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7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2-27)《大般涅槃经》讲解579

00:00

各位尊者:

大家好!

其实从上节课开始一直到接下来的好几节课,这个课程的题目都应该叫做「佛陀的无奈」。佛陀讲法那么多年,误解他的弟子如此之多,实在是非常无奈的一件事情。所以佛陀临走前就特意地跟迦叶菩萨澄清了很多自己想要强调的佛义,而不是弟子们广为传诵的所谓佛义。很多人学佛,学了很久很久,可能学的只是疑似佛法,而不是真的佛法。《涅槃经》的第三十四卷相当于佛陀的声明我是这个意思,你们不要误解成了其他意思,这是佛陀的公开声明。只是非常可惜,看过这个公开声明的佛弟子太少太少了。很荣幸我们看到了,所以希望在未来我们不管学习哪一部佛经都能够尽量地去靠佛的意思,而不是想当然地去讲说自己认为对的佛义

接下来看

善男子,我于经中说:如来身凡有二种:一者、生身,二者、法身。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我在经中也讲,说如来之身有两种一种是生身生身就是肉身,另一种是法身。

【言生身者,即是方便应化之身,】

这个肉身是方便应化之身,随缘化现的,应着缘、应着众生的需要而化现的这个身形,这是应化身肉身

【如是身者可得言是生老病死、长短黑白、是此是彼、是学无学。】

佛陀提到自己的肉身的时候,说这个肉身在戏里扮演相应的角色,既然他已经入戏了,那你就可以看得到他是有形有相的,也有生老病死,也有长短黑白,那也有此彼之分,好像看上去跟凡夫也没有太大的差别。甚至说这个应化身根据他修行的程度也可以去做一个划分,现在是修学过程中,还是初级阶段已经毕业了,可以去进行划分。

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定说佛身是有为法。法身即是常乐我净,永离一切生老病死,非白非黑,非长非短,非此非彼,非学无学。

佛陀说,我的很多弟子听我讲到这儿的时候,我正在谈应化身的特点的时候,很多弟子听到这儿并没有真的了解佛想表达什么,就开始唱言:(就是广泛地去传扬,说「如来定说佛身是有为法」。佛陀讲说这个应化身在这个角色里就根据剧情的需要,他可能就有生老病死,有长短黑白,有此彼之分或者正在修学过程中,还是已经初步的毕业了,有这个划分

弟子们只是听到这的时候就开始去乱传,说如来说呀,佛身就是有为法,就是有形有相的,有生老病死的,他们就去传这样的话断章取义啊!佛讲的完整的一句话没听完,只听了半句话就传这半句话,就传的这个思想就跟佛意相差甚远。

其实佛还讲了佛的真身是法身,法身是「常乐我净」的,永远地离开了生老病死,无所谓黑白,无所谓长短,无所谓此彼,无所谓是正在修学过程中还是已经初步的毕业了,因为法身本自不动,不动不摇,不生不死,就是你不能用相上的标准去衡量法身。

【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

在谈到这个法身的状态——佛的真身法身的时候,佛就说,不管这个应化身佛现化于世间还是不现化于世间,法身永远都是常住不动无有变异的。

在佛讲到法身的状态的时候又有弟子断章取义了。

善男子,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定说佛身是无为法。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又有一些弟子听我讲到这儿也不想我到底想表达什么,他们又去传这半句话,说佛说这个佛身就是无为法,也就是说佛只有这个法身,没有应化身,佛就是无为法这样又是偏颇的

实际上,佛的真身是法身,但是他也有应化身,我们是知道的。你不能讲佛陀只有无为之身,或者只有有为之身,那都是偏颇的但是佛弟子在去传扬佛法的时候就经常会犯种种的错误,偏在某个局域性的见解里面,就做不到整体,就好像盲人摸象,摸到哪儿是哪儿,就无法看整个大象。

善男子,我经中说:云何名为十二因缘?从无明生行,从行生识,从识生名色,从名色生六入,从六入生触,从触生受,从受生爱,从爱生取,从取生有,从有生生,从生则有老死忧苦。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像我的经中也经常提到十二因缘无明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触,触生受,受生爱,爱生取,取生有,有生生因为有了生,然后又有了老死种种的忧悲苦恼这是一个链条下来的,一个推动另一个,一个引起另一个。

善男子,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十二因缘定是有为。我又一时告喻比丘而作是言:十二因缘,有佛无佛,性相常住。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当我的很多弟子听我讲到十二因缘的时候又有误解我的人,他们就说:「如来说十二因缘定是有为。」有的人认为,十二因缘就是有为法,他就忽略了「性空」的本质,只是盯着这个相上的有为法,说十二因缘没意义不用学,是有为法。这就偏了

佛陀说,我有一次「告喻比丘而作是言」,给比丘们讲法的时候,跟大家讲:「十二因缘,有佛无佛,性相常住。」说这个十二因缘其实非常深刻,只看相的时候,你就觉得它是有为法,而实际上呢,十二因缘的背后也是无为法在推动它,这种永恒的生命力在推动它。不管有没有佛显化出来,其实十二因缘它本身也不能离开「性相常住,性相不二,性相一如」的这个真理真相,所以不能够很确定地讲说十二因缘是有为还是无为,其实是不准确的。十二因缘是相当深刻的。

【善男子,有十二缘不从缘生,有从缘生非十二缘,】

有的相里的这些规律,它好像不会完全受外在的条件的影响,那有的又严重地受外在条件的影响。

【有从缘生亦十二缘,有非缘生亦非十二缘。有十二缘非缘生者,】

有的受外在条件影响,同时又符合十二因缘的规律,有的好像跟外在的这个条件联系不大,但是跟十二因缘的规律你要是硬靠的话,好像也不完全符合这十二因缘的链条中的各个环节。那还有的一些现象呢,「有十二缘非缘生者」,它符合十二因缘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个规律,但是外在的条件影响好像不多。我们感觉这个外在的条件并不会过多地控制它,它只是好像去秉持这个规律一样。

【谓未来世十二支也。有从缘生非十二缘者,谓阿罗汉所有五阴。】

有的特别符合十二因缘规律的这些现象,不太受外在条件骤然变化的影响,比如说「未来世十二支」,未来世的十二因缘好像又是从无明开始的,然后一直到老死结束,未来世的好像是跟我们现在的中间的联系是隐晦的,看不清楚的。那也有一些是「从缘生非十二缘者」,有一些好像是因缘会遇的就产生了,你要是想用十二因缘的这个链条和规律去套它又不是很准确比如说阿罗汉的五阴阿罗汉基本上不太受五阴影响了,阿罗汉的五阴你要是用十二因缘的规律去套就不太准确了。

【有从缘生亦十二缘者,谓凡夫人所有五阴、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最能够概括的就是凡夫在相中从无明一直到生老死这个变化整个过程在凡夫的人生体验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在凡夫身上最能体现出来完整的十二因缘的链条

【有非缘生非十二缘者,谓虚空、涅槃。】

宇宙中确实也有一种存在,就是跟十二因缘好像没有太多的瓜葛,跟这个因缘会遇的缘的条件好像关系也不大,这是什么呢?那就是虚空、涅槃,像虚空一样的涅槃,这里非有为非无为,非无明,非明非无明,非生老病死。虚空涅槃这里好像十二因缘的规律规则就用不上了。

佛陀说:

【善男子,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十二缘定是无为。】

我讲前面这么多内容,讲到最后就说虚空涅槃这里无所谓十二因缘,讲到这里有的弟子好像就爱上这句话了一样,前面好像都没听到一样,就去到处去乱宣扬,说如来讲的,十二因缘指的是无为法。前面有的人认为说十二因缘就是有为法,这是不准确的,那有的弟子就说十二因缘就是无为法,这其实也是不准确的。

佛陀说:

【善男子,我经中说:一切众生作善恶业,舍身之时,四大于此即时散坏。纯善业者,心即上行。纯恶业者,心即下行。】

佛陀说,迦叶善男子,我在经中还讲过,说一切众生已造的善业和恶业都有累加性,都有存储性,你造的善在阿赖耶识的记忆中有留存的,同时你的俱生神也会记录的,那么你造的恶也有人给你记录的,逃不掉的。凡有造作皆有痕迹,就是只要你造了善业或者恶业就会有相应的果报。当你舍掉了肉身的时候,比如说命终了,命数已尽了,该死亡了,死神来了的时候,你的「四大」地水火风不就分散散坏嘛,那个时候大家身体会有很大很痛苦的觉受,好像生龟脱壳一样,很痛苦。如果修得好的人不痛苦,甚至坐脱立亡,他是不痛苦的。有的坐脱立亡直接去极乐世界他不痛苦,但是坐脱立亡也有的不一定能去好地方,这也是有的。

所以大家不要去盲目地追求坐脱立亡,你应该追求的是修好你的心性,要断恶修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才是最靠谱的。不要只追求坐脱立亡,坐脱立亡你神识到了那个点了,生命结束了,这神识立刻脱离肉身了,也没有觉得太痛苦,但是接下来你的神识去哪儿了呢,这是个问题。所以一定要好好修

佛陀说:「纯善业者,心即上行」,到命终了,寿命结束的时候,你要是造善多的这些人,上节课也提到,造善多的人中阴身是像细软的白棉布一样,很细腻很美好的这里讲它是呈上升态的,它是往上飘的比如说经过天人道,可能又会成为菩萨佛,它是往上走的,如果你是造的纯善业的话。如果你造的恶业多,上节课讲你的中阴身颜色都不好,像那个褐色的大粗布一样的,颜色都很差、很重,而且往下走。「纯恶业者,心即下行」,到时候你的神识离体是往下走的。人家往上走,你是往下坠的。所以一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善男子,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心定常。

善男子,佛陀说,迦叶呀,在我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当然强调的重点是让大家多修善业少修恶业了,这是我讲法的重点但是我的弟子们听我讲上面这些话的时候,又开始误解了,他们就去宣说,说「如来说心定常」,如来说心是恒常的。

我什么时候说心是恒常的了?佛说,我讲的是什么?是让大家去多作善业少恶业,但是弟子们去听法也不知道怎么就听错了,还去宣扬说如来说的,心就是恒常的,而且很确定的是恒常的这完全不符合佛意啊!这是被曲解误解,被严重曲解误解的佛陀在临走前很无奈告诉我们,说很多人讲法都讲错了。

【善男子,我于一时为频娑婆罗王而作是言:大王当知,色是无常。何以故?从无常因而得生故。是色若从无常因生,智者云何说言是常?若色是常,不应坏灭生诸苦恼。今见是色散灭破坏,是故当知色是无常,乃至识亦如是。】

佛陀说,还有一次我给频婆娑罗王讲法。我说大王啊,你要知道,色相是无常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看色相的起因就是无常的,从无常的因而生出了色相,它从无常的因而来,它的过程是无常的,结果也是无常的,所以真正智慧的人不会说色相是恒常的,因为色相是真的无常,色相是会坏灭的。那像频婆娑罗王大王您年轻的时候一副样貌,年老的时候一副样貌,您的样貌变化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苦恼产生啊?您看,色相是会散坏的,美好的色相往往不能久住,所以色是无常的。同样的道理,受识也都是无常的。

善男子,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心定断。

佛陀给频婆娑罗王讲法的时候,很多弟子在旁边听,我们知道,佛陀每一次讲法,都有很多众生在听,各个维度的各种众生在听法。很多弟子在旁边听法,你要听准了不能听得不准,但是很多人就听得不准,听佛讲色相是无常的,受识是无常的,听到这里的时候,有的弟子又开始误解佛了,就开始宣扬说「如来说心定断」,如来讲的心是断的,就说心没有恒定的属性,心靠不住,就是会断灭的。如来讲的根本不是这样的原话我们知道,如来讲的是五阴是无常的,但是弟子总结归纳的结果,或者弟子做笔记的结果,说心定断,心定是会断灭的。那弟子的归纳概括跟佛陀的原意差得也是太远了。

善男子,我经中说:我诸弟子受诸香华、金银、宝物、妻子、奴婢、八不净物获得正道,得正道已,亦不舍离。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定言:如来说受五欲不妨圣道。

佛陀说,迦叶善男子,我的经中也曾经讲,说有一些弟子虽然他们拥有香花,拥有金银财宝,拥有妻子奴婢,拥有种种不净之物,但是这些弟子在家修行,他们很精进,到最后也获得了正道。「得正道已,亦不舍离」,既然在家都修成正道了,他就不需要再刻意地舍掉他所拥有的一切了。

因为佛陀那个年代我们知道贤护等十六正士,佛陀那个年代在家修成菩萨道的弟子也是很多的。佛陀在赞美这些在家人的时候,他说,你看,我的弟子中有很多弟子他们本身拥有香花,拥有金银财宝,拥有妻子奴婢,拥有种种我们出家人看上去是不净的这些物品,但是人家还是修成了正果。修成了正果了,既然都修成了正果了,他更不需要去舍离这些对他造不成染污和影响的这些东西了。人家就一直在家修,这是可以的

佛陀讲的是什么?是赞美一批在家修行的弟子中修得不错的那些弟子,是赞美这些人,但是有的弟子听佛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又误解了误解到什么程度呢?他说「受五欲不妨圣道」,说佛讲了没事,我拥有香花金银财宝妻子奴婢不净之物没关系,我还是能修成正果的。

佛讲的是这句原话吗?不是的佛是在很特定的条件下针对特定的人讲的这番话,是在赞美在家修行者中修得圣道的那些人,而不是说你就不要放下五欲了,五欲不会干扰我修习圣道的。我就什么都拥有——香花金银财宝,妻子奴婢,不净之物大肆地拥有,反正不妨碍我证圣道佛陀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有的弟子却去宣传这个意思,尤其是魔子魔孙,他就爱这些,正好他听到这句话,佛陀讲的,跟这个受五欲不妨圣道好像有点类似,他就把佛意给篡改了佛陀不是说出家人也要尽情地受这一切五欲,受蓄这一切,还不影响证得圣道,佛陀讲的不是这个。他当时是讲的那些实在是没有因缘出家的在家人,人家毕竟也修出来了,比如说维摩诘居士类似的很多大菩萨。但有的居心不良的弟子呢,佛陀讲的正法他也往邪了说,好给自己找一些理论依据他说佛讲的你看,原文佛讲的,受蓄那些也没有影响证得圣道啊,佛讲的。他这样说就等于污蔑佛。佛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佛很委屈的。

【又我一时复作是说:在家之人得正道者,无有是处。】

还有一次,佛为了劝因缘具足的适合出家修行的弟子,为了劝这个人出家,因为佛陀有「他心通」、「宿命通」,他一看知道这个人适合在家修行还是适合出家修行。有一次佛遇到一个人他适合出家修行,佛在劝他出家的时候就说,你要是在家修很难修得正道,跟着我出家吧为什么?因为这个人就是注定他应该出家才能修得正道,他在家他是修不出来的。确实有这样的人,所以佛陀就劝这样的人说,你跟着我出家吧,你要是在家修你是证不了圣道的。你在家修证「得正道者,无有是处」,是不可能的,还是出家吧!佛陀就是劝特定的弟子必须出家的弟子,是这样讲的。

善男子,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受五欲定遮正道。

但是有的人又开始误解了,有的弟子误解了佛陀的意思,就开始高声传说,如来说呀,只要他在家修行,只要没有离开财睡,就遮住了正道,他就不可能证道。

这是佛讲的吗?不是这明明前面不都说了,有的弟子拥有香花,拥有金银财宝,拥有妻子奴婢,拥有八种不净之物,最后还是获得了正道,这是佛讲过的话。但是有的弟子在宣扬什么呢?说在家人根本修不出来。佛说受了五欲,你就遮了正道,你就修不出来。这句话不是佛讲的,是佛在劝某些人出家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是针对特定的人讲的,但有的人就滥用这句话,然后贬低在家人。这是佛希望看到的吗?不是啊……因为佛陀那个年代很多大菩萨都是示现在家之身的,你到底适合出家还是在,是有因缘的。一切皆有时,一切皆有定时,你今生到底应该出家在家,一切都是随缘便好了。你不可以障碍任何人修道,不管他是在家还是出家。如果这个人注定不能出家,你就说不出家修不出来,你就等于打击了他、障碍了他,他就没有信心继续修了,本身出不了家,你又说在家修不出来的话,他就没有信心了

善男子,我经中说:远离烦恼,未得解脱,犹如欲界修习世间第一法也。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我的经中讲:「远离烦恼,未得解脱,犹如欲界修习世间第一法也。」说有一次我在经中还讲过,说有的人修着修着烦恼越来越少了,但是也没有完全证解脱,他还是在证解脱的路上。烦恼越来越少了,但是还没有完全解脱。这种人就好像在欲界在修习世间的第一法一样,其实是难能可贵的,就是他每天都在蜕变,每天都在进步,虽然暂时没有像如来一样证得究竟圆满的解脱,但是他的烦恼越来越少是非常好的。如来赞美这样的人,说你们像淤泥中开出的莲花一样,你们像欲界修习世间最高尚的第一法的人一样,实在是难得呀但是又有人误解了这句话。

善男子,我诸弟子闻作是说,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第一法唯是欲界。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我的弟子中又有一批人不懂我的意思,又去乱传话。传什么呢?说「如来说第一法唯是欲界」。如来讲了,第一法就得在世俗中求,离开红尘就成不了第一法,必须在红尘中,在欲望中,在欲界中,在淤泥中才能开莲花,都不要出家了,就在红尘中修吧

佛不是这样讲的,是在赞美那些已经慢慢地断了烦恼了,但是还没有完全解脱的人,赞美他们,说你们正在成为很高尚的在欲界修最上妙法的人并不是说第一妙法只能在欲界中求,也不是说第一法就是欲界之法,这完全差得太远。但是竟然有的弟子,尤其是魔子魔孙,他就说,欲望本身就是佛法,反正佛讲了一切都是佛法,那我这财睡都是佛法,这欲界之法就是最高之法,那我尽情享乐吧!欲界之法,一切法都是佛法,那么欲界之法,我吃喝拉撒睡全都是最高的第一义谛的佛法。所以这种思想就跟佛所倡导的思想相去甚远了,甚至完全背离。

又复我说: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在于初禅至第四禅。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如是法在于色界。

然后还有一次,佛讲说:「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在于初禅至第四禅。」佛陀讲,说这个「四加行」,加功用行,四加行,我们在讲《楞严经》的时候提到过,大家都很熟悉。「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是在你修习禅定,从初禅到第四禅之间你会经历的这个阶段,你必然经历的。佛陀在讲这些暖法、顶法、忍法和世第一法的时候,又有弟子去误解了佛,他们就传说,如来说的,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都在色界,我们别修了,我们人界的人修不到的,那是在色界的。如来的原话不是这样的,但是弟子们却这样讲。很糟糕啊!

【又复我说:诸外道等先已得断四禅烦恼,修习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观四真谛得阿那含果。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第一法在无色界。】

有一次佛陀也讲,说有的外道其实人家一直修禅定,修得也不错,证四禅了也断烦恼了,没有完全听佛讲法,人家修得也不错,人家慢慢地也修得了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甚至也能够观到「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能够证得三果——阿那含果。

就是佛陀没有完全贬低外道,不是说你不听我释迦牟尼佛讲法,你就不能解脱,佛陀没有这样狭隘的思想,佛陀很客观的,佛就说有的外道修得确实不错,都证三果了,都断烦恼了,虽然没有跟着我学,但是人家修得也不错佛陀是很客观的

但是弟子们很糟糕,又误解佛啊,很多人又误解佛,然后就去说,如来说呀,第一法在无色界。

如来哪一句话讲的第一法在无色界?如来没有这样讲,你这个笔记做得也太差太烂了,根本就不是佛陀的思想的概括,是你凭空设想的。佛陀前面没有任何一句话讲说第一法存在于色界存在于无色界,没有这样讲。那无色界还是在三界之内呀,第一法是在三界之外怎么可能在三界之内呢?你可以说第一法在三界内起作用,但你不能说第一法在无色界,如果说第一法在无色界,那大家都追求三界内的无色界,那就不需要成佛了,还证解脱涅槃干什么呀?这笔记做得严重错误呀!就是类似这样子,佛陀明明讲的是这个,弟子却记成了那个,而且去大肆地传播,让人匪夷所思。这样的情况太多太多太多了!

善男子,我经中说:四种施中有三种净:一者、施主信因、信果、信施,受者不信因果与施;二者、受者信因、果、施,施主不信因果及施;三者、施主受者二俱有信;四者、施主受者二俱不信。是四种施,初三种净。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施唯意。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其实关于布施的话我在经中也讲过,有四种布施有三种净。这四种布施,分别是像第一种情况,就是这个布施的人信因果,也相信布施有果报,但是那个接受他布施的人不信因果,也不相信布施有果报,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接受布施的人相信因果,相信布施的果报,但是那个布施的人他不信因果,也不相信布施有果报。第三种情况,布施的人和被布施的人都相信因果。第四种情况,布施的人和被布施的人都不相信因果,也不相信有果报。就这四种情况

「初三种净」那在前面提到的这四种情况中,前面三种毕竟是有人相信因果,相信有果报,还是可以的。最后一种布施,布施的人和被布施的人都不相信因果,这种情况如果还形成了布施的行为的话,这种布施就谈不上有什么善的福德的累积了,因为布施的人根本就不了解因果,不了解善恶,也不知道有果报,他就布施了,那个被他布施的人也不相信因果,也不懂善恶,这样的话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所以说只有前面三种情况,在有人相信因果相信善恶的情况下,相信布施有果报的情况下,这种布施才可能产生一定的积极的意义。

佛陀在讲这些话的时候,又有一些弟子开始误解佛了,就去说「如来说施唯意」,这些弟子就到处去传话,说如来说呀,布施就靠思想布施就行了,不用行为布施,就靠脑子里想想,意念上是布施就行了。

我意念上对你好,我意念里给你一栋别墅,我捐助你一个学院,或者我意念里布施给你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我意念里给你这一切就可以了。佛陀是这样讲的吗?不是佛陀谈的是什么?是你信因果,你懂得布施有果报这个很重要,佛陀的重点是这个,但是弟子们做笔记的时候,去传播佛法的时候就传播错了。弟子们说,佛陀讲的,布施就靠意念去布施就行了,不用有行为上的布施。佛陀哪句话体现出这一点了?没有任何一句话!是他自己臆造的,就是凭着自己的设想臆造出来的,他还说是佛讲的。这就好像伪经的出现,自己编,编了半天把自己的思想放到经文的格式当中去,然后前面「如是我闻」,怎么样怎么样,到最后「信受奉行」,格式是佛经的格式,但是意思完全变了,根本就不是佛的意思。这样的经太多了。所以说我们学佛的时候一定要谨慎,现在的伪经太多了。你要想一想,作为本师释迦牟尼佛他会说这番话吗?这番话让人觉得如此的奇怪,不符合逻辑,连人道的伦理都不符合,就何况是六道三界内的伦理了?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著作标着是佛经,但是很让你觉得很诧异的这种,你就要警醒。你要把自己当成佛去审视这番思想,有没有可能是佛说的。

今天的经文部分我们就先看到这里。被误解的佛陀他也是在临走前必须要这样的真伪辨析一下,让我们了解什么样的法可信,什么样的法不可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真理是值得推敲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最开始,怎样圆融佛陀的思想。

说如来身,你不能讲是有为还是无为,有形有相,还是无形无相,因为如来身包含两种:一种应化身,一种法身。应化身是佛的身吗?是但是他是在这个剧情里扮演角色时使用的身形,他会符合那个剧情的设定,但如来还有一个真身。就好像一个导演,他又会导又会演,这个导的呀,就好像是法身,那个演的呀,就好像应化身,都是他,但是呢,他可以导也可以演。在他演的时候,他就必须符合剧情,他为什么那一世要活那么长的寿命、为什么出家前要结婚生子种种,要符合那个剧情的设定。所以讲到如来,他就有应化身加法身,这两者合在一起就不偏颇了。要是偏一面就偏颇了。

关于十二因缘,我们经常讲,说十二因缘描述的是相里事,但是我们却没有讲十二因缘是有为法。为什么呢?因为十二因缘它是性相一如的,它背后是有这个性的推动的。它在相上是这样显化的,但是背后是有一个力量在推动它的,你可以讲是心的力量、意念的力量种种。十二因缘不能绝对地讲是有为还是无为。

接下来一个重点,众生所造的善业恶业,你所造的一切都有痕迹留下,都有相应的果报。造的善多,神识离体之后那个中阴的状态就轻,它就往上升,往上飘,去的道不可能是三恶道。你做的坏事太多,说的坏话太多了,「身口意」的恶业太多了,你这个神识离体中阴的阶段,它就往下走,看上去颜色也不好。有天眼的人一看,这个人的身体里出来的是白色细腻的,那证明这个人一直比较善良,身口意善业造的多。一看这个中阴身的这是褐色,颜色很不好,甚至是一种病色的,就知道这个人不怎么样看中阴身的颜色就知道这个人怎么样),颜色不好的这种中阴往下走。有一种说法,说神识看从哪儿出去的,推测这个人死后去了哪一道了。看头顶热呀,还是肚脐热呀,还是脚底热呀,还去看这个,倒是有一定的道理。从下边走的一般去的这个道也就比较低了。

接下来说,佛陀讲法讲到五阴无常这个地方,大家其实都能了解的,但是五阴无常不等于心就是决定断灭的、毫无意义的,我们还要借这个妄心来修真心呢,心不是绝对断灭无意义的,不要这样讲,也不要轻易地受人蛊惑。佛陀一直秉持中道,他的讲法让人听起来很舒服的。他讲这个道理是能够广泛地应用的,而不是说这个道理是非常偏颇和奇怪而且无法应用的,不是这样子的。佛陀讲的这个中道其实就是正道,正道就是中道,是一种如如的,比较符合宇宙实相的可以应用的范围也是比较广的。

然后我们也要了解,佛陀曾经赞美过一些大富长者比如说维摩诘居士,拥有那么多的财宝,也有妻子有儿女,但是修得特别好,赞美过这些人,说人家都修成正果了,那就出不出家一样了,那就不需要出家不需要去舍离这些东西。但是你不能说,维摩诘居士能修出来我就一定能修出来,那可未必啊!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那么你也不能讲说在家人就一定修不成正果,这句话也非常的偏颇,佛陀从来没有这样讲过。你也不能讲,说只要受了财睡,我就必定就修不得正道,这也不对。世间在欲行禅的人还是相当多的,绝大多数的修行者是不能够出家的,是没有那个因缘的。能够出家的这种因缘其实是挺让人羡慕的,所以一定要珍惜。

接下来再讲「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等等,就说弟子们在笔记的时候笔记一定要准确,要么就别做,要么就准确。因为佛陀那个时候没有录音笔我们知道,佛陀讲过的话,讲一遍过去了,你记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子,不像现在,要是录下来你还可以回放,反复地回放,就不至于错得太远,错太离谱。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佛陀对于外道的态度虽然有的时候比较客观讲,外道有的时候挺滑稽可笑的,或者对于佛陀也经常有些迫害之心,但是也有一些外道是认认真真的修行者,虽然没有得到佛陀的教化,但是也修得一定的成果,佛陀是承认这一点。所以当有人让我们去评判其他宗教的时候,基本上我们的态度还是比较宽和,我们知道我们很少走极端,就说只有佛教是世界第一的,其他都一无是处,我们很少会这样讲,因为这也并不符合中道,并不符合实相。你去信哪个宗教,这跟一切业因缘都有关系。到最后,走了很多弯路终于绕到大乘佛教这里来的,这也是经过了无量的辛苦的,自己也是在外道那里也或多或少学到很多经验的,如果没有过去踩的基石你也走不到这儿,所以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佛陀在创立佛教之前他也广学了外道,我们是知道的,所以佛陀对外道的态度也应该是我们对于外道的态度,就好像佛陀一样我们在正式地完全扎入佛教之前也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宗教的影响,不要总是贬低人家,贬得一无是处。外道某一些思想可能就适合某一个阶段的众生,而且对那个众生来讲还是有一定益处的,我们要尊重各种引人向善的、引人向真的这些思想和学说的价值。所有一切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它。如果它是真的有益于众生的,只不过比如说,这个教材有益于二年级的众生,那个教材有益于四年级的众生,那个有益于大学四年级的众生,你不能讲,我上到大学四年级了,我就说二年级的教材和四年级的教材就一无是处。那是极其可笑和错误的,也是非常荒谬的说法。如果你是自己证得的就认为是最棒的,别人去证得的你就是认为是最差的,那么自己身上那种强烈的自私和我执反而是最值得批判的。所以永远,学佛要修平等心,对于佛法和外道要有平等心。既然都学了佛了,肯定你认为佛法最好,但是也不要没事就去骂外道去。多多地把我们现在正在学的争取再增加一个新的水准。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好,今天就先到这里啦!希望我们对于佛经的理解能够尽量地符合佛陀的原意,而不要相差太远。不然你怀着一颗真诚心去普及佛法,如果又差太远,那就会惹得本师啼笑皆非啊!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63.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7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8

第258课 「阿难起莫忧,观于法非法,法为不可得,何缘当有灭?如诸佛生时,得道亦如是,如佛转法轮,泥洹亦如是。生不生于生,佛道亦无灭,于无生之法,阿难何为啼?观我身毛孔,诸所讲说业,佛说空无有,法界亦如是」。——《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大家好!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菩萨们怎么观无常,有粗无常、细无常、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上节课的最后,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当你谈到牛奶中是不是有奶酪的时候,当你谈到奶酪是不是能生出生酥的时候,你绝对不能忽视种种外在的条件。【善男子,智者不可见离方便从乳得酪,谓得生酥亦应如是离方便得。善男子,是故我于是经中说,因生故法有,因灭故法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上节课,佛陀讲「佛性即是中道」,还没讲完。【复次,善男子,或有说言:佛性即是内善思惟。何以故?离善思惟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佛性即是内善思惟。】佛陀说:迦叶,我有的时候也讲,佛性指的就是「内善思惟」,就是内观,向内看。观照你的心念,保...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涅槃经》的第三十四卷。上节课佛陀提醒我们,修行者不要过于执著法相。如果执著法相的话,「不名为善」,那是不好的,也不能摧坏各种疑惑之网,可能还增加更多的疑惑。【迦葉复言:世尊,如是人者,本自不疑,云何说言不坏疑网?】迦叶就问说,世尊啊,像那些执著法相、执著某些...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9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昨天晚上的课讲到最后突然被打断了,所以有一些话还没有说完,我们再补充上。关于什么是「居士」,什么是「优婆塞」,佛陀的解释是:只要是诸根完具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受了「三皈依」了,那就是优婆塞了,就是居士了。这个地方强调「诸根完具」(就是身体健康,六根健全),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2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三卷,接着上节课的内容来看。【善男子,佛观众生具足善法及不善法。】佛陀说:迦叶,用佛眼看众生,一切众生都有深刻的二元性,就是每一个众生本身既具备善法,又具备不善法。很多众生都是做过很多坏事的好人,也可能是做了很多好事的坏人。没有完全单一的只做好事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