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39课·从问题到宁静 | 涅盘经白话文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8)《大般涅槃经》讲解1274

00:00

师兄们: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涅槃经》。

上节课讲到,「解脱者即是如来」。而解脱本身呢,它不是一个具象的物质,你可以拿住它,捉住它,保持它,但你很难把它从你身上拿出来给别人。所以,有句谚语讲得好,「医生没有办法代替病人吃药」。一个健康的医生给病人开了药方了,他却没有办法代替病人去吃药,病人必须自己去吃药,自己得到治愈。解脱者可以告诉你他是怎么解脱的,跟你分享他的方式、方法。但是你要想获得解脱,你还是要在别人的指导下、指引下进行探索。

你的解脱是你亲自获得的,不是别人给你的。所以我们也讲过多次,佛陀他的堂弟阿难在他身边呆了那么久,听他讲了那么多法,道理是知道了,背都能背下来。但是在佛陀涅槃前,阿难并没有真的解脱。为什么呢?他只是听到了、记住了,但并不是他的东西。

就好像你来到了一个图书馆或者一个书店,看着满架、满墙的书,每一本书你都拿下来翻一翻、看一看,看一看书的封面,看一看书的内容,每一本你都过一遍,但是这些书依然是别人写的而不是你写的。

解脱是亲自证得的,也有一种情况是别人启发我一下,我当下就开悟了,然后我就解脱了。这样的人其实是在过去世为自己打了非常良好的基础。天下没有白来的午餐,任何的偶然都是必然。所以佛陀讲解脱是不可执的,是无法确定地去拿取它的。就好像一个幻物——幻化出来的物质,你没有办法捉到它。比方说海市蜃楼,我捉到它或者我走进它,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解脱本身是不可执取的。获证解脱的人他会感觉真的解脱了吗?他觉得「解脱」二字是很可笑的;就好像一个真正的开悟者也会觉得「开悟」这个词挺可笑的;真正的佛有的时候觉得「佛」这个字也很可笑,因为那是无可形容的东西。所以说,解脱不可执持,(「执」是拿住它的意思,拿住它,保有它,持,持有它。)它是非具象的事物,如梦幻一般的。解脱也是如梦幻一般的解脱。

【又解脱者,无有身体。譬如有人,体生疮癞及诸痈疽,颠狂干枯,真解脱中无如是病。无如是病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无有身体。」譬如有的人,身体会生出各种各样的疾病,单单在身体的表面可能就会生出各种疮癞呀,或者痈疽呀,各种各样的疾病,或者说这个身体会表现得要么癫狂、要么干枯。但是真解脱中没有这样的病。因为「解脱者,无有身体」,解脱本身它是无形无相的,真解脱者获证法身(无形无相的),他没有具象的身体用来生病,所以没有这些病。没有这些病才叫真的解脱,你要说我解脱了,但还是受肉身疾病的困扰,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证「无余涅槃」的缘故。所以在这一段经文里面「解脱」就代表着「无余涅槃」。

(获证无余涅槃),「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为一味。如乳一味,解脱亦尔,唯有一味。如是一味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为一味。」一味——一种味道,就好像牛奶,奶类,就是一种味道(香香的那种味道)。解脱也是这样的,只有一种味道。

「如是一味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解脱中没有两种味道、多种味道。所有的诸佛获证解脱时,他们尝到的都是同一种味道。

【又解脱者,名曰清净。如水无泥,澄静清净;解脱亦尔,澄静清净。澄静清净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就好像水里面没有泥巴一样,是如此的纯粹、纯净。真的解脱就是这样的:澄澈、安静、清凉、干净,就是这样的感觉。真正的解脱只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没有别的感觉。

「澄静清净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所以对照经文,很多师兄就觉得,我在找一个镜子照自己,我是真解脱了还是假解脱了?真正的解脱者他所具备的一切状态,你都应该是具备的,这才是真的解脱,差一点点都不是的。

【又解脱者,名曰一味。如空中雨,一味清净。一味清净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解脱者,天天只品味一种味道,这种味道是所有诸佛一直品味的味道。是什么味道呢?像空中的雨一样,一味清净。云彩里隐藏的雨,慢慢地显化出来了,从天上降到地下,路程中不管经历什么,这些雨只有一种味道——清净的味道。就算是夏天的热雨,热风、热云彩形成的热雨,你仔细体味,本性依然是清净、清凉的。

「一味清净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除却。譬如满月,无诸云翳;解脱亦尔,无诸云翳。无诸云翳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除却。」解脱者又好像是满月一样,中秋的月亮大家都知道,非常的圆满殊胜,清凉自在。

当我们盯着满月看的时候,看不到它周围还有云翳去遮挡它,真正的解脱就是这样的,除却了所有云翳的遮挡,这就是真的解脱。(云翳就代表着习气、烦恼这些,或者是一会儿退转、一会儿不退转的不稳定性。)真正的解脱者他是很稳定的圆满,没有任何的云翳再去干扰他、影响他、左右他,至臻圆满这是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寂静。譬如有人,热病除愈,身得寂静;解脱亦尔,身得寂静。身得寂静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寂静。」就好像有的人患了热病,后来终于退热了,身得寂静、清凉了。解脱也是这样的,「身得寂静」,真正的解脱者在哪里都寂静,在闹市中也寂静,在动物园里也寂静,在瀑布下面也寂静,在寂静中更寂静。不管在什么样的境况下,真解脱者都享受同样的一种寂静。

「身得寂静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果你有的时候寂静,有的时候不寂静,那还不是真正的解脱,真解脱者永处寂静当中。

【又解脱者,即是平等。譬如野田,毒蛇鼠狼俱有杀心;解脱不尔,无有杀心。无杀心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即是平等。」就好像田野地里有很多的毒蛇、野鼠、田鼠或者野狼之类的,这些毒蛇、野鼠、野狼为了生存,他们会成为某些小动物的天敌,所以它们身上都有杀心。见了食物就想捕捉,尽其所能想尽各种办法拼命地捕捉食物,没有食物它们也就饿死了,这些野兽们基本上都有杀心。但是解脱不是这样的,他们没有杀心。

「无杀心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有杀心的人绝对不是真解脱者,真解脱者是没有杀心的。首先,在食物方面,他已经无形无相了,他几乎不需要食物了,就算是他的应化身需要,那也是很素的、很清淡的、很少的食物,他没有杀心。

「无杀心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他不需要用什么去填补自己的空虚。他本在很圆满,是很饱足的状态,没有杀戮之心。就算手里拿着刀,他也不会有杀心。但是有杀心的人就算手里没有刀,他心里有刀,脑子里也有刀。

真解脱者没有杀心,所以无论你是在家的修行人,还是出家的修行人,第一个根本戒,就是不杀。你要是还有杀心在,你是不可能获证真解脱的。但是,这里有一种特别的情况,就是为了救人而杀。如果是真正的解脱者,别人杀害他的时候,他可能都没有反击之心,他会顺其自然。但是有一种情况,他会考量:我这个肉身现在被杀死了,让杀我的这个人造了恶业,如果我不被杀死,我可能还能够广做法布施,勤修六度万行,我可能会做更大的贡献。这个时候我要不要反抗,他可能会衡量一下。如果他觉得我存活下来对众生的利益更大些,他可能就会进行正当的防卫了。这是在应化身层面讲的事情。

像罗汉为了救一船的人,杀掉那个恶人,他也是衡量的,我要不要杀这个人,两者权衡一下。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权衡一下再决定,应化身层面是这样的。但是,法身层面是肯定没有杀心的了,「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没有杀心。你要是还有杀心,听到蚊子叫,我知道它可能会叮我,让我痒,我就把它打死。这个苍蝇叮在饭菜上,这可能会传播细菌,我就打死它。这还是杀心!要想不杀怎么办?想办法抓到蚊子把它放出去,或者好好地跟它沟通。有一些天眼已经打开的师兄,可以跟蚊子等等小昆虫沟通,甚至可以跟花草树木沟通,你一沟通,它听你的话,两全其美。没法沟通的想办法把它抓住放出去,不要弄死它,把它请出去。有的师兄已经修到可以念一会儿「大悲咒」,或者念一会儿「南无阿弥陀佛」,跟蚊子、苍蝇之类的对话:蚊子菩萨,苍蝇菩萨,请你到外面去吧,你在这里很危险。只要你开着窗户一会儿它就跑出去了。你相信的事情就会灵验了,你不相信的事情就不会灵验,一切取决于你的信心。

【又平等者,譬如父母等心于子;解脱亦尔,其心平等。心平等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平等者」,具备平等心的才是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真正的如来、真正的解脱者有一颗平等之心。就好像父母生了好多孩子,但是他们的心同等地爱所有的孩子,也许在行为表现上可能有偏爱,会偏向男孩子、偏向幼小的孩子,或者相对幼小、体弱多病的孩子,他们好像得到了父母更多的爱。而实际上在本能的层面,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孩子都是父母最爱的孩子。

真正的解脱者对于众生有平等心,不会因为这个人富有,供养我很多的钱,我就更爱他一点。那个人贫穷,无法供养我,甚至来给我找麻烦,我就不爱他。或者这个施主长得真漂亮,我就去爱他,那个施主长得我实在不想再看第二眼,我就不爱他。如来不是这样的,如来就好像父母,平等地爱孩子,发自本能(本心)地爱孩子,无法挑挑拣拣地爱孩子,真正的如来、真正的解脱者,对于众生有平等心。

有的时候,师兄们说,我问老师的问题,三秒钟就得到回复。然后过了几天问老师的问题,都三天了还没答复我,这怎么回事?肯定是老师那里太忙了,所以你要试图去理解。有的时候,个别师兄问一些问题,或者群里问一些具有针对我的问题,希望我会回复的这些,没有及时回复肯定是有原因的,希望各位能够理解,确实是比较忙,希望你能去理解。当你能够换位思考,试图去理解你的师兄的时候,你已经从「小我」中跳出来了,如果你能够站在众生的角度去理解所有众生的时候,你真的从「小我」里跳出来了,甚至你走在路上看到一只小狗,你就感觉你的应化身好像钻入小狗中,去体会它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声汪汪叫,体味它的摇头摆尾;你见到一片叶子就体验到:我从根系中汲取到水,经过漫长的茎、枝,通过这些管道,水到了我的体内,我展现出饱满的、滋润的绿色,迎着阳光微笑,我让行人欣赏我,我用我的绿色去滋养他们的眼睛;当你见到一朵花,你就设身处地地感受我是一朵花,我是怎么来的,我是怎么开放的,我将会怎样……你遇到一切事物都能变成那个你所遇到的事物,站在那个角度完完全全地去感受它们所感受到的世界的时候,师兄们,你们真的从「小我」里跳出来了。如果你仅仅是站在你的角度去欣赏一朵花、去凝视一条狗,那是很遗憾的事情,你对于生命的体验太有限、太狭小了。你要从你的肉身中跳出来,深入一切事物中去体验。个别的「意生身」已经出来的师兄,几乎能够完美地领会这是什么意思,意生身还没有修出来的师兄,你可以去用你的想象去体味。意生身本身也是一种想象的形式。其实,你的神识就是你心灵的想象而已。

前一阵子,又有一位师兄说,家人有可能被附体,怕得不得了。我们课上讲过多次了,严格意义上讲,哪个师兄都是附体(神识附在肉身上了),你要是不被附体,你这个人就和神识分离了,那你的这具肉身谁来支配它?严格意义上讲,谁都是附体。你听说你被附体了,或者你以为你被附体了,你只是心上安了妄心,自己给自己设了枷锁而已。是你的神识给自己设了枷锁而已。如果你的神识是空净的,没有谁能附你。你的神识很乱,枷锁就来了。我们会发现,沾上灰的衣服容易沾上更多的灰尘。一颗染污的心,容易被染上更多的污垢。大家发现没有,这些状态,无论是清净的状态,还是染污的状态,它好像有惯性一样,一招引三,三招引无量。一颗染污的心容易被染上更多的灰尘,所以你要清净,你不要着急说我怎么赶走这个附体,或者怎样怎样……你只要清净了,它就走了,它就不见了。因为这一切的感觉只是你的幻妄而已,你感觉是这样的。当你修到你的神识都好像化开了,你都透过它了,你就在本性的大觉明当中的时候,谁来附你的体啊?「静极则光通达」。有学禅宗的师兄说,「光通达」、「大光明」这是不是相啊?你还在执著相吗?这不是相,这是实相。有一天你会证得你本性的大光明藏,你就知道原来众生都是这样,宇宙本身就是光明。原来这不是相,它已经成了实相了。

那我们为什么又讲法身无形无相呢?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讲,你作为个我,个体的一个小我,去感受自己的本质,感受宇宙的本质,感受到最后,你会感受到光明,极大的光明。所以你看看真佛,在佛经里讲,全都是光明灿烂的,像千万亿个太阳一样。如果你还没证得,你就玩禅宗公案,你会觉得光明不也是个相吗?能够拿出来的相那就不是真相……那你是站在什么角度讲的?你站在光明当中体会这个万有,这是无相的,这是幻的,是不存在的,本来无一物。当你获证觉性的大光明,一切相、一切妄全都消失殆尽,它是不存在的。所以说法性无形无相,法身无形无相,或者「如来藏」无形无相。我们是站在什么角度呢?站在相里去讨论这种隐含的生命力,宇宙的生命力,这种隐能力它肯定就是无形无相了,如果有形有相它就是显能力了嘛。但是每个人的本质确实真的是光明,这个光明又不是属于六尘境界的光明(我用我的觉知器官感受到的光),它是一种绝对光明,是真的光明。

其实在很多宗教里面描述这个最高处,就说都是光明。但是光明,我们知道,在绝对的光明中就好像在绝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你初期对于光明的感受是很强烈的,再继续修,修修修……因为到处都是光明,好像它又消失了一样,所以明与空就合一了。明着明着,到处都明的时候,又仿佛是空了。在空中又不是死寂的,干巴巴的,又不是冷漠的,又生出慈悲的乐出来。所以极致的圆满是一种「空、明、乐」的合一,明着明着,明极则空,空极则乐。「空、明、乐」完美的三合为一。这是佛境,如果还有佛的话。这是佛境。

我们谈到法性啊,法界啊,一真法界啊,如来藏啊,又谈到诸佛汇总在一起,所有事物都成佛,光明和光明相互映照,完全地打通。这个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光明,那个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光明,光明和光明相互重叠的时候,你将看到什么呢?你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们谈到刺眼的光,为什么刺眼?因为有黑暗在映照它、在衬托它,有非光明衬托它,你才感觉刺眼的光。如果全是光,你能想象吗?那是一种空明,透明感的空。如果全是光,简直又成了空,然后又化为无形无相了。所以我们谈到我们要获证大光明藏,跟很多禅宗公案并不冲突,是站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讲的事情。你玩禅宗公案,这只是路上的风景,你不要以为它就是终点,说我玩到我进入不生不灭的空了,那就是终点,其实那个并非终点。你以为的终点往往都不是终点,放下你以为,轻轻松松的,彻底放松,证得宇宙和生命的实相吧。不要玩禅宗公案玩一辈子,这些公案是谁发明的呀?是释迦牟尼佛发明的么?不是!释迦牟尼佛把禅宗传给了迦叶尊者,迦叶尊者是禅宗在西天的最初祖,我们是知道的。二十八祖达摩是我们汉地这边的初祖,然后达摩再传传传,那么多祖师跟着达摩学,等于是继承达摩的衣钵。无论是学《楞伽经》还是学《金刚经》,他们学的时候只依了《楞伽经》,或者依了《金刚经》,到最后依了《六祖坛经》。依了有限的经文教法。然后慢慢演化出来各种各样的禅宗公案,很多公案刺激你开悟,在刺激你开悟这一点上,它是非常棒的。

前几天也跟一个朋友,(一位出家师父),讨论「禅宗并不是佛法的全部,它只是佛法的一个分支。」这点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只靠公案就足够,那释迦牟尼佛玩几个公案就可以了,或者拈花微笑一下就截止了。干嘛还继续讲经,讲了那么多年呢?你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做无意义的事情?如果这个事情无意义,他为什么持续去做呢?所以说你不能讲禅宗代表全部的佛法。我们过去歌颂禅宗说它简直是佛法的灵魂,没有了禅宗就没有了灵魂,这个应该没问题。但是你不能讲禅宗就等于全部的佛法。就如同你不能够说天台宗、净土宗或者密宗代表全部的佛法。从释迦牟尼佛这里发源出来的八条河流——这八个宗派,必须追根溯源回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去,你才能找到一个完全的佛法。而释迦牟尼佛讲的又是过去诸佛所讲的。你必须追根溯源回去,从八大宗派中回到源头去,回到本师那里去,然后让八大宗派完美地圆融在一起。那个时候,你发现原来这八大宗派各有特色,各有侧重点,他们必须相互补足,取长补短,单列出来任何一个宗派,它都不是圆满的。它需要其它的宗派去给它补足,八合为一的时候,追根溯源到本师这里,你才看到一个圆满的完备的佛法,这才是真正的佛法。你不可能掰下一个树枝就说这是一棵大树本身,这颗树枝上开的花、结出的果子,跟其他树枝上会有分别。所有的树枝聚拢在一起,这才是一棵树本身。我们要回到源头。

接下来讲,要平等,就是说你要有一颗平等心。你看众生是平等的,看八大宗派也一样是平等的。修密的,修禅的,修净土的,是平等的。你要有这样的平等心才是真的解脱,如果你还是抬高这个,打压其它的,那还不是真正的解脱。真正的圆满都尽虚空遍法界了,一切都是你了,你还贬低你的手脚,抬高你的心脏,或者是贬低你的鼻子,抬高你的眼睛吗?万物各有其用,各有其特色,各有其珍贵性,是不可或缺的。「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无异处。譬如有人,唯居上妙清净屋宅,更无异处;解脱亦尔,无有异处。无异处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你到达了解脱之境,它就是一个终极,绝对的圆满,不可能还有其它地方让你安住。真解脱这里是一切解脱的终极,没有其它地方可以安住。不像有的人还挑挑拣拣,说我屋宅这个地方,小区环境不好,过一段时间再搬个家,然后买了楼房,以后又买别墅,终于买到一个心目中完美的家,他还搬家吗?不搬了!所以当一个人选择到了一个上妙清净的屋宅的时候,他就不再搬家了。当你到达了真正的解脱的时候,你也不会再搬家了,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了,这是真的解脱。如果你还可以继续搬家,证明什么?还没有圆满呢。

「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我到了真解脱这就不再搬家了,安于这儿,永恒地安于这儿,如来是这样的。

【又解脱者,名曰知足。譬如饥人,值遇甘馔,食之无厌;解脱不尔,】

「又解脱者,名曰知足。」就好像有的人非常饥饿,饿了好多天了,突然遇到甘馔,(馔是饮食、饭食的意思,甘馔,就是甘美的食物。)饿了那么多天,突然遇到美食,吃起来的时候简直品味再三啊,吃个没完没了的。但是解脱不是这样的。

【如食乳糜,更无所须。更无所须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饥饿的人如果遇到甘美的食物,他就吃个没完没了的,甚至把胃都要胀破了,激动地吃,大口大口地吃,三口并作一口,甚至十口并作一口,甚至一口要吞下一碗的那样疯狂地吃,因为他太饿了。这种疯狂地陷入到饮食当中,这是一种无厌足的状态。)但解脱不是这样的,解脱是什么样子呢?解脱就好像是他尝到了世间最美味的乳糜,而且他吃饱了,「更无所须」,他不需要再增加更多。他吃了刚刚好的食物,让他的心、他的身都很安宁、舒适,他不需要增加更多的东西,真解脱者就是这样的。

真解脱者就是如来。当你获证真解脱,你是很平静、舒适而知足,你不会像饥饿的人,渴望更多食物那样的疯狂。真解脱者是不疯狂的。要是一个人很疯狂,疯疯癫癫的,那他还不是真解脱。真解脱是一种知足的、宁静的、舒服的、自在的、这种微微笑的状态。要是狂喜,那还不是真正的解脱,那可能是乍开悟。迷了那么多年,迷了那么多劫,突然开悟,有一种狂喜的感觉。但是这个狂喜,如果你安于你悟后的这个境界,保任之后,慢慢地会淡然。「真解脱是狂喜之后淡然的状态,而不是狂喜本身,因为狂喜是不稳定的。」

【又解脱者,名曰断绝。如人被缚,断缚得脱;解脱亦尔,断绝一切疑心结缚。如是断疑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解脱者,就好像一个人一直被绳子捆绑着,突然把绳子给他砍断了,他就解脱了。

(有的时候,电视、电影里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被绳索捆绑起来,嘴里还塞满了白布团,他就一直在挣扎,想要挣断绳子,或者想办法在墙角使劲磨这个绳子,想要得到解脱。你想,我们的四肢本来是如此地自由而舒适,你要是被绳子捆绑,一直保持这样的姿势,慢慢身体就会水肿,是不是很痛苦?每个人都想获得自由。那么同等的,我们看卖大闸蟹的,把大闸蟹五花大绑,你说螃蟹能舒服吗?或者你绑你的宠物,有的人直接用绳子绑住小狗的头,拽着就去遛狗,没有想过这个宠物的感受,有的宠物狗的绳子设计得还比较科学,它是兜住它的肢体部分,不是直接拴个脖子,那还好一点。)

好像是被束缚已久的人,突然束缚消失,得到解脱了。解脱也是这样的,断绝了一切的「疑心结缚」。

在学佛的路上,有的时候师兄们信心不足,总是怀疑,读了一遍经、两遍经,念了多少遍咒,没感应,他就怀疑真的灵吗,我怎么不灵呢?这是没有真正信心的人。但是真解脱者,断绝了一切疑心,他安然自在,知道一切实相,获证一切实相,没有任何的疑惑、疑问之心,对于一切的人、事物都没有怀疑之心,就别说对于「佛、法、僧」三宝了,更没有怀疑之心。

「如是断疑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你要是还有一丝一毫的疑心在(怀疑、不稳定),你就没有真解脱。真解脱的人,没有疑心,对于人、事物都没有疑心。他听到一个大师讲法,他也不会去怀疑这个大师证得了没有啊?是不是瞎说、打妄语吧?我去试探一下他吧?真解脱者不会这样做。他没有试炼,试探之心,他安于世界万物本在的状态。(那个人讲啊讲,那个人不讲啊不讲,怎么都可以。)因为他没有小我意识了。真解脱者没有疑心,对于一切人、事物都没有疑心,他常常处在无念的状态。

我们上节课讲了,你总是不跟着你的念头走,慢慢地你也就无念了,念头就很少。你不跟它走,没有什么来逗引你的念头,就好像鞭炮没有引线,也没有火去点燃它,它也就不炸开。

真解脱者是无念的状态。在无念中怎么可能会有疑心产生呢?你的疑心是因为你的意识动了,不是风动,幡动,是你的意识在动。不是那个人是正师或是邪师,是你的心在动。不是他讲得好不好,是你的心在动。真解脱者,心念都不动了,无念了。这种无念之中哪还有怀疑之心生起来呢?没有了!

有的师兄说,这部经是不是真经啊?那位法师讲得对不对啊?你这不都是「念」吗?不都是意识在动吗?真解脱者不会想这些事。是不是真经,你读一会儿就知道了,真经让你很舒服,清净自在,获证「常、乐、我、净」。那么伪经让你感觉躁狂。伪经中有很多话也不符合逻辑,一读就不舒服。就好像吃着吃着饭被噎住了,或者吃着吃着饭发现里面有异物,让你就突然地震惊,很敏感地意识到:不对劲啊,说不出来的感觉,这味道不对啊。你要是读真经读多了,一遇到伪经你一读就知道了这部经不对劲。所以要多读真经。哪里找真经啊?现在市面上通行的佛教十三经大家读一读,多读,之后有能力的话,多读一下《乾隆大藏经》的经部。你多读,真经读多了,伪经就逃不出你的火眼金睛了。

「如是断疑即真解脱」(怀疑——他的意识肯定在动,是吧?)断疑——意识动都停止了,不怀疑了,心不动了,这是真解脱。(心不动是心念不动,大家明白的。不是说心脏不跳动了,是心念不动。)「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到彼岸。譬如大河,有此彼岸;解脱不尔,虽无此岸,而有彼岸。有彼岸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到彼岸。」就好像大河有此岸、彼岸的划分。但是解脱不是这样的。「虽无此岸,而有彼岸。有彼岸者即真解脱。」要是一条大河,我们说有左岸、右岸,前岸、后岸,东岸、西岸。一条大河一分开,二产生了,二元产生了。但是真解脱它是一种绝对圆满的状态,没有二元存在。它只有彼岸没有此岸的。你修啊修,从烦恼的此岸上去到达了解脱的彼岸,就只有解脱,没有别的了。如果还有别的,如果还有二元相对照,那还没逃出二元对立。真解脱里,没有二元对立,就是绝对的解脱,只有一个彼岸。到彼岸,至臻圆满。「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默然。譬如大海,其水汎涨,多诸音声,解脱不尔。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解脱本身给人的感觉是「默然」。(默,安静的意思。)前面也讲过安静啊、寂静啊,这里又讲默然,就是不太爱说话。真解脱者,话很少,不太爱说话,他在生活中很被动。真解脱者是默然的状态,也不是说别人跟你说话,你也不理他了,不是这样的。就是说他很少主动地去聒噪、主动地唠唠叨叨,很少这样。除非别人让他讲,他才讲一点。

好像大海水,里面的一浪一浪的水一直在泛滥,涨潮落潮,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惊涛拍岸的声音,澎湃的声音,浪花的声音,或者海豚飞出来又跳回去「噗通」一声,这大海水很喧闹的。但是解脱不是这样的,解脱呈现的是默然。沉默的样子那是解脱。所以真正的解脱者很安静,他走到哪里,就好像是一个内向的不大爱讲话的人一样,他不会到处地说:你信佛吗?你信佛吧!念阿弥陀佛吧。他不会主动地去强压别人,强行诱导,他不会这样做的。他是随缘的。(比如说他正好带着个佛珠,别人问他,你是信佛的啊?他答我是。别人问一句他答一句,不问他,基本上也不回答。)真解脱者都比较安静,非常低调。不可能是高调的,因为高调是「我执」的体现,他很低调。

【又解脱者,名曰美妙。譬如众药,杂诃梨勒,其味则苦;解脱不尔,味如甘露。味如甘露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很多药混合了「诃梨勒」之后,药就变苦了。(「诃梨勒」也是一种药,比较苦,温性的。)但是解脱这里没有苦味,只有甘露的味道,像甘露一样甜美为真解脱。你真正地证得解脱,「空明乐」的合一当然是甘美的了,像甘露一样,是很舒服的。(你就在这里沉默着,好像有很多的甜美的口水就翻出来,然后咽下去,那个也很养生的,这是真解脱。)真解脱里面没有苦存在。「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除诸烦恼。譬如良医,和合诸药,善疗众病;解脱亦尔,能除烦恼。除烦恼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真解脱的味道是如此地甜美而安静,当然没有烦恼了。有烦恼就不叫真解脱了。真解脱就好像良医把一切诸药的药性都提炼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合成一种万能药。真解脱是万能药,善于疗治众生的一切病苦。有了真解脱,一切病苦、烦恼都会消失,彻底地根除了烦恼,这才是真的解脱。如果你在生活中还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烦恼,不管是哪方面的烦恼,那你还没有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即是佛)。

【又解脱者,名曰无迮。譬如小舍,不容多人;解脱不尔,多所容受。多所容受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在真正的解脱里,没有很局促不安的、很狭窄的感觉。(迮是逼迫、狭窄的意思,空间很狭窄。无迮,就是空间并不狭窄。)真解脱者他就好像尽虚空遍法界一样的存在,一切虚空法界就是他,他是如此地舒服自在。不会像一个小罐头盒、小房子装不下多少人一样,不是这样的。真解脱到处遍在,松松松、空空空,很舒适的。可以容受一切万有,这才是真解脱。容受一切万有,又本无一物可容受,这才是真静、真解脱。你说我装了一切万有,我感觉我满当当的,那你没有真解脱。容受一切万有,又好像不曾容受一物,这才是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灭诸爱,不杂淫欲。譬如女人,多诸爱欲,解脱不尔。如是解脱即是如来,如来如是无有贪欲、瞋恚、愚痴、憍慢等结。】

「又解脱者,名灭诸爱,不杂淫欲。」真正的解脱者这里,他的爱欲之根是断了的,没有爱欲之心、没有淫欲之心的。像世间很多女人还有很多的爱欲之心,(女人生来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的一个角色,她要依赖男人。很多的女人并不独立,她强烈地依赖男人,她的爱也重,欲也多。)但是真解脱里没有爱和欲。没有爱欲,才是真的解脱。不是说我刻意地成为禁欲主义者,而是随着我的解脱,欲消失了。可能跟世间法、世间相上的众生去谈,有时候还谈一谈这方面的事情,实际上心里欲河永远地干枯了,没有欲了,没有小我的爱欲了。如果有,这是大我的慈悲,小我的情欲化成了大我的慈悲,这样才是如来。

如来彻底地没有了贪欲、嗔恚、愚痴和骄慢等等的这些「结缚」。所以说如来是没有习气的。

看到一个人还有没有习气,就知道他是不是已经成正觉。成正觉的如来是没有任何的习气的。无论是贪欲习气,贪于财、色、名、食、睡,贪于色、声、香、味、触、法,贪于任何的「五欲六尘」的习气都没有了,安静自在,本然如是,没有任何的嗔恚之心。就算别人打他,骂他,讽刺他,挖苦他,他心里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动转。如来当然也不会有愚痴之心了,任何的愚痴都不曾有。他在本然的实相的智慧里面,光芒四射。

说是「光芒」,实际也是个假名而已。在非意识里光芒四射,那种光芒不是六尘缘影中的光芒,是意识或者非意识的,你只有亲证才懂得那种光芒。那种绝对的光芒,它光芒四射,没有愚痴,没有阴暗,更没有骄慢,真正的如来没有骄慢。如果一个人还很骄傲,控制欲还很强,那就不是如来。所以我们就知道,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如来,在你还不了解他的思想境界的时候,你先看他的做人,你就知道他是不是。不「杀、盗、淫、妄、酒」,不「贪、嗔、痴、慢、疑」,人做好了,再看思想境界。如果人都做不好,思想境界也就免谈了,那也不可能是如来了。所以做好人是做好佛的一个基础。习气如此炽盛怎么可能是如来呢?

前几天去一个寺庙拜佛。面对着一尊非常高大的阿弥陀佛的佛像,在那里礼拜了三下。第一拜,头沉下去,双手的掌心向上的时候,一种苍凉感弥漫在心中。鼻子发酸,眼睛好像有泪,在那儿晃,就在想内院的师兄们很多理上都悟了,现在差就差在习气上了,怎么样能断习气呢?阿弥陀佛呀,怎么样能够让师兄们的习气快速地断掉……这是第一拜,我的头沉在垫子上很久很久,头顶抵住这个垫子很久很久。阿弥陀佛,怎么让众生能够断除习气?就这样发了一个问。然后起身双手合十,第二拜的时候,答案就来了,一个声音好像在说,醍醐啊,你怎么能要求所有的花都在同一时间开放呢?你怎么能要求所有的果子在同一时间成熟呢?第一拜问了个问题,第二拜得到了答案。然后我就笑了,是啊,这不是我执吗?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又透露出自己的我执的存在,那不还是我执吗?诸佛无分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而我还在分别。

师兄们的习气现在好像成了最大的障碍。怎么断习气?我的心还在动,而诸佛看一切都是最美好的。花在该开的时候就开了,果子在该成熟的时候就成熟了,众生的习气在该断的时候就断了。《法华经》不也讲了吗,只要你跟佛沾点边儿,早早晚晚都是佛。《涅槃经》又讲,就算是一阐提他也有转变的时候,只要转变早晚都是佛。其它经又讲,连魔王波旬有一天都被授记成佛了。众生早晚都是佛,你又着急什么呢?这个着急的心难道不是小我的心吗?然后第三拜,心空无物,什么都没有,就这样拜完了。很快乐,很轻松,很自在。

所以各位师兄,有的时候,你的问题也许你不应该问醍醐师兄,你应该在拜佛的时候去问佛祖,他会给你更好的答案,应该来讲比醍醐师兄给你的答案更究竟圆满一些。因为醍醐师兄给你答案的时候,她还在用她的小我,是不是?而诸佛无我,他给你的答案是真的圆满。有很多问题很多结打不开的师兄,你去问佛吧。问佛之后你的心会更宁静。当然并不是说逃避责任,大家不要来问我。你要依然还想问醍醐也可以问,我尽量地让佛住在我心中,然后去回答你的问题。

我们大家就把手头该做的事情做好,认认真真用心地做好,就是在修行了。如果每一件手边的事你都做好,没有愧疚地做好,那么你必证圆满的解脱。「解脱」这个词说上去是很大的,但是它显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是很微细的。「解脱」这个词是用一切的生活细节、生命细节去证得的。我们知道了诸佛如来真正的解脱境界是什么样子,慢慢地向他靠拢,修着修着就向他靠拢。总有一天,你能感受到「原来我真的是佛菩萨再来,我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再来。」这并不是一句理论,不是经文里佛陀在安慰我们、在鼓励我们,这是一个实相。当有一天你看到周围的一切都是佛菩萨再来,你也明确地确信、确定自己就是佛菩萨再来,你就真的解脱了。在真的解脱里,又不会去分别,不会再去下什么判断,你就安于这种本在的寂静,清明快乐的默然。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51.html

“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39课·从问题到宁静 | 涅盘经白话文”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第283课

《大般涅槃经》第283课

第283课各位尊者: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如来涅槃之后,在火化如来遗体的时候,什么样的火都没有办法将如来的黄金宝棺下面的香楼点燃。原来,慈悲的释迦牟尼佛正在等着自己的大弟子「迦叶尊者」的到来。那另一边呢,迦叶尊者在定中已经观察到如来已经涅槃,他带着五百个弟子匆匆忙忙地赶往如来所在的地方。因为敬重佛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6

第266课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观看《涅槃经》中的辩论会。我们都知道这个辩论会是外道发起的,佛陀是被动参加的,因为佛陀本身并没有好辩、好斗之心。好辩、好斗之心其实也是「我执」的体现,但是被动参加还是可以的。为了阐明宇宙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5

第265课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最近「喜马拉雅」上主播评选投票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我看每天都有师兄在群里发,要给我们学院投票。我一直也没怎么在意,今天课前有点时间,我就去看了一下主播评选的总榜,就是怀着好奇心去了解一下,看看排在前几名的都是谁呀。大概看了一下前十名,大部分都是讲鬼故事,还有讲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1

第261课「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各位尊者:大家好!很高兴我们能够一起继续学习《涅槃经》。可能有的师兄感觉奇怪,明明是讲《涅槃经》,怎么放《心经》曲呢?因为今天我们讲的《涅槃经》等于是「涅槃经版的心经」。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一这里有一段(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又到了晚间,又再一次地坐在水晶莲花上的本师面前。很高兴,很多师兄也都坐在这里了。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五卷——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三。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五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三这一卷的内容跟第三十四卷息息相关。【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云何名因亦是过去、现在、未来,果亦...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8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偈颂大家都知道,都会背诵,但是什么时候我们真的能够完全透彻地了解佛陀真实的想法呢……继续来看《涅槃经》第三十四卷。【善男子,我于一时复作是说:施者施时以五事施。何等为五?一者、施色,二者、施力,三者、施安,四者、施命,五者、施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