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62课·信心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3)《大般涅槃经》讲解597

00:00

师兄们:

大家好!上节课佛陀给我们讲了受持《涅槃经》的第四种功德是什么。

第四种功德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受持《涅槃经》可以让我们不放逸,不放逸是一切根本中的最根本。

日常生活中的不放逸指的是认真地持戒,不要随便地造作恶行生起恶念。在打坐修禅定时的不放逸,是说你不要太著你所经历的种种境界,要一直保持放松和空。一旦在座上遇到境界的时候,保持「松、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境界太殊胜,我们肯定会激动,会随着它走。但是下座后,我们要对自己有所检视,回顾一下今天的打坐哪里有问题,明天要注意哪些事项,每一天都试炼自己,每一天都在修正自己。这样进步的速度就很快了。

接下来我们看第四种功德中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云何于身作决定想?】

什么叫于自身生决定想

【于自身所生决定心:我今此身,于未来世,定当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器。】

这是一种信心。

你要是经常地学习《涅槃经》,就会有一种信心生起来——我坚信我这一次投胎转世,未来一定能够成正觉。一种自信心坚定地建立起来了,我的身体是真的载法之器,我的肉身非常的完美,非常适合我学法传法,我的心也是非常的清净,我已经确信我必将成佛。只要学了《涅槃经》,你会增自己无量的信心。

【心亦如是,不作狭小,不作变易,不作声闻、辟支佛心,不作魔心及自乐心、乐生死心,常为众生求慈悲心。是名菩萨于自身中生决定心:我于来世当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器。】

学了《涅槃经》,你的心会变大,不会像过去那么窄小(只想自己的那点事儿),你的心不容易动荡不安,也不会像声闻乘、辟支佛乘,贪婪他们已经到达那个尚未究竟的果位。你也不会受魔的影响,「我执」炽盛也不会被欢喜魔入侵——「自乐心」是欢喜魔入侵。

有的时候长期修禅定,没来由地傻乐,乐不可支,无法自控的时候就有点危险了。

正常来讲,当我们法喜充满的时候,还是要看场合来表现自己的法喜,这个场适合不适合?如果不适合(比如说这边正在办丧事),法喜充满不能表现得太过火,是不是?但是如果乐不可支,无法自控,那就很危险。

经常学《涅槃经》还可以让我们避免「乐生死心」,就是不会太爱相里的这些事,不会爱上了轮回本身。经常学《涅槃经》,心会放得很大,经常想到一切众生。所以心「常为众生求慈悲心」,不是仅为自己而求,回向的时候不会只回向自己的家人、爱人、朋友,会回向一切众生。受持《涅槃经》让菩萨的心放大了而且菩萨坚信自己来世必定成正觉,必定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的身体是最棒的载法之器,都有这样的信心。

【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于自身中生决定想。】

修行人就怕你对自己没信心,因为羞愧、不自信的能量值是相当低的,我们千万不要不自信。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都过去了。你虔诚地忏悔之后,只要后不再造,不再犯过去的过失,那都过去了。每一刻都是全新的开始,不要活在过去的记忆当中,这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以用每一个当下来改变未来的命运,甚至改变了你自己就改变了所有众生的命运,因为万一你突然修成佛了呢,对吧?度了无量的众生。所以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这是佛陀强调的。

【云何菩萨不观福田及非福田?】

第三个方面是「不观福田及非福田」,也就是说菩萨的分别心慢慢地淡去了。

【云何福田?外道持戒上至诸佛,是名福田。】

什么是福田?一般意义上讲,福田,给众生造福的。像外道中有一些持戒修行的圣人,可能不修佛,但是他们的言行举止跟一般的凡夫比起来也是高高在上的,境界很高的。还有很多的佛弟子、高僧大德、甚至菩萨和佛,这些都属于众生的福田,他们能够指引众生灵性的道路,能够提高众生的境界,能够疗愈众生的痛苦,让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所以这些人都是众生的福田。

大家注意,这里没有说只有佛是众生的福田。讲了有一些持戒的外道,他们也是众生的福田,他们不一定修佛但是持戒。有一些修道家的也持戒,他们也是众生的福田,总比不持戒强。持戒意味着什么?诸恶莫作。不危害社会了,先不说能创造多少价值,首先你不危害社会了。

【若有念言:如是等辈是真福田。当知是心则为狭劣。菩萨摩诃萨悉观一切无量众生无非福田。】

有的人还是著相,认为世界上的修道者、修行者、修佛者才是众生的福田,只有他们是,其他人不是,这种心不是平等心。在真正的菩萨摩诃萨看来,虽然说持戒的这批人要好一些,但是一切众生也都是福田,菩萨们等观一切无量的众生也都是福田。

存在即合理,各有各的价值。

菩萨们不会抬高修道者、修佛者的地位,贬低众生。菩萨摩诃萨明明了了地知见这个人有没有持戒,境界高还是低,是不是凡夫,但是菩萨们以一颗平等心看一切众生都是福田。人人身上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作祖,人人都是福田。

【何以故?以善修集异念处故。有异念处善修集者,观诸众生无有持戒及以毁戒,常观诸佛世尊所说:施虽四种,俱得清净报。】

为什么呢?菩萨们没有分别心了,他看众生不管你持戒还是毁戒,他认为你都是福田。也就是说菩萨爱一切众生,认为一切众生都平等。虽然他犯戒了,只要改过,好好修,未来也能成佛。所以菩萨不会轻易地嘲笑和贬低别人,除非有一种情况——师父在教化弟子的时候,实在没办法,该批评的也得批评,那是特殊的情况。大部分时候,菩萨的心中,持戒的众生和毁犯戒律的众生是平等的,都将是福田。

常观诸佛世尊所说,布施虽然有四种,但是都能得到清净的果报。

【何等为四?一者、施主清净,受者不净;二者、施主不净,受者清净;三者、施受俱净;四者、二俱不净。】

为什么说有四种布施?

第一种情况是,布施的人很清净,但是接受布施的人不清净。

比如:在家王居士,修行特别好,认真持戒,很清净。他往寺庙捐了款,但寺庙里有假修行,接受捐款的人不清净。这样的情况是有的,施主是清净的,但是接受布施的人是不清净的。

第二种情况是,施主不清净,接受者清净。

施主靠「杀、盗、淫、妄」得来的钱布施给寺庙了,施主不清净,但是寺庙里的人都是真修行的人。施主不清净,但是接受布施的人清净。

第三种情况是,布施的人和接受布施的人都清净。

比如:李居士去寺庙布施了,他所布施的寺庙是真正的修行道场,而李居士平常也是奉行「十善业道」,还受了「八关斋戒」,甚至还准备受菩萨戒,他很清净他所布施的人也很清净,都清净。

第四种情况是,都不清净。

布施的人不清净,接受布施的人也不清净。不清净的居士(守不好戒的居士)去寺庙里布施了,布施给一批假修行人。

布施分的四大类基本上概括了布施时遇到的所有情况了。

【云何施净、受者不净?施主具有戒闻智慧,知有慧施及以果报;受者破戒,专著邪见无施无报,是名施净、受者不净。】

佛陀又进一步详细解释了一下:

为什么说有的时候布施的人清净,接受的人不清净呢?有的施主本身持戒,而且经常听经闻法,智慧也打开了,也经常做布施,他就能够享受布施的果报。但是接受这个施主所布施的人,经常破戒,而且抱持一些邪见,也不学习大乘方等经典,天天不知道在想什么在琢磨什么,有的时候自己发明创造一些见解——根本就不是佛的见解。所以,有些人虽然被布施了,但他不值得,第一、他破戒了,第二、专著邪见,他的知见是不正的。

「无施无报,是名施净、受者不净。」像这种清净的施主们布施给了这种不清净的人——假修行人,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无施无报。布施了也是白布施,没有功德利益,因为你挑错对象了。这种情况就是布施的人很清净,接受的人不清净。布施的人白浪费钱财,布施错对象了。

【云何名为受者清净,施主不净?施主破戒,专著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受者持戒,多闻智慧,知有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主不净、受者清净。】

为什么说有的时候接受布施的人清净,施主不清净呢?施主破戒了。布施的人总是破戒,而且抱持邪见,他没有拥有智慧,也不懂得怎么样布施。他去布施了,接受他布施的人是一个认真持戒的人,而且充满智慧,经常听经闻法,广学经论,充满智慧,「有慧施及施果报」。

就是说,你布施的对象很关键,如果接受布施的人对了,布施给了真僧人真修行人,那么你的布施会得到良好的果报。布施的人,你布施给谁真的很重要。这是就着相来说的。

虽然施主没有做好,但是他布施的对象是真修行,他还是有功德的。「是名施主不净、受者清净。」

【云何名为施受俱净?施者、受者俱有持戒,多闻智慧,知有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受二俱清净。】

为什么说有的时候施主、受者都清净?施主受持戒律持戒清净,多闻有智慧,他也去布施,接受布施的人也一样认真持戒,多闻有智慧,这样就有布施的果报。

显而易见的,非常完美。真修行布施给真修行了,肯定有非常良好的果报。

【云何名为二俱不净?施者、受者破戒邪见,言:无有施及施果报。】

还有一种情况是「二俱不净」。修得不好的人布施给假僧人了(假修行人)。施者、受者又破戒又充满邪见(布施的人和接受布施的人都破戒、邪见炽盛),这种情况会有布施的好果报吗?很显然不可能有。

【若如是者,云何复言得净果报?以无施无报故名为净。】

要是站在相上来讲,什么样的情况是最棒的?真修行布施给真正修行。

稍微差一点的情况,修得不好的人布施给了真修行,这样也不错,也有果报,也有功德利益。如果布施错对象了,那就没有什么好的果报。如果自己修得不好,又布施错对象了,那就更糟糕。

在相上是强作分别,在菩萨看来是什么样子?菩萨不分别。菩萨认为,只要布施就不错,总比不布施强。虽然你在布施,布施了很多,依然是相里的事,本性依然是空,所以「无施无报故名为净」。

因此,看你站在哪个角度讲了。如果是站在凡夫分别的角度,我们尽可能找合适的真僧人、真修行人去做布施,这是最好的情况。如果你是菩萨你不会计较这些,只是随缘去布施,不想太多,菩萨认为一切都是幻化,本性清净,无有罪业,罪业也是空中的花,「无施无报」,没有布施的行为也没有相应的果报,这是从相空的角度来讲的。

【善男子,若有不见施及施报,当知是人不名破戒专著邪见。】

世界上肯定有一批人受禅宗的思想影响比较深,看不到布施者,也不去想布施的果报,随缘该做就做了,不再想果报。

「不见施及施报」,看不到有布施的实际行为,也看不到有真正的果报。总是处在空性当中,本来无一物的。这样的人,虽然有点沉空,但是不能讲他是破戒的,或者著邪见了。

【若依声闻,言不见施及施果报,是则名为破戒邪见。若依如是《大涅槃经》,不见慧施及施果报,是则名为持戒正见。】

站在哪个角度讲法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声闻乘,声闻乘还认为有「轮回」可出、有「涅槃」可证,认为有这两者的强烈的分别。站在声闻乘的角度,布施了就是布施了,不能说人家没布施,你不能够泯灭众生的功德。

如果你明明是声闻乘,认为轮回、涅槃是真实存在的,轮回、涅槃不是一回事。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决不能对别人说「布施不布施一样,没什么果报」,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因为在你这里相未空,布施行为本身也没有空,布施的果报也就没有空所以你不能乱讲有轮回,那个布施的人布施了却没果报」,这样讲是不负责任的,属于一种邪见。

但有一种情况你可以说「三轮体空」无有人在做布施,无有所布施之物,无有谁在布施什么情况下呢?站在《涅槃经》的角度,站在诸佛如来真身(法身)的角度你可以讲。相空无所有,空中的花只是妄,所以布施的人其实没有做布施,这样讲是持戒的正见。

角度很重要——站在什么角度说什么话,千万不要误导了众生。该著相分别去跟众生讲法的时候就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必须修,认真修,这是实有的「六度」(六功课),必须圆满地完成这六门功课,才可以成佛这是站在相上讲的。如果站在性上讲?本来人人都是佛,歇妄达真,甚至不需要「六度」了,见性就是佛。

你站在什么角度讲很重要,见性就是佛,是指理上证得了,事上证得了吗?你见性了,有神通了吗?五眼六通具足了吗?没具足,事上还没有证得,那只是理上证得了。事上证得还需要很长时间,「五眼六通」的证得真的需要很长时间,并不像我们顿悟个法理那么轻松、那么简单。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突然我就开悟了,那是理上的悟。但是事上的证,真的是需要很久很久。所以,什么时候讲有布施有果报,什么时候讲无布施无果报,要看你站在哪个角度了。

【菩萨摩诃萨有异念处,以修集故,不见众生持戒、破戒,施者、受者及施果报,是故得名持戒正见。】

菩萨摩诃萨经常安住在法性涅槃境界,所以他就看不到众生持戒、破戒之相,看到了他也不去分别,也不去计较「我布施给谁功德大一点」,不会这样想这是一种持戒的正见。

如果你还不是菩萨的时候,作为众生你可以挑一挑,哪个人是真修行我去布施给他,布施给假修行是白布施。角度真的很重要。

【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不观福田及非福田。】

所以,菩萨摩诃萨连谁持戒、谁破戒都很少去分别,对他来讲一切众生都是田,没有哪块地不是福田的。

人人都是佛,看着周围谁都是佛。感觉自己是,周围人都是,这是正常的状态。

也有一种情况认为自己修得很好,高高在上,别人都不如自己,这是强烈的傲慢心的体现。当你习惯了去贬低和打压别人的时候,你一定要反观自己是不是很傲慢。别人真的都不如你吗?也许都比你强。

真正的菩萨「不观福田及非福田」,不分别谁是修行人、谁没修行,谁修到什么程度、谁没怎么修,谁持戒了、谁破戒了,真菩萨都不做这样的分别。你为什么还分别说「我比谁高,师兄们都很差」?这种倾向真的是强烈「我执」的体现。如果只是修禅定,不听经闻法,有的时候我们确实也会滑向这种强烈的「我执」。

【云何名为净佛国土?】

受持《涅槃经》能够帮助我们获得的四种功德里第四点是「净佛国土」。

【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众生故,离杀害心。以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愿诸众生得寿命长,有大势力,获大神通。以是誓愿因缘力故,于未来世成佛之时,国土所有一切众生得寿命长,有大势力,获大神通。】

经常修学《大涅槃经》,慢慢地就能够成就你未来的清净佛国了。只要你成佛了,就会有你领导的范围,也就是你的佛国佛世界。只要你学了《涅槃经》,仔细地修,你就在为未来自己的佛国做准备了。

如果修学《涅槃经》,受这部微妙经典的影响,为了度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够成无上正等正觉,首先我们离开的是杀害心。受持《涅槃经》肯定会持戒——「杀、盗、淫、妄」,「杀」排在第一位。当你离开了杀害心的时候,不再杀害任何众生了,因为种了这个善根,你就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寿命很长,都能够有大的势力,都能够获得神通,你非常的无私。

你美好的愿望是一切众生都寿命很长,都有大的势力,都能获得大的神通。因为你是如此的慈悲善良,所以未来世当你成佛的时候,你的国土上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如你所愿,寿命很长,有大的势力,而且神通也非常的伟大,神通具足。

这里讲,怎么样能够使得未来我们自己的佛国这些众生寿命很长呢?不要杀生,不要有意识地、刻意地去杀生。无奈的或者不小心的,没看到的,不算。不要故意地去杀生。如果有这种杀害心的话,你未来就成不了佛,也就别谈佛国众生的寿命有多长这些。如果你不杀生能够帮助你的寿命也长,帮助你也获得大势力,帮助你也获得大神通。想一想你佛国的所有众生都获得以上种种的时候,难道你自己还获得不了吗?所以不能杀生!

前段时间有师兄说不得已杀了蚊子,心里非常愧疚、懊恼。蚊子咬得自己实在是又痒又痛,浑身太多包了,结果就打死了。打死之后又很后悔。已经打死了,只能念咒了,最好还是不打死,想一些其他的办法。我看市面上有卖那种驱蚊贴纸或者驱蚊手表,带上蚊子就不会靠近你,至少几米之内蚊子不会靠近你。我不知道这些东西对蚊子本身有没有杀害,如果单纯靠气味去驱赶蚊子倒是可以考虑的,尽量不要杀生。

不杀才能获得寿命长,未来你的国家寿命也都长。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众生故,离偷盗心。】

你要是经常修学《涅槃经》,还能够除掉自己的偷盗心。

偷盗,偷财物算盗,偷别人的情感、偷别人的爱人,都算偷盗的。把公家的财物据为己有,这也是偷盗。占便宜都是偷盗心。不要想偷盗任何事物,经常学《涅槃经》,你的偷盗心会减退。

【以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愿诸佛国土地所有纯是七宝,众生富足所欲自恣。以此誓愿因缘力故,于未来世成佛之时,所得国土纯是七宝,众生富足,所欲自恣。】

当你没有了偷盗心,又能够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成无上正等正觉!未来当你成佛后,你佛国的土地一切地方都是七宝装饰,非常漂亮,众生非常的富足,想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有什么,心想事成。就因为你曾经不偷盗,又发下了誓愿(愿众生都能成就),所以,你未来世成佛的时候,你的国土都是七宝组成,众生非常的富足。

这点也很重要,如果你想成佛,希望自己的佛国也像极乐世界一样殊胜的话,你千万不要再偷盗了。有个别的师兄好像想着:我现在戒律守不好,没事儿,我就多念阿弥陀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再好好修。如果你有偷盗心的话,阿弥陀佛不一定会收你,即便你念佛念得嗓子都哑了,也未必会收你。你要与阿弥陀佛佛国的气场相匹配,极乐世界的人肯定没有杀心、偷盗心,所以你很久以前养成的一些小毛病慢慢地改掉吧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众生故,离淫欲心。以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愿诸佛土所有众生无有贪欲、瞋恚、痴心,亦无饥渴苦恼之者。】

这里讲的是什么?离开淫欲心。出家人要彻底地断淫,在家人要少淫,一定不能邪淫。受持了《大涅槃经》的菩萨们,经常学这部经对淫欲心的控制力会增强。因为这种善根的缘故,你又愿意跟一切众生分享。你对欲望的把控能力分享给一切众生,你发愿佛土的所有众生都没有贪、嗔、痴,也不会有饥渴,不会有苦恼。

【以是誓愿因缘力故,于未来世成佛之时,国土众生远离贪淫、瞋恚、痴心,一切无有饥渴苦恼。】

因为你发了这样善良的誓愿,当未来世你成佛的时候,你国土上所有的众生都不会有贪心、淫心、嗔恚心、愚痴心,你国土上所有的众生都会安乐、自足,不会有饥渴、苦恼。

所以,《涅槃经》真的是为众生的成佛做准备的一部经,甚至让我们设想未来成佛之后我们的国土上是什么样子。如果你现在淫欲心控制好了,又能够分享给众生你这种控制欲望的能力,以后成佛的时候,你的国土就没有贪淫、嗔痴,没有饥渴、苦恼,非常的美好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众生故,离妄语心。以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愿诸佛土常有华树果树香树,所有众生得妙音声。】

修习《大涅槃经》的菩萨们,如果为了度众生能够离开妄语心,「以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愿诸佛土常有华树果树香树,所有众生得妙音声。」

受持《涅槃经》可以帮助你不再打妄语,实话实说,不要骗人。因为这个善根,你回向给众生:愿一切众生都不打妄语。然后,你发愿:愿以后我的佛国到处都是花树、果树和香树,所有众生都能听到美妙的音声。

你发这样的愿,未来就能成。

【以是誓愿因缘力故,于未来世成佛之时,所有国土常有华树、果树、香树,其中众生悉得清净上妙音声。】

当你未来成佛的时候,你的佛国所有地方都是开满花的树、结满果子的树、充满香味的树,所有的众生在你的国土上都能听到清净的妙音声,上妙的音声。非常的美好

所以,我们不要打妄语,不要轻易地说大话,不要欺骗别人,尤其不要恶意地欺骗别人,有的时候善意欺骗是不得已。我们在讲第二期的禅修课的时候提到过,有一些善意的欺骗,比如说亲人得了癌症不告诉他,这是善意的妄语,是可以的,但是恶意的妄语是不可以的。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众生故,远离两舌。以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愿诸佛土所有众生常共和合讲说正法。以是誓愿因缘力故,成佛之时,国土所有一切众生悉共和合讲论法要。】

佛陀又讲,菩萨摩诃萨修学大涅槃微妙经典,为了度众生都能成正觉而发起菩提心,要远离两舌(不要搬弄是非,不要背后讲人坏话)。用这样的善根与一切众生分享,然后发愿:以后我的佛国或所有的佛国,所有的众生都和合,能够相处得亲切而融洽,像一家人一样,都能够讲说正法。

你发这样一个美好的誓愿,以后你成佛的时候,你的国土上一切众生就会非常和合团结,互相之间不会再争斗,大家讲的都是一些值得讲的有价值的信息,「讲说法要」。

这一点我们知道,佛菩萨讲话经常是很柔软的、很温和的、很文雅的、很亲切的,是不会带着钉子、带着刺的。

目前为止,我们微信群三个院的师兄们之间都比较客气,还可以,偶尔有一些不协和的音符也会很快被同化。但是QQ群人太多,一直在进新人,这一千多人里,我看偶尔有师兄讲话是蛮伤人的,你要注意如果你讲话伤人,会拖延你成佛的速度,耽误自己的你要想成佛,必须远离两舌(两舌、恶口这些伤人的举动一定要避免)。如果你能不再伤人,众生跟你相和合,那么你成佛之后,你佛国的一切众生就会和合,关系很好,不用你操心,大家讲的都是法要。「诸法之要」,都是值得讲的内容。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众生故,远离恶口。以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愿诸佛土地平如掌,无有沙砾瓦石之属、荆棘恶刺,所有众生其心平等。】

接下来又讲,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学大涅槃微妙经典,为了度众生都成无上正等正觉而努力,一定要远离恶口。

刚才讲的不要两舌,不要搬弄是非,背后讲人坏话,那么恶口就是很粗暴、粗鲁的语言。个别师兄的话介于两舌和恶口之间,说他特别粗暴恶劣,也够不上,但还带点刺带着针,大家要注意。

要远离恶口,恶口就是伤人的语言,不要伤人,而且把你对自己的嘴的这种控制能力跟一切众生分享,然后发愿说:所有的佛的领土上「地平如掌」——土地都非常平坦——像手掌一样,没有沙砾瓦石,没有荆棘恶刺,所有众生的心都平等。

【以是誓愿因缘力故,于未来世成佛之时,所有国土地平如掌,无有沙砾荆棘恶刺,所有众生其心平等。】

你发这样的誓愿,你在未来成佛的时候,你的国土的土地就会非常的平坦。

我们过去学了很多经,都讲过佛国净土,土地都非常的平坦,没有沙砾、荆棘恶刺,没有伤害众生的一切危险的植物,所有众生的心都很平等。所以,你不要伤人,你未来成佛之后你的国土所有众生的心都平等,你也非常好管理,很省心。你对别人做的一切,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为自己做的。你现在对众生好,成佛之后你的佛国众生与众生之间是非常团结友爱的。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众生故,离无义语。以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愿诸佛土所有众生无有苦恼。以是誓愿因缘力故,于未来世成佛之时,国土所有一切众生无有苦恼。】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学了《涅槃经》之后,为了度众生出离轮回、证正觉,要离开一切无意义的语言。

离开无意义的语言,就是远离嘻笑和谈论。什么是没有意义的语言?你说的信息大家听了像没听一样,对自己增进修行、提高境界没有任何的帮助,这就是没有意义的语言——俗称废话。

我们少讲废话,尽可能地讲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启发、帮助众生的信息,发这样的信息,不要总是沉溺在无意义的语言当中,浪费自己的时间、浪费别人的时间(也浪费流量)。所以《涅槃经》讲的真的是非常的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照顾到了。

废话要少说,要用你控制自己嘴的这个能力跟一切众生去分享,然后发愿说:所有佛土上所有的众生都不再有苦恼。就因为你发了这样善良的誓愿,未来世你成佛之后,你的国土上所有的众生都不会再有苦恼。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众生故,远离贪嫉。以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愿诸佛土一切众生无有贪嫉恼害邪见。以是誓愿因缘力故,于未来世成佛之时,国土所有一切众生悉无贪嫉恼害邪见。】

善男子,菩萨们修习了《大涅槃经》微妙经典,为了度众生成正觉而发出种种美妙的誓愿,一定要远离贪心和嫉妒心。远离贪心和嫉妒心,以这样的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

一定要远离贪心、嫉妒心。贪心,贪婪,贪「财、色、名、食、睡」。嫉妒心是不能看别人比自己好的这种心,一定要根除。

也要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根除贪心和嫉妒心。所有的佛土上的一切众生都不再有贪心、嫉妒心,不再有恼害,不再有邪见。因为你发了这样美好的誓愿,你未来成佛之后,你的国土上所有众生也就都没有了贪心、嫉妒心、恼害心,也没有了邪见,所以你付出的必能得到,仅仅是发愿,其实已经等于提前得到了。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众生故,远离恼害。以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愿诸佛土所有众生悉共修集大慈大悲,得一子地。以是誓愿因缘力故,于未来世成佛之时,世界所有一切众生悉共修集大慈大悲得一子地。】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了度众生都成无上正等正觉,要远离恼害。远离恼害,就是不要让众生生烦恼(不要害别人,本来人家日子过得挺舒服的,你去瞎搅和,不要有这样恶作剧的心理)。

「以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也让一切众生老老实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多多地利益别人,不要去恼害别人。愿所有的佛土上所有的众生都能够一起来修「大慈大悲,得一子地」。

什么是「一子地」?就是把一切众生平等地当作自己的孩子。所有众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要恼害众生,要大慈大悲地对众生。发一个愿:愿一切众生到处都是一子之地。到处都是,大家像对待孩子一样无私地去爱。

靠着这样美好的发愿,未来你成佛的时候,世界上所有一切的众生都会「修集大慈大悲,得一子地」。

想一想,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其他人都是无比的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众生故,远离邪见。以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愿诸佛土所有众生悉得摩诃般若波罗蜜。】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了众生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努力,要远离邪见,「以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

远离邪见就是要保持正见。正见在哪里?我们倾向于认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给我们的开示是一切世间见解中最殊胜、最圆满的正见。所以,要深入经藏,从经藏中去完善自己错误的或者不成熟的见解,不要陷入一些邪见当中。

有很多人虽然也在持戒,也在打坐,但是却不学习大乘的经律,这非常的危险。连虚云老和尚都从过去的盲修瞎练转向了对大乘经律的学习,我们更应该如此。不要抱持邪见啊!

「愿诸佛土所有众生悉得摩诃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智慧到彼岸。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靠着正法的智慧到达解脱的彼岸。

【以是誓愿因缘力故,于未来世成佛之时,世界众生悉得受持摩诃般若波罗蜜。】

发这样一个誓愿,在未来你成佛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受持摩诃般若波罗蜜,众生就不再受持邪见了。

【是名菩萨修净佛土。】

因为佛家认为,心生了万法,心改变了,一切就改变了。所以,即便你现在什么还没做,只要做到不杀、盗、淫,不贪、嗔、痴,不妄语、恶口、两舌、绮语,不要恼害众生,不要有贪心、嫉妒心种种,只要你做到了,在这个基础上发愿:愿一切众生都做到。要经常发这个愿,那么未来你的佛国就是无限的完美。

所以,发愿就是一种创造就是一种成就,一定要敢于发愿,敢于设想,可以尽情地发挥你的想象力,去描绘一下你未来成佛的时你佛国的样貌。

看到这里,很多师兄可能会感觉《大涅槃经》甚至比《妙法莲华经》还能够增强我们的信心,因为《法华经》里佛陀是给他的诸位弟子授记,说他们未来都能成佛。佛陀也讲他过去世作为常不轻菩萨恭敬对待一切众生,说一切众生早晚都是佛,但并没有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我们会成佛,成佛后是什么样子。但是,《涅槃经》的这一课,却已经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甚至开始设想,我们成佛后我们的佛国是什么样子,所以进一步地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今天这节课开篇,佛陀就说:学习《涅槃经》可以增强你必定成就的信心。你一定要有这种信心才可以。我们设想,一个人总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总说「我不行,我不能成佛,我业障重,我很笨,我是钝根」。那他能成就吗?即便能成就,也是NN劫之后的事情,会很慢。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信心,说我会严密持戒,「六度」我会修得很圆满,我会速成正觉,甚至我今生就成就这样的师兄我们敢于相信他会很快就成就,对吧?信心是极大的一种助力,所以一定要有信心。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可以设想:如果我是佛,我的佛国是什么样子,大家可以写在纸上,经常地感受。闭上眼睛,想象我的佛国已经成就出来了,这样的话,你成佛的速度会加快百千万亿倍。

前一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看网友写的,说成功有两条路:要么组建一个团队,要么加入一个团队。我们也可以说成佛有两条路:要么加入一个佛国,要么组建一个佛国。修习净土宗的师兄,渴望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加入一个佛国既然能进去也就成就了,或者离成就很快了;要么你自己创建自己独特的佛国有别于其他佛的,自己最钟爱的样子,可以设想一下。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我们自己理想的极乐世界,希望各位师兄要么加入极乐世界,要么创建自己的极乐世界。

愿以此功德,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

愿一切众生早日获得自己的极乐世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般涅槃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28.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62课·信心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3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很感谢大家又挤出时间坐到这里,我们继续学习佛陀在《涅槃经》中的开示。【复次,善男子,智者观业、观烦恼已,次观是二所得果报。是二果报即是苦也。】佛陀说:迦叶菩萨,善男子,智者观业、观烦恼。到最后发现无论是业还是烦恼...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漏。云何复言因无明故生于诸漏?】迦叶菩萨说:世尊,如果像您讲的无明本身就是一种漏,一种漏失,一种烦恼,那为什么又讲因为无明又产生了诸多的烦恼呢?【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漏者,是内无明。因于无明...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1 | 涅盘经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修行人修得了「四加行」之位,慢慢断了烦恼就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果,证得初果的这些众生就好像恒河中的鱼出离水面,安住水面遍观四方。遍观...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又到了晚间,又再一次地坐在水晶莲花上的本师面前。很高兴,很多师兄也都坐在这里了。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五卷——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三。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五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三这一卷的内容跟第三十四卷息息相关。【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云何名因亦是过去、现在、未来,果亦...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涅槃经》的第三十四卷。上节课佛陀提醒我们,修行者不要过于执著法相。如果执著法相的话,「不名为善」,那是不好的,也不能摧坏各种疑惑之网,可能还增加更多的疑惑。【迦葉复言:世尊,如是人者,本自不疑,云何说言不坏疑网?】迦叶就问说,世尊啊,像那些执著法相、执著某些...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7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其实从上节课开始一直到接下来的好几节课,这个课程的题目都应该叫做「佛陀的无奈」。佛陀讲法那么多年,误解他的弟子如此之多,实在是非常无奈的一件事情。所以佛陀临走前就特意地跟迦叶菩萨澄清了很多自己想要强调的佛义,而不是弟子们广为传诵的所谓佛义。很多人学佛,学了很久很久,可能学的只是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