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5

涅槃经1年前 (2022-12-11)《大般涅槃经》讲解663

00:00

265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

大家好!

最近「喜马拉雅」上主播评选投票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我看每天都有师兄在群里发,要给我们学院投票。我一直也没怎么在意,今天课前有点时间,我就去看了一下主播评选的总榜,就是怀着好奇心去了解一下,看看排在前几名的都是谁呀。大概看了一下前十名,大部分都是讲鬼故事,还有讲历史故事的,还有言情类和娱乐类的,然后我就知道,原来众生是喜欢这些的,就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们传播佛法的意义。

我们注定是人群中的少数人,因为我们关注大多数人不太喜欢的东西。有的人一看佛经好抽象啊,现在又到辩论会了,没有高智商都听不懂这些辩论。我们注定是少数人。但是佛陀说,真正喜欢和深爱《涅槃经》的人,都是菩萨再来,都在无量无边佛所在的地方种过善根的,无量世都修行过的。这是注定的。你喜欢什么,你关注什么,你就在强化你的记忆,你在给你阿赖耶识的仓库输进新的内容。每天你给自己的阿赖耶识输进的是什么内容呢?我们很庆幸我们这批人输入的是清净、无染的内容。这注定了我们与大多数众生的差别。但我们也期待着有一天我们去看总榜的时候,排到前几名的全是跟佛法有关的讯息,那说明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佛国了。我们如此地期待!

我们继续看《涅槃经》中这个梵志先尼与我们释迦牟尼佛的辩论会。

【若不遍者,是即无常。】

上节课,佛陀说,先尼呀,看来你所认为的那个「我」,经我们这么一分析,它没有到处遍在呀?如果没有到处遍在,说明它只在特定范围内存在,它就是有限的,有限的往往就是无常的呀。

【先尼言:瞿昙,一切众生我遍一切,法与非法不遍一切。以是义故,佛得作异,天得作异。】

我们看,每当释迦牟尼佛推翻了先尼的立论的时候,他就开始换立论了,又开始不坚持原来的立场,又开始说别的话了。

本来还说一切众生「我」遍一切处,现在又说,嗯,「我」是遍一切处的,法与非法是不遍一切处的,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佛做一种特别的事情,天人做另一种事情,互相不搭界的。

【是故瞿昙不应说言,佛得见时,天得应见;佛得闻时,天得应闻。】

所以,法与非法这个存在中还是有差异性的,天人做天人的事,佛就做佛的事。佛见到的,天人未必得见;佛能闻的,天人未必得闻。

【佛言:善男子,法与非法非业作耶?】

然后释迦牟尼佛说,善男子先尼呀,那么你认为这个法和非法(一切存在与非存在)难道不是业所造的吗?

大家注意:法与非法,这里指的都是元素(存在物)的意思。

【先尼言:瞿昙,是业所作。】

然后先尼回答说,乔达摩,一切存在或者非存在都是业所作的(业就是造作),就是有造作才形成的这个样子。

包括众生,怎么那么喜欢听鬼故事呢?呵呵,这跟他的业也有关系。

【佛言:善男子,若法非法是业作者,即是同法,云何言异?】

佛陀说,先尼,你要是认为一切存在、非存在都是造作的结果,(既然)都是造作的结果,那就是同一种了,那有什么差别呢?

【何以故?佛得业处有天得我,天得业处有佛得我,是故佛得作时天得亦作,法与非法亦应如是。】

你都承认了一切的存在和非存在都是造作的结果,既然都是造作的结果,那么就应该有一种统一性:佛可以造作的地方,天人也可以在那里造作(天人的「我」也在那里造作);天人可以造作的地方,佛也可以在那里造作(那个「我」也在那里),所以说,法和非法都是这样子的。

【善男子,是故一切众生法与非法若如是者,所得果报亦应不异。】

既然一切众生一切法与非法、一切造作与非造作、一切存在与非存在都这样子,那么果报就应该没有差别呀?我造什么因得什么果报,应该没差别呀?不应该还有例外的情况啊?

【善男子,从子出果,是子终不思惟分别:我唯当作婆罗门果,不与刹利、毗舍、首陀而作果也。】

善男子,从种子生出果子,这个种子从来不会去思惟和分别,说我一定要是那种果子,不要是别的果子。从种子生出果子,这个种子没有思惟、分别之性,它没有这个功能。没听说种子还去思惟、分别:我要成为婆罗门果,我不要成为刹帝利、吠舍或者首陀罗。没有听说过。

在这里我们暂停一下:「吠舍」是新翻译,也叫新译,经文中的「毗舍」是旧翻译。新翻译更靠近梵音的读音,所以我们就采取了新翻译。所以以后大家不要总盯着这个「毗」字就讲,老师读错了吧?这明明是「毗」怎么读「吠」呢?我们尊重的是新翻译。因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我们学历史课的时候,历史课本里也是这样讲的,采用的是新译音。

种子生什么果子,种子是不会思考的。你种个苹果种子,它不会去思考:我要变成苹果,我不要变橘子。它不需要思考,这已经注定了。

【何以故?从子出果,终不障碍如是四姓。法与非法亦复如是,不能分别:我唯当与佛得作果,不与天得作果;作天得果,不作佛得果。】

你看种子生出自己的果子,它不会刻意地用它的思惟去障碍这些结果的形成,该是什么就是什么。那么一切法与非法(就是一切存在和非存在)形成结果的时候,它顺理成章就形成了,它没有刻意地去思惟、分别和选择。一切存在和非存在没有想,说「我」这个结果一定要偏向佛这边,不要偏向天那边,或者一定偏向天那边,不要偏向佛这边。任何的造作,这个「造作」本身是没有思惟意识性的。

【何以故?业平等故。】

「造作」是一种客观形成的动作,而且这个动作瞬间就形成一个结果,不管你这个动作到什么程度,它都形成一个结果。比如说你正在挖井,挖一锹,这是挖了一锹的井;挖了两铁锹,这是挖了两铁锹的井;挖了一米、两米、三米、四米,都是这样子。你只要造作,它就有过程和相应的结果产生了,它是一个客观存在,它是平等的,它没有一种选择性。选择性在哪儿?那个主体是在人对不对?你去挖井,挖几锹,挖多深,这取决于你,而不是这个动作本身。

【先尼言:瞿昙,譬如一室有百千灯,炷虽有异,明则无差。灯炷别异喻法非法,其明无差喻众生我。】

先尼一看,从这个角度辩不过佛,我再说点别的吧。这个立论如果胜不了,我就再换立场、换地方。先尼是一直在换立论。

先尼说,乔达摩,我给你打个比方吧,就好像一个屋子里有百千盏灯,这个灯炷虽然有差别,但是这个光明却没有差别。灯炷是有差别的,就比喻世间的存在和非存在是有差别的,一切「相」有差别;那个光明是没有差别的,就比喻众生的那个「我」到处都在,就好像那个光明到处都在,没差别。

「灯有差别,光无差别」,这个比喻看上去好像还行,但是佛怎么说呢?

【佛言:善男子,汝说灯明以喻我者,是义不然。何以故?】

佛陀说,善男子先尼呀,你用灯炷的光明来代表你所谓的众生遍一切处的「我」,有点讲不通啊,为什么呢?

【室异灯异,是灯光明亦在炷边,亦遍室中。】

你看,你说在一个屋子里还有百千灯,但是屋子和屋子还不一样呢,有的屋子大,有的屋子小,对吧?大屋子里好像光明多,小屋子里好像光明少啊。灯也有差异,对吧?有的灯亮一点,有的灯暗一点,你怎么能说光明绝对一致呢?而且你看灯的光明,有的灯的光明能够扩散得很远,遍满整个屋子,但是有的灯的光明就在那个灯炷旁边一点点,是不是啊?

【汝所言我若如是者,法非法边俱应有我,我中亦应有法非法。若法非法无有我者,不得说言遍一切处。】

先尼你看你举的这个例子,说一个屋子里百千灯,你说的是大屋子还是小屋子呀?你说的那个灯确实是有差别的,有这样的灯、那样的灯,有的灯光明大,有的光明小,它真的遍一切处了吗?你仔细分析那个光明是有差异性的,它是统一的吗?如果你认为那个光明就是那个众生遍一切处的「我」,你仔细想想对不对?那到处都有那个「我」才对呀?是这样吗?你那个光明有的地方到了,有的地方没有到,那个小屋子里的光明到得了大屋子里吗?屋子和屋子之间可能还有间隔是不是?你不能说你那个「我」遍一切处啊。

如果说「我」遍一切处了,那证明那个「我」中就包含着所有的存在和非存在,所有的存在和非存在里应该也包含着「我」了。但是你用屋子去打比方,这明显是用有限的事物去形容无限的事物啊,「不得说言遍一切处!」

【若俱有者,何得复以炷明为喻?】

如果你真的认为到处都有那个「我」,那你就不用很有限的这个灯和光明去打比方了。灯,有限啊,一个屋子里的光明也是有限的呀,因为墙壁的阻挡,这一个屋子再怎么灯火通明,屋子外边可能还是黑暗的是不是啊?这个能形容那个到处遍在感吗?说明没有到处遍在呀?

【善男子,汝意若谓炷之与明真实别异,何因缘故,炷增明盛,炷枯明灭?】

这个地方也很有意思。

佛陀说,善男子先尼呀,你要是认为这个灯炷和光明完全是两回事,完全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没关系的话,那我问问你,为什么这个灯柱增大的时候,光明就好像增大了呢?这个灯炷枯死的时候,比如说蜡烛燃尽的时候,光明好像也要消失了一样。油灯里的油少的时候,好像光亮也小了。明明是两种事物,为什么还相互牵连呀?你能解释清楚吗?所以不能讲它们是完全别异的事物。它们不是完全不同的事物啊,如果灯和光明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灯变化了光明又受影响呢?

【是故不应以法非法喻于灯炷,光明无差喻于我也。】

所以你不能在讲到「存在和非存在」的时候用灯去打比方,然后说光明就代表遍一切处。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吗?你那个屋子的比喻本身就没有遍一切处啊?

【何以故?法、非法、我,三事即一。】

其实想一想,你谈到「我」遍一切处,又谈到一切「存在和非存在」,其实一切存在意味着什么?遍一切处,一切非存在也代表遍一切处,那么到处遍在的「我」又是遍一切处,这三者其实是一回事,你发现了吗?「三事即一」,其实本质里是一回事。讲的是同一个内容,你不要总是偷换概念了。

【先尼言:瞿昙,汝引灯喻,是事不吉。何以故?灯喻若吉,我已先引。】

然后先尼回答说,乔达摩,你用灯去打比方,这件事很不吉利(这是开始耍赖了,辩不过佛就开始耍赖了,说佛你用灯打比方不吉利),为什么呢?用灯打比方要是吉利的话,我刚才都引用了,你为什么要引用啊?我都引用了这个比喻了,你干吗引用我的比喻啊?

【如其不吉,何故复说?】

你在引用我用过的比喻,就显得你这个比喻很不吉利。

【善男子,我所引喻都亦不作吉,以不吉随汝意说。】

佛陀说,善男子先尼呀,你真的是很搞笑,我刚才引用的这个比喻不是你先引用的吗?你先用灯和光明打比方,我是就着你的话去说的,你怎么又谈我说这个比喻不吉利呢?根源在你呀?你先用的这个比喻,我顺着你的比喻说,然后你觉得辩不过我了,你就说这个比喻不吉利?

这不很有意思吗?就好像一个人,拿着一柄刀去刺人,没刺到人就说刀不好,是不是啊?就有点像这个样子了。

【是喻亦说离炷有明,即炷有明。汝心不等,故说灯炷喻法、非法,明则喻我。】

刚才你的这个比喻,想一想,其实比喻本身没有错呀,你也提到了,离开灯炷可能也有光明,靠近灯炷可能也有光明。是你的心不平等啊,先尼,所以你现在竟然在说自己提到的这个比喻不好。

【是故责汝。炷即是明,离炷有明;】

佛陀说,先尼呀,你先用的这个比喻,就算它不吉利,责任也在你那边是不是啊?你提到了灯炷,也提到了光明,其实你仔细想一想,没有灯炷哪来光明?可能你认为离开了灯炷还有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光明是不是?

【法即有我,我即有法,非法即我,我即非法。】

那么「存在」其实它就代表有「我」,「我」遍一切处。「我即有法」,只要有「我」遍一切处,就承认了一种存在。那么提到「非法(非存在)」,那也代表有「我」,要不然你怎么知道非存在呢?「我即非法」,正是因为这个「我」遍一切处,所以才能知道哪里是非存在。

【汝今何故,但受一边,不受一边?如是喻者于汝不吉,是故我今还以破汝。】

那么先尼,你今天为什么推崇一个事物的一边,又不受另一边?明明存在、非存在与「我」这三件事是统一的,你却偏袒一个,指责其他的或者不承认其他的,这是为什么呢?你刚才用的这个灯和光明的比喻,对于你来讲可能是不吉利的,因为它没有让你获得辩论的胜利,对于你来讲是不吉利的。那么我之所以用这个比喻,是为了破掉你刚才的立论啊。

【善男子,如是喻者即是非喻,是非喻故于我则吉,于汝不吉。】

善男子,刚才的这个灯和光明的比喻,我们又发现,你所举的这个灯和光明的比喻,没有办法让你的立论真正胜过我这边,所以对于你来讲这个比喻是无法支撑你的论点的,对于你来讲是不吉利的,但是对于我来讲其实是吉利的。因为你用的这个比喻用错了,我恰恰利用了它,所以对于你来讲不吉利,这个比喻对于我来说是吉利的。

【善男子,汝意若谓若我不吉,汝亦不吉,是义不然。何以故?见世间人自刀自害,自作他用,汝所引喻亦复如是,于我则吉,于汝不吉。】

善男子,如果你认为这个比喻对我来说不吉,那对你来说更不吉。就好像世间有的人自己拿着刀想害别人,结果把自己给害了。「自作他用」,想害别人,想用这个刀砍别人,结果把自己给砍了。先尼,你所引用的比喻就是这样子的,所以你不能说对你来说是好的,对我是不好的,你也不能说对你我都是不吉利的,不是这样子。其实你举的这个比喻恰恰被我所用了,就好像你想用刀害我,结果割了自己,我也不用害你了,方便了我。

【先尼言:瞿昙,汝先责我心不平等,今汝所说亦不平等。何以故?瞿昙,今者以吉向己,不吉向我,以是推之,真是不平。】

然后先尼说,乔达摩,你刚才还说我的心不平等,现在我感觉你的说法也不平等。为什么呢?乔达摩,今天你就偏偏说一切吉事都是向着你的,「以吉向己,不吉向我」,先尼说,乔达摩,你认为这个比喻对你来说是好的,对我来说是不好的,你这不等于袒护自己吗?真是不平等。

先尼现在就已经开始不讲道理了。

【佛言:善男子,如我不平能破汝不平,是故汝平、我之不平即是吉也。】

然后佛陀说,善男子,好吧,先尼呀,就算我不好,就算我不平等,但是,如果我能用我的不平等破掉你的不平等,说明这是最大的平等啊。

其实佛陀这句话还有一个含义,就是很无私地让着先尼。说,就算你说得对,我的心不平等,但是,如果我的心不平等却能够破掉你心的不平等,让你的心平等下来,那么我心的不平等也是好的,也是吉利的。这句话就显示佛陀真的是超级的无我和慈悲,不管别人怎么蛮不讲理,佛陀都让着他。

【我之不平破汝不平,令汝得平,即是我平。】

如果你认为我不等,但是却把你的不平等破了,让你变平等了,那说明我平等。

【何以故?同诸圣人得平等故。】

圣人就是这样做的。像《菩萨戒》里讲的,坏事都揽到自己这边,好事都给别人那边,圣人都是这样做的。

佛陀的意思是,我愿意付出,我甚至愿意表现出我的失败,只要能够让你的心平等下来,只要能度化你,我愿意做一切。其实隐含的就是这句话。

【先尼言:瞿昙,我常是平,汝云何言坏我不平?】

还是不讲道理。

先尼说,乔达摩,我一直就是平等的,我一直就是恒常的,你凭什么说坏掉我的不平啊?我一直都很平,你凭什么说我不平啊?

这就有点像吵架了。

【一切众生平等有我,云何言我是不平耶?】

先尼说,这个「我」到处都在,一切众生都有,本身就是平等的,你凭什么说我不平等呀?

【善男子,汝亦说言,当受地狱,当受饿鬼,当受畜生,当受人、天。我若先遍五道中者,云何方言当受诸趣?】

佛陀就又回到了先尼最初的立论,先尼说有一个「我」到处遍在,哪儿都有。

然后佛陀就说,先尼你刚才不是讲了吗?有一个「我」到处遍在,哪儿都有。既然到处遍在,那它就应该在地狱道、也在饿鬼道、也在畜生道、也在人道、天道,它到处遍在对吧?它就应该哪儿都在呀?那你就不应该说我造什么业去哪里。你本来就在那儿,你还去哪里吗?就不应该这样讲了。

【汝亦说言,父母和合然后生子。若子先有,云何复言和合已有?是故一人有五趣身,若是五处先有身者,】

你曾经也说,父母和合然后才能生出孩子。如果孩子本来就有,还需要父母和合干什么呢?你说你那个「我」遍一切处皆在,那个存在到处都是,那还需要造作什么?还需要父母和合什么?那孩子本来就在那儿了。

佛陀说,先尼呀,按照你的这个立论,你说众生的「我」到处遍在,那么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天道到处都有,到处都在,本来就有,既然本来就在那儿了,大家还造作什么呢?这个世界为什么还要继续运行?一切一切都定死在那儿了。

【何因缘故为身造业?是故不平。】

你想一想,我们不需要造作任何事物,本来就在那儿了,哪一道都是满的,你还造什么?所以你刚才这个立论就显示出你的心的不平嘛。

【善男子,汝意若谓我是作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我作者,何因缘故自作苦事?然今众生实有受苦,是故当知我非作者。】

善男子,你要是认为那个遍一切处皆在的「我」造作了这一切,这也不对。为什么呢?如果是「我」所造作的,为什么自己还造那些苦事呢?如果都是「我」,那谁都不傻对吧?那就都去天道或者人道,干吗还要去饿鬼道、畜生道或地狱道去受苦呢?明明众生都在承受各种各样的苦,你也知道,所以你就知道那个「我」并不是造作者。

就好像信基督教的,有人刚信基督教的时候也会问一个问题,说上帝是这么好、这么慈爱慈悲,上帝就是爱,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有坏人?上帝为什么要造坏人?上帝就是爱,为什么不只造好人?上帝就是爱,为什么不只造天堂,还要造地狱?然后牧师都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想好久、想各种理由想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很难,很难自圆其说。上帝如此地善良、慈爱,为什么他要造坏人?

其实佛陀这里质问先尼的,就是说,如果你认为那个「我」到处遍在,一切都是「我」造的,那「我」傻吗,「我」还造地狱、造饿鬼、造畜生?「我」还要去受苦?所以说「我非作者」。所以你就知道了,那个「我」并不是一切的造作之主,并不是那个所谓的上帝天神。

有的人就问牧师说,上帝为什么造坏人?牧师跟你讲,那不是上帝造的,那个是堕落天使撒旦造的坏人。撒旦造坏人,上帝造好人,等等,他给你这样讲。学了佛之后,我们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很多问题就明了了。

【若言是苦非我所作不从因生,一切诸法亦当如是不从因生,】

佛陀说,先尼呀,你要是认为这些苦不是「我」自己造的,没有原因就产生了,那么一切诸法、一切世界、一切相也都是这样了,不通过原因就产生了,自然而然就有了是不是啊?那就是无因之论了。

【何因缘故说我作耶?】

你要是认为那些苦的不是「我」造的,「我」造的是好的。那你为什么又说「我」遍一切处且造了一切?「我」还挑着好的去造,那证明「我」没有遍一切处嘛,「我」没有办法左右坏的,证明「我」没有遍一切处啊。

【善男子,众生苦乐实从因缘,如是苦乐能作忧喜,忧时无喜,喜时无忧,或喜或忧,智人云何说是常耶?】

佛陀说,先尼呀,你看看,众生的苦、众生的乐,难道不都是因缘和合产生的吗?苦带来一种忧愁,乐带来一种喜悦,忧愁的时候没有喜悦,喜悦的时候没有忧愁,当然有的人「或喜或忧」,有时候喜悦、有时候忧愁。真正的智者怎么会说这一切变化之相是常的呢?明明就是无常嘛,一直在变嘛。

【善男子,汝说我常。若是常者,云何说有十时别异?】

善男子,你说你那个「我」是恒常的,如果是恒常的,又为什么承认了神识入胎之后不同的时间段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呢?既然是恒常的,它干吗有变化呢?

【常法不应有歌罗逻时乃至老时,】

从歌罗逻开始一直到老的时候,就是说从神识入胎,受精卵一直长长长,长到出胎了,长大成人了,到老了,一直充满了变数,你怎么能说是常的呢?

【虚空常法尚无一时,况有十时?】

虚空倒是好像挺恒常的,但是你都不能用时间去限定虚空。你不能说今天的虚空、明天的虚空、中午的虚空、下午的虚空、晚上的虚空,对不对?虚空用时间无法去限制,就别说用十个时间段去考量了。

【善男子,我者非是歌罗逻时乃至老时,云何说有十时别异?】

所以,所谓的那个「我」并不是「相」本身,你不要老盯着「相」。那个受精卵慢慢长大了变成什么样子了,到后来出胎变成小孩子,长成大人,变成老人……不要只盯着这个时间段上的差异,不要只盯着「相」。

【善男子,若我作者,是我亦有盛时衰时,众生亦有盛时衰时,若我尔者云何是常?】

佛陀说,先尼呀,善男子,如果你认为一切都是那个「我」造作的,但是你看看「相」上吧,这人有盛时、有衰时,众生也有盛时、有衰时,如果是「我」造作的,那明明就是无常的,怎么说是常的呢?

【善男子,我若作者,云何一人有利有钝?】

善男子,如果一切都是「我」造作的,「我」就把自己造得很聪明就好了,为什么一个人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糊涂呢?自己本身就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糊涂,你还认为那个「我」是恒常的,还说是它造了一切。

【善男子,我若作者,是我能作身业、口业。身业、口业若是我所作者,云何口说无有我耶?】

善男子,如果那个「我」是造作者(是作者)的话,这个「我」能造作身业、口业,身业、口业如果都是「我」所造作的,为什么嘴又说无有「我」呢?身和口都是你,你造作了一切,为什么嘴还否定了那个「我」的存在呢?

【云何自疑有耶?无耶?】

人的嘴还问,「我」到底存在不存在呀?如果真的是统一一个「我」造作的,为什么他的嘴还在背叛自己呢?

【善男子,汝意若谓离眼有见,是义不然。何以故?若离眼已别有见者,何须此眼?乃至身根亦复如是。】

先尼呀,你要是认为离开眼睛还能看见东西,这也不对。为什么呢?如果离开眼睛还能看见东西,那还需要这个眼睛干什么呢?如果离开耳朵还能听声音,那么要耳朵干什么呢?离开鼻子还能闻味道,那要鼻子干什么?离开舌头还能尝滋味,要舌头干什么?如果离开身体还能接触事物,要身体干什么?

【汝意若谓我虽能见,要因眼见,是亦不然。何以故?】

先尼呀,如果你认为,那个「我」永恒存在,「我」能看,但是要靠眼才看见。这句话也不对,为什么呢?

【如有人言:须曼那华能烧大村。云何能烧?因火能烧。】

就好像有一个人说,须曼那花能够烧大村。这个须曼那花,它能够把村子都烧了,怎么烧呢?要靠着火才能烧。——有点搞笑是不是?说这个花能把村子烧了,怎么烧呢?靠着火才能烧。——搞不搞笑?

【汝立我见,亦复如是。】

你说,哦,我呢,能看,必须靠眼睛才能看。这句话就不大对。

【先尼言:瞿昙,如人执镰则能刈草,我因「五根」见闻至触亦复如是。】

先尼回答说,乔达摩,就好像一个人拿着镰刀去割草,拿着镰刀才能割草,没有镰刀就割不了草,所以我必须有眼、耳、鼻、舌、身才能见、闻、觉、知。我能够见,能够闻味道,能够听声音,能够用舌头品尝滋味,能够用身体触摸,我必须要有眼、耳、鼻、舌、身,然后才有色、声、香、味、触。

【善男子,人镰各异,是故执镰能有所作。】

佛陀说,善男子啊,镰刀和人完全是两回事啊。就是因为镰刀和人不一样,所以说我拿着镰刀能做什么什么,不拿镰刀就砍不了草。这个「五根」和人的本质之间其实是不一样的,你仔细想一想,「五根」(眼、耳、鼻、舌、身)跟人的本质是不一样的,是不一样的!人,通过「五根」好像能够看到色、声、香、味、触,但是人的本质并不在「五根」之内呀。

【离根之外更无别我,】

但又没有完全脱离「五根」。如果完全脱离「五根」,那么你这个看的功能、听的功能、闻的功能、尝的功能也显现不出来了。

【云何说言我因诸根能有所作?】

「五根」的存在,证明着有那个「我」,(只是)证明着有,但是「五根」不直接等于「我」。「我」跟「五根」不是一回事,又不能脱离「五根」,这是很复杂的。

你不能说「我」必须靠着诸根才能有所作。其实如来藏本身就有这个功能的,你不能说离开了眼、耳、鼻、舌、身,如来藏就不能看、不能听了。有的人没有耳朵也能听,有的人没有眼睛也能看对不对?《楞严经》也提到了。

【善男子,汝意若谓执镰能刈,我亦如是,是我有手耶?为无手乎?若有手者,何不自执?】

佛陀说,善男子先尼呀,如果你认为只有拿着镰刀才能砍草,那么「我亦如是」。你仔细想想你所谓的那个「我」,那个「我」有手吗?它有手。有手还是没有手?如果有手,为什么它「不自执?」

【若无手者,云何说言我是作者?】

人到底有没有手啊?人肯定是有手啊。有手的话,他要是想砍草,其实他可以拔草或者折断草,不一定必须依靠镰刀是不是?如果没有手的话,「为什么说我是作者?」如果你没有手,根本没有办法去砍草或者折断草或者拔出草的话,为什么说「我」是那个造作者?

【善男子,能刈草者即是镰也,非我非人。】

镰刀能够砍草,「非我非人」,看上去「相」上讲是镰刀在接触草,不是「我」在接触,也不是人在接触。

【若我人能,何故因镰?】

如果这个「我」就能砍草、折草或者人本身就能,还靠着镰刀干什么?

【善男子,人有二业:一则执草,二则执镰。是镰唯有能断之功。】

其实人可有两种造作,要么把草折断,要么依靠镰刀把草割断。这个镰刀跟人的手相比只是快一点、锋利一点。

「唯有能断之功」,就是快一点、锋利一点。

【众生见法亦复如是,眼能见色从和合生。若从因缘和合见者,智人云何说言有我?】

就是说,如来藏本身就有那个功能,不是说必须要靠眼睛,有眼睛可能只是方便一点,但你不能说没有眼睛就看不见了。

眼睛为什么能够看到色相?我们在《涅槃经》中也讲过,好像《楞严经》中也讲过,要有这个器官,要有光线,要有能看之物,还要有什么?如来藏本自的觉性。这个的介入非常关键!你弄个假眼珠子放这儿或者死鱼眼睛放这儿,有光亮,有可看之物,这个死鱼眼能看到吗?不能!因为它死了。眼睛能够看到色相,跟和合有关系,就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所以智慧的人不会特定地讲有我无我,讲不清楚的。

【善男子,汝意若谓身作我受,是义不然。何以故?】

先尼,你要是认为,哦,身体造作,「我」自己来承受,身体和「我」不是一回事。那也很显然不符合逻辑。

【世间不见天得作业,佛得受果。】

你不可能说天人造业佛去受这个果,对吧?

【若言不是身作,我非因受,】

你不能说身体和「我」不是一回事:身体造它的,「我」做我的;身体造作它的,然后「我」又享受到了身体造作的结果。这是不可能的。

【汝等何故从于因缘求解脱耶?】

佛陀说,先尼呀,你要是不承认因缘和合的重要性的话,你们又为什么从因缘求解脱呢?

你们外道不是也讲究断恶修善吗?可能在细节上跟佛讲的不大一致,看法上不一致,是不是啊?但是你们也讲究断恶修善,想要求解脱。如果你们认为因缘都没有意义了,「我」到处遍在,「我」造了一切,不需要因缘和合,那你们还求什么解脱?直接造一个解脱不就行了吗?为什么就没解脱呢?

【汝先是身非因缘生,得解脱已,亦应非因而更生身。】

如果你认为,你那个身体不是因缘生的还能得到解脱,那应该不需要什么原因也能够「更生身」(不需要造作什么,继续繁殖呗)。

【如身,一切烦恼亦应如是。】

如果你都不承认因缘的重要性,就认为世间有个神(有个「我」)造了一切,那你就让你伟大的神把你的烦恼都断干净吧!让你的身体直接就天天变成天人,不要造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了,是不是啊?

今天这个辩论会,我们就先看到这里。

这个辩论会,佛陀反驳梵志先尼的时候,其实等于也证明了世间很多其他宗教的荒谬性。我们不得不这样讲,因为我们已经选择了学佛,我们就相信佛法讲的是最符合实相的、是最对的,我们才站在这里。既然站在这里,我们认为这个最对,肯定认为别的就不对,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已经不是自赞毁他能形容的了。站在这个角度看一切外道就是蛮荒谬的。没有办法。

所以,《涅槃经》,你看已经到了第三十九卷了,到了末尾部分,这是高潮中的高潮,就是开始破邪而显正了,破除一切外道来立佛陀的正法。没有办法,真理就是真理,越辩越明,辩来辩去辩到最后发现,哦,还是佛讲的对啊。所以我们就安于学好佛,安于做个好的佛弟子,将来能够成为佛这样具备正遍知(智慧)的人。

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师兄都喜欢看辩论会,哲学思辨有的时候也挺费脑子的,如果这个辩论会的个别的环节你搞得不是特别懂,倒也不是特别重要,你要把佛法讲的这些空啊有啊,为什么空、为什么有,为什么一开始讲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后来又讲常、乐、我、净,这些搞懂了,然后空有圆融了,又断了烦恼了,那也可以了,辩论会搞不懂就搞不懂了。

如果有的师兄天生就喜欢这一块,那你就可以搞得很透,甚至说在讲解的时候可能比醍醐讲得还要好。在讲解辩论会的时候,我个人也是捏着一把劲儿,废话要是不多好像不容易讲清楚,废话一多就显得乱了套了。辩论会确实不好讲,但是这恰恰也是佛法中的重点。

我们知道,有很多的佛学院也有辩经的环节。辩论会其实可以让你坚定那个实相,有的时候你感觉我好像了解了,但是跟别人一辩,就不知道怎么说,那说明没有真的了解,还是没有掌握透彻。所以佛经中赞美佛、赞美大菩萨的时候,总是说要辩才无碍。辩才无碍也很重要,就是说站在什么角度我都懂,我都能够解释透彻,让你心服口也服,这说明你是真的悟了。所以大家根据自已的情况来选择,实在搞不懂就先放一放,能够搞懂就研究透彻。

在你悟之前如果跟别人辩论呢,用的基本上都是第六意识,有的时候还有第七识(我执)恒审思量。悟了之后再去辩论,感觉好像有一种不由自主的感觉,不知道是什么在推动着你,是阿赖耶识还是如来藏在推动着你,好像用的不是第六意识了,这就显得轻松多了。因为人用第六意识的时候是最耗脑子的。当你悟了之后,用真心,就是用自性本具的智慧去推动你的时候,就顺风顺水,就不累了,就很轻松了。佛陀跟外道辩论的时候是一点都不累的,是非常轻松的,外道怎么立论,佛陀都有本事把他驳倒,所以佛陀不愧是我们所有人的偶像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佛即是一切佛,

一切佛即是一佛。

不管一佛还是一切佛,

都是你的真心自性之佛。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5.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5”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8

第278课「文殊师利,若菩萨不行色空是菩萨行,不行色不空是菩萨行。何以故?以色自性空故。如是菩萨不行受想行识空,不行受想行识不空,是菩萨行。何以故?心意识不可得故。」——《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后分》部分。【阿难,我入涅槃,如转轮王经停七日,乃...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7

第267课「已知恩者,虽在生死,不坏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断灭,作诸恶业。」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涅槃法会的现场。【外道众中复有梵志,姓迦葉氏,复作是言:瞿昙,身即是命,身异命异。】在涅槃法会中,来到娑罗树林找佛陀辩论的这些外道当中,有一个梵志,姓迦叶,他现在又站出来了。他对释迦牟尼...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第257课「菩萨有三法行。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何等为三。一者种种深觉。二者入无数意。三者念要句三昧。是为三法行。菩萨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八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六【迦葉菩萨言:世尊,根本、因、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时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号称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大般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七卷,首先依然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的翻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五上节课佛陀最后对迦叶讲到:善男子,凡夫的色相是从烦恼生的,如来的色相是远离了烦恼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涅槃经》已经讲到了第三十六卷,有几个师兄跟我讲,自己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不过还好,我手头的这部《涅槃经》是河北省佛教协会出版的版本,在第四十卷之后还有几卷后分,我们也是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学一段时间,让《涅槃经》无限宏深的思想印入到我们的心海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看一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8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上节课,佛陀打比方,用恒河来比喻涅槃之河,说有的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先沉下去了,被水淹没了,不久之后又出来了,出离水面了,结果没呆多长时间又沉下去了,又被水淹没了。为什么呢?明明都遇到了涅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