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76课·狮子吼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3)《大般涅槃经》讲解761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大般涅槃经》的第二十七卷。第二十六卷结束了,佛陀与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的对谈,也已经结束。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

尔时,佛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若疑有佛无佛、有法无法、有僧无僧、有苦无苦、有集无集、有灭无灭、有道无道、有实无实、有我无我、有乐无乐、有净无净、有常无常、有乘无乘、有性无性、有众生无众生、有有无有、有真无真、有因无因、有果无果、有作无作、有业无业、有报无报者,今恣汝所问,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一个新的人物上场了,是狮子吼菩萨」。这个时候佛告诉一切大众说:「诸善男子,汝等若疑有佛无佛、有法无法、有僧无僧等等都可以尽情地向我提问。我会为大家仔细地讲说分别。

佛陀告诉大众们,诸位善男子(这个善男子是尊称):如果你们有关于以下这些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意向我提问。

哪方面的问题呢?比如说有没有佛有没有法有没有僧到底是还是不苦?到底有没有「集」?有没有「灭」?有没有「道」?「苦集灭道」是真的有还是没有世间真的有实相还是没有实相?是有还是无我?是有还是无乐?还是无净?常还是无常?乘还是无乘?「性」无「性」?众生无众生?「有」无「有」?真无真?因无因?果无果?作无作?「业」「业」?报?一切一切各种方面的问题,只要想问,就尽情地问吧!佛陀说: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问什么我就答什么。

【善男子,我实不见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门、若婆罗门,有来问我不能答者。】

佛陀说:迄今为止我还真的没发现,无论是天界的人,还是人界的人,无论是魔还是梵天是沙门修行者们,还是僧侣学者婆罗门……不管是谁,只要来问我问题,我都能回答他迄今为止还没有谁的问题我不能回答的。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师子吼,即从座起,敛容整服,前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适欲问,如来大慈,复垂听许。

这个时候,大会上就有一个菩萨名字叫狮子吼」。他从座位上起来,敛容整服,前礼佛足。这个地方有个细节在向佛发问之前,狮子吼菩萨从座位上起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仪容仪表,然后才向前去向佛顶礼

这点很重要因为很多师兄在课下正在进行拜忏拜忏的时候,至少要衣冠端正,千万不穿着睡衣去拜忏。拜忏之前要想想你要见佛菩萨了,要见贵宾了。要见贵宾了,头发要梳一梳,脸要洗一,衣服要干净整洁,这个非常的重要!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如果没有恭敬那也不会得到什么利益。

狮子吼菩萨向佛发问之前,特意地整理了自己的仪容仪表之后长跪合掌长跪,长时间跪在那儿,双膝跪地然后合掌向佛说:世尊,我适欲问,如来大慈,复垂听许。我正想问您呢,您就让大家随便问了,您真是大慈悲呀!希望您能够允许我发问。

这个地方的长跪合掌,我们知道在法华经等个别经里讲的是「胡跪合掌(「胡是单膝跪地;「长跪有的时候就指双膝跪地。这里狮子吼菩萨又再一次地对佛有一个恭敬的词语说:如来大慈,复垂听许。这个「垂」,就好像是说如此高贵,却要屈尊聆听我们的发问。这个「垂」也是充满了恭敬心的。

尔时,佛告诸大众言:诸善男子,汝等今当于是菩萨深生恭敬尊重赞叹,应以种种香华、妓乐、璎珞、幡盖、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房舍殿堂而供养之迎来送去。

这个时候佛就告诉大众们诸善男子,汝等今当于是菩萨深生恭敬。各位呀,你们看到这个狮子吼菩萨了吧!对于这位菩萨,你们可要深深生起恭敬心,一定要尊重这位狮子吼菩萨,赞叹这位狮子吼菩萨。你们要用种种的香花、伎乐、璎珞、幡盖、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房舍、殿堂……来供养这位伟大的狮子吼菩萨。

怎么供养?这里提到,首先心里生起恭敬心,要尊重他这是心态上;然后赞叹他这是言语上;再然后行为上用香花、伎乐、璎珞、幡盖、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房舍、殿堂等来供养这位菩萨因为他值得。而且要对这位菩萨迎来送去就是他来的时候你要去迎接他,走的时候你要送一下

所以者何?是人已于过去诸佛深种善根福德成就,

为什么呢?因为这位伟大的狮子吼菩萨,已经在过去诸佛所在的地方,种下了很深的善根,累积了很多的福德资粮。

【是故今于我前欲师子吼。】

所以,他现在在我的面前打算发出他的狮子吼了。善男子,这里就提到说:各位啊,关于这个「狮子吼」我详细地解释一下。

善男子,如师子王,自知身力,牙齿锋铓,四足据地,安住岩穴,振尾出声。若有能具如是诸相,当知是则能师子吼。真师子王,晨朝出穴,频申欠呿,四向顾望,发声震吼,为十一事。何等为十一?

佛陀说:善男子们,我们知道狮子王是百兽之王。它深刻知道自己的威力,的牙齿非常锋利,充满锋芒;它能很牢固地抓住地面,经常安住在险峻地方的洞穴里面;它要发出声音的时候,尾巴都跟着振动,有时候尾巴带出一种声音

若有能具如是诸相,当知是则能师子吼意思是说:如果世间有谁能像狮子王一样,有这样的威慑力,才真的能做狮子吼」啊。那真正的狮子王,每天早晨它的洞穴出来,可能会频繁地打几个呵欠,伸伸懒腰,向四面望一望,然后就发出它震雷一般的声。为什么狮子王要怒吼呢?它要怒吼,大概有十一种原因,为了十一个目的。

下面就讲一讲这十一个目的。为什么佛陀对于狮子王狮子吼如此详细呢?因为狮子王狮子吼是比喻后面我们就知道了)。这里看一下狮子王为什么要大作狮子吼为了十一个目的。

【一、为欲坏实非师子,诈作师子故;】

世间有一些动物,明明不是百兽之王却耀武扬威,装作是百兽之王。狮子吼是为了吓唬这些狮子王们的,明明不是狮子还装是狮子为了吓唬他们,破坏他们的阴谋诡计,所以狮子吼。

【二、为欲试自身力故;】

为了试试自己的力量。狮子王睡了一夜起来,第二天早晨狮子吼,是想试一下,我养精蓄锐养怎么样了我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呀我试试吼两嗓子。

【三、为欲令住处净故;】

狮子王一怒吼,一阵狂风大起,就好像净化了它的住处一样狂风席卷着垃圾都吹跑了

【四、为诸子知处所故;】

有一些小狮子在外面,不一定跟这个狮子王在一起狮子王一怒吼就让自己散在各处的孩子们知道了自己的父王在里呢!就能找到家了。

【五、为群辈无怖心故;】

为了让狮子这个群体没有怖畏之心相信狮是百兽之王,面对任何动物都不必有恐怖心是为了鼓舞士气,鼓舞它这个群体士气)。

【六、为眠者得觉寤故;】

狮子的群体是很多的狮子王一怒吼就让很多已经睡着的动物都惊醒了,都睡醒了。

【七、为一切放逸诸兽不放逸故;】

平常如果狮子王不怒吼,就好像老虎不在山,猴子称大王一样。老虎呀,豹呀,狼等,都以为自己挺厉害的,就开始恣意妄为。狮子王一怒吼,这些放逸的野兽们就不敢再放逸了。

【八、为诸兽来依附故;】

狮子王一怒吼,百兽知道谁是老大,都来归老大。

【九、为欲调大香象故;】

一般来讲,香象指发情期的狂暴的大象。这种狂暴的大象因为力气非常大,没有谁能驯服它但是狮子王一怒吼,大象都害怕了,发抖了。狮子王的怒吼是为了调御不好调御的大象。

【十、为教告诸子息故;】

狮子王怒吼的时候,它等于是在教育自己的这些后代们:你们要有王者风范你们应该这样吼叫我给你们做个示范

【十一、为欲庄严自眷属故。】

这个狮子的队伍,有一些孱弱者,撑不起门面来那么狮子王一怒吼,也庄严了整个群体,它的家亲眷属都得到了庄严。所有的兽类一看到那个是狮子,哪怕很弱小,老弱病残,但因为它是狮子,所以也要让它三分。所以说狮子王要怒吼。

一切禽兽闻师子吼,水性之属潜没深渊,陆行之类藏伏窟穴,飞者堕落,诸大香象怖走失粪。

狮子王一怒吼,一切禽兽听到了狮子吼的声音。平常在水里生活的这些众生,都潜没到深深的水底去,不敢再露头了;在陆地上生活的这些众生都藏在洞穴里,也不敢出来了那些小兔子小老鼠都藏起来了;那飞在空中的鸟儿一听到狮子吼有的就吓得直接掉下来了;那很难调伏的狂暴的大象,听到狮子吼之后得「怖走失粪。吓得赶快走,在恐惧中跑啊跑,有的大象吓得大小便都失禁了。

【诸善男子,如彼野干,虽逐师子至于百年,终不能作师子吼也。若师子子,始满三年,则能哮吼如师子王。】

佛陀讲善男子们,你们要知道:动物中有一种像狐狸又不太像狐狸的动物,它的身形比狐狸还小「野干」。这种野兽经常有趋炎附势的样子,巴结着狮子王,狮子去哪儿它也跟着去哪儿。可就算是一百年,它也学不会狮子吼。(「野干」这种动物毕竟不是狮子,生理器官也不一样,所以它就算跟着狮子学一百年,也发不出狮子吼声

若师子子,始满三年,则能哮吼如师子王。」如果是狮子的孩子,只要跟着狮子王学三年,就能像狮子王一样,发出非常响亮的咆哮声了。

【善男子,如来正觉,智慧牙爪,四如意足,六波罗蜜满足之身,十力雄猛大悲为尾,安住四禅清净窟宅,为诸众生而师子吼】

前面这么多的篇幅都在讲狮子王伟大,它为什么要吼叫其实都是比喻。比喻获证无上正等正觉的「如来」,是众生当中的狮子王

狮子王的牙齿非常的锋利那么佛陀狮子王,他的智慧就是他的又具备四如意足」「六波罗蜜满足之身。这个四如意足代表:「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心如意足思惟如意足这些,佛陀都具备。六波罗蜜就更不用说了,都非常圆满又具备十种猛的神通能力。

狮子王一怒吼,它的尾巴都在振动发出声音。那「大慈悲」就是佛陀的尾巴,就好像狮子王的尾巴一样。佛陀所在之处,「大悲遍满世界,形容狮子吼叫的地方。佛陀平常安住在「四禅」的境界。「四禅」象征着狮子王的窟宅(也就是洞穴)。其实就是佛陀的四禅的境界,是为了众生的缘故才做狮子吼的。

摧破魔军示众十力,开佛行处为诸邪见作归依所,安抚生死怖畏之众,觉悟无明睡眠众生,行恶法者为作悔心,

那狮子吼的目的呢?前面提到,要戳破那些明明不是狮子还装像狮子的人(他们)的骗局。所以佛陀作狮子吼讲正法的时候,会摧破魔王的大军,向大众显示十种神通能力。告诉大家,佛是怎么修,怎么行的。

其实,简单从世俗意义上讲,修行就是进行自我管理。我们修行是自我管理而不是管理别人。当我们获证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时候,可以把这种能力分享给别人如果你不是一个道场的管理者,那么你的修行其实主要就是进行自我的管理,把自己管好就行了。除非你还作为一个道场的管理者,比如说群的管理员,那么自己管理好之外,适当的可能还要管理一下这个群体,要制定一些规则。(规则是必须的,因为没有规矩道场就乱了,不利于大家长久在这里修行。

所以佛陀发出狮子吼,摧伏一切魔军,摧毁一切邪见,同时用他的正知正见,纠正了邪知邪见的偏差,又给邪见做了皈依之所。众生抱持邪知邪见的时候,感觉困惑混乱、心神不宁。只有正正见八正道才能让众生的心安宁。所以佛陀拥有正知正见,是一切众生的皈依之所众生在这里,才能真正得到内心的安宁众生跟着佛学习,才能真正的安抚生死,怖畏之众

大多数的众生都是害怕生病、害怕死亡的,但是学了佛的众生基本上都不怕。所以说佛陀可以安抚众生对于生死的怖畏之心。同时,学佛之后觉悟了,不再「无明」了,还可以从睡眠醒来。那些做惯了恶事的众生,学佛之后也懂得忏悔了。我们学院有很多师兄过去犯过种种的恶行,学佛之后都在认真地发露忏悔,后不再造,都非常的勇猛精进。

开示邪见一切众生令知六师非师子吼故,破富兰那等憍慢心故,

佛陀作狮子吼还是为了开示邪见一切众生令知六师非师子吼故」,是为了拨乱反正有很多人被外道六师诱惑,陷入到邪见当中,佛陀作狮子吼讲正法的时候,众生一听本能地就跟过来了,也就不再陷入邪见当中了。所以,其实佛陀在讲正法的时候,没有批判邪法他仅仅是讲正法而已,但是却已经无意中顺带的就把邪法给摧伏了,把外道的骄慢之心也给摧伏了。

【为令二乘生悔心故,为教五住诸菩萨等生大力心故】

听了佛陀最高乘大法,修习「二乘」(缘觉乘)这些人,都产生了惭愧心。都知道了,我们过去以为自己证得了涅槃,但是听佛一讲才知道还差很远啊!于是大家就生起了惭愧心,忏悔心。同时佛陀一讲法,让「五住位」的菩萨们听到了,也生起了大力之心」,他们的心又进一步的放大了。

为令正见四部之众于彼邪见四部徒众不生怖畏故,从圣行、梵行、天行窟宅频申而出,为欲令彼诸众生等破憍慢故欠呿,为令诸众生等生善法故四向顾望,为令众生得四无碍故四足据地,为令众生具足安住尸波罗蜜故,故师子吼。

也可以让正知正见的四众弟子们,继续安住正知正见。让那些正知正见的弟子们,再也不害怕邪知邪见的弟子们。

佛陀的弟子们都是「四众弟子」出家的在家的男女二众组成了四众弟子四众弟子里又分为有正知正见的,有邪知邪见的,分成两个阵营。

那么我们上节课提到了,有一些学习受持和传播《大般涅槃经》的这些佛陀的真正的弟子,会被一些恶性比丘所杀害。所以邪知邪见的弟子们,有的时候会迫害正知正见的弟子。但是听了佛的「狮子吼」,正知正见的弟子也就不会害怕那些邪知邪见的四部之众。所以会跟着佛一起来修圣行」(圣人之行,修梵行」(清净离欲的行为,修天行」(至少守持十善业道

狮子王每天早晨,都从他的洞穴里伸着懒腰,打几个呵欠,就这样出来了。其实,这里是在形容诸佛是从「涅槃无生」的状态显化,有了应化身。有了应化身,破除众生的骄慢之心。因为众生往往有一点点小聪明就开始骄傲,当佛陀的大智慧显现出来的时候,众生才懂得什么叫谦虚,什么叫谦卑。

狮子王出来以后要欠呿要打呵欠伸懒腰,发出一些声音。这种声音都是为了教化众生,让众生追求善法的缘故。又说狮子王从洞穴出来之后会向四个方向去顾望向东南西北都看一看,远远地望一望,这个代表佛陀为了让众生得到「四无碍」的缘故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向四个方向看就代表佛陀想要让众生都获得「四无碍智」

狮子的四个爪子紧紧地抓住地面,这个是指佛陀作为狮子王,会让众生具足安住在「持戒波罗蜜」当中。「尸罗」就是持戒的意思。狮子王用它的爪子紧紧地抓牢地面,也就是说真正的佛弟子一定要守好戒。戒律永远是排第一位的不持戒不可能有任何的成就所以,一定要持戒持戒是我们一切菩提的根本所以说,佛陀才做狮子吼。

师子吼者,名决定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狮子吼又代表「决定说」,就是究竟圆满,斩钉截铁,没有任何疑问地告诉众生: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也告诉大家:「如来」是常住的,不会有任何的变异的。

善男子,声闻、缘觉虽复随逐如来世尊无量百千阿僧祇劫,而亦不能作师子吼。十住菩萨若能修行是三行处,当知是则能师子吼。

善男子,佛陀说:「声闻缘觉」虽然也跟佛世尊,跟了无量百千阿僧祇劫,但是不能像佛一样大作「狮子吼」「声闻乘」、「缘觉乘」的人,因为他们本身境界没有到最高处,他们讲法还是有一定欠缺的所以,虽然跟着佛学了无量百千阿僧祇劫,他们不能像佛,不能代替佛作「狮子吼」

「十住位」的菩萨,如果能够修行三行处,当知是则能师子吼十住位的菩萨,如果跟着佛学,能认真地去修习像「三十七道品」「四如意足」「六波罗蜜」……修这些,就能获得「四无碍智」。如果说这些「十住位」的菩萨认真地修,到最后也能够斩钉截铁、毫无疑问地去讲经说法,讲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讲说「如来常住」无有变异。如果能这样做的话,那么这些「十住位」的菩萨未来也能成佛,作「狮子吼」

诸善男子,是师子吼菩萨摩诃萨,今欲如是大师子吼,是故汝等应当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佛陀说诸位善男子,你们面前的这个狮子吼菩萨摩诃萨,今天是真的要在大众中作「狮子吼」了,所以你们应当深心的供养恭敬他,尊重赞叹他。

尔时,世尊告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若欲问,今可随意。

这个时候,世尊就对狮子吼菩萨摩诃萨说:善男子啊,你今天想问什么问题,随意问吧。

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佛性?以何义故名为佛性?何故复名常乐我净?若一切众生有佛性者,何故不见一切众生所有佛性?十住菩萨住何等法不了了见?佛住何等法而了了见?十住菩萨以何等眼不了了见?佛以何眼而了了见?

狮子吼菩萨摩诃萨就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云何为佛性?以何义故名为佛性?到底什么是「佛性」呢?涅槃法会开到现在一多半了,到底什么是「佛性」,能确切讲一讲吗?以什么缘故叫「佛性」呢?又为什么说涅槃的境界是「常乐我净」呢?如果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没有看到一切众生所有的佛性有的就显化出来似的呢?「十住位」的菩萨,住在何等法当中了怎么还看不见佛性呢?(「住何等法而了了见?」)「十住位」的菩萨要修到什么程度才能够明明了了地见到佛性呢?「十住位」的菩萨要修出何等「眼」,才能真正地见到佛性呢?佛又是靠什么样的「眼」,而明明了了地见到佛性的呢?我们知道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里狮子吼菩萨就问佛说:「十住位」的菩萨为什么还看不到佛性呢?佛是靠他哪个「眼」才能明见佛性呢?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若有人能为法咨启,则为具足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亦复解知名为佛性,乃至能知十住菩萨以何眼见,诸佛世尊以何眼见。

佛回答说:太好了,善男子,要是有人能够为了的缘故来向我咨询请教问题,那这个人就具备了两种庄严首先,他具备了智慧的庄严;其次具备了福德上的庄严。要是有菩萨具足了以上两种庄严,他就能明了知见佛性了,也能够了解到底什么叫做佛性」,为什么把它叫做佛性」。甚至能够了解十住位的菩萨是靠哪个眼睛能够见到诸佛世尊的境界?而诸佛世尊又是靠哪个眼睛见到佛性的?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云何名为智慧庄严?云何名为福德庄严?】

狮子吼菩萨说:世尊,您刚才提到,为了求法的缘故向您发问,就能具备智慧庄严福德庄严,为什么这样讲呢?

善男子,慧庄严者,谓从一地乃至十地,是名慧庄严;福德庄严者,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非般若波罗蜜。

佛陀说善男子,智慧庄严就代表你从初地一下子就能证到十地了,这叫智慧庄严」(其实初地菩萨开始,一直到十地,这里都代表智慧庄严。也就是说,善于提问题的菩萨们,你们提问中,就提升着自己的果位所以提问其实是很重要的你提如果有水平是更加重要的。又说:提问的这些菩萨们能够具备福德庄严,为什么呢?说具备福德庄严代表布施波罗蜜,一直到般若波罗蜜非般若波罗蜜。你具备了福德庄严就具备了六度六度」具足,而且又证得了六度

复次,善男子,慧庄严者,所谓诸佛菩萨;福德庄严者,谓声闻、缘觉、九住菩萨。

复次善男子,智慧庄严代表所有的诸佛菩萨。福德庄严就代表声闻缘觉。而处在九住位的菩萨也是,他们可以归到福德庄严里面去。只有诸佛菩萨才能够证得智慧庄严,而福德庄严是声闻乘」「缘觉乘九住位菩萨所拥有的。

复次,善男子,福德庄严者,有为、有漏、有有果报、有碍非常,是凡夫法;慧庄严者,无为、无漏、无无、无有果报、无碍常住。

佛陀进一步说:善男子,福德庄严者,有为、有漏、有有果报、有碍非常,是凡夫法。」(福德而不是功德」。)功德从上讲是的,用有为法累积的是人天福报,叫福德。当时梁武帝见达摩的时候说:我造了这么多寺庙,供养了那么多僧人,我是不是功德很大呀达摩说:没有功德。(其实就是福德,因为你行的都是有为法

佛陀说善男子,像声闻乘」、「缘觉乘」、以及九住位的菩萨们,行的都是有为法」(有漏之法)。他们相信有的确实存在,也相信有果报的确实存在,相信真的有障碍,也相信一切相是无常的。这些法,还是凡夫之法,因为还是在相里讲的。

那什么是智慧庄严呢?像佛菩萨讲的无为之法」(无漏之法。离开了,谈不上什么果报,也没有什么障碍,没有了哪儿有障碍呀!常住不变的真性,讲的就是智慧庄严了。

善男子,汝今具足是二庄严,是故能问甚深妙义。我亦具足是二庄严,能答是义。

善男子,佛陀就夸狮子吼菩萨说:你今天已经具备以上两种庄严了。说狮子吼菩萨,你问的问题很棒。你一方面智慧庄严」具足,另一方面福德庄严也已经具足了,所以你才能够问这么深妙的法啊!当然,现在大家公认我已经成佛,所以我也具备你所具备的这两种庄严。所以你问的问题,我相信我能够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世尊,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不应问一种二种,云何世尊说言能答一种二种?

狮子吼菩萨就问佛说:世尊,要是有菩萨具足了以上两种庄严就是智慧庄严、福德庄严都具足的话,那么就不应该再问一种两种问题了吧!

云何世尊说言能答一种两种。我认为,如果真像你说的菩萨会发问,就具足了智慧庄严、福德庄严。既然具足的话,无上正等正觉什么都知道,他就不应该再问什么问题了吧也不需要就着他的问题再给他一两种答案了吧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一二种,一种二种者是凡夫相。】

狮子吼菩萨这句话非常深刻。我早已经悟到一切诸法啊,没有一种两种的分别。在上讲佛陀的讲法有十二大类分别通常说经、律、论三藏,然后有十二部经,十二大经典,那是在相上随顺众生的分别心而讲的),而实际上哪有分别,哪有数字啊!算不过来的,一切诸法都是的,无有一二种一种二种凡夫相。您要是还说我问了一个两个问题,您给我一个两个答案,那还是就,还是说给凡夫听的。

佛言:善男子,若有菩萨无二种庄严,则不能知一种二种。若有菩萨具二庄严,则能解知一种二种。

佛陀就说善男子,若有菩萨无二种庄严,则不能知一种二种。善男子,你理解得很对,就是因为你已经具备了智慧庄严福德庄严,所以你才能提出这样妙的问题。如果你对于诸法实相完全不懂,你是无法提出这样深妙的问题的。只有具足智慧庄严福德庄严的菩萨们,才能够真正地了解这种含义」「那种含义,那我也可以就着「来稍微地讲一讲。

【若言诸法无一二者,是义不然。何以故?】

法性虽然本,但是在上还体现了幻有,不能说诸法就不讲幻有了,那就偏了,为什么呢?

【若无一二,云何得说一切诸法无一无二?】

如果众生没有上的分别,那么诸法还讲什么呀也不需要讲一切法了,也不需要讲无有一」、「无有二」、「无有分别。既然本来不分别,又何去推翻你的分别

【善男子,若言一二是凡夫相,是乃名为十住菩萨,非凡夫也。何以故?】

善男子,你今天能够意识到一切诸法在上的分别,其实都是众生的分别心造成的。你已经意识到了一切性空的真相了,那么说明你已经了解到分别心是凡夫这里的东西,说明你至少已经是十住位的菩萨了,你绝对不是凡夫呀!为什么呢?

【一者、名为涅槃,二者、名为生死。何故一者名为涅槃?以其常故。何故二者名为生死?爱无明故。】

佛陀说:狮子吼菩萨呀,其实我相信你已经了解了很多了所以,「硬分为一二的话:「代表涅槃法」,「涅槃常乐我净;「代表生死法。众生不偏向涅槃法,就偏向生死法。

何故二者名为生死?那为什么说凡夫法就是生死法呢?因为凡夫常常被爱欲牵绊陷入到无明当中。

今天还有一个在修行上已经有一定见地的师兄,也是广学多闻,对于外道的典籍也了解很多,智慧很丰富,这样的一个师兄在问我灵魂伴侣的事情。大家就知道,凡夫都被爱欲牵绊着,就算是修行者修到某个境界可能也会遇到致命的考验就是爱欲。因为你在一条路上行走久了,有时候真的会遇到同道中人,然后可能又会生起爱欲。

前一段时间QQ群里,一个师兄可能学佛不久,说他爱上了自己的一个女同事,整天都会见到开会也见到,外出也见到,天天见到,无法对抗自己的爱欲。但是爱欲直接就等于无明。因为,你一旦陷入爱欲,你的智慧光芒就被盖住了。

很多师兄都有这种感受。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一直想着他(她),无心学佛,无心打坐,心也不静。你知道再多的空理也无法用到现实中了,就是这样的。所以,众生的无明往往是爱欲带来的,大家要谨慎这一点。

对于已经有伴侣的师兄,注定不出家的师兄,做好不邪淫。对于没有伴侣,还想寻找伴侣的这些师兄也要了解,你可以但是,你要意识到我是在梦中迷」,给自己一个时限,说我大概多长时间内迷于爱欲,我在梦中迷一段,你要清醒地知道你是在梦里,正在,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希望你很快从那种因为激情而产生的爱欲的无明中走出来,重新收获清醒。

收获清醒不意味着你斩断所有情丝,或者说拒绝所有感情。如果你不出家的话,可以有适合你的感情,但是希望这个感情不要占满你所有的心思和头脑,不要占满你所有的意念,希望你经过一个短暂的迷失时期之后赶快地走出来,然后通过听经、打坐、奉行六度等,好好地纠正自己。常常念着常乐我净的涅槃的境界,不要迷在一迷永迷。

有的师兄也会有悟后迷」。就是觉得都是了,空有」也圆融了觉得也挺没劲,还是做点事,又重新

悟后迷是不能原谅的。悟都悟了,好不容易悟了怎么又迷了呢?怎样才能确保你不会悟后迷」?那就多听经!多去跟佛菩萨的频率相较准!这样即便是有短暂的无明,还是会被智慧之光冲破的。

古来的大德告诉我们:若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就是说:你要泯灭对于五欲六尘的贪恋。这只是修行的初级阶段而已。到修行的后期,你对于自己的限制会放松,会消融,你会在不经意间就持好,也不需要刻意地远离五欲六尘,你在五欲六尘中穿梭就像穿梭于空中一样

所以今天跟一个师兄讲,我们要怀着不著之心,充满激情地去过我们的生活。你会觉得非常的愉悦自在。不管你拥有什么,不管你接触什么,你都不会再有烦恼产生,因为你从来不曾染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14.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76课·狮子吼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第282课

《大般涅槃经》第282课

第282课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来到娑罗树林间参加佛陀的哀悼法会。这是《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下的内容——机感荼毗品第三。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下机感荼毗品第三【尔时,拘尸城内一切男女悲泣流泪,不知荼毗法则云何,问阿难言,如来涅槃,如何法则可以荼毗?】这么多众生都来悼念佛陀,而「拘尸那城」城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8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81

第281课各位尊者:大家好!上节课讲到佛陀最后已经在无数次「出定」「入定」之后入涅槃。【其拘尸那城娑罗林间纵广一二由旬,天人大众皆悉遍满,尖头针锋受无量众,间无空缺,不相障蔽。】这个时候,拘尸那城的娑罗双树林里,纵广(方圆)一二由旬的地方,一切天人大众都已经遍满了。就连针头那么点儿的地方,都有无量大...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5

第275课「文殊师利,无生灭者,不起心意识,不思惟分别,若有分别则成无明,不起此无明则无十二因缘,无十二因缘即是不生,不生即是道,道是了义,了义是第一义,第一义是无我义,无我义是不可说义,不可说义是十二因缘义,十二因缘义是法义,法义是如来义。是故我说,若见十二因缘即是见法,见法即是见佛,如是见无所见...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1

第271课「文殊师利,如虚空平等无下中上,如来平等亦复如是,众生自见有下中上。」——《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相」上的时间已经跨入了二零一八年。今天的课也会充满希望和色彩。到上节课为止,《涅槃经》中的辩论会就已经告一段落,随着最后一个上场的外道——叫做弘广的婆罗门——他身...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1

第261课「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各位尊者:大家好!很高兴我们能够一起继续学习《涅槃经》。可能有的师兄感觉奇怪,明明是讲《涅槃经》,怎么放《心经》曲呢?因为今天我们讲的《涅槃经》等于是「涅槃经版的心经」。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一这里有一段(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0

第260课「法本为空无,欲有则为著;不得脱勤苦,常立于愦恼。法为不可得,是谓为定止;亦尽亦无尽,彼为悉无有。空者不智习,亦不无有习;彼若无因缘,何从有所缘。」——《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在《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佛陀说,如果菩萨摩诃萨们,如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们,想要证得大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