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65课·近道之法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3)《大般涅槃经》讲解666

00:00

师兄们:

大家好!涅槃法会正在进行时。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五

我们继续来聆听一下佛陀给我们的开示。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德?】

这里开始讲,菩萨摩诃萨们修学《大涅槃经》就能具足成就第七种功德。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作是思惟:何法能为大般涅槃而作近因?】

修学《涅槃经》的菩萨们,经常不由自主就会想一个问题说我怎么样能够尽快的证得大般涅槃呢?我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去证涅槃呢?

菩萨即知有四种法为大涅槃而作近因。若言勤修一切苦行是大涅槃近因缘者,是义不然。所以者何?若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何等为四?一者、亲近善友,二者、专心听法,三者、系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

想来想去菩萨就总结出了四种方法,可以让自己快速的证得涅槃。世间有的人说,修行就是吃苦,我去修苦行,这样方便我证涅槃

佛陀说,不是这样的,是义不然」。很多众生说我去疯狂地吃苦,我不吃饭不睡觉我吃苦我去从五台山拜到普陀山,再从普陀山再拜回来,我去吃苦,这是修行,这样我能迅速成佛

佛陀说:「是义不然」。不要认为勤修一切苦行,就能够让你迅速地证得涅槃,这是错误的。佛陀说:若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真正能够让你迅速获证涅槃解脱境界的只有这四种方法,不要偏离这四种方法。

这里非常重要,大家注意佛陀告诉我们你要想快点成佛,要依照这四种方法:第一、亲近善友,亲近善知识;第二专心听法,认真听经闻法;第三、系念思惟,在听法的时候不要听了就过去了,什么都没留下,该做笔记的做笔记,有疑难问题及时提出来,多多思考;第四、如法修行,按照你所听的法的指引去修行,要用出来。

你做到了以上这四点你就能快速证涅槃而不是说我也不学经了,我也不跟其他的师兄、师父们相处,我一个人出去吃苦去,我去深山老林里找个地方打坐去……不是这样的

我们看佛陀推荐的这四点第一亲近善友,跟人有关的亲近善友,亲近善知识、善朋友;第二是专心听法;第三是系念思惟;第四是如法修行。

第一个跟人有关,后面的三个全都跟法有关而善知识、善友,佛陀在后面的经文里也重点讲到,善知识、善友,他是有正知正见的,他是必须了解正法的,才是善知识善友。所以可以讲,这四点任何一点都是跟法息息相关的如果你不学经不学法,你是不可能证得大般涅槃的你盲目瞎吃苦,修瞎练的结果,可能自己害了自己。非常关键啊!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遇众病,若热若冷、虚劳下疟、众邪鬼毒,到良医所,良医即为随病说药。是人至心善受医教,随教合药,如法服之,服已病愈,身得安乐。

接下来佛陀就细讲了说善男子,就好像有人身上突然染了各种各样的疾病,有热病,有冷病,所以他的身体非常的虚,经常感觉很疲劳,而且可能还得了疟疾。

众邪鬼毒」。有时候在人身体最弱的时候就容易被附体被一些邪鬼附体他也很容易中毒,本身免疫力就差嘛!所以身体很弱的人最好不要在很黑的夜晚独自出行身体很弱的人,也不要再靠近那些身体很弱的人,也少去坟地,这些都是大家了解的身体很弱的人免疫力很差,容易被附体。

那有人想给这个身体很弱的病人治病,就来到了一个非常棒的医生所在的地方,这非常棒的医生,优良医生简称良医。这个良医就根据这个病人的病来说,你吃什么药什么药,然后这个人就至心善受医教」。这个人就很认真地听医生说要怎么做,我要吃什么药,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怎么锻炼身体。这个病人就严格按照医生说的去做,去配了药,然后按照医生说的一天服用几次,每次量是多少,这个中药是先炒还是先煎都有讲究的这个病人非常听医生的话,医生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后来服用完医生开的药之后,他的病就好了,身得安乐,就彻底恢复了安乐。

有病之人,喻诸菩萨;大良医者,喻善知识;良医所说,喻方等经;善受医教,喻善思惟方等经义;随教合药,喻如法修行三十七助道之法;病除愈者,喻灭烦恼;得安乐者,喻得涅槃常乐我净。

在这个例子当中,佛陀说,各种病缠身的这个人就比喻是诸位菩萨们」。这里的诸位菩萨」,指的是诸位修行者,菩萨是对我们的尊称我们向着正法而行,佛陀鼓励我们,说我们是菩萨故事里面这个生了各种病的病人,他就代表我们这些各式各样的修行人都不一样,起点都不一样的。

那么故事里的这个良医代表谁呢?代表善知识你修行路上好的引领者——好的师父、导师、上师。这个良医他所讲的这些药方就比喻是大乘方等经典这个故事里说这个病人非常听医生的话,听医生讲话的时候特别认真,这个就代表善思惟方等经义,就代表你在听经闻法的时候,在听这些大乘方等经典的时候非常认真还在思惟某句话的含义。

随教合药,喻如法修行。这个医生给病人开了药之后,病人按照医生说的去配比,这就代表如法修行三十七道品就代表修行者根据佛经里讲的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这些,根据这个去修行,这就是在服用药方了。

病除愈者,喻灭烦恼;得安乐者,喻得涅槃常乐我净。因为病人很听医生的话,按照医生说的做,结果病除灭了,康复了这个就代表烦恼灭除了,众生的烦恼灭除了,在善知识的指引下,认真地学习大乘方等经典,自己的烦恼全都断灭了。这就相当于病已经除愈了,已经康复了,最后获得了安乐就代表我们最终通过修习三十七道品,通过善知识的指引,认真学习大乘方等经典,又很好地化为自己的应用,后来我们就证得了涅槃的常乐我净。

善男子,譬如有王,欲如法治化,令民安乐,谘诸智臣,其法云何?诸臣即以先王旧法而为说之。王既闻已,至心信行,如法治国,无诸怨敌,是故令民安乐无患。

佛陀说,善男子,就好像有一个大王他想要如法治化,令民安乐。这个大王是一个明君,他非常想很好地治理这个国家,让人民得到安乐他就咨询了很多有智慧的臣子,说你们感觉我应该怎么治理这个国家呢很多臣子就给大王献计献策,大体上都说过去先王们,他们是怎么治理国家的,这样比较好那样不好……这样,传授了很多经验给这个大王。大王听了之后,就按照大臣们提的建议,就很相信,然后去执行去贯彻落实,就这样如法治国然后所有的怨敌都退散,治理得人民非常安乐,国家很昌盛,没有任何怨敌来伤害,来侵害这个国家。所以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没有祸患。

善男子,王者,喻诸菩萨;诸智臣者,喻善知识;智臣为王所说治法,喻十二部经;王既闻已,至心信行,喻诸菩萨系心思惟十二部经所有深义;如法治国,喻诸菩萨如法修行所谓六波罗蜜;以能修集六波罗蜜故,无诸怨敌,喻诸菩萨已离诸结烦恼恶贼;得安乐者,喻诸菩萨得大涅槃常乐我净。

善男子,这个故事里的国王就代表诸位菩萨们,就是你们这些修行者,故事里的国王代表你们这些修行者。那国王向智慧的臣子去请问,说我应该怎么治理国家呢这些智慧的臣子就代表善知识在修行路上我们可能会咨询某个师兄或者师父,说我应该怎么做呢怎么打坐呀怎么入定啊怎么断烦恼断习气啊你所问的那个人就是你的善知识。

智臣为王所说治法,喻十二部经。智慧的臣子,在前面故事里给大王提了各种各样的建议,说过去那些先王都是怎么治理国家的,你也要这样做智慧的臣子提的种种建议在这里就代表佛陀的十二部经,就是佛所讲的经分成了十二大类,各种各样的十二大类。

国王听了这些智慧臣子的建议,他就至心地去相信去执行就比喻各位修行者们听了师父的建议就认真地去思惟十二部经所有甚深的含义。

如法治国就比喻国王如法去治国,按照先王的传统和经验去治理国家,就代表我们这些修行人如法去修行,按照十二部经的指引去修行因为十二部经是一切一切成功者提炼出来的珍贵经验,这十二部经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他们的经验之谈,我们就按照他们所提炼出来的这些宝贵的经验去修行。那具体怎么修呢?修六波罗蜜。

这里又回答了很多师兄的提问说学佛学得时间长了,有点麻木了,不知道怎么修了还有个师兄说,我是不是得拜一个师父呀?我感觉自己好像突然没了头绪,不知道下一步怎么样了,理上也悟了点了,接下来该怎么做呢?怎么修呢?佛陀讲了,按照六波罗蜜去修。

所以我给很多师兄经常发这个六度」(六波罗蜜的图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按照六波罗蜜老师的指引去修行就行了,讲得非常明确的所有修行大乘菩萨道的菩萨们都是按照六波罗蜜的方向去修的,这就不会没头绪了。

你只要能认真地修习六波罗蜜,慢慢地就没有任何怨敌了,怨敌代表烦恼,一切的烦恼恶贼就离开了你只要你认真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按照这六度去修,慢慢地烦恼就消失了,没有烦恼找你了,你就得到了安乐。得安乐就比喻说我们这些修行者们修啊修,终于证得了大涅槃的常乐我净,这就是故事里的人民最后得到了安乐,没有任何的祸患。

佛陀讲经是经常用比喻的,这个比喻也是非常巧妙的。

善男子,譬如有人,遇恶癞病,有善知识而语之言:汝若能到须弥山边,病可得差。所以者何?彼有良药,味如甘露,若能服者,病无不愈。其人至心信是事已,即往彼山采服甘露,其病除愈,身得安乐。

接下来还有,说善男子,就好像有的人遇到恶性的癞病,生了恶性的癞病了。有善知识对他说,你要是能够到达须弥山的边上,你的病就能够痊愈为什么呢?因为须弥山的边上那儿有良药,味道像甘露一样,你只要服用了,你的病必定能好,因为服用了这种甘露,什么病都能治好。这个人就非常相信善知识的话,他就真正来到了须弥山的边上,采到了这种药,服用了这种像甘露一样美味的药,然后他的所有疾病就消失了,身体就非常安乐。

恶癞病者,喻诸凡夫;善知识者,喻诸菩萨摩诃萨等;至心信受,喻四无量心;须弥山者,喻八圣道;甘露味者,喻于佛性;癞病除愈,喻灭烦恼;得安乐者,喻得涅槃常乐我净。

佛陀说,这个故事里面,这个恶性的癞病患者就代表是凡夫,凡夫生了病,生了恶性的癞病。那善知识就代表菩萨摩诃萨等

至心信受,喻四无量心。」善知识告诉这个病人,说你要到须弥山的边上去,去那里采药就代表我们这些修行者在修行的路上知道了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到了须弥山的边上,须弥山代表八圣道,也就是说你修习八圣道,才能品尝到佛陀正法真正的甘露的美味,而这种甘露的美味就代表佛性你通过修习四无量心,修习八圣道,就能够品味到佛性的味道。

癞病除愈,喻灭烦恼;得安乐者,喻得涅槃。这个病人听了善知识的指引,来到了须弥山边采到了甘露妙药,服用了,他的癞病就好了这个就代表众生去修四无量心,修八圣道,明见佛性,除掉了一切烦恼,最后证得了安乐。证得安乐就代表涅槃、解脱、自在,证得了常乐我净。

善男子,譬如有人,畜诸弟子聪明利智,是人昼夜常教不倦;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一切诸众有信不信,而常教化无有疲厌。善男子,善知识者,所谓菩萨、佛、辟支佛、声闻、人中信方等者。何故名为善知识耶?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

下面又举例子了佛陀说,善男子,光明遍照菩萨呀,就好像有的人,他座下有很多很多弟子围绕着他,都非常的聪明,都是上根利器,都很有智慧。这个师父也非常的勤奋,他无论昼夜都常教化弟子,有时间就教化弟子,从来没有厌倦的时候。诸位菩萨们就像这样子,一切众生,有信佛法的,有不信佛法的,我们要随缘方便地教化众生,不要有感觉疲惫和厌倦的时候

善男子,所谓善知识就是菩萨、佛、辟支佛、声闻,还有人中信方等者。我们说善知识很重要,你要是想迅速地证得涅槃解脱,第一位的就是要亲近善友、善知识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友、善知识呢?佛说像菩萨,佛,辟支佛,声闻乘阿罗汉,还有一切众生中那些信大乘方等经典的人,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善知识。当然了,善知识的果位有高有低,境界有高有低,但是只要前面提到的这些都是众生的善知识。

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几乎所有正信的善知识都会告诉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对吧?今天群里有师兄转发虚云老和尚《百年虚云》那个片子里的一个片段,虚云老和尚教化弟子也会提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正的善知识肯定是让众生远离十种恶业,修习十种善业。

修习十种善业,就是修习十善业道不杀盗不贪嗔痴不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如果你这些十善业道没做好,做了它们的反面,那就是十恶业道了。真正的善知识,让你远离十恶业道,修习十善业道

以是义故,名善知识。所以他才是善知识啊你要看你所选的这个善友、善知识,他一定是让你多做善事少作恶事的如果他让你沽名钓誉,让你自私自利,让你傲慢自大,让你去杀盗淫妄,那他绝对不是善知识。

【复次,善知识者,如法而说,如说而行。】

善知识讲法的时候一定会根据他所讲的经去讲,会依着经来讲。不会说我讲经了,结果说了一番是自己的东西。他会根据经来讲,然后根据他所讲的去做,他会做出来,他是言行一致的人,说到就做到。

【云何名为如法而说,如说而行?自不杀生,教人不杀,】

举例子了,为什么说这个善知识要做到如法而说,如说而行呢?就是经里怎么讲他就怎么说,他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他自己不杀生,他自己先做到不杀生,然后再跟大家讲不要杀生不会说让大家别杀,他自己偷偷杀,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善知识,是言行一致的人,

【乃至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若能如是,则得名为真善知识;】

他自己奉行佛陀的正法,也会把正法传导给大家,如果能够这样,就说明他是真正的善知识了。也就是说第一他要有正知正见;第二他说到的他必须都做到,他所传播的一切法他必须都做到。这样才是善知识。

然后还讲:

【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义故,名善知识;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亦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复以是义,名善知识。】

菩提代表觉悟,代表觉悟的智慧也就是说善知识断了烦恼有智慧了,觉悟了,他又能够把他的这种觉悟传导给你,这才叫善知识。

他自己能够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也能够教他的弟子们去信、戒、布施、多闻、智慧。就是这个,信是道源功德母善知识对于正法是很相信的,百分之一百地相信,没有任何的怀疑,然后他会认真地持戒,又多做布施,经常地去学习经法,增长智慧,这样的善知识,他也把他的行为风格传染给了他的弟子,这样的人就是善知识。

【善知识者,有善法故。】

所以,善知识善知识,他必须有善法、有正法才叫善知识他表面跟你关系很不错,但是他行的是恶法,他是不是善知识?绝对不是

善知识者,有善法故。有善法,所以才叫善知识。

【何等善法?】

什么样的善法呢?

【所作之事不求自乐,常为众生而求安乐,见他有过不说其短,口常宣说纯善之事,以是义故,名善知识。】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众生而考虑,不是为了自己而考虑的,不是为了自己过得更舒服,或者自己的名闻利养,不是为了这个,而是为了众生而付出一切,这才叫真正的善法。

那善知识他所拥有的善法还表现在,当他看到别人有过失的时候,他不会背后去讲别人的坏话。他的嘴里经常宣说纯善之事,他经常去宣扬纯善之事,一些事例都是真善美的,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才叫善知识。也就说善知识的心是清净、明澈,真善美的集合,这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善男子,如空中月,从初一日至十五日渐渐增长;善知识者亦复如是,令诸学人渐远恶法,增长善法。

佛陀说善男子,就好像空中的月亮从初一到十五,每天每天都在变大,都在增长善知识也是这样的能够让他下的弟子们慢慢地远离恶法,增长善法亲近善知识的这些弟子们,他身上的善法就像初一到十五的月亮一样,一直在增长。

佛陀说:

【善男子,若有亲近善知识者,本未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则得增广。】

说亲近了善知识的这些弟子们,他过去可能还没有做到很好的持戒他可能也不会去打坐,不会修禅定,他也可能不具备太多的智慧他也可能根本就没解脱,烦恼缠身。他也可能过去陷在极深的法执当中出不来,即便他已经出来了,可能还没有具足圆满但是只要亲近了他的善知识,他就开始在持戒上、在禅定上、在智慧上、在解脱上、在消除法执上,任何方面都会有极大的进步。

【何以故?以其亲近善知识故。】

就是因为他亲近了善知识,所以他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广。知识上的增加,他的视野开始打开,境界上一直在提升,都是因为亲近了善知识的缘故。

因是亲近,复得了达十二部经甚深之义。若能听是十二部经甚深义者,名为听法;听法者则是大乘方等经典;听方等经名真听法;真听法者即是听受《大涅槃经》;

因为亲近了善知识,所以这个弟子他就慢慢地了达了十二部经甚深的含义。过去看经看不懂,亲近一个善知识,慢慢……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仔细品一句话一句话的看,老师讲解他去看,慢慢就都懂了这部经搞懂了之后,再读其他经,发现不需要老师讲他也能懂了,慢慢地他就了解了十二部经甚深的含义。

如果你听法的时候,真的能够听佛陀讲的十二部经甚深的含义,那才叫真的听法听法不是说听那个字,要听背后的含义啊。你要懂,你要通,你要透,不是只听字,不要成为填鸭式教学,我听了一大堆什么也记不住,也消化不了,真正的听法,要懂得甚深的含义。

听法,听什么法呢?要听大乘方等经典,听大乘方等经典才叫真正的听法。佛陀说了,你要听小乘的教法,那都不叫听法,听大乘方等经典才叫真正的听法。

真正听法的极致就是听《大般涅槃经》。因为这部经是王中之王,听大乘经的极致就是听《大般涅槃经》了。所以你要是学了《涅槃经》其实可以小小的炫耀一下,我竟然把王中之王都听了很多众生没有福报听到这部经,而你把《大般涅槃经》都听了,了不得。

佛陀说:真听法者即是听受《大涅槃经》」。刚才我们说小地炫耀一下,骄傲一下,这个是开玩笑的。听了《涅槃经》大家要更进一步增长智慧,更谦逊,不要骄傲只是说我们自己感觉比较幸运,竟然一下子听到了这部王中之王

【大涅槃中闻有佛性,如来毕竟不般涅槃,是故名为专心听法;专心听法名八圣道,以八圣道能断贪欲、瞋恚、愚痴故名听法。】

你说你听了《涅槃经》,听到什么了一问蒙住了。《涅槃经学了一半多了,问我听到什么了,什么不知道,都忘了,那也不行。你听到什么了?有几个要点:

第一、佛性,跟佛性有关,跟涅槃有关的,这个要记住;第二、如来的涅槃不是真的寂灭,他不是真的消失不见,他是隐形了,他不是真的没了,这点你是要知道的所以任何的佛涅槃你都不会过于悲伤,你知道暂时换个形态而已,他不知道化现成什么,还在我们这里,释迦牟尼佛一直在这里,他不一定化现成什么样子

所以学了《涅槃经》就不再悲伤了,也不会总是感慨说末法时期很糟糕,不会这样。你会看周围,有很多善知识啊,很多都像是佛的化身。只有当你学了《涅槃经》,真正感受到佛性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如来的涅槃不是真的走,这才叫你真的专心听法了。

专心听法还意味着你懂了八圣道」。你修习八圣道,然后断除了贪欲嗔恚和愚痴,这才叫你听法了。听是听了没做也不行,你要守持八圣道,这才是真的听法了,见到效果了

夫听法者名十一空,以此诸空于一切法不作相貌。

夫听法者名十一空。你听《涅槃经》,听法听到最后,还听到什么了?听到了各种空,然后悟到一切法不作相貌。悟到一切法也是空的,终归宇宙间最真实的只有自性,只有佛性,只有涅槃,这是最真实的,其他一切都是幻化。听到这里,那是真听法了。

【夫听法者名初发心乃至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因初心得大涅槃,不以闻故得大涅槃,以修集故得大涅槃。】

网友经常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个初发心很关键。佛陀说听法的时候你的初发心很关键,无论你是刚学佛就遇到《涅槃经》,还是学了好多年才遇到这部经,这部经影响你的时候,你内心为之颤动的那一刻,你想的是什么

这个初发心真的很关键你是突然大悟了还是突然了了很多烦恼还是突然增了很多智慧还是自己发愿了这个开始真的很重要这个开始决定了结束决定了最终你能够究竟圆满无上正等正觉。其实人往往是因为初发心而最后证得涅槃的。你这个初发心如果是善的,那你未来一路可能都是善的如果是恶的,那后来就几乎不用考虑了。所以以因初心得大涅槃

一定要谨慎你的每一个意念,看看它是朝向哪个方向的。人是因为初发心的真诚至善,最终证得了大涅槃,而不是说我单纯炫耀似的,我就是多学了这部经,我在耳朵这过了一遍我就证涅槃了,不是这样的。你的初发心决定了你的真诚和你未来付出多少你的初发心甚至是你动力的源泉。有的师兄说我为了解脱烦恼而学佛,或者我为了度众生而学佛……初发心太关键了

以修集故得大涅槃不是以闻故得大涅槃你听了《涅槃经》,但是不照着做,有用吗?没用。最多就是连着七劫不去三恶道而已,没有其他用的但是你学了以后又认真地修了,这样你最后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善男子,譬如病人,虽闻医教及药名字,不能愈病,以服食故,能得差病;虽听十二深因缘法,不能断灭一切烦恼,要以系念善思惟故能得除断,是名第三系念思惟。

善男子,就好像有的病人,虽然听了医生教授各种药的名字,说你采这个药那个药,什么柴胡呀,半夏呀,甘草啊,陈皮呀……我跟你说,你要用这个药那个药……这个病人光听医生讲讲药的名字,他的病能好吗?不可能好的呀!医生说你感冒了是吧,你开感冒灵冲剂,或者吃白加黑黑加白的,吃这些你听一听你的病就好了吗?没好呀!怎么样才能好?要服用这些药你的病才能够痊愈呀!

所以,同样的道理佛陀说,你就是听了十二深因缘法,你听了十二部经,或者是听佛陀讲了十二因缘甚深妙法,你能够断除你的一切烦恼吗?可能理上悟了能断一些,让我放下了,不执著了。能全断吗?不能。要怎么做呢?要细心,认真地思惟,然后应用,你这样才能够断烦恼。我就是耳朵这过一遍,心里还想着别的事情,听的时候都不认真,能管用吗?不可能呀!所以光听经是不行的,你要认真听,而且要应用,所以要系念思惟啊!

【复以何义名系念思惟?所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

怎么叫认真思惟,认真专心一念思惟佛法呢?思惟什么呢?

所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你要体会,听法听到最后,往往能入三昧,入各种三昧,像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

【空者于二十五有不见一实,无作者于二十五有不作愿求,无相者无有十相,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灭相、男相、女相。修集如是三三昧者,是名菩萨系念思惟。】

听法往往能让你听到空,就离相了,见诸相非相了这个空代表什么?代表你远离了轮回中的二十五种存在形式,看到轮回中的一切相都不当真,透过相去看那个真正实际存在的本体,无有幻化真正的造作者。在二十五有轮回当中,你不会再刻意地求什么,很猛烈地想要求什么,于二十五有不作愿求在轮回中你不再去求轮回中的任何事物。

无相者无有十相」。到最后听法听到空,听到三昧,就是证入到无相当中无相是无有什么呢?无有十相。像色法,这是六个,再加上生灭这四个,一共是十个。就是你听经入三昧,到时候就空掉了,空掉了就是色声香味触法都空掉了,然后生住异灭都空掉了所以说空掉了十相。(要么讲色声香味触法加生住异灭或者是色声香味触这是五个,再加上生住灭这三个,再加上男女这两个,一共是十个,这样讲也可以的。

那你听经听到最后,证入三昧这个「三三昧」就是三种三昧,这三种三昧有的时候也叫三解脱门,就是无相无作,三解脱门。有的地方讲是无相无愿三解脱门。

修习涅槃慢慢地入三昧,入到这三种三昧,就是入到了三解脱门从解脱门进去就离解脱很近了,那已经不在相里面了,所就空掉了以上的十相色相、音声相、香味之相、味道之相、触觉上的这些感受之相,还有生、住、灭,无常的这些变幻,还有男相、女相都空掉了然后你就修这三种无相无作三昧,这就叫你在听经闻法的时候真的认真听了。如果你真的认真听,听着听着,从有为开始到无为结束,从认真思惟开始到无可思惟结束,就是这样的。

云何名为如法修行?如法修行,即是修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知阴、入、界真实之相,亦知声闻、缘觉、诸佛同于一道而般涅槃。法者即是常乐我净,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饥不渴,不苦不恼,不退不没。善男子,解大涅槃甚深义者,则知诸佛终不毕竟入于涅槃。

那什么叫如法修行呢?我们讲这个病人听一听药方病是不会好的,他必须要服用药方,要如法修行。如法修行,怎么个修行?怎么样如法?这里又再次强调了,就是按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或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般若就是解脱的智慧,让你到彼岸的智慧。就是你修的时候如法而修,按照「六度去修,六度是你最好的老师当你学佛多年,开始有些麻木和疲惫,不再想听经闻法,厌倦了法理的时候,你怎么样继续你的修行?就是根据六度

修习这六度,然后明确了解了五阴六入十八界,原来都是幻妄而已。然后你也慢慢意识到,无论是声闻乘、缘觉乘还是诸佛,他们都走在同一条解脱之道上,只不过有的到终点,有的还没有他们走的都是同样的一条道路,无论是声闻缘觉,还是诸佛菩萨,走在同一条道路上。通往哪儿的道路呢?通往大般涅槃的道路上,通往常乐我净的道路上,通往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饥不渴,不苦不恼,不退不没的道路上。就是说所有的修行者、解脱者,其实他们都是一个目的,他们的最高目的汇合在一起,汇合在一处就是大般涅槃只是有的真正到达了他们想要去的终点,有的还在路上,有的是马上就到了。

善男子,如果你真的能够听懂和了解大涅槃甚深的含义,那你必定知道诸佛不是真的入涅槃消失不见了。

【善男子,第一真实善知识者,所谓菩萨、诸佛世尊。何以故?常以三种,善调御故。何等为三?】

善知识有那么多声闻缘觉,还有一切信受大乘经典的人,都是我们的善知识但是排在最高处的是谁呢?是菩萨和诸佛世尊们。排在最高处,境界最高的,没有人去否认的,是菩萨和诸佛们。为什么呢?因为菩萨和诸佛经常用三种善巧方便来调御教化众生。三种方便呢?

【一者、毕竟软语,二者、毕竟诃责,三者、软语诃责。】

这么多的善知识里,最擅长教化弟子的就是佛菩萨,他们所用的方式是三种:

第一、「毕竟软语」。如果你爱吃糖,他就总给你糖,你爱听漂亮话,爱听温言软语,他就经常讲温言软语给你听,大多数众生都需要呵护,需要爱,所以佛菩萨大部分时候讲温言软语;

第二、毕竟诃责」。温言软语不代表没原则了,关键的时候你做错事了,不严格,你是纠正不过来的,这个时候要呵责你该严厉的时候是严厉的,毕竟诃责,这是没有商讨的余地的;

第三、软语呵责」。这个众生有的时候做错,有的时候做对,有的时候需要鼓励,有的时候需要批评,佛菩萨就把他的糖,还有他的皮鞭加在一起给你抽抽鞭子的时候抽抽鞭子,该给你糖吃的时候给你糖吃。就是用这样的三种善巧方便去教化众生,所以说佛菩萨是真正的善知识。真正的善知识,他知道什么时候讲什么样的话是最管用的。他不可能永远批评你,也不可能永远赞美你。该批评批评,该赞美赞美,恩威并施张弛有度。

以是义故,菩萨诸佛即是真实善知识也。复次,善男子,佛及菩萨为大医故名善知识。

复次,善男子,佛和菩萨是真正的大医生啊,所以叫善知识呀!

何以故?知病知药,应病授药故。譬如良医,善八种术,先观病相。

为什么呢?佛菩萨知道什么病用什么药根据你得了什么病,我就给你调配不同的药,给不同众生的讲法往往不一样。适合这个弟子的修行方法未必适合其他弟子,佛陀非常的人性化。

学过了《涅槃经》的师兄都知道,二十五圆通里讲了,佛陀的弟子都证了阿罗汉证了菩萨,方式方法都不一样,各有特色。佛陀认为只要能够解放你,解脱你,让你成佛,那就是好的方法。只要能够这样那就是好的方法,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就好像世间的良医,擅于了解各种各样的方术,他就先看这个病人得了什么病,我是把把脉呀,还是用听诊器听一听你的心跳啊,还是看一下舌苔怎么样,先去了解你得病了以后外在表现是什么样子的。

相有三种,何等为三?谓风、热、水。有风病者授之酥油,热病之人授之石蜜,水病之人授之姜汤。以知病根,授药得差,故名良医。佛及菩萨亦复如是,知诸凡夫病有三种:一者、贪欲,二者、瞋恚,三者、愚痴。贪欲病者教观骨相,瞋恚病者观慈悲相,愚痴病者观十二缘相。

相有三种,一般情况下,说众生得病了,大概有三种情况有风病,有热病,有水病。像风病的人,这个良医就给他酥油热病的人就给他石蜜水病的人就给他姜汤。因为知道病根,所以为了除掉病根给他不同的药然后病人服用了这个药,他的病就痊愈了所以说这是真正的良医啊,很懂众生,知道该给他什么样的药方。

佛和菩萨也是这样,知道凡夫的病大体上有三种贪、嗔、痴贪欲、嗔恚和愚痴这是凡夫的三种病基本上学佛前我们个个都占了再加上慢、疑、嫉妒,可能我们都占了贪、嗔、痴、慢、疑、嫉妒可能都占了,但是学佛后可能慢慢地这些病都消失了。

贪欲病者教观骨相,说这个人非常的贪,主要贪什么?贪淫欲,或者贪世间的荣华富贵这样的人怎么办呢?佛陀让他去修白骨观,让他去打坐修白骨观,到最后一点淫欲心、一点贪欲心都没有了那个嗔心重的病人,佛陀让他观慈悲相,多放生佛陀说你多放生,听听《金刚经》然后多放生,多去帮助别人,慢慢慈悲生起来的时候,你的嗔心就息灭了那么愚痴的人,让他观什么呢?观十二因缘相愚痴的人随业流转还美滋滋的,不思考这不思考那,有的吃有的玩,吃完这顿不想下顿,精神上的追求几乎没有的。那这样愚痴的众生让他观什么?观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观生老病死这些无常让他观,观着观着他突然悟了,「我这一辈子又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让他去观十二因缘,观无常,对治他的愚痴。

【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名善知识。】

所以说你看,众生不同,所以佛陀的药不同,所以说佛菩萨是真正的善知识呀!

善男子,譬如船师,善度人故,名大船师;诸佛菩萨亦复如是,度诸众生生死大海,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复次,善男子,因佛菩萨令诸众生具足修得善法根本故。善男子,譬如雪山,乃是种种微妙上药根本之处;佛及菩萨亦复如是,悉是一切善根本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

接下来就打比方了说善男子,就好像大船师现在我们叫大船长,擅于驾驶一艘大船,把众生带到生死大海的另一面。佛菩萨就是这样的大船师大船长,所以说佛菩萨是真正的善知识。另外,善男子,就是因为佛菩萨的存在,能够让众生具足修得善法根本。就好像雪山,海拔很高的雪山往往长着各种珍妙的药材,往往是各种微妙的上药集中的存在之地佛菩萨也是这样的,是一切善根本的存在之地你只要亲近佛菩萨,慢慢你的善根就增长了。就好像雪山布满了各种珍贵的药材,佛菩萨身上充满了各种美妙的善根,所以说佛菩萨是我们的善知识。

善男子,雪山之中有上香药,名曰娑诃。有人见之,得寿无量,无有病苦,虽有四毒不能中伤。若有触者增长寿命满百二十。若有念者得宿命智。何以故?药势力故。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若有见者,即得断除一切烦恼,虽有四魔不能干乱。若有触者,命不可夭,不生不死,不退不没。所谓触者,若在佛边听受妙法。若有念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名善知识。

善男子,又好像雪山之中有一种上香之药,非常香的一种药,名字叫娑诃。有人见了就会得到寿命的无量,就会消灭他的一切病苦虽然有各种毒也不能中伤他要是有人接触了这种叫娑诃的药,的寿命就可以至少活一百二十岁。要是有人念娑诃,就可以得到宿命的智慧为什么呢?这个药太有威力了。诸佛菩萨就像娑诃这种很香很香的药一样,能够让众生长命,能够让各种毒都不会侵害他,甚至能够让众生证得宿命通。

这个药的名字很有意思,叫娑诃」。我们知道娑诃是圆满具足一切成就的意思很多咒语的结尾都是娑诃」。有一种药叫娑诃,这个药也是隐隐的涵摄了一些对于佛菩萨的歌颂和赞美只要亲近了佛菩萨,你就能娑诃,就能圆满,就能成就。

接下来,说诸佛菩萨就像娑诃这种药一样,有见到佛菩萨的就能断除一切烦恼就算是有什么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来干扰你,他也不可能真的扰乱你。

若有触者,命不可夭,不生不死,你要真的天天跟佛菩萨相处我们跟佛经相处,有经之处即是有佛),你就不会因为得病了因为种种的意外事件突然夭折了夭亡了你会证得不生不死,不退不没。经常地跟佛菩萨相处,怎么相处呢?你要在佛的旁边经常听受妙法,你要经常地亲近佛法。

若有念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经常心里想着佛法,这样你就不会退转了。

有的师兄说,我总是控制不住退转那是你允许自己退转的不允许自己退转的师兄,他是不可能退转的你不能对自己降低要求,所以经常听经闻法或者读经诵经,跟佛菩萨的灵魂去相处,你就不会退转的。就有佛力加持你你本来要是不听经,迷迷糊糊这一天又在轮回中,一听经很清醒,境界立刻抬升了无数倍。

以是义故,诸佛菩萨是我们的善知识。

善男子,如香山中有阿那婆蹋多池,由是池故有四大河,所谓恒河,辛头,私陀,博叉。世间众生常作是言:若有罪者浴此四河,众罪得灭。当知此言虚妄不实。除此已往何等为实?诸佛菩萨是乃为实。所以者何?若人亲近,则得灭除一切众罪,以是义故名善知识。

善男子,又好像香山中有一个池塘叫「阿那婆蹋多池,这个池塘是一个水源地从这里发源出了四大河像恒河、辛头河、私陀河博叉河都是来源于阿那婆蹋多池的。这个池塘是这四大河的水源地、发源地。

世间的众生经常说,如果我有罪,我犯了什么罪,我就到这四条圣河中去洗洗我的罪业我用这个河水洗洗,我的罪业就消灭了。佛陀说,这样的话其实是虚妄不实的。一直到现在,印度还有很多人说我去恒河里洗洗澡,我的罪业就消失了。

佛陀说:当知此言虚妄不实。这句话是假的,是不真实的。除此已往何等为实?那什么才是真实的呢?说诸佛菩萨才是真实的。你要亲近诸佛菩萨,你的业才能消啊!若人亲近诸佛菩萨才能灭除一切的重罪他让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过去做的一切恶都去忏悔,后不再造,所以你罪才能消啊所以亲近诸佛菩萨,才能消业消罪,而不是说我去恒河里洗个澡就消业了。所以说诸佛菩萨才是我们真正的善知识。

我们学院所有的师兄们几乎都是学佛之后慢慢断除了贪嗔痴慢疑的。如果不学佛,可能依然还是过去的那种很病态很痛苦的样子所以诸佛菩萨是真正的善知识,是我们的大医王。让我们所有师兄至诚地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这节课有一个重点再一次强调一下。学了《涅槃经》的菩萨们经常想我怎么样能够速速的像佛一样解脱自在,获得大涅槃呢?说,不能够盲目地去修苦行,不要盲目的修苦行,要通过四种方法来证涅槃。

第一亲近善友、善知识;第二专心听法;第三系念思惟;第四如法修行。非常重要那有的师兄这四点都做到了,也亲近了善友、善知识了也经常地学习经法非常认真地思惟也如法在修行那么业余还有时间他想修苦行来消我执可不可以?那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只修苦行不学经不学法那样是盲目的,浪费时间这点大家搞清楚就可以了。好,我们下节课再见!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25.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65课·近道之法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第276课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大般涅槃经》的《后分》部分——遗教品第一。遗教品第一【尔时,佛告阿难普及大众,吾灭度后,汝等四众,当勤护持我大涅槃。】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及与会的所有大众们说:我灭度之后,你们这些四众弟子们,一定要精勤地护持我的「大般涅槃之法」呀!此次我在涅槃法会上讲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7

第267课「已知恩者,虽在生死,不坏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断灭,作诸恶业。」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涅槃法会的现场。【外道众中复有梵志,姓迦葉氏,复作是言:瞿昙,身即是命,身异命异。】在涅槃法会中,来到娑罗树林找佛陀辩论的这些外道当中,有一个梵志,姓迦叶,他现在又站出来了。他对释迦牟尼...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9

第259课 「佛道亦无得,阿难何为悲?所合会为空,慧慧亦复空。若念若不念,一切法无念,无获空无有,譬若如野马。又如化象马,园果树木华,巧幻师所现,佛弟子如是」。——《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佛陀说,如果想要证得涅槃的境界,我们就要修习十种想(十种观修、观想的方法)。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无常...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6

「众生心者,犹如于境,境若有垢,色相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大乘起信论》大家好!在《起信论》上讲,众生的心就好像镜子一样,镜子上要是有污垢,色相就没有办法顺顺利利地显化在镜子里了。众生的心也是这样,心上要是有污垢,诸佛的法身你是想看也看不见的。所以净心很重要,清净我们的心很重要。...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爱法者卧安,得喜志念清。真人所说法,贤者常乐行。法护行法者,如雨之润生」——《般尼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迦叶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的功能,「眼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一起坐在这里了,水晶莲花台上的本师也坐在这里,闭上眼睛,时空穿梭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的本师总是这样的讲法,跏趺而坐。有的经文里讲,他是处在狮子座上,或者处在金刚狮子宝座上,佛陀继续在跟迦叶菩萨讨论关于虚空的话题。【善男子,若有人说虚空无碍与有并合,又复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