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184课·心生便是罪生时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1)《大般涅槃经》讲解510

00:00

师兄们:

大家好!

继续来学习《涅槃经》。依然是佛陀与狮子吼菩萨的对话。

师子吼言:世尊,我今定知乳有酪性。何以故?我见世间求酪之人,唯取于乳,终不取水,是故当知乳有酪性。

狮子吼菩萨说:世尊,我还是感觉牛奶中有奶酪之性为什么呢?因为我看到世间的人要是想求得奶酪的话,他们一定会去找牛奶来下功夫,不会去找水这意思是,要生产奶酪肯定都去找牛奶),所以我感觉牛奶中就有奶酪之性。

然后佛陀说:

【善男子,如汝所问,是义不然。何以故?一切众生欲见面像,即便取刀。】

我并不认为是这样,为什么呢?一切众生要是想看到自己的面像(想看到自己长什么样,如果身边没有镜子的话,那就随便抄起一把刀。(因为刀金属的部分很亮很亮的可以当镜子用。

师子吼言:世尊,以是义故,乳有酪性。若刀无面像,何故取刀?

然后狮子吼菩萨就说世尊,就是这个缘故啊,您看,众生想求得奶酪就找牛奶,所以我觉得牛奶中就有奶酪之性刀里其实就隐含着人的面,众生想看到自己长什么样没有镜子就抄起一把刀如果刀不能够反映出人的面的话这些人用刀来干什么呢?

佛言:善男子,若此刀中定有面像,何故颠倒,竖则见长,横则见阔?若是自面,何故见长?若是他面,何得称言是己面像?若因己面见他面者,何故不见驴马面像?

然后佛就说善男子,如果刀里确定有这个人的面的话,那为什么颠倒了呢?你竖着看这个刀觉得自己的脸很长,横着看又觉得自己的脸很宽,如果刀里真的是这个人的面像,他不可能一直这么变,一会儿长一会儿宽的如果在刀里看到的确实是自己的脸的形象的话,为什么又变长又变宽的?如果对着刀照镜子把刀当镜子,结果一照照成的是别人的脸,为什么说照的是自己的面呢?如果这个人本来是想照自己的脸,拿着刀一照见到了其他人的脸,既然能见到其他人的脸,那应该也能见到驴马的脸呀?

师子吼言:世尊,眼光到彼,故见面像。

然后狮子吼菩萨说:世尊,刀里边藏着人的面这个说法可能不够准确,我们应该讲我们的眼光「到达」了刀,所以就从刀里看到自己脸的样子

然后佛就反驳说:

佛言:善男子,而此眼光实不到彼。何以故?近远一时俱得见故,不见中间所有物故。】

你认为是因为你的眼光到达了刀,然后就看到了自己的样子,其实你的眼光没有真的到达刀这里!为什么呢?近远一时俱得见故」。因为你的眼睛只要睁开,可以说你的眼光所及之处,一切都在你的眼睛里了都在你的视线范围内了,但是虽然一切都在你的视线范围内,如果你没有确定盯着一个事物,没有把你的注意力聚焦在一个事物上,你其实看不清它的比如说我们睡醒了,一觉醒来睁开眼睛周围的环境都在我们的眼睛里,但是你看到了什么?你的眼光所及之处,虽然都在你的眼睛里,都在你的视线范围内,但你什么也没注意,所以什么都没看到,因为当时你的注意力没有聚焦就是这样子所以「不见中间所有物」,虽然眼光所及到处但是却什么也没看见。

【善男子,光若到彼而得见者,一切众生悉见于火,何故不烧?】

你要是说眼光所到之处,就能见到一切的话,一切众生都能看到火,眼光到达了火,那火就应该到众生了,但实际不是这样子的呀!火跟你有近有远,如果火距离你很远,你见到它了也没有烧到你,所以不能说眼光「所及之处」也就是说在视线范围内的一切我们看到,是有这个可能性,但是未必马上就看到了也不一定仔细,近可能清楚,远可能模糊。

如人远见白物,不应生疑:鹤耶?幡耶?人耶?树耶?

就好像有的人远远地看见有白色的物体,眼光所及之处,他看到有白色的物体,但是离得很远,这个人就生起一些疑问远处那个白色的东西是白鹤呀白色的旗子呀是人还是树呀?他就不确定了,如果你说眼光所及之处就能看到那应该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应该很确定地知道是白鹤是旗子是人,或者是树。

【若光到者,云何得见水精中物、渊中鱼石?若不到见,何故得见水精中物,而不得见壁外之色?是故若言眼光到彼而见长者,是义不然。】

如果说眼光所到之处就能看到的话,云何得见水精中物?说你的视线一瞟,接触到哪儿都能看到的话,那么你一看水晶就知道水晶里藏着什么吗不一定。有的水晶块很大,你看不见它里面蕴涵着什么东西,有很多水晶中间包裹一些其他的矿物质,你不一定能看见,这取决于水晶内包裹之物与水晶表面距离的远近。那么当你说我的眼光所及之处什么都能看见,你往深渊一瞟,你的眼光也到了深渊了,但是深渊底下的鱼石头你看见了吗?没有。淤泥你看见了吗?没有。深度有多深,看到了吗?没有。所以不能说眼光所及之处什么都能看到。

何故得见水精中物,而不得见壁外之色?如果说我的视线到达里,什么都能看见的话,那么你的视线到达墙壁的时候为什么墙壁面的风景你没看到啊?假设这里有一面墙,墙上没有窗户没有玻璃也没有洞,就是一面死墙,你的眼光到达这里了吗?到达了但是你看到墙壁面的景色了吗?没有。所以不能说眼光到哪儿就能看到,这样讲不对的。

若言眼光到彼而见长者,是义不然,你也不能说我的眼光到达刀了,所以我在刀上就看到我的脸是长的,或者我的脸是宽的,这样讲是不对的!

【善男子,如汝所言,乳有酪者,何故卖乳之人,但取乳价,不责酪值?卖草马者,但索马价,不责驹值?】

这里,佛陀继续在反驳狮子吼菩萨,说善男子,像你说的牛奶一定有酪性,那么卖牛奶的人为什么给牛奶标的是牛奶的价格,而不标奶酪的价格呢?像你说的牛奶经过加工提炼能变成奶酪,但是卖牛奶的人为什么给自己的牛奶标的是牛奶的价格,不标它未来可能成为的奶酪的价格呢?那些市场上卖草马的人草马就是母马,这里特指已经怀孕了的母马,母马肚子里已经有小宝宝了,他给马标的价格是这个马本身的价格,没有包括那个小马驹的价格,对吧?

善男子,世间之人无子息故,故求娉妇。妇若怀妊不得言女。若言是女有儿性故,故应娉妇,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有儿性,亦应有孙,若有孙者则是兄弟。何以故?一腹生故。

善男子,像世间的人那些没有孩子的人,就特别盼望有个孩子,然后他就想娶媳妇儿。那么了媳妇,媳妇怀孕了我们就不能说这个女人还没结婚,不能说这个女人还没有发生性行为,因为她已经怀孕了。面对着这个女人,在进家门之前,还没有怀孕的时候,你不能说她有儿性(不能因为女人能够生出孩子就说她有孩子性,这样讲是很可笑的不能说因为这个女人能给我生孩子,所以我娶了她样讲让人听上去很不舒服的是不是啊?

何以故?若有儿性,亦应有孙,你要说娶这个女人是因为她有孩儿性,能给我生孩子,那她还有孙性呢!从孩子这还可以生出孙子呢,对不对?你看到这个女人就想到她肚子里能生出孩子,孩子又生孙子,好像孩子、孙子都在这个肚子里蕴涵着一样,要是孩子、孙子都在同一个女人的肚子里,就像孩子孙子成兄弟了一样,这是很可笑的你说因为这个女人给我生了孩子,孩子又能给我生孙子,或者外孙所以孩子孙子都蕴含在这个女人体内,这个女人就有孩性,也有孙子性,这样讲很可笑!

【是故我言女无儿性。若其乳中有酪性者,】

佛陀说所以我看到一个女人的时候就是看到她的当下,并不会考虑她未来生孩子是生男孩女孩,还是生什么孙子外孙,不会想这么多,只是就着当下的这个女人去看去观察去形容,你想的有点太远了。佛陀的意思就说,狮子吼菩萨盯着牛奶就想着牛奶能出奶酪,奶酪能出生酥,生酥能出熟酥,熟酥能出醍醐,所以牛奶中就有奶酪性,有生酥性,有熟酥性,有醍醐性,想有点太远了!

【何故一时不见五味?】

因为在当下此刻这就是牛奶,并不是奶酪生酥熟酥醍醐,你看到的只是牛奶,为什么要去描述未来的事物呢?未来的它不一定来,而因为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若树子中有尼拘陀五丈质者,

就好像你拿来了一颗尼拘陀树的树种子,你能说树种子里就有五丈高的尼拘陀树吗?不能啊!这个种子要想发芽,要长到五丈那么高,中间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了,盯着这个树种子就说它是五丈高的尼拘陀树,谁也不会信你,对吧?你不能看了一个黄豆就说这是黄豆芽,看了一个绿豆就说这是绿豆芽,或者说这个黄豆有黄豆芽之性,绿豆有绿豆芽之性,这是对于未来的一种预见性,但是这个预见性很可能中途夭折根本就不会实现。

【何故一时不见芽茎枝叶华果形色之异?】

所以你盯着一尼拘陀树的种子的时候,你没有看到芽,没有看到茎,没有看到枝叶对不对?它仅仅是一颗种子。所以描述相的时候,描述它当下这刻的状态就可以了,不要搞得那么复杂

【善男子,乳色时异、味异、果异,乃至醍醐亦复如是,云何可说乳有酪性?】

佛陀说:牛奶与奶酪的颜色和味道很不一样与生酥、熟酥和醍醐的颜色味道很不一样,就算牛奶是一个因,未来的果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所以怎么能说乳有酪性牛奶有奶酪之性)呢?这句话并不是特别严谨。

善男子,譬如有人明当服酥今已患臭,若言乳中定有酪性亦复如是。

善男子,就好像有个人第二天要服生酥或者熟酥生酥、熟酥是从牛奶奶酪里提炼出来的),但是当天晚上他家的牛奶馊掉了,臭掉了或者牛奶被偷走了,那它的生酥、熟酥就泡汤了对不对啊?所以你要说牛奶中定有酪性,上面情况的发生就实现不了了

善男子,譬如有人,有笔纸墨和合成字,而是纸中本无有字,以本无故假缘而成。若本有者,何须众缘?譬如青黄合成绿色,当知是二本无缘性。若本有者,何须合成?

善男子,就好像有人想要写字,写字就得有笔有纸有墨汁,纸铺在这儿,用笔蘸着墨汁就写成了字。在还没有写上去之前,你能说纸中有字吗?不能。因为这个纸上根本就没字!如果纸上有字你还写什么?所以纸必须借助笔和墨,然后在人的书写过程中才显化为字是不是?要靠一切的众缘和合而成纸上本来是没字的,如果有就不需要外在的那些助缘了,不需要笔和墨汁,不需要人了。

又好像青色和黄色混合在一起,就变成绿色我们知道蓝色和黄色一调就变成了绿色),「当知是二本无缘性。若本有者,何须合成?那你能说黄就是绿或者蓝就是绿吗?不能。因为黄、蓝一混合它才变成绿色,你盯着青色、黄色不能说这就是绿色,为什么呢?外在的助缘没来!

【善男子,譬如众生因食得命,而此食中实无有命。若本有命,未食之时,食应是命。】

佛陀说又好像众生吃饭民以食为天,为什么要吃饭呢?要延续肉身的生命吃了饭,肉身的生命就可以继续延续下去,那你能说食物就是命吗?不能虽然吃了饭可以帮助我们延长寿命,你不能说饭就是命这样讲不严谨的。

【善男子,一切诸法本无有性。以是义故,我说是偈:】

所以佛陀说:在描述一切诸法的时候其实很难描述的,「本无有性」,没有一个「个我的常住不变的属性」它在因缘的变化下可能就跟着变化了,它不是很固定不变的死死的东西所以佛陀说我曾经讲过一个偈颂

【本无今有,本有今无,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本来没有的东西在一定的因缘会遇下产生了本来有的东西因缘条件不具足的时候又消失不见了纵观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的存在、一切的有为法都是这样的,无有是处,都是因缘会遇的结果就相说相,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并不是永恒存在的。

佛陀为什么要费那么大段的文字来讲这个问题呢?就是拆穿了相你认为相是真的,一拆都是假的,都是因缘聚合的结果,所以你还执著什么呢?为了破众生对于相的执著,所以拆这个相!

【善男子,一切诸法,因缘故生,因缘故灭。】

在相上讲,一切诸法相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善男子,若诸众生内有佛性者,一切众生应有佛身,如我今也。众生佛性不破不坏、不牵不捉、不系不缚,如众生中所有虚空。一切众生悉有虚空,无挂碍故,各不自见有此虚空。】

佛陀狮子吼菩萨,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什么时候实现,这是个问题。如果可能性马上就实现,那一切众生都应该具备佛的身形相貌了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在众生还不是。众生都有佛性,这种佛性是不破不坏、不牵不捉、不系不缚意思是这种佛性是不可能被破坏的,不可能被谁牵了去捉了去,不可能被绑起来也不可能松开它,「如众生中所有虚空」。佛性真的很像虚空,一切众生都被虚空包绕着含蕴着,虚空是无挂碍的,到处都在没有谁各自我拥有这个虚空你没有,虚空到处都在,你的虚空也是他的虚空,所有人的虚空是同一个虚空。

【若使众生无虚空者,则无去来行住坐卧,不生不长。以是义故,我经中说,一切众生有虚空界,】

如果说有的众生没在虚空里,那他就没有办法行卧了虚空是很大的空间,这个很大的空间意味着你拥有很大的自由,你可以来回走,可以站起来躺下去坐下去如果众生没有这个虚空的话,他就没有办法进行任何的行为,也没有办法生长了。所以佛陀说,我在经里经常讲,一切众生有虚空界就是一切众生都拥有虚空,虚空是没有边界的

【虚空界者是名虚空。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十住菩萨少能见之如金刚珠。】

没有边界的虚空才叫虚空,有边界那就不是真的虚空了。众生的佛性也是这样没有边界,到处都在,十住位的菩萨能稍微见到一点佛性,感觉像金刚珠一样,见到一点佛性。

【善男子,众生佛性,诸佛境界,非是声闻、缘觉所知。一切众生不见佛性,是故常为烦恼系缚流转生死;见佛性故,诸结烦恼所不能系,解脱生死,得大涅槃。】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是什么含义呢?其实这是诸佛的境界。成了佛看到哪都是佛界,看到哪儿都是佛,是这样的。这是诸佛的境界,但是一般的声闻乘、缘觉乘是看不到的

所以境界低的人喜欢挑人家的毛病,因为自己不完美,看着外在也不完美。诸佛其实很少到处挑毛病的,因为诸佛看着哪儿都完美,他的眼睛决定了他的视野,他的心决定了他的眼睛。所以我们讲了无数次,同样是水,人看着是水,天人看是琉璃,鬼看着是脓血或者是烈火你是谁,决定了你看到什么样的事物,所以心里乱的众生觉得到处都有问题有障碍但是心很空净的师兄觉得这不就是佛国净土吗?我周围都是佛菩萨,他是真的感受到这一点。所以众生不同,视野不同,见到的世界不同,因此不同世界的众生在提着不同世界的问题,所以佛陀回答众生问题的时候,有的时候就必须站在众生的角度去回答,他才能听懂因为佛在佛的角度说一切都是佛,众生说那个人广造恶行,那个人贪慢,哪儿是佛国呀?所以佛为了回答众生的问题,他就降低了很多的维度、境界来回答问题,在你的境界里回答你,而实际上他所回答的是你境界里的这个答案,并不是他那个境界的。在诸佛的境界里没有问题没有答案,一切本自如如,非常的美好。所以如果你还感觉周围的情况很糟糕的话,你还是要好好修你的内心才行,心净则佛土净,心转了一切都转了外在境况不好说明你的心还不够清净

一切众生看不到佛性,也感受不到到处都是佛,所以总是被各种烦恼所缠缚着,流转在生死中。

近期问问题的师兄,都是在相里看着相来问问题,根本就没有跳出相。所以隔一段时间,大家还是复习复习《金刚经》比较好,还是太著相。《金刚经》《楞伽经》多复习复习,你的心就空净了,不然还是容易情绪上下起伏非常的喧闹,所以我们QQ群不得已就经常禁言,因为活跃的师兄太多了著相的师兄太多了。禁言绝对是为了大家好,请大家仔细体味吧!

如果你真的能够见到佛性的话,一切的烦恼结就不能再捆绑你了,你就从生死轮回中解脱了,就获得了舒适的大涅槃了。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一切众生有佛性,性如乳中酪性。若乳无酪性,云何佛说有二种因:一者、正因,二者、缘因?

这个时候狮子吼菩萨说世尊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如果用牛奶和奶酪来打比方难道不行吗?牛奶都有成为奶酪的可能性,如果牛奶不能成为奶酪的话,您为什么还讲有两种因,「正因」和「缘因」啊?

【缘因者,一酵、二煗。】

说牛奶只要在合适的温度下,在发酵粉的作用下就可以变成奶酪,这一点您也承认了呀!

【虚空无性,故无缘因。】

虚空本身没有什么特性,所以谈不上什么因缘这些,一切众生的佛性像虚空一样,当然也谈不上什么缘因。然后佛陀说:

佛言:善男子,若使乳中定有酪性者,何须缘因?】

如果说牛奶必然成为奶酪,牛奶和奶酪直接划等号,那还需要外在的助缘干什么呀?就不需要了。

狮子吼菩萨就说: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以有性故,故须缘因。何以故?欲明见故。缘因者,即是了因。世尊,譬如闇中先有诸物,为欲见故,以灯照了。若本无者,灯何所照?】

狮子吼菩萨讲牛奶有酪性没有错它就是有成为奶酪的可能性但是肯定也要在外在因缘配合的时候才能成为奶酪。就好像一个屋子里边必须要先有很多的事物,然后我们开灯才能见到这些,如果本这个屋子就是空的,什么都没有,我们开灯照什么呢?

如土中有瓶故须人水轮绳杖等而为了因,如尼拘陀子须地水粪而作了因,乳中酵煗亦复如是,须作了因。是故虽先有性,要假了因然后得见。以是义故,定知乳中先有酪性。

再假设,就好像土地有土,把土挖出来加适量的水,在一定的工具的作用下搅拌成泥,然后用这些泥塑型烧制,造出来陶瓶子、瓷瓶子这些,所以土就是有成为瓶子的可能性这点当然需要外在的一些缘来配合了。因此这个时候我就感觉要是把泥土塑造成一个瓶子的话,肯定需要外在的人轮子木头杖子等等这些作为「了因」。

又好像尼拘陀树的种子尼拘陀树的种子不能直接变成尼拘陀树,必须有地有水有粪肥一起发生作用,然后才能够长成尼拘陀树牛奶直接变奶酪也不行,也要在一定的温度下,甚至在发酵粉的作用下才能够这样,所以我认为像一定的温度、发酵粉这些都成为一种「了因」了。

虽先有性,要假了因,虽然牛奶是有成为奶酪的可能性,但是一定要外在的因缘配合才可以的,所以牛奶一定有酪性。

狮子吼菩萨是够执著的,就坚持认为牛奶有酪性这句话没问题。

善男子,若使乳中定有酪性者,即是了因。若是了因,复何须了?

然后佛陀说善男子,要是说牛奶中定有奶酪之性,那就成了「了因」,如果是了因也不需要其他的些缘去配合它了。

善男子,若是了因,性是了者,常应自了。若自不了,何能了他?

善男子,这个「了」就是根本,究竟「明了」,结束了,划句号的意思。不需要其他的再帮助它「了」了。所以说了者,常应自了。若自不了,何能了他?意思就你自己具备终结一种流程的可能性如果不能够终结这个流程,后面还需要其它的事物来配合,那就不能叫做「了」「究竟明了」那就是到头了,否则就不叫究竟明了。

【若言了因有二种性,一者自了,二者了他,是义不然。】

你也不能够把「了」再拆分成两者,说「自了」和「了他」。

【何以故?了因一法,云何有二?】

「了」就是「了」,就是非常干脆利落终结以上流程了,这就是「了」了。如果说这个后面还有其他的,那就变化了。

【若有二者,乳亦应二。若使乳中无二相者,云何了因而独有二?】

所以牛奶就是牛奶,不要再提别的了,不要再讲别的了,这样就是比较客观的了,你一讲别的,因为还牵扯到因缘就很复杂,可能描述就不准确了。

师子吼言:世尊,如世人言我共八人,了因亦尔,自了了他。

然后狮子吼菩萨说:世尊,就好像世人说我共八人,了因亦尔,自了了他。

狮子吼菩萨还在争辩世尊,就像世间人讲,你看到我了吗看到我就看到八个人,为什么八个人呢?看到我,你就会想到有祖父、祖母,有父亲、母亲,有我,这五个人了,还有我的老婆或者我的丈夫,然后我们可能又生出两个孩子,看到我就会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会看到八个人。狮子吼菩萨说:世间的人都讲你看到我一个人,就相当于看到八个人,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了因也是这样的,我感觉看到「了因」就能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就能看到「自了」、「了他」。

然后佛陀说:

【佛言:善男子,了因若尔,则非了因。】

如果你看到了「了因」,还想着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了」了吗?没有「了」呀

【何以故?数者能数自色他色故得言八,而此色性自无了相,】

说对着相数数的人,说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还能数一数自己的色相是一个,他人的色相是几个,然后凑成了八个数。但是色相本空,无所谓「了」、「不了」「而此色性自无了相」

【无了相故,要须智性乃数自他,】

为什么众生对于「相」的执著难退啊狮子吼菩萨如此伟大,在过去无量劫都种过善根的,他还是盯着一个相很执著,盯着一句话很执著,我们就知道众生的这个执著是多么的难退了。

然后佛陀就去否定相相本空,色性自无了相,了什么?本来就没有这空中花本来就不见,你还争辩它有几瓣,几枝茎叶,有必要吗?要须智性乃数自他,你必须具备智慧之性就是空性然后再谈这些东西。

【是故了因不能自了,亦不了他。】

说「了」什么,就认为有什么然后还用另一个去「了」,这都是站在相里说的。我是不是说错话了我是不是道个歉去为什么你总是很烦恼?因为还在攀缘外境。就算你投入到相中去度众生,众生讲错话了,你去拨乱反正,那拨了乱反了正,你的传达到位了,也不需要再烦恼其他呀!你所传达的任何信息总有人理解你,总有人误解你,因为大家的角度也不一样,站在这个角度看是对的,换一个角度可能不对了,有必要生烦恼吗?随缘的,该争取的争取,该驳斥的驳斥,该纠正的纠正,然后放下它就空了,那还烦恼什么啊?

有的师兄说别的群有人诽谤《楞严经》,他去拨乱反正了,然后又引用这句话,结果在别的群造成了混乱,自己便烦恼。你扪心自问如果你做的每件事是对的,那别人说你错你也没错呀!何必烦恼?有的人因为误解你然后他起了嗔心,这个也不是你带来的还有人去误解佛呢,佛在这讲法有人误解佛,然后起了嗔心,那是佛带来的吗?不是!是他的误解带来的。佛讲的是真理实相,没有问题,那个人角度不对,境界也不高,无法了解佛,他就去诽谤佛,那能怨佛吗?我们在这讲经说法,因为讲法有人误解,然后谤了佛,我们就不讲了没有这样的道理!所以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面对经面对佛菩萨没有遗憾就可以了,不用想太多。在这个世间最难处理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都是纠葛都是牵绊,都是角度不同。只要你做得如理如法,该放下就放下就可以了。我们学法学这么久了,还是希望大家越来越超脱、通达和放下知道遇到事该怎么做,后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反应,有正面的反应,负面的反应这是正常的但是在做之前仔细考虑这个事该不该做,做了就不后悔,就别再纠结了,别再想太多了。

佛陀其实在这段文字里表面上是在驳斥「相」,其实是在驳狮子吼菩萨的「执」是他想得太远了,没有必要的。关于QQ群里有人问,养了狗了,要给狗驱虫,虫子被杀死了那不是杀生吗?这个事情我们要清楚,你养的是狗不是虫,对吧?你是为了保护狗确保狗正常的生长不得已要驱虫那不算杀生。如果你不是为了狗,只是虫子觉得它好恶心,讨厌它,于是杀死它,那就是杀生。一切一切只念头集中在哪里,全在于念头。我们人成长过程中,吃饭喝水,有的时候打免疫针,吃抗病毒的药,你想抗病毒,病毒被杀死了,或者抗细菌,细菌被杀死了,你有没有想我杀生了我们说过,人最适合修行,好不容易投胎成人,成人之后成佛就快了,这是一条捷径。你为了保护自己身上的虫子难道不活了吗?所以当一定要权衡的时候,我们说过了,「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佛陀当年还吃饭,病了还吃药呢!那抗病毒的药、抗细菌的药他说不定也要服用的,是不是?你就不能想那么多了。

经常跳出「相」,达摩祖师讲一句最究竟的话,就是心生便是罪生时」。你没有任何恶心念去做事的时候,其实就没有什么罪,你要有了恶念去做什么都是罪。可以说念头决定了你是否有罪所以修行到最后什么境界最高?不起心动念了,这个境界最高不起心动念,完全安住法性,这境界最高的有念就有倾向性,控制不好就是恶的倾向性。所以修行修到最后,从修行为、修言语开始,到最后修的就是念头,念是空的是最好的,念空了不代表我不能做事情了,还是可以做的,只不过一切习气都断了,都干净了,完全是彻底空寂的一种寂静。

在这里,有的师兄我们不得不批评一下,天天也在听课,但是不知道听什么了醍醐找了一个工作,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是否加班,醍醐还烦恼呢,怎么还让有的师兄起了烦恼了?你的烦恼来自哪里呀?你想一想你每天那么认真地在听课,你听了什么了呢?你的注意力没有在该注意的地方,全放在不该注意的细节上了。佛陀讲来讲去,讲的是空法,而你呢,越听越不空了,与其这样还听什么经呢?每透露一点信息给你都成为你的障碍和烦恼,那你就不要听经了。听经是为了增加我们的智慧,你应该是越来越放松和通达还有的师兄醍醐师兄一不理我,我就要死了。你这是在做什么呢?你学的是佛吗?那么多人都在发消息,一时不理你,你就要死掉了。这是听的哪门子经,学的哪门子佛呀?

听经,听的是经文所传达的佛陀的思想,你要顺着经的手指看到那个月亮,可是你盯手指一直看,在干什么呀?你听经的时候又去执著这是个男人还是女人,她的声音是好听还是不好听,她长得是好看还是不好看,你在做什么呀?些师兄如此著相,什么时候能修出来呢?现在我们学院的师兄们越来越多了,我们音频的听众也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了。醍醐只是佛经的翻译者,她不希望通过讲经来发展什么私下的感情,有一些师兄就不必多心了,我讲的只是经而已如果你有其他的想法就请终止你的听经吧!醍醐在这里不想搞任何的什么暧昧我们在这里一起学习佛陀的经典,互相之间都是师兄关系,大家抬举我,尊称我为老师。那么个别师兄在你给我发私信QQ消息或者微信消息的时候,也请审视一下你的心是否是清净的是否是离欲的否则不要恨我,我会把你给屏蔽掉。听经,请你听到本师的心,听到诸佛的心,而不是其他。淫欲心过重的师兄,请注意你的饮食,一定吃素,少吃五辛,饭量减少,多运动,多亲近大自然。我们的道场不欢迎一些来捣乱的师兄,请个别师兄自重!

心生便是罪生时欲生便是罪生时

请各位师兄一定严格要求自己

心生便是罪生时欲生便是罪生时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06.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184课·心生便是罪生时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4

第264课「如人奔走空聚中,六识依根亦如是,心遍驰求随处转,托根缘境了诸事,常爱色声香味触,于法寻思无暂停,随缘遍行于六根,如鸟飞空无障碍,藉此诸根作依处,方能了别于外境,此身无知无作者,体不坚固托缘成,皆从虚妄分别生,譬如机关由业转。」——《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已经讲完...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时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号称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大般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七卷,首先依然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的翻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五上节课佛陀最后对迦叶讲到:善男子,凡夫的色相是从烦恼生的,如来的色相是远离了烦恼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上节课的最后,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当你谈到牛奶中是不是有奶酪的时候,当你谈到奶酪是不是能生出生酥的时候,你绝对不能忽视种种外在的条件。【善男子,智者不可见离方便从乳得酪,谓得生酥亦应如是离方便得。善男子,是故我于是经中说,因生故法有,因灭故法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7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其实从上节课开始一直到接下来的好几节课,这个课程的题目都应该叫做「佛陀的无奈」。佛陀讲法那么多年,误解他的弟子如此之多,实在是非常无奈的一件事情。所以佛陀临走前就特意地跟迦叶菩萨澄清了很多自己想要强调的佛义,而不是弟子们广为传诵的所谓佛义。很多人学佛,学了很久很久,可能学的只是疑似...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6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涅槃经》。今天已经到了第三十四卷,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二。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四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二【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实义,二者、假名。】佛陀对迦叶菩萨说:迦叶呀善男子,菩萨那么多,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真实的,一种是徒有虚名(一种是名实相符,一种是名不副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18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菩萨戒弟子醍醐向各位问好!今天,2017年11月8日,醍醐已受菩萨戒。愿从此以后,各位师父、各位师兄认真地、严格地监督醍醐圆满地守好菩萨戒。同时醍醐也已发愿:尽未来际,代佛宣法!少讲废话,力求精准,鞠躬尽瘁。愿十方的诸佛都能为我作见证。这是一个完全崭新的开始。也希望从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