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40课·不放逸者,谓真解脱 | 涅盘经白话文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8)《大般涅槃经》讲解1491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大般涅槃经》的第五卷。

上节课讲到如来作为真正的解脱者,他是完全没有贪欲、嗔恚、愚痴、骄慢等等这些结缚的(结缚可以理解为习气的缠绕),如来是完全断掉了贪、嗔、痴、慢、疑这些习气的。如果还有习气,那就不是如来。断掉习气,说起来很简单,其实不简单。因为这个断掉习气,不仅包括你的行为、你的语言,还包括你内在的起心动念。只有当你真的无我的时候,贪欲、嗔恚、愚痴、骄慢才真的断掉。哪怕你那个「我执」还很微细地存在着,你的习气还是会在合适的时候翻上来的。

【又解脱者,名曰无爱。爱有二种:一者、饿鬼爱,二者、法爱。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愍众生故有法爱。】

所以这里又讲:「又解脱者,名曰无爱」,解脱者就没有世俗的爱欲了。爱有两种:一种是「饿鬼爱」,另一种是「法爱」。这里讲真解脱者离开了饿鬼爱,「怜愍众生故有法爱」。

饿鬼爱是什么样子?是贪婪而不知足的爱,占有欲性的爱(占有性的、控制欲很强的那种爱,自私性的爱)。

有的时候在爱情中,男女说:我可以为她(他)去死,感觉好像很高尚和伟大,好像不自私了。但是你仅仅只为这一个人去死,为什么?你感觉你爱她(他),但是你可以为天下的众生去死吗?你做不到,甚至为了你的父母,你都未必能做到。所以世间人在爱中,即便是说我可以付出我的一切,付出我的生命,或者说对方残疾了,我可以捐出我的器官了,这种爱依然是饿鬼式的爱,是贪婪不知足的,其实根底里还是自私。她(他)能够满足你,满足你的爱欲,所以你爱她(他)。你为什么不对别人这么爱?要仔细考量一下。世俗中人即便是这种貌似无我的爱,其实也是自私的,因为这种无我并不是针对所有人的,这是饿鬼式的爱。

那么还有一种爱叫法爱(法之爱),对于宇宙实相和真理的爱。真解脱者离开了饿鬼之爱,因为怜悯众生的缘故有法爱,拥有这样的法爱才是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他爱的是什么?不是他自己,不是某个团体,而是爱的是真理,可以让人类、让众生获得解放,获得至臻圆满幸福的真理,他爱的是这个,这是法爱。有的时候法爱在外在表现上好像对家人是冷漠的。

比如说佛陀出家了,他作为王子出家,带给他的家人无限多的痛苦。表面上看,有人讲佛陀很自私。但是他追求的是什么呢?他追求的是宇宙真理实相,获得(获证)了宇宙真理实相,他反过来带给全人类以幸福和解放,这样的话一衡量,舍了小家,顾了大家;舍了小爱,顾了大爱;舍了家人,顾了众生。这样看上去,如来的爱就是法爱。所以有的时候个别情况下,确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得到鱼就得不到熊掌,得到熊掌就别想要鱼。有的时候是这样的,需要取舍。而今天四月初八,2017年的四月初八,恰逢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日,今天也是著名的浴佛节(给小佛像进行洗浴,很多的寺庙都会举行盛大的仪式)。在今天我们看这部经的时候,可能会别有感触,如来舍掉了自私的饿鬼爱,他的心里充溢的全是法爱。所以如果你是把真理看得至高无上的话,你就能理解佛。把真理看得至高无上,甚至忘了自己的存在,忘了还有这个小肉身存在。

【如是法爱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法爱并不是「法执」,大家要注意,不是法执。如果有法执,那也不是真解脱,法爱是为了法而化掉了自己,「小我」完全地消失了。在消失中,一切的执著当然也就随之消失了,几乎所有的执著也是建立在「小我」的存在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常常讲,当「我执」彻底断干净的时候,几乎法执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如来没有法执,但有的是法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离我、我所。如是解脱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最近在课上已经两次跟大家讲,在你觉知任何事物的时候,你不要只作为那个觉知的主体,你也要化为那个被觉知的客体。为什么呢?这个目的就是让你的「能所双亡」,「能所双亡性即真」。主体、客体消失的时候,你才完完全全化在了虚空法界当中。

「离我、我所,如是解脱即是如来」,你要是只站在一个觉知者的角度去看世界,这依然是二元的,有主体、客体,然后你的这个主体的角色,会有一种无形中生起的傲慢感,「我」在觉知一切,一切被「我」觉知,会有一些些微的傲慢感在你身上。

但是回过头来,你又化为被觉知者,去感受这个觉知自己的人的时候,客体变成主体的时候,「能」变成「所」的时候,你想想,当我觉知空气的时候,我反过来切换角度,以空气的存在状态觉知「我」,我作为空气是什么样子?到处遍在,松松的、不著不住的。觉知「我」,我看到一个人,一个肉身相,一个很傲慢的肉身相,它在觉知我,我一方面感觉自己到处遍在,这种松松松、空空空。另一方面又在感觉那个人,那个被狭窄的肉身盒子束缚起来的人……然后你会怎样,会很超脱,就好像你已经「意生身」出去了一样的。

同样的,在你觉知一条小狗的时候,也是切换角度,站在一个很低的角度,因为小狗一般离地面比较近,它要仰视人类的,它看人的时候是仰视的。你把自己切换成一个小狗的角度,去仰视人类,仰视这个世界,你会意识到这个习气束缚着六道轮回中的一切生命,那么作为小狗你会喜欢什么?如果你是一条雄性的小狗,见到树木或者电线杆子,你就想去占地盘,这是一种本能,你无法控制自己。而你为什么变成狗?前世作了相关的业,让你到了畜生道。然后业又控制你总是造更深的业。所以当你成为三恶道的众生的时候,你出去是很难的。

为什么佛家、道家都在讲人身最适合修行?因为如果你脱离了人身,你很难去修行,像天人那么幸福快乐,就很难生起道心,阿修罗忙着嗔恨打斗,他也很少会想到修行。三恶道的众生,本身生活就不能自主,智慧上又欠缺,头脑很小,智商也低,你让他怎么修,很难。不是说绝对不能修出来,很难。但是作为人,你能修出来。释迦牟尼佛是古佛再来,他示现为「从人到佛」修出来了。借假能修出真来,借着肉身能成佛,就给我们做了榜样,你一定要对自己生起信心。

所以在你觉知一切事物的时候,你换为那个被觉知者再去觉知你,推而广之,再去觉知你身上的觉知性,这样的时候,「能」、「所」慢慢地就化开了,你分不清你是谁,你到底是一个觉知的主体,还是被觉知的客体,你渐渐地分不清,「能」、「所」就融化了,二元就消失了。所以这是一种泯灭二元的修行方法,大家要重视这个方法。经文里的理论依据就是,「离我、我所,如是解脱即是如来」。当你的「能」、「所」双亡的时候,主体客体完全融化不见的时候,二元消失的时候,你就是如来了。

什么是真的万物一体?你要是仅仅作为人去感受,我吸的气,是这里的气、那里的气;我身上的水,是这里的水、那里的水。这还是以人为中心的一个修行方法,也可以。但是未必能够让你做到能所双亡,因为以人为中心,还有潜藏的傲慢在你身上。当你化为被觉知者去觉知你的时候,你潜藏的傲慢消失了,因为角度换了。「任何觉知的主体都有潜藏的傲慢心理」。但是当你化为被觉知者的时候,傲慢就没了,这是很有趣的事情。

所以当你开车的时候,甚至你可以想:我是车,被开是什么感觉?一个人在驾驭我,我走在路上。如果你把自己也观想成无形众生的话,你会对这个世界的敏感性又进一步地增强了。从观想自己是有情众生,比如说一条小狗(有情众生),然后慢慢地再观想,你是植物(花草、树木)什么感觉?再观想你是工具、汽车、房子,如果你是房子,你被人住在里面是什么感觉?这是非常奇妙的,大家现在就可以闭上眼睛设想。如果你是房子,无论你是楼房别墅,还是小屋宅,你是房子稳固地在这儿,有众生住在你这里面,进来的时候,根据他自己的想法,他自己的想法,那种我执,去进行装修、设计、买家具,然后住进来。又因为他强烈的我执,吵个没完没了,又因为他的肉身上的欲望,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等等等等,如果你作为房子去观察你自己,这是很有趣的体验。你不停地作这种角度的切换,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有形众生、无形众生……

你有的时候也可以观想:我是一个隐身者,我是无形众生,超越维度限制,超越时空,我来到这个有形有相的世界会是什么感觉?看着周围这个世界一切的纷繁复杂的乱象是什么感觉?你这样全方位多角度地切换,你的小我绝对化空不见,完全消失不见。很有趣的。

要是平常不方便这样观想,你在打坐的时候观想也可以,心静的师兄时时刻刻都可以观想,到哪里只要你有见闻觉知,你有色、受、想、行、识,你就可以去观想「主体、客体倒过来」(客体变成主体,主体变成客体)。

【又解脱者,即是灭尽,离诸有贪。如是解脱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这里的「法」就可以理解为「道」,宇宙的规则,暗含的隐能量,「法」这里也就是「如来藏」,成就了一切。祂有能力去成就一切,祂是一切生命力的源泉。解脱者——真正的如来,灭尽了一切的贪,贪心全灭尽了,没有贪心。没有我了,就没有贪了。如是这样的解脱,就是如来。如来就是「法」的象征,「如来者即是法也」,法即是佛,佛即是法,所以你爱护法就是爱护佛。经文里也经常提到,「有经的地方即是有佛」,所以对一切的经书、佛像你要爱护。

有的师兄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了,经书、佛像不都是相吗?你要认为是相,释迦牟尼佛这肉身还是相,娑婆世界还是相,极乐世界还是相。相,都是相,相和相也有分别。这个代表佛的相,这个相代表佛,那个相是什么相?在相上,必然有分别。所以对经书、佛像要爱护的。

我们一般认为经书佛像用不到的时候,或者破旧的时候送到寺庙里是最稳妥的。但是有些时候也未必如此,这个跟寺庙的管理者的心态有关系。这个寺庙是真的道场吗?也不知道。有真的,寺庙有真有假,有的是经营场所,有的是清净的道场。所以你要选择,经书、佛像往哪儿放也是一门学问。经文里讲,「如来者即是法也」,那么倒过来,「法即是如来也」。法是诸佛的命根,是血脉,所以你要爱护法。爱护法、保护法、传播法,同时保护一切经书,也要爱护佛像,这是佛弟子基本的一个责任。

【又解脱者,即是救护,能救一切诸怖畏者。如是解脱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我们谈到修行人,如果你真正地想要修习大乘的话,你就要践行大乘的菩萨的「六度」,六度里有一个叫「布施」,布施里有一种叫「无畏布施」。

无畏布施是什么意思呢?解除众生的怖畏,解除他的痛苦和烦恼,这是无畏布施。像你给他回答心理问题,解决他的困惑,这属于无畏布施。同时你放生去,救护众生,因为任何众生都怕死,你去放生,免除他们对于死亡的怖畏,免除他们马上就要被宰杀的怖畏,这些也是无畏布施。所以真正的解脱者,他是「空有圆融」的,他不会「沉空守寂」的,他沉到空里面了,什么都不做,那不是如来。真正的解脱者,是救护的代名词。救护,抢救保护,是救护的代名词,「能救一切诸怖畏者」,一切产生怖畏心理的众生,他都会去怜悯和爱护,「如是解脱即是如来」,这个很关键。因为在佛陀个别的经典里,他的侧重点不一样,他让弟子远离对于相的执著的时候,他经常让弟子离相。但是如果只读这样让你离相的经,有的时候人就变得麻木了,冷漠了。但是麻木、冷漠并不是佛这里讲的,解脱者是「救护」二字的代名词,你要救一切众生出离于恐怖和畏惧,这样的解脱者才是如来。也就是说真正的解脱者,他不是无情的,他是有情的,以众生心为心,他怎么会是无情的呢?他是充满慈悲和爱的,哪里有恐怖、有畏惧、有痛苦,他就在哪里存在,尽力,尽自己的力,力所能及地去救护众生,这样的才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正法大道是充满爱的,没有爱,万物就断灭了,就灭绝了。所以修行者不可以修到麻木不仁,善事都懒得做了(认为我行善,不也是累积人天福报吗?还要来轮回,我什么也不做了)。你什么也不做,这是最大的冷漠者,你最多修出一个阿罗汉,但是这也不究竟。如果若干劫之后你再来轮回,你会变成矿物,如果你只是沉入「灭尽定」,「灭受想定」,如此的冷漠,别以为你真的能够跳出轮回。

真正的解脱者是如来,他出去了,又回来了,他短期的灭掉了自己小我的情爱。但是慢慢地这种情爱化成了大爱;化成了慈悲;化成了悲悯和救护,这才是如来。所以我们一直讲,佛弟子如果你只学一部经,那必将应该是《大般涅槃经》,因为这部经完全的空有圆融。

佛陀就担心你修着、修着,又修偏了,又偏空了,又陷入「断灭空」了。所以他强调,如来者即是救护,解脱者即是救护。你真的解脱,你是不可以远离众生的,远离众生的解脱,那叫「逃避」,那不叫解脱。在救护中实现你的解脱,也就是说做而不著,「因」上很努力,「果」上随它去。

接下来,

【又解脱者,即是归处。】

归处,可归之处,像家一样。

【若有归依,如是解脱,不求余依。譬如有人依恃于王,不求余依。虽复依王,则有动转;依解脱者,无有动转。无动转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解脱者是所有众生可以归向的地方,因为解脱者与虚空法界合一,也可以讲与道合一。与道合一,祂就是道,道就是祂。

有归依了,「如是解脱,不求余依」,有了最好的归依之处了,虚空法界是你最好的归依之处,你就不求其他的归依之处了,这是最好的地方,你就不想去别的地方了。但是世间有些人,他依恃于大王,依恃于一个国的国君,他不求依靠其他的,他觉得国王最大,我依靠大王没事了,我获得安稳了。但是过几年,国王命终,或者国王下台,那会怎样?如果你依附的是世间的国王,还是有动转的,或者某些国家每几年就有一次竞选,重新洗牌,这个大王不会永远是大王。如果看历史上朝代的更替,皇帝不永远是皇帝。所以依附于世间的大王会有动转的。但是如果你依附于解脱者就无有动转。因为「至极则归于无变」,解脱者,至臻圆满,与道合一,祂就是道,道就是祂,不再动转了。而且真正的解脱者,甚至已经入到不生而不灭的状态了。所以你归依真正的解脱者,将会获得真正的稳定。

「无动转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你归依的地方如果还是不稳定的,那么你的幸福就不是长久的,这是大家能理解的。只有一个不动转的,才是值得你归依的。甚至推而广之,「八地」以上的菩萨,或者真正的如来、真正的佛才是真正值得我们依止的、稳定的师父,因为他不再动转了,不会退转了。但是八地以下的菩萨,你还是要小心的。「无有动转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又解脱者,名为屋宅。譬如有人,行于旷野则有险难;解脱不尔,无有险难。无险难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有的人要是走到旷野里去,就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尤其是夜晚来临的时候,旷野里人烟稀少,荒旷的这些野外,不知道会有什么发生,可能会有危险和厄难发生吧。但是真正的解脱者,就好像找到了一个屋舍房宅一样安顿下来了,心也安了,畏惧完全消失了,没有任何的险难发生了,这样才是真解脱。所以对于真解脱者而言,他在哪里他都解脱,他都无所畏惧,这是真解脱。

古人讲:不破参不入山。你真正大彻大悟了,明心见性什么都懂了,你可以去荒郊野外修行,去孤坟野地里修行,没有关系,遇到什么相,你也不会害怕,都观一切如梦幻,你不会害怕。但是修行功夫不足的时候,你别去荒郊野外或者坟地里修行。你还以幻为真呢,怕你被吓到。

「无险难者即真解脱」,真正的大师,他去荒郊野外,就算是猛兽见到他,都给他顶礼,甚至老虎给他送瓜果,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真解脱者,不会有任何的险难、畏惧。因为他已经在相而离相了,相里发生什么都不会让他的心摇动、动转,这是真的解脱。这是我们需要下功夫的地方——怎样获证真解脱。

【又解脱者,是无所畏。如师子王,于诸百兽,不生怖畏;解脱亦尔,于诸魔众,不生怖畏。无怖畏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这里讲真正的解脱者,就好像狮子是百兽之王,它面对任何的百兽,它都不会生出恐怖和畏惧的心理,因为大家都怕它,它不怕大家。解脱也是类似这样的,像狮子王一样无所畏惧,即便是面对最强大的魔子、魔孙、魔众,无论是欲界天的魔王,还是色界天的魔王,遇到一切的魔王、魔众,真正的解脱者都无所畏惧,当他无所畏惧的时候,魔王放射过来的剑、武器,像空掉了,像被化掉了一样,没有办法伤害这个解脱者分毫。这一点在跟佛陀有关的电影、电视里,大家也看得到。

真正的解脱者,魔王拿他是彻底没办法的。而魔本身也代表深刻的我执,你的恐惧和傲慢,你的贪欲、嗔恚、愚痴,都是寄居在我执基础上的,我执消失的时候,魔消失了。如果真的还有魔来试炼你,他会感觉,他只是来验证你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魔代表我执,我执彻底消失的佛,他是不会有任何的恐怖畏惧心理的。可以说修行修了一辈子,目的就是断我执。断我执,最微细的我执都断干净,也就成佛了。从某个角度讲是这样子,断我执。我执不消失,你也不是真的觉悟,那是小的悟。一生中小的悟可能会有无数次,但是真正的我执完全化掉了,这种大彻大悟,稳定的这种彻悟只有一次,当它来临了,它就再也不会走了。真正的根本性的大彻大悟只有一次,我执完全消失。

【又解脱者,无有迮狭。譬如隘路,乃至不受二人并行;解脱不尔,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解脱这里没有狭窄的感觉,没有逼迫的感觉。你像有的时候,我们走在山间小路上好,路非常窄,被称之为羊肠小道,走上去,一个人走还可以,两个人走就不行了。两个人走并排,就不在道上了。但是如果这个羊肠小道恰恰是在悬崖峭壁的旁边的话,那真的只能一个人走,多一个人就掉下去了。但是解脱不是这样的,解脱是无量无边的大,尽虚空遍法界。多少人在这里走,都不会觉得满。如果满,很多人在这里它感觉满,说明它他是有限的,它就不是无穷的了,对不对?「如是解脱即是如来」,真正的解脱是松松松,空空空,无量无边的大,你可以承载一切万有,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这是真解脱。

【又有不迮,譬如有人,畏虎堕阱;解脱不尔,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有的时候,山林旷野里,猎人就挖了陷阱,表面上铺上一些草,跟周围的土地好像差不多,小动物一走,掉进去了,就被捕获了。有的人在山野里,因为害怕老虎的原因就跑,看到老虎在远处,他赶紧跑,跑着跑着不顾脚下,结果掉到陷阱里去了。

解脱不是这样的,「如是解脱即是如来」,解脱不是一个陷阱,而是让你远离所有的陷阱。可以说世间的相上到处都有陷阱,如果你这个人有我执,你就必然有你的弱点,只要你有弱点,那就是一个陷阱,只要有弱点就会有陷阱存在,就恰好捕捉到你,你就掉进去了。

但是作为没有我执的佛,对他来讲世界上没有任何的陷阱。因为他没有弱点,就没有陷阱可以捕获他,这是真解脱,这是如来。所以各位师兄我们此时可以反观一下我们自己,我们还有没有弱点?如果你有弱点,那世界上就存在陷阱;如果你还有弱点,证明小我还没有完全的化空。怎么样让小我化空呢?要行动,说一万句不如行动一分钟。听经闻法,讲经说法固然是修行,但是我们学院把听经、讲经的时间就是控制在大概一小时之内,一天24小时,除掉你睡觉,哪怕你睡八小时,还有这么长的时间可以用来行动。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你要去行动。

怎样让小我化空?单纯地想象是不行的,是很难的。当然你通过想象来观想你跟佛合一,这是可以的。除此之外,念佛、念咒也行。如果不观想与佛合一,也不念佛、念咒,你就要把你的修行化为行动,化为什么行动呢?围绕着六度来,布施(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要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如果你是至诚恭敬地去行动,你的心是很空净的,小我是不存在的。

所以有的人总去寺庙打义工,打着打着也修成正果了。因为他总在奉献,他沉入无我当中。有的义工去世的时候,烧出舍利子来了。有的鹦鹉鸟在这个庙里天天跟着念佛,死了之后,小鸟(鹦鹉鸟)也是被烧出舍利子来了。要行动,不要只是在那儿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如果你在修禅定,短期内还可以。但是到最后最高阶段的禅定,就不是枯坐在座上了,而是下来,在红尘中不染不著,随缘方便地做事情,这是最高境界的禅定。初级、中级阶段都是在座上完成的。

【又有不迮,如大海中,舍坏小船得坚牢船,乘之度海到安隐处,心得快乐;解脱亦尔,心得快乐。得快乐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在大海里,本来你是乘着一个小船,这个船一开始也没破,乘了一段时间,后来遇到礁石撞破了,这个小破船你就舍掉了,有人开着大船来救你,你就上了这个坚牢的大船,乘着大船就度过了海,到了一个安稳的平安的地方了,心里就非常快乐。一直在安隐之处的这些人不觉得多快乐,如果你经历了凶险,又到达了安隐之处,那心是真的快乐。

过去新闻里说哪里发洪水了,解放军叔叔去救助,把这些灾民救上来,救到船上,那些灾民很惊喜,再把他们带到安稳之处,他们简直要对解放军叔叔感恩戴德了。你经历过苦痛、困厄,然后你到达安隐之处,这个快乐可是真快乐。所以说先苦后甜,你才能感觉到什么叫真甜,一直在甜水里泡着,你就不知道什么叫甜了。那么解脱就如同众生从这种充满凶险和烦恼的苦海里面,终于到达了一个快乐的彼岸,无比的安全安稳的彼岸,众生是极致的快乐。所以获证解脱的人、获证真解脱的人他是真的快乐。

「得快乐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果每天都在修行做功课,但是还是烦恼没减少,那就还要加把劲儿,要广行布施,多修忍辱,要多奉献,你的快乐才会来。

昨天「三号院」有一个师兄讲,怎么样能够发自内心地献出自己的微笑,怎么样能笑(他可能平常笑得比较少)。然后我们就回答,心里充满爱,多多地去奉献你的快乐,微笑自然而然就来了,就不请自来了。你总窝在屋子里,什么也不做,就抑郁了,要多出去奉献,这样你才会快乐。真正的解脱者是快乐的,不快乐的人绝对还没解脱,这点也很重要。

【又解脱者,拔诸因缘。譬如因乳得酪,因酪得酥,因酥得醍醐,真解脱中都无是因。无是因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因为我们讲过因果,它是讲的相里的事情、相里的游戏规则。真解脱者离相了,不在相中了,也就不再考虑这个相中生那个,那个相中生这个(十二因缘中类似的这些事情)。

因为有牛奶,所以提炼出来奶酪,有奶酪又提炼出来生酥、熟酥,有熟酥又提炼出了醍醐,这是讲的相里的事情。真正的解脱者离相了,这是真解脱者。所以真解脱者也很少用他的头脑去思惟相里的事情,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

一个师兄要是总在问为什么,总在提问题,那他还是在相中深深地被束缚着。一个真正的跳出相的解脱者没有问题可问,问题消失了。如果你还总是在问问题,你一定要意识到「我在相里深深地被束缚着」,解脱者是没有问题可问的。

【又解脱者,能伏憍慢。譬如大王慢于小王,解脱不尔。如是解脱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又解脱者,能伏骄慢」,解脱者能够降伏骄慢,解脱者他身上没有骄慢。像世间的大王,有的时候就轻慢那个小国的国王,觉得我的国土面积比你大,我的国家比你的富裕,他就轻慢小王。但解脱不是这样的,解脱者没有骄慢,这个前面也提到了,没有骄慢,没有傲慢。有傲慢是因为有我执,解脱者没我执,不想跟你争,不想跟你抢,就算他真的比你解脱了,比你强,他也不去炫耀,他也没有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他就是安静地安守在他所在的地方而已。他并不会因为我解脱了,我就去嘲笑你,你怎么没解脱呢?如果还嘲笑你,那证明他也不是真解脱。真解脱者会随缘地帮助你也解脱,不会去嘲笑你的未解脱。但有一种情况:禅师为了刺激众生开悟,有的时候他就下猛药,用一些很稀奇古怪的手法刺激你开悟,这是可能会存在的情况。他想让你迅速地开悟,快一点开悟,可能踢你一脚、打你一下,讥笑你、讽刺你、挖苦你,这是可能的。但是要看他的发心,他的发心是出于骄慢,还是出于慈悲,出于爱护,这很重要的。如果出于骄慢,他就没真解脱,他还造业。如果是出于慈悲,他做什么他都不造业,只会提升他的果位,提升他的境界。

【又解脱者,伏诸放逸。谓放逸者,多有贪欲,真解脱中无有是名。无是名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真正的解脱者,他不是一个狂妄的放逸之徒,不是一个做事很随便不负责任的人。真正的解脱者是不放逸的。他是很严谨的,他是安静内敛的严谨者,他不是放逸者。所有的放逸者都不是真解脱,他们背后都有强烈的我执和傲慢在支撑着他。所以前面提到修行者要以戒律为师。以戒律为师,慢慢修成佛,他怎么会是放逸者呢?放逸者就可能多有贪欲,贪于财、色、名、食、睡之类的。但是真解脱者,不会有任何的放逸。「十善业道」绝对守得是相当的好的,不然他不会真解脱的,他还造业的,他还轮回的,所以「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今天先讲到这里。每一天的听经,也包括我自己讲经,都是重新再审视自己的一个过程。重新审视自己,我距离「真解脱者」,距离「如来」还有怎样的差距。所以听经闻法是必要的,每天都要学经,学经就是校正自己的过程。

随着我们学的经越来越多,大家对于什么是真正的解脱者,什么是真正的如来,认识得也越来越清晰了,对不对?最近几天的课程,大家可以反复地听,可以听两到三遍的。我们很少讲一节课你要重复地听,但是最近关于「什么是真解脱、真解脱者」、「什么是如来」的这些课,大家可以反复地加强一下记忆。其实多多地听经,也可以防止我们放逸。

「有经处即是有佛」。总是亲近经典,也就是亲近佛,亲近佛就沾染了佛的气息,佛就影响了我们,慢慢地不知不觉我们也就成佛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50.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40课·不放逸者,谓真解脱 | 涅盘经白话文”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第276课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大般涅槃经》的《后分》部分——遗教品第一。遗教品第一【尔时,佛告阿难普及大众,吾灭度后,汝等四众,当勤护持我大涅槃。】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及与会的所有大众们说:我灭度之后,你们这些四众弟子们,一定要精勤地护持我的「大般涅槃之法」呀!此次我在涅槃法会上讲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0

第270课「如是文殊师利,如来清净住大慈悲幢。随众生所乐,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大家好!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还在学习经,感觉很殊胜,这种殊胜感会从2017年贯通到2018年。在这里也提前预祝各位师兄、各位师父,在2018年都能迅速圆满自己的道业,希望一切众生...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6

第266课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观看《涅槃经》中的辩论会。我们都知道这个辩论会是外道发起的,佛陀是被动参加的,因为佛陀本身并没有好辩、好斗之心。好辩、好斗之心其实也是「我执」的体现,但是被动参加还是可以的。为了阐明宇宙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1

第261课「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各位尊者:大家好!很高兴我们能够一起继续学习《涅槃经》。可能有的师兄感觉奇怪,明明是讲《涅槃经》,怎么放《心经》曲呢?因为今天我们讲的《涅槃经》等于是「涅槃经版的心经」。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一这里有一段(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8

第258课 「阿难起莫忧,观于法非法,法为不可得,何缘当有灭?如诸佛生时,得道亦如是,如佛转法轮,泥洹亦如是。生不生于生,佛道亦无灭,于无生之法,阿难何为啼?观我身毛孔,诸所讲说业,佛说空无有,法界亦如是」。——《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大家好!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菩萨们怎么观无常,有粗无常、细无常、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本师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们:大家好!上节课的最后,佛陀又再一次强调:我们手头的这部微妙的《大涅槃经》的重要性,佛陀说《大涅槃经》是一切善法的宝藏,也就是说一切善法的精髓在《涅槃经》中都能找到。佛陀说,《涅槃经》就是这样,好像大海里藏着各种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