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6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2-27)《大般涅槃经》讲解741

00:00

各位尊者:

大家好!又到了晚间的听经兼禅修时间。

上节课我们讲到佛陀说迦叶呀,我有的时候为了讲一法而用无量的法,我为了阐释一个道理可能讲很多话就好像经中说一切清净离欲的梵行怎么修怎么持戒,怎样获得真正的梵行,佛陀讲了很多话,但是也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善知识」。

佛陀也曾经对阿难尊者说阿难,一个人修行成就的道路上,善知识起着百分之百的作用。接下来佛陀又说世间各种各样一切)的恶行「邪见」两个字却可以概括。邪见,就不是正见邪知邪见可以毁掉你的一切。如果知见错了,不管你有多努力,都是错的,因为「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所以佛陀说,一切的恶行都是由「邪见」这个根本因造成的。其实这里还是在衬托上一句话,如果你想拥有正知正见的话,还是得找到一个合适的善知识一个具备正知正见的善知识。不然你修得很用功、很精进,却走向了邪路,所以「邪见」所导致的恶行是无量的。

关于「邪见」,其实我们很客观地讲,现在末法时期邪见横行。什么是邪见呢?「不正曰邪」。不正确的就是邪的,不正的就是偏的。广义的邪见就说不正确的,引人向恶的狭义的邪见就是只要不是究竟圆满的见解,那就是邪见只要不是出自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所讲的宇宙实相那就是邪见。

有一部经,有的师兄或者师父可能听说过,叫《大集月藏经》在这部经中,佛陀曾经预言了他灭度后佛法的一些状况。佛陀说我灭度后五百年,比丘们传播我的佛法还是比较广泛,所以我灭度后的第一个五百年,正法还是比较昌盛的,能够由正法而修得解脱的人也是相当多的。

在我灭度后的第二个五百年,就是从五百年之后到一千年这区间,修习禅定的修行者比较多,「禅定坚固」,所以修禅定的多,就能够稳固佛陀的正法那还是不错的

但是佛陀说我灭度后的第三个五百年,就是从一千年到一千五百年这区间,修禅定的人稍微少点了,学习佛法的还可以,还比较多「多闻坚固」,就是学佛法的人还比较多,这是第三个五百年的情况。但是大家虽然广泛地学习佛法,实修的少了,只是喜欢去传播这些文字相、传播头脑的知见,所以让人感觉遗憾。

佛陀说在我灭度后的第四个五百年——法时期,「塔寺坚固」第四个五百年就是说二千年,一千五百年之后一直到二千年。世界上造的佛塔寺庙倒是挺多的,但是学佛法的人不多,修禅定的人更少。当时大家看到佛法就是看到寺庙佛塔,就感觉佛法很昌盛,而实际上学法的、修禅定的都少。

佛陀讲我灭度后的第五个五百年,就是说从二千年到二千五百年这区间——我们正好赶上是二千五百年佛陀说「斗诤坚固」这一区间,邪见很炽盛正好讲的是我们这个时候,邪见炽盛。修禅定的少,认真学经的也少。各类大师层出不穷,各执己见,不管他证得的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还是什么果都没有,都喜欢去宣扬自己的见解。你去对照佛经,他说他讲的是经,但是他宣扬的思想有很多跟佛经讲的完全不一致,有的相甚远。因为每个人都抱持自己的看法,不容易统一思想,所以就容易「打架」正好是佛灭度后二千五百年之后的这个场景,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期。

所以从《大集月藏经》里佛陀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就了解到,如果你想修行有所成就,如果你想灭世间的斗诤,如果你想把末法时期转成法时期或者转成正法时期,最好是转成正法时期,怎么做?第一多修禅定,第二多闻佛法。只要你多打坐、多学经,那么这个末法时期就可以被我们转成正法时期,世间就不需要争来争去了,大家都统一了思想,都在学佛经呢,还争什么呀?就不争了。之所以争,是自己在宣扬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经的观点。一千个人一千种观点,一万个人一万种观点,一亿个人一亿种观点,所以邪见炽盛,而邪见导致了一切的恶行所以灭一切恶行的方法就是转邪见为正见。我们去经文中找佛陀——至臻圆满的觉悟者的开示,听佛的开示,认真地学、认真地修,这样我们都能有所成就。

接下来就到了《涅槃经》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

佛陀说迦叶呀,我有的时候也讲:

【或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信心为因,是菩提因,虽复无量,若说信心则已摄尽。】

大家都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根本因是什么?是信心。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同时也不要熄灭别人的信心。不管你出家还是在家,你要对于自己的成佛要有信心,信心是菩提之根本因。

不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陀讲了有多少种原因,「信心」两个字可以摄所有原因。只要你对于自己的成佛有信心,坚定不移的信心,你就必将成佛。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你,是没出家证不得,还是出家不好,在家才能修成……不要管那些你要对自己的成佛有坚定的信心。不管出家在家,「信心」都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根本之因。

大家对于自己的成佛有没有信心呢?谈到信心,我想起《无量寿经》中法藏比丘发大愿的时候那种毅然决然的信心、决心,非常具有震撼力。当他发完他的大愿的时候,普天大地六种震动都在响应他。

你有没有这样的必成正觉的信心呢?是不是别人给你泼点冷水就起作用了?还是说你对于自己成佛没信心,也灭别人的信心,去打击别人?

佛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信心为因,是菩提因,虽复无量,若说信心则已摄尽」。不管成佛的原因有多少,用「信心」两个字可以囊括所有原因了。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定要树立信心。

接下来佛陀又讲:

【善男子,如来虽说无量诸法以为佛性,然不离于阴、入、界也。】

虽然如来在形容佛性的时候,讲了无量的话、无量的句子、无量的佛法去形容什么是佛性,但是终归针对众生来讲,都没有离开众生的「阴、入、界」。你要想证得佛性,必须靠你的「五阴、六入、十八界」,必须在「五阴、六入、十八界」中修行,所以佛性没有办法离开「阴、入、界」。也就是说借假而修真,你没有这个「假」作为渠道,你怎么证得「真」呀?

佛陀说:

【善男子,如来说法,为众生故,有七种语:】

前面讲,如来在讲法的时候时候站在佛的角度,佛的角度有的时候就是众生的角度,随顺众生;有的时候站在菩萨或者阿罗汉他们特定的角度;有的时候又兼顾了众生的角度、兼顾了佛的角度,从角度上讲可以分成三类。

一者、因语,二者、果语,三者、因果语,四者、喻语,五者、不应说语,六者、世流布语,七者、如意语。

接下来又讲,佛陀虽然讲了十二大类经典,但是从讲的类型上又可以分成七种:

第一是因语第二是果语第三,因果语第四喻语第五不应说语不应该说的语言),第六世流布语世间流布得、流传得很广的语言),第七如意语如佛意的语言

云何名因语?现在因中说未来果。

接下来佛陀分别解释,如来为了众生讲法,按照讲话的类型和侧重点可以分成以上七大类,挨个地、分门别类地讲一讲,这叫分别答。

分门别类地讲一讲,首先讲什么叫因语?有的时候佛陀针对着现在你所造的因就讲未来的果报。你现在正在造的因,他跟你讲未来的果报,这叫因语。

如我所说:善男子,汝见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当观是人即地狱人。

比如有的时候佛陀讲法的时候说善男子啊,你要注意,众生要是爱杀生,甚至爱行邪见,你就知道这个人肯定是地狱人了,就说他肯定下地狱了。那么爱杀生那么爱行邪见,他就是地狱人,他未来会下地狱。这样的话就属于是因语。就是在他现在的行为中说他未来的果报,这叫因语。

善男子,若有众生不乐杀生乃至邪见,当观是人即是天人。是名因语。

有的时候佛陀也讲善男子,你要看到有的众生他不喜欢杀生的行为,他也不喜欢邪见,你就知道这个人是天人。就是针对他现在的这种行为,说不爱杀生,也不持邪见,那这样的人来世就会生到天上去当天人,所以佛陀说这样的人就是天人。实际上他现在还不是天人,但是他必将成为天人。是他现在种的因决定了未来的果,所以佛陀讲这样的话就叫因语。就是就着你现在造的因讲未来的果,这叫因语。

云何果语?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如经中说:善男子,如汝所见,贫穷众生颜貌丑陋不得自在,当知是人定有破戒、妒心、瞋心、无惭愧心。

什么叫做果语呢?佛陀在讲你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就是看到你现在的状况,就告诉你为什么会这个样子,你过去造了什么导致你现在这个样子比如说有的经中讲善男子啊,你看见了吧?有的众生非常贫穷,而且不仅仅贫穷,容貌还相当丑陋,不得自在。要说贫穷的人要长得好看点,他去当乞丐要饭的时候人家也愿意给他点东西吃他长得很丑陋,又很贫穷,要饭都不好要,不得自在。这样的人知道怎么回事吗?佛陀说他过去世有破戒的行为,而且嫉妒心炽盛、嗔心炽盛又没有惭愧心,所以导致他今生这个样子,又穷又丑非常倒霉祸不单行,这样的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穷又这么丑?就是因为过去没有持清净的戒行,破戒而且又嫉妒心、嗔心炽盛又没有惭愧心,所以今生如此倒霉这样的情况就是果语。看到他现前的结果,推测他过去的原因,这叫果语。就说以果为始,这叫果语以果为开始,去推他的过去,这叫果语

若见众生多财巨富,诸根完具,威德自在,当知是人定有戒、施、精勤、惭愧,无有妒瞋。是名果语。

有的时候佛陀说你看,那个众生「多财巨富」,家里有很多的财宝,非常富庶,而且长相又非常好「诸根完具,威德自在」,属于「高富帅」「白富美」,长得又好又有钱花。这样的人都是有原因的,过去世认真地持戒认真地布施修行很精进很辛勤而且经常有惭愧心,做了点恶行就有惭愧心,而且他没有嫉妒心和嗔心。像这样的人,他就导致自己未来非常富有,而且长相非常好。

在我们的师兄中也有,长相很好又非常有钱花。这样的师兄,人家都是过去世修来的过去认真持戒认真布施修行很精进,还经常惭愧自己,而且从来不会嫉妒别人,也不会有嗔怒对别人。所以这样的师兄,在来世就会非常富有,而且长相很俊美。

佛陀盯着说你看这个众生他财富和容貌两者兼得了,这样的情况,以这个果向前推这个因,以果为始为开始去推这个因的这种讲法,就叫果语。

云何因果语?如经中说:

接下来佛陀又说什么叫因果语呢?因果语有的经里讲:

【善男子,众生现在六入触因是名过去业果,如来亦说名之为业,是业因缘得未来果。是名因果语。】

因果语,就是针对众生的现在去推测他的过去,同时也讲了他的未来,这叫因果语。比如说看着一个众生,说这个众生六根怎么样,触受怎么样,说他过去造了什么业导致这个样子,他现在所造作的一切导致他未来会怎样。就是从业上来看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和未来都囊括在内了,因和果都囊括在内了,这就叫因果语。

云何喻语?如说师子王者即喻我身,大象王、大龙王、波利质多罗树、七宝聚、大海、须弥山、大地、大雨、船师、导师、调御丈夫、力士、牛王、婆罗门、沙门、大城、多罗树,如是喻经,名为喻语。

什么叫喻语呢?就是比喻的语言。比如说,经中经常讲什么狮子王,是吧?用狮子王来形容佛陀的身形非常巨大、伟岸,可以震慑四方世界,这是用狮子王去形容佛陀的身形,这就是比喻的语言;有的时候又说佛陀是大象之王、大龙之王或者是波利质多罗树或者是七宝聚(七宝堆成的山)有的时候又把佛陀的智慧比喻成大海或者说佛陀的定功像须弥山一样有的时候又说佛陀像大地、大雨又是众生的大船长、船师又是大导师、调御丈夫、大力士、牛王、婆罗门、沙门、大城、多罗树等等等等。只要是用比喻来形容的,这些话都叫喻语,也叫喻经,就是用比喻去讲法,这叫喻语,或者叫喻经。

【云何不应语?】

什么叫不应语或者不应说语呢?

我经中说,天地可合,河不入海;如为波斯匿王说四方山来;如为鹿母优婆夷说,若娑罗树能受八戒,则得受于人天之乐;

佛陀有的时候在经里讲:基本上很难实现的事情,甚至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佛陀却去讲,然后用来比喻某些道理,这就是不应说语。

这些不应说语,其实在我国古代汉乐府中有个诗歌,也是很好的一个代表确切讲是民歌,叫《上》:「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诗歌是表白爱情忠贞的,发誓说我一定要永远爱你不管我的生命有多长,都要永远爱你就算山峰失去了它的峰,就算所有的江水都枯竭了,就算寒冷的冬天打起雷来了,就算夏天这么热却下起雪了,就算天与地合到一块儿了……就算种种的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也不会跟你分离、跟你分开。这个意思就发誓说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也不会停止爱你这是古代人表达爱情的一首诗,里面讲的这些话跟佛经中的「不应说语」很似的。

有的时候佛也讲,就算天和地合到一块儿了其实天和地不可能合到一块儿怎么怎么样,也不会怎么样;就算河流都不入海了,也不会怎么怎么样(其实河终归是要入海的,这条河不入海,其它河也要入海的)……就讲一些不可能的事情强烈地去表达某些观点。

有一次佛陀给波斯匿王讲法的时候就打比方说波斯匿王,假设四面的大山都压过来挤压你的国家,怎么办?就讲这个事情。其实四方的大山并不会游走,也不会挤压波斯匿王的国家,但是佛陀却假设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事件来讲法,这就属于不应说语。去讲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有一次佛陀给叫做鹿母的优婆夷(就是在家女居士)讲法的时候说,就算是娑罗树能受八关斋戒的话,那么娑罗树也能够得到人天的快乐。当时是为了强调「八关斋戒」的重要性,受持「八关斋戒」有怎么样的功德利益,讲这个。就说就连植物(就连这棵树)受了八关斋戒,它都能够来世成为人界或者天界的众生。意思就是说受持「八关斋戒」有多么重要。

如说十住菩萨有退转心,不说如来有二种语;

有的时候佛陀还讲「宁说十住菩萨有退转心,不说如来有二种语」。一般来讲十住位的菩萨是不会退转的,他们会一直向上提升自己的境界,一般来讲是这样的。就宁可说「十住位的菩萨退转了」这样不可能的事,我也不会去讲「如来有两种语」。

「两种语」,就是说如来讲话不实,如来太善变,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立场不坚定。如来不会这样,宁可讲不可能发生的什么什么事,也不会说如来会讲一些不真实的话。

【宁说须陀洹人堕三恶道,不说十住有退转心。】

须陀洹人证得了初果就不会下三恶道了,一般来讲是这样的初果不会下三恶道了。宁可说这些须陀洹初果掉到了三恶道里边去了,也不会去讲十住位的菩萨会有退转心。就是说前面举一个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告诉你我下一句话的观点是多么可推敲、多么正确,你要相信它。

是名不应语。

像这样讲法的方式就叫「不应说语」,简称「不应语」。

云何世流布语?如佛所说,男女、大小、去来坐卧、车乘、房舍、瓶衣、众生、常乐我净、军林、城邑、僧坊、合散,是名世流布语。

什么样的讲法叫世流布语呢?佛陀说就是世间相上大家都在讲的那些话,有的时候佛陀也借来讲,因为他跟这些众生讲法,就得随顺着众生所知道的事物所了解的事物去多多地讲。你要总是讲无色界的事情,众生见都没见过,他听也听不懂。为了随顺众生,有的时候佛陀就随顺世间,讲世间流行的那些话。比如说男女大小去来坐卧或者车乘房舍或者瓶衣众生常乐我净,或者是军林城邑,僧坊合散等等等等。

讲这些众生能够了解的「相」,甚至跟你讲什么明星的八卦新闻,这些都是善巧方便,慢慢地把你往佛法里领。这就叫随顺众生讲一些世俗间流传广布的语言,这叫世流布语。

其实世流布语也能够体现佛陀对众生的哀愍和慈悲。

云何如意语?如我诃责毁禁之人,令彼自责护持禁戒。

什么叫如意语呢?佛陀说有的时候我诃责(就是我很猛烈地批评)那些毁犯了戒律的人,让那些人心生惭愧,让他们认真地护持禁戒。这样的时候,我批评这些弟子非常严厉,这个时候讲的话就是「如意语」。我讲的「如意语」就是「如佛意之语」。

佛认为这件事是错的,他就很猛烈地批评他的弟子,让他悔改。这个时候佛讲的话就是「如意语」——如佛意的语言。因为诸佛如来身业无不清净。你既然开始学习诸佛如来了,你就要清净如果不清净,你的师父可能就会教育你,甚至教训你。

如我赞叹须陀洹人,令诸凡夫生于善心。

有的时候佛陀就赞叹初果有什么样的功德,让周围的凡夫看了以后都心生向往,都想要向这个证得初果的人来学习,都要生起善心。这样的话也属于「如意语」,就是如佛意的语言。

佛陀希望众生能够好好地修,慢慢来,有次第,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这样慢慢往上证。所以证了初果的人虽然果位并不高,但是佛陀为了鼓励他,也为了让其他的众生向他学习,佛陀就会去赞美初果之人。

赞叹菩萨,为令众生发菩提心。

有的时候佛陀也赞美菩萨,赞美菩萨的目的,也是让众生发菩提心,向菩萨来学习。

说三恶道所有苦恼,为令修习诸善法故。

有的时候佛陀也讲三恶道有种种苦,地狱道多么苦饿鬼道、畜生道多么苦、多么可怜。讲这些,也是为了刺激众生不要去三恶道,要认真地修习各种善法。佛陀讲这些话都属于「如意语」。

就是他站在佛的角度希望众生好好修这是一番爱子之心,就像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样的。这是站在佛的角度讲的话,这是「如意语」。

说一切烧,唯为一切有为法故,无我亦尔。说诸众生悉有佛性,为令一切不放逸故。是名如意语。

有的时候佛陀也讲「说一切烧」,针对着一切有为法,佛陀说这些有为法都在烧着你,这些烦恼火在烧着你。

有的时候讲,一切有为法、一切相都是无我的有的时候讲众生都有佛性。讲众生都有佛性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告诉你,你也有佛性,你不要太随便做事情,你要对得起你身上的佛性,不要乱放逸这样的话都是「如意语」。

佛陀看待众生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为了教育孩子、鼓励孩子,有的时候说硬话,有的时候说软话有的时候刺激你,有的时候鼓励你……讲的这些都属于「如意语」。

佛陀说:

【善男子,如来复有随自意语。如来佛性则有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等无量三昧,是名为有。】

佛陀讲法的时候,有的时候随着自己的「意」也讲两种话。比如说一切如来都有佛性吗?大家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那如来肯定更有佛性了是不是啊?但是佛陀呢,不一定时时刻刻都讲如来有佛性,有的时候说一些让你感觉很奇怪的话来震摄你的思惟,对你提起警示。佛陀有的时候讲如来,有的时候有佛性,有的时候无佛性。为什么说如来有佛性呢?你看,如来证得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来具备十力(十种神通能力)如来具备四无所畏惧(四种无所畏惧)如来具备三念处具备大慈大悲也证得了首楞严等等无量的三昧也证得了金刚等等无量的三昧证得了无量的方便三昧而且获得了五智等无量的三昧,这一切都证明如来有佛性。

无者,所谓如来过去诸善、不善、无记业、因果报、烦恼、五阴、十二因缘,是名为无。

什么时候如来没有佛性呢?如来在过去世作为凡夫在因地修行的时候,那个时候跟众生一样,善事也做,不善事也做,非善非恶的事也做,造作了各种各样的业,获得了由因所导致的果报。如来在因地修行的时候,跟众生一样,五阴里边烦恼炽盛,也受十二因缘的链条所控制,那个时候如来没佛性。

佛陀为什么这样讲话呢?为了鼓励众生。你别看诸佛如来现在都这么厉害,在因地跟你一样,那个时候你吃的苦我都吃过,你的烦恼我都曾有过,你生的病我都曾生过。意思是我都能成佛,你也能所以佛陀讲法,我们就要知道,他是为了能够让众生发起菩提心、发大愿、发大誓,所以他怎么讲法都有可能。

佛陀说:

【善男子,如有无,善不善、有漏无漏、世间非世间、圣非圣、有为无为、实不实、寂静非寂静、诤非诤、界非界、烦恼非烦恼、取非取、受记非受记、有非有、三世非三世、时非时、常无常、我无我、乐无乐、净无净、色受想行识非色受想行识、内入非内入、外入非外入、十二因缘非十二因缘,是名如来佛性有无,乃至一阐提佛性有无亦复如是。】

如来身上的佛性可以讲有,也可以讲无。就说如来在讲法的时候,有的时候跟你讲有有的时候讲无有的时候讲善有时候讲不善有的时候讲有漏有的时候讲无漏有的时候讲世间有的时候讲非世间有的时候讲圣有的时候讲非圣有的时候讲有为有的时候讲无为有的时候讲实有的时候讲不实有的时候讲寂静有的时候讲非寂静有的时候讲诤有的时候讲非诤有的时候讲界有的时候讲非界有时讲烦恼有时非烦恼有时讲取有时讲非取有时讲受记有时讲非受记有时讲这讲那就是相互相反的这些概念,这样正着说、反着说都有可能。所以如来讲自己身上有没有佛性啊?他跟你讲,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无目的都是为了教化众生。关于一阐提,他到底有没有佛性啊?也是这样的,有的时候讲有有的时候讲没有,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启发众生开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善男子,我虽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众生不解佛如是等随自意语。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呀,我虽然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但是众生其实并不了解我为什么要这样讲,很多众生并不了解为什么一切众生都有佛性。

【善男子,如是语者,后身菩萨尚不能解,况于二乘其余菩萨?】

像「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样的话,就连未来要成佛的最后身菩萨,他们都不一定完全能懂,就别说二乘人,还有其他的那些菩萨——那些正在认真卖力地修行的那些人了。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句话,只有诸佛如来才能真的懂啊

善男子,我往一时在耆阇崛山,与弥勒菩萨共论世谛,舍利弗等五百声闻于是事中都不识知,何况出世第一义谛?

佛陀说迦叶呀善男子,有一次我在耆闍崛山跟弥勒菩萨讲法的时候,我们正在谈论世俗义谛注意正在谈论世俗义谛的东西,当时舍利弗等等五百个声闻弟子就在我俩旁边听我们讲话我跟弥勒菩萨讲的是世俗义谛,那么舍利弗等等五百个声闻弟子在旁边听,他们都不能完全听懂。当时讲是世俗义谛,他们都不能完全听懂,何况出世间第一义谛了?

佛陀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佛陀跟菩萨讲的话,阿罗汉都未必能听懂。也就是说佛陀讲的「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你也就是听听而已,能懂多少算多少吧。

三果的人不了解四果的事,初地位的菩萨也很难理解十地位的菩萨,刚刚开始修行的这些修行者其实很难理解佛菩萨的境界。讲这句话不是为了打击大家,而是为了刺激大家更加认真地修行啊!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一些要点:

首先,「善知识」的重要性,「邪见」的危险性。

然后是「信心」对于一个人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信心的重要性。佛陀也讲佛性,怎么证佛性?其实离不开众生的五阴、六入、十八界怎么修?就在当下的五阴、六入、十八界当中去修行。

接着又讲佛陀给众生讲法,按照内容和侧重点、按照类型,也可以分为七种。佛陀依次讲了什么是因语、果语、因果语、喻语、不应说语、世流布语和如意语。这里面都充满了智慧。关于因果的部分,大家也都是很喜欢听的,就是一讲到因果,说这个人为什么会有钱花?为什么长相俊美?那个人为什么丑陋而贫穷等等,前因后果,大家都很感趣。既然很感兴趣,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当下的每一念、当下的每一刻都要种善因,要么就是无记之因,千万不要种下恶因。这个很重要!不管过去你有没有种过恶因,现在一定开始改,不能再种恶因了不能再放逸了。

到了最后,佛陀也讲,佛陀可能会无量地变幻他讲法的方式,一句话可能正着说,可能反着说,一切一切都是为了让众生悟入佛之知见。

只要你有所精进,你的境界就有所提高,所以一定要精进即便你已经成了十地菩萨了,也要记得上面还有等觉、妙觉以及佛地。千万千万不要骄傲。

愿以此功德,普十方三世一切众生!

愿一切众生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早日破迷开悟!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南无《大般涅槃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54.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6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8

第278课「文殊师利,若菩萨不行色空是菩萨行,不行色不空是菩萨行。何以故?以色自性空故。如是菩萨不行受想行识空,不行受想行识不空,是菩萨行。何以故?心意识不可得故。」——《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后分》部分。【阿难,我入涅槃,如转轮王经停七日,乃...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9

第259课 「佛道亦无得,阿难何为悲?所合会为空,慧慧亦复空。若念若不念,一切法无念,无获空无有,譬若如野马。又如化象马,园果树木华,巧幻师所现,佛弟子如是」。——《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佛陀说,如果想要证得涅槃的境界,我们就要修习十种想(十种观修、观想的方法)。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无常...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爱法者卧安,得喜志念清。真人所说法,贤者常乐行。法护行法者,如雨之润生」——《般尼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迦叶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的功能,「眼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一起坐在这里了,水晶莲花台上的本师也坐在这里,闭上眼睛,时空穿梭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的本师总是这样的讲法,跏趺而坐。有的经文里讲,他是处在狮子座上,或者处在金刚狮子宝座上,佛陀继续在跟迦叶菩萨讨论关于虚空的话题。【善男子,若有人说虚空无碍与有并合,又复说言...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1 | 涅盘经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修行人修得了「四加行」之位,慢慢断了烦恼就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果,证得初果的这些众生就好像恒河中的鱼出离水面,安住水面遍观四方。遍观...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六卷,依然是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佛陀继续对迦叶菩萨讲:迦叶,善男子,这些智慧不具足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