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97课·罗刹讨浮囊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6)《大般涅槃经》讲解939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涅槃经》的第十一卷。

【迦葉,如我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善能修治身口意业,舍命之时,虽有亲族取其尸骸,或以火烧,或投大水,或弃冢间,狐狼禽兽竞共食啖,然心意识即生善道,】

佛陀对迦叶菩萨说:迦叶,就像过去我跟大家提到的一样,要是世间有善男子、善女人「善能修治身口意业」,就是「身、口、意」都几乎不犯什么过失(都不造什么「业」)的话,那么这个善男子、善女人命终之后,虽然他(她)亲族里的人可能会把他(她)的尸体进行某种形式的处理,无论是火化,还是扔到大水里去,还是扔到坟墓里用土埋了,或者是很不幸被狐狸、狼等,各种禽兽一起抢上来吞吃了……不管怎么样,只要这个善男子、善女人,这一辈子守好了自己的「身、口、意」,几乎都不造什么「业」的,那么不管他(她)的「尸体」被怎样处理了,他(她)的「心意识即生善道」,不会去恶道了。「善道」,那就可能是人界、天界,稍微不太好的也是阿修罗界,总之不是三恶道了。更好一点,(如果说守好了「身、口、意」)临终还能够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等等,那么就有可能去佛国了。

佛陀说:

【而是心法实无去来,亦无所至,直言前后相似相续,相貌不异,如是之言,即是如来秘密之教。】

就着「相」来说,轮回里面的众生,如果守好了「身、口、意」,几乎不犯什么大的过失,那么命终之后,下一次轮回就去善道了。

轮回的「心意识」是什么?过去我们讲过,其他宗教可能叫它做「灵魂」,佛家讲叫做「神识」,这里讲叫「心意识」。它包含三个方面:「心」,能生一切的心,积集为心;「意」,第六意识;「识」,就是神识。那么参与轮回的仅仅是神识吗?这里做了一定的补充——「心、意、识」同时参与轮回(如果还有轮回的话)。那么真正轮回的主体是什么?不是肉身。因为肉身好像是我们脱掉的一件又一件的衣服一样(总是在换的),也好像我们换掉的房子一样。轮回的主体是「心意识」,大家可以做笔记。

这种心法让我们看到了轮回的实相是「心意识」在轮回,是意念之波在动荡,在轮回。这个心法,实际上它是空幻不实的,谁也没有办法把「心意识」固定住。好比说:我想一个事物,我一直想着它,它就能不变了。而人的思想是瞬息万变的,对吧?尤其你闭上眼睛做禅修的时候,你如果有「妄念」,你就看到那个妄念瞬息万变,一个接一个的,无法留住的,是如此的空幻。那你也可以推断出,由「心意识」构成的轮回也是空幻的、无可把捉的;真的像空中的风一样,吹过去就没有了,是这样的空幻不实。所以这个心法「实无去来」,认识到它的空幻就好像不存在一样;那么既然好像不存在一样,哪里有来、有去呀?好像没有什么来去,也没有什么真正到达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前后的分别。你在一切的空幻中,去体会背后的那个稳固不动,哪有前后的分别啊?尽虚空遍法界到处都在的,「相似相续,相貌不异」,幻相上好像一个接一个,很相似,相似中又一个拉扯另一个,再相续,再连接……而实际上,本体都是如此的空幻。意识到一切「相」、一切「心意识」的幻灭都是空幻,这就是如来的「秘密之教」。但是,当你用言语去表达它的时候又不是很准确,你只有息灭所有言语,息灭「心意识」,才能到达如来之境。所以,「但有心动转,皆是世俗法」,只要「心意识」还在动转,那还在轮回,那就不是如来的本体。

【迦葉,我今言病亦复如是,亦是如来秘密之教。是故顾命文殊师利:吾今背痛,汝等当为四众说法。】

佛陀说:迦叶,我讲法以来,无数次地提到这个「相」的空幻,「心意识」这个意念的空幻,只要是空幻,就意味着变灭,不变不动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本体。我今天说,我觉得身体不舒服,好像得病了一样,也是这样的。只要我说:「我的身体开始不舒服了」,就有一个开始,对吗?有一个开始,那就是有为法,就是相法,就是空幻之法。你要了解,我说:「我开始不舒服了,我要躺一会儿。」有开始吗?有。那有结束吗?必然。背后还有一个本体,它不曾动,没有说「我不舒服」,也不会「停止不舒服」,那个是什么?你要去参,那个是如来的秘密之教。所以我故意地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背部有点儿痛,你以后要为四众弟子广泛地宣说佛法。

【迦葉,如来正觉,实无有病,右胁而卧,亦不毕竟入于涅槃。】

对于成正觉的如来,要是讲他的「法身」、「真性」的话,怎么会病呢?他「不生、不灭、不动」,他怎么会病呢?不会的。所以我向右斜躺在那里,并不一定代表我就一定会入到涅槃中。

【迦葉,是大涅槃,即是诸佛甚深禅定;如是禅定,非是声闻、缘觉行处。】

这里透露给我们一个极大的秘密,大家要注意了

到底什么是「大涅槃」?涅槃不是说死亡了(逝世了),消失了。涅槃是什么?佛陀这里说,所谓的「大涅槃」其实是诸佛的一种甚深的禅定。佛陀在这里,坐着、坐着入定了,入到甚深的禅定了,就是「大涅槃」。法性的本体是大涅槃,不是死掉了,不是肉身变灭了又出现;而是一种甚深的禅定境界。

我们每天晚上的禅修课,前面讲很多废话就是让你能坐住(坐下来),熬过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四十分钟……接下来,你再继续往下坐,进入那个甚深的禅定(泯灭一切言语思维的甚深禅定),越深就越靠近大涅槃。而在这个禅定的过程中,会有「色、受、想、行、识」五阴区宇的境界逐次地出现;但境界不是终点,还是要透过境界。大家都明白了,学了《楞严经》都知道「境界」不是终点,只是路上风景,一定要透过所有的境界。列车到达终点之前要经过无数的停靠站,这些停靠站都是必须的,但却不是你应该下车的地方,你要到了终点再下车。如果你遇到了什么境界,都要不为所动;你就放松,随他去。有的师兄也见习惯了这些定境界,都懒得讲了(明白了这些境界都是路上风景,不讲了),就一直往前进。我们在禅定中所进行的前进,类似一种消极的前进;不是积极的前进,不是「心意识」引导我往前进、往前进……你松了、空了的那个时候,当体的那个东西,你是要很消极地去融于它,你放松、放松、放松地……融于它,这是一种消极的前进,你并不要进行任何的努力。在禅修中,一努力反而就错了,不努力才是对的。

「大涅槃」是诸佛如来甚深的禅定,「如是禅定,非是声闻、缘觉行处。」这种诸佛如来证得的禅定,声闻弟子和缘觉弟子是到不了的,他们还是往前追的状态。这种「追」也是一种消极的追,绝对不是积极的追,积极的追是「心意识」的追,那还是妄的层面。妄都没歇,怎么见菩提?这种消极的精进是禅定(禅修)。声闻、缘觉无法领会如来的这个境界。

【迦葉,汝先所问:如来何故倚卧不起,不索饮食、诫敕家属、修治产业?】

佛陀说:迦叶,你刚才在我躺着的时候跟我说,佛陀您怎么可以躺着呢?您一辈子身体这么好(这么健康),您怎么可以躺在那里不说话了呢?就好像小孩子故意耍脾气一样,不理爸爸妈妈了,故意在那里不说话;或者像病人一样躺在那里,什么都做不了呢?然后,您既然躺在那里,怎么又不要饮食呢(不说要喝点儿水、吃点儿饭,也不说要喝些粥、吃个水果)?也不像世间的那些临命终的人一样,把家属都聚拢来,说要见谁最后一面,让他赶快过来;然后就开始讲家产怎么分配,以后你们要怎么做。你问我,我为什么不像世间人那样——很着急地说:赶快,我要见谁谁谁,让他赶快来!

【迦葉,虚空之性,亦无坐起、求索饮食、敕诫家属、修治产业,】

你看看虚空吧,迦叶,「虚空之性」(虚空本身),它不会站起来,不会坐起来,也不会躺下来,对不对?虚空不会朝你要食物,对不对?虚空不会说:给我喝点儿水,给我喝点儿粥。虚空不会让你给它任何东西,虚空就是虚空,「本自如是」就是虚空。虚空也不会说:把我的家属都叫过来,我要分配一下产业。

【亦无去来生灭老壮、出没伤碎、解脱系缚,亦不自说,亦不说他,亦不自解,亦不解他,非安非病。】

虚空,它就在这里,没有来,没有去;没有生,没有灭;没有强壮,没有衰弱;没有显化,没有伤碎(「伤碎」,受伤了,碎裂了);虚空没有解脱,也没有人把虚空绑起来(谁能把虚空绑起来呢?没有人能把虚空绑起来);虚空自己不讲话,不说自己有多么多么好、多么多么坏,也不讲别人的好坏。

「亦不自解,亦不解他。」虚空不试图理解自己,也不会去理解别人。虚空就是虚空,无有动摇,无有动转。

「非安非病」,不能说虚空感觉很舒服,或者说虚空感觉自己生病了,很难受,无法这样去形容虚空。

【善男子,诸佛世尊亦复如是,犹如虚空,云何当有诸病苦耶?迦葉,世有三人,其病难治:一、谤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阐提。】

迦叶,善男子,诸佛世尊也是这样子,就像虚空的状态一样。虚空又怎么会生病呢?虚空连肉身都没有,它在哪儿生病呀?诸佛如来的真身就像虚空一样,怎么会生病呢?怎么会觉得痛苦呢?

迦叶,世界上有三种人,这三种人的病非常的难治,哪三种人呢?第一种,诽谤大乘的人;第二种,犯了五逆重罪的人;第三种,「一阐提」。世界上就是这三种人的病太难治。

【如是三病,世中极重,悉非声闻、缘觉菩萨之所能治。】

这三种病太难治了,声闻乘的人、缘觉乘的人、菩萨乘的人很难将这三种病人的病治好。诽谤大乘,或者是犯了五逆重罪,或者是一阐提,这三种病人一般人治不好。这里没有提到说佛治不好,是说声闻、缘觉和菩萨治不好这三种病。

【善男子,譬如有病必死难治,若有瞻病、随意、医药,若无瞻病、随意、医药,如是之病定不可治,当知是人必死不疑。】

有一些必死之病,不管是能不能遇到医生、或者遇到看望病人的人给他带点药,他都要死,这是必死之病。就是有的病你治也会死,不治也会死;可能时间上有早有晚,但终归这是必死之病。有的时候,治一下能多活两天;有的时候相反,治一治反而少活了很多天,这是必死之病。

【善男子,是三种人亦复如是,若有声闻、缘觉、菩萨,或有说法,或不说法,不能令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前面提到诽谤大乘的、犯了五逆重罪的,以及一阐提这三种人,即便是遇到了声闻、缘觉和菩萨给他们讲法,或者不给他们讲法,这三种人也不能够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想要求取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属于犯了必死之病的人。就是说遇到了医生,开不开药,都对他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迦葉,譬如病人,若有瞻病、随意、医药,则可令瘥;若无此三,则不可瘥。声闻、缘觉亦复如是,从佛菩萨得闻法已,即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非不闻法能发心也。】

声闻乘和缘觉乘的人,只有见了佛菩萨,受了佛菩萨的影响,才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不受佛菩萨的影响,那么声闻、缘觉就还是原来的状态,因为他不知道有更好的终点,他以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最佳之处。还没到山顶呢,以为到顶了,开始安营扎寨了。所以必须遇到从山顶下来的人告诉他,这儿离山顶还有一段距离,还要继续努力。

佛陀说:

【迦葉,譬如病人,若有瞻病、随意、医药,若无瞻病、随意、医药,皆悉可瘥。有一种人亦复如是,或值声闻、不值声闻,或值缘觉、不值缘觉,或值菩萨、不值菩萨,或值如来、不值如来,或得闻法,或不闻法,自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就好像世间有一种病人,不管他的病有没有得到医药来治,都能够痊愈。世界上有这种病,比如感冒。有人说,得了感冒最多两星期,快的一个星期,你吃不吃药都会好,但是你要熬过这个时间段。有一些病就是这样的,不管有没有人去看他,有没有人给他提供医药,他真的是会好的。

世界上有一类人也是这样的,不管他能不能遇到声闻乘的人,不管他能不能遇到缘觉乘的人,不管他能不能遇到菩萨,不管他能不能遇到佛;不管他遇到还是不遇到,不管他能不能够听闻佛法,他的病都会好,他自然而然就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都是过去世种了极多的善根的、过去世修到一定程度的,今生机缘成熟,自己成正觉了。也没遇到佛菩萨给他讲法,自己开悟了(正觉了),而且言行举止完全就是佛菩萨的行为。这样的人,也是有的;不是说没有的,也是有的。

【所谓有人,或为自身,或为他身,或为怖畏,或为利养,或为谀谄,或为诳他,书写如是大涅槃经,受持读诵,供养恭敬,为他说者。】

这里,《涅槃经》讲着讲着突然断掉了,少了一个字,而且后面可能少了很多字。这里就提示我们:面前的《大涅槃经》,虽然卷数不少,但也是一个残本,它也不全的。佛陀当时讲了很多话可能没有收录进来,在无数次传播的过程中丢失了。前面经文中讲过,那个养牛的女人挤牛奶,想多赚点钱又少卖点牛奶,就往牛奶里掺了两份的水,卖给了其他的牧牛女;牧牛女又往里面掺了两份的水,卖给了城边上的人;城边上的人又掺了两份的水,卖给了城里的人;城里的人又掺了两份的水拿到集市上卖。到最后,牛奶的味道已经淡到不能再淡了,就比苦水强那么一点点。《大涅槃经》流传这么多年,一直有变化,每一个版本你去对照其它版本,会发现有个别的字写得不一样,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大涅槃经》到这里突然就断掉了(中断了),到这个中断之处,我们能知道佛想说的话是:世间有一类人,不一定是怀着清净的心去学《涅槃经》的,有的是为了自己消业障,或者驱魔辟邪、祛除附体,或者是为了亲人的缘故,或者是因为害怕自己造业太多,或者是为了利养的缘故(有人给他钱花,给他饭吃,要他抄一下这个经,他就抄了),或者他是想谄媚巴结别人,或者是想欺骗别人。还有一类人认真抄写《大涅槃经》,而且受持读诵《涅槃经》,供养恭敬《涅槃经》,甚至也为别人讲说,但是目的不一定纯;即便是目的不纯,他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功德利益。这里断掉的内容应该是:佛陀跟迦叶讲,即便不是发心赤诚地、无私无欲地受持这部经,功德利益也是有的。

接下来,佛陀又讲:

【迦葉,有五种人,于是大乘大涅槃典,有病行处,非如来也。何等为五?】

世界上有五种人,学了《大涅槃经》之后就能够「有病行处」,就能够加入到治病的行列了,他的病就可以慢慢地痊愈了。并不是说如来直接加持他,而是说他受持了《涅槃经》之后,他的病慢慢地就在痊愈的过程中了,就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了。

什么样的五种人呢?

【一、断三结得须陀洹果,不堕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七返,永断诸苦,入于涅槃。迦葉,是名第一人有病行处。是人未来过八万劫,便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一,接触到《涅槃经》能够慢慢地治愈自己疾病的一类人,是证初果(四果中的初果)——「须陀洹果」的这类人。初果的这类人受持《涅槃经》以后,能够断掉自己的「三结」。

什么是结呢?就是束缚。三结有时候也称为烦恼结,就是束缚,具体是「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和「疑结」。

「我见结」,就是有很多众生都执著「色、受、想、行、识」五蕴之身就是「我」,认为有一个具体的「我」。常常觉得他伤害了「我」,「我」很难过,认为这个「我」是真的,是确实存在的。这是一种虚妄的我执,断「我见结」就是把虚妄的我执断掉。

有的人执不正确的戒律,戒的是什么呢?不能接触牛,不能接触狗,或者不能接触猫和羊,这些都是很奇怪的戒律。「戒禁取见」,就是执著不正确的戒律来约束自己。有的人说:我持戒,我连草木都不吃,我绝食。这都是属于不正确的戒律。断三结里的第二个结,就是断掉不正确的戒律,毫无道理的戒律都断掉了。

第三种结是「疑结」,就是对于「佛、法、僧」、三宝,或者戒律,或者过去、未来的因果,十二因缘等等,对佛讲的法都有怀疑。断「疑结」就是怀疑之结也要断掉。

这是断了三结:「我见结」、「戒禁取见结」、「疑结」都断掉了。断了三结,这个人就证得了须陀洹(初果)。证得了初果,他就不会再去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了。在人界和天界之间再轮回七次(再往返七次),断掉了一切苦(消掉了最后的一些业的缠缚)之后,这种人就入涅槃了,这是初果。

这里重新解释了一下什么是初果。佛陀说:迦叶,证得初果的人,未来过八万劫之后就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了。

大家可以做笔记,证初果的人是怎么证得的?断了「三结」证得初果,不再去恶道了,在人界和天界七次往返之后就解脱入涅槃了。但是入的这个涅槃,还不是佛的涅槃;所以要继续地修行,过了八万个大劫之后,就能成就佛果了,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了。

【迦葉,第二人者,断三结缚,薄贪恚痴,得斯陀含果,名一往来,永断诸苦,入于涅槃。迦葉,是名第二人有病行处。是人未来过六万劫,便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接下来讲第二种人。第二种人也是断了三结的(断了三种结对他的束缚)。

「薄贪恚痴」,就是这种人的「贪、嗔、痴」心已经非常的淡薄,就剩一点点儿,非常的微细了,这种人就证得了「斯陀含」二果。证得了斯陀含(二果),在人界、天界之间只有一次往来(一次往返),之后就断掉了轮回之苦入到涅槃了。但是入的是二果的涅槃,不是佛的涅槃。这种人未来经过六万个大劫就可以证得佛果了。

大家可以做笔记,二果断三结,断「贪、嗔、痴」,入涅槃之后,经过六万个大劫能够证得佛果。

【迦葉,第三人者,断五下结,得阿那含果,更不来此,永断诸苦,入于涅槃。是名第三人有病行处。是人未来过四万劫,便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接下来讲三果。第三种人,是断「五下结」得「阿那含果」,就不再轮回了(就是不来了),阿那含是不来果,这是三果。断掉的是五下结。

什么是五下结呢?是指贪婪的欲望和嗔恚,加上「有身见」(就是执著色身)、戒禁取见、疑惑,这是五下结。

证三果的人是断了五下结,然后就可以不来轮回中受生了,他就入涅槃了,但是入的涅槃是三果的涅槃。

大家要知道,《涅槃经》里第一次提到有小涅槃、中涅槃、大涅槃,对吧?有初果的涅槃,二果的涅槃,三果的涅槃,四果的涅槃,有佛的涅槃,不一样的。有的时候,我们在禅定中也能证入涅槃法性境界,那是我们的涅槃法性,跟佛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三果证得了涅槃之后,经过四万个大劫,就可以成就佛果,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迦葉,第四人者,永断贪欲、瞋恚、愚痴,得阿罗汉果,烦恼无余,入于涅槃,亦非麒麟独一之行。是名第四人有病行处。是人未来过二万劫,便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接下来讲第四类众生,永远地根除了贪、嗔、痴,就证得了阿罗汉,烦恼完全消失(阿罗汉是彻底没有烦恼了,永远地断除了「贪、嗔、痴」三毒),入于阿罗汉的涅槃了,(阿罗汉的涅槃)不是像麒麟经常独自去到一处。阿罗汉未来再过两万个大劫,就能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

这里也可以做笔记,怎么证得阿罗汉?永断贪、嗔、痴,永断一切烦恼,然后才是阿罗汉。现在个别师兄很接近了,是不是?永断贪、嗔、痴,永断烦恼,这是阿罗汉;再经过两万个大劫就成正觉,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讲的是一般规律,不排除你过去世功夫很深,这次轮回就很轻松地证得圣位,这也有可能。这里指的是通行的、普遍的情况,就是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就好像说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一个阿僧祇劫就是无量年,三大阿僧祇劫就是无量无量年。但是也有特别的情况,因为你不知道你过去世无量劫都修到什么程度了,所以不要被这些大劫吓到,八万个大劫、六万个大劫,什么两万个大劫……不要被这些劫数吓到;时间是很有弹性的,时间是针对相来说的,你要是深入禅定可能一下就证得圣位。因为深入禅定可以突破维次空间的限制(突破时空的限制),所以千万不要被这些劫数吓到,也不要被「三大阿僧祇劫」这样的劫数吓到,其实在古印度时间的概念也是非常模糊的。

【迦葉,第五人者,永断贪欲、瞋恚、愚痴,得辟支佛道,烦恼无余,入于涅槃,真是麒麟独一之行。是名第五人有病行处。是人未来过十千劫,便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说:迦叶,还有第五类人永远地断除了贪、嗔、痴,得到了「辟支佛」的果位,也是尽除了一切烦恼(但是他们修得比阿罗汉还要好一些),然后就入到了辟支佛所入的涅槃,他们就像麒麟一样「独一之行」。麒麟都是独来独往的独行者,辟支佛乘的人就像独行者一样,入到了辟支佛乘的涅槃境界。

这里继续可以做笔记,辟支佛未来经过十千劫(十千劫就是一万劫),就可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

【迦葉,是名第五人有病行处,非如来也。】

前面提到的这五类有病在治病中的人,他们的病慢慢地就会治愈。但是目前还是要经历很多的年头才能成就佛果,他们入的涅槃不是如来的涅槃。

这里大家要了解,涅槃有很多种,它是很有弹性的一个词汇,它的法性无限大,是很有包容性的。但是谁入到了佛的涅槃呢?

接下来看:

圣行品第七之一

【尔时,佛告迦葉菩萨: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当于是大涅槃经专心思惟五种之行。何等为五?一者、圣行,二者、梵行,三者、天行,四者、婴儿行,五者、病行。】

善男子们(大菩萨们),你们学习《大涅槃经》的时候一定要专心思惟以下「五种之行」,五种行为、形式、作风(行为方法)。哪五种呢?第一,圣行;第二,梵行;第三,天行;第四,婴儿行;第五,病行。

我们逐个来解释一下:

「圣行」,圣人之行,像圣人一样的行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才是圣人一样的行为。

第二,「梵行」,是清净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清净?持戒的行为才清净。菩萨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我们都背得很好,但是学了菩萨戒才知道,菩萨持的戒跟一般居士持的戒差异如此之大。所以说,梵行(清净行)是持戒的行为,做为居士守好居士戒,作为菩萨守好菩萨戒,这是梵行。守好了戒律才清净,不守好戒律哪来的清净?总是犯戒怎么可能清净呢?

第三,「天行」,天人之行。神通变化、洒脱自在,非常的安逸和快乐。「常、乐、我、净」,有一个「乐」字,天人都是比较快乐的。

第四,「婴儿行」,是指纯真无暇的行为。非常的纯真、直率的,很天真的行为。

第五,「病行」,是治病的行为。就是像前面五种人,有病治病,认真治病——有习气消习气、改习气,有烦恼断烦恼。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常当修习是五种行。复有一行是如来行,所谓大乘大涅槃经。】

另外还有一种行为是如来所行,谓「大乘《大涅槃经》」是如来所行(这部经是如来所行)。

【迦葉,云何菩萨摩诃萨所修圣行?菩萨摩诃萨若从声闻,若从如来,得闻如是大涅槃经,闻已生信,信已应作如是思惟:诸佛世尊有无上道,有大正法、大众正行,复有方等大乘经典。我今当为爱乐贪求大乘经故,舍离所爱妻子眷属、所居舍宅、金银珍宝、微妙璎珞、香华伎乐、奴婢仆使、男女大小、象马车乘、牛羊鸡犬猪豕之属。】

菩萨摩诃萨们,有的人是从声闻弟子那听说《大涅槃经》的。

有的声闻弟子听佛讲《大涅槃经》,他觉得好就推广。有的「菩萨摩诃萨」(这个菩萨摩诃萨是尊称,指的是信众、信众们)是从声闻弟子那听说这部经的。

也有的是从佛那直接听到这部经的。本来也不信佛的,从佛和声闻那听到了《涅槃经》以后,生起了信心。

信心生起以后,「应作如是思惟」(要这样想):诸佛世尊有无上之道,有大正法,有可以引领大众的一切非常正的行为,而且有无量无数的方等大乘经典。我今天真的是非常想求得更多的大乘经典,我想舍离我过去所贪爱的妻子、眷属,还有我所居住的大房子;一切的金银财宝我都想放下,那些珍妙的璎珞过去我挂得身上都是,现在也不觉得好了;香花、伎乐,我现在看来也很平淡了;奴婢仆使、男女大小、象马车乘、牛羊鸡狗猪,一切一切我都感觉我可以放下了。

【复作是念:居家迫窄犹如牢狱,一切烦恼由之而生。】

有的时候听法听久了,觉得我们这个世俗的小家(轮回之家),如此窄小、具有压迫性,让我不自由,感觉这个「轮回之家」像个监狱一样;一切烦恼都是这个轮回造出来的。

【出家宽旷犹如虚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长。若在家居,不得尽寿净修梵行,我今应当剃除须发出家学道。】

我不如出家吧!出家来到像虚空一样的荒旷之地,一切善法都是在虚空的空性里生长起来的。如果我要是在家修行,有诸多的不得已,没有办法在生命中的时时刻刻都净修梵行(有的时候随顺众生总是要造业,总是要犯戒),我今天就剃我除须发出家,学道去。

【作是念已:我今定当出家修学无上正真菩提之道。】

世间有一类众生就是这样,偶然听了《涅槃经》之后,就感觉这个轮回之家实在是个牢狱,不想在这儿了,想出家修道。

这里的出家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剃除须发,肉身相上的出家;还有就是要出离轮回之家。这里有双重的含义,所以我们想到这里的时候,就一定要出离三界和出离轮回,修学无上正真的菩提之道。

【菩萨如是欲出家时,天魔波旬生大苦恼,】

菩萨如是想要出家的时候,天魔波旬那里就生了大苦恼。

世间任何人,只要认真修、想要成正觉,那么天魔波旬就开始苦恼了,为什么呢?因为天魔波旬一直在这个「相」的世界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做什么,贪、嗔、痴非常的炽盛。如果大家都修法去(都修道去)了,都不再用妄念去继续塑造这个相的世界了,天魔波旬就会发现自己的世界一会儿火山爆发,一会儿地震……就不稳当了。

【言是菩萨复当与我兴大战诤。】

天魔波旬一听说有人要出家修道,想要跳出六道轮回,他就着急了。他就想:这些想要出去轮回的人简直是要跟我做斗诤啊!我是轮回的大主人,我是轮回的统帅,我管理着轮回;只要众生布满「贪、嗔、痴」,天魔我就依然可以统御着众生。但是这些众生现在都要出家修道,都不想「贪、嗔、痴」了,就是都想跟我作对嘛!

【善男子,如是菩萨何处当复与人战诤?是时菩萨即至僧坊,若见如来及佛弟子,威仪具足,诸根寂静,其心柔和清净寂灭,即至其所而求出家,剃除须发,服三法衣。既出家已,奉持禁戒,威仪不缺,进止安详,无所触犯,乃至小罪心生怖畏,护戒之心犹如金刚。】

其实这些修道者哪有战诤之心啊?人家就是想求得宇宙的实相真理而已,根本就没想着要破坏魔王的领地,根本没这么想。但是魔王就感觉:要是大家都去修行了,谁来崇拜我呀?我是魔王,都去信佛了,谁来崇拜魔呀?所以你一修行,魔王就紧张,他就给你制造魔障(有一些魔障就是魔王制造的)。

我们前面的经文中讲,只要你一听《涅槃经》,你一受持《涅槃经》,你过去的业就消了。那业消了,为什么很多师兄生活中还是有种种的不顺呢?就是魔王捣的鬼。大家注意这已经不是「业」了,这真的是魔障——魔王捣的鬼。为什么捣鬼?因为他害怕你修成正果,他就障碍你,障碍你失去对于佛、法、僧的信心,给你制造障碍(丢个手机啊,砸下个天花板之类的)。修行修到一定程度,本来修得很幸运,很幸福地感觉好像到佛国了,怎么突然又感觉不顺了呢?有的人就丧失了信心了,魔王就很高兴了;你一动摇他就高兴,在这儿乐:哈哈哈,终于你对于佛法失去信心了,还是继续「贪、嗔、痴」吧!继续维护这个相的世界,继续受我的统御吧!

这些想要求得正法的菩萨们,就会来到僧人所在的地方,见到佛的形或者见到佛弟子的形,都是威仪具足,诸根寂静。见到之后,想要出家修道的佛弟子(信众),他的心也非常的柔和、清净寂灭。他想要出家,剃除须发,穿上三法衣(就是僧衣,上衣、下衣、衣),出家以后就严持禁戒,威仪不缺。

这里再次强调,你只有奉持禁戒才能威仪不缺,你不认真地持戒就没有威仪,信众见了,就觉得你很奇怪的,都不想向你顶礼,也不想供养你。所以出家人威仪相当重要,威仪是从戒律中来的。

「进止安详,无所触犯」。不管是走路还是停止,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显得非常的安详,不会触犯任何的戒律,甚至非常微细的戒律,都不去触犯。即便是犯了小小的微细的罪,「心生怖畏」,都感觉非常的害怕、恐惧。

「护戒之心犹如金刚」。这些真正的佛弟子,保护戒律的这颗心坚定得就像金刚一样。

接下来佛陀就举了一个例子(打了个比喻),说有的人是怎样的认真持戒。

【善男子,譬如有人带持浮囊欲渡大海,尔时海中有一罗刹,即从其人乞索浮囊。其人闻已,即作是念:我今若与,必定没死。答言:罗刹,汝宁杀我,浮囊叵得。罗刹复言:汝若不能全与我者,见惠其半。是人犹故不肯与之。罗刹复言:汝若不肯惠我半者,幸愿与我三分之一。是人不肯。罗刹复言:若不能者,当施手许。是人不肯。罗刹复言:汝今若复不能与我如手许者,我今饥穷众苦所逼,愿当济我如微尘许。是人复言:汝今所索诚复不多,然我今日方当渡海,不知前途近远如何。若与汝者,气当渐出,大海之难,何由得过脱能?中路没水而死!】

就好像有的人带着浮囊想要渡过大海(浮囊,就是充气的小船,类似汽艇之类充气的小船)。这个时候,海里有一个罗刹鬼,就向渡海的人乞讨,说:把你的浮囊给我吧!这个人听了以后,虽然是罗刹鬼朝他要浮囊,但是他想:我要是把我的浮囊给了罗刹鬼,我不就淹死了吗?我又不会游泳。他就对罗刹鬼说:我今天宁可被你杀死,我也不能把浮囊给你。罗刹鬼就对他说:你不能给我全部的话,给我一半也行。这个人连一半也不肯给罗刹鬼。罗刹鬼就说:你不能给我一半的话,给我三分之一也行啊。这个人就说:不行!不行!不能给你,我就靠着这个浮囊渡海的。给你三分之一,我一——漏气了,我不就淹死了吗?罗刹鬼就对他说:你要是不能给我三分之一,就给我你的手这么大点儿行不行?这个人说:不行!不行!手这么大点儿也不能给你!罗刹鬼就说:你今天不能给我像手这么大点儿的话,我就是如此的饥饿和贫穷,如此地被众苦所逼啊!你还是把就像微尘那么点儿大的浮囊给我吧!这个人说:你今天向我乞讨浮囊,我真的不能给你。这个浮囊是本来是完整的,我切下微尘那么大点儿给你,万一漏气了,我就过不了大海了;我过不了大海,我不就淹死了吗?

「不知前途近远如何。若与汝者,气当渐出。」我也不知道大海的边缘在哪里,我什么时候能渡过它。我现在给你微尘大小,把浮囊扎漏气了,它就会一直在跑气;万一我还没有渡过大海,浮囊的气就没了,我就淹死了怎么办呢?所以我不能给你。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护持禁戒亦复如是,如彼渡人护惜浮囊。】

佛陀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守护戒律就是这样子的,就像这个人守护他的浮囊一样。浮囊,就是渡过生死轮回大海的一个工具;戒律,持好戒律就是渡过生死轮回的一个保障。如果你想渡过生死轮回的大海,你必须持好戒律;不管外边有什么样的恶罗刹来引诱你,说:犯戒吧,犯戒吧,大戒不犯少犯点儿也行啊!不管怎么样地引诱你犯戒,你都不能犯戒。有的魔呀、鬼呀,他不希望你修出来,他就在你修行的路上诱惑你:犯戒没事,杀生没事,喝酒吃肉没事,说妄语没事,广行淫欲没关系的,我们可以超越它。等等等等,不停地引诱你犯戒,即便是引诱你犯最微细的(突吉罗)罪过,你都不能够犯。如果你犯了就上当了,就好像这个持着浮囊想要渡过大海的人,罗刹鬼向他要浮囊:给我一点吧,给我一点吧!要多少都不能给他,因为持好戒你才能渡过生死轮回的大海呀!

《涅槃经》里,佛陀临走前一次又一次反复地在强调:持戒!持戒!强调持戒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正好禅修课也在配合,禅修课上讲的《菩萨戒本》也在谈持戒的重要性。不持戒你无法成佛,这刷新了多少师兄的认识啊!有的人说:我修禅的,不用那么认真地持戒吧?持戒,净土宗的吧?过去的任何一个宗派都没有把持戒看得如此的重要,但是佛陀临走前却说了。这八大宗派都是祖师们分的,佛陀没分宗派。所有弟子不分你是出家还是在家的,只要你想渡过生死轮回的大海,就必须认真地持戒。你持好五戒,来世当人;持好十善,来世升天;持好菩萨戒来世成佛,或者今生就能成佛哪有不持戒的道理?佛陀讲经不是只给一个宗派的人讲的,是给所有宗派的人讲的。不管你信什么宗派(密宗、天台、华严、唯识),不管你是什么宗派,你都必须认真地持戒。如果戒律上有一点点的漏失,「浮囊」就漏气了,轮回的大海你还没有渡过呢,就漏气了,你就被淹死在里面了。这是多么形象的比喻呀!所以鉴于《梵网经菩萨戒本》也学完了,今天醍醐就开始抄《菩萨戒本》了,也倡导各位师兄认真地抄「菩萨戒」,就算你现在还做不到(持戒),它作为一个非常好的标杆、一个引导你的向导也是非常好的,他引导你往真正成佛的方向走!就算做不到(持戒)也要抄写,抄写的时候就可以灭了无量的罪业。

在这个二元的世界里,我们不偏向佛,就偏向魔,真的是没有办法。魔不持戒,佛持戒;你是想成佛还是成魔,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另外,昨天浏览了《大藏经》一个《大正藏》的版本。大家都知道《大藏经》有很多个版本,这个《大正藏》大家要注意(手头有《大正藏》的师兄要注意),它里面收罗进来的很多经文,你要是跟《涅槃经》,跟《梵网经》,跟《楞严经》去作对照的话,会发现很多经不是佛讲的,甚至是魔讲的,也被收进去了。《乾隆大藏经》有没有这种情况?我暂时因为还没有完全读完,还不能够下判断。但是大家读《大藏经》的时候也要注意,并不是说珠宝鉴定专家就不出错误,鉴定完了以后,说这个瓷器是明代的,它就一定是明代的而不是元代的,或者是元代的而不是清代的。只要是人就可能犯错误,所以你一定要去领会佛陀整体的思想,想一想这个话有没有可能是佛说的?你要感觉很怪异,感觉这句话跟佛说的简直是背离的,那一般都是附佛外道讲的话了——打着佛法的名义,但是讲的话完全不符合佛法。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愿以此功德,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

愿一切众生安住正知、正见、正念、正行、正思惟、正命;

愿正法永住;

愿一切众生速证福慧具足的究竟圆满;

愿一切众生领受到涅槃解脱的快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93.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97课·罗刹讨浮囊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7

第267课「已知恩者,虽在生死,不坏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断灭,作诸恶业。」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涅槃法会的现场。【外道众中复有梵志,姓迦葉氏,复作是言:瞿昙,身即是命,身异命异。】在涅槃法会中,来到娑罗树林找佛陀辩论的这些外道当中,有一个梵志,姓迦叶,他现在又站出来了。他对释迦牟尼...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6

第266课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观看《涅槃经》中的辩论会。我们都知道这个辩论会是外道发起的,佛陀是被动参加的,因为佛陀本身并没有好辩、好斗之心。好辩、好斗之心其实也是「我执」的体现,但是被动参加还是可以的。为了阐明宇宙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第263课「我今于此大众中,演说令彼明空义,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六尘诸贼别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眼根常观于色处,耳根听声不断绝,鼻根恒嗅于香境,舌根镇尝于美味,身根受于轻软触,意根了法不知厌,此等六根随事起,各于自境生分别,识如幻化非真实,依止根处妄贪求。」——《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大家...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本师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们:大家好!上节课的最后,佛陀又再一次强调:我们手头的这部微妙的《大涅槃经》的重要性,佛陀说《大涅槃经》是一切善法的宝藏,也就是说一切善法的精髓在《涅槃经》中都能找到。佛陀说,《涅槃经》就是这样,好像大海里藏着各种各样...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初果)须陀洹人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接着看经文:【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是须陀洹,先得道故名须陀洹,以初果故名须陀洹。若先得道名须陀洹者,得苦法忍...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8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上节课,佛陀打比方,用恒河来比喻涅槃之河,说有的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先沉下去了,被水淹没了,不久之后又出来了,出离水面了,结果没呆多长时间又沉下去了,又被水淹没了。为什么呢?明明都遇到了涅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