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5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2-27)《大般涅槃经》讲解691

00:00

各位尊者: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

上节课的最后,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当你谈牛奶中是不是有奶酪的时候,当你谈奶酪是不是能生出生酥的时候,你绝对不能忽视种种外在的条件。

善男子,智者不可见离方便从乳得酪,谓得生酥亦应如是离方便得。善男子,是故我于是经中说,因生故法有,因灭故法无。

善男子,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离开种种的条件去谈牛奶是不是一定能够得到奶酪,是不是一定能够成为生酥,这一切一切都靠因缘、靠条件。

佛陀讲,善男子迦叶,所以我在很多经中都讲,「因生故法有,因灭故法无」。其实这句话也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意思,「法」在这里代表一切相。一切相都是因缘会遇的结果。如果没有一切条件去支撑,那么「相」也就不存在了。

善男子,如盐性咸,能令非咸使咸。

接下来,佛陀讲善男子迦叶呀,就好像平常我们用的调味料——盐,它很咸盐也能让很多不咸的事物变咸。

【若非咸物先有咸性,世人何故更求盐耶?】

如果说这个能被变咸的物体它没有咸之性的话,那么众人找盐干什么呢?比如说这个菜或者这个汤没有咸性,它不能变咸,那么世人找盐干什么呢?

【若先无者,当知先无今有,以余缘故而得咸也。】

如果我们使变咸的这个物体,一开始它一点咸性根本都没有的话,现在变咸了,靠着盐变咸了本来没有现在有,是靠着种种条件然后变咸的

【若言一切不咸之物皆有咸性,微故不知,由此微性,盐能令咸,若本无性,虽复有盐,不能令咸。】

如果有的人讲,一切不咸的东西都有咸性,但是这个咸性的含量非常的微小,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它咸。含量太微小了,感觉不到它咸,但是它还是有咸性在的,所以盐才能让它变咸。

「若本无性,虽复有盐,不能令咸」,如果它一点咸性、一点变咸的可能性都没有的话,那么有盐也不能让它咸。

譬如种子自有四大,缘外四大而得增长芽茎枝叶,盐性亦尔者,是义不然。

就好像种子种子本身,不管是花的种子、果树的种子还是作物的种子,我们看种子都是由「四大」组成的。地性就是坚硬、坚固性,种子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硬度的;水性种子都是含有水分的;火性你测量一下种子它往往也是有一定的温度的;然后,种子也有风性,其实种子最微细的微粒之间可能也有缝隙,缝隙里有空气。所以任何的种子都是「四大」构成的。有的人讲,种子为什么能发芽啊?是因为种子外边的「外四大」帮助了种子里边儿的「内四大」,所以这个种子就生长了,就发芽了,就长出茎、枝、叶了。

有的人这样讲,种子为什么能发芽?是种子外面的「四大」帮助了种子内部的「四大」,所以种子才得以长大,发芽,然后长出茎叶的。

有的人就说,像种子由「外四大」帮助「内四大」然后生长一样,「盐性亦尔」盐性也是这样的,但是佛陀说其实不是。

何以故?不咸之物先有咸性者,盐亦应有微不咸性。是盐若有如是二性,何因缘故,离不咸物不可独用?是故知盐本无二性。如盐,一切不咸之物,亦复如是。

为什么呢?像那些不咸的东西无论是菜还是汤不咸的东西,如果它们本身就有微量的咸性,那你可以讲,盐这种很咸的东西也有微量的不咸之性。如果盐同时又咸又不咸的话,那么它就紧紧靠着自己就可以了,它一会儿变成咸的,一会儿变成不咸的,就不需要它去把别的事物变咸,体现自己的价值了。所以我们就知道「盐」这个事物,它就是咸的,它里面没有含着那种不咸之性,「本无二性」,盐就是咸的不是又咸又不咸。就好像盐只有一种性一样,一切不咸的东西,它也没有咸性,它就是不咸。

【若言外四大种力能增长内四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

所以你不能讲种子发芽是外面的「四大」帮助了里边的「四大」。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

【次第说故,不从方便,乳中得酪、生酥,乃至】

你要是只盯着种子里边外边这样很著相地看,你就忽视了真正的原因和条件了。牛奶中能够出奶酪,奶酪可以提炼出生酥,甚至可以进一步地提炼。

【一切诸法、一切诸相皆不如是非方便得。】

佛陀讲的这句话意思,说一切诸法都是需要种种的条件的,没有不需要条件的东西。你不能说因为外边有「四大」,它帮里边的「四大」,这种子就发芽了。

因为盐有不咸之性,不咸之物有咸性所以能变咸这样讲是不符合实相的。因为世间人去盯着「相」看的时候只是看表面,他忽略了事物的变化性,忽略了外面种种的因素。

【增外四大亦复如是。】

所以就不要再谈「外四大」、「内四大」的事了。

【若说从外四大增内四大,不见从内四大增外四大,如尸利沙果先无形质,见昂星时果则出生足长五寸,如是果者实不因于外四大增。】

如果你认为,种子外边的「四大」能够帮助种子长大,你为什么不说种子里边的「四大」可以让外面的事物缩小呢,是不是啊?

然后佛陀举例子说就好像尸利沙树的果子一样,本来你是根本看不到尸利沙树的果子什么样子,「没有形质」,没有形状、大小,没有质态你看不到。但是也很奇怪,尸利沙树见到昴星(昴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的时候果子就出生了,而且一下子长大了足足有五寸(直径五寸)。

这很奇妙,本来看不到果子的,但是只要尸利沙树见到了昴星,它的果子就出来了,而且一下子长得还挺大,足足有五寸。

像这样的尸利沙果,它就不是因为「外四大」在帮助它生长是不是啊?它是必要见到二十八星宿之一的昴星它才能生长。是不是很奇妙啊?

【善男子,如我所说十二部经,或随自意说,或随他意说,或随自他意说。】

关于因缘条件就先讲到这里了下面就换个话题

接下来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呀,你看我这一辈子讲了这么多经,大体上分成十二大类。这十二大类经,我都是怎么讲的呢?有的时候是站在佛的角度,随着我的视角,说出我想说的话;有的时候,随着众生的视角,顺着众生的逻辑去讲话;有的时候又兼顾了众生的视角和我自己的视角,然后才讲的这些经。

接下来就举例子

【云何名为随自意说?】

什么情况下的经是我随着自己的角度去讲的呢?

如五百比丘问舍利弗:大德,佛说身因,何者是耶?

有一次五百个比丘问舍利弗尊者大德呀,「佛说身因,何者是耶?」我们这个肉身为什么会存在呀?这个肉身怎么来的?它的原因是什么呀?

五百个比丘问舍利弗,我们的肉身因何而存在呀?

舍利弗言:诸大德,汝等亦各得正解脱,自应识之,何缘方作如是问耶?

舍利弗就回答说诸位大德呀,「汝等亦各得正解脱,自应识之」。你们这些人都证得了正解脱了,都解脱了,你们自然都应该明了我们的肉身因何而来呀?为什么还要问我呢?

我们看这个地方,比丘们在向舍利弗尊者发问的时候尊称他为「大德」,那舍利弗尊者回应比丘们的时候也说诸位大德。

所以「大德」高僧大德的「大德」这个称呼,在佛陀那个年代就已经很盛行了,是一个尊称。有的时候我们跟师兄、师父讲话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尊称,这也是沿袭了过去的传统了。

舍利弗说你们这些大德都证得了正解脱了,你们肯定知道我们的肉身因何而来,为什么还要问我呢?

有比丘言:

然后有一个比丘就回答说

【大德,我未获得正解脱时,意谓无明即是身因,作是观时,得阿罗汉果。】

这句话就说明向舍利弗尊者发问的五百比丘都是阿罗汉了。我们看一下:

其中有一个比丘就说大德呀,我还没有获得正解脱的时候,就在思考我们的肉身因何而来呀?肉身的根本因是什么呀?想来想去我想到了「无明」就是肉身产生的原因「无明」就是原因。当我想到「无明」就是肉身产生的根本因的时候,我正在这样观照和思惟的时候,我就证得了阿罗汉果了。

复有说言:大德,我未获得正解脱时,谓爱无明即是身因,作是观时,得阿罗汉果。

还有一个比丘说舍利弗大德呀,我还没有获得正解脱的时候,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我们的肉身为什么会存在呢?那个原始点是哪里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呢?那个时候我就找到一个原因:爱欲和无明。我认为「爱欲和无明」就是我们的肉身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当我这样观想的时候,我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或有说言,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饮食五欲即是身因。

然后还有一个比丘说大德,当时我没有获得正解脱的时候,我就在想,佛陀跟我们讲的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个十二因缘的链条。什么是肉身产生的根本因呢?我当时就想,我们的行为造作我们的识我们的名色、六入、触、受,我们的爱,我们的取我们的有我们的生还有我们的饮食,种种五欲,这一切都是推动肉身不断轮回的原因啊

尔时,五百比丘各各自说己所解已,共往佛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礼拜毕已,却坐一面,各以如上己所解义向佛说之。

就这样,五百个比丘都各自讲他们是怎样理解的,说肉身为什么会存在?轮回为什么会存在?各抒己见,都在讲。这样讲完了各自的见解之后,大家就一起来到了佛所在的地方。

到了佛所在的地方之后,「稽首佛足,右绕三匝」,向佛顶礼之后向右绕了三圈,然后向佛礼拜,礼拜完之后就坐在一边了。之后就拿前面他们所讨论的这个话题,说我们的肉身因何而来呀?这个轮回为什么存在呀?就着这个问题就问佛。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是诸人谁是正说?谁不正说?

舍利弗对佛说世尊,面前的诸位比丘「谁是正说,谁不正说」您看这五百个比丘各执己见,有的认为「无明」是肉身是轮回存在的根本因,有的认为「爱欲、无明」是,有的认为「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还有饮食、五欲」是肉身、是轮回存在的根本因。那么您认为谁的说法是最对的呢谁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呢?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一一比丘无非正说。

然后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说善哉善哉「善哉!善哉!一一比丘无非正说」。每个比丘讲得都很有道理,他们讲都对。

舍利弗言:世尊,佛意云何?

舍利弗说这五百个比丘都是阿罗汉,他们有他们角度的观点,作为佛,您是怎么想的?什么是我们这个肉身的根本因、轮回的根本因呢?

【佛言:舍利弗,我为欲界众生说言,父母即是身因。如是等经名随自意说。】

佛陀说舍利弗,你问佛的角度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肉身之所以存在,它的根本因是什么?

佛陀说舍利弗,那看我给谁讲法了。如果我给欲界的众生讲法,我就会站在众生的角度告诉他们,你的父母就是你的肉身存在的根本因,因为你的肉身来自父精母血。也就是说佛陀的角度其实就是随顺众生的角度。阿罗汉他们有各自的角度,但是你要是让佛讲法,他往往会兼顾众生的理解力,他会就着「相」说,他给欲界的众生讲的法与给色界、无色界众生讲的法是不一样的,这才是佛的角度。所以,佛的角度就是随顺着众生的角度,这叫「随自意说」。佛陀以众生心为心。

接下来佛陀讲:

【云何名为随他意说?】

什么情况下我的讲法是随顺众生的逻辑和角度呢?

如巴吒罗长者来至我所,作如是言:瞿昙,汝知幻不?若知幻者即大幻人,若不知者非一切智。

比如说有一次,巴吒罗长者来到我在的地方,对我说乔达摩呀,你了解幻术吗?你要是了解幻术,你就是幻化之人,你就不是真实的如果你不了解幻术,就说明你不是世人尊称的一切智者。

意思是你了解幻术也不对,不了解也不对。

这个人是来挑衅的,巴吒罗长者来到佛这儿是来捣乱的,是来使绊子的。

乔达摩,你了解幻术吗?要是了解,说明你就是幻术本身,你就是不真实的,我们不需要追随你,不需要相信你如果你不了解幻术的话,大家还说你具备一切智,什么都知道,我就不信任你。

那么佛怎么说呢?

我言:长者,知幻之人名幻人耶?

佛陀说长者呀,您认为了解幻术的人就是幻术本身吗?就是幻化出来的吗?

长者言:善哉!善哉!知幻之人即是幻人。】

这个长者回答说就是这样的就是这样我就是这么认为,了解幻术的人就是幻化出来的人,就是不真实的,我们不应该信任他。

佛言:长者,舍卫国内,波斯匿王有旃陀罗,名曰气嘘,汝知不耶?

佛陀说长者呀,舍卫国里边波斯匿王,他手下有一个杀手,旃陀罗——杀手、屠夫、刽子手,名字叫气嘘,您听说过他吗?您了解他吗?

长者答言:瞿昙,我久知之。

巴吒罗长者回答说乔达摩呀,这个人呢,我早就认识他了,我早就知道他了。

佛言:汝久知者,可得即是旃陀罗不?

然后佛陀说按照您的逻辑,您知道他您就是他对吗?您知道这个旃陀罗,您就是这个旃陀罗杀手、这个刽子手,对吗?

长者言:瞿昙,我虽知是旃陀罗,然我此身非旃陀罗。

这个长者回答说乔达摩呀,我虽然知道这个旃陀罗,但是我才不是旃陀罗呢,旃陀罗是最低贱的种姓,我才不是旃陀罗呢

佛言:长者,汝得是义,知旃陀罗非旃陀罗,

然后佛陀就说长者呀,你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呀你了解旃陀罗,并不意味着你就是旃陀罗,我今天了解幻术,也未必就是幻化本身哪

【我今何故不得知幻而非幻乎?】

你了解旃陀罗,你知道旃陀罗,你认识这个旃陀罗,你都可以不是旃陀罗,那么我也可以知道、了解幻术,而不是幻术本身啊

长者,我实知幻、知幻人、知幻果报、知幻伎术,我知杀、知杀人、知杀果报、知杀解脱,乃至知邪见、知邪见人、知邪见果报、知邪见解脱。

长者,我告诉你,我真的很了解幻术,我也知道幻化中人什么样,我也知道幻化中的果报什么样,我也知道幻术这种技艺怎么玩;我也知道怎么杀人,我知道怎么杀,我也知道杀生的果报,我也知道杀了人的人如何获得解脱;甚至我也知道,那些有邪知邪见的人他们的邪见是什么样子的,我也认识哪些人具备邪知邪见,我也知道具备邪知邪见的人他们的果报是什么样子的,我也知道具备邪知邪见的人他们怎么样才能解脱。

【长者,若说非幻之人名为幻人,非邪见人说邪见人,得无量罪。】

长者啊,您要了解,这个人明明是真实的,您却诽谤他是幻化的、不真实的,不信任他。这个明明没有抱持邪见的人,您却诽谤他,说他抱持邪见。您知道这样的行为会获得无量的罪报吗?

长者言:瞿昙,如汝所说,我得大罪。

这个时候巴吒罗长者听佛这番话他就说乔达摩呀,像你说的,确实我意识到我错了,像你说的,我错了,我错了。

【我今所有悉以相上,幸莫令彼波斯匿王知我此事。】

乔达摩,我承认我做错了,我错了。我今天犯了诽谤您的大罪,我今天所拥有的所有的财宝都给您了,您千万不要让波斯匿王知道今天我对您大不敬这件事情。

佛言:长者,是罪因缘不必失财,乃当因是堕三恶道。

然后佛陀对巴吒罗长者说长者呀,您今天诽谤我的这个罪过,其实你不需要付出你这么多的金银财宝,你只要随着这个罪报堕落到三恶道就行了今天诽谤佛的过失,堕三恶道就行了

时长者闻恶道名,心生恐怖,白佛言:圣人,我今失意,获得大罪。圣人今者是一切智,应当了知获得解脱,我当云何得脱地狱、饿鬼、畜生?

这个时候长者听说自己要下三恶道,很害怕,心生恐怖,对佛说圣人,大圣人,我今天有眼无珠,太糊涂啊我今天诽谤您获得了大罪呀圣人,您是一切智慧集成之身,您一定知道怎么样能够让我解脱,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够脱离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方法,您都知道,您教教我吧。

尔时,我为说四真谛,长者闻已得须陀洹果,心生惭愧,向佛忏悔:我本愚痴,佛非幻人而言是幻,我从今日归依三宝。

这个时候佛陀怜愍这个巴吒罗长者,就给他讲了苦、集、灭、道四圣谛长者听得很认真,听完之后就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果。

巴吒罗长者心生惭愧之心,不停地向佛忏悔我实在是太愚痴了呀,佛是「三界」至尊,远远不是幻化之物啊,但是我却诽谤您,说您是幻化之人,是不存在的。我今天在这里向您忏悔,我从今天起皈依「三宝」。

然后释迦牟尼佛说

佛言:善哉!善哉!长者。是名随他意说。

佛陀讲到这里,说,当时我就原谅了这个巴吒罗长者。他也忏悔了,也皈依了「三宝」,从此不会再诽谤佛了,所以「善哉,善哉」,就表示原谅他了。

迦叶,像巴吒罗来挑衅我的时候,你要是了解幻术,你就是幻化之人。我就就着他的逻辑去推理,我说,巴吒罗呀,你认识波斯匿王手下那个屠夫、那个杀手吗?你要是认识他你就是他。但是「旃陀罗」在古印度是贬义,因为是最低贱的种姓,谁都不想当旃陀罗。他一说,大长者,您是贵族,您要是认识旃陀罗您就是旃陀罗。那长者肯定不愿意,他亦反驳。佛就说,你可以认识旃陀罗而不是旃陀罗,那我也可以了解幻术而不是幻术啊这样就等于把这个巴吒罗长者的论点给驳倒了,佛是这样驳倒他的。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以谬制谬的辩论方法:这个人的立论是错误的,你就按照他的立论、按照他的逻辑去讲一个类似的话,他一看就明白他是错的。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师兄问醍醐师兄啊,不同的宗教都认为有地狱,像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都认为有地狱,这不同宗教的地狱是同一个地狱吗?是一样的吗?然后我就问个师兄,我说,大家都有自己爱吃的菜,不同的人爱吃的菜不同,那么大家认为的烂菜是一样的吗?这个师兄立刻就领悟了,就不再问了。其实也是类似的,这就叫「随他意说」。就是说站在他的角度以他的逻辑去推理,那么他的问题他就很容易得到答案。这种方式方法我们也可以经常地采用,非常巧妙。

云何名为随自他说?

接下来佛陀又说迦叶呀,什么叫随自他说?什么情况下的讲经算是又随顺着众生的角度,又随顺着佛陀的角度呢?

【如我所说,如一切世间智者说有,我亦说有;智人说无,我亦说无。】

说有的时候像世间的很多有智慧的人讲「有」,那我就说「有」;有很多有智慧的人讲「无」,我也说「无」。

世间智人说五欲乐有无常、苦、无我可断,我亦说有。世间智人说五欲乐有常我净,无有是处,我亦如是说无是处。是名随自他说。

世间很多有智慧的人讲五欲之乐有无常、苦、无我可断,我也这样讲。

说,世间有智慧的人讲五欲,你不要沉迷,其实五欲是无常的,你无法恒常地拥有,一旦失去,相当苦。而且,五欲的本性也是空的,你对于五欲的执著是可断的。我也随顺着世间的这些有智慧的人这样讲,这就是随顺他们的角度。

世间有的有智慧的人讲,五欲之乐也体现了「常我净」的特质,「无有是处,我亦如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讲,你要是想在五欲之乐中找到「常我净」的特质,简直是不可能的。那有的时候我的讲法跟他们也相吻合,这个时候就随着他们的角度讲了。

「说无是处,是名随自他说」。就是说当佛的观点和世间有智慧的人的观点达成共识的时候,那么佛的讲法跟世间很多圣人的讲法都是吻合的,所以这个时候佛的讲法就又随着众生的意,又随着自己的意。就兼顾了众生看世界的角度和佛陀看世界的角度。因为就某些话题而言,佛的角度和众生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佛陀说

【善男子,如我所说,十住菩萨少见佛性,是名随他意说。】

有的时候我也在经文中讲,说十住位的菩萨已经稍微能够见到一点佛性了。这个时候其实就是随着众生的角度讲的,随着十住位的菩萨的角度来讲的。

【何故名少见?十住菩萨得首楞严等三昧三千法门,是故了了自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见一切众生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说十住菩萨少见佛性。】

十住位的菩萨为什么能够稍微地见到一点佛性了呢?因为十住位的菩萨经常修习禅定,他们能够证得首楞严等等三昧,甚至他广修各种各样的法门,所以十住位的菩萨就可以了了地知道自己身上定有佛性,并且非常自信自己必将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但是十住位的菩萨却往往不能够见到众生身上的佛性,他们对于众生是否能够成正觉不一定有那么大的把握这是十住位的菩萨。所以佛陀说,我就讲,十住位的菩萨能够稍微见到点佛性,但是还不完全。

善男子,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是名随自意说。

善男子迦叶呀,我也经常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句话是站在绝对的佛自己的角度来讲的。你如果成了佛,站在佛的角度看,就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有佛性这是佛的角度,所以这叫「随自意说」,随着佛的角度来讲的一番话。

【一切众生不断不灭,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随自意说。】

佛陀说迦叶呀,有的时候我也讲一切众生都是不断不灭的,到最后都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跟我一模一样。这句话其实我也是站在佛的角度讲的,你要是站在众生的角度就未必能了解了。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能得见。

有的时候我也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烦恼把佛性盖住了所以看不见。

【我说如是,汝说亦尔,是名随自他意说。】

那你看,我这样讲,众生都有佛性,但是烦恼盖住了,所以看不见。我这样讲,你们这些菩萨们也这样讲。我的这番话跟你们的认识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某个点上又达成共识了,佛的角度和菩萨的角度达成共识了。这个时候这样的话也是「随自他意」,又随我的角度,又随菩萨的角度。

接下来佛陀又讲:

善男子,如来或时为一法故说无量法。

善男子啊,有时如来在讲法的时候,为了一个简单的观点,为一法就说了无量的法。一个简单的观点,佛陀可能拓展开来讲好久好久,讲了无量的法。

如经中说,一切梵行因善知识,一切梵行因虽无量,说善知识则已摄尽。

就好像经里讲:如果你不清净,你就成不了佛你要持戒,你要清净,要修梵行。这句话讲了无量句话对不对?关于修梵行、持戒的重要性,我们讲的篇幅太多太多了但是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你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善知识」

修习清净离欲的梵行,修行的这个因这个原因,你开始修梵行的原因可能是无量的,但是只要你找到一个合适的善知识他去引领你,这个善知识就可以概括尽、囊括尽所有的原因了。也就是说只要你找到一个好的榜样,你去跟随他,你就一定能够圆满你的梵行。

「善知识」三个字可以囊括一切梵行的原因,这里佛陀就是在强调「善知识」三个字的重要性。你修行路上好的榜样、好的向导、好的师父、好的老师非常重要!只要找到一个好的老师,修行成就就一定有把握了。

如我所说,一切恶行,邪见为因,一切恶行因虽无量,若说邪见则已摄尽。

佛陀讲,就好像我也提到一切恶行邪见为因众生为什么造作恶行啊?因为他抱持邪见。因为有邪见,他就导致了一切的恶行。一切的恶行产生的原因虽然是无量的,但是只要用「邪见」一个词就可以囊括进所有的原因了。

这里我们就知道,你要想修行圆满成就,就找一个善知识,一个真正的善知识,能够带领你成就。如果你想毁灭自己,你就抱持邪见只要抱持邪见,必将导向毁灭呀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

所以说在修行的路上要找到一个最好的善知识。我们在学佛路上找到的最好的善知识就是我们的本师。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本师的开示。本师是世界公认的、历史公认的最好的榜样,有了他的引领,我们跟随本师来学,就一定能圆满成就。

嗡,牟尼牟尼嘛哈牟尼耶梭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本师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切梵行因善知识,一切梵行因虽无量,说善知识则已摄尽。」

嗡,牟尼牟尼嘛哈牟尼耶梭哈!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55.html

“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5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9

第269课「文殊师利,众生见佛亦复如是,以其心净故见佛身。佛身无为,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色非非色,不可见非不可见,非世间非非世间,非心非非心,以众生心净见如来身。」——《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今天开始学习《涅槃经》的第四十卷——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三。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憍陈如品第十三...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3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很感谢大家又挤出时间坐到这里,我们继续学习佛陀在《涅槃经》中的开示。【复次,善男子,智者观业、观烦恼已,次观是二所得果报。是二果报即是苦也。】佛陀说:迦叶菩萨,善男子,智者观业、观烦恼。到最后发现无论是业还是烦恼...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漏。云何复言因无明故生于诸漏?】迦叶菩萨说:世尊,如果像您讲的无明本身就是一种漏,一种漏失,一种烦恼,那为什么又讲因为无明又产生了诸多的烦恼呢?【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漏者,是内无明。因于无明...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虚空无法被时间所限制,虚空没有挂碍,佛性就像虚空一样。接着迦叶菩萨对佛说...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1 | 涅盘经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修行人修得了「四加行」之位,慢慢断了烦恼就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果,证得初果的这些众生就好像恒河中的鱼出离水面,安住水面遍观四方。遍观...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值此感恩佳节,向我们的本师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表示我们的感恩。从今天起,醍醐也进一步地向本师学习,在讲法的时候以盘腿打坐的姿势来讲,因为想起若干年前我们的本师讲法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姿势,所以又找到了一点禅修课的感觉。我们接着来看《涅槃经》的第三十四卷。【善男子,善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