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9

涅槃经1年前 (2022-12-11)《大般涅槃经》讲解636

00:00

269

文殊师利,众生见佛亦复如是,以其心净故见佛身。佛身无为,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色非非色,不可见非不可见,非世间非非世间,非心非非心,以众生心净见如来身。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各位尊者:

大家好!今天开始学习《涅槃经》的第四十卷——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三。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

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三

我们都知道,在佛陀涅槃前,很多外道都想要驳倒佛陀,冲到了娑罗树林中跟佛陀辩论。现在上场的是纳衣梵志。

【纳衣梵志复作是言:瞿昙,如瞿昙所说:无量世中作善不善,未来还得善不善身,是义不然。何以故?】

纳衣梵志说:乔达摩,像你所讲的,众生无量世中修习了善业或者不善业,就导致未来受身的时候,可能会得到善的果报或者不善的果报。这句话我觉得不对!为什么呢?

【如瞿昙说:因烦恼故获得是身。若因烦恼获得身者,身为在先?烦恼在先?若烦恼在先,谁之所作?住在何处?若身在先,云何说言因烦恼得?】

就好像乔达摩你所讲的,众生的身形是烦恼而得,因为烦恼才得到了这个身形。如果众生的身形是因为烦恼才得的话,那么身在前边,还是烦恼在前边啊?是身体先出现,还是烦恼先出现呀?如果是烦恼先出现的话,那烦恼又是谁造的呢?这些烦恼住在哪儿呢?你要说是烦恼先出现的话,那烦恼住在哪儿呀,谁生了它呀?如果你说是身体先出现的,那又为什么说众生的身体是因烦恼而得?看这句话好像是烦恼比身子出现得要早一样,但是烦恼又是谁造?烦恼又住在哪里呀?

【是故若言烦恼在先,是亦不可。若身在先,是亦不可。若言一时,是亦不可。先后一时,义皆(俱)不可。】

所以说烦恼先出现也不对,说身体先出现也不对,如果说同时出现也不对。「先后一时,义皆不可」,不管你怎么说吧,烦恼先出现,还是身体先出现,怎么讲都不对!

【是故我说一切诸法皆有自性,不从因缘。】

所以我们梵志讲得很对嘛!我们讲一切诸法都有自己的体性,不是由着因缘而生的,本来就在那儿的。一切诸法、一切元素、一切存在都有自己的体性,本自不变的一个体性,跟因缘没什么关系。

【复次,瞿昙,坚是地性,湿是水性,热是火性,动是风性,无所挂碍是虚空性,是五大性非因缘有。】

另外,乔达摩呀,地性是坚固的、水性是潮湿的、火性是热的、风是流动的、虚空是无所挂碍的。「地、水、火、风、空」这五大性跟因缘没关系。我们都知道这个地就是坚性的,不管有没有因缘,它都是坚性的(都是坚固的);水不管有没有因缘,它就是潮湿的;火不管有没有因缘,它都是热的;风不管有没有因缘,它都是流动的;虚空总是那么无所挂碍,跟因缘没什么关系。

【若使世间有一法性非因缘有,一切法性亦应如是非因缘有。】

你看,乔达摩,我找到了例子了吧,可以驳倒你了!你说一切相都跟因缘有关系,但是地、水、火、风、空本自各有自己的体性,跟因缘没关系,对不对呀?假使世间我找到一种元素跟因缘没关系,那么一切法性都应该是类似的。

【若有一法从于因缘,何因缘故,五大之性不从因缘?】

乔达摩,你要是认为世界上什么相都是因为因缘和合而产生的,那地、水、火、风、空这「五大」自己的属性为什么跟因缘没关系啊?

【瞿昙,众生善身及不善身获得解脱,皆是自性,不从因缘。】

乔达摩,众生的身形有没有善报、能不能获得解脱,都是自性导致的结果,跟因缘没有关系的。

【是故我说一切诸法自性故有,非因缘生。】

所以我就讲一切诸法、一切元素、一切存在本来就是应该存在,它就在那儿,哪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呀?

【复次,瞿昙,世间之法有定用处。譬如工匠,云如是木任作车舆,如是任作门户床机。亦如金师所可造作,在额上者名之为鬘,在颈下者名之为璎,在臂上者名之为钏,在指上者名之为环。】

另外,乔达摩,世间之物(物相)有特定的用处。比如说一个木匠吧,指着一块木头,就可以用这个木头制作车的轮子,或者是制造门、床、桌案、茶几……都可以;又好像金匠拿着金子,想要做额头上的饰品呢,就把金子造成了鬘;要是想做脖子这儿的饰品呢,就造成了璎;要是想在胳膊上造个饰品呢,就造出了钏;要是想在手指上造个饰品呢,就造出了指环。

【用处定故,名为定性。】

你看,这个木匠做木头或者金匠造金饰品,这各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处,不同的用处它就有一定的定性,是不是啊?

【瞿昙,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有五道性故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天。】

乔达摩,一切众生也是这样的呀!你说为什么众生在「五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天道中都有分布,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五道之性(特性)啊,所以他就去这「五道」了呀!

【若如是者,云何说言从于因缘?】

众生有五道之性所以就去了「五道」了,就好像笤帚能扫地,所以它就被扫地了,你怎么说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呀?

【复次,瞿昙,一切众生其性各异,是故名为一切自性。】

另外,乔达摩,你看每个众生都不一样吧,各有各的性格。一家好几个兄弟,每个都不一样。所以呢「一切众生其性各异」,其性情、个性、性格都不一样,就是有自己那个本质不变的属性(特性)嘛!

【瞿昙,如龟陆生自能入水,犊子生已能自饮乳,鱼见钩饵自然吞食,毒蛇生已自然食土,如是等事,谁有教者?】

乔达摩,就好像乌龟,虽然它能在陆地上生长、长大,但是乌龟也能入到水中去。小牛犊出生以后,就能自己找到妈妈的奶去喝,鱼在水里边看到鱼钩(吊钩)上有这个诱饵它就去吞吃了,小毒蛇刚刚生下来自己就知道怎么吃土,如是这么多的现象,谁教了它们呢?没听说乌龟妈妈教小乌龟怎么样找到水、下水的,也没有听说牛妈妈教小牛犊去找奶喝,也没听说鱼妈妈教小鱼去咬钩上的鱼饵,也没有听说大毒蛇教小毒蛇去吃土……对不对?没有人教!

【如刺生已自然头尖,飞鸟毛羽自然色别。世间众生亦复如是,有利、有钝,有富、有贫,有好、有丑,有得解脱、有不得解脱。是故当知,一切法中各有自性。】

就好像这个刺,长出来之后自然头就是尖的,你看只要它叫「刺」,那么它的头就是尖的,可以扎人的;飞鸟的羽毛自然就有各种各样颜色的差别,你看世间的众生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属性。有自己的属性,就有自己的特质。有利根的、有钝根的,有富贵的、有贫贱的,众生的相貌有长得非常美好的、也有长得非常丑陋的,有的众生能证得解脱,有的众生就怎么也证不得解脱……所以我们就知道一切法中,都有自己的本自不变的特性——我们叫它「自性」。它就是那个样子,所以注定它一直是那个样子,跟因缘没关系。

【复次,瞿昙,如瞿昙说:‘贪欲、瞋、痴从因缘生,如是三毒因缘五尘。’是义不然。何以故?】

另外,乔达摩,就好像你曾经讲的,贪欲、嗔恚、愚痴也都是跟因缘有关系的。你曾经跟弟子们讲:贪、嗔、痴跟「色、声、香、味、触」五尘有关系,跟环境有关系,这句话我也严重不同意呀!为什么呢?

【众生睡时远离五尘,亦复生于贪欲、瞋、痴。在胎亦尔,初出胎时,未能分别五尘好丑,亦复生于贪欲、瞋、痴。】

像众生睡觉的时候,闭上眼睛睡着了,他就远离了「色、声、香、味、触」了。但是在梦里,众生有时候做的梦还饱含着贪、嗔、痴啊!再说了,有的胎儿在妈妈肚子里,还没出生的时候,妈妈没有教他什么,外在也没有什么尘相给他;或者有的胎儿刚刚出生(刚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还不能够分别外面的五尘「色、声、香、味、触」,是好还是丑,这个小婴孩就产生了贪、嗔、痴了!好的东西就想多得一些,甚至还会嫉妒别人,生起嗔恨等等等等。

【诸仙贤圣处在寂处无有五尘,亦能生于贪欲、瞋、痴。】

然后还有很多的仙人、贤圣那些修行者,他们找到了寂静的地方去修行。在那个寂静的地方,也没有色、声、香、味、触去影响他们,但是他们心里可能还有妄念,可能还是会生出贪、嗔、痴,但是外在明明没有五尘「色、声、香、味、触」。有的时候在山洞里打坐、闭关,他的心里还是有贪、嗔、痴,对吧?

【亦复有人因于五尘,生于不贪、不瞋、不痴。】

而且我还看到有的众生啊,他周围全是色、声、香、味、触「五尘」,但是他的心却不贪、不嗔、也不痴,根本就没有贪、嗔、痴。所以,乔达摩,我觉得你讲得不对。你说贪、嗔、痴是「五尘」引起的,是因缘会遇的结果,我觉得你讲得不对!贪、嗔、痴跟因缘没关系的。有的人就处在「五尘」中,却不起贪、嗔、痴;有的人在山洞里、在寂静的地方,远离了「五尘」,却起了贪、嗔、痴,这跟因缘有什么关系呀?

【是故不必从于因缘生一切法,以自性故。】

所以你不能讲一切法相、一切元素、一切存在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我倒认为跟自性有关系。本自不变的属性,它就有那个体性,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复次,瞿昙,我见世人五根不具,多饶财宝,得大自在;有根具足,贫穷下贱,不得自在,为人仆使。】

另外,乔达摩,我看到世间有的人五根不具,眼、耳、鼻、舌、身说不定哪根有问题、有毛病、残缺,甚至有严重的缺陷,但其中有个别人多饶财宝(财宝还非常的丰足),是个大富豪,得到了大的自在。至少在金钱上、在物质上获得了大的自由啊!但有的人,你看眼、耳、鼻、舌、身长得倒是都可以,「有根具足」,但是却贫穷下贱。我们不是经常看到有长得很漂亮的美女在那儿卖煎饼果子,或者很帅的帅哥在卖菜,甚至当乞丐。有很多人根是具足的,甚至相貌堪称美好,但是却贫穷下贱、不得自在。有一些长得比较好看的人却成了人家的仆使,给人家当佣人、当保姆。

【若有因缘,何故如是?是故诸法各有自性,不由因缘。】

这个梵志就问佛说:要真的有因缘,那是什么因缘才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所以我认为各有各的命,跟因缘没关系!各有各的自性,他就该那样,没什么原因。

【(复次)瞿昙,世间小儿,亦复未能分别五尘,或笑或啼,笑时知喜,啼时知愁。】

这个梵志说:乔达摩,你看世间的那些小孩子吧,有的年纪很小,还不能够分别色、声、香、味、触五种尘相的时候,他就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笑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小孩子很开心,大人也跟着很开心,你笑了所以我笑了。然后小孩子啼哭的时候,大人就知道小孩子肯定是饿了,或是渴了、或是大小便了,还是怎么样了……不舒服了?疼痛了?大人也跟着着急。

【是故当知,一切诸法各有自性。】

所以梵志就说:我就觉得一切诸法、一切相、一切存在物都有自己的体性,那个体性是固定的、注定的。

【复次,瞿昙,世法有二:一者、有,二者、无。有即虚空,无即兔角。】

这个梵志一说一大堆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梵志还是蛮有水平的,挺有哲学思维的。现在等于是高手来找高手进行比武了,打擂台赛了。

这个梵志又说:乔达摩,这个世间法、世间相、这些存在可以分成两种吧:一种是「有」;第二种是「无」。什么是「有」呢?打个比方,世间这些相的存在,好像虚空吧,一直有。什么是「无」呢?无就好像是兔子的犄角吧,全天下的兔子都不长犄角。就说明那代表一种荒谬的无,可以讲那叫不可能。

【如是二法,一是有故不从因缘,二是无故亦非因缘。是故诸法有自性故,不从因缘。】

那么像虚空这种一直存在的事物,有什么因缘,它一直在那儿,没有因缘让虚空产生啊!兔子的犄角本来就不存在,还需要什么因缘吗?不存在就是不存在。所以我就认为「一切诸法有自性故,不从因缘」,世间的一切相各有各自注定了的体性,跟因缘没什么关系。

讲到这里,这个梵志,他长篇大论的质疑终于结束了。我们看看佛怎么说?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如五大性,一切诸法亦应如是,是义不然。何以故?】

佛陀依然是很淡定,可以想象,佛陀微笑着跟这个梵志讲说:善男子,像你刚才所提到的,就好像地、水、火、风、空「五大」一样,一切诸法都是像「五大」一样的。这句话是不对的!

这个梵志前面提到说:只要是地性它就是坚固的、只要是水性就是潮湿的、只要是火性就是热的、只要是风性就是动的、只要是虚空就是无所挂碍的,各自有各自这种稳固的、不变的属性(特性、特质)。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五大」是这样的,世间的相又基本上都是「五大」构成的,所以这个外道就推论说:一切法都是这样子,都有自己那种稳固的属性,先天而有的这种体性,固定不变。

佛陀说: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

【善男子,汝法中以五大是常,何因缘故,一切诸法悉不是常?】

佛陀说:善男子,就好像你们的法中,把地、水、火、风、空当成是恒常的,但是你们想一想「一切诸法悉不是常」,一切相都是地、水、火、风、空组成的没错,但是为什么这一切相却不是恒常的?你问问自己啊,明明都是地、水、火、风、空和合而成的,但是为什么相就不是恒常的了呢?

比如说:一把椅子,你可以把它拆解成地、水、火、风、空,但是一把椅子它是恒常的吗?不是啊!就算它是石头做的,年代久远、风吹日晒可能它也会碎为微尘。那我们就奇怪了,明明是地、水、火、风、空组成的,而地性、水性、火性、风性、空性这些又是如此地稳固,为什么这稳固的地、水、火、风、空的特性组成的一把椅子,却不是恒常的呢?很奇怪,是不是?

【若世间物是无常者,是五大性何因缘故不是无常?】

佛陀就反问这个梵志,你看,由地、水、火、风、空构成的物相它是无常的。那反过来,我们倒推「五大」是不是也是无常的?如果是恒常的地、水、火、风、空组成一把椅子,这把椅子应该也是恒常的。恒常加恒常,五个恒常加一块应该等于一个恒常吧,但是却等于无常了,这样倒推的话说明什么?说明地、水、火、风、空它应该是无常的呀,它不是有恒定不变的、个我的特质(特性)的,不是的!

【若五大常,世间之物亦应是常。】

如果你认为地、水、火、风、空它们的特性各自都是恒常的,那么世间物都是由地、水、火、风、空组成的,应该也是恒常的呀。

【是故汝说五大之性有自性故,不从因缘,令一切法同五大者,无有是处。】

我们只要一倒推,就发现不对了呀!地、水、火、风、空组成的这些物相既然是无常的,那就倒推说地、水、火、风、空也是无常的。所以你刚才说地、水、火、风、空有各自稳固的这种属性不会变,跟因缘没关系,这句话就站不住脚了。既然地、水、火、风、空它们自性稳固站不住脚了,那么一切法跟它们一样,都是稳固的、有个我不变的属性也站不住脚了。

【善男子,汝言用处定故有自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

佛陀说:善男子,再看你下一个立论啊。你也讲,世间很多物体各有各的用处,那就说明它有自己的那个稳固不变的一种特性(特质)在那里,这句话其实也不对!为什么呢?

【皆从因缘得名字故。若从因得名,亦从因得义。】

都是跟因缘有关系才得到自己的名字的,「从因得名,亦从因得义」。比如说「扫把」一看这个词就知道它是用来扫地的,「拖布」知道是用来拖地板的,因为它有这个用处,得到了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就推出它的意思(含义、特性)。比如说扫把,「从因得名,亦从因得义」,为什么叫它「扫把」?因为它能扫地,所以叫它扫把。因为能扫地得到了这个名字,看到这个名字大家就想到它的含义、知道了它的功用,这就是「从因得义」。

【云何名为从因得名?如在额上名之为鬘,在颈名璎,在臂名钏,】

接下来就回到梵志举的那个例子,梵志说:在额头上的首饰叫做「鬘」(花鬘、花环);在脖子这儿挂着的,我们叫「项链」(璎珞);在手臂上的装饰(有很多师兄也都看了《佛陀》那个电视剧,大家有没有留意,佛陀以及各位王子们、国王、王后们胳膊上的饰品),叫「钏」……这些饰品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名字,看到不同的名字,大家就知道它的意思。比如一说项链,都知道是挂在脖子上的;一说手镯,都知道戴在手腕上的;一说戒指都知道戴在手指上的。「从因得名,从因得义」。

【在车名轮,火在草木名草木火。】

「在车名轮」,要是这个饰品装到车上了,也是圆鼓鼓的,那就是轮子了,或者是方向盘了,看它装在哪个位置。「火在草木名草木火」,这个火要是你燃烧草和木头生起的火,我们就叫它「草木火」,这不都是因缘吗?都跟因缘有关系啊!上节课还提到,燃烧牛粪得到的火叫「牛粪火」,那不也跟因缘有关系吗?

【善男子,树初生时无箭矟性,从因缘故工造为箭,从因缘故工造为矟。】

佛陀说:善男子,你看,一棵树刚刚生长的时候,还是小树苗的时候,不可能有人砍了这个小树苗去造箭,或者去造矟(长矛),不可能!小树要长大,在适合的时候,工匠就砍了这棵树制造弓箭,在这期间有没有因缘?肯定有因缘。在不恰当的时候你能砍吗?不能砍!把它造成长矛的那个木柄,也是跟因缘有关系。

【是故不应说一切法有自性也。】

你要说一切法有自性,这棵树应该是有树性,它怎么后来还能变成弓箭的一部分,或者是矛矟的一部分呢?它怎么变了呢?都跟因缘有关系嘛!

「不应说一切法有自性」,你说树就有树性,没有武器之性,到最后可能被造成了武器。有的木头不也用来做枪吗?做枪的手柄部位等等。

【善男子,汝言如龟陆生性自入水,犊子生已性能饮乳,是义不然。何以故?】

善男子,刚才你又提到有两个例子说:乌龟可能在陆地上出生,但是生出来就知道找到水,并且游入水中;小牛犊刚生出来就自己知道找妈妈的奶喝,「是义不然」,并不是这样的!并不是它自己的体性决定如此,并不是。为什么呢?

【若言入水非因缘者,俱非因缘,何不入火?】

你要是说:乌龟能找到水、进入到水中跟因缘没关系,那我问问你,为什么它不走到火里去?乌龟为什么往水里走,不往火里走啊?

【犊子生已性能嗽乳,不从因缘者,俱非因缘,何不嗽角?】

然后,你说小牛犊出生就能找妈妈的奶喝,这是注定的,它的自我体性决定了如此。并非是!小牛犊出生以后,它天生就懂得去嗽乳汁,它不会去嗽妈妈的犄角,是不是啊?它为什么找了妈妈的奶吃,而不是找着犄角来嗽奶吃呢?难道跟因缘没关系么?

【善男子,若言诸法悉有自性,不须教习,无有增长,是义不然。何以故?】

善男子,如果你认为一切诸法、一切相、一切存在都有自己稳固不定的一种个我的属性(体性、特质),跟因缘没关系,不需要外在去教,也不需要自己去学习(练习),也不会变化增长,这句话肯定也不对。为什么呀?

【今见有教,缘教增长,是故当知无有自性。】

很多众生,小的时候什么智慧也没有,有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教他们,上学后也有老师教,不停地有别人教,他们的智慧就在增长。如果你认为这个人天生就有知识,他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后来有了?因为别人教他,他才有知识、有智慧的。他的知识、智慧是会变化的,这就证明他没有一个稳固不变的一种特性让他不变化。

所以你的立论是站不住脚的,你认为一切是固定死的、注定如此的,是不对的!

【善男子,若一切法有自性者,诸婆罗门一切不应为清净身,杀羊祠祀。若为身祠,是故当知无有自性。】

善男子,如果你认为一切物相、一切存在都有自己那个稳固不变的特性,那么婆罗门作为如此高贵的种姓,岂不是世间最清净的了?但是为什么很多婆罗门还杀羊用于祭祀天神,去广造杀业?仅仅是为了自身得到利益就去杀动物吗?

如果婆罗门他是最高贵的,他应该是善良而清净的,他为什么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杀动物(杀羊)去祭祀?所以「当知无有自」。

如果高贵的人做出了非高贵的行为,还能说这个人高贵吗?

【善男子,世间语法,凡有三种:一者、欲作,二者、作时,三者、作已。】

善男子,接下来谈谈世间的语法(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也经常讲语法)。佛陀说,世间的语法大概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准备要做,就是将来;一种是正在进行中,正在做;还有一种是做完了,已完成。

【若一切法有自性者,何故世中有是三语?有三语故,故知一切无有自性。】

佛陀就说:梵志啊,你想一想,如果一切物相、一切存在都有自己那个稳固不变的特性的话,那就不变了。为什么还有将来世、现在世、过去世?为什么?「何故世中有是三语」,那就讲不通了嘛,世界各地的语法好像都有这样的将来世、现在世、过去世。所以你就知道了,一切存在都没有自己那个稳固不变的特质(特性)。

【善男子,若言诸法有自性者,当知诸法各有定性。若有定性,甘蔗一物,何缘作浆,作蜜石蜜酒、苦酒等?】

善男子,你一直强调一切诸法、一切存在、一切元素,都是注定了的、不变的、有自己的那种特性,那种特性是固定死的。如果真的是固定死的,那么比如说甘蔗,为什么它能够变成浆、能够变成蜜,能够被加工成石蜜、能够被加工成酒,甚至还变成苦酒?明明就是甘蔗嘛,如果它有一个稳固不变的自我的属性,它一直是甘蔗,应该不会变成任何事物。但是甘蔗在人的加工之下变成浆、变成蜜、变成石蜜、变成酒、变成苦酒等等。

【若有一性,何缘乃出如是等味?若一物中出如是等,当知诸法不得一定各有一性。】

为什么一种甘蔗会出来这么多种味呢?那就说明,你所谓的那个甘蔗的自性,它不是稳定不变的,而且我们可以发现甘蔗变成的这些事物,都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和特质。甘蔗变成的浆、蜜、酒或者苦酒性质都不一样,「各有一性」,各有各的特质。

【善男子,若一切法有定性者,圣人何故饮甘蔗浆,石蜜黑蜜酒时不饮,后为苦酒复还得饮?是故当知无有定性。若无定性,云何不因因缘而有?】

佛陀说:善男子,如果一切法、一切存在物有定性的话,那么圣人只吃甘蔗就好了,就不需要饮甘蔗浆了,也不需要去吃石蜜、黑蜜,也不需要等到饮酒的时候,没饮变坏了、变成苦酒了再饮。所以我们就知道,没有定性啊!既然没有定性,为何「不因因缘而有」,那为何你不承认因缘的存在呢?

【善男子,汝说一切法有自性者,云何说喻?若有喻者,当知诸法无有自性。若有自性,当知无喻。】

善男子,而且你在谈到一切存在物都有自己稳固不变的属性的时候,你还经常用比喻、打比方,如果你总是打比方,「当知诸法无有自性。若有自性,当知无喻」。为什么我们需要打比方呢?有的时候是为了更形象地让人了解我们的观点,如果这个观点一亮出来,大家一下都懂了,那就不需要打比方了。如果真像你讲的一切存在物都有自己那个稳固不变的属性,这句话就像真理,是赤裸裸地放在这儿,谁都懂,像常识一样的,那就不需要再打比方了。

【世间智者皆说譬喻,当知诸法无有自性,无有一性。】

你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个立论,一直不停地打比方,好像很巧妙,其实是在掩饰自己的不自信。「一切诸法有自性」,这句话一亮出来,谁都懂了,其实也不用打比方了。

世间有智慧的人,一提到说有自性这件事情就打比方,恰恰就说明「无有自性,无有一性」,没有「个我」的本质不变的那种特性。「无有一性」这个「一」代表恒定、恒常不变。

【善男子,汝言身为在先、烦恼在先者,是义不然。何以故?】

善男子,现在又回到了你前面的一个立论:说乔达摩,你讲的不对,说众生身因烦恼而生,以烦恼为因,那么是先有烦恼,还是先有身体啊?就好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你刚才质问我,是先有众生的身体,还是先有烦恼啊?「是义不然」,这句话问得不对。为什么呢?

【若我当说身在先者,汝可难言:‘汝亦同我,身不在先。’何因缘故而作是难?】

你明明其实就是在向我发难,就是来挑衅的。如果我说身体先有的话,你就会发难,说我跟你一样啊,身没有在先。如果说以烦恼为因,应该烦恼先有、身子后有啊,不可能说身在先。

【善男子,一切众生身及烦恼,俱无先后,一时而有。】

佛陀就等于回答了一个非常难回答的哲学命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众生身先有,还是烦恼先有?

佛陀说「一切众生身及烦恼,俱无先后」,没有先后。「一时而有」,有要说有啊,因为你的妄念和分别。在妄念和分别的这一刻就出现了,如果没有妄念和分别就没有。所以众生身和烦恼无所谓先后,没有办法讲先后,没有先后。要讲就是「一时而有」,在你有妄念、妄想心去分别的那一刻就存在了,同时有的。

【虽一时有,要因烦恼而得有身,终不因身有烦恼也。】

虽然在你有妄想的时候、在你分别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和烦恼同时有了,但是就着身体和烦恼这个相来讲的话,身体是源于烦恼,因烦恼而有身,不能说因为有了身体才有烦恼。

【汝意若谓如人二眼一时而得,不相因待,左不因右,右不因左,烦恼及身亦如是者,是义不然。何以故?】

佛陀说:你也不能以为身体、烦恼同时有,就好像人的两只眼睛同时有一样,左眼不是因为右眼而有的,右眼不是因为左眼而有的,你不能这样讲。烦恼和身不能够与左眼、右眼相提并论,不是一回事。为什么呢?

【善男子,世间眼见炷之与明,虽复一时,明要因炷,终不因明而有炷也。善男子,汝意若谓身不在先,故知无因,是义不然。何以故?】

善男子,就好像世间人用眼睛就看到了灯炷,也看到了灯炷所放射的光明。虽然你睁开眼睛就看到了灯,也看到了灯所发出的光明,好像你只要一睁开眼睛两者就同时看到了,但是你却必须说光明是因为灯炷而生的,不能说灯炷是因为光明而生的,就是这个意思。

你在起心动念、在分别的时候,那一刻身和烦恼同时产生了,但是就着相而说:身是因为烦恼而有的。根本烦恼其实还是妄念,妄念筑就了我们的身,我们的身是坚固妄想的集成,《楞严经》也讲了,《涅槃经》是跟《楞严经》环环相扣的。

佛陀最后的这个比喻,我们真的是拍案叫绝啊!说人睁开眼睛就同时看到了灯和光明,但是你却不能说灯是因为光明而产生的,光明造了灯,不对。是灯造出了光明,灯产生了光明。相当的精彩啊,我们伟大的佛陀!

今天我们就先分享到这里,高手和高手的对决,让我们看得也非常有滋有味。

我们知道,哲学就代表「爱智慧」,佛法是哲学中最高等的、高到极致不能再高的哲学,而哲学又是有高智商的人玩的游戏,也是人类的思维意识游戏。是游戏没错,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但是这种游戏不是所有人都能玩的。就好像有人讲:禅宗是上上根器的众生去修的,就类似的意思。希望在诸佛的加持下,辩论会大家都能听懂。因为如果你能听懂的话,你的自性智慧就会无限地打开。当你听这些辩论会没有任何障碍的时候,证明你已经打得很开了。什么是开悟啊?要打开你,打开你的身、心、灵,你的智慧、你的慈悲……你的一切一切都要打开,开到极致,不能再开,那个就是开悟乃至彻悟。

文殊师利,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次及中山,后照下地。如来亦尔。无心意识,无相离相,断一切相。不著彼不著此,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不可思议。非思惟所及,不高不下,无系缚无解脱,非有智非无智,非烦恼非不烦恼,不真实不虚妄,非智非非智,不可思议非不可思议,非行非不行,非念非不念,非心非不心,非意非不意,非名非不名,非色非无色,无取无不取,非说非不说:非可说非不可说:非可见非不可见,非导师非非导师,非得果非不得果。

文殊师利,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次及中山,后照下地。如来亦尔。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1.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9”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4

第264课「如人奔走空聚中,六识依根亦如是,心遍驰求随处转,托根缘境了诸事,常爱色声香味触,于法寻思无暂停,随缘遍行于六根,如鸟飞空无障碍,藉此诸根作依处,方能了别于外境,此身无知无作者,体不坚固托缘成,皆从虚妄分别生,譬如机关由业转。」——《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已经讲完...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2

第262课「无明自性本是无 藉众缘力和合有于一切时失正慧 故我说彼为无明行识为缘有名色 六处及触受随生爱取有缘生老死 忧悲苦恼恒随逐众苦恶业常缠迫 生死轮回无息时本来非有体是空 由不如理生分别我断一切诸烦恼 常以正智现前行了五蕴宅悉皆空 求证菩提真实处」——《金光明最胜王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涅槃经》已经讲到了第三十六卷,有几个师兄跟我讲,自己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不过还好,我手头的这部《涅槃经》是河北省佛教协会出版的版本,在第四十卷之后还有几卷后分,我们也是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学一段时间,让《涅槃经》无限宏深的思想印入到我们的心海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看一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六卷,依然是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佛陀继续对迦叶菩萨讲:迦叶,善男子,这些智慧不具足的众生...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上节课的最后,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当你谈到牛奶中是不是有奶酪的时候,当你谈到奶酪是不是能生出生酥的时候,你绝对不能忽视种种外在的条件。【善男子,智者不可见离方便从乳得酪,谓得生酥亦应如是离方便得。善男子,是故我于是经中说,因生故法有,因灭故法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9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昨天晚上的课讲到最后突然被打断了,所以有一些话还没有说完,我们再补充上。关于什么是「居士」,什么是「优婆塞」,佛陀的解释是:只要是诸根完具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受了「三皈依」了,那就是优婆塞了,就是居士了。这个地方强调「诸根完具」(就是身体健康,六根健全),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