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5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2-27)《大般涅槃经》讲解646

00:00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涅槃经》的第三十三卷。

【善男子,罗阅耆王频婆娑罗,其王太子名曰善见,业因缘故生恶逆心,欲害其父而不得便。】

这个地方是佛陀继续在对迦叶菩萨讲他所经历的很多事情。

佛陀说:迦叶,善男子,罗阅耆王频婆娑罗,罗阅耆王指的就是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摩揭陀国的国王频婆娑罗王。

关于这个名字我们过去也多次都讲过了。频婆娑罗王他的太子名字是阿阇世。阿阇世王杀了父亲之后很懊悔,在《涅槃经》有很长的篇幅讲那一段,这里又提起这个故事。

说摩羯陀国的国王频婆娑罗,他的儿子(他的太子)名字叫善见。

这个「善见」是阿阇世太子的另一个名字。因为《法华经》和其他很多经里提到这个太子都讲是阿阇世,包括《观无量寿经》也讲是阿阇世,所以我们还是更多的以「阿阇世」去称呼他,而不是称呼他「善见」。因为善见这个名字很陌生,大家听起来会不知所云一样的。

频婆娑罗王的太子是阿阇世,因为「业因缘」对自己的父亲生起了恶逆之心,想要害自己的父亲,但是却一直不知道怎么下手

所以这个地方讲的就是阿阇世害自己的父亲之前的那段时间的事情。

【尔时,恶人提婆达多亦因过去业因缘故,复于我所生不善心欲害于我,即修五通不久获得,与善见太子共为亲友。为太子故现作种种神通之事,从非门出,从门而入,从门而出,非门而入,或时示现象马牛羊男女之身。善见太子见已,即生爱心、喜心、敬信之心,为是事故,严设种种供养之具而供养之,】

佛陀说:当时恶人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本来也是佛陀座下的弟子,也是僧团里面的,但是后来背逆了佛,这个大家是知道的),也是因为过去的「业因缘」就跟佛产生了很多的不愉快,就跟佛对着干,「复于我所生不善心」。那边是阿阇世想害父亲还不知道怎么下手,这边是恶人(恶性比丘)提婆达多,本来他还是佛陀的堂弟的,结果跟佛开始对着干了。于佛所在的地方生出了种种不善之心,想要加害于佛。百般地使用各种伎俩去迫害佛。而且他为了害佛甚至去修习五种神通,他去练神通去,后来还真的获得了五种神通。恶人找恶人,鱼找鱼虾找虾,提婆达多获得了五种神通之后,他就去见阿阇世太子,跟阿阇世太子就走得很近。为了得到太子的信任,提婆达多在这个太子面前就展现他所证得的那些神通。各式各样的神通,比如说他可以从非门这边出去,然后从门而入,从门而出,非门而入。他可以穿墙走壁。说本来提婆达多和阿阇世太子都在一个屋子里,但是提婆达多他就表演神通,他不走门,比如说从墙直接就穿出去了,一会儿又从门这儿进来了。从门这里出去了,又从墙或者从什么奇奇怪怪的地方又进来,比如从天花板又飞进来了,从墙又进来了,这样子,表现各种各样的神通。然后有的时候,提婆达多在阿阇世太子面前还把自己变成大象啊,马呀,牛啊,羊啊,或者变成男人啊,女人啊,他尽情地把自己变来变去的。然后阿阇世太子见了之后生起了喜爱贪爱之心。他非常喜欢神通,然后就开始对这个提婆达多有了敬信之心。一看这个人这么厉害,可以不从门进来,不从门出去,然后可以穿墙,还可以变成象、马、牛、羊、男、女,阿阇世太子就高兴,就开始喜欢提婆达多了,对他比较尊敬,也比较信任他。之后,阿阇世太子毕竟非常的富贵,然后他就置办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来供养提婆达多。提婆达多等于用自己的神通征服了阿阇世太子。

【又复白言:大师圣人,我今欲见曼陀罗华。时提婆达多即便往至三十三天,从彼天人而求索之,其福尽故都无与者。既不得华,作是思惟:曼陀罗树无我、我所,我若自取,当有何罪?即前欲取便失神通,还见己身在王舍城,心生惭愧,不能复见善见太子。复作是念:】

阿阇世太子迷恋神通,他就对提婆达多说:大师,您太厉害了,您简直是大圣人啊!我现在我想见曼陀罗花,我想见罕见的东西,据说曼陀罗花在天上才有,我想见曼陀罗花,您帮我采来好不好?这个时候提婆达多他就「往至三十三天」,他有一定的神通嘛,他就到达了三十三天(忉利天)了。然后就向忉利天的天人们去求索曼陀罗花。但是提婆达多他的福报尽了,他即便是到了三十三天,天人都不给他这个花,有都不给他,因为他没那个福报得到,怎么要也要不到,没有人给他这个花。那既然得不到曼陀罗花,怎么向阿阇世太子去表现自己呢?所以提婆达多就在想:曼陀罗树长在这个天上,既然一切法空,没有我,也没有我所,那他们天人不给我,我自己去摘这个花,我自己去取。「当有何罪?」我去偷吧,我把花摘下来,应该没什么罪过,反正一切法空嘛,没有我和我所,我是空的,我所做的一切也是空的,没有什么罪过,我就自己去摘吧!

他就想去偷曼陀罗,不经天人的同意他去偷盗这个花,结果就在生起这一念的时候,提婆达多的神通顿失,他就失掉了他的神通。结果他就从忉利天掉下来了,然后就发现自己原来又回到了王舍城。本来他在定中都已经上了忉利天了,结果一失神通又回到了王舍城,一看,怎么又回到王舍城了?想上去上不去了。他的心里生出了惭愧之心,神通消失了,他心里很惭愧,想着这回我怎么去见阿阇世太子啊?太子想要曼陀罗花,我现在也没给他带来,现在不适合见太子,他就暂时先不去见太子了,他当时心里就想:

【我今当往至如来所求索大众,】

(提婆达多想:)太子那边暂告一段落了,先放一边,我现在去释迦牟尼佛所在的地方,朝他要一些弟子吧!他弟子那么多,给我一部分吧!

【佛若听者,我当随意教诏敕使舍利弗等。】

提婆达多心里就打着这个鬼主意,说佛要是能给我一批大众,给我一批弟子就好了,我就可以随便地去教化他们,命令他们,使唤他们了,甚至还可以使唤那个号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他心里想得很美。

【尔时,提婆达多便来我所,作如是言:】

这个时候,提婆达多就来到了释迦牟尼佛所在的地方,对释迦牟尼佛说:

【唯愿如来,以此大众付嘱于我,我当种种说法教化令其调伏。】

希望伟大的慈悲的如来呀,给我一部分弟子吧!您的弟子那么多,交给我一部分,我帮您教化吧,交给我的这些弟子,我会以各种方法去给他们讲经说法,去教化他们,我去调伏他们。

提婆达多正这样讲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就说:

【我言:痴人,舍利弗等,聪明大智,世所信伏,我犹不以大众付嘱,况汝痴人食唾者乎?时提婆达多复于我所倍生恶心,作如是言:】

(佛陀对于恶人讲话是真的不客气,我们看,)佛陀说:愚痴的人!像舍利弗这样聪明有大智慧的弟子,世间那么多大众都信服舍利弗,我都没有把很多弟子交给舍利弗,难道我还把这些弟子交给你这个愚痴的人,交给你这个食别人吐掉的口水的人吗?我会交给你这样的人吗?

这个地方形容提婆达多是愚痴的人,是食别人吐掉的口水的人。因为提婆达多他现在从佛这儿学了点儿佛学知识到处去卖弄,三角猫功夫到处去卖弄,讲的也不一定圆满究竟,就瞎卖弄,佛陀就讽刺他。当然佛陀对他这么不客气,也跟他们过去的关系有关,因为提婆达多毕竟过去曾经跟佛挺亲的,是他的堂弟,哥哥对弟弟有的时候,要是一生气讲话肯定是不客气的。那么这也以恶制恶的一种方式了。因为提婆达多心性弊恶总也改不了,佛陀就说:痴人,愚痴的人!而且还说你这就是食人牙慧的,就是别人扔掉的不要的东西、吐掉的东西你去要,你是这样一个人,我怎么会把弟子交给你!这样聪明有大智慧的舍利弗,我都没有把那么多的弟子交给舍利弗,现在舍利弗还在我的座下听我讲经,而你现在还没有能够毕业,你就想出去开一摊去教学了,还没到时机。

这个时候提婆达多在佛所在的地方,他肯定就不高兴了,因为佛对他讲话非常不客气,他就「倍生恶心,作如是言」,提婆达多受到了佛的训斥,非常的生气、恼怒,倍生恶心,有更大的恶心生起来了,然后就说:

【瞿昙,汝今虽复调伏大众,势亦不久,当见磨灭。作是语已,大地即时六反震动。提婆达多寻时躄地,于其身边出大暴风,吹诸尘土而污坌之。】

说:乔达摩,你别以为你有多了不起,你现在虽然能够调伏这么多弟子,但是你的势力也支撑不了什么时候了,你会被魔灭了的。

提婆达多就这样说,说佛会被魔灭掉的。他刚这样说完的时候,这个地神不愿意了,大地六种震动。「大地即时六反震动」,六种震动,「提婆达多寻时躄地」,大地一震动,一晃,提婆达多就站不住了,结果就扑倒在地上了。「于其身边出大暴风」,然后大暴风在提婆达多的身边就刮起来了,吹了很多的尘土。这些尘土乌烟瘴气的,就覆盖到提婆达多的身上了。「污坌之」,这么多尘土,这么多灰尘,这么脏污的东西都盖到了提婆达多身上了,就证明地神都不愿意了,说你这样去污蔑佛!

【提婆达多见恶相已,复作是言:】

提婆达多一看,好个乔达摩,风神也帮他,地神也帮他。提婆达多一看到这种种的恶相,然后又作是言:

【若我此身现世必入阿鼻地狱,我要当报如是大怨。】

提婆达多说:如果我今生必定会下阿鼻地狱的话,我也一定会报仇的,乔达摩!我一定会报仇的。

【时提婆达多寻起往至善见太子所,善见见已即问:】

这个时候提婆达多就起来了,就去见他所唯一可以倚靠的阿阇世太子,他去见阿阇世。然后阿阇世太子看到提婆达多过来了,就问他说:

【圣人,何故颜容憔悴,有忧色耶?】

伟大的圣人啊,您就是那个曾经在我面前大显神通的圣人吧?您怎么颜容如此的憔悴呀?看上去很忧郁呀,您的脸色不好,怎么回事啊?

提婆达多就回答说:

【提婆达多言:我常如是,汝不知乎?】

我一直都是这样的呀,大王,您没注意吧?我一直都是这样的呀!

然后这个阿阇世就说:

【善见答言:愿说其意,何因缘尔?】

您为什么这个脸色这么忧郁,这么不好,怎么回事,肯定有原因吧?说一说吧!

然后提婆达多就说:

【时提婆达言:我今与汝极成亲爱,外人骂汝,以为非理,我闻是事,岂得不忧?】

提婆达多不愧是小人,他就对这个阿阇世太子说:看,我跟您关系这么好,咱们两个算是一条战线的,但是外人却骂您,在背后骂您,说您做的事不符合伦理,不符合法理,我听了肯定会忧愁啊,我怎么会不忧愁呢?咱俩关系这么好,有人背后骂您,那我听了肯定不高兴呗!

阿阇世太子就说:

【善见太子复作是言:国人云何骂辱于我?】

奇怪,我招谁惹谁了,做为太子,国人为什么骂我呢?

提婆达多就回答说:

【提婆达多言:国人骂汝为未生怨。】

太子啊,您有所不知,国人都骂您,说您叫「未生怨」,就是您还没有生出来的时候就跟您的父王结了怨仇了,大家都传这个话,也不好听啊!

然后就阿阇世就说:

【善见复言:何故名我为未生怨?谁作此名?】

为什么大家这样讲我呢?「谁作此名?」谁把这个话传出去的?

【提婆达多言:汝未生时,一切相师皆作是言,是儿生已当杀其父,是故外人皆悉号汝为未生怨。】

提婆达多就回答说:太子啊,您有所不知,您还没出生的时候,那一切占相算命的师父来占相,然后就说您出生以后会把您自己的亲生父亲杀掉!所以外人就把这个话都传出去了,就说这孩子真可怜,还没出生就跟父亲结了怨仇,生出来了以后会杀父亲!这个话就传得满城风雨,到处都是。

【一切内人护汝心故,谓为善见。韦提夫人闻是语已,既生汝身,于高楼上弃之于地,坏汝一指,以是因缘,人复号汝为婆罗留枝。】

本来您的名字都传出去了,叫「未生怨」,就说还没生出来就跟父王结了怨仇,但是您家里人为了保护,为了怕您这个脆弱的心受伤害,所以就给您起了一个比较好听的名字,叫善见(善于照见,善于看见的善见),其实大家背地里都叫您「未生怨」啊!然后提婆达多又说:太子啊,您的母亲韦提希夫人听占相算命的师父说,您出生之后会杀死自己的亲生父亲,您的母亲知道了之后,刚把您生出来,就从高楼上把您往地上扔了,就怕您长大了杀父亲嘛,您的母亲刚生出来,就把您从楼上往楼下地上扔啊!结果您有幸,命大,没有被摔死,但是摔断了一个手指头。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人复号汝为婆罗留枝」,就是因为您断了一个手指头,所以人家也给您起了个外号叫婆罗留枝,断了一个手指头。

【我闻是已,心生愁愦,而复不能向汝说之。】

提婆达多就说:太子,您看您的身世多么悲惨,我听外人传您的坏话,我心里就难受,我就忧愁愦恼,所以我又不能轻易地告诉您,我憋在心里肯定忧愁。

【提婆达多以如是等种种恶事教令杀父:若汝父死,我亦能杀瞿昙沙门。】

然后提婆达多就开始教唆阿阇世说:「若汝父死,我亦能杀瞿昙沙门。」您看,太子!既然您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就注定了命运,就是说您今生会杀死自己的父亲,国人到处都在传您会杀死您的父亲,您的母亲竟然也曾想摔死您,没摔死成,所以您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留着父母有何用啊?不如把父亲就真的杀死得了,您把您的父亲杀死,您就继承了王位了。然后我再把那个叫乔达摩悉达多的那个修行者也给他杀了。我是这样计划的:新王,新佛,就是您作为摩羯陀国新的国王,我呢就成为僧团新的领袖,这多好啊!咱们一起合作多好呀!

【善见太子问一大臣,名曰雨行:】

阿阇世太子这个时候就问他身边的一个大臣,这个大臣名字叫雨行,阿阇世就问他:

【大王何故为我立字作未生怨?大臣即为说其本末,如提婆达多所说无异。善见闻已,即与大臣收其父王,闭之城外,以四种兵而守卫之。韦提夫人闻是事已即至王所,所守王人遮不听入。】

雨行,你应该知道,我的父亲为什么给我立了一个字,我们知道古人有名有号有字的,说字什么什么,李白字太白,类似那样子。我的父王频婆娑罗王为什么给我立了一个字叫「未生怨」呢?

然后这个叫做雨行的大臣就回答了阿阇世太子,讲的来龙去脉,就是包括占相算命的怎么算的,说他未来要杀父亲的这啊那啊,讲的跟提婆达多讲的一模一样。然后阿阇世太子就相信了,这肯定是真实的,他身边的大臣讲的话跟提婆达多讲的一模一样。所以阿阇世听了之后,他就带着大臣就把他的父王给抓起来了。抓起来之后就关到了城外边去,又用四种兵看守着自己的父亲。韦提希夫人,阿阇世的母亲,韦提希夫人听说自己的儿子把自己的丈夫给关押起来了,「即至王所」。韦提希夫人想要着急去看自己的丈夫,看频婆娑罗王,她就到了关押大王的地方。结果看守大王的这个人就不让韦提希夫人进去,不让她进去看频婆娑罗王。

【尔时,夫人生瞋恚心,便诃骂之。时诸守人即告太子:大王,夫人欲得往见父王,不审听不?善见闻已,复生瞋嫌,即往母所,前牵母发,拔刀欲斫。】

这个时候韦提希夫人很生气,她就生起了嗔恚心。她就开始诃骂守卫大王的这个人,就骂他说:你怎么能不让我见大王呢,我是王后啊?

这个时候,「时诸守人即告太子」,守卫大王的人就去禀告这个阿阇世太子说,大王——阿阇世他把父亲关起来之后,他就号称是大王了。所以他手下人就说:大王,您的母亲韦提希夫人想要见频婆娑罗,想要见您的父王,我们到底让她见还是不让她见呢?阿阇世听了这件事之后,心里非常生气,生起了瞋嫌之心,他就来到了他的母亲所在的地方,抓住了母亲的头发,拔出了刀就想把母亲给砍死。

《佛陀》那个电视剧里也演过阿阇世太子,他是一个非常冲动鲁莽的人,他一听说母亲想见他的父亲,他就想杀死母亲,一手拽着母亲的头发,另一手就拔刀想要砍母亲。

【尔时,耆婆白言:大王,有国已来,罪虽极重不及女人,况所生母?善见太子闻是语已,为耆婆故即便放舍,遮断父王衣服、卧具、饮食、汤药,过七日已,王命便终。】

这个时候耆婆就对阿阇世说,大王,「罪虽极重不及女人」,自从有国家以来,很久很久以来,罪再重,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把女人和男人看得一样的那样去量刑,对于女人,刑罚会轻一点,因为她是女人比较软弱嘛!您面前的这个女人,她也没犯大的过错,而且她还是您的亲生母亲,您怎么能杀死她呢?不要杀死她!

善见太子阿阇世听了耆婆的这番话之后,就把自己的这个刀扔掉了,但是不允许他的母亲去见他的父亲。同时「遮断父王衣服、卧具、饮食、汤药,」阿阇世非常狠,他从这一刻起就开始跟手下人说不要再给我的父亲送衣服,也不要给他床,也不要给他送饮食,就是吃的喝的都不要给他,他得病了也不要给他药。就说衣服、卧具、饮食、汤药这四种东西都不可以给他送。就这样过了七天,频婆娑罗王活活的就被折磨死,被饿死。就算是不饿死也是屈辱而死了。这堂堂一个国王被自己的儿子关押起来,这样的虐待,七天之后频婆娑罗王就命终了,就死掉了。

【善见太子见父丧已,方生悔心,雨行大臣复以种种恶邪之法而为说之:大王,一切业行都无有罪,何故今者而生悔心?耆婆复言:大王,当知如是业者罪兼二重:一者、杀害父王,二者、杀须陀洹。】

频婆娑罗王死掉之后,阿阇世太子看到父亲真的死了,丧事也办了,他才开始生起了悔恼之心,他开始后悔了。毕竟是亲生父亲,血脉里还是有联系的,他就开始后悔了。

这一段《涅槃经》前面也讲过,大段的篇幅讲过阿阇世王是怎么后悔的。

然后这个不怀好意的雨行大臣就去劝阿阇世王(他现在已经是国王,因为前任国王已经死了,阿阇世已经是国王了),雨行大臣就去劝阿阇世,以「种种恶邪之法」去劝他,用种种恶邪的观点去劝阿阇世大王啊,造的一切业一切行为都没有因果,没有罪,怕什么呀,您后悔什么呀?没有罪过!「何故今者而生悔心?」您后悔什么呀?就说您做了就做了,一切都是一场空,无所谓,做就做了,不要后悔!

这个时候,(耆婆——他是阿阇世太子比较好的朋友,然后也算是阿阇世王当上国王之后还能够听进去话的这样一个人。耆婆本身是虔诚的佛弟子。)耆婆对阿阇世王说:「大王,当知如是业者罪兼二重。」大王,我不得不直说,我要实话实说了,您杀了父亲造的这个业不只是一重罪业,是两重罪业。首先第一,您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您伤害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这就是五逆重罪之一。第二您杀死的这个父亲是须陀洹,已经证了初果了。

因为我们知道,频婆娑罗王他在在世的时候,他跟释迦牟尼佛的关系特别好,他经常去听经闻法,他都已经证了须陀洹(初果)了,已经证果了,而他的儿子把他杀死。所以耆婆说大王啊,罪可真是不小,杀害父亲这就是五逆重罪,您杀的又恰恰是一个初果。

【如是罪者,除佛更无能除灭者。】

这样重的罪业,我看天下除了佛谁也不能救您了。这样的罪,您要想灭这样的罪,只能去见佛。

然后阿阇世王,他就回答说:

【善见王言:如来清净无有秽浊,我等罪人云何得见?】

这段也讲了,他非常自卑,一说去见佛他非常自卑。说:如来是如此的清净,如来身上没有任何的污秽和染著,但是我这个造作重罪的人,我怎么好意思去见佛呢?佛会见我吗?

讲到这里,佛陀就对迦叶菩萨说:

【善男子,我知是事,故告阿难:过三月已,吾当涅槃。善见闻已即来我所,我为说法,重罪得薄,获无根信。】

我在这边其实已经知道,阿阇世王生起了退悔之心,对他的一切罪业开始心生惭愧,而且他也想见我,但是不敢见我,这一切我心里都是了然于心,所以我故意告诉阿难说:阿难啊,再过三个月我就要涅槃了。这样佛陀一告诉阿难,阿难告诉师兄,这些话就传出去了。那么一直传到了阿阇世王的耳朵里,让阿阇世王一听,糟糕!我再不去见佛,佛就要涅槃了!他就赶快来到了佛所在的地方。然后佛就给阿阇世王讲经说法。

这一段就是在《涅槃经》前面提到的,更详细,包括阿阇世王浑身生了恶疮,臭秽难闻,人家都想躲得远远的,等等等等的细节上讲得非常的详细。后来阿阇世王终于鼓起勇气去见了释迦牟尼佛,然后佛就给他讲法。

阿阇世王还是有善根的,我们就看他杀了父亲之后他那种无限的懊悔,从这里就看出来这个人是有善根的,所以佛陀给他讲法,他真的听进去了,然后他身上的重罪就变的很轻薄,他就获得了对于佛法的「无根之信」,因为他的罪过重,杀了父亲又杀了一个恰恰是证了初果的人,他的罪就变得轻薄了,但是此时他的善根还并不牢固。刚刚开始生起一点点的信根,开始信佛法了,善根还是要继续努力继续去修的,所以此时阿阇世王他生起的信是一种「无根之信」,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善根都给砍断了,现在又开始信佛,等于是善根还需要重新再去栽培的。

然后佛陀说:

【善男子,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故作是言:如来定说毕竟涅槃。】

佛陀告诉迦叶菩萨说:迦叶,像这样的故事,我的很多弟子也都听说了,阿阇世怎么样的跟提婆达多关系要好,受了提婆达多的教唆,杀害了父王,后来又怎么样又归向我,这一切故事我的弟子都听说了。但是弟子中很多并不真的懂佛陀的意思,并不真的懂佛,所以有的时候个别的弟子还在说:如来三个月后就真的涅槃了,就必定真的走了,就不见了。所以就很伤心!

到这里,《涅槃经》的第三十三卷就结束了。这节课的内容非常的简单,但是也有一些重点。

我们从头看一下

频婆娑罗王的儿子——太子阿阇世,他为什么想害自己的父亲,佛陀讲,「业因缘故」,是过去世结了怨仇,也就是说这是来讨债的孩子,他是来讨债的,不是还债的。本来频婆娑罗王可能过去世就欠他一条命,是这样的关系,所以这一世,人家就讨回这个命,是这样的。所以你要是判断这个世间的事,只站在今生此时,你是判断不准的。因为因果是通三世的,其实所有世间的现象都可以用这三个字来概括,就是业」「因」「缘。业,就是我们造的业,业代表了一种因果关系。为什么这个人这样对他?这个人对他如此之差,那个人对他如此之好,这都是业呀!这都是因果呀!然后具体来讲就是因缘,过去种了因了,现在缘就是条件成熟了,所以这事儿发生了。这个「业因缘」足以解释世间的一切现象,非常的重要这三个字。然后阿阇世太子虽然想害父亲,但是没有得便,到最后是亲近了恶友,所以开始下定了决心害父亲,所以千万不能亲近恶友啊!

还有就是经文里提示给我们的讯息,有恶心的人只要修禅定其实也能修出来神通,像提婆达多就修出来了五种神通,但是没有证得漏尽通。这五种神通也是修禅定心很的时候,暂时不造什么业才修出来的,但是一旦他想要偷东西的时候,想要去偷天上的曼陀罗花的时候,他的神通就退失了。所以你通过持戒,通过修禅定证得的神通,其实是脆弱的,一旦你破戒,这个神通就有可能丢失。过去我们也讲了类似的很多例子,五通仙人或者阿罗汉退失神通,都是因为起了恶心的缘故。所以说,如果你能够认真地持戒,那么你的神通就是稳固的,而一旦破戒,那神通就顿然可能就会消失。如果尽情破戒,神通还不消失,那说明这个人不是魔,就是鬼,就是妖,要不就是通了魔呀,鬼呀,妖啊,就比较危险。提婆达多当时证得的神通也挺厉害的,说可以穿墙透壁了已经,可以把自己变成大象,变成马,变成牛、羊,变成男男女女。佛陀住世的时候,当时古印度还有修行热潮嘛,一直到现在也是,古印度一直到现代的印度这期间,修行者无数,有神通的人是无数的。神通在当时确实不是特别稀奇的事情了,但是在我们末法时期有神通的比较少。虽然不知道这个神通是怎么来的,来历不明,但是大家还是会觉得有点一惊一乍的,就是因为有神通的人少。要是多了的话,大家就见惯而不怪了。

关于提婆达多的话,他跟佛陀之间也是累世累劫都不是太好的关系,在《金光明经》里提婆达多曾经做过小王子摩诃萨垛的亲哥哥,那个时候他们的关系还算是比较好的,但很多世他们之间都是很对立的关系。佛陀是代表正能量,提婆达多就代表负能量,是这样的。一正一反,二元世界,严重的分化。同时我们通过今天的这个故事也了解到,佛陀对于恶人讲话是非常的不客气,极其的不客气,那就知道菩萨也有怒目的时候,不是永远温和、永远慈爱的。该认真的时候,该严厉的时候还是非常的严厉的。

另外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大家要是在百度里查阿阇世王的身世的话,有的资料里就会讲阿阇世当时他生出来是频婆娑罗王想把他从楼上扔下去摔死,结果没摔死,但是《涅槃经》讲是他的母亲怕自己的儿子杀自己的丈夫,所以想要摔死自己的儿子,这个事是母亲干的。这个地方我们暂时还是以《涅槃经》为准。

然后最后的最后,就是说不管你造作了怎样的恶行,只要你开始有了忏悔之心,这就是灭罪的开始。忏悔之心是灭罪的开始,然后你再去听经闻法开智慧,再去赎罪,再多做点善事,这样就可以自己把自己的重罪的罪报变得很轻薄,自己就可以转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佛法是非常积极的,它是倡导我们去认真修来改变命运的。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谢谢大家,再见!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65.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5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2

第272课「如来法身平等,离心意识无分别故。文殊师利,一切诸法悉皆平等,平等故无住,无住故无动,无动故无依,无依故无处,无处故不生,不生故不灭。若能如是见者,心不颠倒,不颠倒故如实,如实故无所行,无所行故无来,无来故无去,无去故如如,如如故随法性,随法性故不动。」——《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第263课「我今于此大众中,演说令彼明空义,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六尘诸贼别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眼根常观于色处,耳根听声不断绝,鼻根恒嗅于香境,舌根镇尝于美味,身根受于轻软触,意根了法不知厌,此等六根随事起,各于自境生分别,识如幻化非真实,依止根处妄贪求。」——《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大家...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第257课「菩萨有三法行。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何等为三。一者种种深觉。二者入无数意。三者念要句三昧。是为三法行。菩萨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八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六【迦葉菩萨言:世尊,根本、因、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本师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们:大家好!上节课的最后,佛陀又再一次强调:我们手头的这部微妙的《大涅槃经》的重要性,佛陀说《大涅槃经》是一切善法的宝藏,也就是说一切善法的精髓在《涅槃经》中都能找到。佛陀说,《涅槃经》就是这样,好像大海里藏着各种各样...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讲了阿罗汉的特点,「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已经解脱于轮回了。接着佛陀说:【如阿罗汉,辟支佛亦复如是,】就是说辟支佛也跟阿罗汉一样,也已经解脱轮回了,「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接下来讲:【菩萨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罗...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9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接着上节课的内容,佛陀说有一种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就沉没了,借着一些光明的因缘又浮上了水面,但是没有支撑多久又沉没了。这样的众生是因为「信不具足、戒不具足、多闻不具足」。就是在「信」上、在「戒律」方面、在「多闻」方面都出了问题。【是人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