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58课·大河与大涅槃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3)《大般涅槃经》讲解619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欢迎继续来学习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大涅槃经》中给我们的开示。

在前面的课程里,佛陀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比喻,说,国王让一个人给他养箱子里的四条毒蛇,如果养不好的话就要杀这个人,结果这个人吓得逃跑了。在逃跑的路上,国王派了五个旃陀罗去追杀这个人。还好,这个人终于甩脱了五个旃陀罗,也没有上当。其中有一个旃陀罗就装作跟他很友好,说,我不杀你,我们靠近一下,结果他也没上当。后来又甩脱了空空的聚落,就是「六入」空空的聚落,又甩脱了「六大贼」——色、声、香、味、触、法。

【路值一河者,即是烦恼。】

那么,继续往前跑呢,路上出现了一条大河。佛陀说:光明遍照菩萨,这个逃跑的人路上遇到的这条河就是烦恼,就代表烦恼。

【云何菩萨观此烦恼犹如大河?】

为什么说菩萨观此烦恼犹如大河呢?为什么菩萨们说这个河就代表烦恼,烦恼是一条大河呢?

【如彼驶河能漂香象,烦恼驶河亦复如是能漂缘觉,】

佛陀讲,就好像很多过河的众生,都过不去,都淹死了,就连香象(大象)想要过河,有的时候都淹死在里面了。烦恼河非常难过去,这个缘觉乘的圣人们有的时候都会溺死在烦恼河当中。

【是故菩萨深观烦恼犹如驶河。】

菩萨们看烦恼就是一条大河。

【深难得底故名为河,边不可得故名为大,其中多有种种恶鱼。】

这个大河,河水非常深,所以说它是河。如果很浅,我们就叫它小溪了;河水很深,所以说是河,而且非常宽广、宽阔。这条河的边沿你都找不到的,「边不可得」,所以说是「大」——大河。而且这条河里边又有很多的各式各样的凶恶的鱼游来游去的。

【烦恼大河亦复如是,唯佛菩萨能得底故,故名极深;唯佛菩萨得其边故,故名广大;常害一切痴众生故,故名恶鱼。是故菩萨观此烦恼犹如大河。】

烦恼大河就是这样的,里面有很多凶恶的鱼。就好像我们生活中埋伏的定时炸弹一样,不知道就触碰到哪个了。烦恼河里充满了恶鱼(凶恶的鱼)。那谁能渡过烦恼大河呢?只有佛菩萨才能够渡过。为什么呢?因为「佛菩萨能得底故」。佛菩萨能够探到这个河的底儿,所以说这条河是非常非常深的,只有佛菩萨才能够触碰到这条河的边沿。

像过去有个动画片,大家看到过,有一个男子,他的腿可以瞬间变得很长。他只要一说长,他的腿立刻长得很长很长,迈一步就跨过了烦恼河。佛菩萨就是这样,他拥有跨过河岸的能力,可以迈一步,从此岸到彼岸,迈一步就过去了,可以同时触摸到河的边沿。但是凡夫是不行的,所以说烦恼河是非常广大,害了很多愚痴的众生啊。很多众生都受困于河,死在这里面,不是被淹死,就是被恶鱼杀死了,所以说很多愚痴的众生,简直就被葬送在了烦恼河里面。

所以说,菩萨们观察这条烦恼河,

【如大河水能长一切草木丛林,烦恼大河亦复如是,能长众生二十五有。是故菩萨观此烦恼犹如大河。】

轮回中的二十五种存在形式,这一切的众生都是滋生在烦恼河里的,烦恼河是轮回中二十五种众生的母亲,也可以说就是「胎盘」。这里,从烦恼河里生长出来了轮回中的二十五种众生,就如同是河水里长出了各种各样的水草、木头、丛林一样。所以说菩萨们看这个烦恼真的像大河一样。

【譬如有人堕大河水无有惭愧;众生亦尔,堕烦恼河无有惭愧。】

但是,就好像世间有的人,不小心掉到河水里了,他却没有惭愧心一样。这个众生就是这样的,整天掉在烦恼河里,被呛了很多水啊,有的淹个半死,甚至淹死了,但是众生很少主动有惭愧心、忏悔心的。没有。

【如堕河者,未得其底,即便命终;堕烦恼河亦复如是,未尽其底,周回轮转二十五有。】

有很多人掉到很深的河水里或者跳进去,有跳河的,掉到河里或者跳到河里不会游泳的这批人,有很多其实都没有到河底就已经死掉了,就已经被水呛死了,就已经灌满了水就呛死了,还没有到河底就已经命终了。掉到烦恼河里的众生也是这样的,还没有触到河的底岸,就是河的底部,这些众生就在轮回中换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二十五有」,二十五种存在形式。一会儿地狱道的,一会天人道的,一会人道的,换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所言底者,名为空相。若有不修如是空相,当知是人不得出离二十五有。一切众生不能善修空无相故,常为烦恼驶河所漂。】

那么烦恼河的底代表什么呢?佛陀说,代表空相。所以前面讲,只有佛菩萨够得到烦恼河的底。烦恼河的河底代表「空相」,你如果能踩到「空相」,你也不会被淹死了。假设一个人的腿特别长,他伸到了烦恼河的河底,假设淤泥没有陷住他的腿,他再另一条腿一迈就过去了。所以烦恼河底很重要,烦恼河的河底是「空相」。如果你能够悟到、修到「空相」,这个人就能够摆脱烦恼河对他的这个威胁。但是,如果你触不到「空相」,这个人就无法出离轮回「二十五有」。一切众生如果不能善修空、无相,就会被烦恼河所淹没。

所以「空相」很重要,我们再一次强调这个《金刚经》的重要性,空相很重要,打坐很重要。其实打坐就是说「从有入空」的过程,对吧?我们关闭六根,不著「有」了,慢慢进入「空」,与「空」合一,感受本然的状态,所以你要想悟到「空相」,听经、闻法加打坐,绝对可以的。

【如彼大河唯能坏身,不能漂没一切善法;烦恼大河则不如是,能坏一切身心善法。】

像世间的这些大河,只是能够淹死众生的肉身而已,却没有办法把他的善根给淹死,对不对?他过去世累积的善根福报还在的,他如果轮回,他还会再去利用它。假设他被淹死了,变成一条鱼,他也会成为鱼里比较幸运的,不会被钓上来,也不会被药死、毒死、饿死,是吧?只要有福报在,是可以流传下去的。

世间的河呀,淹没的、淹死的只是众生的身体,却不能够改变你的善根、你的福德,不会改变。但是烦恼大河却不是这样,如果你泡到烦恼大河里呀,就能够坏掉你身心的善法。身体也坏了,心里的善法也坏了。因为在烦恼的搅扰下,人的心不净,贪、嗔、痴、慢、疑种种的恶性习就上来了。尤其嗔心,在烦恼中一般人都会有嗔心,甚至有的时候对家人,在烦恼中你对家人都恶言恶口,「别理我,烦着呢,你能不能少说点呀?」说话很重很重。有的时候对父母都非常不尊敬,就是因为烦恼导致的结果。假设你天天法喜充满、清净自在,你怎么可能恶言恶语对你的亲人呢?是不是?所以说一定要断烦恼。

佛法的本质就是帮助众生断烦恼的。离苦得乐,苦是什么?就是烦恼。烦恼让你苦,各式各样的烦恼让你苦。一定要断烦恼,断了烦恼才出轮回。烦恼大河,坏掉了众生一切的身心善法,就好像那个「大暴河」。

【彼大暴河唯能漂没欲界中人,烦恼大河乃能漂没三界人天。】

烦恼太可怕了,像世间的这些大河,世间的河只能够淹死像欲界中的人、畜生这些不会游泳的,对不对?这个世间的大河不会淹死天人,因为天人会飞,不会淹死天人。而且天人很多看水就像琉璃一样,他踩在上面可以走的。但是很多的人,不会游泳的,或者是很多的畜生道的众生,他们就很不幸运了,就被淹死在河水里面了。

但是烦恼大河比世间的大河,比那个世间的流水非常汹涌的,就是暴雨季节的大河还要可怕。为什么呢?因为烦恼大河能够「漂没」(就是能够淹没)三界人天。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所有众生都会被烦恼所搅扰的。

你们家养了一只猫、一只狗,其实它也有它的烦恼,你仔细观察,它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你不够爱它的时候,它没有喝到应该喝的那种水,你给它的水太脏了,还是肥皂水、脏水,它有烦恼;或者饿了,你没有喂它;或者是它想你了,主人总是不在家。这些小猫小狗畜生道都有烦恼,只是相对简单一些。人是高级动物,烦恼也高级、也复杂,是这样子。

【世间大河,手抱脚踏则到彼岸;烦恼大河,唯有菩萨因六波罗蜜乃能得度。】

三界众生都被烦恼河所淹没了,世间的大河的话,你要是有个交通工具,手里抱着呀,脚踩着呀,就到了彼岸了。但是烦恼大河却不能够轻易地渡过,必须菩萨靠着「六度」六波罗蜜才能够渡过烦恼河。

今天早晨又有一个师兄,总是向我问问题的师兄又说,醍醐师兄,你每天做什么功课呀?我就说围绕着「六度」。确实每天都是在考虑着「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所以,其实我也挺感谢这个喜马拉雅上偶尔出现的一些反对的声音,正好修了忍辱了,很感谢他们,不然我的「六度」就无法圆满。非常感谢这些菩萨。

只有通过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通过修「六度」,你才能渡过烦恼河,所以大家一定要修「六度」。而「六度」是菩萨行,菩萨行圆满就成佛了。大家的心愿都要大一点,心放广阔一些。

前几天有师兄发了个人的十五大愿,成佛后怎样怎样,非常棒。有自己的发愿,然后还分享给师兄看,这样能够加强自己的这个前进的动力,非常好。一定要勤修「六度」才能够渡过烦恼河。

下面又讲,

【如大河水难可得度,烦恼大河亦复如是,难可得度。】

世间很宽的河,如果水流很急的话,确实很难渡。大家看那个《西游记》,在收复这个沙和尚之前,那个是流沙河吧,那个河就非常宽,水流也很急,看了就挺吓人的,要是没有好的交通工具,真的是很难渡过。但是烦恼大河其实更难渡过,我们要勤修「六度」才可以渡过。

【云何名为难可得度?乃至十住诸大菩萨,犹故未能毕竟得度,唯有诸佛乃毕竟度,是故名为难可得度。】

为什么说难渡呢?这里讲,就连十住位的大菩萨都未能毕竟渡过烦恼河,只有佛才毕竟渡过烦恼河了,所以说难渡。连十住位的大菩萨,偶尔可能还有烦恼呢,所以一定要成佛。成佛是究竟、圆满,没烦恼。

【譬如有人为河所漂,不能修集毫末善法;众生亦尔,为烦恼河所漂没者,亦复不能修习善法。】

就好像世间有人要是被河水淹了,他又不会游泳,「不能修集毫末善法」,他正泡在水里挣扎喊救命的时候,你让他怎么行善?不可能的,是不是呀?那众生也是,在陷入自己无量的烦恼的时候,他很难去修习什么「六度」,什么菩萨行,学普贤。很困难。他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焦头烂额。

【如人堕河为水所漂,余有力者则能拔济;堕烦恼河为一阐提,声闻、缘觉乃至诸佛不能拔济。】

像世间有的人掉到河里了,遇到一些比较幸运的情况,周围正好有会水的人跳到河水里把他救上来,有力气的人、会游泳的人把他救上来,这是很幸运的情况。但是掉到烦恼河里的这些众生,大部分都成了一阐提了,被烦恼所缠绕着,连学习佛法的时间都没有。有的众生非常忙,忙得连学佛的时间都没有,这也非常可悲。

有佛法住世,他却没有机缘学佛,所以就邪见炽盛成了一阐提了。像这样的人,就是忙得都没时间学佛的人,像声闻乘、缘觉乘,甚至诸佛在他面前都没有办法救他。他听佛讲法的时间都没有,打坐的时间也没有,忙得呀。这都属于是业障,过去世业太重了,导致今生无法救拔自己。

【世间大河,劫尽之时,七日并照能令枯涸;烦恼大河则不如是,】

世间的这些大河呀,在大劫快尽的时候,一个劫末尾的时候,七个太阳同时照在天上,非常热,就会使得这个世间的所有河流都干枯。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可以想到「后羿射日」的故事应该也不是传说,既然曾经天上可以有七个太阳了,那么十个太阳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在一个大劫快尽的时候,七个太阳同时照在天上,这个天下的大河都干涸,都干枯了,但是烦恼大河却不是这样的

【声闻、缘觉虽修七觉犹不能干。是故菩萨观诸烦恼犹如暴河。】

声闻、缘觉乘,虽然也修「七觉支」(三十七道品里的七觉支),「犹不能干。是故菩萨观诸烦恼犹如暴河。」

声闻乘、缘觉乘也经常修禅定,也修「七觉支」,但是却不能完全地让烦恼河干枯,所以菩萨感觉这个烦恼真的像非常暴恶的河流一样,非常可怕。

这个「七觉支」,有机会我们再详讲,现在大概地说一说。「七觉支」包括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和定觉支。主要是在这个声闻乘、缘觉乘修习禅定的时候,打坐的时候,能感受到这七觉支。

【譬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罗、一诈亲善及六大贼,舍空聚落,随路而去,既至河上,取草为筏者;】

接下来,菩萨观烦恼就是非常暴恶的河流,非常可怕。又好像有人,就是故事里的那个逃跑的人,畏惧四条毒蛇,畏惧五个旃陀罗对他的追杀,畏惧那个装作跟自己很亲近的人,也畏惧(色声香味触法)六大贼,到最后,他舍离了空空的聚落,然后一直往前跑啊跑,随路而去,就来到了河边,就取来了草木编了一个筏子,一个渡河用的筏子。

【菩萨亦尔,畏四大蛇、五阴旃陀罗、爱诈亲善、六入空聚、六尘恶贼,至烦恼河,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以为船筏,依乘此筏度烦恼河,到于彼岸常乐涅槃。】

那么菩萨也是这样的,就是畏惧地水火风「四大毒蛇」,畏惧「五阴」这五个杀手,畏惧那个「乍现亲善」的那个贪爱、爱欲,畏惧「六入空聚」,被「六尘恶贼」所恼害,所以菩萨们就为了渡过烦恼河而修戒定慧,这样就解脱了,解脱了「人、法」对他的束缚。「我」空了,「法」也空了,「空」也空了,这样子。然后又勤修六波罗蜜,勤修三十七道品,把戒、定、慧,把解脱知见,把六波罗蜜,把三十七道品,当作是自己用草木编的筏子,就依着这个交通工具就渡过了烦恼河,就到了涅槃的彼岸了。「常乐涅槃」,就享受涅槃的快乐。

【菩萨修行大涅槃者,作是思惟:我若不能忍受如是身苦、心苦,则不能令一切众生烦恼河。以是思惟,虽有如是身心苦恼,默然忍受;以忍受故,则不生漏。】

这些菩萨们非常伟大,很多都是乘愿再来的,明明已经渡过烦恼河了,怎么又回来了呢?他们在想,如果我不去忍受烦恼河中身的苦恼、心的苦恼,我就不了解众生是苦到什么程度,我就不能给众生开出很好的、很有效的药方。所以菩萨们度众生的时候,有的时候众生经常生的病,他也故意去得这种病,他感受这个病是什么样子,然后他开出最恰当的药方来,所以菩萨是最无私的。虽然有如是等身心的苦恼,他都默然忍受,所以,五浊恶世娑婆世界是堪忍,是需要忍受的地方,是需要佛菩萨忍受的地方,也是需要众生忍受的地方。

明明都解脱了,为什么还回来?明明都已经康复出院了,为什么回来再做一个病人,陪伴着病人?就是为了救度众生的缘故。所以,佛菩萨对于这种身心的苦恼,他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忍受和承担。因为是主动的,所以他不会生出各种漏失。你要是被动地承受,那你很可能就因为有烦恼,然后你就贪、嗔、痴、慢、疑了,对吧?主要是嗔了。那么佛菩萨,他主动来承受,他主动来感受这个角色,主动来感受剧情,他就不会让自己的恶性习气露头,因为他没有习气了,因为他主动承担,他主动选择的。

像我们,有的时候说,现代人生活得太安逸、太快乐,没意思,所以有的人就喜欢去玩一些极限运动来挑战自己,是不是?甚至喜欢一些玩命的运动,挑战自己,找刺激。这种运动,即使在进行的时候很苦、很吃力,但是众生也会觉得……,他不会生起嗔心,他只会坚持,他觉得甚至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苦苦的、过瘾的享受,对不对?因为他主动来选择他去体验的,所以他就不难受了,就成了享受了。但是被动承受的众生,他往往就觉得这是难捱的,这是讨厌的,自己会生厌离的。

【如是菩萨尚无诸漏,况佛如来而当有漏?是故诸佛不名有漏。】

乘愿再来的菩萨们,主动来承受这一切,所以不会有各种「漏」产生。那如来就更不会有漏了,所以「诸佛不名有漏」,所以漏断了、漏尽了才是诸佛。「诸佛非漏」,无有漏。但是也不能说如来诸佛跟「漏」毫无关系。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相中都有漏。那如来却行走在一切相中,对吧?如来有的时候化现为无情众生,有的时候化现为有情众生,有的时候化现为天人,有的时候化现为人,有的时候化现为鬼,他去度众生,他什么都化现,常行于有漏当中,示现为有漏的模样。所以呢,也不能说佛陀跟「漏」没关系,因为他有的时候示现「有漏」。佛陀当年也示现生病对吧?他在变作鬼去度鬼的时候,他也显得很凶恶。

前段时间还有师兄说,这个释迦牟尼佛好不容易来一次,为什么只活八十年,不活得更久一点?这都跟因缘有关系的。他示现为人,那就一个平均寿命中还相对长寿的,就可以了。八十岁,在二千五百年前算是比较长寿的了。佛陀有的时候也化现了一天人呢,那他的寿命就跟他所化现的那一天界的人的寿命就是均等的;他如果化现为鬼,那就跟鬼道一样的;有的时候也化现为山川河流,你不知道佛陀有多少岁。所以大家不要太著相,不要很著相地去提问题,要多多地思考,你的头脑要打开才行。

【云何如来非无漏也?如来常行有漏中故。有漏即是二十五有。是故声闻、凡夫之人言佛有漏,诸佛如来真实无漏。】

佛经常行于有漏的「相」当中,但是他却不粘著这些,他只是说示现「有漏」而已,他不是真的「有漏」。真的「有漏」的是谁?是轮回中的二十五种众生。,这些众生是真的有漏。所以说,声闻、凡夫,他们如果说佛有漏,那是错的。其实,如来真身是没有漏的,大家都明白。

学了《涅槃经》以后,对于佛法思想就不会再领悟得有偏差了,因为《涅槃经》是怎么都讲:正也讲、邪的也讲,上面也讲、下面也讲、中间也讲,就这样子,里里外外,把整个的这个佛法体系给你翻个遍。所以说,学了《涅槃经》,就对于释迦牟尼佛的思想一览无余了,可以这样讲。大概是什么样貌,一览无余,就好像你画画之前先勾一个草图一样。

【善男子,以是因缘,诸佛如来无有定相。】

所以说,你看诸佛如来,也不是说固定不变的就是隐身的状态,他有的时候也会显化,有的时候也示现,所以「无有定相」,不是说只是一种相,不改变的。

【善男子,是故犯四重禁、谤方等经及一阐提悉皆不定。】

所以呢,这里就回答光明遍照菩萨,说:像众生里那些犯了杀盗淫妄的众生,或者是诽谤了大乘方等经典的众生,还有一些一阐提断了善根的众生,他们的性质也是会变化的。就如同如来,他有的时候隐身,有的时候示现一样,众生的状态有的时候迷,有的时候觉,也是会变化的。所以说犯了杀盗淫妄的众生,他可能也有放下的时候;诽谤了方等经的众生,可能觉悟了反而去传扬方等经了;有一些断了善根的一阐提,有一天突然信佛了,信得比谁都虔诚。一切皆有可能啊。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如是,如是,诚如圣教,一切诸法,皆悉不定。】

是这样的,是这样。师父呀,就像您说的一样,「一切诸法,皆悉不定」。其实,只要是显化出来的法,哪有确定不变的呢?

【以不定故,当知如来亦不毕竟入于涅槃。】

因为一切都是有变化的,所以如来入涅槃也不是永久的。他该出现的时候还是会出现的,只是出现的时候你未必能够感觉到而已。

【如佛先说,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闻不闻中,有涅槃、大涅槃。云何涅槃,云何大涅槃?】

光明遍照菩萨又开始问问题了,说:您讲得很对,我已经了解了,如来不是究竟永入涅槃的,他可能还是会回来的。但是前面您讲法的时候提到说,菩萨学习《涅槃经》,就能听到过去听不到的东西,菩萨们修习《涅槃经》,要证「大涅槃」,不要证普通的「涅槃」,那什么叫普通的「涅槃」,什么叫「大涅槃」呢?

【尔时,佛赞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

这个时候佛就赞美光明遍照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太好了,真的是很善于思考。

【若有菩萨得念总持,乃能如汝之所咨问。】

你真的是总持一切法了,所以能问这样的问题。你问的问题都能利益无量的众生。

【善男子,如世人言,有海、大海,有河、大河,有山、大山,有地、大地,有城、大城,有众生、大众生,有王、大王,有人、大人,有天、大天,有道、大道;涅槃亦尔,有涅槃,有大涅槃。】

接下来佛陀就做类比:

善男子,就好像世间人有的时候形容说,这儿有一片海,那儿有一片大海。你看海,分普通的海,还有大一些的海——大海。众生在提到河的时候,说这儿有条河,有的是小河,有的是中河,有的是大河,是吧?那边有条大河。然后在相上,众生描述的时候说,这儿有个山,然后那边有个大山;这儿有一片地,那儿有一片大地;这儿有一座城,那儿有片大城,甚至还有巨型城市、微型城市,还有巨型城市。那么,有众生,也有大众生;有国王,也有大王(有王,有大王);有人,有大人;有天,有大天;有道,有大道。涅槃也是这样的,有「涅槃」,有「大涅槃」。就是在「相」上去作一个比较,去作一个比较,就有「涅槃」,有「大涅槃」。

【云何涅槃?】

那什么是「涅槃」呢?普通的「涅槃」?

【善男子,如人饥饿,得少饭食名为安乐,如是安乐亦名涅槃;】

善男子,就好像一个人饿了很久很久,非常饿,终于得到点儿饭食,虽然没有吃太饱,但是也很舒服了,很自在了,很安乐了,这种安乐就类似普通的「涅槃」。就说,我从这困境解脱了,终于舒适了,这种安乐叫做「涅槃」。

【如病得瘥则名安乐,如是安乐亦名涅槃;】

那还有的情况,像一个病人得病好久了,终于康复了,得到了安乐,这种安乐也叫「涅槃」,解脱了,舒服了,自在了。

【如人怖畏,得归依处则得安乐,如是安乐亦名涅槃;】

还有的人陷在无边的恐怖和畏惧当中,走夜路非常害怕,总是回头,总是感觉周围有谁在跟踪自己,听着自己的脚步声好像是别人的脚步声,东张西望,非常害怕。念佛号有的时候还颤颤巍巍的。那这样的人走着走着,终于来到了一个明亮的殿堂里,家人围绕着他,朋友围绕着他。那像这样的人,从怖畏当中解脱了,来到了一个可以皈依的、可以依靠的港湾了,得到了安乐,这样的状态就如同「涅槃」。这是普通的「涅槃」,舒适了,自在了。

【如贫穷人,获七宝物则得安乐,如是安乐亦名涅槃;】

还有一种情况,像有的贫穷人,非常贫穷,什么东西都没有,甚至全家人共穿一条裤子。据说目前在西南的个别地区,非常贫穷的人家,一家人穿一条裤子,非常可怜啊。像这样的贫穷人,突然得到了七宝之物了,金、银、琉璃、玛瑙、砗磲等等这些七宝,他可以换钱了,很开心。得到了这种开心、这种安乐,也可以讲叫「涅槃」。

【如人观骨,不起贪欲则得安乐,如是安乐亦名涅槃。】

还有的情况,有的人本来这个淫欲心炽盛,淫欲心非常炽盛,无法控制自己,念「楞严咒」也没用,少吃也没用。怎么办呢?修「白骨观」,经常修白骨观,看谁都是一堆白骨的时候,他的贪欲之心再也没有了。他就舒适、快乐了。想着,我修了这么多年,就是这一关难破,终于过关了,舒服、自在。这种感觉,也可以讲叫「涅槃」。

【如是涅槃不得名为大涅槃也。何以故?】

那前面提到的这些「涅槃」,都是从一个极致的困境转入了一个极为安乐的环境里面,这种转化、舒适,这个只能说是叫「涅槃」,还不能叫「大涅槃」。为什么呢?

【以饥渴故、病故、怖故、生贪著故,是名涅槃,非大涅槃。】

就是前面举的这些例子,说,一个人,远离了他的饥渴,远离了他的疾病,远离了他的恐怖、畏惧,或者远离了他的贪淫之心等等,只是说一种状况转化到另一种比较好的状况,所以只是叫「涅槃」,还不能称之为是「大涅槃」。

【善男子,若凡夫人及以声闻,或因世俗,或因圣道,断欲界结则得安乐,如是安乐亦名涅槃,不得名为大涅槃也;】

还有一种情况也叫涅槃,还不叫大涅槃。像有的凡夫,或者声闻弟子(就是听佛讲法慢慢开悟的人),或者因为世俗的缘故,或者因为学习圣道的缘故,慢慢修啊修,终于欲界的结断了,烦恼断得差不多了,得到了安乐。像这样的情况,也叫「涅槃」,还不能叫「大涅槃」。

那什么叫做「大涅槃」?下面又讲:

【能断初禅,乃至能断非想非非想处结则得安乐,如是安乐亦名涅槃,不得名为大涅槃也。何以故?还生烦恼有习气故。】

有的人能够断掉初禅,甚至能够断掉非想非非想处天的这些烦恼结,得到了安乐,这样的安乐也是不能叫「大涅槃」。

你看,能够断掉初禅,证二禅、三禅、四禅了,到最后已经能够超脱非想非非想天,出了无色界了,觉得很美、很自在呀,他就以为得证「大涅槃」了吧。佛陀说还不是,那个还不叫「大涅槃」。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你暂时性在禅定中逃出了三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慢慢出去了三界了,但是你要是回到红尘中你还会生烦恼,你还有习气。这种习气和烦恼断得并不彻底,所以这个不能叫「大涅槃」。

【云何名为烦恼习气?声闻、缘觉有烦恼气,所谓我身、我衣、我去、我来、我说、我听,】

像声闻乘、缘觉乘,有的时候还有烦恼习气,因为,还是会偶尔执著「我」,执著我的身体呀,我的衣服呀,我走了,我来了,我在讲法呀,或者我在听人讲法呀,我开悟了。还有所执著,那就不能叫做「大涅槃」。你的烦恼、习气还没有真的断干净。

【诸佛如来入于涅槃,涅槃之性无我无乐,唯有常净,是则名为烦恼习气。】

为什么说声闻、缘觉还没有证得大涅槃呢?有的时候他们对于佛法的了解并不究竟圆满。他们认为,如来入涅槃了,入到涅槃就是空,就是很静、很恒常,不生不灭,但是不快乐,也没有生命力,就是顽空、断灭空、死空的那种状态,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想干了,也不想行慈悲利益众生了,就想在这儿等死,等死、等往生。这样的状态都不对,这就证错了、证偏了。

声闻、缘觉有的时候就偏掉了,就认为涅槃就是非常恒常的、寂静的、清净的,什么事也不干,这就是「涅槃」。他们不认为有一种真我生命力的存在,也不认为很快乐,也不认为生命会再度有激情,不认为。所以说声闻、缘觉没有真的断掉烦恼、习气,他还有邪见给他造成的烦恼和习气。

他们甚至还认为,

【佛、法、众僧有差别相,如来毕竟入于涅槃,】

他们认为佛、法、僧不是一回事。佛、法、僧不是一回事,佛是佛,法是法,僧是僧,不要当一回事。他们也认为,如来入涅槃就真走了,不回来了。

【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所得涅槃等无差别。以是义故,二乘所得非大涅槃。】

他们还认为,自高自大地认为,我们声闻、缘觉乘,我们证得的涅槃,我们打坐都出了三界了,我们证的就是佛的涅槃,我们声闻、缘觉证的涅槃跟佛的涅槃一模一样。这都是错误的邪见。实际上佛陀讲了,「二乘所得非大涅槃」。二乘人证的也就是个涅槃吧,勉强叫个普通的涅槃吧,不叫「大涅槃」。

【何以故?无常乐我净故。常乐我净乃得名为大涅槃也。】

这部经叫《大般涅槃经》,简称《大涅槃经》。也就是说,我们要证的是「大涅槃」,不是小涅槃、中涅槃、普通的涅槃。

【善男子,譬如有处能受众水,名为大海;随有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入之处,名大涅槃;】

什么地方是「大涅槃」呢?就好像世间有的地方非常凹陷,这个海平线很低很低的,就是它这个海底很深很深的,它就容纳了一切水,容纳了「众水」,很多水。水往低处流,很多江河湖海的水慢慢都流到大海里,这片水域叫做大海。

那么什么是「大涅槃」呢?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到最后入呀入,都入到这同一个地方来了。这个地方有过去的声闻,有过去的缘觉,有过去的菩萨,有过去的佛,修着修着,证啊证,证到圆满都到同一个地方来了,这个地方叫「大涅槃」。

【四禅、三三昧、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随能摄取如是无量诸善法者,名大涅槃。】

「大涅槃」能摄取一切善法。佛经里最高、最圆满的境界,无论是「四禅」,还是「三三昧、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只要是佛经里提到的最高无上的善法,全都汇入这里——「大涅槃」。「大涅槃」里包含一切无量善法。

所以有的师兄说,醍醐师兄,我刚学佛就听了《涅槃经》。这样的师兄是太幸运的,他没有经过小溪,没有经过江、河、湖,直接到了大海里了。《大涅槃经》是整部《大藏经》的浓缩,一切佛经的一个浓缩。所以说你太幸运了,直接就入到海里来了,不需要再周转了,所以「摄取如是无量诸善法」,所以叫「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有河,第一香象不能得底,则名为大。声闻、缘觉至十住菩萨不见佛性,名为涅槃,非大涅槃。若能了了见于佛性,则得名为大涅槃也。】

佛陀说:善男子,就好像有河,有的河很深,这个世界上非常大的大象——第一香象(香象有的时候代表发情期的很凶猛的大象),「第一香象不能得底,则名为大」。有的河深到什么程度?最大的象、非常凶猛的象都没有办法触到河的底,这个河就很深很大的。声闻、缘觉一直到十住菩萨都没有办法明明了了地见到佛性,所以说声闻、缘觉和十住菩萨证的,充其量就是普通的涅槃,不是「大涅槃」。如果你能明明了了见到佛性,那么才说明你已经证入了「大涅槃」。

【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尽其底。大象王者,谓诸佛也。】

就好像大象之王才能够踏到一条大河的河底一样,佛陀就像大象王一样,只有佛才能够穷尽烦恼河之底,只有佛才能证入「大涅槃」。

【善男子,若摩诃那伽及钵健陀大力士等,经历多时所不能上,乃名大山;声闻、缘觉及诸菩萨,摩诃那伽大力士等所不能见,如是乃名大涅槃也。】

就好像世间的大龙象、钵健陀大力士,这些世间很伟岸的众生,经历很多很多时候,都没有办法登上一座非常高的山。声闻、缘觉和诸位菩萨们、大力士们,没有办法见到「大涅槃」,还要继续修。

我们了解,佛陀在这里是在刺激座下的弟子们,因为当时听《涅槃经》的弟子们,很多都是声闻、缘觉,很多都没有成就,所以佛陀一再地刺激他们说,你们要继续努力,你们证的只是普通的小涅槃,不是究竟圆满的「大涅槃」。你们还没有到达山的最高处呢,你们要加油啊。是这样的良苦用心。所以一再强调「大涅槃」的重要性,「大涅槃」是怎样殊胜、怎样特别、怎样稀有。

【复次,善男子,随有小王之所住处名为小城,转轮圣王所住之处乃名大城;】

世间小王住的城市就叫小城,转轮圣王住的城市才叫大城,甚至叫大国了,甚至是「四大洲」,转轮圣王统摄「四大洲」。

【声闻、缘觉,八万、六万、四万、二万、一万住处,名为涅槃;无上法主圣王住处,乃得名为大般涅槃。以是故名大般涅槃。】

声闻、缘觉乘的人,无论是经历八万个大劫、六万个大劫、四万个大劫、两万个大劫,还是一万个大劫,他们安住的境界都只能叫做普通的涅槃境界,但是只有无上的法王、圣王居住的地方才叫「大般涅槃」。

法王、圣王,这儿代表佛。

【善男子,譬如有人见四种兵不生怖畏,当知是人名大众生。】

有的人见到各种军队,他都不害怕,这样的人叫「大众生」,心很大,很有勇气的。

【若有众生于三恶道烦恼恶业不生怖畏,而能于中广度众生,当知是人得大涅槃。】

要是有的众生见到了三恶道,见到了烦恼恶业,他也不害怕,还能够从中「广度众生,当知是人得大涅槃」。

只要你面对着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不害怕,面对周围一切的烦恼,这个恶业深重的世界,你不害怕,一点都不害怕,而且你还能够帮助佛菩萨广度一切众生,那你这样的人一定能证得「大涅槃」。

接下来还讲,

【若有人能供养父母,恭敬沙门及婆罗门,修治善法,所言诚实,无有欺诳,能忍诸恶,惠施贫乏,名大丈夫;菩萨亦尔,有大慈悲怜愍一切,于诸众生犹如父母,能度众生于生死河,普示众生一实之道,是则名为大般涅槃。】

怎么样证得「大般涅槃」?佛陀还讲,除了刚才讲到的,面对世界上各种军队、战争,你不害怕;面对三恶道和一切烦恼、一切恶业,你出淤泥而不染,还能度众生,同时还能恭敬沙门、婆罗门,还能够供养父母,好好孝顺父母,又恭敬沙门(修行人)、婆罗门(僧侣、学者,有智慧的人),恭敬这些人;然后一直「修治善法」,「修治善法」,奉行十善业道;「所言诚实」,说话很诚实,不会欺骗别人;能够忍受一切的逆境、伤害、违缘障碍,然后该布施,需要自己布施的时候还能够布施给那些贫穷、困乏的人,这样的人就是人中的「大丈夫」。无论你是男人女人,只要你做到以上几点,你就是「大丈夫」,就是菩萨。就像菩萨有大慈悲,能够怜悯一切。「于诸众生犹如父母,能度众生于生死河」,就把众生看做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像父母亲对待孩子一样爱众生,度一切众生过生死的烦恼河、轮回的烦恼河,然后向众生显示「一实之道」,就是真理实相。如果能够做到以上这些,你就能够证得「大般涅槃」。

接下来佛陀又讲,

【善男子,大名不可思议。若不可思议,一切众生所不能信,是则名为大般涅槃。唯佛菩萨之所见故名大涅槃。】

善男子,「大」代表不可思议,如果不可思议的话,一切众生就不能信。所以这个「大涅槃」的境界,很多众生是无法相信、无法了解了,所以它非常殊胜、非常罕有,叫「大般涅槃」。只有佛菩萨能够真正地了解、明见。

【以何因缘复名为大?以无量因缘然后乃得故名为大。】

「大涅槃」为什么说它大呢?因为有无量的因缘然后才能证得它。你要广行「六度」渡过烦恼河,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一切众生渡过烦恼河,在无量的因缘中采用无量的善巧方便才能渡过烦恼河,所以说「大涅槃」很难证,但是是真的「大」。

【善男子,如世间人以多因缘之所得者,则名为大;涅槃亦尔,以多因缘之所得故,故名为大。】

善男子,就好像「世间的人有很多的因缘之所得,则名为大」。大涅槃也是这样的,「以多因缘之所得」,所以叫「大」。

就是,我们在成佛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各种各样的试炼,你随时都要松松松、空空空,做好迎接一切的准备。要充满激情、充满热情迎接一切,无论是好的坏的,你都要去迎接,这样你才会感受这无量的因缘。然后在无量的因缘中度无量的烦恼,然后度无量的众生。当你一切烦恼都度完的时候,都消失的时候,那么你发现,好像众生都被你度完了,看哪个众生都像佛菩萨,那个时候你就成就了。所以,菩萨帮众生成佛的过程,就是自己圆满佛果的过程。如果菩萨不度众生,菩萨是无法成佛的。

跟大家去分享这部伟大的佛陀的最后一部经的时候,每一次读这部经的名字,感觉都非常棒。大家感受《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大涅槃」,你的心量会放得很大很大。所以有的时候经文的名字其实也像咒语一样的,因为经文的名字它也浓缩了该部经的精华。

无上甚深《大涅槃经》,百千万劫难以遭遇我们幸运得以受持,好好践行如来真意。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32.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58课·大河与大涅槃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第268课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诸佛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不知不觉第三十九卷也到了最后一课了,我们来看一下。【犊子梵志复作是言:瞿昙,我今欲问,能见听不?如来默然。】在外道的大众当中,又有一个人名字叫「犊子」,这个人也是个梵志(外道中的出家人),这个犊子梵志也对释迦...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今天的这个音乐挺好,我闭上眼睛坐在这里听着这首曲子,就好像看到不停地有更多的尊者和菩萨们络绎不绝地过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一起聆听本师的开示。其实我们都知道学习本师的开示,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眼界,更开拓我们的心界,可以让我们过去坚硬的「我执」和「法执」都渐渐地融解掉。有的人认为学的法多...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容易造成众生烦恼的三个字:「受」「爱」与「触」。我们接着来看:【复次,善男子,智者当观受、爱二事何因缘生?知因想生。】佛陀说:迦叶,善男子,有智慧的人去观察「受」和「爱著」这两件事的时候,他会去找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受,什么造成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漏。云何复言因无明故生于诸漏?】迦叶菩萨说:世尊,如果像您讲的无明本身就是一种漏,一种漏失,一种烦恼,那为什么又讲因为无明又产生了诸多的烦恼呢?【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漏者,是内无明。因于无明...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一起坐在这里了,水晶莲花台上的本师也坐在这里,闭上眼睛,时空穿梭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的本师总是这样的讲法,跏趺而坐。有的经文里讲,他是处在狮子座上,或者处在金刚狮子宝座上,佛陀继续在跟迦叶菩萨讨论关于虚空的话题。【善男子,若有人说虚空无碍与有并合,又复说言...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涅槃经》已经讲到了第三十六卷,有几个师兄跟我讲,自己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不过还好,我手头的这部《涅槃经》是河北省佛教协会出版的版本,在第四十卷之后还有几卷后分,我们也是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学一段时间,让《涅槃经》无限宏深的思想印入到我们的心海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