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02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2-28)《大般涅槃经》讲解542

00:00

各位尊者:

大家好!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一卷,首先要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感谢昙无谶法师把《涅槃经》翻译成中文。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

【师子吼言:世尊,无相定者名大涅槃,是故涅槃名为无相,以何因缘名为无相?】

狮子吼菩萨问释迦牟尼佛:世尊,您讲的这种「空」「无相」之禅定境界,就是大涅槃的境界,涅槃就是代表无形、无相,那为什么说涅槃就是无相,有什么因缘吗?

【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名无相。】

佛陀说:在涅槃的境界里没有以下十种相: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就是色、声、香、味、触,这五尘之相在涅槃中都找不到,没有。那么在涅槃中也不存在「生、住、坏相」,前面的色、声、香、味、触,这五相加上生住坏这三相,这就是八相。然后涅槃中也没有「男相」、「女相」,远离了这十相,所以说「无相」。

也就是说涅槃中没有色、声、香、味、触。如果我们在禅定中见到了色、声、香、味、触,我们就知道那不是涅槃,差得远远的。无论你见到多么殊妙的相好,听到怎样美好得像是迦陵频伽一样的音声,无论你闻到什么样的上妙的香味,无论你尝到了什么甘露妙味,还是触摸到了什么感觉,这都不是涅槃,这只是中途的风景。如果你在禅定中感觉事物有「生、住、坏」之相,比如说今天有师兄就在QQ上,转了他朋友的一种类似入定的境界发过来,形容得很细致,你看这个相有没有生、住、坏?有,有生、住、坏之相,只是比较奇异,好像都进入到分子结构并进行分解了,那也不是涅槃之相。如果你在禅定中见到什么境界,有男相和女相的分别,那也不是涅槃,所以说涅槃无有以上十种相,所以无相

佛陀又说:狮子吼,善男子,

【善男子,夫著相者则能生痴,痴故生爱,爱故系缚,系缚故受生,生故有死,死故无常。不著相者则不生痴,】

这是一个链条!说众生贪、嗔、痴的「痴」代表什么意思呢?很多师兄不明白这个痴具体指什么。我们说是无明、没有智慧,或者有些呆滞,注意力凝结在某个点上,陷入到执著了,这就是「痴」。

佛陀说:著相就是「痴」(愚痴的痴)。

我们知道世间有情痴、书痴、酒痴,有的是足球痴,有的是邮票痴,他痴迷于什么,成了一种顽固的癖好,无法自控了,成瘾了,这是一种痴的表现。他为什么会有这种痴呢?著相很容易理解啊,他要不著相还痴什么呀。如果是书痴,他爱看书执著于书,书是相吗?是相。他是情痴就执著于情,执著于美色。或者执著于酒啊,执著于麻将啊,执著于邮票啊,执著于足球啊等等等等,这都是一种痴。有的师兄他的父母喜欢看电视,也成了一种电视痴,这都是著相的体现,如果不著相就不存在痴了。

痴代表著相,注意力强烈地凝结在一个点上了,这是「痴(这是愚痴的痴)。痴了以后生什么?生爱,贪爱呀。一旦愚痴就凝固在这个点上,就继续贪更多,比如说爱看电视,越看越多停不下来;爱打麻将的,到哪儿都想打麻将,像西南三省的餐厅里、饭店里都放着麻将桌的,当地就有这一种风气,这就属于共业啊!共业,同分妄见。一种风气形成了,大家都痴迷于麻将,这也是痴。因痴生贪爱,因为贪爱就被系缚了,被麻将系缚住了,或者被电视、种种的爱好系缚住了,被系缚住了后,继续轮转于生死,就是在轮回中受生,只要有生就有死,有生死那就是无常。所以要知道,你对于相的执著生起了痴,最后导致你轮回,所以不要著相,不要愚痴,不要痴迷于任何事物。

那有的师兄说,我痴迷于学佛算不算一种痴呢?痴迷学佛其实是为了断掉你的痴,断掉轮回,所有的痴中只有对于学佛的痴还好一点,其他的都是需要放下的。当然学佛到悟了之后,你也就放下了。该怎么修就怎么修,很松很空,也就谈不上是痴了。但是最初学佛的时候肯定是从痴开始,要没有一颗痴心,你也学不好佛。所以,所有的痴中只有学佛的痴是可以鼓励的,但是最终也是要放下的。所以佛陀说,不著相者则不生痴,不著相的人就不愚痴了,就不生这种痴了。因为著相才生痴,我们前面讲的,无论众生痴迷于什么,都是痴迷于相里的事儿。

【不生痴故则无有爱,无有爱故则无系缚,无系缚故则不受生,不受生故则无有死,无有死故则名为常。以是义故,涅槃名常。】

真正只有不著相的众生,才不会对世间一切生起愚痴,不会成瘾,这样他就无有贪爱,无有贪爱就没有什么能捆绑他、系缚他,不受相的捆绑,所以就可以不受生,既然不生也就不灭了,无有死了,那就是「常」,常乐我净的。所以说涅槃名「常」,凡是真正能够达到涅槃境界的佛和菩萨绝对断了对于相的执著、贪爱了。

【师子吼言:世尊,何等比丘能断十相?】

然后狮子吼菩萨说:这断十相还真是不容易啊!什么样的比丘能断「十相」呢?这「十相」就是前面提到的(色、声、香、味、触)五相,加生、住、坏三相,再加男相、女相。什么样的比丘能够真的断掉这「十相」呢?不容易,非常不容易啊,阿罗汉都不能够轻易地做到。

【佛言:善男子,若有比丘时时修习三种相者,则断十相。】

我们提到说阿罗汉不能做到,指的是不能根本断。因为在《楞伽经》里提到,声闻乘有的时候还是被相风所飘激,心还是会动,所以还是不够稳定。《涅槃经》讲,十住位的菩萨可以见到一点佛性了,从十住位的菩萨开始,能断「十相」,断「十相」才能见佛性、见涅槃。

然后佛说,善男子,要是有的比丘经常修习三种相,就能断掉以上十种相。

修习三种相,修什么呢?

【时时修习三昧定相,时时修习智慧之相,时时修习舍相,是名三相。】

就是你要是想断十相、见佛性、涅槃,就必须长期修三昧修习禅定,然后要修习智慧,还要修习舍相。修习定、慧、舍这三相,然后才能够断了前面提到的对你进行严重干扰的十相。

【师子吼言:世尊,云何名为定、慧、舍相?】

狮子吼菩萨就说,世尊,要常修定、慧、舍,为什么说要常修定、慧、舍呢?

【定是三昧者,一切众生皆有三昧,云何方言修习三昧?】

这个禅定的定,不就是三昧(三摩地)嘛,我看一切众生在静下来的时候都挺像禅定的样子的,怎么还说要修呢?一切众生带着佛性而来,身上都有佛性,我感觉这些众生静下来都像入定,身上都有这种三昧境界,难道还要去修吗?

【若心在一境则名三昧,若更余缘则不名三昧。如其不定,非一切智,非一切智云何名定?】

如果心安住在一境之上就叫做三昧的话(通常说三昧是「心一境性」,就是说你的心静下来、沉下来、安住于一处),狮子吼菩萨说:如果心安住于一处叫做三昧的话,那么其他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不叫做三昧。如果其他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不叫做三昧的话,那岂不是有局限性,那就不叫一切智了,如果不是一切智,应该也不是佛所讲的那种禅定吧。

【若以一行得三昧者,其余诸行亦非三昧,若非三昧则非一切智,若非一切智云何名三昧?慧、舍二相亦复如是。】

如果必须要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才能证得三昧的话,那么其他的任何方式都证不了了?如果其他的任何一种形式都证不了三昧,那么这个三昧太局限性了,就不能叫做一切智,不能说包含一切智,如果不能包含一切智的话,那应该不是佛所讲的三昧境界吧。关于您所提到的,说我们要想断除前面的「十相」,就要修定、修慧、修舍,这个慧和舍,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我们都知道狮子吼菩萨此时依然是懂装不懂,他为了劝佛继续讲法,明明很懂得,故意装不懂,请佛来讲。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缘于一境得名三昧,其余诸缘不名三昧,是义不然。何以故?】

佛陀说:善男子,如果你认为只有心安住在特定的一种境况才叫做三昧,这个心其他情况不叫三昧的话,那你的理解是错的。真正的三昧不会如此的有局限性,不是说心必须安住在特定的一种情况才叫三昧,不是这样的,真正的三昧不是这样有局限性的,为什么呢?

【如是余缘亦一境故,】

狮子吼菩萨,你仔细体味一下,当你的心真的沉下来、静下来、定下来的时候,万物与你难道不是一体的吗?难道还是分割开的?你的心定在这儿了,然后周围还有没定的,是这样的?不是呀。你仔细想想,你的心真的静下来、定下来、空下来,那个时候万物跟你是不二的呀,没有和「余」的分别,没有说此处或彼处的分别,整个世界就完全打通了,不是相互割裂的呀。

【行亦如是。】

也不能说以特定的某种形式才能证得三昧,其他形式不行,这样讲也不对!因为当你真的证得三昧的话,你会感觉完全打通,没有这种形式和其他形式的分别,没有,没有分别。

【又言众生先有三昧不须修者,是亦不然。】

佛陀说:狮子吼菩萨,你刚才提到,众生都带着佛性来的,佛性就代表着三昧境界,那众生都有三昧还修什么!」这句话不对,为什么呢?

【所以者何?言三昧者,名善三昧,一切众生真实未有,】

我们所提到的三昧境界是善三昧,就是最好、最殊胜、究竟意义上的三昧,它就相当于第一义谛大空那个意思了,不是一般的众生能具有的,必须要修的。

【云何而言不须修习?】

你怎么能说不需要修呢?众生带着佛性来,那佛性不就是三昧吗?说不需要修,这句话不对,必须修!

【以住如是善三昧中观一切法,名善慧相。不见三昧智慧异相,是名舍相。

你必须修习三昧,三昧就是定、慧等持,也代表禅定,你必须修习禅定,在禅定中观一切法。当你真的静下来、定下来,回归自性的本体,你所拥有的一切智慧从自性中汩汩而出,像泉水喷涌出来,无边无际、无穷无尽,这才是善慧呀!

所以真正的极致的智慧,是从三昧定境中生出来的,所谓定生慧,你只有定下来,你才生出绝对的、究竟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第六意识的著相的智慧,这是自性的圆满的智慧。

那么在修习定、修习慧之后,「不见三昧智慧异相,是名舍相。」慢慢地这个定和慧融在一块,分不开了,也说不准我现在修的是定还是慧,不二了,融一块儿去了,定慧等持了,这种状态就是舍相。就是修到一定程度,证得自性清净的智慧,此时,你都不知道自己是处于定境,还是慧境,定慧完美地融合在一块儿了无法分割,松了、空了、化了,这是舍相。

【复次,善男子,若取色相,不能观色常无常相,是名三昧。若能观色常无常相,是名慧相。】

善男子,最初修禅定的时候,有的时候能定下来了,然后周围就现出这个相、那个相,一些色相出现了。我们主要是第六意识在分别,第七识在执著,第六意识歇下来的时候往往才入定,刚入定的时候有一些境界展现给你,你好像没有办法去分别,没有办法分别这个色相是常还是无常,因为那个分别心消歇下来了,你不能分别。这就是最初进入禅定的感觉,第六意识消歇后见到一些境,这些是阿赖耶识中映现出来的,见到它们你无法分别、无法思考。今天还有师兄问:我们入定之后还能否思考?在初期就是你刚入定的时候你无法思考,因为是第六意识在思考,它停下来,你不思考就看见了,看见了却不分别,就不能观色的常和无常之相,你不能分别,这是初期的定相。然后接着继续入定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又能观色的常、无常相了,又开始明白了,不是说用第六意识去思考,而是说我明白了,了然于心,也不知道是谁在了然于心,反正不是第六意识,这是我们如来藏的觉性本身,我们明白了这个色是常的还是无常的,这是佛还是菩萨、天人,我们明白,这就到了慧的阶段。

【三昧、慧等观一切法,是名舍相。】

就这样继续修禅定,入定,越定越深的时候,这个定和慧就融在一块了,这就是舍相。很松很松的感觉,了了分明,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很松很松,这个一念不生指的是什么?第六意识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思维。

【善男子,如善御驾驷迟疾得所,迟疾得所故名舍相;】

这种感觉是什么呢?经常打坐的师兄能入定,会了解到一开始刚入定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出定,那再继续深一点的时候,就好像善于驾驭四匹马拉的车的车夫,不管车跑得快还是慢,他终能到达目的地。就是总修禅定习惯了,入定很轻松啊。

有师兄问,入定是突然就进去了,还是慢慢地?就算是突然间进去了,也得慢慢地做功夫、打底子、打地基,哪有那么偶然的事件,说我从来没修过禅定,突然就入定了,这很难的!除非是佛菩萨在加持你,或者要利用你的肉身做点什么事情。基本上所有修禅定的人,最初都是要经过一个熬身体的阶段,就是腿麻呀,酸啊,疼啊,痒啊,发抖啊,震颤得摇动了等等,各种各样的冷热,各种各样的觉受,或者流泪,或者大汗淋漓。这个阶段是每一个修禅定的人都要经历的,那最苦的阶段过去了,哪一天盘腿感觉很自然就盘上了,也不疼了、不酸了、不麻了、不胀了、不肿了,下座也自如了,这都是熬出来的呀!不得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啊。谁都是这样过来的呀。你不能说我怎么腿疼了、腰酸了,或者还在担心老打坐会不会罗圈腿、O型腿,想得真是太多了。双盘的好处大家搜一搜,网上有很多的,要是经常练双盘的话,70岁的这个筋骨还像小伙子一样能爬山什么的,好处多多,大家可以搜一下增进信心!那么熬过最难熬的阶段,当你可以初期入定的时候,见到的相是不分别、难分别,你一分别一动念,不就又出定了吗你无法分别,只能是尽量很松、很空地这样继续安住。这安住又不是强压的,你要有强压之念,那又是第六意识在起心动念。都是要训练的。这个跳高运动员每天跳得更高一点,他之前难道没有底子吗?他哪是一下子就跳那么高的,他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不是?就如同所有的顿悟都有渐悟做基础一样,就像虚云老和尚一坐就入定了,人家难道没训练吗?他从小就这样吗?不是,虚云老和尚这样一坐便入定了,是那么轻松自在的,都是下过苦功夫的呀!现在就是社会的节奏太快,大家都是图快,就巴不得我今天上座,当下就能入定似的,想法真的是非常不切实际。

佛陀讲,禅定功夫训练久了,就好像善于驾驭四匹马拉着车的车夫一样,不管这个车跑得快还是慢,终能到达你想去的地方。你可以选择快一点进去,或慢一点进去,怎么玩随便。所以说熟能生巧,这个熟也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地训练出来的。迟疾得所入定之后稳当了,这个定和慧真的是融一块儿了,不需要第六意识起心动念,还了了分明了,这个时候就叫舍相。

【菩萨亦尔,若三昧多者则修习慧,若慧多者则修习三昧,】

这个非常重要啊!所以说《涅槃经》就是像百科全书一样,可以帮我们概览整个三藏十二部经典,因为佛陀其他经文中的重点,这部经都提到了,把一切经的重点给收纳进来了,学这部经就是个捷径,我们在《楞严经》《圆觉经》讲奢摩他、三摩钵底、禅那,《涅槃经》又一次的给你复习,而且在过去很多经没提到的,《涅槃经》也总结出来了。

若三昧多者则修习慧,说有的人天生爱打坐,不爱学经,很多外道也是这样的,或者修道家的,还有些学中医的、练瑜伽的,爱打坐,不爱学经,所以他的禅定多,但他智慧少,他自己盲修瞎练,禅定功夫还是可以的,但是没有佛陀的智慧去指引他,他总是在小路,上不了大路,在小路弯弯绕,在羊肠小道上转圈子,甚至迷路了,就是走不到阳光大道上。要学经啊!那些经常修禅定,或者禅定功夫好的人,你们要补什么功夫呢?这些菩萨们,你们要补智慧,有的修禅定很多年了,但是还没开悟,习气炽盛,烦恼多多是不是?双盘得非常好,身体也很柔软,但是没什么智慧,根本没觉悟,这样的要多学经、多亲近经,听经闻法、深入经藏补充智慧。

那么有一些菩萨是这样的:他成了知见的狂徒,着迷于长篇大论,每天陷在故纸堆里,陷在经文里面,天天在学、在看书,然后再看高僧大德的开示,自己也爱写,一写一大段、一大段,一大堆、一大堆的,但是不修禅定。内院有这样的师兄,我不点名了。非常着迷于文字相,不爱修禅定,如果他每次一发言就是一大段一大段文字,那一般情况下就是禅定修得少,成了知见的狂徒,有严重的法执。这样的师兄你一定要补充三昧定功,一定要补充禅定功课,这是佛讲的,不是我讲的。

菩萨们,三昧多的人要补修智慧,智慧多的要补修三昧,缺什么补什么。

【三昧、慧等则名为舍。】

三昧代表禅定,慧代表智慧。真正的涅槃必须是禅定和智慧的功夫是平等的,就好像跷跷板的两端,达成一种平衡,像天秤平衡了。定慧等持。而且不是很生硬的,说我今天用四个小时来学经,四个小时修禅定,不是很生硬的,是在你内在消化了、吸收了,定慧完全地融合了、无分别了,这种状况下才叫舍。

所以你必须修禅定,必须学智慧,禅定和智慧不也是六度里面的吗?「般若」就是智慧,不是世间法的智慧,般若代表出世间法的智慧,是佛陀解脱的、觉悟的智慧。所以,所有想要成佛的师兄们,必须修六度,六度里就有禅定和智慧,必须打坐,必须学经,没有例外,绝对没有例外。所以到这里,qq上有师兄的问题也就给你回答完了,关于入定等等的这些问题。《涅槃经》总是很及时地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善男子,十住菩萨智慧力多,三昧力少,是故不得明见佛性。声闻、缘觉三昧力多,智慧力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诸佛世尊定慧等故,明见佛性,了了无碍,如观掌中庵摩勒果。见佛性者名为舍相。】

接着佛陀说:狮子吼,善男子,为什么说十住位的菩萨只能见到一点佛性,但不能见到全部呢?因为十住位的菩萨智慧多、三昧少,他的知见多,法懂得多,但是禅定功夫差,不怎么打坐,所以十住位的菩萨只能是隐隐约约感觉到点佛性,那是从知见上诱引出来的,但是他见到了吗?还没有,他打坐太少了,禅定修得太少了。

而声闻、缘觉乘,像阿罗汉、辟支佛,他们爱打坐,很多阿罗汉爱打坐,很多辟支佛爱打坐,但是经学得少、智慧少,没有成功者去帮他做指引,所以就停留在一个阶段、一个瓶颈就出不来了说我怎么开一点天眼,没完全开,有一点他心通也没完全打开,好像困在哪儿一样,为什么呢?不学经,没有佛陀的加持。就是说只是打坐,但是没有佛力加持就不行。

所以我们建议,真正重视佛陀经典的师兄们,如果真的准备开始学习打坐了,请先把禅修课第一期听完,然后再听第二期。已经听完了两期禅修课的师兄都知道,我们两期禅修课几乎全程都是用佛陀的经典去指引我们的,避免在修禅定的时候忽略了智慧,也避免了有的师兄只想学经听经不愿意打坐。禅修课一边学经一边打坐,用佛经去指引我们,速度非常快!确保你不走弯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不要走弯路,生命浪费不起,好不容易投胎成人。

所以佛陀说,你看十住位的菩萨智慧多、三昧少,不能明见佛性,那声闻、缘觉乘禅定力还可以,但是智慧少,所以也见不到佛性。而诸佛世尊为什么能明见佛性呢?定慧等持的缘故,等持就是都圆满、不欠缺,又有定又有慧,完美地融合了,所以诸佛世尊能够见到佛性,了了无碍,没有任何障碍,就好像看到手中的庵摩勒果似的。这个庵摩罗果和庵摩勒果,是同一个梵文的音译。诸佛如来定慧等持,所以见佛性如此轻松,就好像看手里的小果子似的(像核桃或橄榄那么大的小果子)。这种状况,定慧等持就叫舍相。这个舍是什么?真的松了、空了,该有的都有了,多余的都放下。我们到最后留下的是该留下的东西,放下的是该放下的东西,如此的轻松自在,这就是舍相。

所以我们提到七觉支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个「舍觉支」,放下、随他去、如如了,不执任何了。

【奢摩他者名为能灭,能灭一切烦恼结故。】

接下来又讲的这个名词是《楞严经》和《圆觉经》等等经中提到的「奢摩他」。大家非常熟悉啊,奢摩他代表止,「毗钵舍那」代表观。

「奢摩他」代表什么呢?代表能灭,能灭一切烦恼结。你的心静下来了,意识消歇下来了,那你的烦恼还在吗?不在了。烦恼是存在于意识中的,不是吗?你的烦恼存在于你的起心动念之中,当你没有起心动念的时候,一心不乱的时候,哪有烦恼啊?所以修习「奢摩他」—止,就能灭一切烦恼的结缚。

【又奢摩他者名曰能调,能调诸根恶不善故。】

当你真的静止下来,诸根还造恶吗?不造了。还造不善吗?不造了。一念不生,哪有善恶呀!所以「奢摩他」名曰能调,能调御你。

【又奢摩他者名曰寂静,能令三业成寂静故。】

就说止了、消歇下来了,就好像把浊水澄清,放着不动,静止下来很寂静。「奢摩他」又代表寂静,能够把身、口、意三业都变成寂静,一念不生了的寂静。

【又奢摩他者名曰远离,能令众生离五欲故。】

「奢摩他」的好处是远离五欲,一念不生的话,你不再想着财、色、名、食、睡了,不再想了、离开了。

【又奢摩他者名曰能清,能清贪欲、瞋恚、愚痴三浊法故。以是义故,故名定相。】

修「奢摩他」,我们静下来、止下来,第六意识停止作业,就能清净我们的贪、嗔、痴三种浊法,不再生贪、嗔、痴了。因为贪、嗔、痴也是存在于意念中的,存在于知见中的,存在于妄念中的,当妄念消失的时候哪有贪、嗔、痴啊?所以「奢摩他」就是禅定的开始,可以叫它为定相。修「奢摩他」就是禅定的开始,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慢慢地第六意识消歇下来、静下来,这是奢摩他

【毗婆舍那名为正见,亦名了见,名为能见,名曰遍见,名次第见,名别相见,是名为慧。】

毗钵舍那代表什么?观,正见、了见、能见、遍见、次第见、别相见,是名为慧。

观,代表我了了分明、什么都懂。正见,是正的不是邪的,你要真的想修习佛陀的止观,必须在严格持戒的基础上,这个是正观不是邪观,是正见不是邪见,了了见。能见,这是自性的觉性导致能见。遍见,真的休歇下来,「一念不生全体现了」就遍见了,什么都看见了。名次第见,随着你入定程度的加深,你见到的事物越来越多,一开始见不到的后来也见到了,一开始没见到地狱道后来也见到了,一开始没见到什么天界、色界天、无色界天后来也见到了,慢慢地、有层次地,每天都在进步。「名别相见」,就是意识之外的,意识不到的其他类型的、各种各样的、很特别的相全见到了,很神奇,所以打坐是会让人上瘾的,真的熬过了最痛苦的阶段后,是让人上瘾的,有的时候一夜不想睡觉,夜不倒单就在那儿坐着。「是名为慧」前面提到了我们定下来之后,第六意识不起作用、不分别,慢慢地慧上来了,就什么都了了分明,那代表什么?代表「毗钵舍那」能观了。「毗钵舍那」就是一种慧,就是我了了明见、遍见一切了,一念不生全体现,真的全体现的时候就是慧上来了。所以说,定慧也叫止观,定就是「奢摩他」,就是止,慧就是毗钵舍那,就是观。

【忧毕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诤,】

忧毕叉就是等持的意思,是定慧等持、止观双运。「忧毕叉」就是等持和双运的意思。

双运是同时运行,定和慧完美地融合,同时运行,是这个意思。不是说男女在一起搞什么事情,有一些附佛外道就把双运这个词汇给借去了,但是又成别的意思了,这个很可笑了!差得不止十万八千里。本来佛陀讲的双运「忧毕叉」是等持的意思,又要修定又要修慧,两者同时进行,完美融合,这个是双运,而不是说男女双运。有的人就是从佛经里拆解一些词汇,偷一些词汇过去,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一些邪法。大家要注意,当你知道「忧毕叉」双运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就不会受惑乱了,不会受蛊惑了。

所以「忧毕叉」就代表平等,定、慧等持。平等,这种平等是柔软的,化开的,无分别的,所以不诤。经常修止观的师兄,经常修定慧的师兄,他懒得跟人家去吵架、去争论。

【又名不观,亦名不行,是名为舍。】

总是修禅定的师兄心很静啊,他懒得跟你吵,不管你赞美他还是骂他,他像没听见一样的。

又名不观」,就是他明明什么都知道,又好像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

「亦名不行」,这才是真正的无为之法,这才是舍。放到极致,随它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微微一笑很开心,这是真正的舍境,这个舍境是定慧等持、止观双运修来的。

很多高僧的境界,那种从容是修来的,那种八风吹不动是修来的,不是嘴皮子功夫,不是口头禅,不是去卖弄了。你说他什么都行,他就在这里。

所以只有止观双运,经常修习禅定,听经、学经加打坐,这两者一定要同时进行,你才能拥有这种真正的八风吹不动的功夫。那么,禅定和智慧也仅仅是六度中的两度而已,其他几度也不可忽略,不可忽略!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圆满具足,方证无上正等正觉。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88.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02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第276课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大般涅槃经》的《后分》部分——遗教品第一。遗教品第一【尔时,佛告阿难普及大众,吾灭度后,汝等四众,当勤护持我大涅槃。】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及与会的所有大众们说:我灭度之后,你们这些四众弟子们,一定要精勤地护持我的「大般涅槃之法」呀!此次我在涅槃法会上讲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2

第272课「如来法身平等,离心意识无分别故。文殊师利,一切诸法悉皆平等,平等故无住,无住故无动,无动故无依,无依故无处,无处故不生,不生故不灭。若能如是见者,心不颠倒,不颠倒故如实,如实故无所行,无所行故无来,无来故无去,无去故如如,如如故随法性,随法性故不动。」——《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6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又到了晚间的听经兼禅修时间。上节课我们讲到:佛陀说,迦叶呀,我有的时候为了讲一法而用无量的法,我为了阐释一个道理可能讲很多话。就好像经中说,一切清净离欲的梵行怎么修,怎么持戒,怎样获得真正的梵行,佛陀讲了很多话,但是也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善知识」。佛陀也曾经对阿难尊者说:阿难...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9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昨天晚上的课讲到最后突然被打断了,所以有一些话还没有说完,我们再补充上。关于什么是「居士」,什么是「优婆塞」,佛陀的解释是:只要是诸根完具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受了「三皈依」了,那就是优婆塞了,就是居士了。这个地方强调「诸根完具」(就是身体健康,六根健全),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5 | 涅盘经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般涅槃经》的第三十三卷。【善男子,罗阅耆王频婆娑罗,其王太子名曰善见,业因缘故生恶逆心,欲害其父而不得便。】这个地方是佛陀继续在对迦叶菩萨讲他所经历的很多事情。佛陀说:迦叶,善男子,「罗阅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17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能坐在一起学经了。今天就在课前又得到一个让我非常感动的消息,生活在杭州的我的一个亲人,一直非常关爱我的嫂子,她也于今天下午皈依了(佛、法、僧)三宝,成为了在家居士。每一次我们学院有新的师兄皈依三宝,我都会非常的开心,也非常的感动。真的希望我们本师的教法能够发扬光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