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涅槃经1年前 (2022-12-11)《大般涅槃经》讲解597

00:00

268

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诸佛真实义。

各位尊者:

大家好!不知不觉第三十九卷也到了最后一课了,我们来看一下。

【犊子梵志复作是言:瞿昙,我今欲问,能见听不?如来默然。】

在外道的大众当中,又有一个人名字叫「犊子」,这个人也是个梵志(外道中的出家人),这个犊子梵志也对释迦牟尼佛开始发难了。他说:乔达摩,我也想问你问题,可以问吗?释迦牟尼佛沉默没有回答。

【第二、第三亦复如是。】

然后犊子梵志再一次问,说:乔达摩,我也想问你问题,我可以问吗?如来又是没有回答。接着犊子梵志又问了第三遍说:乔达摩,听见没有?我想问你问题!释迦牟尼佛还是沉默。

【犊子复言:瞿昙,我久与汝共为亲友。汝之与我,义无有二。我欲咨问,何故默然?】

然后这个犊子说:乔达摩,我跟你认识好长时间了,算起来也算是亲戚和朋友了,你跟我在本性上也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吧!何必如此傲慢呢?我想问你问题,你为什么一直沉默呀?

【尔时,世尊作是思惟:如是梵志,其性儒雅,纯善质直,常为知故而来咨启,不为恼乱。彼若问者,当随意答。】

释迦牟尼佛当时心里就想:这个叫做犊子的梵志本性特别儒雅,心灵纯善,非常真诚、也很率直。他现在向我发问呢,应该不是来捣乱的,也是为了求得知识的缘故,所以我应该还是回答他吧!

【佛言:犊子,善哉!善哉!随所疑问,吾当答之。】

然后佛陀说:好吧!犊子,你问吧,想怎么问就怎么问吧,我会回答你的。

【犊子言:瞿昙,世有善耶?如是,梵志。】

然后这个梵志犊子就说:乔达摩,世间真的有善这回事吗?

佛陀说:当然有啊,有善。

【有不善耶?如是,梵志。】

然后犊子梵志又问:那世间真的有不善吗?

佛陀说:有啊,有不善。

【瞿昙,愿为我说:令我得知善不善法。】

然后犊子梵志就说:那乔达摩,你就给我讲一讲吧,这个世间到底什么是善法,到底什么是不善之法呀?

【佛言:善男子,我能分别广说其义,今当为汝简略说之。】

佛陀说:善男子,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我可以很详细地回答你,可以回答很久,从各个方面去跟你分别地广说。但是今天的时间有限,就给你简略地说一说吧!

【善男子,欲名不善,解脱欲者名之为善,瞋恚、愚痴亦复如是;】

佛陀说:善男子,贪欲就是一种「不善」(这个地方虽然显示欲望的欲,但是结合下文我们知道这里指的是贪欲),当你从贪欲中解脱的时候,这就是善;嗔恚就是一种不善,当你从嗔恚中解脱的时候,这就是一种善;愚痴就是不善,当你从愚痴中解脱的时候,这就是善了。

【杀名不善,不杀名善,乃至邪见亦复如是。】

那么杀生(杀),这就是不善,当你不杀,那就是善……就这样类似的意思,一直到邪见也是这样的。就是说:邪见它就是一种不善,当你摆脱了邪见,获得了正知正见,那就是一种善了。

所以我们要了解,我们拥有正知正见,这本身就是一种善。

【善男子,我今为汝已说三种善不善法,及说十种善不善法。】

这个地方,佛陀前面提到的三种「善不善法」指的是贪、嗔、痴。贪、嗔、痴是不善,离开了贪、嗔、痴,从贪、嗔、痴中解脱,这就是善了。

那么十种「善不善法」指的就是前面省略的部分,从杀生(杀)开始一直到邪见,这里有十种不善以及与之对应的十种善。

【若我弟子能作如是分别三种善不善法,乃至十种善不善法,当知是人能尽贪欲、瞋恚、愚痴、一切诸漏,断一切有。】

佛陀说:善男子,如果我的弟子能够这样分别清楚这以上三种善,还有三种不善,分别清楚十种善和十种不善之法,那么这个人就一定能够断尽(贪、嗔、痴)贪欲、嗔恚、愚痴、一切诸漏,而且能够断掉一切「有」(「有」代表轮回,「三有」即三界,就是轮回)。

这里又把「漏」理解成贪、嗔、痴,说贪欲、嗔恚、愚痴这就是你的漏,是你的根本烦恼,是你福德资粮的一个漏失之处。当你断掉了贪、嗔、痴,你的一切漏就断了,你的烦恼就消失了。

一个没有贪、嗔、痴的人是不可能有烦恼的,大家想一想,是不是?绝对的!一个没有贪、嗔、痴的人也不可能再轮回了,所以他就断掉了一切「有」。

【梵志言:瞿昙,是佛法中,颇有一比丘能尽如是贪欲、瞋、痴、一切诸漏、一切有不?】

然后这个梵志就说:乔达摩,你说得倒是挺好听,那么在你们佛法当中、在你们这个修行者的队伍当中,有没有一个比丘能够断尽贪欲、嗔恚和愚痴啊?你的队伍里能不能找到一个比丘能够断尽一切诸漏、断尽一切轮回呀?

【佛言:善男子,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比丘等,能尽如是贪欲、恚、痴、一切诸漏、一切诸有。】

佛陀说:善男子,在我们佛法当中啊,何止说找到一个比丘、两个比丘、三个比丘或者五百个比丘断尽贪、嗔、痴,断尽诸漏、断尽轮回,何止是这些呀!我们能找到无量的比丘都能够断尽贪、嗔、痴,断尽一切诸漏、断尽轮回。

这个地方就给大家信心了,因为涅槃法会也快结束了,外道就向佛陀发问了,说你的修行方法好像不错,但是好像也不容易啊!在你弟子这么庞大的队伍中,真的有一个比丘能够断了贪、嗔、痴,断了一切诸漏、断了轮回吗?佛陀说何止一个、两个、三个……五百个,我们这有无量的比丘都能够断尽贪、嗔、痴,断尽一切诸漏、断尽一切诸有。

大家读经要是读到这里,会心情大悦,其实佛门充满希望啊!

【瞿昙,置一比丘,是佛法中颇有一比丘尼,能尽如是贪欲、瞋、痴、一切诸漏、一切有不?】

然后这个梵志就说:乔达摩,那就先把比丘放一边吧,我看在你们佛门当中也有不少女众出家了,这些比丘尼们当中,能不能找出一个比丘尼能够断尽贪、嗔、痴,断尽一切诸漏、断尽一切轮回啊?

【佛言:善男子,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比丘尼,能断如是贪欲、瞋、痴、一切诸漏、一切诸有。】

因为古印度是有严重的性别歧视的,觉得就算是出家的男众能修得不错,那么出家的女众能不能修成正果呀?大家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佛陀就给大家信心了,佛陀表面上看是对着外道梵志讲的,实际上是给大家讲的。所有的修行人都要注意啊:不止是出家的男众能修出来,女众也能修出来。

佛陀说:在我们佛法当中,何止能找到一个、两个、三个或者五百个比丘尼能修出来,我们能找到无量的比丘尼都能够断了贪、嗔、痴,断了一切的诸漏、断了一切的轮回。

男众、女众都很了不起,都能修出来。

【犊子言:瞿昙,置一比丘、一比丘尼,是佛法中颇有一优婆塞,持戒精勤,梵行清净,度疑彼岸,断于疑网不?】

然后这个梵志犊子就说:乔达摩,既然你对出家的男众、女众这么有信心,就先把比丘、比丘尼放一边,我们再谈谈在家修学的人,佛门四众弟子不是还有两众是在家的吗?这在家的男居士修得怎么样啊?你们佛法中能不能找到一个在家的男居士能够认真、精勤地持戒,能够保持梵行的清净,能够度脱疑网(断掉一切疑惑之网)到达彼岸,能找到这样一个男居士吗?

【佛言:善男子,我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优婆塞,持戒精勤,梵行清净,断五下结,得阿那含,度疑彼岸,断于疑网。】

佛陀说:我们佛法当中,何止能找出来一个、两个、三个或者五百个优秀的男居士,我们有无量的男居士都修得非常好,都是精勤持戒的。他们能够保持梵行的清净,而且断除了五种下结,他们证得了阿那含果,不来了,不再轮回了。而且他们度脱了疑惑之网,到达了智慧的彼岸,真正是一点疑惑都没有了。

这里有一个名字相——五下结。「五下结」指的第一个是欲贪(贪欲),就是攀缘外境,生起贪著之心;第二个是嗔恚,就是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一些境况,他就生起嗔恚心。像有的师兄,父亲不同意他出家,他就有一些嗔恨心,让父亲在大怒之下甚至还烧佛经之类的,这就没处理好;第三个是身见,就是对于名、色、五阴、十二入或者是十八界执著为我(强烈的我见);第四就是戒禁取见,就是错误的一些持戒方法,比如说:牛戒、狗戒这样的。第五是疑,狐疑不信,就是看经的时候也经常怀疑。我记得台湾的成观法师曾经讲:「于无疑处生疑是业障重的表现」。别人在这都没问题,就他有问题,他就是卡在那儿,就过不去这个坎儿了,这都是业障导致的结果。

五种下结再重复一下,第一种是贪欲、第二是嗔恚、第三是身见、第四是戒禁取见、第五是疑。

佛陀说:我们佛法中有无量的在家的男居士修得非常好,精勤地持戒,梵行清净,而且断除了五种下结,他们可以证得(三果)阿那含,然后到达了智慧的彼岸。

【犊子言:瞿昙,置一比丘、一比丘尼、一优婆塞,是佛法中颇有一优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净,度疑彼岸,断疑网不?】

然后这个梵志犊子就说:乔达摩,那就先把比丘、比丘尼、还有优婆塞放一边,佛法中能不能找到一个优婆夷也是精勤持戒、梵行清净、度疑彼岸、断疑惑之网的呢?说在家男居士有修得可以的,那么在家的女居士修得怎么样呢?

【佛言:善男子,我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优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净,断五下结,得阿那含,度疑彼岸,断于疑网。】

男女都一样啊,出家的男众修得证果,女众也证得了;在家的男众证得的,女众也证得了。

佛陀说:我们佛法当中,岂止能找出来一个、两个、三个或者五百个优秀的女居士,我们能找到无量的女居士都修得非常好,精勤地持戒,梵行清净,断除了五下结,证得阿那含,不来轮回了。

这里又是对我们的鼓舞啊,作为在家的修行者,我们倍受鼓舞!

【犊子言:瞿昙,置一比丘、一比丘尼尽一切漏;一优婆塞、一优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净,断于疑网。是佛法中颇有优婆塞,受五欲乐,心无疑网不?】

然后这个梵志犊子就说:乔达摩,那就先把刚才提到的这些已经断尽诸漏的比丘、比丘尼放一边,也把那些能够精勤持戒、梵行清净的这些在家的男众、女众放一边,你们佛法中能不能找到一个在家的男居士,他虽然受五欲之乐(一般指「财、色、名、食、睡」,有的地方也讲是「色、声、香、味、触」),但是心里却没有疑惑之网,这样的人能找到吗?也就是说他很超脱这个相了,有没有?

【佛言:善男子,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优婆塞,断于三结得须陀洹,薄贪恚痴得斯陀含。】

佛陀说:善男子,你又问对了,我们佛法当中、这些男居士当中,岂止能找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五百个,我们能找出无量的优秀的男居士,他们都断掉了贪、嗔、痴三结,可以证得(初果)须陀洹。或者说贪、嗔、痴非常淡薄,证得了二果斯陀含。

【如优婆塞,优婆夷亦如是。】

不止男居士这样,女居士也一样的。我们佛法当中也能找到无量无边的在家修行的女居士,能够断掉贪、嗔、痴,证得初果;或者是贪、嗔、痴极其淡薄,证得二果斯陀含的非常非常多。

当佛陀讲到这里的时候,大家注意啊:这个犊子梵志跟佛讲话的时候,也改口了,他说「世尊」——世界上最珍贵的人,不叫「乔达摩」了。

【世尊,我于今者乐说譬喻。】

世尊,听您讲法到现在呀,我想讲一个比喻。

【佛言:善哉,乐说便说。】

佛陀说:想说就说吧,喜欢说就说吧。

【世尊,譬如难陀、婆难陀龙王等降大雨,如来法雨亦复如是,平等雨于优婆塞、优婆夷。】

然后这个梵志犊子说:我非常感慨啊,世尊,就好像难陀龙王、婆难陀龙王他们降雨的时候,都下类似的雨一样——降下无分别的大雨。如来您降下法雨甘露也是这样的,是如此的平等啊!您的法雨甘露降在出家人身上,也降在在家人身上(降在在家的男居士身上、也降在在家的女居士身上),这真的是平等的法雨呀!

【世尊,若诸外道欲来出家,不审如来几月试之?】

这个时候,犊子梵志就问:世尊啊,要是很多外道也想来佛法当中出家修道的话,不知道您安排在几月份去面试(我们就理解为面试吧),去试炼这些外道们呢?这些人如果想出家的话,我们几月份来合适啊?

【佛言:善男子,皆四月试,不必一种。】

佛陀说:善男子,基本上我们是四月份会面试你们这些外道,会试炼你们,但是也不一定,要看情况,有的时候也是随缘。

【世尊,若不一种,唯愿大慈听我出家。】

然后这个犊子梵志就说:既然这样,世尊,并不一定要局限在四月,那么现在就请您允许我出家吧!请您发大慈悲,允许我跟着您出家修道吧!

【尔时,世尊告憍陈如:听是犊子出家受戒。】

这个时候,佛陀就对憍陈如说:憍陈如啊,就接受这个叫做犊子的梵志,让他也来我们这里出家受戒吧!

【时憍陈如受佛敕已,立众僧中为作羯磨,于出家后满十五日得须陀洹果。】

这个时候,憍陈如就接受了佛陀的命令,把外道犊子梵志带到了众僧当中,给他进行正规的出家仪式。话说这个叫做犊子的梵志在佛法当中,出家之后才过了十五天,他就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果。十五天证得了初果,也算蛮快的了。

【既得果已,复作是念:若有智慧从学得者,我今已得堪任见佛。】

证得初果之后呢,他心里就在想:出家十五天证得了初果,如果有的智慧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那我今天已经获得了这些智慧了,我感觉我可以去见佛了,有资格去面见佛了。

【即往佛所,头面作礼,修敬已毕,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有智慧从学得者,我今已得。唯愿为我重分别说:令我获得无学智慧。】

然后这个犊子,他就来到了佛所在的地方,头面作礼(向佛顶礼),表示自己的恭敬,之后就安住在一边了。然后对佛说:世尊,如果世间有的智慧是通过学习才能得到的,那么我想我已经得到了这些智慧了。这属于头脑上、知见上的这些智慧,我已经得到了。那么今天,我希望您能够再给我讲一讲其他更重要的智慧,使我获得「无学智慧」。也就是说:犊子知道自己证得了初果,但是他并不满意,他想证得无学之果(阿罗汉果),他想证得阿罗汉的智慧。

【佛言:善男子,汝勤精进,修习二法:一、奢摩他,二、毗婆舍那。善男子,若有比丘欲得须陀洹果,亦当勤修如是二法。若复欲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亦当修习如是二法。】

这里非常的重要啊!

佛陀说:善男子,你要是想证得无学(阿罗汉)的智慧的话,你一定要精勤地进修「止」和「观」。「奢摩他」就是「止」;「毗婆舍那」就是「观」。(我们讲过多次了,要止观双运。就是要禅修打坐,要修习禅定,必须修习止观才能证得无学智慧。)

佛陀说:善男子,要是有比丘想要证得(初果)须陀洹,也要勤修止观,要经常地修学禅定。如果你想证得二果斯陀含或者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你就必须得修学止观。

别以为我听听经就行了,不用修学禅定。错!佛陀讲的,你听听经可能得到的智慧就是学来的智慧、听来的智慧或者思维来的智慧,它不会让你获得无学智慧,你充其量证个初果就不错了。你要想证得阿罗汉果,必须修学止观(禅定)。虽然广义的禅定并不局限于打坐,但是在修行的初期,我们必须打坐。没有例外,只有必须!

今天QQ群里有师兄说:他是练内家拳的,他说他喜欢站桩,用站桩来代替打坐。我就讲既然你能站桩,那也可以打坐嘛,又不冲突的,是不是?如果站桩可以让你证阿罗汉,那佛陀也会跟大家讲,那你就站桩吧。但是佛陀怎么说的呀?你要想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亦当修习如是二法」——止观,止观双运。

过去无量诸佛的证悟几乎都是在座上证悟的,有的时候我们讲说有个别人走在路上就见大光明了,或者是有什么特别的事件,那都是极其例外的,而且他证的大光明能跟佛相提并论吗?有的时候,我们只是好像窥到了一点点佛性的影子,但是「十住地」位的菩萨还没有了了明见佛性呢!在大藏经里有一部经(我忘记名字了),经里讲啊,你要是认为「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到了寂灭就到头了,这还是很中等的智慧啊!寂灭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你一定要入定、要进去,才会发现无量无边的精彩,那就是所谓的「密」啊!佛陀能讲出来的、能够传达给你的这些文字般若的部分,它属于「显」(显教、显法)了。那么必须靠你自证、甚至去修证的这些就是密法了,他讲不清楚的。当你深入禅定的时候,感觉文字、语言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跟禅定好像根本就没什么关系一样的。出了禅定才用文字语言,进入禅定好像都不太需要我们平常用的这些法相、文字相了。

你必须要进去,必须要入定,然后你才能够到达上上智。千万不要以为我六根歇下来挺安静的,寂灭为乐了,这就最高境界了。不是这样子的,那样太简单了!要是那样的话,佛法和其他一切外道法也就没有什么太大差异了。佛法宏深的智慧和慈悲都体现在寂灭之后的部分、入定之后的部分——那种高度、深度、层次。很多外道也修禅定、也打坐,那我们知道佛陀在证悟之前,他的师父也能带他进入到非想、非非想处天,那已经很高了,但都不是佛陀想要的。请问你现在证得了哪层天?

有的师兄刚入初禅或者在色阴区宇就激动得要停下脚步了,那才哪儿到哪儿啊!只要是修学禅定的话,《楞严经》五十阴魔部分是必须要修学的(当然前面有几卷也是跟禅定息息相关的),但是五十阴魔部分是必学、必学的!五十阴魔部分的讲解呢,大概在我们《楞严经》讲解的第55课开始,一直往后绵延到60课以及后面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善男子,若有比丘欲得四禅、四无量心、六神通、八背舍、八胜处、无诤智、顶智、毕竟智、四无碍智、金刚三昧、尽智、无生智,亦当修习如是二法。】

佛陀对犊子比丘说:如果有比丘想要证得四禅(都知道四禅引发神通),如果想要证得「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想要证得六种神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或者八背舍、八胜处(都是禅定中的状态和境界,我们有机会再详细地讲,大家了解这是禅定中的阶段就可以了)。如果有比丘想要证得无诤之智(就是真的没烦恼了、跟谁都不吵架了,我、人、众生、寿者真的打成一片,真的进入一合相),或者你想证得顶智(就是最上乘的、到顶的智慧、无上之智),还有毕竟圆满的智慧,或者你想证得四无碍智,证得金刚三昧,或者尽智(就是把一切智慧尽收眼底了),证得无生智,也要修习如是二法——止观(奢摩他和毗婆舍那),必须修的!

【善男子,若欲得十住地、无生法忍、无相法忍、不可思议法忍、圣行、梵行、天行、菩萨行、虚空三昧、智印三昧、空无相无作三昧、地三昧、不退三昧、首楞严三昧、金刚三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行,亦当修习如是二法。】

善男子,佛陀讲了,你想证得什么三昧,或者想证得「十住地」位,或者想证入无生法忍,证得无相法忍、不可思议法忍,或者前面提到的圣行、梵行、天行、菩萨行,你要是想证得虚空三昧、智印三昧、空无相无作三昧、地三昧、不退三昧、首楞严三昧、金刚三昧,每一个名号都如此地响亮、金光四射,或者你想要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行,就必须修学止观。除非你不想证,仅懂个皮毛而已,不然就必须修学止观!

【犊子闻已,礼拜而出,在娑罗林中修是二法,不久即得阿罗汉果。】

然后犊子比丘(他现在已经出家到佛法这边,我们就叫他「比丘」),他听完佛讲的这些开示之后就礼拜而出。明白了,马上去做,不是说知道了不做,是马上去践行!他就来到娑罗树林中修习止观,不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佛陀没有欺骗他。

有的人就说:我修净土的,修什么止观,我就念佛。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子的!如果你想今生就成佛的话,「六度」要具足的。禅定是重要的一度,必须具足的。那么大家都知道「净土五经」里面有《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的那个观法就是在修禅定嘛!其实《观无量寿经》这部经以后我们讲,大家就知道了,它含摄了净土宗、禅宗和密宗……至少三个宗派,非常神奇。所以那部经就可以告诉大家,佛陀在世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分宗派,本来胳膊、腿、头、躯干都长在一起的,后人非得给他切下来,这个只修头、那个只修腿,就导致了后人还经常去打架,明明是一体的,还要去打架。

那么这个犊子比丘,他证得了初果不满足,然后想要证得阿罗汉。佛陀告诉他:你要去修学止观。他就去树林中修学止观,然后就证得了阿罗汉果。这证明听话很重要!

佛陀说:善知识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你找到了善知识,接下来就是听话、照做。光听话不照做也不行、也没用。

【是时复有无量比丘欲往佛所,犊子见已,问言:大德,欲何所至?】

这个时候,有很多的比丘都想到佛所在的地方去,这个犊子比丘见了之后,就问说:大德们,你们想去哪儿啊?

你看,到了佛法中就是不一样啊,犊子比丘本来他是梵志,非常骄慢的,他直接称呼佛陀为「乔达摩」的,但是被佛度化之后开始称佛为「世尊」,而且见了佛陀非常有礼貌。现在他见了其他人就说:大德,他也非常的谦逊。俗话说「傻瓜和天才只有一线之隔」,我们看骄慢与谦逊也仅有一念之隔。被佛度化之后,犊子见了别的比丘就说大德,他一点都不傲慢了,他已经是阿罗汉了。

他说:大德,你们想要去哪里呀?

【诸比丘言:欲往佛所。犊子复言:诸大德,若至佛所,愿为宣启:‘犊子梵志修二法已,得无学智。今报佛恩,入般涅槃。’】

这些比丘说:我们想要去佛那儿。

然后犊子就说:诸位大德呀,你们要是到佛那儿去,可不可以给我带个话?就告诉佛说:佛陀呀,原来是梵志的这个犊子出家之后,认真地修学止观,已经证得了「无学智」了,为了报佛恩,打算入涅槃了。

【时诸比丘至佛所已,白佛言:世尊,犊子比丘寄我等语:‘世尊,犊子梵志修习二法,得无学智。今报佛恩,入于涅槃。’】

这个时候,各位比丘来到佛这里就对佛说:世尊,犊子比丘让我们带话给您,世尊,他按您的吩咐修学止观,证得了无学智慧,为了报佛恩,入涅槃了。

这里就告诉我们,当证得阿罗汉的时候,出轮回、进轮回就是很随意了。想在轮回里呢就在轮回里,想出去呢当下就出去,就不仅仅是预知时至的问题了,就是生死自在了——证得阿罗汉就生死自在了。想走,当下就走,就入涅槃了。

当这些人把这个话带给佛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其实佛有他心通,他早就知道这个事情,他知道这个叫做犊子的梵志会怎么做。

【佛言:善男子,犊子梵志得阿罗汉果,汝等可往供养其身。】

佛陀的意思是:你们不说我也知道,他已经证得阿罗汉了,你们可以到他那边供养他的身体。

【时诸比丘受佛敕已,还其尸所,大设供养。】

这个时候,各位比丘们就听受了佛的教敕,然后就来到了这个犊子比丘的尸体所在的地方去大设供养,去供养阿罗汉。

那《涅槃经》讲到这里为止,已经有两个阿罗汉:一个是面对佛感觉惭愧,然后用三昧真火焚烧了自己入涅槃了;现在又有一个是报佛恩而入涅槃,就好像是以身说法告诉大家:「你看,佛把我度化了,我可以生死自在了,想出去我就出去了。你们要相信佛呀!」

关于神通呢,我们再多说几句话,获得神通有很多种渠道。有的人也没怎么修禅定,他就开悟了。古代有很多大禅师就是这样,很偶然的机会开悟了,然后就开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这样认真地修。平常的表现很低调、很淡定,也不张扬。就这样修,时间长了也有一些神通,最主要的像他心通、宿命通有一些,这是属于道通——就是断了惑了、证了道了。不修了,神通也来了。但是这种神通跟佛相比的话,好像构不成体系,相对还是有点模糊,或者有的时候自己不能够随意地控制。

还有一些神通是修禅定获得的,尤其是证入到四禅之后,可以穿墙透壁,或者是身体内的虫子能捞出来……类似这样子的,就是《楞严经》五十阴魔部分讲的这些,是修禅定获得的。

然后还有一种依通——依靠外在的一些符、咒、丹药,依靠这些东西也能够证得一些神通。但是当不依靠这些符、咒、丹药的时候,这个神通可能就消失了。

还有一种神通是报通——属于一种果报。他生来就具有,因为他前世修习禅定,修得不错,有一些遗存的记忆。

然后还有一种神通属于妖通——精灵、鬼魅附体了。这种是不大好的,被附体了之后,有的神通往往不是他自己本身的,是那个附着他的生命体自己的神通,所以当那个附体走掉的时候,这个人的神通就消失了。

大体有以上这么多种,所以神通是比较复杂的。

最保险的还是像我们过去讲的一样,每天至少听经一节课,听一听佛陀的开示,然后平常多修禅定,按照「六度」和「三十七道品」去修。你这样修一点证一点,不要贪、不要执,就不会走火入魔。该来的时候它就来了,请大家就放松心情。在没来的时候不要着急,来了以后也不要沾沾自喜,不要以为只有你有神通啊,现在世界上有神通的各种菩萨们很多很多……

修行的路上其实也是充满乐趣的,希望我们能够一直享受!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感谢《大般涅槃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2.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第284课

《大般涅槃经》第284课

第284课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在荼毗如来(也就是火化如来)遗体的这个仪式上,三界内的火都无法点燃如来的遗体。到最后,反而是释迦牟尼佛发大悲之心——他自己从心胸中喷出了三昧真火。这个火从黄金宝棺之内,绵延到黄金宝棺之外,熊熊燃烧的烈火终于焚烧了大众所堆积起来的由无数的香木组成的香楼,这个大火整整烧...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第257课「菩萨有三法行。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何等为三。一者种种深觉。二者入无数意。三者念要句三昧。是为三法行。菩萨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八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六【迦葉菩萨言:世尊,根本、因、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爱法者卧安,得喜志念清。真人所说法,贤者常乐行。法护行法者,如雨之润生」——《般尼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迦叶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的功能,「眼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时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号称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大般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七卷,首先依然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的翻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五上节课佛陀最后对迦叶讲到:善男子,凡夫的色相是从烦恼生的,如来的色相是远离了烦恼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六卷,依然是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佛陀继续对迦叶菩萨讲:迦叶,善男子,这些智慧不具足的众生...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又到了晚间,又再一次地坐在水晶莲花上的本师面前。很高兴,很多师兄也都坐在这里了。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五卷——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三。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五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三这一卷的内容跟第三十四卷息息相关。【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云何名因亦是过去、现在、未来,果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