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60课·不放逸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3)《大般涅槃经》讲解535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上节课佛陀跟我们分享了大涅槃的一些含义,包括「大我」、「大自在」、「大乐」、「大净」等等。如果我们这样地去学习《大涅槃经》,我们就能够具足成就以上种种功德。但是佛陀又讲以上种种功德只是初分功德——初步的功德。只是刚刚证得的一点点而已。既然是初步的,肯定还有更进一步的。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四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二功德?】

善男子,除了以上讲的「大我」、「大自在」、「大乐」、「大净」之外,你还能证得什么功德呢?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昔所不见而今见之,昔所不闻而今闻之,昔所不到而今得到,昔所不知而今知之。】

佛陀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只要学习《大涅槃经》,他过去得不到的,现在能得到过去看不见的,现在都能看见过去没听说的,现在都能听说过去无法到达的,现在能到达过去不知道的,现在能知道。

【云何名为昔所不得而今得之?】

为什么说过去得不到现在却得到了呢?

【所谓神通,昔所不得而今乃得。】

这节课佛陀开始讲神通了。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修行人都不怎么讲神通,觉得一讲神通就偏了、歪了,到外道那里去了,就着魔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你的心是稳定的,一切都不是魔,所以佛陀也曾经公然地讲神通。上节课其实讲了一部分,这节课接着讲神通。

你只要修学《大涅槃经》,按照《涅槃经》的指导去修,你过去证不得的神通,现在也能得到了。

【通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所言外者与外道共。内复有二:一者、二乘,二者、菩萨。】

神通有两种:一种是内神通,一种是外神通。什么是外神通?「与外道共」。

外道著的神通是什么?比如说打坐的时候飘起来了浮起来了;或者上半身喷火,下半身冒水;或者在水面上行走;或者有他心通,知道你前世是谁;或者把这个人定在那儿,他动弹不得等等,就着相里的一个点去讲神通,这是外道讲的神通,不是佛讲的神通。

前面说到的这些神通,《楞严经》「五十阴魔」部分讲了各种各样的神通。所以有要修学禅定的师兄,想要开始打坐的师兄,正式打坐之前必须把《楞严经》「五十阴魔」部分听一听、看一看,以避免自己着魔,避免自己被人诳惑就算你不修禅定,最好也要懂一点,不然一些妖魔鬼怪把你吃了你都不知道。外道的神通就是针对上的一个点去显摆的。

「内复有二」,佛陀讲的是内通。内神通也有两种:一种是二乘人所证得的(这里把声闻、缘觉放一块儿,统称为二乘人),还有一种是菩萨证得的神通。

【菩萨修行《大涅槃经》所得神通,不与声闻、辟支佛共。】

菩萨在学这部经的时候证得的神通,跟一般的声闻、辟支佛乘是不一样的。

【云何名为不与声闻、辟支佛共?二乘所作神通变化,一心作一,不得众多;菩萨不尔,于一心中则能具足现五趣身。】

为什么说菩萨的神通跟声闻乘、辟支佛乘不一样呢?佛陀说声闻乘和辟支佛乘他们也修习禅定,也能证得一些些微的神通,但是他们只能「一心作一,不得众多」。他的变化是有限的要是想变成别的形态只能变成一种,无法变成很多种;菩萨不是这样的,「于一心中则能具足现五趣身」,菩萨是想变什么都行。

「五趣」其实就是「五道」,也就是「六道」。当谈到「五道」的时候,就是把阿修罗道给出去了因为阿修罗道在天道、鬼道、人道、畜生道经常都有化现,所以就不讲阿修罗道,直接讲「五道」,其实也包含了阿修罗。有的时候讲「六道」就把阿修罗单列了,所以无论讲「五道」还是「六道」都是类似的含义这个「道」有的时候又用趣味的「趣」来形容,就是「五趣」或者「六趣」。

菩萨要是证得神通,他们的神通想化现什么都行,可以化现为鬼,或者是畜生道,或者人道、天人道、阿修罗道都可以的,这是菩萨。但是声闻、辟支佛不可以的,他们的神通是很有限的,只能做一种,不能变很多。

【所以者何?以得如是《大涅槃经》之势力故。是则名为昔所不得而今得之。】

你如果认真地修学了《大涅槃经》,又按照这部经的指导思想去修习禅定的话,你也能慢慢地证得菩萨的五种——具足化现「五道」任何形态的能力。

具足化现任何形态的能力,其实就是无量的。比如说你变成鬼道众生,鬼也有各式各样的,对吧?有美女鬼,也有青面獠牙的鬼;有很狰狞的,有很丑陋的;有香喷喷的,也有很臭的,其实是无量的。就是说,你认真修学《涅槃经》,按照这部经的指导去修禅定,就能像菩萨一样具足化现各种形态,不受限制了。

【又复云何昔所不得而今得之?】

为什么说过去没得到的东西,学了这部经就得到了呢?

【所谓身得自在,心得自在。何以故?】

学《涅槃经》,学着、学着会觉得身也自在,心也自在,身心都自在都舒服。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从《大涅槃经》的第一节课一直认认真真地听过来的师兄,基本上都已经很自在了。很多师兄都在微信上或者QQ上留言,感慨地说《涅槃经》太好了、太殊胜了,自己都要请,想办法请回家。也有的师兄说:我刚学佛就学了《涅槃经》,本来有很多的困惑,每天都在减少我的困惑,听一节课就少一些困惑,到现在《涅槃经》讲了一半多了,我的困惑也消失了,没有困惑了。这就证明佛陀绝对不打妄语,是真的,除非你没有认真地下功夫。

学习《涅槃经》可以让你身获得自在,心也获得自在,为什么呢?

【一切凡夫所有身心不得自在,】

(你看看)凡夫都很痛苦,身心都不得自在。要么身不自在,要么心不自在,要么同时不自在。

【或心随身,或身随心。】

要么心跟随身体,要么身体跟随心。

【云何名为心随于身?譬如醉人,酒在身中,尔时身动,心亦随动;亦如身懒,心亦随懒,是则名为心随于身。】

什么叫心跟随身体?就好像有人喝醉了,喝醉酒的人的身体中充满了酒精,受酒精的控制和影响,他的身体动的时候他的心也跟着动——摇晃,身体摇来晃去,他的心也开始迷迷蒙蒙丧失理智。

「亦如身懒,心亦随懒」,像有的人身体很懒惰,他的心其实也懒惰。

大家可以观察,如果你放纵自己的肉身的懒惰,你的心也会变得懒散懒惰,不求上进,一定是这样的。

「是则名为心随于身」,世间众生常常是这样的,心跟着身体走,身体控制了他的心。要么是喝醉的时候,身体摇来晃去,恍恍惚惚,他的心也是不清醒的;要么是身体很懒惰,心也懒散,没有上进心,也不想为社会做贡献。这是心随于身。

【又如婴儿,其身稚小,心亦随小;大人身大,心亦随大。】

又像婴儿,婴儿(身体)很小的时候,他的心好像也很小(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哇哇哭,吃饱喝足、睡饱了,就不哭了)。他不关心太多的东西,好像他的身体小他的心也小一样。随着婴儿慢慢地长大,长大成人,身体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心里的烦恼也随之增多了。心里想的事也变多了,好像心随着身体而变化一样。

这很有趣的事情,小孩心小,大人心大,小孩的心很单纯,大人的心很复杂。

【又如有人,身体粗涩,心常思念欲得膏油润渍令软,是则名为心随于身。】

又好像有的人,身体皮肤非常的粗糙,他经常就想着:应该在哪找点膏油来涂抹一下我的身体,让我的皮肤变得越来越柔软光滑。这就是世间的众生,心跟着身走,没有大的追求,就盯着自己的肉身(我的皮肤这么粗糙,整天想着弄点儿油)。他不关心更多的事情,甚至不关心距离他三米之外的事情。这是一般的凡夫。

【云何名为身随于心?所谓去来坐卧,修行、施、戒、忍辱、精进,愁恼之人身则羸悴,欢喜之人身则肥鲜,

也有的凡夫「身随于心」,身体受心控制。凡夫也不都是心跟着身体走,有的时候身体受心的影响比较严重。

同样都是修行人,在一个道场里行走,来来去去,一起打坐,或者一起修习,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等,一群人在这修行。你看,有的人愁眉苦脸,非常不情愿,很痛苦,然后他的身体慢慢地越来越瘦弱憔悴,他觉得修行是一种折磨,他不想坐禅,也不想听经,就在这混日子。有的人在这个道场里非常地精进,充满激情,无论是行住坐卧,还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他都修得很起劲,法喜充满,所以他的身体就肥鲜,有光泽,丰润。

恐怖之人身体颤动,专心听法身则怡悦,悲泣之人涕泪横流,是则名为身随于心。

「恐怖之人身体颤动」,有的人打坐修禅定遇到什么相(确实有的人他见到鬼道众生),吓得浑身发抖,再也不敢打坐了。但有的人「专心听法身则怡悦」,一心一意地听经,法喜充满,心彻底地打开,智慧增加了无数倍,非常的快乐。还有一些人在听经的过程中流眼泪了,感同身受,或者说触动到他记忆中的某一个点,「涕泪横流」,哭起来了。同样都在一个道场修行,人生百态,什么样的都有。「是则名为身随于心」,所以他身体的表现是跟着他的心走。

菩萨不尔,于身心中俱得自在,是则名为昔所不得而今得之。】

菩萨却不是这样的,「于身心中俱得自在,是则名为昔所不得而今得之」。菩萨不像以上这些人,因为心里想法不一样,所以身体外在表现就不同。菩萨是身心俱得自在的,他好像永远超然地微笑着,去感受一切。他不是很离很超然,他是很入很超然。入又无所入,又无可入,这样的状态是菩萨。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所现身相犹如微尘,以此微身悉能遍至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无所障碍,而心常定,初不移动,是则名为心不随身,是亦名为昔所不到而今能到。】

这里讲的是菩萨的神通,也是在禅定中的境界。

菩萨有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身相变得很小,像微尘一样。即便如微尘,自己的形却能遍满无量无边的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感受,菩萨可以把自己变成无量多的微尘,去到无量多的恒河沙一样的数不清的世界。

他可以到任何地方去,没有障碍,而他的心非常的安定、宁静,好像一直都没有动过一样,这是菩萨。

「是则名为心不随身,是亦名为昔所不到而今能到。」菩萨的心是不动的,没有移动,很安定,但是他的身却遍满了一切处,所以他的心不随着身。好像身心分离了一样,他过去没有到的地方,现在也能到。

【何以复名昔所不到而今能到?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所不能到,菩萨能到,是故名为昔所不到而今能到。】

为什么说过去没到的现在到了呢?因为很多菩萨过去也曾经是声闻乘、辟支佛乘,他们修着修着,修到了现在的果位,过去到不了(作为声闻乘、辟支佛乘还不能拥有这样的神通,他到不了),但是慢慢地修成菩萨了,他就能到了。

所以,我们要一直进步,过去到不了的,不代表现在到不了;现在到不了的,不代表未来到不了,你要一直前进。

【一切声闻、辟支佛等,虽以神通,不能变身如细微尘遍至无量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声闻、缘觉身若动时,心亦随动。】

声闻乘、辟支佛乘就有心无力了,虽然有点神通却不能像菩萨一样变化得到处都是,无量恒河沙等诸佛世界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声闻乘、缘觉乘做不到的。而且声闻乘、缘觉乘身体动的时候心也跟着动(这就有点像凡夫了,身体动的时候心也动,做任何动作心在跟随)。

【菩萨不尔,心虽不动,身无不至,是名菩萨心不随身。】

菩萨不是这样的,「心虽不动,身无不至,是名菩萨心不随身。」菩萨的心非常的安定,好像时时刻刻都在入禅定一样,他的心没怎么动,但他的身体,他的应化身到处都在,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好像身心分离了一样。

【复次,善男子,菩萨化身犹如三千大千世界,以此大身入一尘身,其心尔时亦不随小。】

菩萨的神通非常的奇妙

虽然菩萨有的时候把自己化现得非常大,好像能够占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但是瞬间他就能把这么大的身体装进一粒微尘里面去。占满三千大千世界的身体可以瞬间放到一粒微尘里面去,而菩萨的心却没有跟着变小。

很神奇的,菩萨的心不大不小,不动不摇,他的应化身尽情地变化,但是心始终不动,身心分离。

【声闻、缘觉虽能化身令如三千大千世界,而不能以如此大身入微尘身,于此事中尚自不能,况能令心而不随动?是名菩萨心不随身。】

声闻、缘觉虽然能够化身如三千大千世界,却不能够把这么大的身体放到一粒微尘里面去

声闻乘、缘觉乘他们的神通是有限的。打坐的时候闭上眼睛,很多师兄都感觉自己无限大,无限大,到处都在,那你能把这个无限大的身形放到一粒微尘里去吗?好像很困难。但是菩萨能做到,声闻、缘觉做不到。

「于此事中尚自不能,况能令心而不随动?」连这样的神通都做不到,别说心不动了,声闻、缘觉往往是随着「相」风的漂流,自己就在动转。

「是名菩萨心不随身」,所以菩萨跟声闻、缘觉是不一样的。菩萨的心恒处于禅定当中,非常的安定,非常的宁静,心不随身。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一音声,能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闻,心终不念令是音声遍诸世界,使诸众生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而是菩萨亦初不言我令众生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菩萨若言因我说法,令诸众生不闻闻者,当知是人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还有一种神通,当他在禅定中发出一种声音,可以让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能听到。

前几天,河南洛阳的一个师兄说做梦:梦见光,好像梦见有佛陀的启示,梦见「喜舍」两个字。那是菩萨想让你听见你就听见

菩萨想让你听见的话,他可以发出一种音声,让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都听到,他不是故意地说我必须让你们听到。「心终不念令是音声遍诸世界」,没有刻意地说我的音声一定要让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听到。那就成了有为法,他没有刻意。他发出音声就让众生听到了,有因缘的就听到了,过去没听到现在听到了。

菩萨不会炫耀:你看,我发出了一种音声,让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全听到了。菩萨如果去炫耀:你看,因为我讲的法让众生听到了过去听不到的东西。那说明这个人不是菩萨,他终不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他对他自己,以及他所做还有执著。

【何以故?众生不闻我为说者,如此之心是生死心。】

菩萨们讲法就讲了,随缘就讲了,不会考虑有几个人听到,我一定要让他们听到,没有想这么多,只是随缘而已。如果菩萨认为:这些众生从来没听过这个法,我故意地去给他们讲一下,这属于有为法,是生死心、生灭心,就不是常乐我净之心了。菩萨是很随缘的。

【一切菩萨是心已尽,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所有身心不相随逐。】

菩萨没有任何的刻意,所以佛菩萨到处遍在。

你看这个世间该有战争的地方有战争,该有杀戮的地方有杀戮。

前几天,一个非常善良的师兄,因为儿子结婚要大办酒席,说酒席上很多肉菜,想到要杀那么多生,很悲痛,甚至流眼泪。你想佛菩萨到处都在,他为什么不参与不介入呢?因为佛菩萨无我,恒顺众生,缘分到的时候,你该度就被度了;缘分不到,他就在这儿,你也看不见他。所以我们不要有任何的刻意,任何的刻意都会给你带来痛苦,一切都有业,一切都是因缘。

菩萨的心是非常安定的、稳定的,他在禅定中神通是无量的。

【善男子,一切凡夫身心相随;】

菩萨「身心不相随」。

凡夫是身影响心,心影响身。身、心很躁动,很难静下来。

现代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静下来」

我们上禅修课期间,内院三个微信群以及学院的QQ群,都还是蛮安静的。禅修课一结束,大家就开始喧闹了,尤其QQ群表现得比较明显。然后,微信里有各式各样的问题,老公有外遇了、家里亲人不正常了、谁谁欠我钱不还了……妈妈在念佛堂很好,回到家的佛堂里怎么好像浑身没劲……天天一大堆的。其实,大家真的能发现,如果你认真听着禅修课打坐,你不会觉得身边这么喧闹的。是谁造成了这些喧闹?是你自己。不是世界喧闹,是你的心不静。你要是不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你怎么解决问题?一个问题滋生更多的问题。

有的师兄说,我就是坐不下去。我们都讲过无数次了,那你就去做一些运动,去健身房出汗,疯狂地出汗;或者去跑步,跑到虚脱似的。你也会静下来,有时候身体的疲惫会让你静下来;或者去大自然的怀抱里,听听鸟叫声、流水声,摸一摸小花小草,闻一闻泥土的气息,这些也能让你静下来。如果你不静下来,问题是解决不完的。

QQ群里有一个新来的师兄说,我现在准备打坐了,我是先听一些经文的指导再打坐,还是先打坐?最好是听着禅修课打坐因为刚开始学,一步一步地来。其实,虚云老和尚也有很多年盲修瞎练的阶段,一个人在深山打坐,也练出了些微的神通,但是并不圆满。他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困境,后来高人指点他必须学习大乘佛法经典,他才开始去补课。

你只修禅定,很倔强地说:我什么经都不学,就去深山老林里去修禅定。有的时候修成了一个老犟头老杠头倔老头,「我执」非常炽盛,却一点智慧没有。你自己封闭了自己,不听经闻法,怎么会有智慧?佛陀的经文好像导航一样。现在一出门,尤其自驾游,我们都习惯去导航——给我们推荐最佳的线路,就不会绕弯路。听佛陀经文的指引,就是顺着导航走。修行人不学习佛经,乱拜师,哪个是佛?哪个也不是。佛的开示不去听,不是自己浪费自己的生命吗?当然,有的人不喜欢按导航走,自己去探索路线,没问题,但是你必然会走很多弯路。所以,你可以自己开车先走着,然后也得参照一下地图或者导航吧?不然你想走向哪里,你都不知道。

佛陀说:「善男子,一切凡夫身心相随。」身心相随相逐,心影响身,身影响心,互相干扰。菩萨却是身心好像隔离了一样,心很静,身体做它该做的。

【菩萨不尔,为化众生故,虽现身小,心亦不小。何以故?诸菩萨等所有心性常广大故,虽现大身,心亦不大。云何大身?身如三千大千世界。】

菩萨为了化众生的缘故,有的时候变得很小很小(像蚊子、小蚂蚁,甚至比蚊子还小,变成细菌病毒都有可能),但是菩萨的心却不会因此而变小。

不像凡夫,婴儿的时候心小,长大成人了心大菩萨的身形不管变大变小,他的心始终是那样的宏大。

「诸菩萨等所有心性常广大故」,所以我们看,修着修着,拉开差距了。谁的心最大,谁的境界越高;谁的心小了,心狭隘,他的境界必然很低。你的心越大境界越高。

菩萨的心性「常广大故」,有的时候化现的身形很大,他的心也不会变大。大到什么程度?有的时候菩萨化现得一个身形占满三千大千世界,身形虽然变了,心一直不动的。

【云何小心?行婴儿行。以是义故,心不随身。】

有的时候,菩萨的心一直很小,为什么说一直很小?因为行「婴儿行」。

我们前面有一节课专门讲什么是「婴儿行」,很单纯的,很质朴的。菩萨的心不会跟着身妄动,他永处于寂静法性。

【菩萨摩诃萨已于无量阿僧祇劫,远酒不饮而心亦动;心无悲苦,目亦流泪;实无恐怖,身亦颤慄。】

菩萨摩诃萨无量劫以来都不喝酒了,不会因为不喝酒了,心就没有激情了,他的心一直是火热的、炽烈的;菩萨的心里没有凡夫那些「小我」的愁悲苦恼,但是他依然会流眼泪(出于对于众生的悲悯,也会流下眼泪);菩萨的心里没有任何的恐怖畏惧,但是因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了众生浑身可能会颤慄发抖。

所以,我们知道,菩萨和众生真是不一样凡夫只想自己而菩萨想的是众生。

【以是义故,当知菩萨身心自在不相随逐。】

菩萨其实入相入得比众生还深,他又超脱,非常超脱。

【菩萨摩诃萨唯现一身,而诸众生各各见异。】

有时,菩萨就一种形显化在这里,但是众生不同,感觉不一样。佛陀的一句经文在这里——「众生各各随类解」各有各的理解,怎么理解是他的事情,但是佛法在这里。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昔所不闻而今得闻?】

佛陀说:善男子,为什么说菩萨摩诃萨修学《大涅槃经》过去没听说的现在就能听说呢?

【菩萨摩诃萨先取声相,所谓象声、马声、车声、人声、贝声、鼓声、箫笛等声、歌声、笑声而修集之;以修集故,能闻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狱音声;】

菩萨摩诃萨他的心无限大,他包蕴着、收纳着所有的音声之相,大象的吼叫声、马的嘶鸣声、车的声音、人的声音、贝壳的声音、鼓的声音、萧或者笛子的声音、歌声或者笑声,一切声音他都收纳进来;无分别地收纳进来,能闻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狱音声。

菩萨有一颗极尽大的心收纳一切声音,所以也能够听闻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狱里众生惨痛的声音,他会因为众生的惨痛而流泪、而颤

【复转修集得异耳根,异于声闻、缘觉天耳。何以故?二乘所得清净耳通,若依初禅净妙四大,唯闻初禅,不闻二禅,乃至四禅亦复如是。】

对于音声的收集,菩萨的心无限大。

收集音声的时候,慢慢地、不由自主,不求而得,就证得了天耳通菩萨的天耳通跟声闻、缘觉又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声闻、缘觉所得的天耳通「若依初禅净妙四大,唯闻初禅,不闻二禅,乃至四禅亦复如是」。声闻、缘觉乘所证得的天耳通都是受限制的,比如说,他在禅定中证得初禅境界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听到二禅境界的声音,在二禅境界没有办法听到三禅的声音,在三禅听不到四禅境界的声音。

【虽可一时得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音声,而不能闻无量无边恒河沙等世界音声。】

声闻、缘觉修禅定,一时也可听到各处的声音,或者听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声音,但是却不能够听到无量无边恒河沙一样数不清的佛国的声音还是有限制的。

经常修禅定的师兄,有的时候确实会听到一些特别维度的声音。可能一开始较少,慢慢多起来了,各式各样的。可能香味也是,一开始只闻到一种,然后是很多种香味。但是,你要是看到《涅槃经》知道,我们跟佛陀、跟菩萨的差距是多么大。佛菩萨可以听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音声,而且能够听闻无量无边恒河沙等世界所有音声,我们真的还差得很远,所以没有任何值得傲慢的。

【以是义故,菩萨所得,异于声闻、缘觉耳根。以是异故,昔所不闻而今得闻。】

声闻乘、缘觉乘证得的天耳通有限制的,菩萨要好很多,佛就更好很多。所以说过去没听到的现在听到了,过去菩萨可能也是声闻乘、缘觉乘,修着修着,修成菩萨了,继续再修,成佛了,所以过去没听到的现在听到了,现在没听到的以后也是可以听到的。只要一直精进努力就可以了。

【虽闻音声,而心初无闻声之相,不作有相、常相、乐相、我相、净相、主相、依相、作相、因相、定相、果相。以是义故,诸菩萨等昔所不闻而今得闻。】

虽然菩萨们听到了种种的音声,但是他却不执著他听到的任何音声,他并不认为那是一种真的存在、是恒常的、快乐的、是我听到的(执我)、是很清净的、或者是主导性的、依附性的、是作出来的、是有原因、是确定相是一种果相。菩萨不执著,听是听到了,他不会执著,所以,菩萨们过去没听到的现在听到了。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若佛所说,不作定相,不作果相,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来先说,若人闻是《大涅槃经》一句一字,必定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于今云何复言无定无果?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定相,即是果相,云何而言无定无果?闻恶声故则生恶心,生恶心故则至三塗,若至三塗则是定果,云何而言无定无果?】

这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问佛:您刚才讲,不做定相,不做果相(不做确定相,不做因果的果相),不是这样吧,为什么?因为您刚才还讲谁要是听到《大涅槃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字,必定能够成正觉,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不是很确定的吗?

若有人听了《涅槃经》的一个字,一句话,必定能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不是定相吗?您现在怎么又说无定无果呢?如果必定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不是确定的吗那不就是因果的果吗为什么说无定无果呢?像世间的众生听到了恶的声音,有的时候就生起了恶心,生起了恶心就会去三恶道如果他去了三恶道,那不是很确定的一种果报吗为什么说无定无果呢?

【尔时,如来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作是问。】

这时,佛陀赞扬道:善哉!善哉!善男子,问得好,问得好!

【若使诸佛说诸音声有定果相者,则非诸佛世尊之相,是魔王相、生死之相、远涅槃相。何以故?一切诸佛凡所演说无定果相。】

如果你认为佛会音声是很确定的东西,是一种确定的结果,那绝对不是佛或者世尊讲的话,一定是魔讲的话是生死之相根本不是涅槃之相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诸佛所讲的一切都没有很确定的果相

只要是一切有为法就是不定的——佛陀讲的法不是僵死不定的。

【善男子,譬如刀中见人面像,竖则见长,横则见阔。若有定相,云何而得竖则见长、横则见阔?】

善男子,好像一把刀,擦得很干净很亮,用它去照人的脸,如果把刀竖起来,就看到人脸变得很长,非常长;如果把刀横着照,人脸很宽很阔。你感觉脸有定相吗?如果脸有定相,为什么竖着照很长,横着照很宽呢?

哈哈镜,很多师兄都玩过,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曲度,照出来的你,有的时候很高,有时候很矮的,很瘦,有的畸形,有的九曲十八弯。你有定相吗?如果有定相,为什么照出来的都不一样呢?

【以是义故,诸佛世尊凡所演说无定果相。】

所以,佛陀说:在相的世界哪有很确定的东西?只是站在某个角度说某个角度的话而已,哪有很确定的一种果相。

【善男子,夫涅槃者,实非声果。若使涅槃是声果者,当知涅槃非是常法。】

如果你认为:我要是证得了天耳通,一切世间的声音、一切佛国的声音我都听到了,我就成佛了。你通过音声之果去判断你是否成佛的话,那是大错特错的。「涅槃非是常法」,涅槃「非相非非相」,你怎么能用去验证它呢?

【善男子,譬如世间从因生法,有因则有果,无因则无果,因无常故,果亦无常。所以者何?因亦作果,果亦作因。以是义故,一切诸法无有定相。】

善男子,就好像世间从因生出了法,有因就有果,没有因就没有果,因是无常的,果也是无常的。一切都无常,因无常,果也无常,所以,因就是果,果也是因。但是期间是有无量的变化有无量的可能性在变化,所以说一切诸法没有确定之相,你不要那么执著。一切都没有确定之相。

【若使涅槃从因生者,因无常故,果亦无常,而是涅槃不从因生,体非是果,是故为常。善男子,以是义故,涅槃之体无定无果。】

涅槃不是有一个因然后生出了它,有人种下了涅槃,然后就长出了涅槃,不是这样的。

涅槃不是从因缘生的,涅槃不是因果,远离了因果,跟因果无关涅槃是不生不灭,无因无果的,这才是常,是真的。如果有因有果,那不就有开始,有结束了吗?

善男子,所以说「涅槃之体无定无果」。涅槃,没有办法很确定地用去表述它。

【善男子,夫涅槃者,亦可言定,亦可言果。云何为定?一切诸佛所有涅槃常乐我净,是故为定;无生老坏,是故为定;一阐提等,犯四重禁、诽谤方等、作五逆罪,舍除本心必定得故,是故为定。】

善男子,涅槃有的时候也可以讲它比较确定,因为你证得最高境界就是它,你认真修的结果就是它一切诸佛所有涅槃都是「常乐我净」,这是确定的。涅槃没有生老坏死,所以是定的。像一阐提,还有那些犯了「杀、盗、淫、妄」四重罪的人、那些诽谤大乘方等经典的人、那些犯了「五逆重罪」的人,舍离了本心的人,「必定得故,是故为定」。那些人只要心变了,也能证涅槃,所以说涅槃又是一个必定能得到的东西。

说它不确定,在上讲不定的,无法描述。但是,这种最高境界,众生只要努力到一定程度必然证得的,所以它又是一个确定的。这就讲「非定非不定,非不定非定」。

【善男子,如汝所言,若人闻我说大涅槃一字一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汝于是义犹未了了。汝当谛听,吾当为汝更分别之。】

善男子,就像你说的一样,如果一个人听我讲《大涅槃经》,听了一个字或者一句话必然能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你还没有真的了解。

佛陀对光明遍照菩萨说:我在这次法会上一再强调《大涅槃经》的重要性,只要你听过一遍,连着多长时间不去三恶道;只要听一个字、一句话就一定能够成正觉之类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含义,其实你没有真的了解。

现在你要认真地听,我要仔细地讲一讲。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大涅槃一字一句,不作字相,不作句相,不作闻相,不作佛相,不作说相,如是义者名无相相,以无相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里非常深刻,如果品好了,大家直接可以入定的。你怎么听《涅槃经》?听故事?听法理?还是又听故事又听法理?我就是很松、很空、很专注,听着、听着就入定了。你是怎么听的?听《涅槃经》也可以入三昧,入到涅槃三昧你入了吗?

佛陀说这个人真正听了《涅槃经》的一个字或者一句话,就必定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你要直达法性,你不要被文字相、不要被情节故事所搅扰,你要直入涅槃的境界!

所以你听《涅槃经》的时候,不要太著文字相,不要太著经文句子;不要太著我在听,声音好不好听;不要太著这是佛讲的吗?这不是佛讲的?不要太著这句话怎么表达的?……不要想一切。就是说听这部经的时候,不要用妄心去思维任何东西,歇下来,静下来,这就叫「无相相」,就是无相之相。

听《涅槃经》,有的师兄就是打坐的时候听,听着、听着直接入定了两小时,仨小时。不用妄心地思考任何东西,就是听啊听,后来好像在听又好像没在听,倒是没有昏沉,慢慢地就入定了,然后呼吸就消失了。

佛陀讲的「无相之相」,入到「无相之相」,就入到涅槃了。那不是瞬间就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吗?

不是说这部经多么厉害,看一个字、听一个字就立刻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到底是什么含义?是你直入到那个境界,坐电梯一下子上去了,没有波折,不管你根器如何,过去业力有多深重,犯过什么样的重罪都不管,只要你听经的时候是这样去听的,没有妄心的乱动,非常专注,非常安静。

怎么静下来?你认真地、专注地听经,也能让你静下来。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大涅槃一字一句,不作字相,不作句相,不作闻相,不作佛相,不作说相,如是义者名无相相,以无相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天空中一会儿飘来黑色的云彩,一会儿飘走黑色的云彩一会儿飘来灰色的云彩、白色的云彩、红色的云彩、彩色的云彩,一会儿飘走所有的云彩。有时候,天空中突然出现飞鸟的叫声,或者降雨的声音,一会儿又全都消失但是天空在这里,天空一直在这里,非常松的天空,非常空的天空如果你不松不空,不松到极致不空到极致,你怎么能自在呢?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大涅槃一字一句,不作字相,不作句相,不作闻相,不作佛相,不作说相」不作任何相,不执著任何相,只是听,只是听,入无相相,入无相之相,「以无相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30.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60课·不放逸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6

第266课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观看《涅槃经》中的辩论会。我们都知道这个辩论会是外道发起的,佛陀是被动参加的,因为佛陀本身并没有好辩、好斗之心。好辩、好斗之心其实也是「我执」的体现,但是被动参加还是可以的。为了阐明宇宙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2

第262课「无明自性本是无 藉众缘力和合有于一切时失正慧 故我说彼为无明行识为缘有名色 六处及触受随生爱取有缘生老死 忧悲苦恼恒随逐众苦恶业常缠迫 生死轮回无息时本来非有体是空 由不如理生分别我断一切诸烦恼 常以正智现前行了五蕴宅悉皆空 求证菩提真实处」——《金光明最胜王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爱法者卧安,得喜志念清。真人所说法,贤者常乐行。法护行法者,如雨之润生」——《般尼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迦叶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的功能,「眼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今天的这个音乐挺好,我闭上眼睛坐在这里听着这首曲子,就好像看到不停地有更多的尊者和菩萨们络绎不绝地过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一起聆听本师的开示。其实我们都知道学习本师的开示,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眼界,更开拓我们的心界,可以让我们过去坚硬的「我执」和「法执」都渐渐地融解掉。有的人认为学的法多...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容易造成众生烦恼的三个字:「受」「爱」与「触」。我们接着来看:【复次,善男子,智者当观受、爱二事何因缘生?知因想生。】佛陀说:迦叶,善男子,有智慧的人去观察「受」和「爱著」这两件事的时候,他会去找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受,什么造成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虚空无法被时间所限制,虚空没有挂碍,佛性就像虚空一样。接着迦叶菩萨对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