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99课·不净观与白骨观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6)《大般涅槃经》讲解732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上节课,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又再次强调了持戒的重要性。说菩萨永远不会轻易地犯戒,就算粉身碎骨也不会。菩萨摩诃萨如此认真地护持禁戒,同时也会把他们持戒的功德回向、布施给一切的众生。菩萨摩诃萨们都发愿:令一切众生也能够严密地护持禁戒,从而证得「清净戒、善戒、不缺戒、不析戒、大乘戒、不退戒、随顺戒、毕竟戒、具足成就波罗蜜戒」。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持如是清净戒时,即得住于初不动地。】

佛陀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持这样的「清净戒」,慢慢地就能够住于「初不动地」。大家都知道,菩萨到了第八地「不动地」了,就已经确定不会退转了。但怎么样才能够不退转呢?菩萨太多了,广义来讲,所有发心想要学佛的、所有信佛的都是菩萨。那么狭义上来讲,「登地」以上才算是菩萨摩诃萨。菩萨在果位上又有那么多的差异,到了「不动地」,就是已经可以放心了、不动了、不退转了,但是在八地「不动地」之前还可能会退转。「不动地」是非常关键的,怎样能够获证「不动地」的果位呢?持戒!《涅槃经》里讲了,菩萨摩诃萨要修持如是「清净戒」,才能够住于「不动地」。你要是不持戒,你是不可能成为「八地」菩萨的。

【云何名为不动地也?】

怎么说「八地」就「不动」了呢?

【菩萨住是不动地中,不动不堕,不退不散。善男子,譬如须弥山,旋岚猛风不能令动堕落退散;】

善男子,就好像须弥山,无论是旋风、还是猛风,都吹不了须弥山,没有办法让须弥山晃动,也没有办法让须弥山退散。菩萨摩诃萨如果能够严持禁戒,就像须弥山一样安稳不动。

过去我们总是讲,我们要修到「八风吹不动」,讲得很容易,如果你不认真地持菩萨戒的话,你想一想,你能够「八风吹不动」吗?不可能的!轻易就犯戒了、造业了,怎么可能还「不动」呢?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只有守好了菩萨戒的人,才能够做到八风吹不动,你就像须弥山一样稳定了,岂止是八风,就说旋风、猛风都吹不动你,你不可能再堕落、再退散。

【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亦复如是,不为色声香味触所动,不堕地狱、畜生、饿鬼,不退声闻、辟支佛地,不为异见邪风所散而作邪命。】

那么如果你认真地守持一切禁戒(佛陀讲的重戒、轻戒),一律严密地守持,重戒、轻戒都不犯,同时还能够消掉世间一切的讥嫌,避免世人对于佛法的误会,一切一切都做到了(禁止做的做到了,最好不做的,遮蔽你去做的,你也不做了),这样你就能够「不为色声香味触所动,不堕地狱、畜生、饿鬼,不退声闻、辟支佛地,不为异见邪风所散而作邪命。」

如果你能够像佛陀讲的,守好一切的戒律,无论是大的、小的,还是最微细的,一切都守好(一切可能让世人产生误解、产生误会的,可能让世人讥讽、嘲笑「佛、法、僧」的,你也不做,那些事一律不做),那么你就不会再被「色、声、香、味、触」所动摇。你再也不会向老师反映说:老师,我怎么又动心了,我又生烦恼了,我又起嗔恨了……不可能的!所以说持好戒能够帮到你修习「定」,不认真地持戒,你的定功绝对不行。

佛陀讲的「三摩地」正定,是建立在你认真持戒的基础上的,如果不认真持戒,你所获得的「定」,都是自以为的邪定而已。如果能够持好戒,一切戒律都持好,就不会再去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了,也不会退转你的「声闻」果位,或者「辟支佛」果位,也不会被一切「异见邪风」所吹散。

「异见」,就是与佛法不同的见解。世间这样的见解太多了,各式各样的,但是跟佛法都有差异。「邪风」,就是不正之风,引发你的「贪、嗔、痴、慢、疑」的,不正的、让你破坏戒律的,这些都是邪风,你不会被它们影响了,也不会再做「邪命」。什么是「邪命」?就是正命的反义词,就是不符合佛法的倡导,在进行这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可能会伤到别人,不是自利利他的,可能是自利损他的,或者是自损损他的,这种都是「邪命」。不会再进行这种不好的生活方式。

【复次,善男子,又不动者,不为贪欲恚痴所动;】

「八地」的「不动」还体现在:你只要守好了一切戒律,你就不会再有「贪、嗔、痴」了,如果持戒不严密,就一定还有「贪、嗔、痴」。

【又不堕者,不堕四重;又不退者,不退戒还家;】

不堕落,证明你不会再堕落于「四重禁」(杀、盗、淫、妄)里面,你不会再去做,在家居士做到不邪淫就可以了。如果在家居士受了菩萨戒,你所受的菩萨戒是《梵网经》这种「十重四十八轻」的,那么严格意义上你也不可以有正淫,正淫都不可以。所以这个淫戒要看你是受的什么戒,居士戒和菩萨戒要求是不一样的。那么寺庙与寺庙之间受的菩萨戒也有差异的,在家菩萨戒有的严一点,有的不那么严。

「又不退者,不退戒还家」,什么叫不退呀?你不会再退了戒还家,就是不会因为犯戒的缘故被逐出佛门,或者说我总是犯戒,守不好戒律,觉得太严了、不自由,我还是还俗吧,不会的!证得八地的「不动」你就稳定了,不会犯戒,也不会还俗。

【又不散者,不为违逆大乘经者之所散坏。】

什么叫「不散」呢?说一个队伍好好的,散了,就说僧团散了,为什么散呢?有的人不能够遵守规章制度,所以散了。戒律就是规章制度,你不能够遵守,你就散了。「不散」,还有一重含义,就是有一些人他的说法违逆大乘经典,这样的人太多了,世间人很多说法不符合佛法,慢慢地你就被他们引导着,就从僧人的队伍里,或者从菩萨的队伍里就退散,就掉队了。你已经掉队了,因为你受了一些邪知邪见的影响,所以掉队了。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不为诸烦恼魔之所倾动,不为阴魔所堕,】

守持菩萨戒,表面上好像我们守的是戒律戒条,实际上如果你配合听经闻法,配合修习禅定,你的心真的空掉的时候,你的「小我」空掉的时候,守菩萨戒是相当容易的。你是以一颗空心去检验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说死守戒律戒条。当你的心真正空掉的时候,守戒是相当容易的。既然心都空了,守戒都守得很好,那么你当然不会有任何的烦恼了,所以烦恼魔就没有办法影响你了,也不会被阴魔所堕(阴魔,五阴——色、受、想、行、识之魔)。当你空掉、无所著的时候,五阴之魔也无法影响你了。

【乃至坐于道场菩提树下,虽有天魔不能令其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复不为死魔所散。】

如果你持戒非常的严密,无论是「十重戒四十八轻戒」,还是一切的「遮戒」,你都能够持好的话,你坐在道场的菩提树下打坐,你会发现:奇怪了!释迦牟尼佛打坐的时候,有魔来干扰他(有天魔来试炼他)。我打坐的时候怎么这么平静,连魔都没有呢?因为你持戒过于严密,你的心完全空掉,空掉就很净(很净澈),所以连魔都没有了。所以持戒是防魔的最好的方法,我们讲过的,防止邪魔对你的干扰,严密地持戒就能够防魔。因为一切魔其实也是心的化现,你的识心如果真的干净了,就不会有魔了;如果还是有魔,证明识心还需要进一步地净化。

有的师兄说:我没想到不好的事情,怎么不好的事情就显发出来了呢?你现在没想,但是你阿赖耶识的仓库里累积了很多的负面信息。在因缘具足的时候,它就会显化;因缘不具足的时候,它就不显化。所以并非是说我当下的一念化现出了整个世界,而是我过去无量劫以来累积的所有的信息在阿赖耶识的仓库中,因缘具足时的一个显化。所以你没想的事情,好像也在你面前,是不是?但是修得好的师兄会感觉这种同步效应增多了,我刚想到什么事,什么事发生了。这种同步效应增多了,证明你的能量增强了。

「亦复不为死魔所散」,如果能够认真严密地持戒的话,死亡这个无常鬼他没有办法随便地干扰你了,不是说你害怕无常随时来,而是你知道他什么时候来,就是可以预知时至了。为什么很多大德可以预知时至?知道我什么时候走?因为他一生修习「戒、定、慧」,心非常的清净,他都知道无常鬼什么时候来,但你知道吗?你不知道!你尚未具备预知时至的能力,为什么?你没有像高僧大德付出那么多,修行功夫不到,持戒不严密。

如果持戒相当的严密,你就知道无常什么时候来,你甚至可以跟他商量,我还有点事没做完,你过一会儿来,他都会听你的。你就不被无常控制了,而是无常被你影响了,这个也很重要!大多数人都希望:我生不知道什么时候生,但我知道什么时候死,我很确定地知道我什么时候走,这样我可以在走之前更多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对不对?大家都认为预知时至蛮好的,我知道什么时候走,我就很放心了,也不恐怖了。因为知道什么时候走,心里有数了,那么临终的最后一念我就能够很好地把握它了,就不会生恶念了。

【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习圣行。善男子,云何名为圣行?】

持好戒的这些菩萨就具备圣行(圣人一般的行为,神圣的行事、作为)。善男子,什么样的行为才称之为圣行(圣人一样的行为)?

【圣行者,佛及菩萨之所行处故,故名圣行。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有圣法故,】

佛和菩萨的行为就堪称是圣行,圣人的行为。为什么说佛菩萨才是圣人,咱们不是圣人呢?因为佛菩萨有圣法,神圣的妙法呀。什么是神圣的妙法呢?

【常观诸法性空寂故,以是义故,故名圣人;】

佛菩萨常常能够观到一切诸法空性的本体。因为他空掉了,「我」空了,甚至「法」也空了,观到一切诸法空性的本体,他没有任何的执著,只是随缘度众生、随缘消旧业、随缘行善,所以说佛菩萨是圣人。

【有圣戒故,复名圣人;】

同时,佛菩萨有圣戒,所以叫做圣人。就是说佛菩萨守的戒律不是一般人能守好的,你要是把佛菩萨守的戒律都守好了,那你绝对就是圣人了,你绝对不是凡夫了!

【有圣定慧故,故名圣人;】

同时,佛菩萨还有神圣的定慧,因为戒是神圣的戒,能守好了,所以他们所证得的禅定就是神圣的禅定,他们所证得的智慧就是大智、一切智、一切种智。所以说佛菩萨是圣人,你能跟他们比吗?「戒」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你持好了神圣的戒律,那么你修禅定,你证得的就是神圣的禅定(圣人才能拥有的禅定),你拥有的智慧也是圣人才能拥有的智慧了。

【有七圣财,所谓信、戒、惭、愧、多闻、智慧、舍离故,故名圣人;】

还有「七圣财」,佛菩萨是圣人,佛菩萨们的行为是圣行,为什么呢?因为佛菩萨具备七圣财(七种神圣的财富、财宝)。哪七种呢?第一、信心(对于三宝的永远不疑的信心);第二、戒心(持戒);第三、惭心(知道错了,停止了);愧心(反思懊恼,改过);多闻,你要想成为圣人,你要见多识广,对吧?不能说我只懂一部经,别的经不懂,这不叫多闻,你就不是大圣人,大圣人要见多识广,要博学多闻。然后智慧,你要拥有智慧。(我拥有很多的知识,但是没有智慧,那也没用。)智慧也体现了情商的层面,情商和灵商,这都是智慧。然后还有舍离,舍离什么?舍离世间人贪恋的一切,世人贪恋的、凡夫贪恋的一切我都不贪恋了,所以你才是圣人。

一定要做到「信、戒、惭、愧、多闻、智慧、舍离」,这样才是圣人。所以大家注意,《大涅槃经》十一卷的最后部分讲什么是圣人,什么是圣行,非常的重要!大家可以重点地做一下笔记,这个地方讲得非常的完善。

【有七圣觉故,故名圣人。】

除此之外还有,圣人还具备「七圣觉」。

「七圣觉」其实是「三十七道品」里边的,包括:「择法觉、精进觉、喜觉、轻安觉、念觉、定觉、舍觉」。

「择法觉」,就是你能够用智慧去判别什么是真法、什么是假法?什么是真经、什么是伪经?你都懂了,你知道怎么判断了,不需要问别人。

「精进觉」,就是一直努力地修持,一直保持前进而不退转、不懈怠、不放逸。

「喜觉」,就是通过行善、通过随喜功德、布施喜乐、无畏布施等等,而心生喜乐。「喜觉」就是通过布施、行善等等自己获得喜悦。

「轻安觉」,是断除了沉重的烦恼,身心很轻安舒适。

「念觉」,是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就是我学过的经的精华我都能记住,不会丢掉。不是说我学《涅槃经》的时候,《金刚经》就忘了,学《圆觉经》的时候,《解深密经》就忘了,不会的!都能记住。

「定觉」,心住一境而不散乱,善于修习禅定,甚至说无时无刻不在定中。

「舍觉」,舍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之中。凡夫总是起任何形式的造作分别,但是佛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说佛菩萨是圣人,一般人是凡夫,这里讲得非常清楚。

【以是义故,复名圣行。】

你看看佛菩萨跟你有怎样的差别,你就知道为什么人家叫做「圣人」、「天上天下的大导师」、「三界至尊」,天龙八部、各种鬼神都来顶礼,为什么?因为有德又有才,德才兼备,福慧具足。「德」,就是福的层面;「才」,就是慧的层面。德才兼备就是福慧具足。这种福慧具足,又不是一般的福慧具足,是世俗义谛和胜义谛完美融合的、「空有不二」的福慧具足,所以人家是圣人。

接下来就到了《涅槃经》的第十二卷了。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二

圣行品第七之二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圣行者,观察是身,从头至足,其中唯有发毛爪齿、不净垢秽、皮肉筋骨、脾肾心肺、肝胆肠胃、生熟二藏、大小便利、涕唾目泪、肪膏脑膜、骨髓脓血、脑胲诸脉。】

这里开始就讲「不净观」了,在我们学院讲经以来,这是第一次集中地来讲不净观。过去是略微地提到说我们的身体里有这有那,讲得并不详细。今天佛陀讲得就比较详细了,我们来看一下。

佛陀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备神圣的行为,他们完全空掉了自己的执著,是怎样空掉执著的呢?我教给大家一个秘方:「不净观以及白骨观」。

先说说「不净观」。大家你们都看看自己的身体,从头到脚看看自己的身体,你是由什么构成的?你看看:有头发、有毛发、有指甲、有牙齿,到处都是不净的垢污,有皮、有肉、有筋骨、有脾肾心肺、肝胆肠胃,你的肠胃里有未消化的食物,还有消化完的食物,都藏在你的肠胃当中,你的肠胃里还充满了大小便,还有鼻涕、唾液、眼泪,还有一切的油膏、脂肪,这些油膏一类的腻腻乎乎的这些东西,还有脑膜、还有骨髓、还有脓血、还有脑胲、还有一切的血脉。

【菩萨如是专念观时:谁有是我?我为属谁?住在何处?谁属于我?复作是念:骨是我耶?离骨是乎?】

菩萨们,你们就这样地观自己的身体,哪个是「我」?到底谁是「我」?你说:哎呀,我的老公又气我了,我的女儿又骂我了,我又跟家里吵架了,这个同事又伤害我了……你看看你的身体,什么是你的「我」?头发是你,还是毛发是你?趾甲是你,还是牙齿是你?一切不净的染污是你,还是皮肤血肉是你?还是筋骨、脾肾心肺、肝胆肠胃是你?那些已经消化的食物、未消化的食物,还有一切的大小便、鼻涕、唾液、眼泪、一些脂肪、油膏,脑膜、骨髓、脓血、脑胲、一切血脉,到底哪个是你?

你能找到所谓的加引号的「我」吗?「我」很受伤,「我」很气愤,「我」很难过,那个「我」在哪儿?「我」在哪儿?你找一找,盯着肉身找一找,「我」在哪儿?住在什么地方了?到底什么是你?你体内的什么是你?骨头是你,还是离开了骨头是你?

【菩萨尔时,除去皮肉,唯观白骨,复作是念:骨色相异,所谓青黄白色鸽色,如是骨相亦复非我。何以故?我者亦非青黄白色及以鸽色。菩萨系心作是观时,即得断除一切色欲。】

这个时候,你想象着:如果把你的这层皮扒掉,把肉去掉,你就剩了一堆白骨了,一个骨头架子了,骨头架子是你吗?你看着你的骨头,每个人的骨头颜色是有差异的,青、黄、白色、鸽子的颜色。骨头的颜色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哪个是你?也许你盯着看,找啊找啊……我也不是皮肉,也不是骨头,也不是肠胃,也不是这,也不是那,「我」是什么?你想一想。去掉这些皮肉之后,难道你是这一堆白骨吗?骨头的颜色还有青色的、黄色的、白色的、鸽色的,你观:难道我是白骨吗?

当你观到这里的时候,你再看周围人,透过他的皮肉,他只是一堆白骨吗?那么你所着迷的美女、帅哥,你所着迷的亲人、爱人,去掉皮肉,他们难道只是白骨吗?盯着大街上一切人,透过皮肉,原来都是白骨在行走——一些皮肉附在白骨上,穿上衣服(装饰得良好),就在大街上行走。一具具行尸走肉一般,到底什么是你呢?作白骨观的时候,你就可以断除一切的色欲了。

这里也很重要,因为有的师兄反应,说我的淫欲心很重,见到美色就无法压抑自己了,身体就很躁动,网上铺天盖地跟美色相关的消息和图片,电视里也是,走到大街上,又是大夏天的,到处都是诱惑。我们过去讲过很多让淫欲心淡薄的方法,今天佛陀推荐了更好的方法,更强力有效的方法——「白骨观」(「不净观加白骨观」)。观每一具肉身,你所着迷贪恋的肉身,透过这一堆的皮肉,他是什么?只是一堆白骨吗?就观白骨,观到哪里都是骷髅,都是白骨在行动、在行走、在诱惑你,你的欲望之心就消失不见了。观自己也是,看到哪里动动手、动动脚,看到这个骨头的运作,你的眼睛就象透视一般,就像X光透视一般,看到一切都是白骨而已,你的淫欲心就消失了。这是非常好的消除淫欲心的一个方法。

当然了,不同的众生你对自己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你是正在守出家人的戒律,还是守菩萨的戒律,或是守一般居士的戒律,还是说根本就没皈依,没受戒?你学习佛法,你的受益是不一样的,因为要求不一样。所以对自己没有那个要求的,你不需要这样,你就当知识了解。有的人一听,我学会了,我去应用,肯定有效果。当时佛陀在世的时候,很多弟子也是受到淫欲心的干扰,无法好好地修行,佛陀就教他们,无论是像教「火头眀王」一样,观欲望火性,到处遍在(尽虚空、遍法界),还是说观一切肉身都是白骨而已,你贪恋什么呀?当肉身腐烂的时候,想一想更恶心,更没有办法生起淫欲了。

修行者也非常有趣,当你修行到某个境界的时候,你不是修嘛,如果你的业已经消得差不多了,那么魔王来捣鬼,他知道你的弱点,你不是好色嘛,我故意化现美女在你身边晃啊晃,故意让你打开电脑全都是那些暴露的图片,我故意让你这样受不了,我看看你怎么样?魔王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出来考验你,你能过去就过去了,过不去就耽误了很多的时辰。所以以白骨观对抗你的淫欲,你试一试。

接下来还有:

【复作是念:如是骨者从因缘生。依因足骨以拄踝骨,依因踝骨以拄[+]骨,依因[+]骨以拄膝骨,依因膝骨以拄髀骨,依因髀骨以拄髋骨,依因髋骨以拄腰骨,依因腰骨以拄脊骨,依因脊骨以拄肋骨。】

白骨观的时候,你再继续想:你看到都是骨头了,自己的皮肉看不到了,都是骨头。你想,我这个骨头也是从因缘而生的呀,一个助推另一个。比如说,我盯着我的脚(我的足骨)的时候,我就想:哦,我的足骨支撑起了踝骨(脚踝、脚脖子那个地方),依着脚踝骨支撑起了我的小腿骨,依着我的小腿骨支撑起了膝盖骨……就这样观,仔细地观,依靠着我的膝盖骨,支撑起了大腿骨,大腿骨又支撑起了髋骨(就是我们臀部这个骨头),依着髋骨又支撑起了我们的腰骨,依着腰的骨头又支撑起了脊骨(脊柱),依撑着脊柱又开始展开了那么多条肋骨。

【复因脊骨上拄项骨,依因项骨以拄颊骨,依因颊骨以拄牙齿,上有髑髅。】

肋骨前面也有胸骨,胸骨上面又有颈骨,「项骨」其实就是颈项、脖子、颈骨。因为有了颈骨又支撑起了颊骨,我的脸颊,这不有骨头吗?支撑起脸颊的骨头,因为有脸颊又支撑起了牙齿,我的牙齿长在脸颊骨这里。然后再看牙齿上面就是骷髅了嘛,一个骷髅的形态。

【复因项骨以拄膊骨,依因膊骨以拄臂骨,依因臂骨以拄腕骨,依因腕骨以拄掌骨,依因掌骨以拄指骨。】

「复因项骨以拄膊骨」,就是因为我颈项的骨头又支撑起我有胳膊(大臂)的骨头,因为胳膊的骨头又支撑起了前臂(小臂),小臂的骨头又支撑着腕骨、手腕,依着手腕的骨头又撑起了我的手掌,依着我的手掌的骨头又有我的手指。

这样就连起来,白骨观我们看怎么观的?从脚到踝、到小腿、到大腿、到髋骨,然后到腰、到脊背,之后肋骨、胸骨,再想到脖颈的骨头、脸颊的骨头,接着是牙齿,然后上面骷髅,之后脖颈下面往两臂方向,有大臂骨头,跟着有小臂骨头、有手腕的骨头、有手掌的骨头,然后到手指的骨头,就这样整个地观,你就闭着眼睛这样观,全是白骨,到最后睁开眼睛看谁,就好像有了透视眼一样,看谁都是白骨。然后你就没有淫欲心了,再美的美女、还是帅哥来到你面前,一眼望去,直接看到骨头,所以说淫欲心就消失了,就是这样修习这种白骨观。

佛陀说:

【菩萨摩诃萨如是观时,身所有骨一切分离,得是观已,即断三欲:一、形貌欲,二、姿态欲,三、细触欲。】

经常修白骨观,后来修得感觉骨头分离了,骨头和骨头之间靠什么连接,没有皮肉去做连接,没有什么韧带肌肉,骨头和骨头就分离了。分离之后成了灰烬,你想骨头和骨头要是都分离开了,一堆碎骨头,然后就感觉这是一堆「空」啊!

观到这里的时候,菩萨摩诃萨就远离了三种欲,就断掉了三种欲:「形貌欲」、「姿态欲」、「细触欲」。你观白骨观到最后(一堆碎骨头到最后化为灰烬的时候),形态、形貌,长相多么美好这个欲就消失了,骷髅和骷髅还分谁长得好看一点吗?看不出来了。这个世界上有的地方有骷髅做的教堂,骷髅做的一些城墙。你去看骷髅时候,你知道哪个是美女?哪个是帅哥呀?都是骷髅而已,观到骷髅的时候,形貌上的差异就没有了,形貌上对你的诱惑也消失了,所以就灭掉了「形貌」之欲,也灭掉了「姿态」之欲。

有的电影里也拍过僵尸行走或者是骨头行走,一堆白骨在那儿行走,你看那个样子——形态什么美呀、丑呀,什么有气质,婀娜多姿啊,难到白骨还婀娜多姿吗?够瘆人的吧,够恶心人的吧!「姿态欲」消失,没有对于姿态的贪恋了。有个人给你抛个媚眼,做一种妩媚的姿态,如果骷髅在向你做这样的姿态,你还有欲望吗?没有了。

然后「细触欲」也没有了。骷髅连皮肉都没有,哪还有什么触觉上的美好的觉受?没有啊!你摸到他就是骨头而已,你也是骨头戳到他骨头,骨头对骨头硬邦邦干脆地响,哪有什么欲望啊?如果你的欲望很强,你修习「不净观」加「白骨观」,慢慢地,「形貌欲」、「姿态欲」、「细触欲」全都断掉了。

【菩萨摩诃萨观青骨时,见此大地,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悉皆青相。如青色观,黄白鸽色亦复如是。】

如果你观骨头:每个人骨头的颜色上有差异,如果这个骨头偏青色的话,你观这副青色的骨头的时候,就观其他人一切的骨头都是青色的,整个大地,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全都成了青色,受白骨观的影响,看到哪里都是青色,你就这样观。当你观骨头是黄色的时候、是白色的时候、是鸽色的时候,也是这样,扩展到整个大地,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全都是这种骨头的颜色,然后你的欲望就完全地淡了,不仅仅说淫欲心淡了,你对于世间物质之相的这种贪著也就淡掉了,就没有了。

【菩萨摩诃萨作是观时,眉间即出青黄赤白鸽色等光。是菩萨于是一一诸光明中见有佛像,】

修这种白骨观,修着修着,有的菩萨在禅定中能见到佛像。就是修白骨观,修着修着,空掉了嘛,一开始有色相、有骨头、有骷髅,到最后只看到骷髅的色,这个「色」弥漫到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慢慢地色消失了,看到了佛像。

【见已即问:如此身者,不净因缘和合共成,云何而得坐起行住、屈伸俯仰、视瞬喘息、悲泣喜笑?此中无主,谁使之然?】

见到了佛像就向这个佛发问,说:我这个身体如此的臭秽不净,只是一堆白骨的集成而已,都是和合而成的,我怎么能够行、住、坐、卧呢?我仅仅是一堆白骨而已,我怎么可能能够行、住、坐、卧,能够屈伸俯仰,能够做种种的动作?我还能够看、能够听、能够喘气、能够悲嚎哭泣、能够大笑?谁是我的主人?

你观白骨观,修白骨观,修到最后佛像出现,你就想问问佛:到底谁是我?我是谁呀?难道我只是这一堆骨头吗?但是骨头它怎么就会行住坐卧呢?怎么就会屈伸俯仰做各种动作呢?怎么还有各种表情,还能够喘气儿,还能够悲嚎哭泣,还能够大笑?到底谁是我的主人?「谁使之然」?谁控制着这具骨头呢?

【作是问已,光中诸佛忽然不现。复作是念:或识是我,故使诸佛不为我说。复观此识,次第生灭犹如流水,亦复非我。】

在你这样问的时候,你发现化现在你身边的佛像忽然消失了。消失了之后,你突然就有所醒悟,佛像只是心的显化,只是阿赖耶识的显化,难道阿赖耶识才是真的「我」吗?阿赖耶识才是真的我吧!要不怎么这个佛像消失了,他也不回答我的问题呢?接下来你就观——哦,原来阿赖耶识是「我」,是它在控制着我肉身的动作!但是这个阿赖耶识每一天都在变化,每一时、每一念都在变化,一直在变化,「次第生灭」,生生灭灭一直在幻化。阿赖耶识像流水一样一直在流淌,它是如此的不稳定,如果说有个「我」应该是稳定的,阿赖耶识一直在变化,它好像也不是我吧?

【复作是念:若识非我,出息入息或能是我?复作是念:是入出息直是风性,而是风性乃是四大,四大之中,何者是我?地性非我,水火风性,亦复非我。】

那么,菩萨这个时候就想,如果阿赖耶识好像也不是那个固定的「我」的话,难道我的呼吸是「我」吗?我的出息入息难道是「我」吗?这口气进来出去,难道这个气是「我」吗?然后又想这口气儿出来进去,这口气不是「我」,是风性(是地、水、火、风的风性),风性出来进去,一直在运动,风性也不稳定,风性也不是「我」呀!四大「地、水、火、风」,哪个是「我」啊?地性一直在变化,地性有最坚固的,也有最微细的像虚空一样的,地性也是无常变幻的,好像也不是我。那么水性是我吗?水性就更无常了。火性是我吗?火性也不是我,风性也不是我,都一直在变,阿赖耶识也在变,地、水、火、风也在变,到底什么是「我」呢?

【复作是念:此身一切悉无有我,唯有心风,因缘和合,示现种种所作事业。譬如咒力幻术所作,亦如箜篌随意出声。是故此身如是不净,假众因缘和合共成,当于何处而生贪欲?】

找到最后,菩萨发现没有「我」。什么是我呢?找不到!我这个阿赖耶识心风(阿赖耶识像风一样一直在变化),因缘会遇的时候就显化不同的样貌,「示现种种所作事业」,就好像念个咒幻化出来的这些幻相一样,又好像箜篌这种乐器(古代的一种乐器,有点儿像竖琴一样的乐器,)随意地一拨弄就发出声音了,不拨弄就没有声音。所以说我们这个身体是如此的不净,但是又如此的空幻,就是「假众因缘和合共成」。

大家注意:什么是众生?一切众多的因缘和合而成的生命体叫「众生」。我们这个身体是在外在的一切因缘的筑就下,形成、显化出的这样一个幻相而已,就是借由外在的因缘和合显化出来的幻相而已。

「当于何处而生贪欲」?我们仅仅是因缘会合成的幻相,我们在哪里贪?贪什么?谁在贪?你找不到。

【若被骂辱,复于何处而生瞋恚?而我此身三十六物不净臭秽,何处当有受骂辱者?】

当我们被辱骂的时候,我们在哪里生起我们的嗔恨?你找、找、找……找不到你那个「我」在哪儿。你在哪里生起嗔恨了?而我们的身体里有各种各样的不净的臭秽物质,到底是谁在受到辱骂呢?难道是我的肠子受到辱骂?还是我体内的大小便在受到辱骂?「我」好像不存在,当「我」受到辱骂的时候,是谁在受辱呢?

【若闻其骂,即便思惟:以何音声而见骂也?一一音声不能见骂,若一不能,多亦不能,以是义故,不应生瞋。】

如果你听到了骂声,你就想想:「以何音声而见骂也」?你是从哪个音、哪个声里,听见了骂呢?「音」和「声」本身不能够觉见谁在骂它,如果音和声不能够觉见谁在骂它,音声组合在一起也不能够觉见,那么谁在觉见有人骂他?谁在起嗔心?嗔心的来源到底在哪儿?

【他来打,亦应思惟:如是打者,从何而生?复作是念:因手刀杖及以我身故得名打。我今何缘横瞋于他?乃是我身自招此咎,以我受是五阴身故。】

如果有人打你了,你就想:这个打是从哪儿来的呢?一切都是幻相,被打的这个感觉是从哪儿来的呢?打是从手来的、是从刀来的,还是从木头棍子来的?还是从我身上感觉到有人打我?我感觉到有人接触了我,然后我就说是打我。但是,是真的有人在打「我」吗?幻相对幻相,「我」在何处?「我」在何方?如果「我」不在,那嗔恨又在哪里?有人打「我」了,「我」都不在,打谁了?谁在起嗔恨?是我自己的过失招来的这种过咎,招来的这种业报吗?是不是因为我有「色、受、想、行、识」形成的身体,所以我有感觉,有了感觉,所以感觉有人骂我,有人打我。

【若譬如因的则有箭中,我身亦尔,有身有打。我若不忍,心则散乱;心若散乱,则失正念;若失正念,则不能观善不善义;若不能观善不善义,则行恶法;恶法因缘,则堕地狱、畜生、饿鬼。】

射箭者,因为有靶子在,所以他能够射中靶子,如果没有靶子,箭中向何处呢?我的身体也是这样的,因为我有身体,我执著这个身体是我的,所以别人打我了,身体痛了,我说我痛了。是你痛了,还是身体痛了?如果你不能够观到那个「我」是空的,你就无法真正地做到忍辱。当你意识到:「我」找不到,幻相对幻相,「我」在哪儿?找不到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地忍辱,心才能不散乱。如果你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忍辱,你就会执著「我」,有个「我」,「我」受伤了,被人骂了,被人打了,你就会痛苦,就会失掉你的正念。如果失掉了正念,你就不能够观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不善。如果不能够观什么是善、不善,你就会行恶法,因为行了恶法就去恶道,就会到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了。

【菩萨尔时作是观已,得四念处;得四念处已,则得住于堪忍地中。】

菩萨就是这样修不净观,修白骨观,修着、修着修到「空」了,觉得身形是假的,你其实就是在修「四念处」,著名的「四念处」。修「四念处」,你就能够住于「堪忍地」中,就是「我」空掉的时候,一切外在的打击和伤害也空掉了,你不知道谁在承受,也不知道谁在翻译,为什么我要把它翻译成打击和伤害,而不是别的,你去考究这个「我」在哪儿的时候,你就住于「堪忍地」了。

【菩萨摩诃萨住是地已,则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热饥渴、蚊虻蚤虱、暴风恶触、种种疾疫、恶口骂詈、挝打楚挞,身心苦恼一切能忍,是故名为住堪忍地。】

菩萨摩诃萨如果住在「堪忍地」,就能够忍受一切的「贪、嗔、痴」,你的「贪、嗔、痴」就消失了,你就能够忍受一切的寒热饥渴,无论外在多么寒冷、多么炎热,你是多么的渴、多么的饿,蚊虻怎样的叮咬你,虱虫、跳蚤怎样的刺痒你,或者暴风恶雨怎样的打击你,一切的疾病怎样的让你痛苦,一切的恶言、恶口、恶骂,一切的打击、鞭笞,你身心一切的苦恼你都能忍了,这就叫「堪忍地」。

有的师兄总是起嗔心,总受不了伤害,怎么修啊?你也是修「不净观」加「白骨观」,加观想「我在哪儿」,想、想、想,哪个是「我」?「我」在哪儿?想着想着空掉的时候,你就能够忍受世间一切的苦难了,然后嗔心就消失了,「贪、嗔、痴」全都消失了。这是佛陀教给我们的窍诀,这些窍诀都是佛曾经用过的,他通过这些窍诀修炼成佛了,所以你也要通过这些窍诀来修炼你的「本真」到底是什么,来发现和探索你的「本真」到底是什么……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91.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99课·不净观与白骨观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3

第273课「文殊师利,菩提者,不可以身觉,不可以心觉。何以故?身是无知,如草木故;心者虚诳,不真实故。」——《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阿难依照佛陀的吩咐,把做过自己五百世父亲的梵志须跋陀带到了娑罗树林中佛陀的面前。这个一百二十岁的梵志须跋陀已经证得了五种神通,来了之后...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6

第266课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观看《涅槃经》中的辩论会。我们都知道这个辩论会是外道发起的,佛陀是被动参加的,因为佛陀本身并没有好辩、好斗之心。好辩、好斗之心其实也是「我执」的体现,但是被动参加还是可以的。为了阐明宇宙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1

第261课「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各位尊者:大家好!很高兴我们能够一起继续学习《涅槃经》。可能有的师兄感觉奇怪,明明是讲《涅槃经》,怎么放《心经》曲呢?因为今天我们讲的《涅槃经》等于是「涅槃经版的心经」。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一这里有一段(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6

「众生心者,犹如于境,境若有垢,色相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大乘起信论》大家好!在《起信论》上讲,众生的心就好像镜子一样,镜子上要是有污垢,色相就没有办法顺顺利利地显化在镜子里了。众生的心也是这样,心上要是有污垢,诸佛的法身你是想看也看不见的。所以净心很重要,清净我们的心很重要。...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爱法者卧安,得喜志念清。真人所说法,贤者常乐行。法护行法者,如雨之润生」——《般尼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迦叶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的功能,「眼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本师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们:大家好!上节课的最后,佛陀又再一次强调:我们手头的这部微妙的《大涅槃经》的重要性,佛陀说《大涅槃经》是一切善法的宝藏,也就是说一切善法的精髓在《涅槃经》中都能找到。佛陀说,《涅槃经》就是这样,好像大海里藏着各种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