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59课·大乐与大净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3)《大般涅槃经》讲解771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我们继续来学习《大般涅槃经》第二十三卷的最后部分。

上节课,释迦牟尼佛跟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讲了什么是大涅槃。我们接着来看:

【云何复名为大涅槃?有大我故,名大涅槃。】

为什么叫大涅槃呢?有「大我」的原因,所以叫大涅槃。

【涅槃无我,大自在故,名为大我。】

「我」大到极致就是「无我」。

大涅槃有「大我」——大到极致是「无我」。这个「我」是空掉的,你已经感受不到「我」存在,只是随着惯性在进行生活或者工作,实际上你对自己的执著会越来越淡化。直到有一天,完全都不执著「我」,做的一切就是随缘消业、随缘行善、随缘度众生,好像跟「小我」没有直接的关系。虽然你忙忙碌碌,为工作、为生活,可能还是以「小我」为主,但是主观的意念已经消退了。不像学佛前或者学佛的初期,强烈地看重那个「小我」,后来会越来越淡化。

「涅槃无我,大自在故,名为大我」。有「我」的时候是不会自在的,如果你有很鲜明的自我,你会时刻感觉到别人对你「自我」的冲撞,你会经常不舒服,要委屈求全。遇到逆境时强烈地感觉受委屈了,遇到顺境就高兴得眉飞色舞。如果有一天,这个「我」消失了,你作为「大我」的本体而存在着,到处都是你,逆境也是你顺境也是你,张三、李四全是你,山河大地全是你,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星宿、一切佛国都是你。那是很不一样的感觉。

今天的这节课,特别适合大家打坐的时候听,因为很多文字内容,佛陀是在禅定中讲的。如果你在禅定中去感受的话,能够懂得更真切一些。无我了,才有大自在;大自在了,才叫「大我」。

【云何名为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则名为我。】

佛陀讲,大自在——「有八种自在,则名为我」。八种自在都具足的时候,说明你真的具备大自在了。

【何等为八?一者、能示一身以为多身,身数大小犹如微尘,充满十方无量世界。】

哪八种自在呢?

首先,第一种自在是:你可以有无量的应化身,有无量的分身,一身变成多身了。身的数目,无论是变成很大的很多个,还是很小的很多个,像微尘一样无量的很多个,充满十方无量世界。不管怎么变,都是自己在定中、在空中变化的。

【如来之身实非微尘,以自在故现微尘身。】

如来的身形、真身是无相的。有的时候,从应化身的层面上讲,佛有无量的分身、应化身。这些分身可以化为无量,无量的大的、无量的小的,数目像微尘一样多。实际上佛陀的身形跟微尘没有关系的,只是用微尘的无量来形容分身的数目。因为自在,所以随意地分身。

当有一天你也可以在禅定中分一身为无量身的时候,你就证得了大自在,也就证得了大涅槃了。

【如是自在,则为大我。】

如果你的「我」还没有办法无穷无尽大,你是没有办法化现无量的你。

也就是说,必须整体地尽虚空、遍法界,你到处都遍在,才能够化现出无量的自己,到处遍在,这是真的无量。所以至臻就是至臻,也是至臻的无量。

【二者、示一尘身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如来之身实不满于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以无边故,直以自在故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自在,名为大我。】

第二种大自在:好像一个身形可以变得无限大,充满三千大千世界。

当你闭上眼睛打坐的时候,能深切地感觉到你是无量的:我是无量的,无量大自在。你到处都在,无所不在,就是这样的。明明是一个自己,却遍满了三千大千世界。

如来的真身其实不是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因为真身无有边际,谈不上遍满哪儿。你说,我把这个杯子满了,杯子有一定的容积,你把它装满了;这个盆子,我给它装满了,也是有容积的,有边缘的。但虚空法界是无边的,佛的真身也是无边的,没有办法讲充满,因为没有别的更好、更恰当的词来形容了。也就是说,你已经可以完全与虚空法界合一了。

这指的是第二种自在。

因为合一了,你就是整个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就是你。所以,你轻轻松松地就可以把你的身体变得无限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甚至遍满整个虚空法界的任何一处,所以你的「我」是无限大的。

【三者、能以满此三千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过于二十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而无障碍。】

第三种自在:能够用你那个布满了三千大千世界的身体,轻而易举地飞起来,很轻松地越过二十条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国,没有障碍。

大家想象一下一个佛的领土大概就是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如果你无限大地遍满了三千大千世界,就可以轻松地飞动,一念之间就超越了二十条恒河沙那么多数不清的佛世界,到达了极遥远的另一个地方。那是没有速度概念,瞬移一样的。就是说,本来还在这儿的,一念之间,突然就在那儿了;或者这里并没有离开,那边也已经到了。

【如来之身实无轻重,以自在故能为轻重。】

如来的身形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也没有办法拿一杆秤称一称,如来之身是重还是轻啊?如来的真身无相,没有办法用秤去称量,没有办法讲是轻还是重。「轻举飞空」,是比喻那种轻松的程度,快速的程度。

「如来之身实无轻重,以自在故能为轻重」因为很自在能随意去任何地方,所以很轻松。

【如是自在,名为大我。】

你的「我」要是大到极致,那么你一念之间应该能够到你想去的任何一个佛国,这说明你已经自在了。

如果即便是修习禅定也没有做到这样——尚且没有看到娑婆世界之外的任何一个佛国,那么还需要继续努力。要达成对色、受、想、行、识「五阴」彻底突破,才能够达到佛的这种神通——我想去哪个佛国,瞬间就去了。

我们学院有多年禅修体验的个别师兄,也可以去一些近处的佛国了,这已经很好了。

【四者、以自在故而得自在。】

第四种自在:本来就很轻松自在,所以「自在」。

【云何自在?如来一心安住不动,所可示化无量形类各令有心。如来有时或造一事,而令众生各各成办。

因为自在,所以「自在」。怎么个自在法呢?

如来一心安住不动(如来总是修禅定,几乎每一次看到释迦牟尼佛的造像,基本上都是在打坐。长期修禅定,安住不动。)他所示现出来的无量的分身、化身、应化身,「各令有心」。每一个都能知、能觉、能行使使命,没有一个会忘失了自己的初心,会退转了自己的菩提心。也就是说,如来的心可以变为无量的心,放到无量的他所化现的应化身当中,每一个都如同如来的「本身」一样,神通具足、智慧圆满。

如来有的时候或者做一件事,让一切众生想要的愿望都达成了。

这个很神奇——如来有的时候就做一件事,却让所有众生想要的愿望都达成了。

如来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悉见。如是自在,名为大我。】

明明本师释迦牟尼佛安坐在娑婆世界打坐,但是他却有能力在禅定中让其他国土的一切佛菩萨只要想见他,就能见到他。

他有这个能力,就是帮助别人证得天眼通的能力。他只要想被你见到,他就一定能让你见到他,不管隔着什么样的时间和空间。这点非常的神奇。所以说,很多的佛在他们的佛国都能看到本师在这边讲法,只要他想看,本师也让他看,别人就能看见,所以非常自在。

如此地自在,才叫「大我」。只有证得了这样的自在,才叫「大我」。

这节课听下来,我们再对照一下自己的禅定境界,可能会感觉差好远好远。要继续努力

【五者、根自在故。云何名为根自在耶?】

第五种自在:什么叫「根自在」?

【如来一根亦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如来六根亦不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以自在故,令根自在。如是自在,名为大我。】

这里讲的跟《楞严经》也是非常地吻合。第五种自在,佛陀的自在是「根自在」,也就是六根互通互用了。

什么叫「根自在」?就是如来随便用六根的任何一根,都能行使其他五根的使命。比如说用眼睛,如来的眼睛不只可以看,还可以听,可以闻香味,可以尝食物的味道。

他用眼睛一看,就知道食物酸甜苦辣咸。酸,酸到什么程度;甜,甜到什么程度;苦,苦到什么程度;辣,辣到什么程度,一看就知道了。然后,用眼睛一看就能够感受到,如果接触你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个天鹅绒是什么样的质感,那块砖是什么样的质感,那幅油画是什么样的触感,他都能感觉到,用眼睛一看就知道。而且用眼睛一看就能洞悉人心,洞悉众生的心。非常神奇,六根互通互用了。用眼睛可以代替其他五根,同样地,用耳朵可以看,也可以听、可以说、可以闻气味、尝味道、触摸,也可以生起意识。非常神奇!

「鼻、舌、身、意」都同样的,每一根都具备其五根所有的功能,也具备自己原来本有的功能(就是一根都具备六根的功能)。

这一点,很多小孩子在一定的师父指导下修习禅定,慢慢地就可以用手指来识字——手指来代替眼睛行使功能;或者耳朵识字,耳朵代替眼睛行使看的功能。有很多小孩子都已经修炼出来的,所以,我们对佛经真的可以深信不疑。

小孩子们练了不太长时间的禅定就可以证得某根的互通互用,那么佛陀一直修习禅定,修了一辈子禅定,他所证得的互通互用实在是自在到不能再自在了。

同时,佛陀也能够消隐六根的功能。明明可以用眼、耳、鼻、舌、身、意去观察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但是如来也随时有能力关闭所有的功能,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接触,也不起任何的意识。就是说,六根可以互通互用,任何几根可以随意地互通互用,还可以同时关闭所有根,让它们不起作用。这就是真正的如来的大自在,这是真正证得「大我」、「大涅槃」的佛才具备的,一般的菩萨是不具备的。

【六者、以自在故得一切法。如来之心,亦无得想。何以故?无所得故。若是有者,可名为得。实无所有,云何名得?若使如来计有得想,是则诸佛不得涅槃。】

第六:如来安处在本然的、自在的状态,就证得了一切法。但是他的心又不会认为、也不会执著:我证得了一切法,我了解一切,我是正遍知。为什么呢?「无所得故」。到最后你回归本来的实相,只是回归,不是得到(如果说得到,好像是过去没拥有,现在拥有了,叫得到)。而本然的状态一直陪伴你,你只需要发现它、归向它,「歇即菩提」,「歇」就是回到它。本然的状态不是失去了又得到的,而是一直在,只是你过去没有发现而已,所以「无所得」。

后来,你发现了宇宙实相——原来「我」就是那个实相。只要我调整自己的觉知器官,关闭向六尘奔逸的功能,慢慢地就回归了实相,「我」无所得,「我」只是恢复了原有的状态,所以无所得。如果你认为「我」还得到了什么,「可名为得,实无所有」。本来无一物,你得什么?这种本有的状态,它是一种空无相的状态,你得什么了?「实无所有,云何名得?」

如果如来还执著地说「我已经得到了,我已经证得了最高境界了,我已经度化了无量众生了。」如果还这样的话,「是则诸佛不得涅槃」。说明这些佛根本就没有真的涅槃,就别说大涅槃了,小涅槃都没有。

【以无得故,名得涅槃。以自在故,得一切法;得诸法故,名为大我。】

所以说,诸佛到最后只是回归实相,回归本来面目而已,并没有得到任何多余的东西——「无所得」,这才叫涅槃。因为自在,所以得到了一切法。一切法具足,所以叫「大我」。

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如果你是尽虚空、遍法界地存在着,那么尽虚空、遍法界的智慧你都拥有,对吧?如果你到处遍在,到处的智慧你都拥有,你就得了一切诸法,所以这个叫「大我」。

「大我」象征着遍知一切法,了解一切实相。因为你就是一切。你可以作为一只兔子去懂一只兔子,也可以作一只蚂蚁懂一只蚂蚁,作为一个柠檬去懂一个柠檬,作为一个核桃去懂一个核桃……因为你是一切,所以你得到了一切法,这个是「大我」、「大自在」。

【七者、说自在故。如来演说一偈之义,经无量劫,义亦不尽,所谓若戒、若定、若施、若慧。如来尔时都不生念我说彼听,亦复不生一偈之想。】

什么是第七种自在呢?第七种自在是:如来讲法,哪怕只是讲了一个偈颂,但是无量劫过去了(无数的时间过去了),这个偈颂的含义一直经得起推敲,一直被众生在学习、在揣摩,一直在被众生受持和弘扬。一个偈颂可以经历无量劫而不朽,它的含义「生命之树常青」。这是一种自在。

佛陀讲的偈颂通常都围绕着哪些内容呢?一般要么围绕着戒律,要么围绕着禅定,要么围绕着布施,要么围绕着智慧。虽然如来讲了很多法、很多个偈颂、很多的经文,但是如来从来都不会生起一个念头:我在讲法,你们在听法;我已经讲了这么多法,你们听了那么多法。佛陀不会想,不会执著,因为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无有说者、无有听者,所以如来「亦复不生一偈之想」。

如来甚至感觉「我一个偈颂都没讲过」。《金刚经》里佛说:我一个字都没讲过,我什么都没说过。

说了,就放下,松了空了,放出去了。好像一个鸽子放飞了,找不到了。

【世间之人以四句为偈,随世俗故说名为偈。一切法性亦无有说,】

如来讲完了,就空了,什么都没有。如来在倾倒的时候,可以从自己的内在倾倒出无数智慧的、神妙的语言,但是倾倒完毕,又好像自己本来是空空的,倒出去的也是空空的,世界是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倒出去。

如来讲了那么多偈颂,他都认为什么都没讲,但是世间人觉得有韵律的四句话合在一起就是四句偈,像一首诗一样。当我们讲经的时候,谈到偈颂,要受持四句偈,这是随顺世俗方便才说如来讲了四句偈,你要去受持。而实际上,「一切法性亦无有说」。佛什么都没讲,因为「法性」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言语则道断」。一讲,就偏了、歪了,不准确了;不讲,你能感受到它。很多事物,无法用言语表达,你只能去感受。

【以自在故,如来演说;以演说故,名为大我。】

所以「自在」该说的时候说;说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样,很空。该度的众生,已被度了,却没有执著自己度了多少人。

【八者、如来遍满一切诸处犹如虚空。虚空之性不可得见,如来亦尔实不可见,】

第八种自在:如来遍满一切处,像虚空一样到处都在。虚空,没有人能用他的眼睛看到虚空,看不见的;看得见,就不是虚空了。如来也是这样的,你没有办法见到的(如来的真身,没有办法用肉眼见到)。

【以自在故,令一切见。如是自在,名为大我。如是大我,名大涅槃。】

但是,只要如来想被你看见,他就可以显化。你在一切事物里能够感受到他、能够见到他。「性」是吗?性不是相。性是相的本体,但是性又借相起作用,所以,看到就知道这里有「性」在起作用,性又是相。性不是相、又是相,所以非一非二、非二非一。

第八种大自在,说如来遍满一切处,不能被看见,又可以被看见,可以让任何众生看见他,所以,这种能力是「大我」、大涅槃。

一般人没有这种能力——随意地隐身,我想让你看见我,就让你看见我,想变成个葡萄就变成葡萄,想变成一只猴子就变成一只猴子。一般人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佛陀有这个能力。所以,如果经常修禅定的话,会觉得六根造的世界非常狭小,有更大、无量的世界会让你迷醉。六根造的幻觉世界像个肥皂泡泡一样,很紧绷、很丰富、很缤纷,很无常地变化着,但是非常狭小。

【以是义故,名大涅槃。】

以上提到了「八种自在」,如果你都具备了,说明你证得了大涅槃,成佛了。

有的师兄也讲,禅宗不是说见性就成佛么?见性就是佛?怎么《涅槃经》讲成佛还这么复杂?禅定中要证得这么多的神通呢?见性是你明了了佛理,那只是修行的开始,入门了。这条路刚刚进门,但是接下来路还长,要走好远才能成佛。

【复次,善男子,譬如宝藏,多诸珍异,百种具足故名大藏;诸佛如来甚深奥藏亦复如是,多诸奇异,具足无缺,名大涅槃。】

接下来,佛陀又讲: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善男子,就好像宝藏,里面各种各样的珍宝都有,才叫大宝藏。诸佛如来甚深奥藏也是这样的,有各种各样奇异的宝贝,「具足无缺」,所以叫大涅槃。

在你学习任何一部经的时候,都能感到惊喜、惊艳、惊讶、震撼,因为每一部经里几乎都有一些奇珍异宝等着你去挖掘。每次听经都能听到一些新、奇、特的东西,所以说,诸佛如来甚深奥秘宝藏就是这样的,很多奇珍异宝在里面等着你。

【复次,善男子,无边之物乃名为大;涅槃无边,是故名大。】

善男子,无边的东西才叫「大」;大涅槃是没有边际的,所以叫「大」。

如果有边际,它就不够大。世界上最大的是虚空,没有边际,无量、无量、无量,最大。所以每一次你念无量寿佛、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无量、无量……要体会那个「无量」,那是世界上最大的。

【复次,善男子,有大乐故,名大涅槃;】

为什么叫大涅槃?因为有大乐。大乐,不是普通的小乐;大乐,是极致的快乐。

【涅槃无乐。以四乐故,名大涅槃。】

单单要是说小涅槃,其实没什么可乐的。真正具备常、乐、我、净,那才叫大涅槃、才是大乐。

【何等为四?一者、断诸乐故。不断乐者则名为苦,若有苦者不名大乐。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

为什么大涅槃里有大乐呢?首先,大乐,断除了一切小乐。一切小乐,就是在的世界里,跟苦相对的那个乐,二元状态的那个乐。有苦就有乐,起伏变化,一会儿上来、一会儿下去,那个乐其实是小乐。因为乐了之后就是苦,所以说,有乐就有苦,那个乐其实带来的是苦。既然有苦,就不是大乐。只有断除了小乐、小苦之后,得到一种超越二元的,无有苦、无有乐的,这才叫大乐。

【涅槃之性,无苦无乐,是故涅槃名为大乐。以是义故,名大涅槃。】

「涅槃之性」就没有苦、没有乐,所以说涅槃是大乐。超越了二元对立,离开了了,「以是义故,名大涅槃」。

【复次,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凡夫,二者、诸佛。凡夫之乐,无常败坏,是故无乐。】

佛陀继续又讲善男子,这个乐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凡夫的快乐,一种是诸佛的快乐。凡夫的快乐是无常的、败坏的(今天涨工资了,乐了;今天七夕节被送了好多玫瑰花,乐了,没送就苦了;这个下岗了,就苦。凡夫的乐是著相的,所以是无常的、败坏的。)所以并不是真正的乐。因为会变化的,它不稳定。快乐、快乐——很快就没了的乐。

【诸佛常乐,无有变异,故名大乐。】

但是诸佛的乐是长久的乐,是不变的乐,永远地愉悦、自在,所以叫大乐。

【复次,善男子,有三种受:一者、苦受,二者、乐受,三者、不苦不乐受。】

「受、想、行、识」的受有三种:一种是苦受,一种是乐受,一种是不苦不乐受。

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受。苦受,接触了,感受不舒服;乐受,感觉是愉悦的;不苦不乐,麻木,没感觉。比如说我端一只碗,不烫也不凉,没感觉;拿一支笔,没感觉;不苦不乐受。

【不苦不乐是亦为苦,涅槃虽同不苦不乐,然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在相里你感受不苦不乐的时候,其实也是苦的,因为你还是就相在感受。涅槃虽然也是不苦不乐的,但是超越了二元,是离了相的乐,那是大乐。

这种乐是必须修禅定的,不修禅定是无法证得的。佛陀说,只有获证了这种超越二元的、离相的大乐,才叫大涅槃。

【二者、大寂静故,名为大乐。】

第二、大寂静才叫大乐。

【涅槃之性是大寂静。】

当众生的心不寂静、不宁静的时候,喧闹的时候,是有烦恼的状态。

烦恼消,「色、受、想、行、识」空的时候,就是绝对的大寂静。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才能证得大乐,大寂静之乐。「涅槃之性是大寂静」。

【何以故?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故,名大涅槃。】

佛法是能让你安静下来的,让你不著相,你从里出来,瞬间安静了,因为是喧闹的。本身不喧闹,因为你的执著,忽略了「相空」的本质,你随着而走了,所以喧闹。而佛法、涅槃,让你获得极致的大寂静,远离一切愦闹之法,所以是大涅槃。

【三者、一切知故,名为大乐。非一切知,不名大乐。诸佛如来一切知故名为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为什么说大涅槃是大乐呢?一切之正遍知,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什么都知道,没有不知道的东西)。如果你还有不知道的东西,对这个世界和实相还有疑惑,那你还没有证得大乐。

诸佛如来什么都知道,是因为天耳通、天眼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漏尽通全都证得。什么都知道,问不倒他,所以这是真正的大乐、是真正的大涅槃。

【四者、身不坏故,名为大乐。身若可坏,则不名乐。如来之身金刚无坏,非烦恼身,无常之身,故名大乐。】

为什么说大涅槃才是大乐呢?身不坏。如来之身金刚不坏,不是烦恼之身,不是无常的肉身,所以叫大乐。

【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如果你的身形还会朽坏,那还是上的显化,没有大乐。只有真正金刚不坏,才叫大乐,叫大涅槃。

为什么这种境界叫做大涅槃,而不叫做别的?比如说叫做解脱、超脱、自在、圆满,为什么叫它大涅槃呢?

佛陀开始举例子了:

【善男子,世间名字,或有因缘,或无因缘。】

善男子,光明遍照菩萨,你看世间,世界的名字,「或有因缘,或无因缘」。

世间上众生的名字、或者一切器世界的名字,它都是有因缘或者无因缘的。

【有因缘者,如舍利弗,母名舍利,因母立字,故名舍利弗;】

有因缘的,比如说像舍利弗(有时也叫舍利子),他为什么叫舍利弗?因为他的妈妈叫舍利,他是舍利这个女人的孩子,所以叫他舍利子,也叫舍利弗。

因为妈妈叫舍利,他就叫了舍利子,他的名字因为妈妈而来。有因缘吧?有。

【如摩鍮罗道人,生摩鍮罗国,因国立名,故名摩鍮罗道人;】

有一个道人(修道之人),名字叫摩鍮罗,他为什么叫摩鍮罗?因为他是摩鍮罗国的人,所以就着国家给他立了个名字,叫摩鍮罗道人。

就好像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然后你又是个修道者,国外的朋友叫你「中国道人」。说那是来自中国的一个修道者」,你的名字是因为国家而立的,有这样立的名字。

【如目揵连,目揵连者,即是姓也,因姓立名,故名目揵连;】

因缘而立名的还有目揵连(「神通第一」的目揵连),他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目揵连是他的姓。他姓目揵连,所以简称他叫目揵连。因姓立名。

有的时候,像我们学英语的时候,英语国家有一些姓名,我们直接称呼他的姓,不叫他的名字,因姓立名。目揵连是目揵连的姓,直接用姓去称呼他了。

【如我生于瞿昙种姓,因姓立名,称为瞿昙;】

(接下来佛陀又讲自己)像我生于瞿昙种姓(乔达摩种姓),因姓而立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大家平常简称我叫悉达多,有的时候也叫我瞿昙(乔达摩的音译)。有的时候不叫我名字,用姓来称呼我,叫我乔达摩了。这也是因姓立的名字。

【如毗舍佉道人,毗舍佉者,即是星名,因星为名,名毗舍佉;】

再比如毗舍佉道人。「毗舍佉」是星星的名字,家长根据星星的名字给他取了个名字,叫他毗舍佉。因为星星而立了名字。

【如有六指,因六指故,名六指人;】

比如有的人长了六个手指,长了六个手指头的人非常的少见,不知道大家见过没有?我小的时候见过一个小孩子长了六个手指,他的第六个手指是在大拇指的边缘长出来的,没有指甲,小小的,就是一个突起,六个手指。

有的人长了六个手指(这样的人很稀有),别人叫他六指人。因为长了六个手指,简称六指人。是根据他的特征来描述他,也是有因缘的。

【如佛奴天奴,因佛因天,故名佛奴天奴;】

像佛奴天奴,是因为佛或者因为天而立名的。这都是有因缘的。

【因湿生故,故名湿生;如因声故,名为迦迦罗、究究罗、咀咀罗。如是等名,是因缘名。】

有四类众生,「四生」——胎、卵、湿、化(胎生的、卵生的、湿生的、化生的)。有的众生因为湿气而生,这个地方很潮湿,慢慢地就长出生命来了,因湿而生,所以叫湿生。这是有因缘吧?有因缘。

还有的是通过声音来立名字的,比如说有的叫做迦迦罗,有的叫究究罗,有的叫达达罗,这些名字是根据声音象声词来立名字,这也是因缘名。

以上讲的都是有因缘而产生了名字。

【无因缘者,如莲华、地水火风、虚空;】

无因缘的也有,像有的花叫莲花,为什么叫莲花呢?没有原因,就叫它莲花。地、水、火、风,为什么叫它地水火风?没有原因,就叫它地水火风。自古以来祖先们就是这样叫的,我们就习惯了,没有原因,不知道为什么。像虚空也是这样的,为什么叫它虚空,不叫别的呢?不知道。为什么叫它虚空,不叫水晶,不叫牛蹄印儿?不知道。它就叫虚空,没有原因。

【如曼陀婆,一名二实——一名殿堂、二名饮浆,堂不饮浆,亦复得名为曼陀婆;】

像曼陀婆这样的名字,曼陀婆——一个名字代表两种含义:有的时候代表殿堂、有的时候代表饮浆喝浆水、喝豆浆,液体,喝果浆),殿堂和饮浆水毫无关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叫的,不知道为什么。

这一个词有两种含义,要看场景,它代表那种含义:我来到了一座「曼陀婆」,这时「曼陀婆」代表的就是殿堂,我进入了、来到了一座殿堂;然后,我说吃饭了——「曼陀婆」,喝点果浆,喝点浆水,喝点豆浆,这时「曼陀婆」代表饮浆水。大家都能了解的,「亦复得名为曼陀婆」。

【如萨婆车多,名为蛇盖,实非蛇盖。是名无因,强立名字。】

比如萨婆车多,这个词很奇怪。「萨婆车多」代表什么呢?代表蛇盖,盖住蛇的那个东西抓蛇的时候一下子把蛇扣住的那个东西,代表它。为什么叫它呢?没有因缘。为什么管这个东西叫萨婆车多?不知道。这也是无因缘强立名字,不知道祖先们为什么这么叫。

【如坻罗婆夷,名为食油,实不食油,强为立名,名为食油。是名无因,强立名字。】

还有坻罗婆夷,代表食油(食用油),实际上坻罗婆夷本身跟油没有关系,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叫,但是祖先们就是这样叫,所以叫食用油。

这些都是没有原因就给它立一个名字,不知道为什么。

【善男子,是大涅槃亦复如是,无有因缘,强为立名。】

善男子,这个大涅槃也是这样,你问我为什么这种最高的境界、最圆满的解脱境界、常乐我净的境界叫涅槃,不叫别的呢?为什么叫大涅槃呢?「没有因缘,强为立名」。我们也不知道,诸佛就是这样叫的。很久以来,无量劫以来就是这样叫的,就叫它涅槃。

【善男子,譬如虚空,不因小空名为大空也;涅槃亦尔,不因小相名大涅槃。】

一谈到虚空,你没有办法说我家的虚空,你家的虚空;或者我瓶子里方的虚空,你瓶子里圆的虚空;或者我这边大大的虚空,你那儿小小的虚空。没有办法这样讲。

虚空是无形无相、无量大的,很难去形容它。涅槃,也不能说它是很小的一个东西,它是无量的。它像虚空似的到处都在,它又不是虚空,像虚空不是虚空,它是大的,所以叫「大涅槃」。

接下来,佛陀继续解释:

【男子,譬如有法,不可称量,不可思议,故名为大;涅槃亦尔,不可称量,不可思议,故得名为大般涅槃。】

善男子,就好像「有法」,不可称量,不可思议。「有法」,不知道怎么称量它,不知道怎么思考它,不知道怎么讲说它,所以用一个字「大」来形容,你去感受吧「大」——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大」——无法具体讲有多大?无量大,到处都是它。涅槃也是这样的,不可称量,不可思议,所以称之为「大」,「大涅槃」。

【以纯净故,名大涅槃。】

为什么叫它大涅槃?因为很纯净,没有染污。非常清净,一点杂质都没有。

【善男子,云何纯净?净有四种。】

善男子,为什么说纯净呢?纯净有四种含义。

【何等为四?一者、二十五有名为不净,能永断故得名为净。净即涅槃,如是涅槃,亦得名有,而是涅槃实非是有,诸佛如来随世俗故说涅槃有。】

哪四种呢?第一种纯净:——先讲什么是不纯净,什么是不干净,什么是染污。轮回的二十五种形式是染污,是不干净、不清净。而涅槃的境界永远地断除了轮回,断除了二十五种染污的存在形式,所以是净的,这种纯净就是涅槃。这样的涅槃是一种存在,但是你又不能讲它是有是无,不准确。诸佛如来随着世俗讲这种存在,存在吗?世俗都说是「有」,那就叫「有」,说涅槃「有」。

【譬如世人,非父言父,非母言母,实非父母而言父母;涅槃亦尔,随世俗故说言诸佛有大涅槃。】

好像世间人,不是自己的父亲,也可以说是自己的父亲;不是自己的母亲,也可以说是自己的母亲。说是说,其实并不是真的。涅槃也是这样的,随着世俗人「说言诸佛有大涅槃」。

因为它明明就存在这种状态,诸佛就在这里,所以随顺着世间,说诸佛有大涅槃。实际上没有办法讲是有还是无,是「非有非无」,难以形容的。

刚才讲的是「净」的第一种含义。

【二者、业清净故。一切凡夫业不清净,故无涅槃。诸佛如来业清净故,故名大净,以大净故名大涅槃。】

第二种含义:这个「净」非常纯净,纯净到什么程度呢?业都清净了,所以叫大净。业清净了叫「大净」,彻底的清净了,所以叫「大涅槃」。

为什么说诸佛如来业清净了呢?我们都知道,随缘来度众生,不主动造任何业。随缘消业,不会造新的业了,业清净了。他不会「杀盗、淫、妄、酒」了,怎么会有新的业呢?他不会「贪、嗔、痴、慢、疑」,没有新的业,所以清净了——大净、寂静,彻底的净、极致的纯净,这是「大涅槃」,涅槃非常纯净。

【三者、身清净故。身若无常则名不净,如来身常故名大净,以大净故名大涅槃。】

第三种含义:身清净了。你的身体(如果还是肉身)是无常的,就不净。如来真身是法身,无形无相,无有生灭,所以是「大净」。「以大净故名大涅槃」,极致的纯净,没有生灭的纯净,大涅槃。

【四者、心清净故。心若有漏名曰不净,佛心无漏故名大净,以大净故名大涅槃。】

第四:「心清净故」。刚才讲了身,现在讲心。心清净了,「心若有漏名曰不净」,如果心里还有漏洞、缺失,还有习气、烦恼,那叫「不净」,不纯净,不清净。但是佛心无有漏,所以叫「大净」。极致的净,所以叫大涅槃。

佛陀说:善男子,所以说,极致的乐——大乐,极致的净——大净,这才是真的大涅槃。

【善男子,是名善男子、善女人修行如是《大涅槃经》具足成就初分功德。】

如果你认真地学习《涅槃经》,学到这里了,把以上提到的内容都掌握了、消化了、吸收了,慢慢地,你就能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了能够具足成就一切功德,打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就开始有功德了。这个不是福德,是从智慧和证悟的角度讲是功德,不是人天福报那么简单。

这节课的内容虽然很「寂静」,但是建议大家要重视一下。因为讲了大涅槃的具体含义。当然了,以后的章节还会继续再讲。这是佛陀已经把我们领进门了,刚刚进门了。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31.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59课·大乐与大净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8

第278课「文殊师利,若菩萨不行色空是菩萨行,不行色不空是菩萨行。何以故?以色自性空故。如是菩萨不行受想行识空,不行受想行识不空,是菩萨行。何以故?心意识不可得故。」——《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后分》部分。【阿难,我入涅槃,如转轮王经停七日,乃...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2

第272课「如来法身平等,离心意识无分别故。文殊师利,一切诸法悉皆平等,平等故无住,无住故无动,无动故无依,无依故无处,无处故不生,不生故不灭。若能如是见者,心不颠倒,不颠倒故如实,如实故无所行,无所行故无来,无来故无去,无去故如如,如如故随法性,随法性故不动。」——《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本师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们:大家好!上节课的最后,佛陀又再一次强调:我们手头的这部微妙的《大涅槃经》的重要性,佛陀说《大涅槃经》是一切善法的宝藏,也就是说一切善法的精髓在《涅槃经》中都能找到。佛陀说,《涅槃经》就是这样,好像大海里藏着各种各样...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修到第四禅的圣人可能有两种倾向性:一种「乐三昧」,另一种「乐智慧」。就是一种比较喜欢或者贪爱三昧,另一种是比较喜欢或者贪爱智慧。喜欢智慧的这些圣者会进入到五净居天,喜欢三昧的这些圣者会进入到无色界。【如是二人:一者、修第四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8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上节课,佛陀打比方,用恒河来比喻涅槃之河,说有的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先沉下去了,被水淹没了,不久之后又出来了,出离水面了,结果没呆多长时间又沉下去了,又被水淹没了。为什么呢?明明都遇到了涅槃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7 | 涅盘经

各位尊者、菩萨:大家好!就在今天上午,听闻一个消息:我一直非常敬重的大德——梦参老和尚,已经示寂。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感应也是相当的明显。在这里,如果说醍醐这几年讲法有一点点微薄功德的话,把这些功德都回向给伟大的梦参老和尚。其实,不管梦参老和尚去到哪里,哪里都是净土,我们也不需要特定地、特意地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