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涅槃经1年前 (2022-12-11)《大般涅槃经》讲解687

00:00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

大家好!

很高兴我们又一起坐在这里了,水晶莲花台上的本师也坐在这里,闭上眼睛,时空穿梭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的本师总是这样的讲法,跏趺而坐。有的经文里讲,他是处在狮子座上,或者处在金刚狮子宝座上,佛陀继续在跟迦叶菩萨讨论关于虚空的话题。

【善男子,若有人说虚空无碍与有并合,又复说言虚空在物如器中果,二俱不然。何以故?】

可能有的外道也讲,虚空它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同时虚空是与有并合,就是共同合在一起的,像胶粘在一起一样,有这样的说法。那还有的外道可能跟你讲,虚空是可以被装载起来的,就比如说我们的碗,空空的碗没有装东西的时候,里面就是虚空,虚空在碗里就好像果子装在了器皿里一样。

佛陀说:这两种说法都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呢?

【若言并合,则有三种:一、异业合,如飞鸟集树;二、共业合,如两羊相触;三、已合共合,如二双指合在一处。】

事物与事物并合,就是并在一起、合在一块儿了,有三种可能性(三种形式):

第一是「异业共合」,就是不同的业导致的不同的形态,甚至不同的性质合在一起了,比如说飞鸟聚集在树上了,鸟很显然是有情众生,落在树上了。树是无情众生,飞鸟是动物,树是植物,这叫异业共合。飞鸟落在树上了,鸟和树的关系,它们两个在一起,但是没有融合在一起,仅仅是鸟粘住了树。

第二种形式叫「共业合」。什么是共业合呢?就是两者造的业差不多,他们表现出来的相的形态差不多,比如说两只羊头对头在抵对方的角,有的时候看到两只羊打架,就是头对头、犄角对犄角的,两羊相触。都投胎成羊了,证明造了类似的业,这属于共业。然后他们之间的这种和合、这种并合,就是它们头跟头接触了,叫共业和合。

第三种形式是已合共合,如二双指合在一处。已经本来就是一个东西,它转换了形态,又合在一块儿了,比如说二双指(双是二的意思),二双指,二二得四,就是四个手指合在一块儿了。我们可以随便伸出我们的左手或者右手看一下,伸出来左手或者右手,然后摊开你的手掌,找到除了拇指之外的四个手指,它们现在如果是很放松地摊开手掌,这四个手指朝着四个方向,然后当你握拳头的时候,这四个手指都握到一起了,这是「已合共合」。就是同一个手掌上生出来的四个手指,又继续合在一起了,可能手指与手指之间没有缝隙,同时它们蜷缩在一起,向手心的方向蜷缩,这样形成一个拳头的样子,这个叫已合共合。

【若言异业共合,异则有二,一、是物业,二、虚空业。】

接下来,佛陀就开始逐次地拆解这三种并合的形式。

并合有三种形式:一个叫「异业共合」,像鸟落在树上;一个是「共业并合」,就好像两只羊头对头接触;然后第三种是「已合共合」,就是本来是源于一的,然后又合在一起,合得更紧密了,就好像四个手指团成团了这样子。挨个儿地去拆解这些立论看看对不对。

首先讲异业共合,就是说不同的业导致这个相的形态不一致,「异则有二」,既然不一致,就有两者甲和乙各自不同,一个是「物业」,一个是「虚空业」。

外道讲,虚空和有、和存在的关系、和这些世间相的关系就好像是合在一起,像粘著在一起一样。那么虚空是虚空,它就是空态。物态色相,它是一种物质态,色相是物质态,物质态就叫它物业。

然后虚空呢?它是一种空态,叫它空业。

【若空业合物,空则无常;】

如果这个物体和空合在一块儿了,(你想象着)它和空合在一块儿,它就变空了,如果物体变空了,那说明什么?它无常了,这个色相空掉了。眼前一个草莓我吃下去了,没了、空掉了,那说明它是无常的。

【若物业合空,物则不遍,如其不遍,是亦无常。】

如果这个有形有相的物质跟「空」真的合在一起了,说明这个物体空掉了,没了。那物体是尽虚空、遍法界吗?不是的,它瞬间就消失不见了,可能在你眼前就消失了,这个东西它就没有遍法界。如果它不能够做到尽虚空、遍法界的存在,它就是无常的。

【若言虚空是常,其性不动,与动物合者,是义不然。何以故?】

你要是说这个虚空是恒常的、一直有,而且虚空它这个本性一直不变、一直不动,虚空就很稳定地一直在这里,那么色相这个物质是可以移动的,如果虚空和色相这个物质完全地合一了,成为「一」了。「是义不然」,那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

【虚空若常,物亦应常;物若无常,空亦无常;】

因为如果虚空和这个有形有相的物质合为一了,那么虚空就是这个有形有相的物质,有形有相的物质就是虚空,那么虚空是到处遍在的、是一直在的,那么这个物体应该也是到处遍在,一直在的。但是我们很明显看到只要是有形有相的物体,它就是无常的。

那么既然你认为虚空和这个物体能够合为一,那么虚空就是它,它就是虚空,这个物体应该像虚空一样到处在,但事实上无法做到。虚空也无法做到像一个物体这样的无常,明显不一样,如果你认为虚空和这个物体合二为一了,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那么代表什么?虚空也是无常的了。

【若言虚空亦常无常,无有是处。】

那么你刚才讲虚空是恒常的,又说虚空和物相合一,一旦合一,它就应该跟物相是一样的性质,就是无常的,你一会儿说虚空常,一会儿又说无常,这不是自我矛盾吗?所以这第一个观点就被打消掉了,很显然不对。

接下来看共业合。这个共业合前面就说两只羊头对头打架,互相抵对方的犄角,这是代表共业合(类似的业)。

【若共业合,是义不然。何以故?虚空名遍,若与业合,业亦应遍,】

如果你说虚空和这种有形有相的物体之间的关系是共业合,就是说它们是一类性质的,虚空到处遍在,那么有形有相的物质应该也到处遍在。

【若是遍者应一切遍,若一切遍应一切合,不应说有合与不合。】

如果说虚空是到处遍在的,它又跟这个有形有相的物质有着同样的性质,那么有形有相的物质应该也是到处遍在的。但是你明显看到有形有相的物质(任何一个)没有办法让它尽虚空、遍法界,再大的物体,比如说海洋,挺大的了吧,海洋有没有尽虚空、遍法界?没有。它只是比较大,我还是能找到海洋的边际;你说地球大吧,还有比地球大很多的恒星,宇宙中有无数的恒星,一个比一个大,你找不到最大的。很显然,每一个都没有尽虚空、遍法界。

「若一切遍应一切合,不应说有合与不合」,所以说如果你认为虚空的性质和有形有相的物质的性质是一样的,它们都属于类似的业,那很显然不对。虚空尽虚空、遍法界,但是有形有相的物质做不到,它只能说在个别地方,我这个有形有相的物质跟虚空好像并合在一起了,我们挨着了,但是在其他地方,在有形有相的事物的边际,那里充满了虚空,虚空找不到边际,但是有形有相的物质却找得到边际。

【若言已合共合,如二双指合,是义不然。何以故?】

接下来讲「已合共合」的问题。前面讲的是用四个手指打比方,说本来就源于同一个手掌的四个手指头(二双指)合起来了,用这个代表虚空和一切有形有相的物质,它是一种并合的关系也不准确。为什么呢?

【先无有合,后方合故。】

因为一开始你随便地伸开你的手掌,四个手指它没有合在一起,各自之间有距离,只是在我们的掌心根部这里它们是相接的,但是四个手指可以朝着四个方向,一开始没有合,后来才合的。

【先无后有,是无常法。】

本来没合在一块儿,后来合在一块儿了,说明什么?「无常法」。

所以不能说虚空已合共合,不能讲虚空和这个存在的有形有相的物质的关系是那种本来就是合在一起的,然后又合在一起了。

【是故不得说言虚空已合共合。如世间法先无后有是物无常,虚空若尔亦应无常。】

像世间一切法(这里讲的还是世间的相中元素的意思),世间的相中元素本来没有,后来有了,那就代表它是无常的,虚空也是,如果本来没有,后来才有,那证明也是无常的。

【若言虚空在物如器中果,是义不然。何以故?】

接下来佛陀又开始驳斥外道的立论。

有的外道说:虚空在物体中就好像装在器皿中的果子一样,这句话讲得也不对。为什么呢?

【如是虚空先无器时,在何处住?】

如果你要说这个虚空能被我装起来,比如说我用一个空杯子、空瓶子、一个空碗能把虚空装起来,那么我问问你,在你没有拿着这个器皿去装它的时候,虚空在哪里呀?你说我碗里装了一块虚空,那么当你没有这个碗的时候,虚空在哪里?

【若有住处,虚空则多,】

你要是说我没有用碗装虚空的时候,虚空在别的地方,那说明什么?证明有多出来的一个虚空,虚空可以被我装到碗里,没装的时候它在别的地方,就好像苹果可以被我放在碗里,我没有放在碗里的时候,苹果在桌子上,或者在水池边,或者在树上。你要是说虚空就好像是器皿中的果子一样,那么碗里的虚空可以被取出去,也可以再被放进来,那证明有多出来的一个小虚空了。

【如其多者,云何言常、言一、言遍?】

如果虚空还能变多,还能长大,那不又是无常了吗?怎么能讲它是恒常的呢?如果虚空还能多出来,说明什么?原来的那个虚空它没有遍一切处皆在,所以它才会多出来,它如果已经遍一切处皆在了,它还多什么呀?就不增不减了,不需要再增加,也不需要减少。

【若使虚空离空有住,有物亦应离虚空住,是故当知无有虚空。】

如果你认为离开这里的虚空还能去别的地方,那么肯定有一种存在物可以离开虚空而安住,「是故当知无有虚空」,那就说明不是真的虚空。

【善男子,若有说言指住之处名为虚空,当知虚空是无常法。何以故?】

如果有的外道告诉你,就比如说我手上的四个手指头,这个手指头住在哪儿呢?住在我的掌心上(住在我的手掌上),有的人就讲「指住之处名为虚空」,手指头住在掌心上,还是有可住之处的,那么我的虚空也能住在一个地方,「当知虚空是无常法」,你要是认为虚空还能住在一个地方,那肯定是无常法。为什么呢?

【指有四方。若有四方,当知虚空亦有四方。】

你既然用手指头来形容虚空了,这四个手指头你随便很放松地摊开的时候,这四个手指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它是指向四个不同的方向的,那么虚空也就有四个方向喽?

【一切常法都无方所,】

但是一切真正恒常的事物,比如说像佛性这样的,谈不上方向(东、南、西、北),「都无方所」,真正恒常的事物它是没有方向可以划分的。

【以有方故,虚空无常。】

你要说还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说明什么?它有趋向性、有倾向性,它是有为法,它是相,它是无常的,说明了虚空是无常的。

【若是无常,不离五阴,】

如果虚空是无常的,那么虚空就离不开「五阴」,很显然虚空离不开(色、受、想、行、识)五阴,虚空可以被我们的心去认识。

【要离五阴,是无所有。】

这个世界就是五阴造出来的世界,你离开五阴就什么都没有了。讲到最后发现,我们讲了半天都是我们对于虚空的认识,而虚空生活在我们众生的五阴当中。说明什么?虚空本自没有自己的体性,它寄居在我们的心灵的认识当中,所以它什么都没有,它是虚妄的,虚空也是虚妄的!

《涅槃经》的很多地方都让我们回忆起了《楞严经》哲学思辨的部分,其实非常深奥,也非常有趣味性。

【善男子,有法若从因缘住者,当知是法名为无常。】

有的外道还跟你讲,就好像四根手指可以找到自己的住处,那么四根手指的根基是自己的手掌心,他认为虚空可以安住在那个地方,但实际上呢?「有法若从因缘住者,当知是法名为无常」,如果你能够由于种种条件在配合你,你就住在那儿了,那肯定是无常法;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它就不会出现,虚空也一样,如果没有因缘条件,它是不会出现的。

【善男子,譬如一切众生树木因地而住,地无常故,因地之物次第无常。】

佛陀说:迦叶,善男子,就好像一切众生还有树木都住在大地上,大地是无常的吗?是的。我们都学过地理,地壳会移动、会变化,大地是无常的。大地是无常的,所以影响了大地上的一切物态也是无常的。

如果突然地震了,或者是某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圆、很圆、很正圆的一个深洞,然后在这个地方居住的很多人都掉下去了。因为地是无常的,所以因着地而生的这些物态也都是「次第无常」的,如果大地变了,那么地上的这些物态也会受到影响。

【善男子,如地因水,水无常故,地亦无常;】

佛陀说:善男子,我们怎么解释什么叫做大地?什么叫做陆地?那个地方水很少,因为水很多的地方就是海洋了,水很少,即便有一部分水也成不了大气候,这是一片陆地。如果当海洋变大的时候,海洋开始蔓延,那么陆地会被淹没,水其实是会影响陆地的变化,如果水是无常的,那么地也会因为水而变得无常。

【如水因风,风无常故,水亦无常;】

那么水会不会因为风而变得无常?很显然,起风了,水面就会有波浪。如果风很大,海洋上会有巨浪,甚至会有海啸。风会影响水,水是无常的。

【风依虚空,虚空无常故,风亦无常。】

那么风呢?风依着虚空,风刮在哪儿?如果到处都是实实在在地性的物质,那就没有风了,风刮在虚空当中。如果虚空这里没有那么多的空当了,建严密全是建筑物,那风怎么刮呀?没法刮了。所以「风依虚空」,风会受虚空的影响,「虚空无常故,风亦无常」,虚空无常(这里指的是虚空相),虚空相无常,风也无常了。

【若无常者,云何说言虚空是常,遍一切处?】

那么讲来讲去虚空相竟然是无常的呀!是不是无常的?肯定是!如果这是一片草原,你就感觉天高地阔,这里风一刮,没有什么阻挡它,显得很大。如果有人在这片草原上建了很多的摩天大楼,这里的虚空就好像减少了一样,大风也变小风了,层层的楼宇挡下去,到最后变微风,甚至感觉不到有风了,风也会被墙壁所阻挡。

大家注意!虚空相它是有变化的,它是会变的!所以它很显然是无常的,不能说虚空是恒常的,也不能讲虚空遍一切处,它是无常的,它随时会被影响的。

【虚空无故,非是过去、未来、现在;】

虚空的本性其实也是虚无的,它其实是我们心灵对于外在相的认知,虚空其实寄居在我们的五阴中,「非是过去、现在、未来」,你没有办法用时间去限定它。

【亦如兔角是无物故,非是过去、未来、现在。】

那么一说虚空就是代表什么都没有,就好像兔子的犄角不存在一样,既然都不存在了,怎么去讲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办法讲了。

【是故我说佛性常故非三世摄,虚空无故非三世摄。】

虚空和佛性有共性,就是不会被时间所限制,你没有办法划分过去的虚空、现在的虚空、未来的虚空。佛性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因为佛性是恒常的,虚空是因为虚无,没有办法去用时间限定它。佛性是因为恒常,所以没有办法用时间去限定它。

讲到这里,关于虚空的话题就告一段落了。

【善男子,我终不与世间共诤。何以故?世智说有,我亦说有;世智说无,我亦说无。】

佛陀总结说:善男子迦叶,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爱争论、爱吵架的人,世间的这些智者们有的时候讲「有」的东西,我也说「有」;世间的这些智者们说「无」的时候,我也说「无」。

【迦葉菩萨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

然后迦叶菩萨又问了一个非常棒的问题,相当重要!

世尊,菩萨、大菩萨们要具备哪些特质才能做到不跟世间人起争论呢?菩萨、大菩萨们要具备哪些特质才不会被世俗法所染污呢?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

佛陀回答说:善男子迦叶,菩萨摩诃萨要具备以下十种特质才不会经常地跟世间人起争执,才不会被世间法所染污。

这里有的师兄就可以做笔记了。

【何等为十?一者、信心,二者、有戒,三者、亲近善友,四者、内善思惟,五者、具足精进,六者、具足正念,七者、具足智慧,八者、具足正语,九者、乐于正法,十者、怜愍众生。】

菩萨摩诃萨要具备以下十种特质,何等为十?

第一、信心,第二、有戒(认真持戒),第三、亲近善友,第四、内善思惟(向内走、向内收,不要向外奔逸,你的注意力要向内收)。

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佛陀在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时候,就是用音声去讲法。我们也知道有的佛国吃点香喷喷的饭,众生就得道了,就入无生法忍了,就证果了;有的世界的众生闻一闻香味就好了。每个世界众生的特点不一样,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所以以后弥勒佛来的时候,也是要讲法的。

既然耳根最利,你听了法就要内善思惟,不是去炫耀、卖弄、玩嘴皮子,而是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内善思惟。同时禅定,就是静虑,思惟修。内善思惟,意味着要多修禅定。

第五、具足精进(要保持精进),第六、具足正念,第七、具足智慧,第八、具足正语,第九、乐于正法(喜欢听闻正法),第十、怜愍众生(慈悲喜舍,怜悯众生)。

菩萨、大菩萨们必须具备以上十点,然后才不会经常地跟世人起争论,不会被世间法所染污。虽然有的时候你从高维度下来,低维度众生都不理解你,可能会对你指指点点,你要包容、谅解他们。当你真的做到「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他们怎么讲你——赞美你、骂你,其实你都是没感觉的。

【善男子,菩萨具足如是十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如优钵罗华。】

所以佛陀总结说:善男子迦叶,菩萨如果能够具备以上十个特点的话,就「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就好象优昙钵罗花一样——超凡脱俗。

「超凡脱俗」这个词虽然我们经常用,但是你仔细品一品,其实还是挺深刻的,代表了佛法的最高境界了——超凡脱俗。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世智说有,我亦说有;世智说无,我亦说无。何等名为世智有无?】

迦叶菩萨就问佛说:世尊,您刚才讲世间的这些智者讲「有」,我也讲「有」(有的时候随顺他们);有的时候世间的这些智者讲「无」,我也跟着说「无」,「何等名为世智有无」?那么世间的智者所讲的有无是怎么回事呢?

【佛言:善男子,世智若说色是无常、苦、空、无我,乃至识亦如是,】

佛陀说:世间有智慧的人也是不少的,有的也能悟道,说色相是无常的、是苦的、是空的、是无我的,一直到受、想、行、识都是空的,很多世间智者也能悟道。

【善男子,是名世间智者说有,我亦说有。】

因为世间智者讲得对,我站在佛的角度也感觉他们讲得对,所以我的观点跟他们一样。

【善男子,世间智者说色无有常乐我净,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有的时候世间这些有智慧的人也讲,「色无有常、乐、我、净,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他们盯着色相说,色相里边确实真的是没有佛所证得的常、乐、我、净。

佛讲的这种受、想、行、识的最高状态,要突破五阴区宇,世间一般人谁能证得呀?有的时候世间有智慧的人这样讲,他讲得对吗?对!既然讲得对,我就认可了。

所以你会发现佛讲的好像有的有智慧的人也讲了,他可能是修习别的宗派的,但是他讲的跟佛讲的也一致,这巧合了。

【善男子,是名世间智者说无,我亦说无。】

关于「有」和「无」,都针对着色、受、想、行、识这些讲的。那么对于某一些观点,佛陀和世间有智慧的人是达成了共识的。

所以看上去好像佛陀在随顺着世间有智慧的这些人一样,其实也不是随顺,本身那个公式计算后的结果就是同一个结果,也不是刻意地随顺,只是巧合了而已。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世间智者,即佛菩萨一切圣人。若诸圣人,色是无常、苦、空、无我,云何如来说佛色身常恒无变?】

迦叶菩萨问佛说:世尊,世间这些有智慧的人,其实应该也包括佛菩萨,当然也包括其他一切圣人了。因为佛菩萨也经常化现在世间,要讲世间有智慧的人,肯定佛菩萨也是算在内的。

广义来讲,佛菩萨和世间的一切圣人都能算作是有智慧的人了,那么为什么很多的圣人他们的色相是无常的、是苦、空、无我的?为什么如来您提到佛的色身的时候,就经常讲常恒无变呢?比如说阿弥陀佛无量寿佛,他有无量长的寿命。

为什么说世间的圣人他的色相就无常了?佛的色相就常恒无变了?不合乎道理。既然是色相,应该都是一样的,要么都是无常的,要么都是恒常的,为什么还有分别心呢?好像偏向佛菩萨一样。世间的圣人做不到这种常恒无变,但是佛菩萨能做到,这样不是不公平吗?

【世间智者所说无法,云何如来说言是有?】

迦叶菩萨就质疑说:世间有智慧的人他们讲的这个「无」,就是「无常之法」,为什么到了佛这儿就不起作用了?到了佛这儿就例外了?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可以恒常了,世间一般人就做不到,这是不是有点厚此薄彼的意思?

【如来世尊作如是说,云何复言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

您看世间智慧的人讲的这个「色」、「色相」是无常的,到佛这儿就成了「有」了,您刚才还说:这个世间人讲「有」,我也讲「有」,他们讲「无」,我也讲「无」。关于色相这一点,世间有智慧的人说这是「无」,到了佛这儿就成了「有」,这不就相反了吗?您刚才还提到,说您不跟世间人过不去,您不跟世间人起争执,这明显就是争执吗?人家的色相就是「无常」了,佛菩萨的色相就是「常」了,这不是在争执吗?

迦叶菩萨甚至还映射佛说:「云何复言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佛陀如果有这样的不平等心,那证明也被世间法所染污了。

【如来已离三种颠倒,所谓想倒,心倒,见倒。应说佛色实是无常,今乃说常,云何得名远离颠倒,不与世诤?】

迦叶菩萨讲得非常不客气,说如来已经远离了三种颠倒了——在想方面的颠倒,在心方面的颠倒,在知见方面的颠倒。如来远离了颠倒,见了宇宙实相,应该非常客观,应该没有主观色彩了。既然是这样,应该一律平等了,佛的色相应该也是无常的。为什么说佛的色相又是恒常的呢?还说是无变的,这不是不公平吗?

「云何得名远离颠倒」,那说明佛也在颠倒,有分别心、不平等,这不是颠倒吗?既然颠倒,就是也在跟世间做争执、做争论。

然后佛陀怎么回答的?佛陀回答的非常简单。

【佛言:善男子,凡夫之色从烦恼生,是故智说色是无常、苦、空、无我。如来色者,远离烦恼,是故说是常恒无变。】

我们可以发现:众生问问题的时候,有的时候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佛陀回答好久好久,用了无量的文字相;有的时候众生问的问题很复杂,长篇大论,但是佛陀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了。

这里迦叶菩萨问了一堆问题,佛陀用一句话就平息了,说凡夫的色相是从烦恼而生,都是随着业受生。随着业受生,结果怎么样?一直在这个轮回中生灭、生灭、生灭……一直无常,所以说凡夫的色相就是无常、苦、空、无我的。

那如来的色相呢?远离了烦恼,佛菩萨的色相往往都是随着愿力而受生的,有很多的「应化身」、「意生身」,人家想变什么变什么,随着愿力而显化的,不是说轮回中被动地随着业受报,而是随着愿力,美好的,我想变什么变什么——大自由、大自在。

那么既然他能够随着愿力想变什么变什么,证明什么?这种源头的能量他已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这种极致的创造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了。一般凡夫能做到这样吗?我变条河、变个小溪、变个大象、变成恶鬼、变成大力鬼王去吓鬼、变成佛菩萨去度人、变成居士、变成比丘,一般人谁能做到?但是佛菩萨能,无量的应化身、意生身,能一样吗?佛菩萨已经超离了轮回,不再受生灭、生灭所控制了,跳出了程序了,能一样吗?

所以佛陀这句话是三十六卷最关键的一句话,也是非常棒的一句总结性的话。

「凡夫之色从烦恼生,是故智说色是无常、苦、空、无我。如来色者,远离烦恼」,就是远离了轮回了,「是故说是常恒无变」。

无上甚深大涅槃,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端坐本师前,

愿证如来真实义。

愿以此功德,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

愿所有众生业障早除,速速圆满菩提道果。

南无十方三世佛!

南无释迦牟尼本师!

南无一切护法诸天菩萨!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43.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8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80

第280课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后分》中的——应尽还原品第二。应尽还原品第二上节课讲到:佛陀涅槃前,向在座的所有大众展示了自己无量劫以来修得的紫磨真金色身。展示完毕之后,又把自己的「僧伽梨衣」披在了身上。【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0

第270课「如是文殊师利,如来清净住大慈悲幢。随众生所乐,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大家好!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还在学习经,感觉很殊胜,这种殊胜感会从2017年贯通到2018年。在这里也提前预祝各位师兄、各位师父,在2018年都能迅速圆满自己的道业,希望一切众生...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5

第265课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最近「喜马拉雅」上主播评选投票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我看每天都有师兄在群里发,要给我们学院投票。我一直也没怎么在意,今天课前有点时间,我就去看了一下主播评选的总榜,就是怀着好奇心去了解一下,看看排在前几名的都是谁呀。大概看了一下前十名,大部分都是讲鬼故事,还有讲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第257课「菩萨有三法行。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何等为三。一者种种深觉。二者入无数意。三者念要句三昧。是为三法行。菩萨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八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六【迦葉菩萨言:世尊,根本、因、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8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偈颂大家都知道,都会背诵,但是什么时候我们真的能够完全透彻地了解佛陀真实的想法呢……继续来看《涅槃经》第三十四卷。【善男子,我于一时复作是说:施者施时以五事施。何等为五?一者、施色,二者、施力,三者、施安,四者、施命,五者、施辩。以...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讲,诸佛在讲法的时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有的时候同一种含义可能会换无量的名称去形容。比如说,「涅槃」这个词,可以用其它很多词来代替;帝释天王「憍尸迦」,他也有很多的名称。前面这里讲的就是「一义说无量名」,同一个事物有无量的名称。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