,佛陀讲:在你持戒的过程中有很多罗刹都会告诉你,你要是不破坏四重禁,那你就破坏僧残吧!

僧残也是代表戒律,就是比四重戒稍微不那么严点的戒律,但是我们不具体地解释像这里边提到的「僧残」、「偷兰遮」、或者说「舍墮」,因为我们现在作为在家人的身份,不太方便讲出家人的禁戒。

【菩萨亦应不随其语。罗刹复言:卿若不能犯僧残者,亦可故犯偷兰遮罪,以是因缘,令汝安隐,得入涅槃。】

这个罗刹鬼有时候就诱惑你说:不破坏那个的话,破坏这个戒律吧,不破坏僧残的话,破坏偷兰遮也行,破坏了偷兰遮戒律你就能入涅槃了。

【菩萨尔时,亦复不随。罗刹复言:卿若不能犯偷兰遮者,可犯舍堕,以是因缘,可得安隐,入于涅槃。】

那么如果偷兰遮你也不破坏的话,那个罗刹就会告诉你:那破坏舍堕戒律也行,破坏这个戒律你就能入涅槃了。

【菩萨尔时,亦不随之。罗刹复言:卿若不能犯舍堕者,可破波夜提,以是因缘,令汝安隐,得入涅槃。】

菩萨这个时候也不听罗刹鬼的这个诱惑。罗刹鬼就说:你要是不破坏舍墮,那你就犯波夜提戒律吧,这个戒律犯了也挺好的,也能让你入涅槃。

【菩萨尔时,亦不随之。罗刹复言:卿若不能犯波夜提者,幸可毁破突吉罗戒,以是因缘,可得安隐,入于涅槃。】

菩萨也不会相信罗刹鬼。罗刹鬼说:你要是不破坏波夜提呀,那你就破坏突吉罗戒律吧,这个戒律很小的,破坏一下没事的,破坏它不影响你入涅槃的。

【菩萨尔时,心自念言:我今若犯突吉罗罪,不发露者,则不能渡生死彼岸而得涅槃。】

菩萨们,你们如果听到这些恶罗刹引诱你犯戒,你要发这样一个誓,说:我现在要是犯了这个微细的戒律的话,我要是不去发露忏悔,我就不能够渡过生死轮回的大海,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

【菩萨摩诃萨于是微小诸戒律中,护持坚固,心如金刚。】

菩萨摩诃萨对于这样微小的戒律都会护持,护持得很坚固,他的心像金刚一样。

【菩萨摩诃萨持四重禁及突吉罗,敬重坚固,等无差别。】

真正的菩萨、大菩萨们,你们要严持戒律,知道吗?不要听某些人的蛊惑说无所住了,不持戒了!千万不要受蛊惑,那些人都是恶罗刹呀!菩萨摩诃萨们,你们要认真地受持四重戒——杀、盗、淫、妄四重戒,一定要持好戒,然后甚至突吉罗(非常微细的戒律)你们都要非常的重视。无论是四重禁,还是突击罗,无论是重戒还是轻戒,你们都要平等地看待这些戒律,一定要敬重戒律,坚固地守护戒律,在守戒上无论是守重要的戒律,还是轻的戒律都等无差别。

【菩萨若能如是坚持,则为具足五支诸戒,所谓具足菩萨根本业清净戒、前后眷属余清净戒、非诸恶觉觉清净戒、护持正念念清净戒、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戒。】

菩萨们你们如果能够认真地坚持、敬重和守护以上所有戒律的话,你们才具足了五支诸戒,你们才符合五支诸戒的要求。什么是五支诸戒呢?下面解释了。

你们只有认真地守持戒律,无论是大的、小的、重的、轻的一切戒律都认真地守持,你们才能够具足菩萨根本业清净戒。菩萨根本业就清净了,你不犯任何戒律,所以你才能清净,你只要有微细的这个犯戒的行为那你还不够清净。所以认真地持戒,持好戒,才能够具足「菩萨根本业清净戒」。

同时还能够具足「前后眷属余清净戒」,因为你什么戒律都不犯,你就做出了表率,你会影响你周围的一批人都认真地持戒的。所以使得前后眷属他们都清净了。

然后「非诸恶觉觉清净戒」,你的觉悟是正觉而不是恶觉,是善觉,不是恶觉,只有持好戒,你的觉悟才是真的觉悟而不是假的觉悟,不是魔的觉悟。魔有什么觉悟可言?他们连我执都没有退,阿罗汉都不是!只有持好戒,不论是大的、小的、重的、轻的一律持好,你才能够远离一切恶觉,获得正觉,获得善觉,真正的清净。

只有持好戒,你才能够具足护持「护持正念念清净戒」。持好戒你才有真正的正念,因为菩萨戒它是微细到甚至你的念头了。你只有持好了菩萨戒,你才能始终保持正知、正念,否则就偏了,你还不知道呢,还自以为良好呢!就陷入了狂密、狂禅等等的狂,那些狂不都是我执造成的?不都是自以为是造成的吗?

如果你认真地持好一切重戒、轻戒、大戒、小戒,你才能够具足「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戒」。你说我把我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你不持戒你没有功德,你总是破戒你哪来的功德?你有的只是业,你把你的业回向给众生是吗?所以必须持好戒,你才有这种清净的圆满的功德,然后你回向给众生,才能使众生受益。你说我做了恶了,我以为我有功德回向,你分享你的恶给众生,结果众生会怎样,更悲惨了是不是?

接下来,佛陀又讲:

【迦葉,是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戒:一者、受世教戒,二者、得正法戒。】

作为菩萨你要知道,你还要守两种戒:一种是受世教戒;一种是得正法戒。

【菩萨若受正法戒者,终不为恶;】

「受正法戒」,就是说你作为菩萨,任何的恶行都不要去做。不可以以恶言伤人,不可以两舌绮语,不可以打妄语,这是嘴方面管好了;然后身方面不可以杀、盗、淫;意方面不可以贪、嗔、痴。如果你是菩萨,真正的受持正法,你就不可以做一切恶事,也就是说诸恶莫作才是菩萨。不要说我超越了可以做,没那回事,没有超越一说。真正的超越是你做什么事都不会犯戒,这叫超越,否则就是无视戒律,就是尽情犯戒,就是放逸。放逸通往毁灭呀!

什么叫「受世教戒」?

【受世教戒者,白四羯磨然后乃得。】

这个「白四羯磨」,羯磨也是梵文的音译啊,「白四羯磨」其实就是一个程序,一个在佛门很正规的程序。比如说有人说我要入党,主持人就问在座的所有党员说:他要入党,在场的这些党员有什么异议吗?有什么反对意见吗?如果没有的话那就通过了,就让他入党。白四羯磨,就是说在僧团里有个人比如说想要受菩萨戒,或者想要出家,然后这个主持者就问在座的各位已经受菩萨戒的人或者已经出家的人,说他出家或者他受菩萨戒,大家同意吗?大家同意,这就过了。这叫白四羯磨,这是一个程序。「受世教戒者,白四羯磨然后乃得。」你要走正规的程序。

【复次,善男子,有二种戒:一者、性重戒,二者、息世讥嫌戒。性重戒者,谓四禁也。】

如果你是菩萨的话,一定要记住,性重戒,这是一种决定性质的,决定你是魔是佛的性质,这叫性重戒。杀、盗、淫、妄你如果做了,那就不是佛弟子;如果没做,那就是佛弟子。是这样子,它是决定你的性质、属性的,这是性重戒。杀、盗、淫、妄绝对不可以做,做了就绝对是就不是佛弟子了,就被逐出佛门了。除非你虔诚地忏悔,并且如果你在佛像前忏悔,至诚忏悔多少天,见到瑞相了,就算佛菩萨原谅你了,这事过去了。如果还没见到瑞相,那你就继续忏悔。因为这个重戒实在是太重了,它是决定性质的,是佛、是魔就靠它去检验了。

【息世讥嫌戒者,不作贩卖轻秤小斗欺诳于人、因他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然明而卧、田宅种植、家业坐肆,不畜象、马、车乘、牛、羊、驼、驴、鸡、犬、猕猴、孔雀、鹦鹉、共命及拘枳罗、豺、狼、虎、豹、猫狸、猪豕及余恶兽、童男童女、大男大女、奴婢僮仆、金、银、琉璃、玻瓈、真珠、车渠、玛瑙、珊瑚、璧玉、珂贝诸宝、赤铜、白腊、鍮石、盂器、氍毹毾㲪、拘执眊衣、一切谷米、大小麦豆、穈粟、稻、麻、生熟食具;】

什么叫「息世讥嫌戒」?如果你是佛弟子,你要想办法平息掉世间人对于你的一些讽刺、讥讽、嫌弃,你不要经常的让大家误会你,作为佛弟子你要减少或者消除世间人对于你的误会、对于佛门、对于僧团的误会。怎么样消除这些误会呢,消除这些讥讽和嘲笑呢?佛弟子不要进行贩卖的工作,你不要卖东西,你要是卖东西,世间人就说你是做生意的,你不是信佛的。所以佛弟子不要做生意,这是佛讲的。

「轻秤小斗」,卖东西的时候不可以缺斤少两。如果你是在家居士,你在家居士卖东西,那你这是维持生计的方法,没办法。但是你不可以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不可以卖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不可以欺诳于别人。

也不可以「因他形势取人财物」,不可以说那个人有钱有权我去巴结他,目的是什么?得到一些钱或者权,不可以。

也不可以怀着这种自私的害心,「害心系缚、破坏成功。」你不可以看到人家成功了,你羡慕、嫉妒、恨去诋毁人家。这个人成功了,有一大批粉丝,或者一大批信众,你就是看着他不顺眼,想尽一切办法从他的言说里挑出漏洞来诋毁他,把他打为邪师之类的,这样你就得到某种程度的快感,看着他的粉丝减少了,你终于开心了,或者他的粉丝投到你的怀抱里了,你更开心了,不可以有这样的害心,这不是佛弟子所为。人无完人,任何人都可能犯错,别光盯着人家的错误看,看他有没有功德,是不是功大于过,不要总盯着人家身上的这个缺点去看,这是何等的恶心,专挑人家的缺点,想尽一切办法去打压别人,这是恶心、害心啊!不可以。不可以故意地破坏成功,说看那个法师有名气了,我一定得想办法找点他的不足,让大家改变对于他的看法。你这种心是什么心啊?你反观一下。

「然明而卧」,在古印度那个时候比较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也不会灯火通明,也不会说我睡觉的时候还点着灯啊,就不需要浪费资源。那如果你是佛弟子就更要珍惜资源,不要点着灯睡觉。

「田宅种植、家业坐肆」,同时也不要置办什么田宅家业这些。你既然是佛弟子,都说我要舍离一切了,我要脱轮回!那轮回里的一切你都不要执著了,那干嘛还执著田宅、家业这些。

也不要蓄养什么大象啊,马呀,车乘啊,牛羊啊,驼啊,驴啊,鸡啊狗啊,猕猴啊,孔雀啊,鹦鹉啊,共命之鸟啊,还有拘枳罗这也是一种鸟,不要养这些动物,也不要养鸟,豺、狼、虎、豹,这些狸猫啊,猪啊,等等其他的那些兽类更是不要养,也不要说家里养个小仆人吧,童男童女呀,大男大女呀,或者说我要三妻四妾,或者我养一些奴婢、佣人,不要这样子。

真正的佛弟子,如果你有自立自理能力的话,你不是一个残疾人、一个很重的病患者的话,你不要在家里养保姆之类的,不可以。金银、琉璃、玻璃、珍珠这些,就是更不要蓄积了,你如果是作为佛弟子,你家里还攒了很多的金银财宝,这样是不合乎道理的。那这里讲的是出家人了。在家人有的福报大,他家里就是有钱,就有这些,只要不执著就可以了,然后能布施的多布施,这就可以了。那么出家人是不可以积攒这些金银、琉璃、玻璃、珍珠、砗磲、玛瑙、珊瑚、璧玉、珂贝等等一切宝物,你不要蓄积。

然后赤铜、白腊或者是鍮石做的各种什么器具,无论是钵啊,盆啊,这些器具都不要积攒,就是一切物质不要积攒的意思。下面,什么用毛织的这些毯子也不要去积攒,各种还有绒衣,就是用动物的皮毛做的这些皮衣,绒衣这些,什么貂皮大衣这些皮草,也不要积攒,这是指的出家人。那么在家人,有的信佛前他买了很多,那你不能扔掉吧,就继续使用,但是以后不要再买这些皮衣了。一切的谷米,大小的麦豆,也就说一切的粮食类的,出家人你也不要积攒。这是古印度那个时候佛陀在世的时候规定的,出家人不要积攒粮食。

【常受一食,不曾再食,】

就是每天日中一食,每天就吃一顿饭,中午就吃一顿饭,不要再吃其他的这个早餐和晚餐了。然后托钵乞食的时候,这个钵盛满了也不要再要了。

【若行乞食及僧中食,常知止足,】

吃饭的时候要知道,细嚼慢咽,差不多吃饱了就可以了。不要再接受别的居士的特别供养了,就说已经吃饱饭了,已经吃饱了不要再接受特别的邀请了。

【不受别请,不食肉,不饮酒,五辛能熏悉不食之,】

如果你是出家的僧人在寺庙里,有居士单独点你,还说我就是请这个法师,别的法师我不请,这样的情况你不要跟着去吃饭去,在《梵网经菩萨戒本》里也讲了。

同时佛陀说这些出家人,不要吃肉,不要喝酒,也不要吃五辛,五辛能够让我们的心变得浑浊,让我们身心浑浊,所以不要吃。出家人和受了菩萨戒的佛弟子,都是不要吃肉的。

【是故其身无有臭处,常为诸天、一切世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趣足而食,终不长受;】

如果你不吃肉不喝酒,也不吃五辛(葱、蒜、韭、薤、兴渠)还有香菜,这些全都不吃,慢慢地你身体上就没有那种臭的味道了。因为你的身体没有臭的味道,「常为诸天、一切世人恭敬供养」,很多天人就会经常来你这里,也许你看不见他们,但是天人会喜欢你这里的清新的味道,天人会经常光顾你这里,恭敬供养你,甚至尊重赞叹。有的禅师打坐的时候天人给他送饭吃,禅师修得非常好,天人都来崇拜他了。

「趣足而食,终不长受」佛陀住世的时候,这些出家人都是要托钵行乞的,「趣足而食」就是说我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我的饭食是靠我出门、靠我的两条腿走路这样乞讨来的。这样来的这个食物,我会很珍惜。「终不长受」,这个长就是长期的,就是保有它的意思。我不会把粮食攒到道场里,我不攒粮食,我只要想吃饭,我就出去乞讨,当时是这样子。

【所受衣服,才足覆身,进止常与三衣钵俱,终不舍离如鸟二翼;】

佛陀在世的时候,这些出家人他们所领受的衣服就刚刚好覆盖住自己的身体就可以了,多余的衣服也不要的,信众供养太多衣服他不要的,他说:我就三衣一钵够了,谢谢您,我现在不要了。

「进止常与三衣钵俱」,走到哪里就带着三衣一个钵,佛陀也是这样的。当时佛陀,他带领弟子就是三衣一钵,上衣、下衣和衲衣,再加一个钵,就这点财产,什么都没有。他这个老师就这样做,所以弟子们也都跟他学,都这样做。三衣一钵就鸟的两个翅膀一样,一直伴随着佛弟子。

【不畜根子、茎子、节子、椄子、子子,不畜宝藏若金若银、饮食厨库、衣裳服饰;高广大床、象牙金床、杂色编织,悉不用坐;】

佛弟子不会蓄积各种各样的植物,什么根子、茎子、节子、椄子木梁(椄子是代表木梁),一切一切这些物质都不会去蓄积,还有那些各种各样的宝藏、金银之类的,全都不会去蓄积。也不蓄积饮食,粮食也没有的,粮食不会说藏到仓库里去。衣裳没几件,就是三衣一钵,没有其他的衣服了,也不会蓄积什么高广大床,象牙金床,杂色编织的一切,都不用的,「悉不用坐」。

【不畜一切细软诸席,不坐象鞯马鞯,不以细软上妙衣裳用敷床卧,其床两头不置二枕,亦不受畜妙好丹枕、安黄木枕;】

不蓄积一切的细软的竹席。佛陀那个时候带领弟子修行,真的是非常的艰苦,就连编织的很细密的这些席子他们都不要的,他也不会坐在什么这个象鞯、马鞯之上,鞯指的是垫在马鞍上的那个东西。我们从来不会蓄积象、马,也不会有这个象、马身上的这个象鞍、马鞍这些东西,也没有垫在上面的垫子,没有。

「不以细软上妙衣裳用敷床卧」,就是我随地一躺或者我席地而坐,最多加一个垫子,我不会再把一些很精美的、很细软的衣服铺在上面,好像更舒服,佛弟子不求舒服。这个床的两头也不会放两个枕头,也不会受蓄各种各样好的枕头,什么样的?甚至是安黄木枕,就说有弹力的木头枕头我也不要。只要是世间人贪恋的一切物质享受,佛弟子都不贪恋。

【终不观看象斗、马斗、车斗、兵斗、男斗、女斗、牛斗、羊斗、水牛鸡雉鹦鹉等斗,亦不故往观看军阵;不应故听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伎乐之声,除供养佛;摴蒱围棋、波罗塞戏、师子象斗、弹棋六博、拍毱掷石、投壶牵道、八道行城,一切戏笑悉不观作;】

同时佛陀说,真正的佛弟子,也不会沉迷于观看什么斗象斗马,或者是车斗兵斗,男斗女斗,牛斗羊斗,水牛或者是鸡雉、鹦鹉等斗,说什么斗鸡斗牛的,这些我都不贪恋,只要是跟斗字有关的都不贪恋。那么人斗更不贪恋了,大家想一想,连动物之间的打斗我都不贪恋,更不喜欢看到人与人打起来了,宗派与宗派闹起来了,更不希望看到了。

不喜欢一切的战争的行为。佛陀说:如果你是真的佛弟子,你也不要贪恋那些世间的音乐,世间的很多音乐尤其流行歌曲,你爱我呀,我爱你呀,什么忘不了你,梦里还记得你之类的,就这些音乐也不要贪恋,它让你沉迷于情欲和轮回,不要贪恋。只有一种情况下你可以利用音乐,就说在供养佛的时候,在赞美佛的时候,你可以用音乐来赞美佛、供养佛。既然是佛弟子,你所用的音乐都要跟佛有关,如果你是画画的,画一些跟佛法有关的题材这都非常好。

像一切世间的那些游乐活动,什么下围棋,下象棋,打麻将,还有一切的掷骰子,那种赌博性质的游戏你都不要去贪恋了。

「一切戏笑悉不观作」,佛陀说:如果你是佛弟子,不管你走到哪里,你看到哪里一堆人在那儿嬉笑或者是打架、谩骂,一群人围着看热闹,那儿骂起来了,你都不要去旁边跟着围观去,不要看。你要知道你是在轮回的梦中行走,时刻安住清净自性,不要被一切相所干扰,也不要沉迷于一切相。

【终不占相手脚面目,不以抓镜、芝草、杨枝、钵盂、髑髅而作卜筮,亦不仰观虚空星宿,除欲解睡;】

同时佛说:佛弟子也不要沉迷于看手相、看脚相、看面相。也不要沉迷于各种占卜一类的游戏,跟巫术有关的游戏,都不要去贪恋。也不要没事盯着这个星空就看,去占星。占星或者沉迷于天文学,这个也不是佛弟子所为。如果你是专业搞天文的那就罢了,如果不是的话,佛弟子不要沉迷于看这个星星、那个星星,你的肉眼看的一切都是相,都是梦,都是你意识的幻化,所以不要沉迷于这些星象、星宿。

【不作王家往返使命,】

佛弟子也不要为了名闻利养的缘故,帮王家干这个干那个,你可以出于无私的、利人利他的这种目的去帮助人,但是不要成为任何人的这种像走狗一样的,别人让你干嘛你就干嘛,不可以这样子。

【以此语彼,以彼语此,终不谀谄邪命自活,】

佛陀讲,佛弟子,不要总是进行传话,他告诉我的话我告诉那个人了,那个人告诉我的话我再传来传去的,不要这样传话,太无聊了你。也不要谄媚巴结任何人。也不要用不正确的形式去维持生计,不要说这个事犯戒,犯大戒,你还靠着它去维持生计。

【亦不宣说王臣、盗贼、斗诤、饮食、国土饥馑恐怖、丰乐安隐之事。】

空下来的时候,不要讲一些八卦新闻,无论是跟谁相关的八卦新闻不要去传播。

「国土饥馑恐怖、丰乐安隐之事」,哪个国家现在有难民,哪个国家现在很富裕,这些事你也不需要再去讲了。佛弟子,空下来做点正事吧!

【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息世讥嫌戒。】

这一条戒律「叫息世讥嫌」,就是说把世间对于佛法僧的误解、对于佛法的误解消除干净,不要让世间人看了你的这些行为,对于佛、法、僧有一些不良的看法,息灭他们对于我们的讽刺、讥讽和嫌弃吧。

佛弟子以上如果你都做好了,那么世间人就会很敬重你,也很敬重佛、法、僧(三宝),很敬重佛法,就不会再讥笑你,讽刺你了,除非佛弟子没做好。佛弟子表现得根本就不像佛,根本就不像菩萨,所以世间人没事就拿佛弟子开涮说,这个假和尚啊,假尼姑啊,这个居士不像话之类的。是你没做好,让人家找到了把柄,如果你做好了,人家就没有把柄了。所以改变周围人对你的态度的话,你自己先改变,先以菩萨戒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菩萨戒如果你守好了,你看看周围人还对你有什么不良看法没有?除非是不信佛的人说你信得太入迷了之类的,除非是这样的人,他不信佛,他说你信得入迷了怎么样怎么样的。如果你守菩萨戒守得很严密,一切鬼神都保护你,你都不用念楞严咒了,鬼神都保护你。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坚持如是遮制之戒,与性重戒等无差别。】

菩萨你们要知道,杀、盗、淫、妄四重戒你们必定守好,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么刚才我提到的这些生活细节上你有没有守好,如果这些细节上你都能够做到,那你才是真正的菩萨摩诃萨!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受持如是诸禁戒已,作是愿言:宁以此身投于炽然猛火深坑,终不毁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制禁戒,与刹利女、婆罗门女、居士等女而行不净。】

接下来,佛陀又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们,如果你把前面讲的四重戒都守好了,「息世讥嫌戒」也都守好了(就是说为了避免别人一些误解、对于佛门的不良看法,我就避免这些事,我不去围观打斗诤讼,我不去起哄,我不去传话,我也不蓄积一切的物质财产,我守好我的嘴,守好我的意念,守好我的一切行为),如果你这一切都做到了,你还要敢于发一个愿,其实这个愿就是发的誓言。这个誓言跟《梵网经菩萨戒本》是完全一致的。大家来看一下,说宁可把我的这个身体投入到炽烈燃烧的猛火中去,或者扔到大坑里去,我也不会轻易地犯戒,不会去毁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制定的戒律。「与刹利女、婆罗门女、居士等女而行不净。」如果我受持了菩萨戒,我就一定要远离一切的淫事,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就算是把我扔到大火里烧,把我扔到深坑里去,我都不会与刹帝利的女人,或者是婆罗门的女人,或者一切的女居士行不净之事,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破这个淫戒。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愿:宁以热铁周匝缠身,终不敢以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衣服。】

菩萨摩诃萨还要发愿:宁可让滚烫的热铁裹满我的身体,我也不会轻易地破戒,我也不会用破戒的身体去接受信众的供养。信众供养我衣服,但是我破戒了,我觉得我对不起信众,我不要他们的衣服。你就算是用热铁裹满我的身体,我也不去接受信众供养的衣服,如果我犯戒了的话。如果我犯戒了,我是特别惭愧,特别羞愧的,信众供养我什么我都不好意思要。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铁丸,终不敢以毁戒之口食于信心檀越饮食。】

菩萨摩诃萨还要发愿:如果我破戒了,我宁可去吞吃滚烫的铁做的丸子,我也不敢去接受信众供养我的饮食。破戒是多么严重,破戒了我不吃饭,我宁可饿死,甚至说我去地狱吞吃铁丸子,我也不去接受信众的供养。这是如此严格地守护戒律啊!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愿:宁卧此身大热铁上,终不敢以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床敷卧具。】

菩萨摩诃萨还要发愿:说宁可让我的身体就躺在滚烫的大热铁上,我也不敢用破戒的身体去接受信众们供养的床和卧具。如果我破戒了,信众供养我床或者卧具,我宁可躺在滚烫的热铁上我都不接受信众供养的床具。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愿:我宁以身受三百鉾,终不敢以毁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医药。】

菩萨摩诃萨还发这样的愿:宁可我的身体被三百只鉾刺穿,我都不会轻易地破戒,如果我破戒了,我宁可让我的身体被三百只鉾同时刺穿,我都不会去接受信众供养我的医药。如果破戒了,我生病了,我不好意思领受信众的医药,宁可我就病死,宁可三百只鉾把我给刺死,我也不接受信众供养的医药。

就是说毁戒是多么可怕,如果毁犯了戒律的话,信众给你一切你都不应该要,惭愧,非常惭愧,难以接受,无法接受这些供养。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愿:宁以此身投热铁镬,不以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房舍屋宅。】

菩萨摩诃萨要有这样的愿心:宁可把我的身体投到热铁煮沸的锅里,这个锅里边全是热铁汤汁,融化的铁汁在这里翻腾、滚沸,如果我破戒了,我宁可被扔到这样的滚沸的铁锅里面去,我都不会接受信众给我的房舍屋宅。

信众说,某某居士,或者某某法师,我这儿有一套空房子你去住吧,你要是破戒了,宁可被投入到这个热铁汁翻滚的锅里去,也不接受这个房宅,不行!不行!我破戒了我不好意思,我接受不起,我一定要虔诚地忏悔改过!一旦虔诚忏悔改过,我感觉有瑞相了,佛菩萨原谅我了,我才敢接受你供养的这些,不然我不敢接受。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愿:宁以铁捶打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不以破戒受诸刹利、婆罗门、居士恭敬礼拜。】

菩萨摩诃萨还发这样的愿:宁可用铁锤打碎我的身体,把我打烂,从头到脚打成微尘,我也不会去破戒,如果破戒了,你就把我打烂了我也不敢接受一切信众的恭敬和礼拜!这个信众恭敬礼拜我,但是我明明破戒了,他们不知道,我这个时候就发愿,宁可用铁锤子把我整个地打烂打碎打成微尘,我也不敢接受这些居士们、这些信众们对我进行如此的恭敬礼拜。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愿:宁以热铁挑其两目,不以染心视他好色。】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愿:宁可用热铁挑瞎我的双眼,我也不会去贪恋一切美色。

说有的人特别好色,没事就盯着美女帅哥看,自己知道自己有这个毛病,到最后信佛了,受了菩萨戒了,或者出家了,他就发这样的愿,说宁可用热铁挑瞎我的双眼,我都不会去贪恋一切世间的美色,我都不会去贪恋,整天盯着看,不会了。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愿:宁以铁锥遍耳搀刺,不以染心听好音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还作是愿:宁可用铁锥子把我的耳朵捅聋了,我也不会以染心去贪恋那些美好的音声。

说过去我是一个音乐发烧友,特别喜欢听音乐,还喜欢唱那些情啊爱啊的歌曲,但是我现在受了菩萨戒了,我现在信佛了,我现在出家了,宁可你用铁锥子把我的耳朵扎聋了,我也不会再贪恋那些美好的音声了,不会贪恋了。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愿:宁以利刀割去其鼻,不以染心贪嗅诸香。】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还发是愿:宁可用利刀割去我的鼻子,我也不会去贪恋世间那些香味儿。

有的人对于香味比较敏感,无论是香水的味道,还是香饭的味道,或者是烤面包的香味,你这种贪恋——六根奔逐外在的六尘,就严重地障碍你修道,所以菩萨就发愿说,宁可用利刀把我的鼻子割掉,我也不会贪恋世间的香味。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愿:宁以利刀割裂其舌,不以染心贪著美味。】

善男子,菩萨还发愿说:宁可用利刀割掉我的舌头,我也不会去贪著世间美味的饮食。世间一切饮食不管什么味道对我来讲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了,我不会去贪恋,说这个菜没味道,那个菜咸了,那个淡了,那个不香,我不会去贪恋饮食。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愿:宁以利斧斩斫其身,不以染心贪著诸触。】

菩萨摩诃萨还发愿说:宁可用锋利的斧头把我的身体砍成一段一段的,我也不会去贪恋身体与身体接触时的快感。有的人迷恋身体与身体接触时的快感,那么菩萨发愿,宁可用锋利的斧头把我砍成一段一段的,我也不会去贪恋这种触觉上的感受。

【何以故?以是因缘,能令行者堕于地狱、畜生、饿鬼。】

为什么呢?「以是因缘,能令行者堕于地狱、畜生、饿鬼。」为什么菩萨要狠狠的发出这样的誓愿呢?因为如果你贪著这以上提到的任何,无论是信众供养的饮食、医药还是卧具,还是贪恋美食,贪恋美色,贪恋美音声,一切一切,这一切都会导致你堕落到恶道当中去!

佛陀说:

【迦葉,是名菩萨摩诃萨护持禁戒。菩萨摩诃萨护持如是诸禁戒已,悉以施于一切众生,以是因缘,愿令众生护持禁戒,得清净戒、善戒、不缺戒、不析戒、大乘戒、不退戒、随顺戒、毕竟戒、具足成就波罗蜜戒。】

菩萨们就是这样地护持禁戒,所以怎么可能轻易地去犯戒呢?犯戒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犯戒很容易,持戒不容易,很多人就讲犯戒的好处,还用高尚的理由去美化犯戒,说我是无所住了,我已经大自在了,无所住了,不用执著戒律了,这样的人都是恶罗刹!自己做不好,还给自己的行为冠上高尚的名称,然后还去诋毁那些持戒的人,但是菩萨是如此认真地持禁戒,宁可粉身碎骨都不犯戒!你要知道,菩萨就把这样持禁戒的功德布施、回向给一切众生,就是因为菩萨能够把自己持戒的功德回向给众生,才能够让众生缘慢慢地护持禁戒,得到一切的清净、大乘、不退之戒。

所以,这一课其实讲起来是很沉痛的,为什么要讲这么多持戒、持戒、持戒的事情?因为犯戒的人太多了。佛陀在经文里禁止的一切,几乎所有人都在犯。真正认真持菩萨戒的太少了,所以真正的菩萨太少了,真正的佛太少了。有的人说,我无所住了,不执了。但是文殊、普贤、弥勒、观音,哪个轻易地犯戒了,你去找一找,历史上的故事,哪个轻易的犯戒了?每一个菩萨都是把戒律当做自己的生命一样,宁可粉身碎骨都不会去犯戒的,而你在宣扬什么学说呢?所以,还是再一次地强调,在这个二元的世界,你不偏向佛,你就偏向魔,你怎样去守好你的身、口、意,或者去放逸你的身、口、意,自己好好的想一想吧!总归收摄身、口、意,去善道,放逸身、口、意,去恶道。一切一切都有因果。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92.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98课·护戒如命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今天的这个音乐挺好,我闭上眼睛坐在这里听着这首曲子,就好像看到不停地有更多的尊者和菩萨们络绎不绝地过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一起聆听本师的开示。其实我们都知道学习本师的开示,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眼界,更开拓我们的心界,可以让我们过去坚硬的「我执」和「法执」都渐渐地融解掉。有的人认为学的法多...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漏。云何复言因无明故生于诸漏?】迦叶菩萨说:世尊,如果像您讲的无明本身就是一种漏,一种漏失,一种烦恼,那为什么又讲因为无明又产生了诸多的烦恼呢?【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漏者,是内无明。因于无明...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8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上节课,佛陀打比方,用恒河来比喻涅槃之河,说有的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先沉下去了,被水淹没了,不久之后又出来了,出离水面了,结果没呆多长时间又沉下去了,又被水淹没了。为什么呢?明明都遇到了涅槃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上节课的最后,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当你谈到牛奶中是不是有奶酪的时候,当你谈到奶酪是不是能生出生酥的时候,你绝对不能忽视种种外在的条件。【善男子,智者不可见离方便从乳得酪,谓得生酥亦应如是离方便得。善男子,是故我于是经中说,因生故法有,因灭故法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值此感恩佳节,向我们的本师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表示我们的感恩。从今天起,醍醐也进一步地向本师学习,在讲法的时候以盘腿打坐的姿势来讲,因为想起若干年前我们的本师讲法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姿势,所以又找到了一点禅修课的感觉。我们接着来看《涅槃经》的第三十四卷。【善男子,善有三种,...

《大般涅槃经》讲解 219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来学习《涅槃经》,依然是三十三卷,不过狮子吼菩萨品已经结束了。这里已经到了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一。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一迦叶菩萨又再次的上场了。我们知道,迦叶菩萨,他不是那个苦行第一的迦叶阿罗汉,大家不要混淆。【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怜愍一切众生,不调能调,不净能净,无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