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55课·一切唯心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8)《大般涅槃经》讲解991

00:00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大涅槃经》的第六卷。

上节课讲到,居士们要是想供养出家人,要调查清楚,看看这个出家人是否认真地守持佛陀讲的戒律。如果不守持戒律,在家的居士们就可以不供养这些人。下面又说,佛陀所在的那个年代,佛陀的弟子们——纯正的佛弟子们,绝对不跟魔弟子为伍,甚至不喝一条河里的水,到这种程度。这就提示我们,佛和魔作为二元世界的两端,正、善,就是佛这边的;邪、恶,就是魔那边的。在这个极致的两端,它是分开的。就好像一个磁铁的南极和北极,它是分开的,混在一起也就无所谓佛和魔。既然是两端,所以佛弟子周围的朋友啊,师长啊,也都是纯正的佛弟子。那么魔的周围都是魔。什么样的人会被魔席卷,会上了魔的当呢?本身内在就存在魔性,所以魔魔相亲、佛佛道同。如果你认定了那个人是魔,那么他周围的一批人,你仔细观察,都将是有魔性的。

在这个二元世界里面,不偏这就偏那,不偏东就偏西,就是这个样子。这种对立不是人为造成的,它是二元世界显化的结果。客观来讲,只要显化,就偏两端,所以不在这端就在那端。那么与魔为伍,成为魔的伴党的这些人,会认为魔是天下第一的,最有吸引力的、最好的;同样的,天天跟佛在一起的,也会认为佛是天下的至尊。想一想,众生其实挺有意思的,信仰基督教的认为上帝是最大的,耶稣(基督)是最伟大的;信仰伊斯兰教的,会认为安拉是最伟大的;信仰佛教的,认为释迦牟尼佛很伟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是最伟大的。信仰什么就认为什么最大,你的心树立了一个个领袖给自己,所以你站在你的心里看问题,你只能接受你的心给你汲取到的一切信息。在这些信息中进行筛选,你选出自己认为最理想的事物,把他奉为至尊。如果你跳出所有宗教去看,每个教派的人,仅仅是活在自己的心里,活在自己心灵的判断和趋向性当中。其实也谈不上有真正的高下,每个人信的只是他的心而已,信佛的认为佛好,信魔认为魔好。所以,当你完完全全地跳出所有宗教,发现这一点,原来都是心造出来的,每个人都活在他的心中。这个时候所有宗教与宗教之间、宗派与宗派之间的冲突和对立也就消失了。

站在佛教的体系当中,佛教八大宗派,信仰任何一个宗派的人都认为他所选择的宗派也是最棒的,他认为其他的宗派没他的好,至少没他的有效率,没他的有效果。所以你也必须从佛教八大宗派或者说八万四千法门中跳出来去看,原来每个人相信的,其实不是什么佛啊,上帝呀,安拉呀,奎师那,等等等等。相信的只是他的心而已。所以,最终还是回到那八个字——「万法唯识、一切唯心」。意识到一切唯心,你当下就解脱,也懒得跟别人争了,懒得争。如果你是苹果,就争取成为苹果里最好的就可以了;如果你是桃子,就成为桃子里你认为最好的。你就会很满足,你的理想也就是所谓的达成了,不抱怨了。苹果不要去羡慕桃子,桃子也不要去打压香蕉,这样万物就相安无事了。

站在「相」的世界里,如果一定要玩一个游戏,那你还会不由自主地(因为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会认为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是最正确的。所以说,你从「相」的世界里跳出来和跳进去,完全是不一样的。跳出来,意识到诸法平等(法法平等,没有高下),佛和魔的打斗也没什么意思。但是站在「相」里呢,又觉得这种游戏给你无边的激情,所以你可以享受这一切的体验。这种对立的体验与和谐的体验,其实都是体验,这些体验都是「如来藏」的生命力的一部分。有的时候大家可以感觉到,很多魔呀,其实他也未必没开悟,只是他悟了之后感觉,既然一切都是心的幻化,毕竟是一场游戏,我干嘛不在游戏里活得舒服自在一点?我干嘛那么苦地约束自己?他有这样的心,但是他没有想到,在他恣意妄为地只顾自己感受的时候,可能会伤害一些人,伤害其他的众生。这些众生本身也是他的心的显化,但是,他唯我独尊、自私习惯了,只要「我」快乐就行了。

基本上魔是只围绕着「我」来做一切事的,所以「魔」代表强烈的「我执」,只要「我」舒服、快乐就行了,我管你呢。这是魔的想法。佛呢,开悟了,知道一切是「心」的幻化,但是他依然想的是,我让众生快乐一些,我甚至可以付出我的一切让众生快乐。所以说魔和佛根本的区别,大家还是能看到,还是落实在那个「我执」上。有「我执」就滑向魔,「我执」强烈就是波旬;无「我执」就滑向佛,完全「无我」那就成佛;所以说修行的整个过程就是断「我执」。你不断「我执」,你就成为魔的眷属、伴党。对于「小我」而言,成为魔的眷属、伴党还挺好的,因为他刺激你持续地自私,持续地从外在攫取东西回到自己这里。但是他忽略了因果法则的一点就是,我持续攫取的结果,我持续地紧绷「小我」自私的结果,其实是我将流失更多的能量。所以最终的最终,我们看,魔是斗不过佛的,邪是不胜正的。因为你拼命攫取的这颗心,根据因果法则,你还将拼命地流失,你的能量如此之小,所以你必然灭亡。所以最后的最后,魔王波旬下地狱之后就忏悔了,最后也学佛去了,慢慢地也成佛了,世界就大圆满了。因为我们世界的实相就是光明,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于光,也终将归向光。佛就代表光明,这种光明是由于你彻底地无私、无我、放下而得到的光明。

最终的最终众生都回到光明当中去,就是暂时性地在「相」里迷失而已。所以说,你的迷失甚至也是一种体验,当有一天你觉悟了,悟到了这一切,你会感觉,我感激我过去所有走错的路和走对的路,没有这些体验哪有今天的我呢?

至于还没有开悟的师兄,「开悟」就好像神秘的一层你总也捅不破的窗户纸一样,但实际上,如果你真的突然捅破了它,当时那一段时间内的体验,是很鲜明的,是够刺激的,你会感觉很满足、很过瘾。但是真的窗户纸完全捅破了,你习惯了之后又感觉:太平凡无奇了,不过如此,就是这么回事而已,没什么神秘的。我过去这么多年都干嘛去了?这窗户纸本来好像就不曾存在过。当窗户纸完全捅破之后,你甚至懒得谈开悟是怎么回事了,很平凡无奇,说实在的。既然它不过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所以希望那些还着急的师兄就不要去着急,它真的只不过是一层窗户纸而已,太简单了,甚至没什么神秘性可言。

站在体验的角度来说,「悟」和「迷」都是体验。迷时你仔细地享受,去体验你的迷。这样你悟的时候,那个悟的感觉会很鲜明,成为一个对照。悟了之后呢,你再认真地、细细地去品味你的悟。「生命」——迷和悟像两条腿一样,我用左腿走路,目的是什么?支撑我的右腿。那悟的人看着迷的人呢,又好像,我右腿在强烈地支撑左腿。让他去体验,迷和悟都是体验。

前几天跟一个学禅宗的出家师父聊天。他说,我就求了生死,做个自了汉就不错了。他目前还认为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证,那一刻我感觉有点可惜了。学禅宗的,你必须要认识到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证,你才真能解脱;你要认为还有生死可以了的话,那你还活得很累,其实。生死涅槃都是幻觉而已,你的本在状态从来不曾改变过。你要站在本在状态里看事情,没有生死可言,没有涅槃可证。你本来就是佛,就是在这里这样的状态,没什么神秘性可言。

接下来回到《涅槃经》,有的时候大家感觉《涅槃经》让人很超离,尤其佛陀讲什么是真解脱者的时候,大家很超离,感觉我都好像解脱了。然后又谈到魔和佛的区别、魔弟子和佛弟子的区别的时候,大家又感觉《涅槃经》怎么让我的心又不净了呢?其实解脱和不解脱也是你的心在分别,本来无二。跳出「相」去说,哪有佛、魔呀?但在「相」里呢,又有了。「相」和「出离相」其实也是不二的。你学佛要学到这个角度,能够灵活地、自由地切换才行,不要一会儿心净了、一会儿心乱了。你要知道,无论是谈佛、魔的时候,还是谈真解脱的时候,佛的本性从来都没有变过。你的这个觉——能觉的本性——「本觉妙明」,祂从来就没变过。你的心不要跟着「相」去走,「相」变了,你的心就变了,其实不需要这样。但是在「相」里可以享受这种体验,跟魔的对抗、对打也是体验。

【汝等云何言佛听许?佛天中天虽复受之,汝等众僧亦不应畜。若有受者,乃至不应与共说戒、自恣、羯磨、同其僧事。若共说戒、自恣、羯磨、同僧事者,命终即当堕于地狱,如彼诸人食迦罗果已而便命终。】

接下来,经文中讲,佛不允许大家受持八种不净之物,所以各位僧人们,如果你不得已,因为你所生存的这个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政治制度,你不得已受持了八种不净之物,你是否能够真的做到无所著?这个是关键。拥有吗?拥有。你执著吗?「是否执著」,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也有寺庙道场,我也可以用餐具去煮饭,我家里也有很多祖上传下来的金银珠宝或者象牙刻镂,我院子里养着猪马牛羊狗,我甚至家里还有很多仆人、佣人、保姆,我是否执著于此?你的心是否没有粘著?真解脱者没有粘著,解脱者有所粘著。魔弟子粘著得很明显,甚至继续地贪婪,还想要更多。

佛弟子「有」像「没有」一样,当一切失去的时候,他的心、他的情绪不会有任何的变化。所以你的修行功夫怎么看?就看你是否真的执著?是否真的无所住?魔弟子,如果是破坏了戒律,有妄说破戒很好之类的,命终肯定是堕到地狱的。就不用讲了。好像那个前面故事里讲的,有一个人,吃了这个树林里的果子,那么多的迦罗迦果都是有毒的,他吃了,那必死无疑了。如果他吃到了无毒的镇头迦果,他就会活下去,而且镇头迦果味道是很美的。你所食的毒果子就是你的执著。

昨天还有一个师兄显得很哀伤,告诉我说,醍醐师兄,二号院最近情况太多,我的心不清净。我不看内院的消息忍不住,一看呢,心又乱,不净,心里非常哀伤,所以我先退出一段时间。这位师兄说,我原来修习密宗也修了一段时间,根据个人的情况,感觉也不太适合自己;想修净土呢,觉得好像简单到无法吸引自己;现在又有人让我修禅宗。感觉自己在飘离、在飘零,充满哀伤。然后又跟我说,自己的年纪也大了,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该怎么办?我说你多亲近大自然、多放松,没事念念佛,这样就足矣。其实你不需要更多地换法门,只要让你的心安静下来就可以了。

干嘛要哀伤呢?说我不知道修哪个好,觉得这个法门,有长处也有局限性;那个法门吧,也一样,有优点就有缺点。所以说,我们这批人还是相对比较聪明(这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我们直接学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不搞宗派与宗派之间的对立,直接学本师。本师的思想里包含净土宗的思想,包含禅宗、密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什么都包含。你仔细去体味释迦牟尼佛本身,他是一个觉悟者,你仔细体味他的状态,你就解脱了嘛。为什么非得给自己限定一个宗派呢?弄得好累的,今天这个、明天那个的,还如此地失落。

本师的思想就如同故事里的镇头迦果,味道甘美,能滋养你。但是,如果学错了,走错路了,那就成了迦罗迦果。不管你学哪个宗派,只要你陷入任何形式的执著,不管是执著什么,那你就等于服了迦罗迦果。看着是佛法,结果吃错药了。学还不如不学,那么累,不学的时候还轻松自在。

【复次,善男子,譬如城市有卖药人,有妙甘药出于雪山,亦复多卖其余杂药,味甘相似。】

下面佛陀又讲了一个故事说,善男子,就好像城市里有一个卖药的,这个卖药的人啊,他卖的药品种丰富,有的药是来自于雪山的甘美的妙药,但是还卖一些其他的杂七杂八的药。昂贵的、稀有的药也卖,杂七杂八这样一些药也卖,在味道的甘美程度上是差不多的,但是这个药的来源地很不一样,药效也很不一样。

【时有诸人,咸皆欲买,然不识别,至卖药所问言:汝有雪山药不?其卖药人即答言:有。是人欺诈,以余杂药语买者言:此是雪山甘妙好药。时买药者以肉眼故,不能善别,即买持去,】

有个人想要来买药,但是他不认识什么是来自雪山的甘美妙药,什么是普通的杂七杂八的药,他全不认识,一闻味道都差不多,看上去外形也差不多。这个买药的来到了卖药的这个地方就问,说医生您好啊,您这儿有雪山上的药吗?据说雪山上的药非常的纯净,能治重病,一吃就好。您这儿有雪山上的灵丹妙药吗?卖药的人这个时候动了邪念,他想,反正这个买药的也不认识,我就骗骗他吧,就说,有,我这儿有。他把杂七杂八的那些药就当作是雪山上的妙药卖给了这个买药的人。但是这个买药的人用肉眼根本就看不出来,那药看上去差不多。所以买了就走了。

【复作是念:我今已得雪山甘药。】

这个买药的挺高兴,还说,我今天买到了雪山的妙药了,我的病可以痊愈啦(或者我家人的病可以立刻就治好了)。

【迦葉,若声闻僧中,有假名僧、有真实僧、有和合僧,若持戒、破戒,于是众中等应供养恭敬礼拜。是优婆塞以肉眼故不能分别,喻如彼人不能分别雪山甘药。谁是持戒,谁是破戒,谁是真僧,谁是假僧,有天眼者,乃能分别。】

故事讲到这里,佛陀就对迦叶菩萨说:迦叶,你看看,这些听经闻法的僧人当中(声闻僧),有假名僧,就是挂个名字,其实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混在佛陀的队伍里不知道在想什么);也有真僧人,真正的修行人,身心无比的清净,一心利益众生,有这样的。这僧人里有和合的,关系不错的,相处都是用「六和敬」,以六和敬的标准,奉行十善业道,相互之间很谦卑有礼,很友好,互相帮助,有这样的。但是也有一些搅屎棍、捣乱的,在这僧人里。就怕这个队伍和谐,偏偏去捣乱,每天就是两舌、绮语,(背后从这个人这儿说那个人的坏话),「张三哪,你知道吗?李四前两天骂你了」;「李四啊,你知道吗?张三前两天诋毁你了」。就这样的搅屎棍也有。

僧人里有持戒的,也有破戒的。在这样纷繁复杂的大众当中,优婆塞(居士)来了,但是居士们一般只有肉眼而已,他们也看不清,哪个是真僧人,哪个是假僧人?哪个是和合僧,哪个是搅屎棍呢?哪个是持戒的,哪个是破戒的?这些居士们的肉眼往往就分不清(不能分别)。就好像那个买药的人看着这堆药啊,杂七杂八的药跟雪山上的药也是如此的相似,他也分辨不清哪个是哪个。有天眼的人才能够分别清楚。什么样的人有天眼呢?要有一定的修行功夫,心要很清净。你闭上眼睛去感受这个人的磁场,只要你的心放松到一定程度、柔软到一定程度,你的敏感性就增强了。

这个天眼指的不仅仅说,我的两只肉眼中间长出来了像二郎神一样的第三只眼(在这个地方很明显地长着就是天眼),或者说我打坐入定,这个屏幕打开了就是天眼。这个天眼是心灵的天眼,大家要了解。所谓的「火眼金睛」,不是说,我的眼睛真的像镶了金边儿一样,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呼扇呼扇的。所谓的「火眼金睛」和「天眼」,指的是心灵的眼睛,你的敏感性、准确性,直指核心,直指事物的本质,判断一个事物相当地稳、准、狠。这是你心灵的天眼,这个很重要,但你要是不清净,你很难具备这个心灵的天眼。

有天眼的人,他一感受,这个师父,他就知道八九不离十了。但是有的人有魔眼,他身上有魔性,他也有直觉,他感觉魔也是佛,「哎呀,这么好呢,这魔这么好呢」。他不认为是魔,他认为是佛,这佛的化现,咋这么好呢。有魔性的人必然被魔所牵,所以上了魔的当的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确实是这样。他如果没有缺点、弱点,他就不会被骗。所有被骗子骗的人,他都是有弱点在身上的,所以你不能只恨那个骗子。

网友讲话讲得好,说,现在呀,傻子太多,骗子都不够用了。傻子太多了,轻易就被蛊惑了。所以佛陀知道,末法时期众生容易受骗,因为骗子太多了,怎么办?留下了《楞严经》《法华经》《涅槃经》等等大乘经典。你只要受持了,你就不会上当了,但是有些人不受持,还是去上当。他就像中了魔一样,根本就看不进去。也翻一遍,有的人读《楞严经》读了一千遍了还不知道什么内容呢。读《地藏经》也一样,读的速度是很快,问他讲什么?不知道。也有这样的。功效是有,你读了一千遍,好像灵感也来了,感应也来了,但问他讲什么呢?不知道。随便讲一个《地藏经》里的一句话,他说,啊?哪部经里说的?我说《地藏经》里说的。他说是吗?我怎么没注意呢。

所以昨天有师兄问受持药师法门,醍醐师兄啊,我是抄《药师经》好呢,我是读《药师经》好,还是听《药师经》好呢?我说,你自己去感受,你可以都试一试。我说,抄写——对经文的意思理解得牢、记得住。究竟是读管用,还是听(我)更敏感,你自己感受,每个人是不一样的。

大多数情况下——在末法时期——耳根最利。我读经的时候很多细节都注意不到就略过去了,但是我听的时候,这些细节都入了我的心里了。「听」是挺重要的,你可以先听一遍,了解一下《药师经》大概都讲什么,然后你再读。读的时候总是发现有些东西记不住,你再抄,因为「好脑筋不如烂笔头」。包括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你读好几遍还背不下来,但抄几遍可能就背下来了。你可以多管齐下都试一试,不冲突的。要用心付出你的努力你才会有真的收获,不要凡事只做个表面,那样只是在骗自己,还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迦葉,若优婆塞知是比丘是破戒人,不应给施礼拜供养。】

佛陀讲,迦叶,要是优婆塞们(在家居士),知道这个比丘是破戒的,那么就不应该给他布施了,也不应该礼拜他,也不应该供养他了。

大家注意:佛陀爱护四众弟子,不只爱护出家人,也爱护在家人,不希望在家人上了魔的当。就跟在家人讲,你要用你心灵的天眼去仔细地分辨什么是佛、什么是魔,什么是魔弟子、什么是佛弟子。布施、供养、礼拜的时候不要礼拜错了人,供养错了人,浪费钱财。我是布施了,结果布施给魔去了;明明是信佛的,结果布施、供养给魔了。你这不是浪费资源吗?有那些物质,还不如给更需要的穷苦人。

佛陀——爱护一切众生,爱护四众弟子。出家的、在家的都是自己的弟子,所以不希望出家人上当,也不希望在家人上当。他明确指出,你辨识好了这个人的真假你再去礼拜、恭敬和供养。佛陀话都讲到这儿了,但是有多少信众在上当啊,为什么?因为不学经论嘛。就是迷于表象,看别人烧香、磕头、拜佛很灵验,我也烧香、磕头、拜佛。佛法讲什么,除了因果之外,种善因得善果,其他都不了解,也不知道佛陀亲自劝过自己,说你要辨识清楚,他不知道。不学经的后果就是这样子,就轻易上当,成了魔的眷属。滋养魔去了,用自己庞大的物质资源去滋养魔去了,结果魔势力就越来越大了。这不是很可悲吗?

【若知是人受蓄八法,亦复不应给施所须礼拜供养。】

佛陀讲,你要是看到有的人受蓄了八种不净之物,你就不应该再给他作布施,不应该再去礼拜、供养他了。

他受蓄了八种不净之物,证明什么?——我们再复习一下什么是八种不净之物——出家人买了田宅,在种庄稼(也有吃的),仓库里藏的全是谷米(不缺任何的食物,不缺吃、不缺喝),有的甚至还在蓄养奴婢,蓄养牲畜,还藏满了金银财宝,并且藏满了很多精美的宝玉石,工艺品,美其名曰这是佛家七宝(我们佛家自然要有七宝,所以我在积攒。他跟你这样讲)。或者说自己在用各种的金属器皿煮东西吃。

佛陀说,你要是知道出家人受蓄了八种不净之物,他根本就不缺吃少穿,他比你还富裕呢,你再去礼拜他、供养他,你不是傻么?

什么是出家?

从「相」上来讲,我舍掉了世俗人所拥有的一切,能舍的全舍了。我不要田宅,不要庄稼,不要粮食,不要奴婢,不要牲畜,不要金银财宝,不要象牙刻镂,不要一切的餐具用品。从「相」上讲,我彻底把大家世俗人用的一切都舍了,这是出家。那他出家了,结果拥有的比你还多,那叫出家吗?

从「性」上来讲,从根本上来讲,出家是出离三界之家,出离轮回之家,是真的觉悟。觉悟了之后发现,没有轮回可出。一个觉悟者,走到哪里都不影响他的觉悟。不是说,佛呀,吃块肉就不是佛了,睡个觉就不是佛了,也不是这样子。一个真的觉悟者,做什么事他还是一个觉悟者,他在轮回中也好像不在一样。他也不需要刻意地还跳脱轮回,他本来就从轮回外面来的,来这儿就是观风景、度众生的,他本来就没在轮回的系缚当中了。

出家,从「相」上讲是那样的,从性上讲是这样的,这是出家。那你说你受持八种不净之物,又没有觉悟,你何谈出家了?该舍的也没有舍,该悟也没有悟,这叫出家吗?

佛陀说:

【若于僧中有破戒者,不应以被袈裟因缘恭敬礼拜。】

你要是看到有的僧人破戒了,很明显地破戒了。不要因为他披着袈裟这个因缘,你就给他恭敬和礼拜。

佛陀说,假僧人不值得你去恭敬和礼拜。如果你确认,他就是假,很明显的,喝酒、吃肉、玩女人,不该干的全干了。因为他披着袈裟,我给佛面子,我冲着佛给他礼拜。佛陀说,不需要。你不需要给我面子,给这些假僧人礼拜,因为他们已经不是我的弟子了,你礼拜就等于给魔礼拜了。

所以说《涅槃经》就是破魔宝典,比《楞严经》还要厉害。我们在讲这部经的过程中违缘还是不少的,我看讲过的五十多节课已经被删了七节课了。但是没有关系,做我们该做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缘。释迦牟尼佛那么伟大,讲的经法都不全,何况一个小小的醍醐翻译点佛经?所以大家对于这个课程也不要执著,有缘听到的师兄呢,恭喜你!佛陀好像就在你身边一样,你听到了,听到了佛是怎么讲的。如果真正觉得这部经好的师兄,可以请一部回家,也不贵,几十块钱就请一套书了。

「于僧中有破戒者,不应以被袈裟因缘恭敬礼拜。」这句话太重要了。佛陀说:居士们、信众们,你要是看到谁穿着袈裟却破戒了,你就不要恭敬他、礼拜他了,更不要去供养他了,(否则)他就被你惯得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所以说,我们就能够意识到,佛法思想如此的伟大、高尚,佛教是被谁毁灭的?是被佛弟子毁灭的。正法本来那么兴盛,慢慢地灭了,是被破戒的佛弟子毁灭的。如果佛弟子都认真持戒,做出良好的表率,让一切世人、一切三界的众生看了都无限的恭敬,见了僧像见了佛一样,佛法又怎可能灭尽呢?所以佛法是断灭还是继续昌盛,完全取决于我们佛弟子自身。如果我们把自身做得就像佛陀要求得一样那么完美,佛法又怎么可能灭尽呢?

【迦葉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所说,真实不虚,我当顶受,譬如金刚珍宝异物。】

迦叶菩萨又对佛陀说:您说得太对了,就在您还在世的年代,我就看到这僧人已经开始分化了,有真有假的,有和合的,有开始搞分裂的。您还在世的时候就尚且如此,可以想象,您涅槃之后僧人们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您的提醒太重要了。佛陀,我会把您的话像金刚珍宝一样顶受,我会无比地去珍视您的话,把这些话都刻在我的心坎上。

然后迦叶说,

【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这四句话是几乎所有的高僧大德在讲经的时候经常引用的,大家也经常听说。「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而这四句话恰恰是出自这部伟大的《大般涅槃经》。

迦叶引用佛的话,说,佛,您曾经讲过,就像您说的一样,我们所有这些修行者们,应该依法而不依人;依含义而不是只依文字相;依智(大圆镜智、本性觉明)而不是依识(充满妄想、分别、执著的识,不要去依这个识);要依了义经,不要依不了义经。要依那些彻底能让我们大彻大悟的经典,而不是依那些临时的善巧方便的就「相」说「相」的经典。

关于「四依法」,虽然很多人都听说、都知道,但是,往往理解得还有偏差,甚至我个人在刚学佛的时候就是对于第一句话就有严重的认识上的偏差。一看「依法不依人」,我就以为,噢,不要听高僧大德讲的话,要以什么为依据呢?要以经文正法为依据,要看看经里怎么讲的,这叫依法不依人。很多市面上的法师们也是这样理解的,他认为的「依法不依人」,依经法,经里怎么讲我就怎么说,不要光听我讲的。而事实上《涅槃经》的原义并不是这个。

后来我学了《涅槃经》我才知道,其实学《金刚经》的时候我也意识到,如果说「依法不依人」,但是《金刚经》又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非法是要舍的,连法都是要舍的。菩萨是要破除「执著」,破除「我执」、破除「法执」才能成佛的,那意味着「法」也不能依了?又说依法不依人,这不是矛盾吗?其实不矛盾,因为「依法不依人」讲的并不是经文里讲的法的意思。我们看看「依法不依人」讲的是什么意思?

【如是四法,应当证知,非四种人。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

佛说:善男子,「依法不依人」。什么叫依法?你依的「法」是代表什么?不是说经文里的文字叫法,指的是如来的「大般涅槃」。大般涅槃本来的含义就是:你从「非实相」回到「实相」中去,从「有生有灭」回到「不生不灭」中去,从你的肉身的假象回到你的真身的「常乐我净」当中去。

真身(法身、法性)、常乐我净、大般涅槃、不生不灭,这个才是法。大家注意,一定要注意!因为很多人对于「依法不依人」都有误解,就认为「依法不依人」,我不依这个法师讲的话,我要依经文讲的话,那是法。不是这样子。

佛陀告诉我们了,释迦牟尼佛亲口告诉迦叶菩萨以及在座的所有听经的各位说:「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槃」。你依的法是什么?不是经里的文字相,大家注意,是依实相,是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你依的是法性本体、本身。「是法性者即是如来」,你以为如来就是这点文字相吗?不是的。透过文字相这个指向月亮的手指看到实相的月亮,那个实相才是如来,才是「依法不依人」的法。

也就是说,你依的是佛陀的觉悟,你依的不是佛的应化身,也不是应化身讲的所有话,所以你不要沉迷于「我师父说、我师父说,或者佛说、佛说,经里讲、经里讲」,你不要沉迷于这一切,你所真正依的是什么?是你所觉悟的宇宙实相。那个实相是不会变灭的,证入「祂」就成了佛。

如果你把「法」理解成经文教条的话,那你又成了经文教条的奴隶,是成不了佛的。因为「法执」是要舍掉的,对于经文教条的这种执著是要舍掉的。你只有觉悟了佛陀的觉悟,你才能成佛。佛意味着觉悟,所以觉悟者就是佛,解脱者就是佛。「依法不依人」,「法」代表大般涅槃、代表佛法、代表法性、代表如来。

「依法不依人」,今天大家都了解了,依的是实相本身,不是某个大师、不是某尊佛讲的话,不是某个经里讲的话,依的是实相本身。「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依的是那个「本自清净」的何期「自性」。六祖慧能所悟的那个东西,就是我们所要依的东西。在这个「本自清净」里不可能有任何的杂染存在,只要你入了祂,你就具备了火眼金睛,就具备了心灵的天眼,你就知道什么是佛法?什么是非佛法?一望而知,甚至懒得跟他吵架。他着魔就让他着魔,他身上有魔性所以着魔,那又有什么办法?魔性褪尽的时候,上了大当、摔了跟头、摔破了头的时候,他自然会觉悟的,他会反省的。

所以我们看到有很多吃了亏的、上了当的人,你想再让他吃亏、上当,门儿也没有。为什么?他吃过亏、上过当了,被伤得遍体鳞伤的时候他就觉悟了。所以你拉都拉不回来的人,一头犟牛啊,你拉都拉不回来,十个大力士去拉都拉不回来,那就松绳子让他跑吧,「砰」地一下撞上南墙,头破血流,然后就知道回头了。所以我们做我们能做的,做到哪里,尽力而为,只要我们有十分力付出了十分力,剩下的随缘。这样就可以了。

如来的真身常住不变,不来不去、不增不减,常住不变,不生不灭,无生无灭,这是如来的真身。要是有人跟你讲,如来是无常的,你看,佛不是也灭尽了吗?佛法也会灭掉了,佛经里还讲呢,说有一部经叫《佛法灭尽经》,佛亲口讲佛法会灭尽的。佛法会不会灭尽?你不要只盯着经文里的字,也不要只盯着文字相,你要想想佛法代表什么?代表「觉悟」。只要有一个人觉悟,佛法就不会灭尽。只要人人都傻了,都被魔洗脑了,都沉迷于「相」,也不知道「相」是怎么回事,只要大家都不觉悟,那佛法就灭尽了。所以,你只要觉悟,佛法就没灭尽。不要只盯着经里的文字相。有的外道经常用经里的这些话来诋毁佛法,说,你看佛讲的,法会灭尽的,佛讲的,你看佛会涅槃的吧,修了半天也没有常住不坏呀。盯著「相」去看,你不要跟他吵,他太不懂了,一点也不懂,不要跟这样的人吵,吵也没用。

【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

这个人完全都不懂「佛」到底是什么意思,佛陀的真身(法身)是什么意思,「如来藏」代表什么,他都不懂的,他去诋毁你,你就一笑置之就可以了,不需要跟他吵,随缘就可以了。机缘到的时候他就来学佛了,机缘不到你讲也没用。我们又不是搞传销的,我们学佛的人就是随缘,千万不要把佛法弄成像传销一样的,见了谁都给他讲讲讲,没完没了。随缘就好了。

文英师兄做得就很好,她在车上放本《六祖坛经》,车上也经常有客户,她经常会拉客户的。客户要是对《坛经》感兴趣,证明对佛法感兴趣,那就聊一聊,没兴趣那也不聊,这就是善巧方便。没兴趣还聊什么?传销很让人讨厌的。所以大家所谓的度众生也是完全地随缘方便。有这个「缘」,你再跟他聊,也谈不上「度」了,度来度去都是自己,都是心里的化现。你周围的一切众生也都是你心里化现出来的结果。你无始劫以来的阿赖耶识的仓库累积了太多的东西了,这些阿赖耶识的仓库像变戏法一样化现出世间任何的「相」给你,所有的幸运事件和意外伤害,全都是阿赖耶识的「识心」化现出来的。所以度来度去,就是跟自己在做游戏而已,都是心灵的游戏而已。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

如果大家都意识到,我每天生活都是活在「我」的心灵当中,在做游戏,那你就解脱了,其实。你还想怎么解脱?说,我想去极乐世界。那你就多念佛呗。念什么就去哪儿,因为一切都是心意识化现的。如果你跟佛菩萨「感应道交」,慢慢地,阿赖耶识的仓库装的全都是跟佛菩萨相关的信息,那它显化的结果必然就是佛国净土。所以经常地亲近善知识,亲近佛陀的经典,经常地念佛号、念咒语,你这阿赖耶识仓库里就装进越来越殊胜的、更多的跟佛有关的信息,到最后信息显化成「相」的时候,就都是佛菩萨相关的了,这就是所谓的「往生」。

「往生」其实就是你阿赖耶识的识心内容的一个调整。原来都是染污的,所以现出的「相」很染污,这个「心」是地狱心就显示地狱相。你慢慢地修,改变你的阿赖耶识的识心,让这个「识心」无比清净,所以它现出的「相」就清净。如果识心里埋藏的全是佛号,显化出的就是佛国,就是西方三圣、药师佛来接引你了。这就是所谓的「往生」。

「往生」,不是说我非得死了,我才能去一个地方。所谓的往生是心灵内容的转化,你的阿赖耶识的转化就是往生。你是否能成功地把你阿赖耶识的一切所谓的染污转成所有的极致的清净,这就是你要做的功课。所以保持正能量,其实就是修行。不要总想着负面事件,不要想着我出门会不会撞车呀,路堵不堵啊,我会不会生病啊,这病重不重啊,能不能好啊,煤气罐会不会爆炸呀,不要老想这些东西。你每一个念都是要么无念、要么善念,你这阿赖耶识的仓库内容就转化了,无比清净,然后你就越来越幸运,命运也就转了。一切一切由「心」而转,这就是佛法的本质。

所以,为什么很多师兄学了外道的各种学说,到最后归为大乘佛教徒了?因为意识到,学什么都是在心里做游戏嘛,立刻插入了唯识宗当中,就知道佛讲的确实是很圆满。而且你去观任何一个教派的思想和智慧,都不像佛法这么弘深,深不可测,无有边际。真正爱智慧的人,最终都回到大乘佛法的海洋中来了,因为这里的智慧无有穷尽,但是又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一切唯心」,「一切唯心」就是佛法的本质。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35.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55课·一切唯心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9

第269课「文殊师利,众生见佛亦复如是,以其心净故见佛身。佛身无为,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色非非色,不可见非不可见,非世间非非世间,非心非非心,以众生心净见如来身。」——《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今天开始学习《涅槃经》的第四十卷——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三。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憍陈如品第十三...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0

第260课「法本为空无,欲有则为著;不得脱勤苦,常立于愦恼。法为不可得,是谓为定止;亦尽亦无尽,彼为悉无有。空者不智习,亦不无有习;彼若无因缘,何从有所缘。」——《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在《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佛陀说,如果菩萨摩诃萨们,如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们,想要证得大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8

第258课 「阿难起莫忧,观于法非法,法为不可得,何缘当有灭?如诸佛生时,得道亦如是,如佛转法轮,泥洹亦如是。生不生于生,佛道亦无灭,于无生之法,阿难何为啼?观我身毛孔,诸所讲说业,佛说空无有,法界亦如是」。——《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大家好!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菩萨们怎么观无常,有粗无常、细无常、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8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上节课,佛陀打比方,用恒河来比喻涅槃之河,说有的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先沉下去了,被水淹没了,不久之后又出来了,出离水面了,结果没呆多长时间又沉下去了,又被水淹没了。为什么呢?明明都遇到了涅槃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7 | 涅盘经

各位尊者、菩萨:大家好!就在今天上午,听闻一个消息:我一直非常敬重的大德——梦参老和尚,已经示寂。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感应也是相当的明显。在这里,如果说醍醐这几年讲法有一点点微薄功德的话,把这些功德都回向给伟大的梦参老和尚。其实,不管梦参老和尚去到哪里,哪里都是净土,我们也不需要特定地、特意地祝他...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2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三卷,接着上节课的内容来看。【善男子,佛观众生具足善法及不善法。】佛陀说:迦叶,用佛眼看众生,一切众生都有深刻的二元性,就是每一个众生本身既具备善法,又具备不善法。很多众生都是做过很多坏事的好人,也可能是做了很多好事的坏人。没有完全单一的只做好事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