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67课·一直在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3)《大般涅槃经》讲解513

00:00

师兄们:

大家好!上节课讲到如法修行这里。

【复次,云何如法修行?修有二种,一者、真实,二者、不实。不实者不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是名不实。云何真实?能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是名真实。】

佛陀说:修行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一种是不真实的。也就是说一种是真的、一种是假的。

什么样的是假的修行呢?

修了半天不知道什么是涅槃、不知道什么是佛性、不知道什么是如来、不知道什么是法、僧的实相,也不知道虚空到底是怎么回事。像这样的人修了很久,就知道祈求点儿人天福报,对于佛法的真实含义一点都不懂,这样的人是不真实的修行,是假的,假修行。

什么是真实的修行呢?

佛陀说:不管你学佛学了多久,你要了解什么是涅槃、什么是佛性、什么是如来、什么是法僧、什么是实相、什么是虚空。别人问你的时候,你能答出个所以然来,这说明你是真实的修行。

当然,对于修禅宗的师兄们来讲,有的时候不回答也是一种回答,匪夷所思的回答也是一种回答,但毕竟人家懂,人家知道怎么答。怕就怕修了半天(学了半天),就知道烧香、拜佛、磕头、捐钱、建庙,其他都不懂,这就是假的修行。

接着佛陀讲:

【云何名为知涅槃相?涅槃之相凡有八事。何等为八?一者、尽、二、善性、三、实、四、真、五、常、六、乐、七、我、八、净,是名涅槃。】

你要懂什么是涅槃,你要了解涅槃大概可以分成八个方面。第一、是「尽」,涅槃是一切烦恼和习气的尽头;第二、是「善性」,涅槃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第三、「实」,涅槃是诸法实相;第四、「真」,宇宙中只有一种真理,就是涅槃;第五、「常」,获证涅槃就不再变异;第六、「乐」,涅槃不是一脸苦相,而是很愉悦自在,很洒脱,无有挂碍;第七、「我」,这是真我,是佛性;第八、「净」,清净的净。

学了《涅槃经》,对于涅槃真的有所了解了,别人问你的时候能回答出个所以然,这说明你懂什么叫涅槃了。

【复有八事。何等为八?一者、解脱,二者、善性,三者、不实,四者、不真,五者、无常,六者、无乐,七者、无我,八者、无净。】

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讲涅槃还可以分为八个方面。第一、代表「解脱」,很多众生都不快乐,都很忧愁苦恼,涅槃代表解脱;第二、也代表「善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第三、代表「不实」,涅槃不是一个实在具体的东西,我可以拿过来给你看,不是这样的;第四、「不真」,涅槃依然是如梦如幻一般的,你对祂的体验,当你证得的时候,你才明白,很难讲清楚;第五、「涅槃无常」,就是没有恒定的一个很确定的相;第六、「无乐」,涅槃的乐是大乐,是超越苦乐二元的大乐,祂不是世间很著相的那种欢欣快乐,说我得到我想要的东西了,我满足了我的欲求了,我就很快乐,得不到,满足不了我就很悲伤,那是很二元性著相的快乐,而涅槃的大乐类似无乐,「无乐之乐是为大乐」,已经超越了二元性了;第七、「无我」,说是真我,其实已经无我,无有任何的执著;第八、「无净」,你要说这个事物很清净,好像是针对某些染污的事物做一个比较,而实际上涅槃超越了二元对立,无所谓清净不清净,所以涅槃是很难描述的。

【复有六相,一者、解脱,二者、善性,三者、不实,四者、不真,五者、安乐,六者、清净。若有众生,依世俗道断烦恼者,如是涅槃则有八事解脱不实。】

你再换一个角度看,涅槃又可以包括六个方面。第一、「解脱」;第二、「善性」;第三、「不实」;第四、「不真」;第五、「安乐」;第六、「清净」。这里「安乐」,获证了涅槃才舒适自在,你的心安定下来了,不再像柳絮一样上下飘荡,安定下来了,所以定不下来的人是无法获证涅槃的。

佛陀接着讲:要是有众生按照世俗的手法想要去断烦恼的话,他要是证得了所谓的涅槃,那种解脱就不是真实的,你不能够依着世俗的方法去断烦恼,世俗的方法认为真的有烦恼可断,我使劲儿断,真的有杂草可以除掉,我使劲除。你认为这一场幻梦是真实的,这是很傻的行为。佛陀看你好像一个眼睛异常的人或者白内障患者,眼睛看哪儿都有幻影,他就用手去抓,外人看他是很可笑的,类似这样的。

【何以故?以不常故,以无常故则无有实,无有实故则无有真,虽断烦恼以还起故,无常、无我、无乐、无净,是名涅槃解脱八事。】

世间的幻相并不是真切实有的,你不要真的以为它存在。它不是真的存在,是你的妄想分别以为它在,它是无常的、是变化的,它不是真的,像海市蜃楼一样的,千万别过于当真。世间的人还以为这一切都是实有的,生老病死也是真的,我要怎么样跳脱出这个轮回。世间人,像一些声闻乘的人也认为轮回是实有的、涅槃是实有的,我要跳出「轮回」,进「涅槃」。像这样的情况短期内好像是断了烦恼,没烦恼了,我很清净自在,没烦恼了。

为什么没烦恼?因为没有遇到违缘障碍,这一段时间都很顺,心想事成很开心,「啊,我没烦恼了。」突然一个意外事件来临的时候,亲人的去世、生病,还是入狱等等,突然就有烦恼了,非常痛苦。他的烦恼本来宣称已经断了,突然又起来了,一有违缘障碍,他的烦恼就回来了。所以这样的众生,他就没有根除烦恼。所以说你必须意识到相的无常,无有一个实在的「小我」存在,无有「小我」身上那种因为执著而生的苦或者乐,也没有二元对立的那种跟染污相对照的情景,你意识到相的空,你才能证得真正的涅槃解脱。

【云何六相?声闻、缘觉断烦恼故,名为解脱,而未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不实;以不实故,名为不真;未来之世,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无常;】

接下来佛陀又讲,前面为什么又把涅槃分成六个方面呢?声闻乘、缘觉乘,虽然短期内好像也断了烦恼了,你看这些阿罗汉和辟支佛好像也没烦恼了。佛陀说:勉强称之为解脱吧前面讲这是解脱,不是大解脱;是涅槃不是大涅槃。这种情况还没有像佛一样获证无上正等正觉还没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说声闻乘、缘觉乘的解脱涅槃,不是真实的。但是只要他们认真修,未来还是可以证得佛那样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就是因为此时不是,未来可以是,就说明这个相一直在变化,是无常的,对不对?

【以得无漏八圣道故,名为净乐。】

所以声闻乘、缘觉乘想要成佛怎么修呢?要修习「八圣道」。如果想成佛,必须拥有正见、正思惟,必须行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慢慢就能获得正念和正定。「八圣道」,也叫「八正道」,都是正的才能引领你成佛。任何一个角落里出现了一点点的偏差都不行的。

如果我们真的按照佛的指引修习「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我们就能获得净乐(清净的净,极乐的乐)。心会真的寂静下来,好像整个宇宙只有我们自己一样的。在你没有学佛的时候,说夜晚很安静,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那种安静往往给你带来一些伤感。但是学佛后。你通过修习「八圣道」(八正道),获得了这种寂静,你是愉悦的、轻松的,没有任何的哀伤。

【善男子,若如是知,是知涅槃,不名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

你要是了解到这里,涅槃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大概了解了。必须修习「八圣道」,路不能走歪了、不能走偏了。

【云何菩萨知于佛性?佛性有六。何等为六?一、常、二、净、三、实、四、善、五、当见、六、真。】

接下来又讲,前面讲的是怎么去理解涅槃这个词。那怎么去理解佛性呢?佛陀说:佛性大概分为六个方面:第一是「常」,恒常的;第二是「清净」的;第三是「真实」的,它是宇宙中唯一的真实;第四「充满善法」,是一切善的集成;第五是「当见」,你是一定可以证得的,一切众生身上都有佛性,把杂质去掉就见到了,就好像金矿里含着黄金,杂质去掉,纯金就显现在大家的面前;第六「真」,佛性是真实的,祂不是虚妄的,相可能是虚妄的,但是佛性是真实的。

【复有七事,一者、可证,余六如上。是名菩萨知于佛性。云何菩萨知如来相?】

换一个角度又可以把佛性分成七个方面。这七个方面包括了前面讲的「常」、「净」、「实」、「善」、「当见」、「真」,再加上一个「可证」,就说佛性是可证的。你可以证得你的佛性,不是说佛陀哄你的、鼓励你的——说你有佛性,其实你没有,不是这样的!是你真的有,是可以证得的,只要修就能证得。所以如果你了解佛性包括这六个方面的内容,而且你坚信众生都有佛性,都能证得佛性,这就说明菩萨正确的了解了什么是佛性了。

【如来即是觉相善相,常乐我净,解脱真实,示道可见,是名菩萨知如来相。】

那么关于如来之相怎么去了解呢?佛陀说:「如来」,代表觉悟,如来之相就是觉悟之相,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来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觉相、善相加在一起,「觉悟」代表智慧,「善」代表慈悲。智慧和慈悲的完美的结合就是「如来」,缺任何一点都不可以的。只有智慧,没有慈悲,或者只有慈悲,没有智慧,那是不可以的。如果只有智慧可能陷入狂慧,徒增傲慢。如果只有慈悲可能陷入愚痴,比一般人还愚痴。

所以怎么去理解「如来」,怎么去理解佛,智慧和慈悲的合一,觉相(觉悟之相)和善相(善良之相、慈善之相)的合一。同时「如来」的气质是常、乐、我、净,他能让你安静下来,他能使他周边的磁场都安静下来。这种安静不是说死气沉沉没有活力,不是的。有一种真正的宇宙大道的生命力,而道本身在你很浮躁的情况下,你是感受不到的,必须要安静下来。

书法家写字,画家画画,诗人写诗,作家写小说……在他最安静的时候,是他发挥最好的时候。这种安静是忘我的、是无我的,跟道合一了,是这样的状态。你能说他是僵死的吗?是死气沉沉的吗?不是的。这种安静是充满生命力的。

「解脱真实,示道可见,是名菩萨知如来相」,菩萨了解「如来」代表至臻圆满的解脱,如来证入了宇宙最真的实相,所以叫「如来」。如来能够把最究竟的道理指示给人看,这就是「如来」。如来知道怎么样去修,怎么样去证。如来教给一切众生炼金术。你不是金矿吗?怎么样提炼出黄金呢?如来教给你。

【云何菩萨知于法相?法者,若善不善、若常不常、若乐不乐、若我无我、若净不净、若知不知、若解不解、若真不真、若修不修、若师非师、若实不实,是名菩萨知于法相。】

怎么样叫菩萨懂法?学习佛法,怎么个懂法呢?首先你要了解什么是善的、什么是不善的。我们都知道「贪、嗔、痴」是不善的;「不贪、不嗔、不痴」,「戒、定、慧」是善的。什么是常的、什么是无常的?你也要了解,实相是常的;相是无常的。什么是乐、什么是不乐?自私的(跟小我有关的)、著相的,这些是不乐的;无私无我的、离相的这是乐的。

「若我无我」,什么是「我」、什么是「无我」?宇宙中没有「小我」,只有「真我」,真我就是无我。什么是清净、什么是不清净?你要了解。什么是知道、什么是不知道?什么是理解、什么是不理解?什么是真实、什么是不真实?怎么修?如何修?怎么样修错了?这些你都要了解。什么样的人是善知识?(什么样的人)是你的师父?什么样的人不是你的师父?哪些话是真的?哪些话是假的?当你学佛学得充满智慧,懂得辨识以上一切的时候,就说明菩萨你懂法相了,真正懂佛法了。佛法就是觉悟的智慧,觉悟的方法。所以学了佛你要成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最慈悲的人,那证明学对了。如果学着佛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傲慢,那肯定学错了。

【云何菩萨知于僧相?】

菩萨应该怎么去理解僧相呢?

【僧者,若常乐我净,是弟子相、可见之相,名真不实。】

僧人就是传承佛法的重要引领者。正常讲出家僧会引导在家人,因为出家人放下了五欲六尘,全心修道,道业有成。正常来讲应该是能够引领在家人。僧人他要了解常乐我净的法体本质,他要随顺常乐我净这条道路,僧人要真真正正是佛的弟子,这才叫「僧」。僧人是佛法在世间有效的载体,是你能看得见的一个相,这是真的僧人,是真的传道者,你也知道他是相,虽然真但是却不实。真是真,在相里他是真的,他是真的僧人——修行者、引领者;不实的是,这毕竟是相啊!

【何以故?一切声闻得佛道故。何故名真?悟法性故。是名菩萨知于僧相。】

在佛陀那个年代,常随弟子很多很多大部分都是出家人,听佛讲法而开悟,悟了佛道,知道我们要怎么修、怎么证。这是真的悟了法性了,所以才叫僧人。如果僧人依然很著相、很自私、很傲慢,那他不是真的僧人。你要悟了法性了,首先要很像「常、乐、我、净」的样子吧!真正的僧人就是「常、乐、我、净」的代名词,真正的悟了法性了,这才是真的僧人之相。佛陀讲的是真的,不讲假的,假的就不讲了。知道了什么是真的,就知道什么是不真的。

接下来又讲:

【云何菩萨知于实相?实相者,若常无常、若乐无乐、若我无我、若净无净、若善不善、若有若无、若涅槃非涅槃、若解脱非解脱、若知不知、若断不断、若证不证、若修不修、若见不见,是名实相,非是涅槃、佛性、如来、法、僧、虚空。】

怎么样才叫作菩萨懂了实相了呢?实相,不管常无常、乐无乐、我无我、净不净、善不善、有还是无、涅槃还是非涅槃、解脱还是非解脱、知还是不知、断还是不断、证还是不证、修还是不修、见还是不见,等等这一切,其实都是围绕着实相来展开的,目的都是让众生离相,「见诸相非相」——见实相。「诸相非相」,不是说把相给你空掉了就完事了,而是让你感受实相。如果说把一切相粉碎了告诉你毫无意义,那你还活着干嘛?「见诸相非相」,是让你品味实相,要见实相,不是说非相了就没事了、就结束了,不是的!

【是名菩萨因修如是大涅槃,故知于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法差别之相。】

所以,修呀修,学呀学,听一部经又一部经,慢慢地,我们就能判断出来什么是涅槃、什么是佛性、什么是如来、什么是法、什么是僧、什么是实相、什么是虚空。大体上好像都是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角度的描述,在相上会有一些差别,本质里其实无有差别。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不见虚空。】

佛陀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修这部经典跟修其他的经典还不大一样,像有的大乘方等经典你听着听着就陷入到空中。很多师兄说:我学了《金刚经》就什么都不想做了,不想上班,甚至不想生活了;学了《无量寿经》就想赶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想在娑婆世界再呆一秒钟……都学偏了。

但是佛陀说:你要是学了大涅槃微妙经典,你不会走偏,学了这部经你不会总想着一切皆空,什么也别干了,度什么众生,爱什么别人。学了这部经你不会沉空守寂,你不会陷入到虚无主义当中,这一点非常重要。

外人不懂佛的就讲:佛陀讲的不就是空,不就是放下嘛!知道一切皆空的人真的空了吗?没几个真的空的,真的觉得一切皆空的人反而在积极地做事情。学佛这么久了,有很多师兄还是经常有烦恼和痛苦,我说:你太闲了,是不是从小长到大,从白天到黑夜一直想的都是「小我」,都想自己没想别人呢?如果你早晨起床睁开眼睛就想的是众生,我怎么为众生服务,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去帮助众生,这样忙一天你忙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忧愁苦恼?哪有时间让烦恼习气再露出来?你的烦恼习气都是因为自私自利维护你那个「小我」才出现的。

问一个师兄,这个师兄很坦白,他说:是!我发现我的烦恼痛苦都是因为我太多的想着自己,很少想别人。一切众生也包括家人,对吧?起床后,你抢着给家人做顿好吃的饭,抢着打扫卫生,到了单位抢着多做一点事情,这不都是在利益众生吗?当你把生命中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奉献的时候,你哪还有烦恼痛苦,那还有业障习气?学了《涅槃经》大家会了解,佛法不只是空,佛法还是「大有」,还是「万有」,佛法是一切的爱和奉献。这点在《圆觉经》上也提到过,《涅槃经》中尤为清楚。

【何以故?佛及菩萨虽有五眼所不见故,唯有慧眼乃能见之。慧眼所见,无法可见,故名为见。若见无物名虚空者,如是虚空乃名为实;以是实故,则名常无;以常无故,无乐我净。】

接下来佛陀又讲:为什么说学《涅槃经》不容易陷到虚无主义里边呢?佛和菩萨一般来讲说有五眼——「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五眼六通,有五眼,但是只有通过「慧眼」才能见到真正的虚空。

「慧眼所见,无法可见,故名为见」,你用真正的大智慧的眼睛去看,其实本来无有任何法,还执著什么?没有你,没有我,没有他,没有我、人、众生、寿者,你还执著什么?用真正大智慧的觉悟之眼看上去无法可见,没有什么东西被你看见,本自如此的清净。你看不到任何东西的存在,这就是一种见,你见到了实相。实相里哪有忧愁苦恼、烦恼习气?哪有那么多业障违缘、障碍?没有。但是你却不能够认为,什么东西都没有就叫虚空。很多人都觉得虚空就是什么都没有。

佛陀说:你要是认为什么都没有就是虚空,那虚空很真实,什么都没有。如果虚空很真实,一直什么都没有,它怎么就生出别的来?它一直什么都没有,一直很真实的这样子,它应该一直都生不出来呀?它怎么后来还生出来别的东西了呢?如果虚空是什么都没有,那么你到最后证入虚空了,也证不了什么常、乐、我、净的「乐」,也证不了「我」,也证不了「净」。

【男子,空名无法,无法名空。譬如世间无物名空,虚空之性亦复如是,无所有故名为虚空。】

善男子,什么是真正的佛讲的「空」?「空」就是无有法,无有法叫作「空」。意思是什么?放下了,无有挂碍了,这个是「空」。心中是空荡荡的,脱黏去缚了,空荡荡的,无心于万物,万物都围绕着你,但是你无心于万物,那是一种空。佛陀讲的空是这种「空」,不是说什么都没了。就好像世间说这个碗是空的,那个杯子是空的,里边什么都没装,叫「空」,世间人在相上讲,没东西,那是空。无所有,世间人说是虚空。但是佛讲的空还不是这样,佛讲的「空」是无挂碍,无所住。有吗?好像一直还在的,但是对我造不成什么影响了,是这种状态,这是佛讲的「空」。

【善男子,众生之性,与虚空性,俱无实性。】

其实你仔细体味一下,什么都没有或者什么都有,或者有喧闹的、无常的这些业障深重的众生,这不都是相里的分别吗?都没有实性,都是你的觉性照出来的,对吧?这是通过主体而照到的客体而已,所以虚空之相和众生之相都是空的。

【何以故?如人说言:除灭有物,然后作空。而是虚空,实不可作。何以故?无所有故。以无有故,当知无空。】

世间人讲,这个房子里这么多东西,我搬家了,家具都搬出去了,垃圾也扔出去了,家里什么也没剩,空掉了,这是一座空房子,没人、没物体,这是空的。除掉了所有存在之物,成空荡荡的了,这是空的。但是佛讲的虚空是这样的吗?说从有到无,原来满当当的都撤走了,这是虚空(空)了,佛讲的是这个意思吗?不是!你在相上看,原来是满的,后来空了,这还是二元的相,对吧?有满有空作对照的,还是相里的。

但佛讲的「空」是什么?是涅槃的境界,「空、无相、无愿」,是涅槃的境界,跟相其实是毫无关系的。所以佛所讲的「空」、「虚空」,「不可作」,没有办法造作出来,它本来就存在的。不是说我今天没有,我明天腾出点空间,那就空了,空就出来了,不是这样的。佛讲的虚空不是有为法。无所有空,本自不有,何须再减少,何须再变成空,本自不有啊!

「以无有故,当知无空」,本自不有,连「空」都没有。就是说当你把「空」都空掉的时候,你才知道到底什么是佛。一开始学习「空」——人空、法空、我空、空空,学到最后,空也空掉。你仔细体会,「空」是什么都没有,当什么都没有都空掉,什么又有了,但是又不好讲,「空」都空掉了,就是空掉了一切,什么意思?没挂碍了。连空都不存在了,那你怎么形容这种境界?你就安静地住在本体上了。

所以大家要是打坐难入定的时候,你想是空的,不执著。我是空的,没有,根尘识都是空的,没有,最后空也是空的,突然,一剑穿心,就入定了。

【是虚空性,若可作者,则名无常;若无常者,不名虚空。】

如果你认为空是可以造作出来的,那就是相了,就是无常了。既然是无常,那就不是佛讲的空了。佛讲的「空」是究竟圆满的极致的一种境界。

【善男子,如世间人说言:虚空无色无碍,常不变易。是故世称虚空之性为第五大。】

善男子,就好像世间人讲虚空,「虚空」是什么?没有颜色,没有障碍,一直存在,所以世界上叫那是虚空,然后世间人讲这个相的世界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的,或者说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构成的,或者是由「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构成的。大家就形容,把虚空当成是组成相世界的一种元素和成分。

【善男子,而是虚空实无有性。以光明故,故名虚空,实无虚空。犹如世谛,实无其性,为众生故说有世谛。】

佛陀说:善男子,世间人讲的虚空,其实只是虚空相,没有本质的体现。佛讲的虚空是什么?空到极致,放大光明了,那是佛讲的空。其实本来没什么虚空不虚空的,是就着相随顺众生来说虚空虚空,本来无法形容。空都空掉,放大光明的,那才是佛讲的虚空。所以说「犹如世谛,实无其性,为众生故说有世谛」,本来无法可讲,为了众生才讲的,本来佛陀何须卖药,众生有病,说你得给我治,佛陀的药就来了。众生真的有病吗?悟了以后发现,谁都是佛,谁都没病,都属于「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了写首好诗得有灵感吧,把自己想象得愁苦一点灵感就来了。为了得到佛菩萨的爱,我得把自己说得惨一点儿吧,佛菩萨就来救我了。其实不需要佛菩萨来救我,我也没那么惨。

【善男子,涅槃之体亦复如是,无有住处,直是诸佛断烦恼处,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乐我净。涅槃虽乐,非是受乐,乃是上妙寂灭之乐。】

佛陀对光明遍照菩萨说:涅槃的本体就是这样没法形容,没有确定的一个住处。涅槃怎么获得呢?反正诸佛如来断除了烦恼,到达的境界就称之为涅槃了。涅槃的表现就是常乐我净,很舒适了,但是涅槃的这个「乐」又不是说「小我」觉受上那些肤浅的快乐、欲望上的那种受乐,不是的。涅槃的快乐是上妙的寂灭之乐!你只有清净、寂静才能感受到。

【诸佛如来有二种乐,一、寂灭乐,二、觉知乐。实相之体有三种乐,一者、受乐,二者、寂灭乐,三、觉知乐。佛性一乐,以当见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名菩提乐。】

诸佛如来有两种乐:一种是「寂灭」之乐,一种是「觉知」之乐。实相之体有三种乐:一种是「受乐」,感受到的觉受上的乐;一种是「寂灭乐」;一种是「觉知乐」。佛性只有一种乐,佛性统一为一种乐,无论是寂灭乐,还是觉知乐,还是加上受乐,慢慢地在佛性这里统一为一种味道,「一味」的乐,叫一种味道的乐,这是「大乐」,超越了苦乐二元对立的乐,甚至无乐可乐,但是就是舒服,就是自在。一切众生都能证得佛性之乐,都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当你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这种乐也可以叫作菩提之乐。当你真正悟透了,感受到哪有烦恼和菩提之分呢?烦恼就是菩提、菩提就是烦恼,都是一样的,都是让我这么舒适快乐。你就分别不出来什么是烦恼,什么是菩提了。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烦恼断处是涅槃者,是事不然。何以故?如来往昔初成佛道,至尼连禅河边。尔时,魔王与其眷属,到于佛所而作是言:世尊,涅槃时到,何故不入?佛告魔王:我今未有多闻弟子善持禁戒,聪明利智能化众生,是故不入。】

这个时候光明遍照菩萨对佛说:世尊,您说烦恼断了就是涅槃,不是这样吧?为什么呢?我记得过去您刚证得佛道的时候,您来到了尼连禅河边,那个时候魔王带着很多眷属来到您所在的地方,说:释迦牟尼佛,您赶紧涅槃吧!您都苦行六年到最后,这不证得佛道了吗?证得佛道了,圆满了,您赶紧走吧!赶紧涅槃吧!时候到了,您怎么不走呢?

魔王当时羡慕、嫉妒、恨来驱赶释迦牟尼佛,当时佛就对魔王说:我今天还没有培养出多闻的弟子,我还没有培养出善持禁戒的弟子,我还没有培养出聪明利智的弟子,我还没有培养出能够化导众生的大导师,所以我现在不入涅槃。

这个故事也挺有意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的时候,魔就来捣鬼,结果失败了,释迦牟尼佛完全不受魔王波旬的影响。后来佛成正果了之后,魔王又来捣乱,说:您赶紧走吧!成正果了,圆满了,大结局了,赶紧涅槃吧!怎么不走呢?来赶了。佛说:还没到时候呢!我还没有培养出我心仪的弟子,我干嘛走呀?我希望我的弟子是广学多闻的,像阿难尊者一样——非常有智慧,听了很多经的。我需要给弟子讲经,让他们听很多经,很多的觉悟之道;我要培养一批善于持戒的弟子,严持戒律;我要培养出聪明利智的,能够教化众生的大导师。当我的使命完成的时候,我才走。现在我才不走呢!别赶我!

【若言烦恼断灭处是涅槃者,诸菩萨等于无量劫已断烦恼,何故不得称为涅槃?俱是断处,何缘独称诸佛有之,菩萨无耶?】

光明遍照菩萨就举前面这个故事做例子,就问佛说:您说烦恼断了就是涅槃,那么很多的菩萨无量劫也断了烦恼,为什么不能说菩萨们入涅槃了呢?菩萨们也断烦恼了,佛也断烦恼了,为什么大家都断烦恼了,您却偏心,说佛证得涅槃了,菩萨也断烦恼了,为什么说菩萨就没证得涅槃呢?难道说,只有佛才算涅槃(偏向佛),人家的都不算数吗?

【若断烦恼非涅槃者,何故如来昔告生名婆罗门言:我今此身即是涅槃。】

如果说您认为断了烦恼也不算涅槃的话,为什么我记得有一次,过去您曾经告诉一个叫作生名的婆罗门,说:我断尽了烦恼的身体本身就是涅槃,您曾经这样讲,那就还是说明断了烦恼就是涅槃,如果断了烦恼就是涅槃,菩萨也断了烦恼,为什么不叫「涅槃」?

【如来又时在毗舍离国,魔复启请如来:昔以未有弟子多闻持戒,聪明利智能化众生,不入涅槃。今已具足,何故不入?】

接下来又讲,如来,您还有一次在毗舍离国的时候,魔王波旬又出现了,向您祈请说:如来,您现在讲法这么多年,已经有了那么多弟子了,很多弟子听经闻法,也有很多弟子在认真地持戒,还有很多弟子是聪明的上根利器,非常有智慧,也能化导众生了,您怎么还不涅槃呢?魔王又来劝佛涅槃。因为我们知道魔王是打不过佛的,释迦牟尼佛在,魔王波旬就不开心,就盼着他走。

这是第二次又来劝说:您看,上次我劝您走,您说您还没有教出来多闻的弟子,您还没有教出来善持禁戒的弟子,你还没教出来聪明利智的学生,那现在您看您的弟子中那么多人都有成就了,他们也能够教育众生了,您应该走了吧!怎么还不走啊?

【如来尔时即告魔言:汝今莫生悒迟之想,却后三月吾当涅槃。】

释迦牟尼佛当时就对魔王波旬说:你现在如此的忧愁不安,是为了什么呀?这么着急干什么?我再过三个月就会走,我就会涅槃的。

【世尊,若使灭度非涅槃者,何故如来自期三月当般涅槃?世尊,若断烦恼是涅槃者,如来往昔初在道场菩提树下,断烦恼时便是涅槃,何故复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

光明遍照菩萨就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如果灭度不是涅槃的话,为什么您当时说三个月后就会走?灭度其实就是死亡,就是离世去世。如果说离开这个世界不是涅槃,为什么您当时告诉魔王说您三个月之后就会走?然后您当时用一个词儿就叫「般涅槃」。世尊,如果断了烦恼就是涅槃的话,您过去在道场菩提树下也断了烦恼了,如果说断了烦恼就是涅槃,您当时在菩提树下断了烦恼,那就应该是涅槃!既然都已经得证涅槃了,就没有必要再告诉魔王说「三个月之后我再涅槃」。

【世尊,若使尔时是涅槃者,云何方为拘尸那城诸力士等,说言后夜当般涅槃?如来诚实,云何出是虚妄之言?】

世尊,要是说断了烦恼证得佛果的那一刻就是涅槃的话,您为什么现在又在拘尸那城给这么多的金刚力士讲,说您后半夜会涅槃呢?如果断烦恼的当刻(当时)就是涅槃,那您就没有必要说我以后什么时候涅槃,当时不就是涅槃吗?「云何出是虚妄之言?」您是这么诚实的,我们都知道佛不打妄语,怎么您讲话我感觉有点矛盾呢?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言如来得广长舌,当知如来于无量劫已离妄语。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凡所发言,诚谛无虚。】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说:善男子,大家都知道,如来三十二相里有广长舌相。如来的舌头又宽又长,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无量劫以来从来不打妄语,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实事求是,如来不会骗大家的。一切诸佛和菩萨们,他们所讲的话都是诚实的,都是讲的实实在在的真相,没有任何虚妄。

【善男子,如汝所言,波旬往昔启请于我入涅槃者。善男子,而是魔王真实不知涅槃之相。何以故?波旬意谓不化众生,默然而住,便是涅槃。】

善男子,像你刚才说魔王波旬当时希望我赶快入涅槃,催我走。善男子,其实当时魔王根本就不懂什么叫涅槃。他以为死亡就是涅槃,赶紧死,他希望我赶紧死,赶紧消失不见。魔王的心理很阴暗,当时就觉得只要我消失就是涅槃。其实魔王波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涅槃。他以为我走了,离开人世间了,再也不能教化弟子了,沉默了,「默然而住」,就此静下来,再也不讲法了,那个就是涅槃了。

【善男子,譬如世人,见人不言,无所造作,便谓是人如死无异;魔王波旬亦复如是,意谓如来不化众生,默无所说,便谓如来入般涅槃。】

佛陀说:善男子,魔王是真的不懂,就好像世间人看到有人不说话了,什么也不做了,摸一摸鼻子,呼吸也没有了,就说「这个人死了吧」?魔王波旬也是这样的,很著相的,一看这个人好像死了,那就是「涅槃」吧!

众生是如此的著相,魔王也如此的著相,根本什么都不懂。看见如来好像是要去世了,那就是涅槃了吧?

【善男子,如来不说佛、法、众僧无差别相,唯说常住、清净二法无差别耳。】

善男子,如来讲法,他的侧重点不是说佛、法、众僧有差别无差别,不是相!如来讲法的侧重点不是相,他的侧重点是「性」,佛性的性,法性的性,究竟的、恒常的宇宙实相,这个是佛讲法的侧重点。

其实,「常住、清净二法无差别耳」。什么是「常住」呢?像相永远在,对吧!相好像永远在。「相」,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有」;清净可以称之为「空」,或者「无」。「有」、「无」,好像一直相依相生,其实是没有差别的,是不二的。

【善男子,佛亦不说佛及佛性、涅槃无差别相,唯说常恒不变无差别耳。】

其实像佛、佛性、涅槃,本质里也是一样的,但是佛陀也不总是强调,但是佛陀把他讲法的重心放在实相上。实相是恒常的,是不变异的,是没有差别的,是不生不灭的。

【善男子,佛亦不说涅槃、实相无差别相,唯说常有实不变易无差别耳。】

善男子,佛也不讲说,涅槃和实相就是一回事,没差别。佛侧重讲的是实相本体,一直不变易(一直没有变易),没有差别。

【善男子,尔时我诸声闻弟子生于诤讼,如拘睒弥诸恶比丘,违反我教,多犯禁戒,受不净物,贪求利养,向诸白衣而自赞叹我得无漏,谓须陀洹果,乃至我得阿罗汉果,毁辱于他,】

接下来佛陀又讲:光明遍照菩萨,善男子,其实我记得我过去座下的很多声闻弟子,这些经常听我讲法的弟子,有的时候互相之间也起争执、争吵,就好像拘睒弥等等一批恶性比丘,违反了我的教法,经常地犯戒,我说不能做的事他们总去做。我说不能受蓄不净之物,他们总是受蓄不净之物。拘睒弥等等这些恶性的比丘在我的队伍里贪求利养,而且还经常向白衣居士炫耀说:都来供养我吧!我已经证得无漏的圣果了——我已经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了。简直是给佛弟子丢脸,「毁辱于他」,拘睒弥等这些恶性比丘给佛门抹黑,毁辱了其他人。他们的行为败坏,使得其他的佛弟子也受了影响。

【于佛、法、僧、戒律、和尚不生恭敬,公于我前言:如是物,佛所听畜。如是等物,佛不听畜。我亦语言:如是等物,我实不听。复反我言:如是等物,实是佛听。】

这些恶性比丘,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对于戒律,对于自己的师父,没有半点恭敬之心。「和尚」,最初的含义就是师父、导师、老师、亲教师。这些恶性的比丘对于佛法僧,对于戒律和和尚,没有半点恭敬心,甚至颠覆了佛所讲的话。佛说不允许受蓄不净之物,他们却说佛允许的,佛允许我们受蓄金银财宝,允许我们大肆地受供养,允许我们去置买田宅,允许我们种庄稼。佛明明不允许,他们却造谣说允许,违反了佛陀的教法。

【如是恶人不信我言,为是等故,我告波旬:汝莫悒迟,却后三月当般涅槃。】

佛陀当时也很生气,说:这样的恶人不相信我讲的话。就是为了这批恶性比丘的缘故,我就告诉魔王波旬,你急什么?再过三个月我就涅槃走了。

【善男子,因如是等恶比丘故,令诸声闻受学弟子不见我身,不闻我法,便言如来入于涅槃。唯诸菩萨能见我身,常闻我法,是故不言我入涅槃。】

善男子,「因如是等恶性比丘」的缘故,使那些声闻的受学弟子无法了解我的真身,无法听闻我的正法,他们都在宣称,说如来快走了,永远的消失了。这些恶性比丘——几只苍蝇污染了一锅汤。但是佛陀说:虽然很多声闻弟子受影响了,但是很多的菩萨们,像文殊菩萨、迦叶菩萨,这些菩萨们能够见到我的真身,能够听到我的正法。所以菩萨们懂,我的走不是真的走(这些声闻弟子很多流眼泪的)。菩萨们知道涅槃不是消失不见,只是换种形式存在,菩萨们不哭的。

【声闻弟子虽复发言如来涅槃,而我实不入于涅槃。】

很多声闻弟子跟着起哄,还说:如来走了,完啦!世界上没有佛了!很悲伤,其实佛没有真的走。

【善男子,若我所有声闻弟子说言如来入涅槃者,当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伴党,邪见恶人,非正见也。】

如果有谁听经闻法,还说:二千五百年前的佛早走了,现在没有佛。这样的人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你根本不懂什么是佛,也不懂什么叫涅槃。如果你认为佛陀入涅槃就是死亡了,就是消失不见了,你并不是真的佛弟子,是魔王的伴党、帮凶,是邪见恶人,不是正见,你没有保持正见。

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佛弟子呢?了解实相,像文殊菩萨、迦叶菩萨这样了解实相的人,并不会因为佛陀的隐形而悲伤。知道如来没有走,一直陪着我们,这样的是真正的佛弟子,不是魔王的帮凶,这样的人是真正有正知正见的,他们这里没有邪恶之见。

这节课也比较重要。在佛陀还在世的时候,僧团里就有恶性比丘广泛地犯戒,受蓄不该受蓄的东西,还造谣污蔑说是佛让他们这么做的,当时就有这样的人,所以当时佛很心痛。很心痛的时候,正好魔王来找他说:释迦牟尼,你的好弟子都培养出这么多了,你也赶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释迦牟尼佛就说:你着什么急呀?我三个月后就走!是这样的一个场景。

如来在相上暂时性的隐身,《法华经》里也讲了,这是必要的。要是佛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就不珍惜了。一切众生都是珍惜那些未得到的,或者已经失去的,几乎所有众生都是这样。要是不停水、不停电,你根本不知道水、电的重要性。佛要一直在,你也不知道他的重要性。所以说,佛陀的暂时隐身或者化现为其他的形态,目的也都是善巧方便来化度众生的。学了《涅槃经》,你就会很深地感受到释迦牟尼佛在冲着我们微笑,他一直都没有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般涅槃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23.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67课·一直在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1

第271课「文殊师利,如虚空平等无下中上,如来平等亦复如是,众生自见有下中上。」——《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相」上的时间已经跨入了二零一八年。今天的课也会充满希望和色彩。到上节课为止,《涅槃经》中的辩论会就已经告一段落,随着最后一个上场的外道——叫做弘广的婆罗门——他身...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2

第262课「无明自性本是无 藉众缘力和合有于一切时失正慧 故我说彼为无明行识为缘有名色 六处及触受随生爱取有缘生老死 忧悲苦恼恒随逐众苦恶业常缠迫 生死轮回无息时本来非有体是空 由不如理生分别我断一切诸烦恼 常以正智现前行了五蕴宅悉皆空 求证菩提真实处」——《金光明最胜王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6

「众生心者,犹如于境,境若有垢,色相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大乘起信论》大家好!在《起信论》上讲,众生的心就好像镜子一样,镜子上要是有污垢,色相就没有办法顺顺利利地显化在镜子里了。众生的心也是这样,心上要是有污垢,诸佛的法身你是想看也看不见的。所以净心很重要,清净我们的心很重要。...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本师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们:大家好!上节课的最后,佛陀又再一次强调:我们手头的这部微妙的《大涅槃经》的重要性,佛陀说《大涅槃经》是一切善法的宝藏,也就是说一切善法的精髓在《涅槃经》中都能找到。佛陀说,《涅槃经》就是这样,好像大海里藏着各种各样...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又到了晚间的学经时间,我们继续听一下《涅槃经》第三十七卷中佛陀给我们的开示。上节课佛陀说:就好像雪山上有毒草,也有妙药王一样,众生身上有烦恼这种毒草,但是也有清净的梵行这种妙药之王。【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有清净梵行?】接下来迦叶菩萨就问佛说:世尊,为什么说众生能...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虚空无法被时间所限制,虚空没有挂碍,佛性就像虚空一样。接着迦叶菩萨对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