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54课·正义游戏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8)《大般涅槃经》讲解856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昨天慧莲师兄问了一个问题,说,在家居士可不可以吃香菜?

香菜,有的地区又叫芫荽,我记得好像山东地区就叫芫荽。有的时候饭店里做面条,到最后出锅了,撒上点儿香菜,就上菜了。香菜能不能吃呢?它属不属于五辛呢?要是按照《楞严经》和《梵网经》的讲法倒是没在五辛的行列里。但是在《大藏经》的其他经文中曾经明确地指出过,香菜不能吃!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楞严经》和《梵网经》中关于五辛的一些开示。

在《楞严经》中,佛陀对阿难讲,一切众生要是吃到一些甘美的、能够滋养他身体的食物,就能够生活得很好;如果不幸服了毒,可能就会死掉;所以这个食物还是要谨慎的。食物直接影响你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你的精神状况,所以说,食用一切的食物要谨慎。

修行者最好能够断掉世间的五种辛菜——五辛。因为这五种辛菜(葱,蒜,韭菜,薤,还有兴渠),你要是生着吃的话,容易增加你的嗔恨心、抱怨心,容易发怒、抱怨,脾气大;要是做熟了吃,容易增加你的淫欲心。佛陀不会打妄语的,他是站在很高的维度实话实说。所以,这些爱吃五辛的人,就算是他能够畅快地宣说十二部经(佛陀讲的经文,根据文体和内容作了分类,分成十二大类。十二部经、九部经、十部经,指的都是按照文体或者内容给佛陀讲的经作的一个分类),但是十方的天仙都会嫌他臭秽,嫌他的气味儿臭、不干净,就会远离他。

但是饿鬼们却喜欢这个五辛的味道。谁要是爱吃五辛,其实后果很严重,饿鬼喜欢来抱着你、舔你的嘴唇,因为他喜欢这个味道,所以你的福德就会「日销」,一天比一天少。长远地看,你使劲地作功德、累积福报,结果那些利益都慢慢地损减了,就是因为爱吃五辛的缘故。所以说,这个爱吃五辛的人即使修习「三摩地」(正定),爱禅修打坐,但是,菩萨、天仙、十方的善神也不来守护你,因为你这个味道,他们实在是无法忍受。就是来了也离你远远的。本来是应该多少由旬之内来保护你,本来可以来到你的身边来保护你,但是你吃了这个五辛,太臭秽了,这个菩萨和天仙保护你的时候离你远远的。

越是清净的生命形态,他们越适应清净的居住环境;对于臭秽的居住环境,他们是严重不适应。所以各位师兄,为了菩萨、天仙还有十方的善神能在守护你的时候离你近点儿,我们就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少吃或者不吃五辛。你要是爱吃五辛,这个大力魔王就得其方便了,有的时候甚至化现成佛来给你讲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他会诋毁佛陀讲的一切禁戒,还跟你讲,淫欲很好、发怒很好,多威武啊,(有)男子汉气概,当老板的就得有点儿脾气之类的。他跟你说这样的话,希望你继续发怒和嗔恚。

希望你变得愚痴。魔来讲法,他就会蛊惑你,让你被他洗脑,变得越来越笨、越来越不能够明辨是非,所以非常的恐怖。如果你经常吃五辛,你看鬼来找你,天仙、善神远离你,魔王来给你讲法,导致你可能命终之后就成了魔的眷属了。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在《楞严经》中讲,所有修菩提者(真正的修行人),想要修成正果的这批人,「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第一增进修行渐次就是永断五辛,最好是不吃葱、蒜、韭、薤、兴渠的。

葱——一切的大葱、小葱、洋葱类都包括,只要跟葱沾边儿的都不要吃。

蒜——蒜、小蒜什么蒜,反正只要跟蒜沾边儿的蒜薹、蒜苗,这都属于蒜类。

韭菜——增加人的淫欲心、容易让人狂躁,一定要少吃。

薤(xiè)——就是小蒜类。有的师兄也见过,在个别的地区也叫它野蒜或者野韭菜。就是那个头大大的,有点白,上面也是绿色的,这是薤。

兴渠——是有强烈蒜臭的一种药材。据说它也叫「阿魏」,多年生、一次结果的一种草本植物。大概分布在新疆地区,有圆茎的,还有一般的。有强烈的蒜臭味,味道比较辛辣,嚼在嘴里有一种灼烧感。

总体来讲,葱类、蒜类、韭菜类一定要少吃,最好是不吃。在家人随顺家人和客户不得已,如果你吃了的话,一定要多拜佛,然后多念佛号,靠佛力的加持帮你消一消这些业障。

事实上,当我们吃了这些东西的时候,有的师兄身体很敏感,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躁乱情绪,非常的明显。越是饮食清净的师兄,他对于不清净的饮食越敏感、越有排斥感,这是很正常的。那么,长期身心清净、认真持戒修行的师兄,其实他的身体会是轻飘飘的,每天走在路上感觉身轻如燕。过去身子很沉重,但是现在不管你的体重是多少斤,你感觉自己的体重像消失了一样。

如果你修到身心清净,又总是在松松松、空空空的状态,你的心理会影响你的身体,你的体态是非常轻盈的。如果你突然跑步,你会很惊讶,我怎么可以跑得这么快,好像要飞起来一样的?师兄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列子可以飞起来。很多道家的人也是清心寡欲,饮食非常的清淡,又跟造化融为一体、合一,「小我」放松、化开,所以真的很轻盈。

五辛,我们在家人要少吃,能够做到的情况下,最好是不吃。但是一定不要因为五辛这个事情跟家人生烦恼,说家人就是爱吃蒜、韭菜、葱,他又不信佛,然而你偏偏是不吃,然后就打起来。千万不要这样子。如果你的家人是信佛的,你可以用经文去教育他,因为他可能不了解这些经文。所以说,对于信佛的家人和不信佛的家人,我们的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大家要充满智慧、善巧,也要充满慈悲,尽量地不要伤害家人,不要伤害朋友和客户。《梵网经》也提到说,佛弟子不可以食用五辛,各种葱类、蒜类、兴渠,不要吃。如果吃了,犯「轻垢罪」,是有过失的。就说过失不是那么大,因为这五辛在五戒里没提到,但是还是少吃,对你的修行来讲比较好。谁也不愿意天天跟恶鬼、恶魔在一起睡觉,都喜欢跟天仙、跟菩萨们在一起,天仙和菩萨们最讨厌这些味道了,你要怎么做呢?自己想一想。

关于香菜可不可以吃?很显然,在《楞严经》和《梵网经》里没有提到香菜的事儿。过去还有师兄问,辣椒、胡椒可不可以吃?或者花椒可不可以吃?《楞严经》中倒是没提到,你要是依着《楞严经》《梵网经》,辣椒、胡椒和香菜还可以吃。但是,如果查《大藏经》的话,这个香菜也不幸入选了,不能吃。就在《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提到,出家人(特指出家的男众)不可以靠近女人,不可以吃一切五辛、酒肉,也不可以吃芸薹和胡荽。(胡荽其实也叫芫荽,就是香菜,不可以吃的)。在《大顺经》里说,也不可以吃香菜。如果你经常吃香菜,你会感觉佛经会远离你的。在《华严经》《天畔经》《大集经》等等经文里都说,香菜也不能吃,它是魔王波旬搞的鬼,变幻出来的,可以扰乱你修行的一种植物,所以不要吃。

这里其实我们就可以大概地了解,什么样的东西不可以吃: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吃了让你感觉很兴奋的,生吃增加嗔恚心,熟吃增加淫欲心的这一类,即便暂时这本经里没提到,你也知道怎么判断。只要这个东西你吃了感觉很激动、很躁狂,那一定要少吃。我们就知道怎么判断了,以后就不要问相关的问题了。葱、蒜、韭、薤、兴渠、香菜,这已经成为一个很鲜明的代表了,就是有这类特质的一些食物,你要是真的发心想修出来,那就要少吃或者不吃。大家要注意,可以举一反三、推而广之的,并非说我们所有的细节都要问个遍。但是,你只要理解了佛的心,他为什么让修行者饮食清淡?我们的身体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灵的象征。

有人讲,「你就是你所吃的食物」,营养学家也这样讲,「你就是你所吃的食物」。食物清淡——你这个人就清心寡欲;食物躁乱、躁狂似的——你这个人就容易激动,这很显然的。那么,从佛学上来讲,这个身体是坚固妄想的集成,终归是意识形态的一个外化、一个显化。所以,如果你的心不清净,那你的身体肯定就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总之有问题。如果你的心很清净,你就浑身舒适而轻松,你固有的病也会渐渐消失,这是必然的。所以,要吃哪一类食物?大家就会有所选择了,是不是?

有的师兄说,我开始吃素了,但是觉得吃完饭很快就饿了。像我们吃素的这些师兄,平时适当地可以吃一点点油炸食品和甜食,可以止饿,可以让你的胃消化得慢,有饱足感,而甜食又可以迅速地补充你的能量,个人的经验。但是油炸食品和甜食吃多了也不好,要适度。还可以适当地备点小零食或者超市卖的粗粮饼干之类的。粗粮饼干对身体也蛮好的,偶尔带上一块两块在身边,要是饿了就补充一下。身体慢慢地适应了就好了。总归,这是个过渡阶段,佛陀讲了很多善巧方便。

昨天也有师兄说,我听有的法师讲三净肉、五净肉可以吃啊。我说,对,但是《楞严经》和《楞伽经》、《大般涅槃经》也讲了,三净肉、五净肉只是你从肉食到素食的过渡阶段的一个善巧方便。就是为了让你慢慢地戒掉肉食,所以说,先期三净肉、五净肉也可以吃。当你修行功夫上来,你一闻那个肉味就真的觉得腥,不想吃,真的吃不下,是这样的状态。所以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并没有说,我们在同一时间必须所有师兄都做到什么事情,那是不现实的。人和人根性都不一样,生活习惯和胃口都不一样,不可以整齐划一的。但是大家要了解佛陀的意思、佛陀的倡导,作为一个修行人,你学的就是佛,你不了解佛的思想的话,就很容易与魔为伍了。佛陀为什么不让你吃啊?都是为了利益你,为了你的嗔恚心和淫欲心淡薄,这样,为了让你的修行功夫上来,为了让你修得很快。是这个目的,没有坏的目的。

【善男子,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

接下来回到《涅槃经》,释迦牟尼佛对迦叶菩萨说:善男子,真正追求觉悟的这批人,即便是他们持戒慢点儿,只要他们开悟了,这样的人也走对路了,他们不叫持戒缓慢,不叫走得慢。但是真正戒律都做好了,还是没开悟,这样的人其实是离佛甚远的,他的步伐还是很慢的。因为佛代表觉悟,所以觉悟快的人离佛近,觉悟慢的人离佛远。就从「觉悟」这点来讲,通过觉悟的快慢来判断你跟佛是远还是近。通过这一点来讲的话,「戒律」就不如「觉悟」重要,觉悟比持戒还要重要。但并不是说我觉悟了就不用持戒了,释迦牟尼佛觉悟了还认真持戒呢。

根本来讲,你持戒不还是肉身作的一个「相」嘛,但是你的觉悟是你的头脑、你的心意识里一个强大的转化,思维产生了一种跳跃、翻新,甚至像凤凰涅槃一样。你过去是沉迷于「小我」当中,用「小我」去思考问题,烦恼多多;现在你「无我」了,没烦恼了,是生命状态一个彻底的转化;所以说,佛弟子应该以觉悟为最高目的。觉悟,怎么觉悟?清净、戒定慧。你看,又回到持戒上了。你要是身心清净,就有利于你快速觉悟,然后多多地修习菩萨「六度」,能够让你的「小我」的自私心慢慢地化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慢慢就开悟了。再参考一下《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以及各位禅宗大师怎么开悟的这些公案,受受启发。

其实,末法时期,虽然众生业重,但是我个人看下来,利根的师兄还是很多很多的,一点就透,非常聪明。这个利根、不利根,跟你的文化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六祖慧能不是还一个字不识吗?开悟也很快。利根的师兄真的很多,只是因缘未到;只要机缘到了,「啪」地一下全打开了。只要走在正道上,不怕那个时间不来,所以大家也不要心急,顺其自然。一种顺其自然的、无求无诤的态度,反而最容易入道,合于道。

接下来,佛陀又说:

【菩萨摩诃萨于此大乘心不懈慢,是名本戒。为护正法,以大乘水而自澡浴,是故菩萨虽现破戒,不名为缓。】

佛陀讲:你要是真的想成佛,大乘经典是必须学的。对于一切的大乘经典,你学习的时候很认真、不懈怠、不傲慢,这就相当于佛弟子守了你的根本戒了。(作为佛弟子,对于大乘经典的尊重、守护、受持、传播,这是你的责任,这是一个根本戒)。如果你想成佛,又不爱大乘经典,「无有是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乘经典是帮助你成佛的,帮助你觉悟的,所以,只要是你有愿意成佛的这颗心,那么对于一切的大乘经典一定不要有懈怠和傲慢之心。见到大乘经书的时候,一定要万分地恭敬,就像见到佛一样。你要知道,它能让你开悟,它是佛的命脉,它是法身的显化,必须尊重、爱护一切的经典。

我们讲过多次了,当我们从寺院或者从其他师兄这里结缘了经书,又看到经书有些脏污的话,一定要想办法把它擦干净。有塑封的,就蘸点水把它擦干净;没有塑封的,就想办法用抹布一点点擦干净;个别的破损的地方,用胶布粘好,甚至包上书皮,这是对于正法的爱护。你有这样的虔诚的护法之心,即使今生不成佛,未来也很快很快的。这样的虔诚之心,就代表你是多么地重视佛陀的命脉;有了命脉在手,你还担心不成佛吗?所以佛陀讲,对于大乘经典,「心不懈慢,是根本戒」,非常根本的一条戒律。

所以,能够认真地保护大乘经典的这些人,为了保护正法的缘故,「以大乘水而自澡浴」。他如果受持大乘经典,就相当于在用大乘的法雨甘露而给自己沐浴(冲澡)。他沐浴浸泡在大乘的法雨甘露当中。所以说,菩萨虽然外在表现上好像戒律个别的地方守得不够严密,但是只要他认真地护持大乘经典,强烈地追求觉悟,知道佛代表觉悟。这样的人,成佛是相当快的,不能说他是慢的,不能用缓慢的「缓」来形容他。

【迦葉菩萨白佛言:众僧之中,有四种人,如庵罗果生熟难知。破戒、持戒,云何可识?】

接下来,迦叶菩萨又问了一个很实用的问题,说,佛陀,这么多的僧人里边,您提到有四种人可以完美地护持正法、建立正法、忆念正法。就是前面提到的:一种人是烦恼还没断,但是能够认真持戒,又广宣妙法的;第二种,是初果、二果;第三种是三果;第四种是四果。这四类人就可以让正法延续下去,我们要认真地供养、恭敬这四类人。但是我看这么多的僧人里边,这四类人不好找,就好像「庵罗果生熟难知」。

这个庵摩罗果,它是长熟了还是生的呢?不好判断。因为生的、熟的都是一个颜色,不好判断。这四类人,值得尊敬,值得供养、恭敬的这四类人,混在这么多的僧人里边,怎么样去找到他们呢?不好判断。

佛对迦叶说:

【佛言:善男子,因大涅槃微妙经典则易可知。】

你学了《大涅槃经》之后,就能够轻易地辨出来什么是真僧人,什么是假僧人;僧人里哪一些人是值得你供养、恭敬、爱护的,哪一些人是值得你摒弃的,一眼就能看出来了。所以说,学了《涅槃经》就有了「火眼金睛」了,我们不需要像孙悟空一样到炉子里去烧,但是学了《涅槃经》,什么是佛?什么是魔?什么是真僧人?什么是假僧人?一下就能看出来。

【云何因是《大涅槃经》可得知耶?】

为什么说学了《涅槃经》就能辨认出来呢?

【譬如田夫,种稻谷等,耘除稗䅎,以肉眼观,名为净田,至其成实,草谷各异。如是八事能污染僧,若能除却,以肉眼观,则知清净。】

佛陀讲,就像农夫种庄稼,他们去地里锄草,「耘除稗䅎」(「稗(bài)」就是些长得像稻子的一种杂草,「䅎(yǒu)」就是狗尾草,也是杂草),就是种的是庄稼不是种的草,所以经常除草嘛;除草,要把这些杂草除掉;用肉眼一看,「哦,没草了」。其实有一些根可能还在,有一些小小的杂草可能还混在庄稼地里,但是农夫先不管了。我除完这次草,大概肉眼一看都是庄稼了,这是干净的良田,不需要操心了,就让这个庄稼慢慢地长吧。(一般来讲,农夫除草也是要除几次的,一般除三次草)。除完草让庄稼就这样长,该施肥的施肥、该浇水的浇水,到了长成熟的时候,庄稼和杂草就很容易分清了。为什么?庄稼长出来的样子跟杂草是完全不同的,到时候很容易就分清了。

「如是八事能污染僧」,我们前面提到的有八种不净之物,如果僧人受持了就说明这个僧人在破戒,就说明这个僧人已经被污染了,所以你一看就知道这个僧人是真的还是假的。这段经文对于我们汉地的僧人来讲有一些特殊性,我们已经提到过了。

【若有持戒、破戒,不作恶时,以肉眼观,难可分别。若恶彰露则易可知,如彼稗䅎,易可分别。】

你要是学了《涅槃经》,明白了佛陀对弟子的严格要求,严格到什么程度?不许置卖田宅,不许种庄稼,不许积攒金银财宝,不许积攒精美的工艺品,不许自己煮饭,等等等等,你就知道佛陀高标准、严要求是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为什么两三千年过去了,还没迎来另一个佛?因为佛陀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有几个人能够要求自己到这样的程度?你对自己要求不严,你就跟凡夫一样;你对自己要求高到不能再高,你就成了圣人了,就成佛做祖了。就是因为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所以他跟众生显得不一样,他的神通也跟众生真的不一样。

所以说,这些僧人如果他不破戒的话,你真的是不知道;如果遇到这些僧人在做法事,谈不上破戒,你也看不出来谁真谁假;但是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从细节方面你就能看出,破戒的就是假僧人,要么就是菩萨随顺这个恶环境不得已来破戒,有两种情况。所以看到破戒的僧人,也不能急着下判断,还是要继续观察、有的甚至要观察很多年,才知道他究竟是一个忍辱负重的真菩萨,还是一个真正的破戒者。

【僧中亦尔,若能远离于八不净毒蛇之法,是名清净圣众福田,应为人天之所供养。清净果报,非是肉眼所能分别。】

要是真的有僧人能够远离八种不净之物,这八种不净之物像毒蛇一样攻击你的心,让你变得不清净,让你沦为魔道。如果远离了八种不净之物,不再去激化自己的贪、嗔、痴,杀、盗、淫,那你就是清净的圣众,你是大众的福田。

所以,我们看这个出家人,经文里讲每半个月要进行「布萨」,(对照着戒本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我们在家人,其实我们在过去的课上讲过,对于初期和中期的修行人而言,我们要每天看一遍「十善业道」,每天看一遍,有没有杀、盗、邪淫?有没有贪、嗔、痴?有没有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每天都要看一遍。初级阶段、中级阶段过去了,你这个「十善业道」几乎都养成习惯了,闭着眼睛都能做好。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够善巧方便地处理好。这个时候你可以每周看一次「十善业道」,或者每两周(半个月)看一次「十善业道」,看看自己习气又抬头了没有?要注意。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佛陀是很严的。你想向佛学习、向佛靠拢,你不严,怎么能向他靠拢呢?我们说与佛相似、与佛相应、与佛相同、终归要向佛学习。向佛学才能成为佛,从「相」上讲是这样;从「性」上讲,众生和佛无二无别,那是在性上讲。但是在相上确实有分别,绝对有分别。如果没分别的话,佛陀为何要终其一生讲经呢?目的就是改造、完善他的弟子。

其实通过舍利子这个「相」,——师兄们在内院传过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和他的弟子的舍利子,大家还是能看到明显的区分:佛陀的舍利子至臻圆满——大而圆满,一般单个的圆珠子非常的圆,是正圆的。但是弟子们的舍利子,要么颜色上没有办法跟佛陀的相比,要么形状上还是不能跟佛陀的这种正圆的圆满相比。大家就知道,你的功夫下到什么程度了。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功到自然成」,你的功夫下到那儿了,自然就成就了;功夫没到那儿,你想成就吗?这很难,是在做梦。我们做任何事情最怕眼高手低,都喊着「我要成佛,我要做祖,我要跳出轮回,我要出离生死」,喊得是很响的,但是行动上做了多少呢?连基本的成为天人所必备的「十善业道」,有的可能都做不好,那你还想成佛?「十善业道」做不好,轻易地就造业了,那你还想跳出轮回?

二号院有个师兄在激动的时候就口不择言了(不知道说什么话好了),有的时候恶言恶语就出来了。真的是在造重业!一方面明明是在护法呢,结果不小心造了重业了,后来事后好在这些师兄一般都能够很敏感地意识到。好几个师兄都私下里跟我联系说,醍醐师兄,我今天太冲动了,有一些话不该讲就讲出来了,我真的应该修习止语。看来冲动真的是魔鬼呀,一冲动恶言恶语就出来了。自己也知道,学了很多经知道,只要有恶言恶语就会有果报。所以这样的师兄马上就知道,意识到了,然后赶快忏悔。这样就很好,就很敏感了。当修到有一天你在极大的激动当中你都不会有恶言恶语出来,无论激动还是不激动,你都能把「十善业道」完美地践行好,说明你的功夫已经很棒了。你的行为恰恰说明了你的功夫,你确实是为了护法,为了保护各位众生不受魔法的伤害,你的心是好的,但是,如果措辞不妥当的话,还是会造业。一码归一码,功德是功德,造业是造业。善的有善果,恶的还是有恶报,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身、口、意」。

我们再次地强调:修行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的师兄,请每天对照「十善业道」审视一下自己;到了已经开悟的高级阶段的师兄(这样的师兄也有很多,已经开悟了),每周或者每半个月对照「十善业道」看一看自己,甚至进一步——因为你都开悟了——可以修习菩萨道了,对照着「六度」多看看自己。在不同的阶段,我们下功夫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在重点上下功夫,在自己的弱点上下功夫,你的弱点可能就成了你的强项。有的师兄说很胆小,怕这怕那。你所胆小,你怕什么,就恰恰要从那个点上去下功夫。念佛号和念经都是很好的。

今天早晨有一个师兄说,他一个朋友好像有点心理问题,天天担心自己家的煤气罐爆炸,天天有这个担心,这就很糟糕。「万相皆由心造」,你天天担心它,不炸它可能也会被你激发得炸了。这可怎么办呢?找了心理医生也没解决问题,刚好还信点佛,我就说,那就让他受持《药师经》吧,先听一遍《药师经》的讲解,知道「药师佛」慈悲、伟大,保护众生,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来保护我们。有药师经、药师佛、佛号在的地方,就不会有任何的飞来横祸,不会有任何的意外。你这么胆小、这么地怕,一定要听一遍《药师经》,了解下内容之后,每天读诵《药师经》或者抄写《药师经》,你的心就安下来了,药师佛会保护你的。不要总想着爆炸,要想着药师佛(琉璃光如来)的净土,想着他对于众生的慈悲、哀悯,想着这些你的心就安下来了。

对于个别的「相」的惧怕,有的师兄怕蟑螂,有的怕老鼠,有的怕蛇,要是追根溯源来讲,你怕什么,往往是过去世被它伤害过。有的师兄怕狗,见了就怕,这也是因为过去世被它伤害过。那怎么办呢?怕什么来什么,就偏偏要从这个怕的地方入手。

我在三号院跟大家讲过,我过去超级怕蛇、怕肉虫子,就怕这种身体会扭曲的动物,特别地怕。小的时候要是看到面条、米饭里有一个小小的肉虫子,或者玉米里有个肉虫子,我要大喊「啊」地一声跳到很远的地方去,这饭也没法吃了,就到这种程度。见到蛇,那更就不用说了。后来有一段时间生活在上海,去七宝古镇旅游,看到有卖木头做的假的蛇,拿在手里可以是弯曲地向前行走,但是是假的,木头做的工艺品。就买了一个天天拿着玩,然后晚上放在枕头边就睡觉。我怕它,我就故意拿一个假蛇在这儿对抗我的恐惧,相当于我在接受它。你越抗拒、越怕。所以,接受它,接受它的存在,接受它的形态。

那一阵儿,总是平常白天就玩这个木头蛇,晚上就放在枕头边睡觉,一个星期的时间都不到,就不怕了,看电视里的蛇也不怕了。然后故意去动物园,去爬行动物展示馆,我去看蛇——各式各样的蛇,隔着玻璃去看,甚至把这个手放到玻璃那儿,想象着。然后看一切跟蛇类似的这些鱼类,有一些鱼啊、鳗鱼类长得也特别像蛇,大家知道的,那个花纹、形态特别像。泥鳅也挺像小蛇的,我看了这些蛇类形态的这些鱼,我有意识地去接近它,离它很近去接近它,甚至摸摸它、碰碰它,感觉不怕了,是真的不怕了。接纳它的存在,它就是这样,它不一定伤害你。

世界上的毒蛇很少的,在南方地区可能毒蛇多一点,在北方地区的蛇大多数都没有毒的。所以你怕什么,要从这里入手。你怕蟑螂、怕蚂蚁、怕老鼠,或者怕蜘蛛,你先学着接纳它,可以像过去我的那个经验一样,买一个假的它,有一些假的这类的小昆虫,你先去玩。假的它又不会伤害你受你控制,对吧?应该不会怕假蜘蛛、假蟑螂之类的。淘宝网上几乎什么都有,买得到。你天天玩,跟它一起玩、做游戏,慢慢地你接纳了它,它就是这个形态,它甚至可能是佛菩萨化现成这个形态去度众生呢,接纳它的存在,你就无有恐怖、无有畏惧了。所以现在,我要是洗菜碰到肉虫子,也不像过去一样吓得大喊一声;看到了,安安静静把它放到一边去,很平静。要是真的饭菜里有一个小虫子浮现,也不会像过去那样整顿饭都无法吃,就是学佛学得心越来越平静了。这一切也是「松、空、定」带给我的。个别的时候可能我们突然会发现,修行,感觉自己修得还不错,但突然在某个点上发现还是有欠缺,那么就针对着这个点来下手,完善、圆满它,慢慢地就好了。

总归,只要我们每天都在进步、在前进,状态会一天比一天好,会越来越愉悦和轻松,然后也会像我们前面提到的身轻如燕。也许你走路看上去是慢的,——经文里讲,佛陀走路像「牛王」一样,像「象王」一样,走路是缓慢而庄严的。也许你走路是慢的,但是你绝对不是沉重的身体在那儿拖着走,你个人感觉是很轻盈的,肉身是相当地轻盈,跑起来是很快的。你走路耐力是相当强的,可能别人看你也不怎么运动,但是你走一天,别人都很累,你还不累呢。这就是修行所带给我们的,可能有的师兄还没有意识到,「我已经拥有了这样的潜能」。你可以试一试,身心清净的时候,其实你这个耐力是增加的,体重好像是减轻了,可能肉身相上看着没太大变化,但是是轻盈的。

弥勒菩萨(佛),看着有点胖,可人家体态是轻盈的,轻飘飘的。而且弥勒菩萨(佛)为什么叫慈氏菩萨(意为慈悲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曾经在过去世中发愿:「生生世世不吃众生肉」。

大家知道,吃素不一定就瘦,也有可能体型胖,这个并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你的人格、你的佛格、你的修为、你的境界。什么样的人让人尊重和爱护?是善良的人,有德行的人。有才的人不一定让人爱护,可能让人嫉妒或者痛恨,如果他的才用得不是地方,如果用偏了的话,有才反而是灾难。所以品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

一切的佛弟子先把「人」做好。品德可以弥补你智慧的缺陷,可以弥补你才华的缺陷,弥补你修行境界的缺陷,弥补你觉悟程度的缺陷。哪怕是我没有才华、没有文化,我还没开悟,但是我有一颗善良的真诚之心,这已经是佛弟子的最基础的一个标准了。品德不好的话,一定成不了佛,绝对就入魔了,一定要先把「人」做好。

接下来,佛陀又讲了一个故事来打比方。

【复次,善男子,如迦罗迦林,其树众多。于是林中,唯有一树名镇头迦。是迦罗迦树、镇头迦树,二果相似,不可分别。其果熟时,有一女人悉皆拾取。镇头迦果才有一分,迦罗迦果乃有十分。是女不识,赍来诣市而炫卖之。凡愚小儿复不别故,买迦罗迦果,啖已命终。有智人辈闻是事已,即问女人:姊,于何处持是果来?是时女人即示方所,诸人即言:如是方所多有无量迦罗迦树,唯有一根镇头迦树。诸人知已,笑而舍去。】

善男子,如迦罗迦林(迦罗迦是一种树),有一片树林,都是迦罗迦树组成的,树特别多,但是在这个迦罗迦树林当中偏偏有一棵树叫镇头迦树。迦罗迦树是有毒的树,这一片林子全是有毒的树,但是恰恰有这么一棵树叫镇头迦树,它没有毒,而且镇头迦树的果子好吃。但是非常巧的是,迦罗迦树的果子和镇头迦树的果子,两个果子是极其相似的。一片有毒的林子中长着没有毒的一棵树,而且有毒的树的果子和无毒的树的果子又是非常类似的,不好分别。

当果子成熟的时候,有一个女人就逛这片迦罗迦树的园林,她就开始摘果子,摘呀摘、摘呀摘,镇头迦树的果子她摘下来了,因为镇头迦树少,迦罗迦树的树多,果子也多,所以这个没毒的果子她摘了比如说十颗,有毒的已经摘了一百颗了。但她没有意识到,因为她分不清哪个有毒、哪个无毒。这个女人还以为这些树上的果子都没有毒呢,所以就挨个都摘了。摘下来以后呢,她就拿到市场上去卖,卖的时候呀,「凡愚小儿复不别故」,这些平常人也认不出来到底是有毒的迦罗迦果还是无毒的镇头迦果,认不出来。看她在这儿卖,既然敢在市场上卖,大家就想,肯定没有毒啊,就买了。有些小孩子、一些平凡的凡愚之人,就买了,买了就吃了,结果吃完了就死了,被毒死了。

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有智慧的人,看到了这件事就问这个女人,说,姐姐,你是在什么地方采的这些果子呀?这个女人就指着前面一片树林说,我就在那一片树林采的果子。这个有智慧的人就对这个女人说,哎呦,你可不知道啊,这一片树林里只有一棵树,(它的果子没有毒),是镇头迦树;其它的迦罗迦树,它们的果子全都是有毒的,看来你采错了吧?然后笑笑就走了。

佛陀举这个例子之后就跟大众讲,

【善男子,大众之中,八不净法亦复如是。于是众中多有受用如是八法,唯有一人清净持戒,不受如是八不净法,而知诸人受畜非法,然与同事不相舍离,如彼林中一镇头迦树。】

佛陀就用有毒的树来比喻那些破戒的人,受持八种不净之物的这些破戒的人,他们就像有毒的树一样站在那儿,而且数量非常多。佛陀明明讲了不可以这个、不可以那个,他们全都犯了,八种不净之物几乎全都受持了,所以这样的人相当于是有毒的迦罗迦树。那么其中只有一个人清净地持戒,是真菩萨。他虽然在这些染污者当中,却不受染污,他是真正的清净持戒者。但是,他明明知道周围这些人身上都有「毒」,都在破戒,都在违反佛陀的教法,但是他还是跟这些人在一起。就好像故事里的镇头迦树,明明自己没有毒,却跟一堆有毒的树站在一起一样。

【有优婆塞见是诸人多有非法,并不恭敬供养是人。若欲供养,应先问言:大德,如是八事,为受畜不?】

佛陀讲,有一些在家的男居士们(优婆塞),看到有那么多的僧人都在行非法之事,「并不恭敬供养是人。若欲供养,应先问言:大德,如是八事,为受畜不?」真正聪明的居士们不会盲目地供养僧人,——前面提到「佛、法、僧」三宝。供养僧就相当于供养佛,因为佛、法、僧,一就是三、三就是一。真僧人,才是佛的代表。假僧人,是魔的代表。聪明的居士们,见到了僧人之后会去判断,这个僧人是真的还是假的呀?如果是假的,就不去恭敬、供养他了;如果是真的,就一定会恭敬、供养他。所以要去调查,要去询问。说,大德,您认为佛陀讲的八种不净之物应不应该受持?如果他讲应该受持八种不净之物,那这个人有问题。佛陀讲不可以,他说可以,那明明有问题,是悖离于佛法的。你用佛陀的戒律去向他提问,如果他认可佛陀的戒律的话,他可能是真的,那也要看他怎么做的,不能光听他说,还要观察他是怎么做的。

所以,聪明的居士们,佛陀提示我们了,你在供养、恭敬僧人之前要调查的。如果有的人说,佛允许大家受持八种不净之物,这样的人一定是有问题的。

【佛所听不?若言佛听:如是之人,得共布萨、羯磨、自恣不?是优婆塞如是问已,众皆答言:如是八事,如来怜愍,皆悉听畜。优婆塞言:祇洹精舍有诸比丘,或言金银佛所听畜,或言不听。有言听者,是不听者不与共住、说戒、自恣,乃至不共一河饮水,利养之物悉不共之。】

如果有僧人跟你讲,破戒好,持戒不好。明明佛陀不允许的事,他说允许,这样的人你要远离他。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有一些居士们问佛陀在世时的一些僧人,说你们认为八种不净之物可不可以蓄积呀?他们说可以蓄积。明明是不净的,他却讲可以蓄积。然后优婆塞就对他讲,你们讲的不对啊,不符合佛的教法呀。在佛陀所在的祇桓精舍这个地方有比丘,有的比丘认为金银财宝可以蓄积,反正是信众供养我了,我就尽情拿呗;有的比丘认为不可以蓄积。认为不可以蓄积金银财宝的才是真的比丘,他们跟那些假比丘都不在一块儿住的,你知道吗?都分开的,甚至都不喝一条河的水,到这个程度。就是,真佛弟子跟魔弟子是远离的。这一条河,只要看到魔弟子在这条河喝水了,真佛弟子宁可走好远再找一条河去喝水,他都不跟魔弟子一起喝水,到这个程度。

我们一定要维护正义。你对于邪法的漠然,往往也是你的恶的一种体现。如果明明是恶的,你却很沉默、很漠然、很冷漠,放任很多众生去上当,那么你就是恶的,你在筑就恶。真正的善,一方面维护善,一方面打击恶,这才是真正的善。因为在二元的世界里,我们讲过,佛陀要么不化现,(法身无形无相),如果化现,佛陀一定会成为二元世界里的正义人士,会成为英雄、成为君子,而绝对不是反面人物,绝对不成为小人。佛陀没有分别心,但是他做的任何事都有选择性。他没有分别心,但是他做的任何事绝对都是「真、善、美」的事,是利益众生的,不会危害众生。如果遇到魔,你不去打击、不去批判、不去揭露,那么你就等于在帮助魔。这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所以,虽然二号院个别的师兄,在维护正法、打击邪法的过程中暴露了自己「十善业道」上的一些不足,但是他们的心是向善的,而且完全在践行《楞严经》和《涅槃经》里的倡导,正因为如此,我们没有把他移出去。因为他们很珍贵,他们很勇敢地在护持正法、打击邪法。而所有师兄,包括我们学院,所批判的是一类不符合佛法的现象,大家一定注意,我们所批判的不是某个人、某个团体,而是某一类现象。这个现象发生在哪儿,我们就批判这种现象,而不是特定地说,就批判这个地区,就批判这个堪布,就批判这批弟子,不是这样的。

我们批判的是现象,就事论事,不对人的,一定是对事而不对人。这个现象发生在哪儿,我们就批判到哪儿;不是说针对某些人、某些地区才这样做的。大家一定注意,我们也不是批判某些教派,不是批判某个宗派,批判的是不符合佛法的现象。你既然发心学佛了,发心想要成佛了,你就要拥护正法、打击邪法,这种打击也是善的、强力的体现,因为你是勇敢的。

过去《涅槃经》中讲,一个国王为了保护一个正法的师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他是一个冷漠的国王,哦,这边儿这一批邪人过来打击这个正法师父,我不会武功,赶快跑吧。你是真的善吗,你想一想?这样懦弱的善良人反而暗自间接地帮了魔了。因为你对于恶太冷漠、太漠然,你就在间接地帮了他了,所以大家要做英雄。真正的佛弟子是英雄,正大光明,无所畏惧。该打击的就打击,该拥护的、该倡导的就去拥护和倡导。深入「般若」、「性空」的实质,深入「一合相」的时候,佛、魔都是「心」的幻化,本没有区别。但是投入到「相」的世界中,佛必然扮演正面角色,佛弟子也是如此,必然是英雄中的英雄,充满无穷的力量和勇气,不可能是一个懦弱者、孱弱者,更不可能是汉奸一类的人物。

学佛,我们要充满勇气,正大光明,无所畏惧。如果我们正大光明、无所畏惧,十方的天仙、一切的菩萨、一切的善神都会来加持我们,保护我们,你就更加地无所畏惧。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

学佛学得不是说越来越冷漠,而是越来越有责任感。一方面维护善,一方面打击恶,两者并行才是真善。你说,我做善事,那边有人犯罪,我不管,我装看不见。那不是真的善,你太懦弱了。

《金刚经》里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个「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不要「沉空守寂」。这个「无为」是不执著,是无住,随缘而做,「该出手时就出手」,做完就放下它,不执著。不执著功德,不执著我做了这件事,我是个英雄,不执著。三轮体空地做一切事,这才是真正的无为。

在深入「禅定」境界时候,我们是无为的;但深入「相」的时候,以一颗无所著之心随缘方便地去利益众生,践行自己作为一个「正义的佛弟子」的责任,这并没有说有悖于无为。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也体现着无为。该出手时、该我做时我做到位,做到极致,仁至而义尽,然后我的良心就没有惭愧了,剩下的就「随他去」了。如果说我该用十分力的时候我只用了一分、三分、五分,那你就没有仁至义尽,「因」上就没有足够努力。因上没有足够努力,果上能得到多少?很难讲。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而无不为;对于一切善法,无不为,这是真的「无为」。如果什么都不做,基本的善都不去践行,那你怎么会是圣人呢?怎么会被推举为三界至尊的佛陀呢?大家想。所以说真正的「无为」是心态上无挂碍、无恐怖,但是该做的事都要认真地做好它。真正的「无为」包含着「有为」,融化了「有为」。「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明明知道是一场心的梦幻,却在这个心的梦幻里扮演正义的角色,永不疲倦,永不抱怨,玩得很起劲,以一个轻松的游戏的心态参与一场正义的游戏,这是真的「无为」。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36.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54课·正义游戏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第276课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大般涅槃经》的《后分》部分——遗教品第一。遗教品第一【尔时,佛告阿难普及大众,吾灭度后,汝等四众,当勤护持我大涅槃。】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及与会的所有大众们说:我灭度之后,你们这些四众弟子们,一定要精勤地护持我的「大般涅槃之法」呀!此次我在涅槃法会上讲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2

第272课「如来法身平等,离心意识无分别故。文殊师利,一切诸法悉皆平等,平等故无住,无住故无动,无动故无依,无依故无处,无处故不生,不生故不灭。若能如是见者,心不颠倒,不颠倒故如实,如实故无所行,无所行故无来,无来故无去,无去故如如,如如故随法性,随法性故不动。」——《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修到第四禅的圣人可能有两种倾向性:一种「乐三昧」,另一种「乐智慧」。就是一种比较喜欢或者贪爱三昧,另一种是比较喜欢或者贪爱智慧。喜欢智慧的这些圣者会进入到五净居天,喜欢三昧的这些圣者会进入到无色界。【如是二人:一者、修第四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8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上节课,佛陀打比方,用恒河来比喻涅槃之河,说有的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先沉下去了,被水淹没了,不久之后又出来了,出离水面了,结果没呆多长时间又沉下去了,又被水淹没了。为什么呢?明明都遇到了涅槃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值此感恩佳节,向我们的本师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表示我们的感恩。从今天起,醍醐也进一步地向本师学习,在讲法的时候以盘腿打坐的姿势来讲,因为想起若干年前我们的本师讲法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姿势,所以又找到了一点禅修课的感觉。我们接着来看《涅槃经》的第三十四卷。【善男子,善有三种,...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9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昨天晚上的课讲到最后突然被打断了,所以有一些话还没有说完,我们再补充上。关于什么是「居士」,什么是「优婆塞」,佛陀的解释是:只要是诸根完具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受了「三皈依」了,那就是优婆塞了,就是居士了。这个地方强调「诸根完具」(就是身体健康,六根健全),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