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3

涅槃经1年前 (2022-12-11)《大般涅槃经》讲解791

00:00

273

文殊师利,菩提者,不可以身觉,不可以心觉。何以故?身是无知,如草木故;心者虚诳,不真实故。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各位尊者:

大家好!

上节课我们讲到,阿难依照佛陀的吩咐,把做过自己五百世父亲的梵志须跋陀带到了娑罗树林中佛陀的面前。这个一百二十岁的梵志须跋陀已经证得了五种神通,来了之后还是直接问问题。问题象征着我们思惟还有纠结之处,所以,问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断掉这些结缚。

须跋陀,也叫须跋陀罗,须跋陀是一个简称。

【瞿昙,有诸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言:‘一切众生受苦乐报,皆随往日本业因缘。是故若有持戒精进,受身心苦,能坏本业;本业既尽,众苦尽灭;众苦尽灭,即得涅槃。’是义云何?】

须跋陀长老问佛说乔达摩,我听很多的沙门和婆罗门讲:一切众生之所以今生受苦报或者受乐报,都是自己过去世造作的结果。所以,只要持戒精进,受身心的苦,就能坏了过去的业(就是说我们要疯狂地吃苦,吃苦就可以坏掉过去造的这些业);业尽了,苦就尽了;一切苦尽了,我们就证涅槃了。你感觉这句话讲得对不对?

【佛言:善男子,若有沙门、婆罗门等作是说者,我为怜愍,常当往至如是人所。】

这个地方很重要啊!佛陀当时八十多岁,须跋陀罗已经一百二十岁,但是佛陀给他讲法的时候依然说「善男子」。听法者不问老少、不问男女、不问出家在家、不问是佛门弟子还是外道,佛陀都说「善男子」。

佛陀说:善男子,如果有沙门、婆罗门等这样讲的话,我确实会怀着怜悯心到这个人所在的地方去。

【既至彼已,我当问之:‘仁者,实作如是说不?’彼若见答:‘我如是说。何以故?】

到了之后,我会问那个说这番话的人:仁者(怀着仁慈的尊者),您真的这样认为吗?

就是说众生受苦受乐都是自己过去世造的结果,所以今生疯狂地吃苦来消业。疯狂吃苦把业消尽了,就证涅槃了。我就问那个人:你真的是这样讲的吗?

那个人回答:确实,我是这样讲的(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为什么?

【瞿昙,我见众生习行诸恶,多饶财宝,身得自在;】

乔达摩,我看到众生造了各种各样的恶,无恶不作,但却是大富豪,家里有很多的金银财宝,他的身得自在(这个肉身感觉无有欠缺,又有经济上的自由,所以非常地自在);

「自由」、「自在」这俩个词经常连在一起,你有某种自由了,然后你就有了自在了。

【又见修善,贫穷多乏,不得自在;】

讲前面这番话的人(说疯狂吃苦消尽了业就证涅槃的),又跟释迦牟尼佛说:我也看到很多人行善,一辈子对别人都挺好的,没有害人之心,但是却非常地贫穷,缺这少那的,不得自在;

【又见有人,多役力用,求财不得;又见不求,自然得之;】

我又看到过有很多人经常给人干活、受人奴役,他想挣点钱很不容易,一辈子可能付出了很多的劳力甚至苦力,但是也没挣多少钱;

我又看到有的人,好像非常地幸运,也没求什么,美貌、财富……一切一切,不求而得;

【又见有人,慈心不杀,反更中夭;又见喜杀,终保年寿;】

我也看到很多人,从小连个蚂蚁都不忍心踩死,更别说杀大的动物了,(「慈心不杀」,有慈悲心、不杀生。)但是,活了没多大,夭折了,寿命很短。很奇怪,他不杀生应该寿命长,怎么寿命那么短呢?

我也看到很多人非常喜欢杀生,但是却年纪大,可以活很久,很长寿;

【又见有人,净修梵行,精勤持戒,有得解脱,有不得者。】

我也看到修离欲梵行的人也是不少,精进地持戒,非常严密,但是这些人中,有的倒是解脱了,有的也没解脱。

【是故我说一切众生受苦乐报,皆由往日本业因缘。’】

所以,我就说一切众生受苦、乐报都是过去世造作的结果,都是过去世的业导致的结果。

【须跋陀,我复当问:‘仁者,实见过去业不?】

须跋陀,长老,如果真的遇到了讲前面这番话的人,我就会问他:仁者,你真的亲眼见过过去的业吗?

【若有是业,为多少耶?现在苦行,能破多少耶?能知是业,已尽不尽耶?】

你要是见过这些业的话,这个业到底有几斤几两,到底有多少,能称一下吗?我们现在疯狂地修习这些苦行,能破多少业,你能看见吗?如果你能够看到过去的业有多少,我现在修多少苦,破了多少业,你能够看到这一切,那么这个业能尽不能尽呢?有尽的时候吗?

【是业既尽,一切尽耶?’】

如果业尽了,是不是一切都消失了、一切都不见了呢?

【彼若见答:‘我实不知。’我便当为彼人引喻:‘譬如有人身被毒箭,其家眷属为请医师令拔是箭,既拔箭已,身得安隐。】

如果对方回答我说:乔达摩,我还真的不知道你问的这些,我还真的没有亲眼见过,我又没有宿命通,我没有亲眼见过我的业,我也没有办法称它到底有多少,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现在修苦行到底能破多少业。如果这个人这样讲的话(佛陀对须跋陀长老说)那我就会给他打一个比方:就好像有人身体被毒箭射中了,这个人的家亲眷属非常着急,请来医生拔毒箭。医生把这个人身上的毒箭拔出去之后,这个人的身子就得到了安稳,就舒服了,不疼了。

【其后十年,是人犹忆了了分明,是医为我拔出毒箭以药涂敷,令我得差,安隐受乐。】

之后连着过了十年,这个曾经身中毒箭的人依然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那个医生是怎么把我身上的毒箭给拔出来的,然后又用药膏给我敷在上面,让我痊愈。

「以药涂敷」,箭拔出后有个伤口,医生给了一种药,可以去毒、防感染的,促进伤口愈合的药,敷在这个人的伤口上,这个人就得痊愈了。

「安隐受乐」,连着十年过去了,这个人依然还记得这件事情。

【仁既不知过去本业,云何能知现在苦行,定能破坏过去业耶?’】

(佛陀说,我就问这个坚信苦行可以消业的人,我就说:)仁者,您都不记得过去的本业,您无法亲眼看见,您怎么知道现在修苦行就一定能够破坏过去的业呢?

像刚才这个故事中,中毒箭的人,因为他亲身经历了毒箭入身,知道家亲眷属请来了医生,把箭拔出去又给他敷药,这件事情他亲眼见过,所以十年后他还记得了了分明。但是,仁者,您真的亲眼见过您过去造了多少业吗?如果您都没见过就相当于不知道,您怎么知道现在修苦行就一定能破坏过去的业呢?

【彼若复言:‘瞿昙,汝今亦有过去本业,何故独责我过去业?】

如果那个坚信苦行能消业的人反驳说:乔达摩,你又不是没有过去造过的业,你为什么来呵责我过去造过的业?

【瞿昙经中亦作是说,若见有人豪富自在,当知是人先世好施。如是不名过去业耶?’】

乔达摩,你的经里不也经常说,要是看到有的人是个大富豪,拥有经济上的自在,就知道这个人的过去世进行了大布施,尤其是财布施。难道你讲这番话不叫过去的业吗?你不是也经常提到过去的业,难道你不承认有这些业?

【我复答言:‘仁者,如是知者,名为比知,不名真知。】

释迦牟尼佛对须跋陀罗长者说,如果真的有人质疑我的话,我就会这样回答他:

我说:仁者,自己觉得自己的立论站不住脚的时候,就拽出佛法中类似的言论来,这并不是真实的对于实相的了知,这只是「比知」,就是硬跟什么理论套。

因为那个理论在那儿,都说出来那么久了,而且是一个觉悟者讲的,所以我这番话好像跟那个理论挺相似的,我就认为我是对的,我就认为这是个事实。你并没有真正地证入实相,你只是觉得那句话是名人讲的,那名人不是觉悟者嘛,他讲的有过去的业,所以我也说有。但是,那个人亲眼见了,有宿命通,你有吗?没有。你没有亲眼见,你只是抄袭了别人的理论,所以是「比知」不是「真知」,你没有亲自证得。

【我佛法中,或有从因知果,或有从果知因。我佛法中,有过去业,有现在业。】

面对这个认为修苦行可以消业的人,佛陀说:我们佛法当中在讲法的时候,有的时候从种的因推他未来的果报,有的时候倒推,就是从果报推他过去的因。我们佛法当中,承认有过去的业,但是我们也承认有现在的业。

【汝则不尔,唯有过去业,无现在业。】

但你们不是,你们并不认为现在有业,你们的着眼点就在过去。你们其实是相对消极的,只认为过去有无量的业,我现在要疯狂地吃苦,然后消这些业,你们不认为现在也有业。

【汝法不从方便断业;我法不尔,从方便断。】

其实,断除过去的业有很多的善巧方便,你们好像只认为就是吃苦一种方法可以消业;但是佛法中不是这样认为的,有很多的善巧方便可以断掉我们过去的业。按照你们的修行方法,认为我们必须要吃苦。

【汝业尽已,则得苦尽;】

吃苦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业消尽了就是头了。过去造了那么多业,疯狂地吃苦,吃一辈子苦、无数辈子苦就是为了消过去的业。苦尽了说明业尽了,业尽了就不需要再吃苦了。

【我即不尔,烦恼尽已,业苦则尽。】

我们佛法当中不这样认为,我们认为烦恼尽的时候,业的苦就尽了。不是要疯狂地用苦把那些业消掉,而是烦恼断尽了,那个业的苦即使存在,对我们来说也像不存在了。

佛法是这种思想——断烦恼比吃苦重要。

【是故我今责汝过去业。’】

(陀佛说,就是我们认为烦恼断尽的时候,业的苦就消失了,所以我们认为,你们过于看重过去的业这种方法是不对的,至少是不聪明的。

【彼人若言:‘瞿昙,我实不知,从师受之。师作是说,我实无咎。’】

那个坚信苦行能够消业、能够让人解脱的人若说:乔达摩,我确实不了解这些事,其实我是听我的老师(师父)讲的。师父这么讲,我就这么讲,所以过错不在我,在我的师父。

【我言:‘仁者,汝师是谁?’】

我说:仁者,你的师父是谁啊?

【彼若见答:‘是富兰那。’】

那个人回答:我的师父是富兰那。(富兰那:一个外道。)

【我复语言:‘汝昔何不一一咨问:大师实知过去业不?汝师若言我不知者,汝复云何受是师语?】

我就会对他说:你当时为什么不问问你的师父,他真的了解过去的业?他真的亲眼见了吗?你的师父如果说,我还真的没亲眼见过过去的业,我就是这么猜想的。如果你的师父都不知道的话,你为什么听你师父的话呢?

所以,做弟子的,如果师父的有些话你不了解、不懂,没有真的懂,你可以问你的师父。比如师父说:过去有很多业,我们要修苦行来消业。你就问:师父,您真的看见过过去有很多业吗?如果师父说没有。那你又何必信你的师父,何必盲信你的师父呢?因为是师父,所以他讲的都对,是这样吗?不是的。

我们在《涅槃经》前面内容讲解的时候,就引用过《卡拉玛经》里的句子——「不要因为是权威讲的,你就信以为真。」权威讲的就一定对吗?师父讲的就一定对吗?你可以问问你的师父啊!

【若言我知,复应问言:下苦因缘受中上苦不?中苦因缘受下上苦不?上苦因缘受中下苦不?】

你问你的师父,您真的见过过去的业、真的知道吗?

如果师父说我知道。你就可以问他:如果真的知道,为什么有的人种下了下苦因缘却受中上的苦?(就是下苦的因缘会受中上的苦吗?)这个人种下了中苦的因缘他会受下上的苦吗?这个人种下了上苦的因缘会受中下的苦吗?

就是说,果报的实现上会有偏差吗?我种李子会收桃子吗?我杀了人会升天吗?类似这样。因缘果报之间,它是一一对等的关系?还是中间会有变化?

【若言不者,复应问言:师云何说,苦乐之报,唯过去业,非现在耶?】

这个「不」可以读「fǒu」,也可以读「bù」。

如果师父否认这一点,你还可以问你的师父:为什么您讲我们现在受的苦和乐都是过去受的结果,难道跟现在没关系么?我们现在不也是在造作吗?为什么都推到过去(身上)了,一切都是过去造的?

【复应问言:是现在苦,过去有不?若过去有,过去之业悉已都尽。若都尽者,云何复受今日之身?】

你还可以这样问:我们现在吃的这些苦,过去有没有?如果我们现在吃的这些苦过去就有,但是过去已经过去了,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受这种苦呢?

【若过去无,唯现在有,云何复言众生苦乐皆过去业?】

如果我们现在吃的这些苦过去没有,只有现在有,过去不存在,那您为什么又讲,众生的一切苦乐都是过去的结果,都是过去造作的结果?过去的业导致的?

【仁者,若知现在苦行能坏过去业,现在苦行复以何破?】

然后,佛陀又追问他面前的这个人,说:仁者,你们疯狂地修苦行,你们认为修苦行可以坏掉过去的业,消掉过去的业,(那么我问你)你现在修苦行吃的这些苦(有的外道不吃饭、有的从高崖上往下跳、有的身体上涂灰、有的不穿衣服,不管天多冷就在那冻着,刮风下雨不穿衣服……各式各样的外道,有的模仿牛、有的模仿狗等等……疯狂地吃苦,认为可以消业。),疯狂地吃苦,吃了这么多苦,这些苦谁来给你们破?

你们现在吃苦、修苦行是为了破掉过去的业,那你现在遭的这些苦谁来给你破?怎么破?

【如其不破,苦即是常。苦若是常,云何说言得苦解脱?】

如果你现在的苦没有办法破,那苦就是恒常,一直存在的。如果苦恒常,一直存在,你们又说我们可以得到苦的解脱,这话不是矛盾吗?苦一直存在。你们修苦行累积更多的苦,这个苦就破不了,破不了,就没有办法从苦中解脱啊!

【若更有行坏苦行者,过去已尽,云何有苦?】

如果你们认为,我可以再做其他的行为来破坏现在修苦行时遇到的这些苦。你们认为,有未来,我可以再做其他的坏现在的苦,那过去已经过去了,真的有苦存在吗?

你现在的行为可以破过去的苦,就说明苦不存在了;以后再做行为破现在的苦,那过去的苦就证明是不存在,为什么还讲有苦呢?

【仁者,如是行,能令乐业受苦果不?复令苦业受乐果不?能令无苦无乐业作不受果不?】

佛陀又进一步地追问面前这个认为吃苦就是修行、吃苦可以消业的人。

仁者,你现在这样修苦行,可以让乐业受苦果吗?(可以种了乐因,得到苦果吗?)你现在修苦行可以让苦业受乐果吗?你们造的无苦无乐的业(一些中性的造作,非善非恶的造作)可以不接受果报吗?

【能令现报作生报不?能令生报作现报不?令是二报作无报不?能令定报作无报不?能令无报作定报不?’】

(佛陀还问:)你们现在修苦行能让现在(马上)的果报转到今生的后半生或者下辈子再去受吗?能让下辈子或者今生的后半生生的果报提前来受吗?能让所有果报消失,变成无报吗?能让定报(注定有业报)变得没有报吗?能让没有果报的突然出现一个确定的果报吗?

意思是:你们这么修苦行可以转因果吗?

【彼若复言:‘瞿昙,不能。’我复当言:‘仁者,如其不能,何因缘故受是苦行?】

那个坚信修苦行可以证解脱的人如果回答说:不能,我们不能转变因果。我就会说:仁者,如果你们修苦行都不能转变因果,你们为什么要修这些苦行?为什么要吃这么多苦呢?

【仁者当知,定有过去业,现在因缘。】

仁者,你们要知道,确实过去的业是存在的,但是你们怎么忽略了当下这一刻呢?

「现在因缘」就是当下这一刻,有因、有缘,它会对于过去的业的实现产生影响。

【是故我言,因烦恼生业,因业受报。】

所以我们佛法中认为,你为什么过去造业?因为你有烦恼——贪、嗔、痴、无明、爱欲等……你有这些烦恼,所以你就造作了业。因为造了业,就受果报。

【仁者当知,一切众生有过去业,有现在因。】

仁者当知,过去的都过去了,现在把握在你手中,你现在可以左右过去的一些果报到底是实现还是不实现。

【众生虽有过去寿业,要赖现在饮食因缘。】

就好像众生过去护生、不杀生、持戒、放生,一直帮助病人康复、照顾病人或者帮病人医治,救助残疾人等等,这样的人行善事,他就有长寿的业报吗?就算他有长寿的业报,他今生绝食,不吃东西也不喝水,他不也会死吗?

注定了要长寿,他要是绝食又不喝水,他不也会死吗?他怎么样长寿呢?没法长寿了。所以,现在的因缘可以决定过去的业是否实现。

【仁者,若说众生受苦受乐定由过去本业因缘,是事不然。何以故?】

仁者,所以你们不能很偏颇地说,众生受苦、受乐都是过去世的业导致的结果,跟现在没关系,这句话不对。为什么?

【仁者,譬如有人为王除怨,以是因缘多得财宝,因是财宝受现在乐,如是之人现作乐因,现受乐报。】

仁者,就好像有人为国王除掉了怨敌,因为这个缘故立大功了,所以国王就赏赐他很多的财宝,他突然拥有这么多财宝,成了大富豪了,所以非常快乐。像这样的人,他现在造作了这个乐的「因」——帮助国王铲除了怨敌,所以他现在就受这个「乐报」——国王赏赐他很多财宝。这跟过去没关系,他是现在世做了,现在世受的。

【譬如有人杀王爱子,以是因缘丧失身命,如是之人现作苦因,现受苦报。】

再比如,有人杀掉了国王的爱子,国王很气愤,就把这个人给杀了。这个人此时丢了命,跟过去世没关系,是现在世的结果。他杀了国王爱子,自己的命丢了,这是现在世造作,现在世就受了——「现作苦因,现受苦报」。

【仁者,一切众生现在因于四大时节土地人民受苦受乐,】

仁者,众生受苦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有一些是过去世造作的恶业显形了,但是,有的时候跟他周围的环境的变化也有关系——「四大」(地、水、火、风)、还有时节(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还有土地的变化、人民的变化都可能影响他受苦或者受乐。

并不是说,众生受的所有苦都是过去世的结果,也有一些现在世的结果。

【是故我说,一切众生不必尽因过去本业受苦乐也。】

所以我说,众生受苦或者得乐跟他现在的造作也有关系。

意思是:你不要消极地认为都是过去导致的结果,所以我就改变过去,而过去已经过去了,你要从当下改变你的命运。

【仁者,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

仁者,你们要是认为断了业的因缘力才能证解脱,那一切圣人都不能解脱了

就是说,你们认为我必须把过去的所有业消尽了我才能解脱,要是这样,一切圣人也没法解脱了。

【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故。】

为什么?因为一切众生是无始劫以来就存在的,他造过的业就数不过来了,没有头,无始无终,是无量的。你怎么可能消尽呢?

无量的业怎么可能消尽呢?那圣人也得不到解脱了!

【是故我说,修圣道时,是道能遮无始终业。】

所以我说,我们修习「八圣道」可以避免有一些业果的显形(是避免显形,不是说消除它)。

无量的东西怎么消除它?你无始劫以来的业,你不可能消尽它。

我们修行是避免一些业果的显形。有的时候,我们也说,像拜佛可以消业,行善积德可以消业,其实严格来讲,都是叫「避免业果的显形」。因为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才能够显形,「因」虽然在,但是「缘」不来,它就无法显形。好像我们种了树,不给它浇水,后来干死了,类似这个意思,避免业果显形。

【仁者,若受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应得道。】

《涅槃经》前面的内容讲过,佛陀并不倡导极端地修苦行。那么,最后在涅槃法会快结束的时候,佛陀再一次地强调这个观点,为什么?因为很多众生以为:我修行就是吃苦,吃苦就是修行。我吃苦就能解脱,我疯狂地折磨自己的肉身就可以解脱。佛陀并不这样认为。

仁者,要是受苦行就能得道的话,那么一切畜生道的众生都生活得那么苦、不自在,应该都得道了,那我们都做畜生好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修苦行不能直接等于解脱,修行的重点不是修苦行。

那怎么修?「六度」、「八圣道」、「三十七道品」……这样修!

【是故先当调伏其心,不调伏身。】

我们修「六度」、「八圣道」、「三十七道品」……目的不都是调伏其心吗?

不是调伏你的身体,关键是调伏心,心调伏好了,身体也就调伏好了。

【以是因缘,我经中说,斫伐此林,莫斫伐树。何以故?】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经中说,你要砍就砍整片森林,不要单单只砍一棵树、两棵树。为什么?

因为砍了一两棵树,治标不治本,其他树还在,而且这些树可能还会再长出来。

修行要从心上下功夫,不要单单从身上下功夫。

【从林生怖,不从树生。欲调伏身,先当调心。心喻于林,身喻于树。’】

是整片树林的存在让你恐惧,而不是单单一棵树让你恐惧。想要调伏你的肉身,先要调伏你的这颗心。心代表整片树林,身体代表单一的一棵树。

修行的重点放在调心上,而不是调身上。

有的师兄可能会问:既然佛门并不倡导盲目地吃苦,为什么佛陀在临走前还把衣钵传给了「苦行第一」的迦叶尊者呢?这是因为佛陀已经预见到(用天眼看到),他走之后,像法时期、末法时期,持戒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不持戒,佛法会灭。迦叶尊者在持戒方面非常地严密,他给众生做了榜样。众生贪于五欲、六尘,而迦叶尊者完全地放下了五欲、六尘的贪著。就着众生的病给这方药而已啊!

但是,佛陀也讲,我们修苦行是节制我们的欲望。适度的苦行,而不是极端的苦行,这是两个概念。极端的苦行,就是很多外道那种,非正常行为了。适度的苦行——我们是奉行中道的。

我们吃素,也知道,菜、米虽然是素食,但是也可能生虫,我们没有说米和菜也不吃了,植物也不吃了,饿死吧,那就属于极端的苦行。我们修行,修的是适度的苦行。

有的众生说:我师父三步一拜,从这儿拜到那儿,一路上膝盖破了、头也破了,流了很多血,拖着病弱的身子去拜。像这样的情况,如果这个人认为有利于他的觉悟,他就去做。每个人觉悟的方式、方法不一样。如果对于你来说,身体本来就虚弱,拜不了几步可能要进医院了,那你可能不适合这种修行方法,可能适合别的方法。

《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也仅仅是从众多的修行方法中,举了个别的例子告诉你,觉悟有很多方法,你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就是最好的。不要看着别人怎么做我也跟着做,也不好好地衡量一下自己是否具备别人那种体力。

佛陀在前面的经文中甚至还讲过,有的人,你让他修苦行他反而无法证道;你给他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他反而很快证道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既然人和人不一样,我们就少讲人家的是是非非了,也许他那么做有利于他的觉悟。

我们的祝福是愿天下所有众生皆觉悟,而不是皆吃苦。我们愿所有众生离苦得乐,而不是离苦入更大的苦!

「文殊师利,菩提者,以行入无行。文殊师利,云何行?云何无行?行者缘一切善法,无行者不得一切善法;行者心不住,无行者无相解脱;行者可称量,无行者不可量。云何不可量?无可识故。」

与其盲目地修苦行,不如守好你的身、口、意,从当下改变你的命运。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7.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3”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第268课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诸佛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不知不觉第三十九卷也到了最后一课了,我们来看一下。【犊子梵志复作是言:瞿昙,我今欲问,能见听不?如来默然。】在外道的大众当中,又有一个人名字叫「犊子」,这个人也是个梵志(外道中的出家人),这个犊子梵志也对释迦...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又到了晚间的学经时间,我们继续听一下《涅槃经》第三十七卷中佛陀给我们的开示。上节课佛陀说:就好像雪山上有毒草,也有妙药王一样,众生身上有烦恼这种毒草,但是也有清净的梵行这种妙药之王。【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有清净梵行?】接下来迦叶菩萨就问佛说:世尊,为什么说众生能...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一起坐在这里了,水晶莲花台上的本师也坐在这里,闭上眼睛,时空穿梭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的本师总是这样的讲法,跏趺而坐。有的经文里讲,他是处在狮子座上,或者处在金刚狮子宝座上,佛陀继续在跟迦叶菩萨讨论关于虚空的话题。【善男子,若有人说虚空无碍与有并合,又复说言...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讲了阿罗汉的特点,「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已经解脱于轮回了。接着佛陀说:【如阿罗汉,辟支佛亦复如是,】就是说辟支佛也跟阿罗汉一样,也已经解脱轮回了,「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接下来讲:【菩萨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罗...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上节课,佛陀讲「佛性即是中道」,还没讲完。【复次,善男子,或有说言:佛性即是内善思惟。何以故?离善思惟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佛性即是内善思惟。】佛陀说:迦叶,我有的时候也讲,佛性指的就是「内善思惟」,就是内观,向内看。观照你的心念,保...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又到了晚间,又再一次地坐在水晶莲花上的本师面前。很高兴,很多师兄也都坐在这里了。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五卷——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三。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五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三这一卷的内容跟第三十四卷息息相关。【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云何名因亦是过去、现在、未来,果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