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80

涅槃经1年前 (2022-12-11)《大般涅槃经》讲解685

00:00

280

各位尊者: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后分》中的——应尽还原品第二。

应尽还原品第二

上节课讲到:佛陀涅槃前,向在座的所有大众展示了自己无量劫以来修得的紫磨真金色身。展示完毕之后,又把自己的「僧伽梨衣」披在了身上。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之后,佛陀告诉所有大众说:我已经感觉到了,(时辰到了)我涅槃的时辰马上就到了,我已经感觉到了我周身的疼痛。

说完这番话之后,佛陀就入禅定入到了「初禅」。在初禅当中,佛陀最后用他的涅槃之光,遍观着所有世界。就这样慢慢地入到了寂灭的禅定状态中。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他的话还没有完全讲完,他就入了「初禅」;从「初禅」这个境界出来,又入了「二禅」;从「二禅」出来,又入了「三禅」;从「三禅」出来,又入了第「四禅」;从「四禅」出来,入到了「虚空处定」;

【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

从「虚空处定」出来,入到了「无边识处定」;从「识处」出来,入到了「不用处定」;从「不用处定」出来,入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定」;从「非想非非想处」出来,入到了「灭尽定」;从「灭尽定」出来,又退回到「非想非非想处定」;

【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

从「非想非非想处定」出来,入到了「不用处定」;从「不用处定」出来,入到「无边识处定」;从「识处」出来,入到了「虚空处定」;从「空处」出来,入到了「第四禅」;

【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然后就这样倒回来:从「四禅」出来入「三禅」;从「三禅」出来入「二禅」;从「二禅」出来入第「一禅」(也就是初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

就这样,释迦牟尼佛正着升上去,又逆着降下来(就是这些禅定)。顺着升上去,又逆着降回来,降到「初禅」,最后「出定」普告一切大众说:我以甚深的、能观实相的智慧遍观三界。一切六道、一切诸山、一切大海、一切大地、一切生命、整个的三界,本性是空的、是无可执著、无可住的,是毕竟寂灭的。

【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

我在甚深的「般若」中观整个三界,就像虚空一样。无有名字,无有灵觉之识,永远断除了所有轮回。一切一切本来平等,没有高下之分别。无所谓看见、无所谓听闻、无所谓觉知,也没有什么能把我们捆绑,也不需要去做什么解脱。

【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

我在甚深的般若智慧中「观」:本来没有众生、没有寿命相、没有生起、没有尽灭、无所谓世间、无所谓出世间,涅槃与生死皆不可得,涅槃与生死是如此地平等,一切法的本质就是这样地无分别。

【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

我在甚深的般若智慧当中感觉到,我们只要在空闲处安居、静住,其实都不需要再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就可以获得究竟的安乐。这种究竟的安乐,才是最终可以放置我们神识的地方。一切一切毕竟不可得,一切一切本自无住。法性它的作用遍及一切处,断了一切相,证得无所有。

【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

「法相」就是这样的。如果谁明白了我在般若智慧中了解到的以上这一切,这个人就真是解脱于世间束缚的人了;如果有谁还不了解我以上所讲的这个状态到底是怎样的,就说明他还依然在妄想的生死轮回中。

【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佛陀说:在座的所有大众们,你们应该首要断除的是无明。当无明灭掉的时候,生死轮回的开始就截断了,就消失了。

也就是说,无明灭的时候就没有生死,就没有轮回了。其实无明是一种惯性——缺乏觉知的、缺乏智慧的一种惯性,轮回的惯性。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说完以上这番话,他就再次入到超乎想象的禅定当中去。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补充一下,市面上有一些言论,也是跟经文不符。很多言论讲:释迦牟尼佛没有「入定」「出定」之说,其实我们要是看很多经的话,这句话其实很不符合实际。佛陀也会经常地「入定」「出定」。那佛陀的各位弟子们也一样的,很多的菩萨和阿罗汉也一样,经常入定和出定。

有的时候我们讲:「真定无所谓出入」。讲的是已经入到「无生法忍」的境界了。但是在「相」上来讲,佛陀与弟子们还是经常地入定、出定的,我们还是要以经文为准。

【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

说完上面的这些话之后,释迦牟尼佛又重新入到他超乎想象的禅定中去。先入初禅,然后从初禅出来入二禅,从二禅出来入三禅,从三禅出来就这样地渐渐入到虚空处定,从虚空处出来入无所有处定,从无所有处定出来入到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来这样次第地(就是按照顺序地)、渐渐地入到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已经是三界最高处了)。

【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从非想非非想处定出来入到无边识处定,然后从识处出来入到四禅,从四禅出来入三禅,入二禅,入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

就是又倒回来(先升上去,顺次地升上去,然后又倒回来)。这样渐渐地(就这样地升上去,倒回来),入完以上这些不可思议的禅定之后,佛陀「出定」又告诉大家:我以「摩诃般若」的智慧(「摩诃」是大的意思,是无边际的意思,也是众多的意思;「般若」就是了解实相的智慧。但是最好是不翻译,不翻译饱含着神秘色彩,更具有摄受力)。佛陀说:我以「摩诃般若」的智慧遍观三界。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一切人、一切法,「悉皆究竟」。没有什么可系缚我们、可捆绑我们,我们也不需要去刻意地解脱。

【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

因为一切本空,「无主无依」。没有主人、没有依靠、不可摄持。所以我们本来面目(本自的状态)就是「不出三界,不入诸有」。「诸有」也是三界。就是对于三界,我们本身是不出不入的关系。

请大家仔细地品味啊——我们不出三界,也不入三界,我们就在这里,不出也不入;没有什么束缚我们,没有什么捆绑我们,我们也不需要逃脱什么。

【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

我们的本来面目是清净的、是无垢的、是没有烦恼的,就好像虚空一样。我们的本来面目与虚空很像,无所谓平等或者不平等。一切的起心动念都消失了,你内心最后的喘息,你的思想都消失了。

「思想」这个词——「思」是心上田。你要耕种、要劳作;「想」是心中相,也是要有起念。

【如是法相,名大涅槃。】

一切的起心动念,一切心里的劳作都消失了,心息彻底地平息下来了,就这样的法相其实就是「大涅槃」。

也就是说:所有的起心动念都寂止,「色受想行识」识阴区域最后的一点点影像也消失,那个就是大涅槃。

【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当你真正地见到此法(就是这个境况你真正地看到了,经历了),那一刻就是解脱。但是凡夫不了解,就说我们都是「无明」的,好奇怪啊!凡夫认为我们都是「无明」的。

佛陀到最后发现:没有无明,没有非无明;没有真解脱,无所谓解脱,因为也没有束缚。

佛陀说:当最后的起心动念以及识阴区域的垢影都消失的时候,那个就是「大涅槃」。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

佛陀说完这番话之后,又再次入到超乎想象的禅定当中去——从初禅出来,就这样二禅、三禅、四禅,这样入到灭尽定;从灭尽定出来,又倒回来,慢慢地四禅、三禅、二禅,初禅。就这样的升上去,倒回来。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

入完这个不可思议的超乎想象的禅定之后,又告诉大众说:我用佛眼看整个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一切诸法,凡夫认为「无明」所贯穿的部分,我看上去本性都是解脱的。你看着是烦恼的,我看着都是菩提呀!

昨天又有师兄在QQ上问:让我去解释为什么讲「烦恼是菩提」?

我说:你站在源头看。

他说:怎么看?

就是今天这样看——你要入禅定,归到源头去看。凡夫看着无明的,「无明本际」到处都在。凡夫看着哪儿都是无明的、哪儿都是烦恼的,佛看着都是解脱,本性都是清净。

就是说:你看问题的角度变了,所以看到的景观就不一样了,你不能强行去解释。就好像我们多次举过的例子——你用五倍的放大镜看是这样的景象,你换1500倍的显微镜去看能一样吗?很难跟你解释清楚,为什么显微镜看到的跟放大镜看到的不一样。

你要切换你的觉知器、你的觉知工具,也就是你要切换你的角度,你要提升你的境界,或者说时下流行的一个词——维度。你要提升维度,提升维度的话,听经闻法是一方面;再一个你要深入禅定,然后一切了了分明。跟诸佛所悟的一模一样,跟诸佛所证的一模一样。

所以,这些凡夫不了解,就到处去求「于十方去妄求,了不能得」。你不换你的觉知器官,你根本看不到人家看到的风景,你无法了解的。

【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

「根本无故」无明本来就不存在,「所因枝叶皆悉解脱」由无明所引起的一切烦恼也都不存在。当无明消失了,那时时刻刻都是解脱了。所以,无明解脱了,那么十二因缘后面的链条都解脱了。因为「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一直到生缘老死」,无明是一切的开始,当无明解脱了,那十二因缘接下来每一个链条全解脱了(没有链条了,松开了,脱落了)。

【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佛陀说: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现在就安住在「常寂灭」之光中,这种常寂灭之光就叫「大涅槃」。

【尔时,阿难无极悲哀,忧愁痛苦,心狂慌乱,情识昏迷,如重醉人都无知觉,不见四众,不知如来已入涅槃,为未涅槃?】

这个时候,阿难尊者他陷入到无极的悲哀和忧愁痛苦当中。他的心如此地痴狂、茫乱,他的情识已经昏迷。阿难尊者完全被悲伤击垮,就好像一个喝得极醉的醉人,都没有知觉了,看不见四众弟子的存在了,阿难也不知道佛陀此时是入涅槃了还是没有入涅槃。

【尔时,世尊如是三过,从超入诸禅定,遍观法界,普为大众三反说法。如来如是展转二十七反,入诸禅定。】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像刚才提到的)连续三次反复地入到不可思议的禅定,遍观整个法界,然后连续三次为大众讲法。如来继续就这样辗转二十七次地反复入到各种禅定(就是上去上到三界最高处,然后又下来,下到初禅,出来初禅给大众讲法),就这样子连续二十七次地反复。

【阿难以不知故,佛入一禅,即致一问,如是二十七反,问阿泥楼豆,佛已涅槃,为未涅槃?】

阿难完全不知不晓,因为阿难已经失去了知觉。就这样,每一次佛陀入到禅定,入到一个层次的禅定,阿难就会问:佛陀到底是入涅槃还是没入涅槃啊?阿难不知道,所以每一次佛陀入到一个层次的禅定,他就问(每一次都问),问了二十七次。他一直问阿那律:佛陀是入涅槃了还是没入涅槃?

那《涅槃经》前面的经文中提到:阿难尊者在清醒的、正常的情况下,佛陀入任何一个禅定,他都知道是哪一层级的禅定,佛陀入的什么「三昧」他都了解。但是此时,阿难尊者被无边无际的悲哀所击垮,他已经神志昏迷了,失去了知觉。他已经无法辨认佛陀到底入没入涅槃,到底入的是哪一层级的禅定,他都不了解了。所以,就反复地问阿那律,佛陀是入涅槃了还是没入涅槃?

【阿泥楼豆深知如来入诸禅定,二十七反,皆答阿难,佛未涅槃。】

阿那律尊者此时深深地了解如来没有入涅槃,只是入了各种禅定。然后,连着二十七次就回答阿难尊者:佛还没有涅槃呢,他只是入禅定了。

【尔时,一切大众皆悉慌乱,都不觉知如来涅槃,为未涅槃?】

这个时候,一切大众都陷入到茫乱当中,渐渐好像在无边的悲伤中失去了觉知,都不了解如来到底入没入涅槃(都不了解了)。

【尔时,世尊三反入诸禅定,三反示诲众已,于七宝床右胁而卧,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后背东方。】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又连续三次地入禅定——从「初禅」一直升到「非想非非想处定」,然后又降下来。就这样连续三次地、反复地对大众进行最后的教诲。教诲结束之后,释迦牟尼佛就在他的七宝装饰的床上,向右斜躺着(躺下了)。他的头冲着北方,他的脚冲着南方,他的面朝向西方,后背朝向东方。

【其七宝床微妙璎珞以为庄严。娑罗树林四双八只,西方一双在如来前,东方一双在如来后,北方一双在佛之首,南方一双在佛之足。】

佛陀此时斜躺着的这个七宝床,是用微妙的璎珞所装饰、所庄严的。娑罗树林这些树都是成双成对的(四双、八双、成双成对的)。在如来的西方有一对(有两棵)树,在如来的东方有一对树,北方有一对娑罗树,南方有一对娑罗树。

【尔时,世尊娑罗林下寝卧宝床,于其中夜入第四禅,寂然无声,于是时顷便般涅槃。】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娑罗树林下,就这样躺在他的七宝床上。到了中夜(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的这个时间段),佛陀就渐渐又重新入到第四禅当中去。然后,整个世界显得寂然无声……这个时候,佛陀就入到真正的涅槃了。娑婆世界伟大的觉悟者——释迦牟尼佛,他就入到了涅槃了。

【大觉世尊入涅槃已,其娑罗林东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盖于如来。】

在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后的这一刻,娑罗树林东面和西面的两对树就合为了一棵树(本来是四棵树,合为了一棵树);南面一对树、北面一对树(这是两对树),然后也合为了一棵树。这样,就变成了两棵大娑罗树了,它们就垂下了枝叶,覆盖住了佛陀的七宝床。

【其树即时惨然变白,犹如白鹤,枝叶华果皮干悉皆爆裂堕落,渐渐枯悴,摧折无余。】

把佛陀覆盖住之后,这些树立刻变得颜色惨白,像白鹤一样。枝叶、花果、还有皮干,慢慢地都爆裂了、都脱落了;渐渐地就干枯了、悴朽了;这些树慢慢地就枯死了。

【尔时,十方无数万亿恒河沙普佛世界,一切大地皆大震动,出种种音,唱言,苦哉!苦哉!世界空虚。演出无常苦空哀叹之声。】

这个时候,十方无量万亿恒河沙一样数不清的佛国大地都开始震动(平常佛国怎么会有地震呢?不会的!除非有什么大事件发生了)。

出来种种的音声,唱言:「苦哉!苦哉!世界空虚」。十方世界都响彻着一种声音——无常、苦、空,这种哀叹之声。

【尔时,十方世界一切诸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诸须弥山、香山、宝山、金山、黑山,一切大地所有诸山,一时震裂,悉皆崩倒,出大音声,震吼世界,唱言,苦哉!苦哉!】

这个时候,十方世界一切各种各样的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目真邻陀」是一个龙王的名字,在摩揭陀国境内)、铁围山、大铁围山、所有的须弥山、宝山、香山、金山、黑山……一切大地所有的山都突然震裂开了、崩倒了,发出极大的响声,震吼整个世界。这响声中好像有人在哀唱:苦哉!苦哉!

【如何一旦世间孤露,慧日灭没大涅槃山,一切众生丧真慈父,失所敬天无瞻仰者。】

怎么会这样!突然地世间就孤苦无依了,世间智慧的太阳已经落山了,落到涅槃山那边去了。一切众生就好像丧失了自己真正慈爱的父亲一样,就好像一切众生突然失去了自己所爱敬的天一样,再也不知道瞻仰谁了(无可瞻仰了),值得瞻仰的智慧的太阳已经落到了涅槃山去了。

【尔时,十方世界一切大海悉皆混浊,沸涌涛波,出种种音,唱言,苦哉!苦哉!正觉已灭,众生罪苦,长夜久流,生死大海,迷失正路,何由解脱?】

这个时候,十方世界一切大海都开始混浊,像沸水一样滚涌着。无限的涛波在汹涌着发出种种的声音,这种声音好像在哀叹:苦哉!苦哉!世间唯一的正觉者已经灭殁了,众生的罪苦像漫漫的长夜,众生将永远流转在生死大海,再也找不到正路了,怎么样解脱呢?

【尔时,一切江河、溪涧、沟壑、川流泉源、渠井、浴池悉皆倾覆,水尽枯涸。】

这个时候,一切的江河、一切的溪涧、沟壑、川流泉源、渠井、浴池……所有充满水的地方全都倾倒了。水都尽了、都干涸了、枯干了。

【尔时,十方世界大地虚空寂然大闇,日月精光悉无复照,黑闇愁恼弥布世界,于是时间忽然黑风鼓怒惊振,吹扇尘沙弥闇世界。】

这个时候,十方世界的大地好像变得如此地虚空,被一种幽暗的寂然笼罩着。太阳、月亮的光好像都看不见了;黑暗和愁恼弥漫着整个世界。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黑风又刮起来了。好像有什么鼓声怒吼着、惊振着,吹起了种种的沙石,扇起了种种的尘土,弥闇了整个世界。

【尔时,大地一切卉木、药草诸树、华果枝叶悉皆摧折,碎落无遗。】

这个时候,大地的一切草木、一切花、一切树木、一切药草、一切花果枝叶,全都摧折了,碎落无疑,一片狼藉。

【于是时顷,十方世界一切诸天,遍满虚空,哀号悲叹,震动三千大千世界,雨无数百千种种上妙天香天华,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积高须弥,供养如来,】

在这个时候,十方世界一切诸天遍满虚空,一切天人遍满虚空,哀号悲叹,震动三千大千世界。从天上降下来无数的百千种种上妙的天香和天花遍满三千大千世界,遍满释迦牟尼佛教化的领地。这些天香天花从天上像下雨一样降下来,累积的高度像须弥山一样高,这些天人们用他们无尽的哀思来供养如来。

【于上空中复雨无数天幢、天幡、天璎珞、天轩盖、天宝珠,遍满虚空,变成宝台,四面珠璎、七宝绞络、光明华彩,供养如来。】

在上界的空中又像下雨一样降下来无数的天上的幢幡(这些旗子)、还有天上的璎珞、天上的轩盖、天上的宝珠,遍满了虚空。到最后累积成了宝台,四面都是珠宝璎珞,都是七宝的装饰,都是光明的花彩……一切天界的众生,用尽自己的全心全意来供养如来。

【于上空中复奏无数微妙天乐,鼓吹弦歌,出种种音,唱言,苦哉!苦哉!佛已涅槃,世界空虚,群生眼灭,烦恼罗刹大欲流行,行苦相续,痛轮不息。】

在上界的空中又奏起了无数微妙的天乐。鼓声响起来了,弦乐奏起来了,歌声唱起来了,一切的声音都在表达「苦哉!苦哉!佛已涅槃,世界空虚,群生眼灭」。在所有的音乐中,所有的声音里,弥漫着苦哉!苦哉!的哀叹,大家都被悲伤充满了自己的心。佛陀已经涅槃了,世间如此地空虚,众生的正法眼藏已经灭了,烦恼的罗刹大鬼就要流行开来了,诸行无常的苦相会继续下去吗?生死轮回的痛苦会继续下去永不停息吗?

【尔时,阿难心慌迷闷都不觉知,不识如来已入涅槃、未入涅槃,唯见非恒境界。】

这个时候,阿难尊者他的心陷入到无边无际的痛苦和迷闷当中。他甚至都不知道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槃了,他不知道佛陀是入涅槃了还是没入涅槃,只是看到一切这些不可思议的突然而来的境界。

【复问楼豆,佛涅槃耶?】

然后阿难就问阿那律说:佛陀涅槃了吗?

【楼豆答言,大觉世尊已入涅槃。】

阿那律回答说:是的,伟大的觉悟者,我们的世尊已经入涅槃了。

【尔时,阿难闻是语已,闷绝躄地,犹如死人寂无气息,冥冥不晓。】

这个时候,阿难听到这番话,再次地闷绝躄地(倒在地上像死过去一样),甚至已经休克没有气息了。怎么推他,他也不知不晓不觉知。

【尔时,楼豆以清冷水洒阿难面,扶之令起,以善方便而慰喻之,语阿难言,哀哉!哀哉!痛苦奈何!奈何!莫大愁毒,热恼乱心。】

这个时候,阿那律就用清冷的水泼在了阿难的脸上,将阿难唤醒,扶他起来。阿那律尊者用善巧方便去劝慰阿难说:阿难啊,我们跟你一样的悲哀,我们跟你一样的痛苦,我们跟你一样的无奈。但是,我们却不能陷入到这种无边无际的愁苦(这种毒药一样的愁苦)当中去,我们不可以因为这种痛苦而恼乱了我们的心志啊!

【如来化缘周毕,一切人天无能留者。苦哉!苦哉!奈何!奈何!何期今日人天之师为事究竟,无能留者。】

如来此次教化众生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一切人界、天界的众生没有谁能挽留他。虽然是如此地痛苦,如此地无奈,但是今天时辰到了,人天之师使命已毕,必须入涅槃,没有谁能挽留他。

【奈何我与汝等且共裁抑!复慰喻言,阿难,佛虽涅槃,而有舍利无上法宝,常住于世,能为众生而作归依。】

既然佛陀的入涅槃是无可挽留的,我们还是控制一下自己。虽然佛陀入涅槃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舍利」,还给我们留下了经、律、论(无上的法宝)。佛陀的舍利以及这些法宝是常住于世的,能给众生作永恒的归依之处啊!

【我与汝等当勤精进,以佛法宝授与众生,令脱众苦,报如来恩。】

我们一定要更加认真地精勤修学,要把佛陀的法宝传给所有众生,让所有的众生都摆脱轮回的苦难,来报答佛陀的恩情啊!

【尔时,阿难闻慰喻已,渐得醒悟,哽咽流泪,悲不自胜。】

在阿那律尊者的劝说下,阿难尊者听完这些安慰和劝谕就开始醒悟过来,开始恢复理智。但是他依然哽咽,依然在流泪,无边的悲哀还是让他难以控制自己。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

虽然佛陀涅槃了,但是留下了舍利和无上的法宝。我们一定要珍爱珍重这些舍利、这些法宝。舍利在就是佛在,法宝在就是佛在。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0.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80”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3

第273课「文殊师利,菩提者,不可以身觉,不可以心觉。何以故?身是无知,如草木故;心者虚诳,不真实故。」——《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阿难依照佛陀的吩咐,把做过自己五百世父亲的梵志须跋陀带到了娑罗树林中佛陀的面前。这个一百二十岁的梵志须跋陀已经证得了五种神通,来了之后...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7

第267课「已知恩者,虽在生死,不坏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断灭,作诸恶业。」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涅槃法会的现场。【外道众中复有梵志,姓迦葉氏,复作是言:瞿昙,身即是命,身异命异。】在涅槃法会中,来到娑罗树林找佛陀辩论的这些外道当中,有一个梵志,姓迦叶,他现在又站出来了。他对释迦牟尼...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第263课「我今于此大众中,演说令彼明空义,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六尘诸贼别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眼根常观于色处,耳根听声不断绝,鼻根恒嗅于香境,舌根镇尝于美味,身根受于轻软触,意根了法不知厌,此等六根随事起,各于自境生分别,识如幻化非真实,依止根处妄贪求。」——《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大家...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第257课「菩萨有三法行。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何等为三。一者种种深觉。二者入无数意。三者念要句三昧。是为三法行。菩萨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八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六【迦葉菩萨言:世尊,根本、因、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本师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们:大家好!上节课的最后,佛陀又再一次强调:我们手头的这部微妙的《大涅槃经》的重要性,佛陀说《大涅槃经》是一切善法的宝藏,也就是说一切善法的精髓在《涅槃经》中都能找到。佛陀说,《涅槃经》就是这样,好像大海里藏着各种各样...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一起坐在这里了,水晶莲花台上的本师也坐在这里,闭上眼睛,时空穿梭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的本师总是这样的讲法,跏趺而坐。有的经文里讲,他是处在狮子座上,或者处在金刚狮子宝座上,佛陀继续在跟迦叶菩萨讨论关于虚空的话题。【善男子,若有人说虚空无碍与有并合,又复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