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188课·七宝山与三十二相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1)《大般涅槃经》讲解574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大涅槃经》的第二十九卷,这是我手里《涅槃经》三册书的最后一册,所以有别样的感受。我希望能够更用心地去讲解,也希望大家能更用心地去倾听。

首先还是感谢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感谢他对于这部经的翻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九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三

佛陀说:

【善男子,汝不可以有退心故,言诸众生无有佛性。】

这一卷开篇,佛陀首先对狮子吼菩萨强调说,你千万不要退转,你的菩提心不要退转,你不可以讲众生没有佛性。我知道前面你是装的,你是表演给众生看的,但是在你的内心中,你一定不能认为众生没有佛性啊!

接下来佛陀就讲了个故事。

【譬如二人,俱闻他方有七宝山,山有清泉其味甘美,有能到者永断贫穷,服其水者增寿万岁,唯路悬远险阻多难。时彼二人俱欲共往,一人庄严种种行具,一则空往无所齐持。相与前进,路值一人,多齐宝货,七宝具足。】

就好像有两个人,都听说很远的地方有七宝做成的山,山里充满了七宝,而且这个山间还有清澈的泉水,味道非常的甘美,要是谁能够到达远处的七宝山就永远不会再贫穷了。因为七宝山由金银、琉璃、玛瑙、砗磲等人世间的珍宝所组成的一座山,到了这里谁也不会再做穷人了而且如果喝了这个山间清澈的泉水,就会「增寿万岁」就会增寿万年使你的寿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万岁。这不得了,原来活八十,现在活一万零八十。所以七宝山相当的吸引人,但是通往七宝山的路途非常的「悬远」,路非常的远,而且这一路上「险阻多难」,想到那真的不容易啊!

这个时候这两个人他都想去七宝山。有一个人郑重其事备好了各种各样的行头,很庄严。把自己打扮得很庄,带的工具各方面都很齐全,就好像专业的旅行者一样要带很多东西。那么另一个人就是随随便便空手而往,什么也没带。这个什么都没带的人和那个带了很多装备的人一起前往七宝山。在路上就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身上背着好多好多的宝贝,七宝具足。

【二人便前问言:仁者,彼土实有七宝山耶?其人答言:实有不虚,我已获宝,饮服其水。唯患路险,多有盗贼,沙卤棘刺,乏于水草。往者千万,达者甚少。闻是语已,一人即悔,寻作是言:路既悬远,艰难非一,往者无量,达者无几,而我云何当能到彼?我今产业粗自供足,若涉斯路或失身命,身命不全,长寿安在?一人复言:有人能过,我亦能过。若得果达,则得如愿采取珍宝,饮服甘水。如其不达,以死为期。】

这两个人就上前问这个回来的人,就说:「仁者,彼土实有七宝山耶?」说您身上背了这么多七宝,难到远处真的有这个传说中的七宝山吗?难道这个七宝山是真的吗?然后这个人就回答说,「实有不虚」,是真的有,我确实到那儿了,你看我已经收获了这么多的宝贝回来了,而且我也饮用了七宝山的泉水,真的是相当的甘美啊!但是这一路上艰难险阻非常的多,有盗贼,有很多的沙卤棘刺,你可能会被划伤衣服,划伤脚,「乏于水草」,而且这一路上水草也不多!

「往者千万,达者甚少」,去的人有千人万人,能够到达的人寥寥无几去的人虽然多,但是到七宝山的人非常少。听了这个人的这番话之后,那个什么也没带的人他心里就生起了退悔之心,他心里就在想:这个路途既然这么的悬远,而且又如此的艰难去的人那么多,回来的没几个真正到达七宝山的人没几个,如果我今天去了我真的能到那吗?想一想我现在所拥有的产业大概也够我自给自足了,但是如果我向七宝山长途跋涉这么远的险路,万一失掉了我的性命,我的性命都不保了,长寿?给谁长寿啊如果这一路上还没到七宝山我就死掉了,那谁去寻得七宝山给的长寿啊?这个人这样想,他是个很消极的人。

那么另一个人怎么想的「一人复言:有人能过,我亦能过」。另一个人是积极乐观主义者,他就想,既然这个旅行者已经从七宝山回来了,他都能到达七宝山,能够完美回来,我也能!只要他能,我也能!如果我一定能够到达七宝山,那我就可以如愿以偿了,收获无量的宝贝还能增加一万年的寿命,还能够饮用甘美的泉水。如果我这一路被艰难险阻挡住了,假设我到不了七宝山,大不了一死,无所谓了!

【是时二人,一则悔还;一则前进到彼山所,多获珍宝,如愿服水,多齐所有,还其所止,奉养父母,赈给宗亲。时悔还者见是事已,心复生热:彼去已还,我何为住?即便庄严,涉路而去。】

这个时候两个人心就不一样了,本来结伴而行,想去七宝山,但是看到了回来的旅行者之后,这两个人态度就变了。其中一个人反悔了,听说太远,去千人万人回来的没几个,我不去了,我还是更爱惜我现在的寿命,回去了。

那么另一个人装备齐全、很郑重其事的这个人,坚信自己能到达七宝山,能完美地回来,所以他继续前进结果,他真的到达了七宝山,而且收获了很多很多的珍宝,也如愿以偿服用到了七宝山甘美的泉水。他带回来所有他采集到的珍宝就回到了家了这个人从七宝山回来了,满载而归回到家了。然后把他带回来的这些珍宝就奉养给父母亲,还分给了自己的这些家亲眷属很多很多。

这个时候看到这个人正在分财宝,半路折回的那个人看了以后,心里又焦躁不安了,看这个人也回来了,看来七宝山是真的,他带回来那么多金银财宝分给这个分给那个,他就眼睛发热,心里就开始痒痒了。「彼去已还,我何为住?」说那个人去了也顺利回来了,为什么我在这儿呢?我的财富如此的有限,我的寿命如此的有限,我不如也去一趟七宝山吧!他就自己也弄得很庄严,他就顺着这个路去了。

【七宝山者喻大涅槃,甘美之水喻于佛性,其二人者喻二菩萨初发道心,险恶道者喻于生死,所逢人者喻佛世尊,有盗贼者喻于四魔,沙卤棘刺喻诸烦恼,无水草者喻不修集菩提之道,一人还者喻退转菩萨,其直往者喻不退菩萨。】

佛陀讲了这个故事之后,就对狮子吼菩萨说:这是个比喻,这个故事中的七宝山代表什么呢?代表大般涅槃。我们这部经叫《大般涅槃经》,简称《涅槃经》。说七宝山就代表大涅槃。

那么七宝山甘美的泉水就代表佛性,说这个人饮用了七宝山的泉水延寿万年都不止,这代表佛性。实际上当你了了明见佛性的时候,你的寿命岂止千年万年呢大家都明白,那时就已经无生无灭了。

想要向七宝山进发的这两个人就代表两位菩萨,两种类型的修行者,都发了心了,想要去七宝山都发了菩提心

险恶之道代表生死轮回,说这一路上艰难险阻,非常的困苦,这个险恶的、长长的道路就代表生死轮回。

那么这两个人出发之后在半路上遇到一个回来的人,这是一个成功者,顺利地到达了七宝山采集了珍宝,喝到了泉水,然后回来的这个人也延了寿命了,他代表诸佛世尊这些成功者们诸佛世尊是成功者。

说到达七宝山的路上有盗贼,盗贼代表四魔——烦恼魔、五阴魔、天魔、死魔这四种魔,这是盗贼。我们在修行的路上可能就会有这四种魔来搅扰我们,偷取我们已经积累的资粮。无论是福德资粮还是智慧资粮,他可能来偷取。

这一路上的沙卤棘刺就代表烦恼。修行路上不可能没烦恼,有一些烦恼反而是因为修行而生。比如说家人吃肉我吃不吃,我不吃不想杀生,家人跟我闹矛盾或者结了婚了怎么照顾另一半的情绪啊,他还不信佛,我怎么样啊……种种烦恼。有一些烦恼确实是因为修行而发现的但是这些烦恼其实靠你的慈悲与智慧及善巧方便,其实是可以化为乌有,大化小,小化无,可以化无的。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化无,证明能力不足,还要加强。

那么说这一路上,去七宝山的这一路很少有水草,没有什么水草代表什么呢?代表不修集菩提之道。就说很少有水草就说这一路上很少有修集菩提之道的人。「解脱之道行者少,沉沦之道行者众」这是一条解脱之道,走的人是少的。像放眼望去,整个地球上,七八十亿人甚至更多人,真正学佛的有多少?还是少数人说无水草就说真正修习菩提之道的人还是少数。

「一人还者喻退转菩萨」,大家都明白故事里中途退转返回家不去了,说怕死怕磨难这个人代表什么?代表退转的菩萨发了心了,走了一段就不去了,回去了,走了回头路了。

「其直往者喻不退菩萨」,说一直坚持到底往前走,一直不退缩的就代表不退转的菩萨不退转的修行人。

【善男子,众生佛性常住不变。犹彼险道,不可说言,人悔还故令道无常,佛性亦尔。】

说众生的这个佛性是恒常的,就说七宝山的泉水代表众生的佛性,众生的佛性是常住不变的。不能因为在这个艰难的险道上有人退转了就说众生没佛性了,不能这样讲。七宝山代表大涅槃永远在,佛性是甘美的泉水永远在众生退转没退转不影响佛性的存在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说不能因为有的众生退转了,你就觉得这个佛性是无常的、道是无常的,不能这样认为。

【善男子,菩提道中终无退者。】

真正的菩提道中,就是通往觉悟的道路上,其实没有退转者、退缩者,没有退回去倒回去走的人。如果他倒回去走,他就无法通往菩提道,因为他背离了解脱的方向,背离了涅槃和佛性!

【善男子,如向悔者,见其先伴获宝而还,势力自在,供养父母,给足宗亲,多受安乐,见是事已,心中生热,即复庄严复道还去,不惜身命堪忍众难,遂便到彼七宝山中,退转菩萨亦复如是。】

故事里这个走了一段路害怕磨难、害怕丧命回去的人,一旦看到同伴顺利回来了,得到了极大的财的势力、名的势力,而且可以尽情地供养自己的父母亲,还把很多从七宝山取回来的珍宝分给了自己的家庭眷属。这个人看着就眼红了哦,我这个同伴不是顺利去了顺利回来了吗得到了这么多的安乐!见了以后,他的心里就痒痒的,也开始装备很多、很庄严,然后他就出发了,这个时候他就不惜生命了,不再惧怕任何磨难了,他就会想着我同伴都回来了,你看人家现在大富大贵了,要名有名,要利有利,还增加了寿命,我也一定能到,我一定能回来他这样一想,信念一旦坚定,他就会可以忍受路上的一切磨难,所以他就顺利地到达了远方的七宝山。

「退转菩萨亦复如是」,说已经退转的那些菩萨,在不退转的菩萨的影响下,他退转的菩提心可以再度生起来,好像马上就要熄掉的火苗再度燃烧一样,他的菩提心再度壮大、强盛。然后他就开始充满信心、不畏艰难险阻冲向七宝山。

【善男子,一切众生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说,就像这样中途退转过的菩萨,只要有高人一指引,师兄、师父们一影响,他可能菩提心又复发了,然后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必成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不怕你退步,不怕你退转,只要你发起过菩提心,菩提心还会再度地燃起熊熊的火焰。

【以是义故,我经中说,一切众生乃至五逆、犯四重禁及一阐提悉有佛性。】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佛陀说,我的经中就讲一切众生,甚至那些犯了五逆重罪的人,那些犯了杀盗淫妄四重戒的人,甚至那些断了善根的一阐提都有佛性。退转的菩萨能够再度发心,然后坚定勇猛成正觉,所以佛陀坚信并且很确定讲,说一切众生,甚至所有犯过重罪的人,还有那些一阐提都有佛性。都有佛性,不要质疑了。

七宝山的比喻非常的生动形象,相信大家都能记住。佛陀必竟是充满无量智慧的一位圣者。他在经中讲的很多故事真的是让人拍案叫绝!

接下来,狮子吼菩萨说:

【师子吼言:世尊,云何菩萨有退不退?】

世尊啊,为什么都是修行人,都是菩萨,都发了菩提心,怎么还有退转的,还有不退转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佛陀说:

【善男子,若有菩萨修集如来三十二相业因缘者,得名不退,得名菩萨摩诃萨也,名不动转,】

你要是想成为不退转的菩萨,有绝招的。怎么修呢?说你要修集如来三十二相业因缘,也就是说如来的三十二相怎么来的,你要了解。如来的三十二相都是怎么证得的,你也这样去学这样去修,你也能证得三十二相,你就不会退转了,你就成为菩萨摩诃萨了,就是菩萨中的佼佼者,一般指登地以上的大菩萨。那么成为了菩萨摩诃萨,就称之为不退转的。

【名为怜愍一切众生,名胜一切声闻、缘觉,名阿毗跋致。】

你如果认真地学习,说如来的三十二相怎么证得的,我也这样去证,你就能够成为不退转的菩萨,你就能够成为怜悯一切众生的菩萨,你能够胜过一切的声闻乘和缘觉乘,你能够被称之为是阿毗跋致菩萨,或者叫阿惟越致菩萨。在《无量寿经》里翻译的是阿惟越致菩萨,当然版本不同关于这个不退转菩萨,这个「不退转」这几个字翻译不一样。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持戒不动,施心不移,安住实语如须弥山,以是业缘得足下平如奁底相。】

如来的三十二相里,说如来的脚下很平,脚底板儿底下很平,平像什么呢?像「奁底」,「奁」就是那种有盖的小匣子,双开盖儿的小匣子,那个匣子的底是不是很平啊?如来的脚底下非常的平,)你要是想证得如来三十二相的这一相的话怎么修呢?要持戒认真地持戒,轻易都不会毁犯戒律,就是不会轻易地犯戒。持戒不动,不会受周遭人的诱惑和影响,很坚定地持戒。同时在布施的时候,一心地去布施,「施心不移」,很愿意很心甘情愿地去做布施,不会去动摇。然后「安住实语如须弥山」,认真地讲实话,不打妄语不骗人,实话实说。你如此的实话实说,别人都会信任你,你会得到最多的信任。那个前面讲的「施心不移」,布施心不移动、不变不动这一点,说有的人布施了之后总是乞求别人能够感恩我,乞求他能回报我,这个就叫移。菩萨的施心不移就是我该布施的时候就布施,布施完就空了就不再想这个事情,不再去关心他有没有记住我的恩情,什么时候回报我等等,我是不是布施错了,不会想这么多。该布施就布施,布施完就放下,这是施心不移。如果能够「持戒不动,施心不移,安住实语」,这样修就能证得佛陀三十二相的足下很平,相当的平。

接下来说:

【若菩萨摩诃萨于父母所,和尚、师长乃至畜生,以如法财供养供给,以是业缘得成足下千辐轮相。】

佛陀三十二相里还有脚底下好像有一千根辐条的轮子一样,脚底下有这样的千辐之轮。这一相是怎么证得的呢?说,如果你也想证得,那你就要学佛,在父母亲这里,在和尚最初代表亲教师,就是你的师父这里,在师长这里,甚至对待畜生,都如法去供养他们以合理合法的财去供养、供给他们。我们赚钱的方式有很多,前面提到过,有邪命有正命。正命是好一点的生活方式,就是这种赚钱谋生的方式不会伤害众生,这是正命。邪命就是可能会伤害众生。你用这种正命如法地去赚取钱财,然后来供养你的父母、师长,甚至供养畜生道的众生。就这样慢慢地修,你就能证得足下的千辐轮相。注意「如法」两个字,要如理如法去供养。你获得钱财的这个手段要如理如法,这个很重要。

【若菩萨摩诃萨不杀不盗,于父母师长常生欢喜,以是业缘得成三相:一者、手指纤长,二者、足跟长,三者、其身方直。如是三相同一业缘。】

佛陀三十二相里还有三相——佛陀手指很纤长,很美,佛陀的足根比较长,然后身体很方正,很端正。你要想像佛陀一样有这样的相的话,你就不要杀生,不要偷盗,对于父母和师长常生欢喜之心。我们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经常的微笑,看到父母和师长你都很开心的样子。你一开心,快乐是会传染的,他们也会很开心你要是见到父母师长总是苦着脸,愁眉苦脸的,父母也不会开心,师长也不会开心。所以对于父母师长常生欢喜之心,你慢慢地就能够手指变长,足跟变长,然后身体越来越端正。

接下来说:

【若菩萨摩诃萨修四摄法摄取众生,以是业缘得网缦指如白鹅王。】

如果菩萨摩诃萨修四摄法摄取众生,就能够获得「网缦指如白鹅王」。我们知道鹅的足掌这里,就是趾骨与趾骨之间就好像有蹼一样的,是这样子。说如果菩萨摩诃萨长期修习四摄法四摄法大家应该都记得,布施摄、爱语摄、同事摄、利行摄,用这四种善巧方便去教化众生,那么你慢慢地就能修得网缦指。指,就是你的手指与手指之间好像有光网连接着一样,非常的美妙。

【若菩萨摩诃萨,父母、师长若病苦时,自手洗拭,捉持按摩,以是业缘得手足软。】

佛陀的手和脚非常的柔软,这是怎么修来的呢?在你的父母和师长有病苦的时候,你把自己的手洗洗干净,然后去给父母师长按摩,去帮助他们的病尽快地痊愈。有这样的慈孝之心,你的手脚会越来越柔软。

【若菩萨摩诃萨持戒闻法,慧施无厌,以是业缘得节踝佣满,身毛上靡。】

如果菩萨摩诃萨认真地持戒,认真地听经闻法、学习经法,然后把自己学来的智慧能够毫不吝啬地布施给周围的众生,而且没有厌倦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你的脚踝的踝部就会非常的美丽,这个地方长得会比较丰满脚踝很美。然后「身毛上靡」,脚踝长得丰满美丽之外,身体的汗毛是向上的。

【若菩萨摩诃萨专心听法,演说正教,以是业缘得鹿王腨。】

如果你在听佛讲法的时候很认真,听经闻法的时候很认真,而且听的都是正法,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你慢慢地能够证得像鹿王一样的小腿肚,就是非常有肌肉感的、很紧实的小腿。鹿中之王非常的健壮美好,它的小腿的形状,我们慢慢会证得那样的形状,如果一直听经闻法,听得很认真,而且听的是正法,那么就会像鹿王一样拥有非常美的小腿。

【若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不生害心,饮食知足,常乐慧施,瞻病给药,以是业缘,其身圆满如尼拘陀树,立手过膝,顶有肉髻无见顶相。】

如果菩萨摩诃萨们,对于众生不会生起害心,想的都是我怎么利益众生,不会有任何的伤害众生的心。而且在吃饭的时候,在喝水的时候,在喝什么东西的时候,「饮食知足」。我们知道饭吃多了会有害,那么水喝过多据说也会水中毒,饮食要有节度。然后要是喜欢布施智慧给别人,而且喜欢去照顾或者去看望那些病人,给他们带去医药种种,那么我们的身体会越来越圆满,长得就像尼拘陀树一样,我们的手会变长,手臂变长,超过膝盖,手臂很长超过膝盖,这个也是佛陀三十二相之一。然后顶上会有肉髻,会有无见顶之相。

前几天还有师兄在QQ群里问,说释迦牟尼佛头顶上怎么有头发,他怎么不是光头?这个样子,这是修出来的,这是顶上肉髻,而且有无见顶相,这是修出来的再者,就是从世间相上讲的话,佛陀当年其实拜了几个外道去学习禅定,后来他证得无想定了,后来他自己就开始自学成才了。那个时候没有老师了,无师而自悟,号称没有师父而自悟,没有人给佛陀剃度,所以他是有头发的。后来皈依他的这些弟子们,为了斩断红尘烦恼丝,就为他们剃度了。

【若菩萨摩诃萨见怖畏者为作救护,见裸跣者施与衣服,以是业缘得阴藏相。】

接下来又讲,说佛陀三十二相里还有一项叫马阴藏相,就是佛陀的性别特征其实已经不是很明显了。那么这一相是怎么修出来的呢?如果菩萨摩诃萨见到那些心怀恐怖畏惧的众生能够及时地去作救护,见到没有衣服穿的众生,见到连鞋子都没有的、连袜子都没有的、裸着身子光着脚的众生,赶快布施衣服给他,就是这个缘故,就能证得马阴藏相,也叫阴藏相。

接下来说:

【若菩萨摩诃萨亲近智者,远离愚人,善喜问答,扫治行路,以是业缘皮肤细软,身毛右旋。】

很多师兄尤其是女师兄都希望皮肤会细滑、细软,那么这样怎么修呢?佛陀讲,菩萨摩诃萨们经常地亲近有智慧的人,远离那些愚痴之人,然后经常提出一些问题,也愿意得到一些明智的回答。喜欢问喜欢去寻求答案,喜欢寻求智慧,而且愿意帮助别人清扫道路,愿意帮助别人去除道路上的障碍,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你的皮肤会变得越来越细滑柔软,然后身体的汗毛,前面提到修的是向上的方向,是右旋着向上,像银河系那样右旋的。

【若菩萨摩诃萨常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香华、灯明施人,以是业缘得身金色,常光明曜。】

如果菩萨摩诃萨经常用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香花、灯明布施给别人,因为这个缘故,这样修就能修出浑身是金色的,金灿灿的,经常放着明耀的大光。也就是说佛陀的金灿灿的光也是修出来的,怎么修呢?要经常去做布施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香花、灯明等等布施给别人,或者布施给寺庙、道场,慢慢地你就能够在未来获得这种金色身,大放光明。

【若菩萨摩诃萨行施之时,所珍之物能舍不吝,不观福田及非福田,以是业缘得七处满相。】

如果菩萨摩诃萨在布施的时候,他所珍爱的物品能够毫不吝啬地舍掉,自己非常爱的东西,别人喜欢他就送给别人了,一点都不吝啬,他不会在乎能累积多少福报,给自己种了多少福田,不在乎这些。只要别人喜欢,他就可以把自己东西给他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未来就能修得佛陀三十二相里的七处满相。

这个七处满相就是佛的两个脚的脚底下、佛陀的两只手、两个肩膀,还有脖颈非常的圆满,甚至可以讲是丰满,很多佛像都是圆圆的感觉,很圆满。那个时候并不会以瘦为美,虽然我们这个时代人类是以瘦为美,但是我们看绝大多数的佛菩萨形象都是比较圆满、圆润的感觉,甚至有一点发福的样子,非常有福态、有福相。极少数的佛像会比较瘦,我也见过有释迦牟尼佛苦行六年的那种造像,修苦行不怎么吃东西的时候非常的瘦,就是皮包骨的那种像也有,但比较少。所以学了佛经,我们开玩笑讲,就是大家会以圆满为美,而不会以瘦为美了,因为诸佛都是很圆满的。如果你长期爱布施,把自己所珍爱的物品可以毫不吝啬舍给别人,这样你就能证得七处满相。

【若菩萨摩诃萨布施之时心不生疑,以是业缘得柔软声。】

如果菩萨摩诃萨在布施的时候心里不会有任何的疑惑、怀疑,那么你就能够得到柔软的声音。就是你不懂得怀疑别人,你是相信别人的,不懂得怀疑任何人,然后声音会非常的柔软。

【若菩萨摩诃萨如法求财,以用布施,以是业缘得缺骨充满、师子上身、臂肘佣纤。】

如法去求财,也就是正命了,选择比较好的职业去获取财富,获取了财富不是用于个人的享乐,是用来布施了,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就可以使得「缺骨充满」,有凹陷下去的骨头、不太美的地方都充满起来,获得像狮子王一样的上身,非常的矫健威武,有力量,然后臂肘都是非常有力量的。

【若菩萨摩诃萨远离两舌、恶口、恚心,以是业缘得四十牙齿白净齐密。】

如果菩萨摩诃萨远离了两舌、恶口,还有嗔恚之心,那么就能证得四十颗白净齐密的牙齿。佛陀拥有四十颗白净齐密的牙齿,是因为佛陀长期地远离了两舌、恶口和嗔恚之心。两舌,不会去搬弄是非;恶口,不会去骂人,不会说很脏污的话;也不会有嗔恚心。

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牙齿非常的白净而齐密,以后就要注意守好口,不造口业。

【若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修大慈悲,以是业缘得二牙相。】

如果菩萨摩诃萨对于众生修大慈悲心,因为这个缘故就可以证得二牙相,就是上牙下牙咬合很紧密,就如同一体一样。

【若菩萨摩诃萨常作是愿,有来求者随意给与,以是业缘得师子颊。】

然后如果菩萨摩诃萨经常发这样的愿,说「有来求者随意给与,以是业缘得师子颊」,说如果你能发愿说,谁找我帮忙我都会尽我所能地去帮助他,我不会嫌烦的,我会尽我所能的去帮助他,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有这样的愿,你慢慢就能证得狮子王一样的脸颊,有王者风范了。狮子王——百兽之王,就是要什么有什么的感觉,就是威势自在。

【若菩萨摩诃萨随诸众生所须饮食,悉皆与之,以是业缘得味中上味。】

佛菩萨身上都有很奇妙的一种香味,那这种香味怎么来的呢?是经常在遇到有需要饮食的众生的时候,我就尽情地去给他,要饭的过来我就给他。

记得在我小时候,当时还真有要饭的,到家里是真的只要饭的,而不是要钱,但是现在要饭的好像都改成要钱了。那么当众生来乞讨食物的时候,你尽情地给他,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就会得「味中上味」,你身体会慢慢地散发香味,那你给这种乞讨者的食物,要是你吃的饭甚至还是更好的饭,而不可能说馊的、烂的、不要的、吃剩下的,那就不太好了我们尽我们所能给众生最好的,所以未来我们也能得到最好的,这也是因果法则决定的。付出的永远会回到我们身上,你广结善缘永远慢慢都回到自己身上。

【若菩萨摩诃萨自修十善,兼以化人,以是业缘得广长舌。】

如果菩萨摩诃萨自己认真地修习十善业道,然后又影响别人,兼以化人,潜移默化,自己做得很好,别人都受他的正能量的感染,所有周围的一圈人都喜欢他,都受他影响,都修十善业道了。那因为这个缘故,众生就会慢慢在成佛后证得广长舌相。有的经文里讲广长舌相是由于佛陀无量劫来不打妄语所以有广长舌相,这里讲你要修习十善业道,十善业道里就包含不打妄语,而且比不打妄语还要多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修习十善业道,去影响别人,这样你就能获得广长舌相。

【若菩萨摩诃萨不说彼短,不谤正法,以是业缘得梵音声。】

接下来,就讲佛陀美妙的梵音之声,说佛陀的声音非常好听,号称是像迦陵频伽一样的。怎么证得的呢?菩萨摩诃萨要想自己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好听,就不要说别人的短处过患,不要总是去说别人的缺点,也不要诽谤正法。这两点大家都能记住,「不说彼短,不谤正法」,如果做到了,慢慢我们的声音会越来越好听,成佛之后就会拥有佛陀那样的梵音,让人迷醉的梵音。

【若菩萨摩诃萨见诸怨憎生于喜心,以是业缘得目睫绀色。】

接下来,如果菩萨摩诃萨见到那些冤家对头,那些过去结了憎恨的人,他还生出喜心而不是厌恶之心,见到冤家对头,那个人欠我多少钱没还,或者过去伤害过我、诋毁过我、诽谤过我等等,如果菩萨们见到了这样的冤家,这样的曾经憎恨过自己,或者自己还在憎恨的人,他的心变喜悦,他像爱一切众生一样爱自己的冤家。那个人欠我钱没还我,那么发短信也不回,打电话也不接,那个人我也不恨他。可能我前世欠他的,他讨回去的。我感谢这个菩萨又让我消掉了一点我执,我感谢他。对一切这样的冤家对头你都不生憎恶之心,都生起喜悦之心的话,那么你的眼睫毛慢慢就变成佛陀的那种绀青色了,你的眼睛越来越美,眼睫毛是绀青色,很漂亮。

【若菩萨摩诃萨不隐他德,称扬其善,以是业缘得白毫相。】

如果菩萨摩诃萨们就是修行者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嫉妒别人,看到谁的德行高我就去赞美他那个人做了好事没有人知道,我去宣扬他做的好事,我去赞美和称赞,去传播别人的善行、善举、善才、善德等等,因为这个缘故你就能证得眉间白毫之相。我们都知道《法华经》有一课叫眉间白毫放大光,非常了不得。白毫放的光就照遍三界了,何况全身放光了,无远弗届。那么眉间白毫相怎么修出来呢?不要隐藏别人的德行、德能,多多地称赞、赞美别人。有些师兄可能所欠缺的就是批评别人太多,赞美别人太少,以后要改一下,让以后成佛就能拥有眉间白毫之相。

讲到这里,佛陀总结说: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修集如是三十二相业因缘时,则得不退菩提之心。】

佛陀的三十二相是这样修出来的,说神秘也不神秘,都跟你拆解清楚了。你要是想证得佛陀的三十二相,你就要这样修。如果菩萨们都是按照以上的标准这样去要求自己,这样去修行,那你绝对不会退转,你的菩提心会日日增长的。

今天我们就先分享到这里了。今天的重点,第一个是七宝山的故事,然后第二个就是佛陀的三十二相是怎么修出来的。我们过去在禅修课的第二期好像也讲过类似的内容,类似但也不完全一致。佛经其实经与经都是蛮类似的,但是在细处还是有一些差异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了一部经还要再学其他经。

希望各位师兄都能够在未来证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十种好是对于三十二相进一步的一个细化,我们是了解的。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永远不退转,速证极乐佛。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02.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188课·七宝山与三十二相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4

第264课「如人奔走空聚中,六识依根亦如是,心遍驰求随处转,托根缘境了诸事,常爱色声香味触,于法寻思无暂停,随缘遍行于六根,如鸟飞空无障碍,藉此诸根作依处,方能了别于外境,此身无知无作者,体不坚固托缘成,皆从虚妄分别生,譬如机关由业转。」——《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已经讲完...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今天的这个音乐挺好,我闭上眼睛坐在这里听着这首曲子,就好像看到不停地有更多的尊者和菩萨们络绎不绝地过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一起聆听本师的开示。其实我们都知道学习本师的开示,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眼界,更开拓我们的心界,可以让我们过去坚硬的「我执」和「法执」都渐渐地融解掉。有的人认为学的法多...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容易造成众生烦恼的三个字:「受」「爱」与「触」。我们接着来看:【复次,善男子,智者当观受、爱二事何因缘生?知因想生。】佛陀说:迦叶,善男子,有智慧的人去观察「受」和「爱著」这两件事的时候,他会去找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受,什么造成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又到了晚间的学经时间,我们继续听一下《涅槃经》第三十七卷中佛陀给我们的开示。上节课佛陀说:就好像雪山上有毒草,也有妙药王一样,众生身上有烦恼这种毒草,但是也有清净的梵行这种妙药之王。【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有清净梵行?】接下来迦叶菩萨就问佛说:世尊,为什么说众生能...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虚空无法被时间所限制,虚空没有挂碍,佛性就像虚空一样。接着迦叶菩萨对佛说...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讲了阿罗汉的特点,「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已经解脱于轮回了。接着佛陀说:【如阿罗汉,辟支佛亦复如是,】就是说辟支佛也跟阿罗汉一样,也已经解脱轮回了,「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接下来讲:【菩萨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