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7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2-27)《大般涅槃经》讲解732

00:00

各位尊者、菩萨:

大家好!

就在今天上午,听闻一个消息:我一直非常敬重的大德——梦参老和尚,已经示寂。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感应也是相当明显。在这里,如果说醍醐这几年讲法有一点点微薄功德的话,把这些功德都回向给伟大的梦参老和尚。其实,不管梦参老和尚去到哪里,哪里都是净土,我们也不需要特定地、特意地他往生到哪里哪里去,因为他本就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能更好地承担起传法的大任,希望能够不辜负本师,也不辜负梦参老和尚的殷切期望。这是我们能做的。

接下来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

上节课佛陀讲,有一次他在耆闍崛山跟弥勒菩萨谈论世俗义谛的时候,舍利弗等等五百个声闻弟子就已经听不懂了。如果如来去谈出世间第一义谛的话,又有几个人真的懂呢?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实修,不要把过多的时间花在戏论上面。一切相都是心之幻化,每天都要花点时间回归「能够幻化一切的本心

【善男子,或有佛性,一阐提有,善根人无;或有佛性,善根人有,一阐提无;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俱无。】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呀,佛性这个东西,是很奇妙的,有的时候在一阐提的身上显现,但是有善根的人身上你未必能发现;有的时候佛性又在有善根的人身上出现,但是在一阐提身上你看不见;也有的时候佛性在一阐提身上、在有善的这些人身上都有体现;有的时候在以上两种人身上都无体现都看不出来

善男子,我诸弟子若解如是四句义者,不应难言一阐提人定有佛性、定无佛性。若言众生悉有佛性,是名如来随自意语。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我的这些弟子们,如果真的能够明白我前面讲的这四句话的含义,那么他们真的不应该再去断言或者再去发难,说一阐提人到底有佛性,还是到底没有佛性?如果他们真的懂我前面讲的四句话的含义的话,他们就不会针对「一阐提人是否有佛性」这个事情再起争执。

有的时候佛陀说「众生都有佛性」,这是佛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到的,即便你无法理解,你也要确信。当你成为佛的时候你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来如是随自意语,众生云何一向作解?】

有的时候佛陀站在自己的角度下的判断,众生站在众生的角度却去做各种各样的解释。

善男子,如恒河中有七众生:一者、常没,二者、暂出还没,三者、出已则住,四者、出已遍观四方,五者、遍观已行,六者、行已复住,七者、水陆俱行。

佛陀说善男子,就好像恒河中有七种众生:一种进了恒河就会沉底被水淹没;第二种是出来水面,一会儿又被水淹没了;第三种是出来以后能够安住在水面的;第四种是出来以后向四面八方去看的「遍观四方」这一类;还有第五种,东看看、西瞧瞧,四面八方看完之后,向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去行走、去游走;第六种是「行已复住」,向四面八方看了看之后,向一个特定的方向游走一段时间又停住了;第七种是「水陆倶行」,就是在水里也能游,在陆地上也能走。

恒河中有这七种众生。这又是比喻。

我们看一下:

言常没者,所谓大鱼,受大恶业,身重处深,是故常没。暂出还没者,如是大鱼受恶业故,身重处浅,暂见光明,因光暂出,重故还没。

佛陀说进入到恒河就沉没的、就沉底的这些众生,就是那些大鱼,受了大的恶业了,身体非常重,进到水里就沉下去了,所以经常被水淹没。这是恶业很重的一类众生。

有一类众生,出离了水面一会儿又沉下去了。这种大鱼这种众生因为造作的恶业比较多,身体比较重,所以「身重处浅,暂见光明,因光暂出,重故还没」。这些众生造作的恶业比较重,他们就处在浅水的部分,在还没有沉底的时候看到了一点点的光明。因为光明,努努力就上水面了,就露出头来了,但是身子实在是太重了,业太重了,结果又掉落下去,又沉底了。

出已住者,谓坻弥鱼,身处浅水,乐见光明故出已住。遍观方者,所谓[+]鱼,为求食故,遍观四方,是故观方。

还有一些众生,就好像坻弥鱼一样。「身处浅水,乐见光明」,平常往往生活在水比较浅的地方,喜欢看到外面的光明。因为喜欢光明,跳出了水面,跳出水面,还能够继续停留一段时间「出已住」者,跳出水面还能停留一段时间,这是坻弥鱼。还不错的。

还有一种众生是「出已住,遍观四方」这种鱼,资料里写叫「䱜(cuò)鱼」,我不知道这个音注得对不对,大家可以查一。这种众生,为了求食物的缘故,出来水面东看西瞧,遍观四个方向

观已行者,谓是[+]鱼,

看完了,知道我该去哪了,然后就游向它想要去的那个方向

遥见余物谓是可食,疾行趣之。故观已行,行已复住者,是鱼趣已,既得可食,】

䱜鱼出离水面,它不是为了光明,它是为了找食物吃,然后四面八方都看看,是为了找食物。

「观已行者,谓是䱜鱼」,四面八方看完了之后又向一个特定的方向走了,证明什么?远远地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了,那是一个可以吃的东西,所以它就奔着那个方向去了。「疾行趣之」,向着食物的方向游得非常快。

游得很快,到达了它想要去的地方就停住了然后就开始吃它想要吃的东西了。

即便停住,故行已复住。】

所以向一个特定的方向去,是因为看到了食物停下来,是为了吃那个食物。

水陆俱行者,即是龟也。

还有一种众生是「水陆俱行」,就是水里也能生活,陆地上也能生活,我们学生物知道这是两栖类动物,指的是龟类众生。

善男子,如是微妙大涅槃河,其中亦有七种众生,从初常没乃至第七,或入或出。

接下来佛陀就讲善男子迦叶呀,我的比喻先说到这里。你面前的这个微妙的大涅槃之河里面,也有七种众生原来前面都是打比方的。大涅槃河里有七类众生:第一种,一接触这个大涅槃之河他就沉没了,一直到最后「水陆俱行」的,在水里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有七类众生。

「或入或出」,你看这七类众生,有的进到涅槃河就沉进去再也出不来了;有的还能出来;有的还能在河面行走;有的在水里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这都是比喻。

【所言常没者,有人闻是《大涅槃经》,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常乐我净,终不毕竟入于涅槃,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人谤方等经、作五逆罪、犯四重禁,必当得成菩提之道;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辟支佛等必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是语已,生不信心

听了以后不信的,就是说有的人就听说《涅槃经》里讲,「如来常住,无有变」,高僧大德表面上示寂,其实根本没走,他就不信;听《涅槃经》里讲常乐我净,他也不信;《涅槃经》里讲,佛陀入涅槃,不是说真的就消失不见了,不是这样的,他也不信;佛陀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他也不信;有的时候佛陀讲,那些一阐提人,那些诽谤了方等大乘经典的人,那些造作了五逆重罪的人,犯了杀妄四重罪的人,到最后只要悔改了,只要改过了,善根重新生起来,到最后都能证得菩提之道,他也不信;佛陀有的时候讲,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以及辟支佛等等等等,到最后都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他也不信。就是说,《涅槃经》里讲什么他都不信,「不生信心」。

【即作是念。作是念已,便作是言:】

不但不信,他还说什么呢?

【是涅槃典,即外道书,非是佛经。是人尔时,远离善友,不闻正法。虽时得闻不能思惟,虽复思惟不思惟善,不思惟善故如恶法住。】

《涅槃经》里讲什么这一批人都不信,而且他心里还生起这样的念头:《涅槃经》根本就不是佛讲的,《涅槃经》是外道讲的书,不是佛经。可见这个人已经远离善友太久太久。他听不进去真正的正法,偶尔听见那么一句两句,他也不能深入地思惟正法。即便是偶尔思惟,就是想一想这个经文里的句子,即便是这样想一想,但是他也不往好想,它往坏想。

「不思惟善故如恶法住」,好不容易听到《涅槃经》了,他认为是外道的经典,不是佛经,听不进去。即便听进去了,想一想,也往坏处去想,正法往邪处去想,「如恶法住」。

【恶法住者则有六种:】

明明是善法,他给想成了恶法,而且他的心就安住在恶法这里边了。有以下六种状况可以说明这个人已经出现了多大的问题:

一者、恶,二者、无善,三者、污法,四者、增有,五者、恼热,六者、受恶果。是名为没。

第一他想的都是「恶」的他恨这部经、讨厌这部经,不想听,往坏了想,心念都是恶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无善」此刻他的心里已经生不起来什么善念了。

第三「污法」他甚至开始诽谤这部伟大的《涅槃经》,污染这部经。

第四「增有」他进一步地贪恋轮回。

第五「恼热」心里狂躁燥热烦躁。

「受恶果」他就承受了一些恶的果报。

像这样的人就肯定是入到涅槃河就沉没了、沉底了,淹死了。

【何故名没?无善心故,常行恶故,不修对治故,是名为没。】

为什么他明明遇到涅槃河却没有解脱呢?因为他没有善心了,常行恶习惯了不知道怎么对治自己身上的恶,所以他就沉没了。

佛陀说:

【所言恶者,圣人诃责故,心生怖畏故,善人远离故,不益众生故,是名为恶。】

大家也可以记录什么样的表现是善恶的「恶」呢?

首先,他的行为是圣人所诃责的行为圣人经常批评这种行为批判这种行为,他却拥有着。圣人一批评什么现象,他都中招了,好像批评的他一样,然后心生怖畏。他行这些恶无论是身意的恶,他心里是不舒服的,是不安的,半夜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半夜是怕鬼敲门的,做贼是心虚的……

行了身意的恶,他是不安的,他是害怕的,他是恐怖、畏惧的。这说明他行恶了。

这个人恶还有什么表现?你看,善人都远离他了,真正的善人都不想跟他来往了。这说明他在行恶,他已经为人所不耻了。

还有「不益众生故」,什么样的行为是恶呢?对众生一点好处都没有,可能只对他自己有好处,甚至对他自己都没什么好处,损人又不利己,像这样的行为都是恶。有的恶,是损人而利己,有的是损人不利己。不利于众生,对众生没有益处、没有好处,这就是恶。

反过来什么是善呢?我们就知道了,圣人经常称赞的行为你做了以后心里非常愉快而坦荡的行为,你做这个事情善人就越靠近你的行为,对众生有益的行为,这都是善的。所以只要对众生有益,哪怕只对一个众生有益,它也是善的。发心是相当关键的

就好像现在有师兄在忙着把文言文的佛经翻译成白话文,有师兄不帮忙、不赞叹,还说风凉话,还讽刺挖苦这样的行为就不是菩萨应有的行为。因为并不是所有师兄都能够读进去文言文的佛经,也不是所有师兄都有时间说我读一百遍、一千遍,以求得对于经文完美的理解,有的师兄是没时间的师兄真的需要那些被翻译成白话文的佛经,所以有的菩萨就在做相关的事情你不帮忙也就罢了,绝对不可以泼冷水这不是菩萨应该有的行为。

当然,可能你没有受菩萨戒,如果你受了的话,这样做是不对的。不益于众生的行为就是恶行,所以你做的一切只要发心是为众生,只要利益到了至少一个众生,那这个事情就有价值。何况利益的众生绝对不止一个

佛陀的三藏十二部,卷帙浩繁,要想把这三藏十二部都能够完美地传到每一个众生的心中,需要我们采用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他爱听经,就讲给他听;他爱看文字,就给他翻译;他爱读原经,那正好有原经文,是不是?只要众生能够受益,这个事情就值得去做,不要轻易地给善行泼冷水。因为这样的行为属于恶行,大家要注意。

【言无善者,能生无量恶果报故,常为无明所缠绕故

佛陀讲你做不善的事情,你会得到无量恶的果报,何必呢?你给自己招来这些恶的果报,又会经常被无明所缠绕。

为什么行恶?无非就是贪是你自私,是「我执」导致的。贪痴就是无明的体现,被无明缠绕了,修到什么时候才能解脱呀?表面上很用功,「楞严咒」背得很好,《楞严经》也读得很熟了,都可能可以去讲了,但是你的行为说明了你的修为你的行为说明了你的修为说明了你的境界。我们学佛不是只提高我们的智商增加我们的智慧那么简单,你要更多有慈悲心、哀愍心、同理心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心。学佛,你要变得善良,而不仅仅是增加了知见。

所以「无善者」不修善的人,他们自己给自己造了无量恶的果报,自己被无明所缠绕。

【乐与恶人为等侣故,】

喜欢交那些恶的朋友。他心里有恶念,他交的朋友也是那样的,就是所谓的鱼找鱼、虾找虾。互相耽误着,而不是互相去促进、提升。

【无有修善诸方便故,其心颠倒常错谬故,是名无善。】

如果你只想自己是最对的,而不想为众生做点什么,你没有种种的善巧方便去利益众生的话,那你的心时常是颠倒的、是错谬的。这就是不善的表现。

言污法者,常污身口故,

佛陀讲「污法」,什么叫对于法的污染呢?「污法」,一个最明显的表现是「常污身口」。就是你的身体经常造作恶业,比如说杀淫;口,你的嘴经常说恶话,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如果你的身、你的口你都守不好,那你就在污染法。不是仅仅在污染你自己,因为你学的是佛,大家看这个佛弟子的表现就知道佛法好不好你要是表现不好,你就污染了法。

所以佛弟子的行为太重要了,一定要谨慎

【污净众生故,增不善业故,远离善法故,是名污法。】

对于法的污染,还会污染那些本来挺清净的众生。人家有正知正见,结果你要是说话不慎、做事不慎,你把人家给染污了,你就耽误了多少众生啊!如果你传播的是错误的知见,你将耽误多少众生啊!「增不善业」,就进一步增加了自己身上的不善之业,就进一步地远离了善法,这就叫「污法」。

所以,一定要有好的行为,要说好话,经常随喜赞叹人,批判该批判的。「菩萨戒」告诉我们,该批判的要不去批判,那也是犯戒的。批判该批判的,维护和赞美该维护、该赞美的。要去为净化周围的氛围去做一些努力,而不是污染周围的氛围。不要去增加那些不善之业,要多修善业,要亲近善法。

言增有者,如上三人所行之法,能增地狱、畜生、饿鬼,不能修习解脱之法,】

前面讲「恶法住」,有种种的表现,有一种表现「增有」。「增有」指的是什么呢?佛陀说像以上提到的这些人,他们行种种的恶行,就增加了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三恶道的众生的数量了是不是?就增加了业,增加了染污。他们不能够修习真正的解脱之法,却增加了轮回内的业呀这就是「增有」。

「有」代表轮回,二十五「有」,「三有」——「三界」。

「增有」,就是你增加了轮回众生的数量了本来没那么多人,你这恶念一起,下了恶道了,结果恶道的人更多了。去了恶道,修行就更难了,修解脱法就更难了。

【身口意业不厌诸有,是名增有。】

像这些轻易地就造作恶业的人,守不好自己的心,身意不停地造业,他就一直给这个轮回的大厦添砖加瓦。他没有带着众生解脱,而是往轮回这个大厦这儿继续运送水泥、砖瓦。他们不厌离诸有不厌离轮回,因为他们也出不去。他们陷得越来越深,这叫「增有」。

言恼热者,是人具行如上四事,能令身心二事恼热。

这些安住在恶法中的众生,还增加了恼热,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行了以上种种的恶法,就让他的身心非常苦恼、非常燥热。行恶的人,他的最直接的果报就是他是痛苦的焦躁不安的睡不好觉的经常失眠的……远离了寂静的舒适和轻安。

行恶的人其实非常可悲,有一些果报当下就能够实现,就是他的不舒服身心可能都有疾病。

【远离了寂静,则名为热

因为寂静本身是清凉的感受,远离了寂静,静不下来,这就是燥热,不舒服,好像几万个蚂蚁在热锅上爬一样的。

【受地狱报,故名为热

有的众生造作的恶业实在太重,下了地狱,地狱有猛火去烧他,所以很热。

【烧诸众生故名为热,烧诸善法故名为热。】

他用他的恶把善法都烧灭了,很热

善男子,信心清凉,是人不具,是故名热。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大家都知道信心是清凉的。你对于佛僧纯正无疑的信心是非常清凉的,但是那些造恶业的人,他却不具备这种清凉。任何的恶行、恶念都会导致你的燥热,而不是清凉。

【言受恶果者,

这些安住在恶法中的人,得到了恶的果报,

是人具足行上五事,死堕地狱、饿鬼、畜生。】

像前面讲,造作种种的恶业这些人到最后下到了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佛陀说

【善男子,有三恶事复名恶果:一者、烦恼恶,二者、业恶,三者、报恶。是名受恶果报。】

行恶的人会导致三种恶事:

行恶的人得到的恶果,第一是「烦恼恶」非常烦恼,他是不舒适的,是静不下来的,心里充斥的好像是一条红绿灯已经坏掉的马路一样,无数的念头压抑他、压迫他,甚至让他崩溃。

最近新闻中讲,自杀的官员也比较多,他们肯定也做了一些让自己不安的事情。

行恶的恶果还有第二种,就是业的恶,就是他造的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恶的。

第三带来的就是报之恶,就是果报,牵来的果报就是恶的。

总体来讲,如果行了恶,首先有烦恼;其次,行为恶让别人也瞧不起你;第三就是,果报你要自己去承受。

善男子,是人具足如上六事,能断善根,作五逆罪,能犯四重,能谤「三宝」,用僧鬘物,能作种种非法之事。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众生如果具足以上种种的恶行,就断了善根了。断善根的表现就是他可能会犯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也可能犯四重罪,他也可能轻易诽谤「三宝」佛、法、僧)。

现在我们一提诽谤「三宝」,大家就忘了「三宝」包含的内涵了。你诽谤佛,是诽谤「三宝」;诽谤法,诽谤某一部经,障碍某一部经的流通,这也是诽谤「三宝」。那么谤僧,看到有个别不如法的现象,就广泛地传扬;没有看到好现象,只盯着恶现象去看,这也是诽谤「三宝」。所以菩萨戒告诉我们,背后不能讲出家在家众、众菩萨还有比丘们的过失。当面该讲的时候是要讲,背后不要去讲。

如果断了善根,你可能就会恣意地去滥用僧人常住的物品,做种种非法之事,甚至借佛敛财,打着佛的名义去赚着黑心钱,也可能做这样的事。这都是断善根的表现。

虽然世界上真的有断善根的人,但是也是少数,我们一定要知道是少数。

【是因缘故,沉没在于阿鼻地狱,】

如果你造作了这样以上种种恶行,那肯定果报在阿鼻地狱了。

【所受身形纵广八万四千由旬,】

落在阿鼻地狱了阿鼻地狱也叫无间地狱,一个人进去也充满,你一个人的身形就被拉得纵广八万四千由旬。这也是个概称,就是一个身形就遍满整个地狱,是极其痛苦的。想着拉一个橡皮筋,一直要拉断它那个样子……极其痛苦的。

【是人身口心业重故不能得出。】

因为业太重了,你要先来还债,所以你现在想出去也出不了。

【何以故?其心不能生善法故。】

如果你此时没有忏悔心,依然还是很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对的,明明造作了身意的恶,还不懂得忏悔,那你是不可能出去这个地狱的。

【虽有无量诸佛出世,不闻不见,是名常没,如恒河中大鱼。】

虽然世界上一直有无量的佛到处都在,但是你听不佛讲法,也看不见佛,因为你的心里根本就没有佛。你的心不清净,频道不匹配,你见不到佛,更加对佛没信心,所以恶性循环,一直就沉没在这个阿鼻地狱里受苦。就好像恒河中那个身子很重的大鱼,业很重,就沉底了,被淹没了。

佛陀说:

【善男子,我虽复说一阐提等名为常没,复有常没非一阐提。何者是耶?】

我经常讲一阐提这些断了善根、不信因果的人,他们经常会沉没在涅槃的河中就淹死了,出不来。但实际上还有一些并非是一阐提的人,他们也沉没了。哪一类人呢?

【如人为有,修施戒善,是名常没。】

有的人,他也在修行,但是他是在累积轮回的资粮,而不是解脱的资粮。他想要继续轮回,他为什么修布施?他觉得,我布施才能得到更多财,所以我疯狂去布施,我布施财为得到更多财。贪心在作祟。他的布施不是为了众生考虑,是为自己考虑。我布施一块钱,我想得到一万块钱。他是在做生意。以这样的心去布施,他还会来轮回。这样的人就会在涅槃的河中沉没,沉底,他无法解脱。因为他有一颗轮回之心,太贪婪。

有的众生持戒,为什么持戒?他也是为了轮回而持戒。怎么说呢?我持戒,别人尊敬我、爱戴我,所以我持戒。还是贪心作祟。有的人行善也是为了「我」行善,人家说了,我对别人好,别人对我也好,所以我就对他好根底里还是自私。以这样的轮回心,无论是布施、持戒还是修善,那到最后还是解脱不了,还是得沉没。

【善男子,有四善事,获得恶果。何等为四?】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你要知道,有四种表面上看上去是善事,但是最后却得到了恶的果报。非常可怕!哪四种呢?

【一者、为胜他故读诵经典,】

我天天读经、诵经,为了什么读经呢?不是因为觉得佛陀讲得好,也不是为了开悟、解脱,不是是为了胜过别人。

听说那个刘师兄一天读一遍《地藏经》,我读两遍,超过他,很有面子。在道场里一汇报数量的时候,说师父,他一天读一遍,我读两遍,或者我读八遍。为了战胜别人,这是我执我慢的体现。

你为了胜过别人而读经,自己蒙骗自己。表面上好像是善行,实际上招来了恶果,充其量就是给阿赖耶识种了点善的种子,但是你此生肯定无法解脱。

二者、为利养故受持禁戒,

第二种,貌似善事,但是得到恶的果报的是什么事呢?是为了利养而受持禁戒。

其实前面也提到,我出家了认真持戒,为什么持戒呀?不是意识到了不持戒的坏处,而是如果我不认真持戒,信众看到我出家人喝酒吃肉,不来供养我了,所以我得持戒。他是为了名闻利养而持戒,这样的人表面上好像在做善事,但实际上会得到恶的果报。

第三种,表面上善,实际上恶的事儿是什么呢?

【三者,为他属故而行布施,】

为了笼络人心而行布施。

为什么布施?笼络人心,人家都讲了,「财散则人聚」。给他钱多一点,让他好好给我干活为了笼络人心,为了让别人信任自己、依赖自己或者给自己办事而去行布施。根底里也是自私,所以表面上好像是大布施者,实际上是个最自私的人。

四者为,于非想非非想处故系念思惟。

第四种情况,表面上是善,实际上是恶,会得到恶果的是「于非想非非想处故系念思惟爱上非想非非想天了。还是出不去「三界」呀表面上好像我爱修禅定,实际上自己在贪恋非想非非想天。

「非想非非想处天」是佛陀在证悟之前就证得的,但是他觉得这并非真正的解脱,所以他继续修。但有的人耽溺于禅定中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境界,沉沦于此,还是出不去「三界」。所以表面上好像天天很用功在打坐,实际上最终得到了恶的果报。

是四善事得恶果报。

佛陀说像有的人要是去修如是四种事,那就必定会沉没了。因为他表面的善行,短期内好像是出来涅槃之河了,露点头了,但是过了一会儿还是又掉下去,又沉没了。

为什么做了这么多善事,表面上看着是善事,怎么还是没有得到解脱呢?为什么还沉沦在「三有」里边了呀?因为他根本没有一颗解脱之心,他有的只是轮回之心。他贪恋「三界」内的一切,所以他继续在「三界」,对吧?你都贪恋、你都放不下「三界」,你怎么可能离开「三界」呢?

今天我们就先分享到这里回顾一下今天的要点:

首先,佛陀讲法充满变化性。你不要过于执著某句话,你要试图站在佛的角度去理解。如果暂时不理解,就多读几遍,多多地去领悟,少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揣度佛法。

然后佛陀讲的是比喻,恒河中七类众生,这七类众生都各自是什么样子。

接下来,佛陀讲的很重要的我们应该怎么样?要修善,要防恶。我们要亲近善友,要听闻正法,要认真思惟,要如法修行。千万不要远离善友不听正法。

如果你已经安住在恶法中了,就会有种种表现安住在恶法中的表现,就是你的言谈举止常常是圣人所批判的那种你的心里常常是不安的,善良的人、修善的人都远离你。你做的一切事,可能无法对众生贡献什么真正价值。行恶的人常常被无明所缠绕。这是非常可怕的。

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断恶修善,修的是福;破迷开悟,修的是慧。而实际上,如果你总是行恶,就说明你现在就是迷的阶段,根本就没有悟,不要自以为悟。因为真正悟了的人绝对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

接下来佛陀也讲,恶的种种表现是什么样子果报到地狱是什么样子大概地说了一下。

「断恶修善」其实是佛经中永恒的话题。断恶修善伴随着破迷开悟,因为恶是迷的表现,恶是无明的表现,恶是贪痴的表现。断了贪痴,说明这个人悟了,对吧?所以你的行为恰恰说明了你的修为。

愿以此微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愿一切众生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愿一切众生常向佛学,常随佛学。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53.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7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1

第271课「文殊师利,如虚空平等无下中上,如来平等亦复如是,众生自见有下中上。」——《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相」上的时间已经跨入了二零一八年。今天的课也会充满希望和色彩。到上节课为止,《涅槃经》中的辩论会就已经告一段落,随着最后一个上场的外道——叫做弘广的婆罗门——他身...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7

第267课「已知恩者,虽在生死,不坏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断灭,作诸恶业。」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涅槃法会的现场。【外道众中复有梵志,姓迦葉氏,复作是言:瞿昙,身即是命,身异命异。】在涅槃法会中,来到娑罗树林找佛陀辩论的这些外道当中,有一个梵志,姓迦叶,他现在又站出来了。他对释迦牟尼...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9

第259课 「佛道亦无得,阿难何为悲?所合会为空,慧慧亦复空。若念若不念,一切法无念,无获空无有,譬若如野马。又如化象马,园果树木华,巧幻师所现,佛弟子如是」。——《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佛陀说,如果想要证得涅槃的境界,我们就要修习十种想(十种观修、观想的方法)。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无常...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6

「众生心者,犹如于境,境若有垢,色相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大乘起信论》大家好!在《起信论》上讲,众生的心就好像镜子一样,镜子上要是有污垢,色相就没有办法顺顺利利地显化在镜子里了。众生的心也是这样,心上要是有污垢,诸佛的法身你是想看也看不见的。所以净心很重要,清净我们的心很重要。...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涅槃经》已经讲到了第三十六卷,有几个师兄跟我讲,自己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不过还好,我手头的这部《涅槃经》是河北省佛教协会出版的版本,在第四十卷之后还有几卷后分,我们也是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学一段时间,让《涅槃经》无限宏深的思想印入到我们的心海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看一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1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四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说迦叶呀,众生中有一批人不是不聪明,不是没智慧,不是不狡黠,也不是钝根,反而是利根,但是就是这些貌似相当聪明有智慧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远离了善友,也不听闻正法了,也不认真地花时间去思惟正法,也不如法地修行,他们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