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54课·无量释迦牟尼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3)《大般涅槃经》讲解682

00:00

师兄们: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第二十二卷。

上节课,佛陀对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讲,说菩萨摩诃萨和凡夫的区别,凡夫总是觉得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著相,总是起烦恼。但是菩萨摩诃萨不著相,不著众生相、不著诸法相,所以没烦恼。

【善男子,譬如画师,以众杂彩画作众像,若男若女若牛若马,凡夫无智,见之则生男女等相,】

接下来,佛陀举一个例子,就好像画师——擅于画画的人(古代称画师,现在称画家),用各种各样的颜色画了种种的形象,女呀,牛啊,马呀,种种形象,那凡夫没有智慧的话,看了以后就觉得,哎呀,这是个男人、那是个女人,这是一头牛、那是一匹马,他就著那个「相」,这个马怎么样、牛又怎么样、男人怎么样、女人怎么样,著相,就一下就入到「相」当中去了。

【画师了知无有男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法异相观于一相,终不生于众生之相。】

但是画画的人,他自己知道,这是我画出来的,可以说这个画就是我的心中所想,心中之相被我画出来的,其实都不是真的男女,不管我画得有多逼真。

有的画家,他画的人、动物、风景是非常逼真的,还有水果、蔬菜,非常逼真,看着像真的一样,但是画画的人他知道这个是假的,凡夫之人欣赏画的人往往误以为是真实的。古代那个时候还没有拍照技术、没有摄影技术,如果是拍照拍出来那就更真实了,凡夫就一下子就钻进去了。但是菩萨摩诃萨就好像这个画师一样,知道「于法异相观于一相」,他不著相嘛,就是觉得无论是男相、女相、牛相、马相,对我来说都是空相,都是心里现出来的相。菩萨摩诃萨这样他就不执著了,但是不像一般的众生执著,因为他执著相,他就执著相与相的分别这个男的是丑还是俊呢这个女的长得怎么样牛和马是否逼真哪种种……。凡夫去著相,就有分别,就陷入到对于「相」的分别当中去了。但是菩萨呢,看一切相都像一相,「观法异相如同一相」,你著这个「相」的时候,分别就显得很明显;当你不著的时候,它就像一样的,都是空,都是心相。所以不生众生之相,他就不认为有这个「相」、那个「相」。

【何以故?有念慧故。】

菩萨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有正念正慧的缘故,因为菩萨在修习《大涅槃经》,常念佛性,所以输满了佛性的能量在其中,所以,菩萨摩诃萨总是处在常乐我净的这种状态中,他就不著那个「相」,是有念和慧支撑着他。

「念慧」,大家可以理解为正念正慧或者是念佛性而得的智慧。念佛性,常念佛性,就是心总是安住在佛性这儿。念就是「今心」——此刻的心嘛,总是要安住在佛性这儿,所以有无穷的智慧。

【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或时观见端正女人,终不生于贪著之心。】

经常修学《涅槃经》的菩萨们,就算是见到面貌很端正的女人,他也不会有淫心,不会有贪著之心。因为总是学这个经,他就被这个经给净化了、感染了,他的磁场就跟这个经的磁场是吻合的、是统一的,所以,突然来一个美女非常漂亮,但是他不会像过去一样,也不会像一般的凡夫一样,生贪著之心,他不会想要去占有她怎样怎样,不会想。

【何以故?善观相故。】

为什么呢?因为菩萨一看,哦,美女呀,这是四大地水火风因缘会遇的结果,就是色、受、想、行、识给我的幻觉,这「相」是空的,是我的心里现出来的,可能因为我喜欢,所以她现出来了。所以他不贪著,他知道了「相」的本质。「善观相故」,知道「相」的本质,所以不贪著。

佛陀说,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五欲法,无有欢乐,】

这里的「五欲」指的是色、声、香、味、触,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色、受、想、行、识,只要是能够让你有欲望的这一切,色、受、想、行、识或者色、声、香、味、触这一切相。这是五欲之法,使你产生欲的「相」,五欲之法。「菩萨摩诃萨知道五欲之法无有欢乐」,欲望里没有真的欢乐。

【不得暂停,如犬啮枯骨,如人持火逆风而行,如箧毒蛇,梦中所得,路首有果树多人所掷,】

这个快乐,人家讲「快乐、快乐」,为什么叫快乐?因为它很快就消失了,所以叫快乐。很快就消失的乐,所以叫快乐。所有的快乐、欢乐无法暂停,无法为你而停住。就好像狗去啃那个枯掉的骨头,啃了半天也没有肉;又好像人拿着火炬逆风行走,他手里拿着火炬逆风而行的话,那么风一吹,这火就烧到了自己,是吧?欲望是很可怕的。又好像一个装饰得很华美的宝匣子里,装着毒蛇,你看着外面很漂亮,想这是谁给我的礼物啊?打开,一个毒蛇窜出来了。欲望非常恐怖。

菩萨摩诃萨看欲望就是看上去很美,但是接触起来很危险,像匣子里的毒蛇一样;又好像梦中所得,一场空,黄粱一梦,梦里升官、发财、娶美女,醒来一场空,梦中所得;又好像长在大路边上的果子,一条马路,路头那儿有个果树,果树上果实累累,但是它长在路边了,还有好下场吗?路人就不停地去摘果子,低处的被摘完了之后,高处的果子,人就拿个竿子够,敲敲打打,往上扔石头,让果子掉下来。路头的果子——长在马路尽头的果树,上面的果子就会被很多人抛东西,想办法弄下来吃掉。

【亦如段肉众鸟竞逐,如水上泡、画水之迹,如织经尽,如囚趣市,犹如假借,势不得久。】

又好像碎成一段一段的肉,鸟最喜欢这样的肉了,吃起来也不费力。「众鸟竞逐」,众鸟就先盯着这些碎肉,好啃的,先吃这些肉。

这个欲望:财、色、名、食、睡,是色、声、香、味、触,这五欲就好像是水上的泡一样,现在有,一会儿可能「啪」就没了,一会儿有、一会儿又没了。又好像画在水上的痕迹,一会儿又没了,消失了。水是一直在流淌的,然后画画的人把画画在水上,一会儿就没了,消失了。就好像有的人去大海边玩,喜欢在沙滩上写字,靠近大海沙滩上写了字,画个画,画两颗心,还有一箭穿两颗心怎么样的,海水一涨潮,上来什么都没有了。又好像「织经尽」,就好像古代用布去抄写经,就织布嘛,织着织着织到了尽头了,线没了,织到了尽头了。是这样子的。

然后,「如囚趣市」,又好像囚犯,本来是要抓他的,官府要抓他,他跑了,跑到哪儿去?跑到集市上去了。集市上人那么多,这不是暴露吗?一会儿又被逮起来了。欲望是这样地不可控、不可以倚赖的,就好像我们暂时地借用一会儿,其实很快就要还出去、还回去。

【观欲如是,多诸过恶。】

所以菩萨摩诃萨不会放纵自己的欲。他感觉欲望是很可怕的东西,我要远离。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为色香味触因缘故,从昔无数无量劫来常受苦恼。】

但是菩萨摩诃萨反观众生,一切众生都是为了欲望而忙碌,都是为了色、香、味、触

「色」,美色,一切美好的色相,包括女人、男人这些男色、女色,也包括一切美好的事物。人有爱美之心,美景,设计得很漂亮的装饰品,大家都喜欢,或者很漂亮的衣服,这都属于色相里面。

还有「香」,香味儿,香水的味道,香水的味道或者各种各样花的香味、草的香味儿、土壤的香味,很多人都喜欢。还有大都市的那种混杂了很多味道的,有人也感觉很香的。

然后「味」,这个味指的是舌头尝到的美食。有很多人贪恋美食,说我要尝遍世界各国的美食。为了食物可以飞到一个国家去尝当地的美食。

还有「触」,触觉上的感受。比如说你养个宠物,摸摸它,你感觉很美好,小宠物也感觉很上瘾。或者对于一个人身体接触的欲望,这些,触觉上的感受。

关于这个欲望的话,有哲学家就说,欲望仅仅是一种好奇而已。因为你对一具肉体有陌生感、有好奇感的时候,对它是有欲望的,这是一具新鲜的肉体。但是当这种陌生和好奇消失的时候,你的欲望就淡下来了,可能随之而来要么就是两个人就不再联系,要么就是变成一种情感。

所以,众生为了色、香、味、触种种的因缘,忙来忙去,无量无数劫以来尝受各种苦恼。因为他迷这个,他迷色、香、味、触,他就为这个而生了很多的烦恼。

接下来讲,

【一一众生一劫之中,所积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罗山,所饮乳汁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多四海水,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命终哭泣所出目泪多四大海。】

众生因为迷在色、香、味、触当中,迷嘛,生烦恼嘛,轮回嘛,一辈子又一辈子就这样轮回在一个大劫之中(一个大劫大概十几亿年),一个大劫之中众生无数次的轮回,他们的身体和骨头堆起来,要像王舍城的毗富罗山那么高了。无数世的轮回,把你的骨头都加在一起的话,堆成山那么高了。那么你每一次的轮回,众生饮的无论是母亲的乳汁还是牛奶、羊奶,饮的这些乳汁,堆在一起也像四大海的海水那么多了。

那么,众生身体所流的血,有的时候你被人伤害呀,不小心受伤了或者怎么样,流各种各样的鲜血,加在一起也要比四大海的海水还要多了。

就这样无数次地轮回。每一次轮回,当有人生病、有人死亡的时候,当亲骨肉要分开的时候,当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时候,大家就哭啊哭,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命中哭的这些泪水,加在一起也要比四大海的海水还要多了。这仅仅是用一个大劫来计算,就说在十几亿年里你无数次地轮回,你流的眼泪都比四大海的海水还多了。

佛陀说,

【尽地草木为四寸筹,以数父母亦不能尽。】

要把整个大地上的草木都砍下来,砍成四寸那么一段一段的当作筹(就是一个计量用的工具),来算你的父母到底有过多少个,都数不过来呀。

【无量劫来,或在地狱、畜生、饿鬼所受行苦不可称计。】

无量劫以来你不一定只当人对不对?有的时候去了地狱道,有时候去了畜生道,有的时候在饿鬼道,在这些恶道里受的各种苦,简直是无法计算呀。

【摶此大地犹如枣等易可穷极,生死难尽。菩萨摩诃萨如是深观,一切众生欲因缘故受苦无量。】

如果我们把整个大地都团成像小枣那么点儿一团一团的,团成小枣子,把这个大地都团成枣子,我们也能数得清。但问题是,「生死难尽」,你无数次的生死轮回却算不过来。

即使把娑婆世界的这个大地团成小枣子再数清楚,这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佛陀说,就算这样困难的事我们都做到了,但是你要想算算你到底无始劫以来多少次的生死轮回,数不清的,算不过来。所以菩萨摩诃萨就悟到了、悟透了这一点,深切地观察一切众生,都是因为欲望的原因去承受的种种无量的苦。你就是因为贪著,要么是色相,美色,美好的人、事、物,或者贪著香味儿,或着贪著舌头上的味道,或者是贪著肉身接触的感受,种种……。就是因为欲望,众生就受了无量的苦啊。

【菩萨以是生死行苦故,不失念慧。】

菩萨就能够旁观这一切生死轮回的苦,他站在正念正慧里,他的心安住在佛性当中,生起无边无际的智慧去看这一切。

【善男子,譬如世间,有诸大众满二十五里。王敕一臣持一油钵,经由中过莫令倾覆:若弃一滴,当断汝命。】

佛陀说,光明遍照菩萨,善男子,就好像世间,有很多很多大众一直站在街上,站了绵延了有二十五里路,这个时候国王就命令一个大臣说,你端着一钵油从这些众人当中走过去,一直走过这二十五里路,不可以让这个钵里的油出来,如果这个钵里的油出来一滴的话,我就要你的命。

国王这简直是难为这个大臣,这么多人站满二十五里路,你在人中走过去;走过去,钵里的油一滴也不许滴出来,如果滴出来,我就要你的命。

【复遣一人,拔刀在后,随而怖之。】

然后为了吓唬这个大臣,国王又让这个端油钵的大臣后边站着一个人跟着他走,这个人手里就拔一个刀,拔出刀来就在后面等待着,一旦油滴出来,就砍掉这个托油钵的大臣的头。

这是非常有难度,要走二十五里路不可以滴出一滴油,后边有人跟着,随时准备用刀砍你。

【臣受王教,尽心坚持,经历尔所大众之中,虽见可意五邪欲等,心常念言:我若放逸著彼邪欲,当弃所持,命不全济。是人以是怖因缘故,乃至不弃一滴之油。】

然后这个大臣听了国王的命令,心里就一直坚持、坚持、死命地坚持,小心、小心、小心,千万不要滴出来,就端着这个油钵就在这儿走,在众人当中走。就这样一直走过了二十五里的大众。这大众中肯定也有长得非常漂亮的美女,他也顾不上看了;也有非常香的香味,他也不敢去闻了;他不敢去想任何色、声、香、味、触种种的一切的五欲,他不敢去想。心里一直想:我要好好地端着这个钵呀,千万一滴油也不要出来呀,如果我一不小心、一放逸,油要是滴出来一滴,国王就要我的命啊。所以,这个人就是因为害怕失去性命的原因,他就一直这样坚持、坚持,终于走完了二十五里路,这个钵里的油一滴也没出来。

佛陀用这个比喻就来形容菩萨摩诃萨们面对欲望是怎么做的。

佛说,要深入海内度众生,勿独居海上搏风浪。菩萨摩诃萨们,你们要想成佛,要在度众生的过程中试炼自己,圆满「六度」。菩萨摩诃萨们来到了众生相当中,来到了五欲六尘的世界,但是却不被染污。就好像这个大臣,端着这钵油走过那么远的路,却一滴油都没出来。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生死中不失念慧;以不失故,虽见五欲,心不贪著。】

菩萨摩诃萨们就是这样认真地持戒,不轻易造作生死之因。所以,「于生死中不失念慧」一直安住佛性,不会受一切五欲六尘的影响和干扰,不会受诱惑,所以菩萨摩诃萨就没有失掉自己的立场。

【若见净色,不生色相,唯观苦相,乃至识相,亦复如是。】

他们真的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他们见到了色、受、想、行、识,心也不贪著,一点贪著都没有。如果看到了很清净的色相,也不会把它执著为清净的色相。看到这个地方很清净,也不会执著这个。这是心里现出来的,这个本性是空的,所以不会执著。只是看到「相」,有相就有生灭,有生灭就无常、就苦,所以我不贪著。连清净的「相」都是这样,就别说其它的「相」了。菩萨对于色、受、想、行、识一切「相」都是这样地不贪著。

【不作生相,不作灭相,不作因相,观和合相。】

观这个「相」不是生、不是灭的,不是谁造作的,「相」是空的。菩萨就这样,观一切「相」是空的,都是因缘聚会、因缘和合的产物,都是空的,所以不执著。

【菩萨尔时五根清净,】

眼、耳、鼻、舌、身五根清净。

【根清净故,护根戒具。】

眼、耳、鼻、舌、身五根清净,不造作一切业,所以,他就把戒律守持得非常好了。

【一切凡夫五根不净,不能善持,名曰根漏;菩萨永断,是故无漏;如来拔出永断根本,是故非漏。】

但是一切凡夫,眼、耳、鼻、舌、身哪个都不清净,不清净又不能很好地持戒,总是造业,所以他们的功德、福德就在「根」里漏失了,这叫「根漏」。

本来是有福报的,本来按他的福报这世应该当个国王的,但是总是沉迷于五欲,总是在「根」这里把福报都漏失掉了,「根漏」。但是菩萨永远地断除了「根漏」,所以说菩萨「无漏」了。无漏了,不再漏失福报,不再漏失福德了,过去世的善根,我都能攒着,再去继续地栽培它。而如来永远拔除了诸漏,永远断除了「漏」的根本,你别想诱惑一个佛再去犯戒,不可能的。也不要诱惑七地、八地以上的菩萨,你所能诱惑的只是七地八地以下的菩萨,别想诱惑一尊佛。所以,如果真的一个佛化现在世间,为了度众生化现在世间,在家里陪家人吃饭,家人怎么做大鱼大肉的,他心也不动。为了不让家人生烦恼,他也不去争吵,但是他可能偏向吃素。家人说,你一定要尝尝,不尝我跟你急。他就尝一口,尝的时候感受着「相」是空的,然后再念念佛、念念咒。就这样安住在佛性的「空」中,也不跟家人去吵架,不让众生生烦恼适当地、必须随顺众生时候就随顺,但是一点儿贪著都没有。不会说我尝了一口,太香了,再尝一口吧。不会的,不会的。如果随顺家人,比如说,佛陀化现在世间做一个男人,随顺自己的妻子,妻子要行欲,他也去行欲的话,他也是在「空」中,没有任何贪著,如行于「空」中。如来永远拔除了根本,不会对于一切五欲再次生起贪著,这是如来。

这里强调说,菩萨已经永远断除了「根漏」,所以说「无漏」。如来则永断根本。佛是不可能再退转了,永远不可能再退转了,「是故非漏」。菩萨是「无漏」,如来是「非漏」。「漏」这个词,跟佛根本就没关系的,不要把这个词用在佛的身上。

【复次,善男子,复有离漏。菩萨摩诃萨欲为无上甘露佛果故,离于恶漏。】

也有一些已经远离了诸漏的菩萨摩诃萨们,为了证得无上甘美的像甘露一样的佛果,他们就离开了一切的恶性的漏失、恶性的欲漏。

【云何为离?】

怎么说离开了呢?

【若能修行《大涅槃经》,书写受持,读诵解说,思惟其义,是名为离。】

如果菩萨们能够修行《大涅槃经》,去抄写它,受持它(受持,就是受而持,听了要按照这部经讲的去做)。或者读诵这部经,或者讲说这部经,或者思惟这部经的含义,这样菩萨们就可以离开「恶漏」。

怎么离开恶漏呢?你要学《涅槃经》,要抄写、受持、读诵、讲说、思惟这部经。你看你适合做哪一项?你是听啊,还是抄,还是做呀,还是读呀,还是讲啊,还是想?就是围绕着《涅槃经》去做,就能够离开恶性诸漏。

【何以故?善男子,我都不见十二部经能离恶漏如此方等《大涅槃经》。】

接下来释迦牟尼佛就赞美《大涅槃经》的地位,善男子,我都没有见过十二部经里哪部经能比得上这部经,能像这部方等《大涅槃经》一样让你远离恶漏。

这里就告诉你,能够让你避开一切恶性的漏——漏洞、漏失,这部经是最厉害的。没有哪部经能超过这部经。

「我都不见十二部经能离恶漏如此方等《大涅槃经》」,这部经在让你远离诸种恶性习气方面是无敌的,没有哪部经能超过它。像法华好、楞严好,我们都知道好,各有特色。法华,让你增强了成佛的信心,也透露了很多秘密,是吧?但是,受持了法华,很多师兄也在说,我怎么还有淫欲呀?我怎么淫心还是泛滥呢?《楞严经》好不好?也好。有师兄背「楞严咒」背得也很好,但是真的在一切境界中都不被境所转了吗?《涅槃经》能够这样子。如果你专心受持《涅槃经》,能够让你远离恶漏(恶性的漏失)。

佛陀说:

【善男子,譬如良师教诸弟子,诸弟子中有受教者,心不造恶;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心不造恶。】

善男子,就好像良师在教化弟子们的时候,这些弟子们「有受教者,心不造恶」。有一个非常棒的师父在教化弟子的时候,弟子中有个非常棒的弟子,就是很听话的,师父讲的一切他都认真听,他的心里不造恶,他不会造作恶。菩萨摩诃萨如果学大涅槃微妙经典,也是这样的。《大涅槃经》就是非常棒的师父,世界上最好的师父。学了这部经你的心就不再造作诸恶了。

【善男子,譬如世间有善咒术,若有一闻,却后七年不为一切毒药所中,蛇不能螫;】

善男子,就好像世间有非常棒的咒术,说这个咒语呀,你就是听过一次之后,你连着七年都不会被一切毒药伤害。

有的咒语非常奇妙,听一遍,只是听一遍过过你的耳朵,连着七年毒药就伤不了你,毒蛇也不能螫你。

【若有诵者,乃至命尽,无有众恶。】

如果你能够坚持背这个咒语的话,那么一直到这辈子命终了的时候,你也不会遭遇种种的灾害。

【善男子,是大涅槃亦复如是,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后七劫不堕恶道;若有书写读诵,解说思惟其义,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见佛性,如彼圣王得甘露味。】

善男子,《大涅槃经》就好像是这种无敌的咒语一样。善男子,这个《大涅槃经》,要是有众生从耳朵经一遍,就过一遍你的耳朵,你就连着七个大劫不会去恶道了。

《涅槃经》非常伟大!

这一点功德力量,前面也提到过,佛陀再一次地强调:谁要是听过《大涅槃经》,他连着七个大劫就不会再去恶道了。如果你去抄写、读诵、讲说、思惟这部经的含义,你就必定能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想成佛的话,就靠这部经也可以的。当然我们讲《地藏经》的时候,《地藏经》也讲过,你要想成佛,只靠「地藏」,研究透也可以的。那么,《涅槃经》也一样的,你只学这部经,就爱这部经,其它的没兴趣,那你只学这部经也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得见佛性,可以亲见佛性。

接下来讲,众生要是能得到《涅槃经》,就好转轮圣王得到了甘露的味道一样。

【善男子,是大涅槃有如是等无量功德。】

善男子,这个《大涅槃经》有如是等无量的功德呀!

【善男子,若有人能书写是经,读诵解说,为他敷演,思惟其义,当知是人真我弟子,善受我教,是我所见,我之所念。是人谛知我不涅槃。】

善男子,要是有人能抄写这本经、读诵这部经、讲说这本经,为别人去仔细地展开这部经的含义,然后来思惟,也让别人去思惟这部经的含义的话,这个人就真的是我的弟子。

佛陀说,你认真学《涅槃经》,认真地抄写、读诵、讲说、思惟,你就真的是我的弟子。「善受我教」,你就能够完美地得到我的思想的精髓,你就是我所希望看见的,是我日日夜夜都盼望出现的弟子。

如果你真的认真受持了《涅槃经》,真的抄写、读诵、讲说、思惟了,你就会真切地感受到释迦牟尼佛根本就没有走,他就没有涅槃,他一直在,一直陪伴着我们。

【随如是人所住之处,若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房舍田宅、楼阁殿堂,我亦在中常住不移。】

经常地受持这部经,我们能感受到,释迦牟尼佛在我们所在的任何地方。无论是城邑聚落,还是山林旷野,还是房舍屋宅,还是楼阁殿堂,到处都是本师,他就在这里。

所以说《涅槃经》简直是佛陀一生思想的精华的一个集成,所以有这部经就代表着有释迦牟尼佛陪着你。在讲《法华经》的时候也提到,你受持《法华经》,你能够感受到释迦牟尼佛在加持你。那么学《涅槃经》,你要知道,释迦牟尼佛无处不在,只要有这部经,就有释迦牟尼佛。

「常住不移」,一直在,从来没有移动过位置。

【我于是人常作受施,或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婆罗门、梵志、贪穷乞人。】

同时,如果你认真地抄写、读诵、讲说、思惟这部经的话,那么释迦牟尼佛说,「我于是人常作受施」,释迦牟尼佛就会亲自接受我们对他的供养。他会,要么是化作比丘的身份、比丘尼的身份,要么就是在家的男居士、女居士的身份,要么就是婆罗门或者是外道的身份,或者是贫穷乞丐的身份,他总能接受到你的供养。你多供养的时候,如果你受持《涅槃经》,又去多多地给别人提供供养,无论你这个供养是给的出家人、在家人,是给了婆罗门、外道还是乞丐,那么受你供养的人里很可能有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他就真的能够接受到你供养他的一切的供品,他能够接受到你的布施。这一点也很奇妙。

受持《涅槃经》期间,我们要多作布施,因为佛可能会亲自接受到我们的布施。而如果我们能布施给佛的话,那功德利益,大家难以想象了。

【云何当令是人得知如来受其所施之物?】

受持《涅槃经》了,我们也在多布施了,那么我们怎么样知道真的是释迦牟尼佛接受了我们的布施了呢?

【善男子,是人或于夜卧梦中,梦见佛像,或见天像、沙门之像、国王圣王师子王像、莲华形像、优昙华像,或见大山或见大海水,或见日月,或见白象及白马像,或见父母,得华得果、金银琉璃玻瓈等宝、五种牛味。】

善男子,要不就是你晚上睡觉做梦梦见佛像了,或者是梦见天人的形象,或者是沙门的形象,或者是国王转轮圣王的形象,或者狮子王的形象,或者做梦的时候梦到莲花了,梦到优昙波罗花了,或者梦到大山了,或者梦见大海水,或者梦见太阳、月亮,或者大白象或者白色的马匹,或者梦见你的父母突然得到了花或者果子,或者得到了金、银、琉璃、玻璃等等宝物了,或者得到了五种牛味儿了。

【尔时当知,即是如来受其所施。】

就是说,一旦我们做梦梦到以上的形象,那就说明释迦牟尼佛真正地亲自接受了我们的布施了。

所以说,梦也是有预兆的。所以,修行者,你如果修得无梦固然好,如果有梦,你观察是什么方面的梦。如果恰恰就是这些梦,恰巧你最近在受持《涅槃经》,你又作布施了,然后又梦到了,那就证明佛陀给你了回应,说我已经接受到了你给我的布施了。

【寤已喜乐,寻得种种所须之物,心不念恶,乐修善法。】

这样,当我们醒来的时候,知道佛竟然接受了我们的布施了,所以我们醒来非常地开心、快乐,然后接下来感觉生活中什么都很顺,好像是心想事成一样的。所以「心不念恶」,我们就进一步认真地修学这部经,按照佛说的做,我们就不会再造作任何的恶业了,我们就会喜欢修习善法。

【善男子,是大涅槃,悉能成就如是无量阿僧祇等不可思议无边功德。】

接下来,佛陀说:善男子,光明遍照菩萨呀,这个大涅槃呢,真的能够成就无量阿僧祇等不可思议无边的功德呀,这个《大涅槃经》太伟大了,一定要重视这部经啊。

【善男子,汝今应当信受我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见我者,欲恭敬我,欲同法性而见于我,欲得空定,欲见实相,欲得修集首楞严定、师子王定,欲破八魔。】

善男子。你们今天应该相信我的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见到我,想要恭敬我,想要跟我一样安住在法性中,想要证得空定,想要见到实相,想要修苦集灭道的「集」,想要证得首楞严大定,想要证得狮子王大定,想要破除八魔,你就一定要学《涅槃经》呀。

这里讲《涅槃经》可以帮助你恭敬佛,帮助你见到佛,帮助你证入佛所在的法性,《涅槃经》能够帮助你证得空定。有的人修禅定有困难,要多学《涅槃经》,《涅槃经》能够帮助你证入空定,帮助你见到实相,帮助你修习「苦集灭道」的「集」圣,更帮助你证得首楞严大定。

那么这里也等于是对于《楞严经》真实性的再次证明,提到了「首楞严大定」。

学习《涅槃经》,能帮助你证得狮子王定,能够帮助你破除八魔。

【八魔者,所谓四魔,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欲得人中天上乐者。】

八魔就是:烦恼魔,五阴魔,天魔,死魔,再加上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这四魔。这个「烦恼魔、五阴魔、天魔、死魔」,加上「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这四魔,总共是八魔。《涅槃经》能帮助你驱赶八魔,然后能够让你证得人中天上的快乐。

【见有受持《大涅槃经》,书写读诵,为他解说,思惟义者,当往亲近,依附咨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洗手足,布置床席,四事供给令无所乏。】

佛陀讲,善男子们,你们要注意,你们要是听说哪里有人在学习、在受持《大涅槃经》呢,那边有人正在抄写、读诵,正在讲呢,正在思考这部经的含义呢,你要赶快去亲近这批人。哪里在学《涅槃经》,你就去亲近这批人,要依附他们,去仔细、认真地去学习,去请教;要去供养、恭敬他们,要尊重、赞叹他们;甚至要洗干净了手脚,然后来为他们去布置床席,去「四事」供养他们。

哪里有人在学《涅槃经》了,你要去进行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方面的供养,如果他需要的话千万不要让他有所乏少。

【若从远来,应十由延路次奉迎。】

如果这个学习《涅槃经》的人或者这批人远道而来,你要「十由旬路次奉迎」要提前走十由旬的路去迎接他。

这里在烘托《涅槃经》的重要性!学《涅槃经》的人得到了一切众生的尊重,如果学习《涅槃经》的人远道而来,你要去迎接他,你要走很远的路去迎接他。

【为是经故,所重之物应以奉献,如其无者,应自卖身。何以故?是经难遇,过优昙华。】

为了这部经的缘故,要把你最贵重的东西去奉献给这个人,布施给他。如果这个人需要的东西你没有,那么你甚至要卖掉自己的身体,也要去供养这批认真修学《涅槃经》的人。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经太难遇到了,这个难遇到的程度已经超过了优昙波罗花。

很多经中都讲,佛呀,非常难遇到,这个稀有的程度就像优昙波罗花一样,而《涅槃经》比佛还难遇到,比优昙波罗花还难遇到。所以说,善男子,你一定要重视这部经啊。

接下来,佛陀就讲了自己过去世的一个故事。

【善男子,我念过去无量无边那由他劫,尔时,世界名曰娑婆,有佛世尊,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诸大众宣说如是《大涅槃经》。】

善男子,我记得过去无量无边那由他劫之前,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世界也叫娑婆世界;那个时候有一个佛住世,叫释迦牟尼。这个是释迦牟尼佛讲他过去世,很久很久无量劫之前,那个时候娑婆世界也叫娑婆世界,佛也叫释迦牟尼。这个佛也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足,他正在为大众讲这个《大涅槃经》,讲的就是这部《大涅槃经》。

【我于尔时从善友所,转闻彼佛当为大众说大涅槃。我闻是已,其心欢喜,欲设供养。居贫无物,欲自卖身,薄福不售。即欲还家,路见一人,而便语言:吾欲卖身,君能买不?其人答曰:我家作业,人无堪者。汝设能为,我当买汝。我即问言:有何作业,人无能堪?其人见答:吾有恶病,良医处药,应当日服人肉三两。卿若能以身肉三两,日日见给,便当与汝金钱五枚。我时闻已,心中欢喜。我复语言:汝与我钱,假我七日,须我事讫,便还相就。其人见答:七日不可,审能尔者,当许一日。善男子,我于尔时即取其钱,还至佛所,头面礼足,尽其所有而以奉献,然后诚心听受是经。我时闇钝,虽得闻经,唯能受持一偈文句:】

佛说:我过去那个时候,我从我的好朋友那里听说了,从他那里听他转述,转述了一下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涅槃经》,我听了以后心里真的是无限的欢喜,我就特别想去供养当时的这个释迦牟尼佛。但是当时我特别贫穷,我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想把我自己的身体卖了,我想去供养佛,卖了以后买点值钱的东西去供养当时的释迦牟尼佛。但是我的福报真是太薄了,我想卖掉自己,没人买。那个时候我很沮丧地就往家走,往家走的路上就看到一个人,我就问他,说我想卖我的身体,您能买吗?那个人就回答说,哦,我们家正在想找人做点儿什么,但是没有人能胜任呢,你要是能够为我做的话我就可以买你。

我当时就问他你们家需要人干什么活啊,说没有人能做?那个人看到我回答了,就说,嗯,我的身体有恶病,我得了非常重的恶性疾病,一个良医给我开了一个药方,说我每天应该服用人肉三两。我每天吃人肉三两,我的病就能好。如果你能够每天从你身上割下三两肉来给我吃,每天都给我,那这样的话,我就给你钱,给你五枚金钱。

当时释迦牟尼佛听了以后,(他是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他听了以后心中非常地欢喜就对他说,你给我钱,给我七天时间,你先把这五枚金钱给我,然后给我七天时间我去办点事,办完事我就来割肉给你,每天都给你肉吃。这个人就说,不行,七天我可等不了那么久,要是一天还行。我给你钱,你过了一天,第二天回来给我割肉吃,这样可以,只给你一天时间。

然后当时,释迦牟尼佛说,我过去世这个「我」就答应了他。

当时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他拿着这五枚金钱就来到了当时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的面前,然后向他头面礼足,向他顶礼,然后把这五枚金钱全都奉献给了佛,然后诚心地听受当时的释迦牟尼佛讲《涅槃经》。

佛陀说,当时过去生中的「我」特别笨,虽然听释迦牟尼佛亲口讲《涅槃经》,但是我当时只记下来了一个偈颂,这个偈颂就是:

【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若有至心听,常得无量乐。】

如来证到涅槃境界了,永远断除了生死轮回,如果你是至心地听佛讲法,你就能够证得无量的快乐。

【受是偈已,即便还至彼病人家。】

当时听了半天就记住一个偈颂,听完这个偈颂,他就回到了那个病人的家里。

【善男子,我时虽复日日与三两肉,以念偈因缘故不以为痛,日日不废足满一月。善男子,以是因缘,其病得瘥,我身平复,亦无疮痍。】

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就回到那个病人家里,然后每天都从自己身上割下三两肉喂那个病人。但是每天他在割肉的同时,他都在念他记住的这个偈颂,就是「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若有至心听,常得无量乐」。他记住了这个偈颂,他就一直背、一直诵,一直背、一直诵,在割自己身上肉的时候也在背诵,非常奇怪,就是因为一直念诵这个偈颂的缘故,在割肉的时候也不觉得疼。每天都坚持割三两肉给那个病人吃,这样割了一个月,那个病人的病就痊愈了,就康复了。然后很奇怪,就是因为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这个人,他天天在背诵《涅槃经》里的这个偈颂:「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若有至心听,常得无量乐。」他天天背,结果他身上竟然没有任何的坑啊疤呀,都没有,任何的疮痍都没有。每天都割三两肉,但是什么都没有留下,一点痕迹都没有。

【我时见身具足完具,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偈之力,尚能如是,何况具足受持读诵!我见此经有如是利,复倍发心:愿于未来成得佛道,字释迦牟尼。】

这个时候,当时这个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他一看,我身体竟然如此地完好,就是因为我一直背诵这个佛陀讲的《涅槃经》中的一个偈颂的原因。我的身体割了一个月的肉,竟然一点疮疤都没有,他就发起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了。他就想,一个偈颂的力量「尚能如是」,尚且如此,那么整部《涅槃经》,简直难以想象啊!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对光明遍照菩萨说:你想一想,一个偈颂的力量就使得一个人割肉的时候不疼,割了一个月的肉,每天割三两肉,一点疤都没留下,那么你想一想,如果你完整地受持、读诵这部《涅槃经》,你会得到怎样的功德利益吧?然后释迦牟尼佛还讲,他对光明遍照菩萨说:我的过去世当时就是看到《涅槃经》一个偈颂就这么厉害,我就加倍地发起了菩提心,我就当时发愿说,我未来愿我也成佛,愿我的佛号也是释迦牟尼。

【善男子,以是一偈因缘力故,令我今日于大众中为诸天人具足宣说。】

善男子,就是因为一个偈颂的因缘,使我今天就真的在大众中成了至尊的佛。你们都来爱戴我,说我是天中之天。我就能在大众中为诸天人具足讲说这部经。

我过去因为听过这个偈颂,又反复地念诵、反复地念诵,我今天就真的成佛了,就真的也在大众中为你们完整地讲这部《涅槃经》。

【善男子,以是因缘,是大涅槃不可思议,】

你看看这部《涅槃经》是不是不可思议呀?

在过去无量劫之前,我就是听了这部经,法喜充满,然后我就想尽办法想供养佛,我甚至想要割下我的肉、把自己卖掉去供养佛,我有这样的诚心;然后呢,听了经,只记得一个偈颂,但是坚持诵持;我又发了愿,未来成佛也叫释迦牟尼,结果我真的如愿以偿了,我真的也成佛了,也叫释迦牟尼。

这里也告诉我们,宇宙中有无量多的释迦牟尼。那么,《佛说佛名经》里也提到,宇宙中有无量多的同名同姓的佛,燃灯佛有无量多,很多佛都是无量多,释迦牟尼也是无量多。而且父母,就是父亲都是净饭王,母亲都是摩耶夫人的,这样的释迦牟尼也无量多;拥有弟子迦叶和目犍连的释迦牟尼也无量多。宇宙中有无量多的释迦牟尼,有无量多的佛。而两千五百年前,正在给大众讲《涅槃经》的这个释迦牟尼,只是无量的释迦牟尼当中的一个。

所以大家要敢于发愿,要有诚心,诚心就能够显现奇迹给我们。而且,如果你发愿——至诚发愿,那么未来一世肯定能成就。就不一定是什么时间,看你修行到什么程度,但是肯定会成就,所以一定要发愿。你如果想再次做释迦牟尼,也可以的。甚至可以说,我愿我未来世也成佛,也叫释迦牟尼。这样的愿望也是可以的。只要有愿望,就一定会实现。

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

若有至心听,常得无量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世界所有同名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般涅槃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36.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54课·无量释迦牟尼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容易造成众生烦恼的三个字:「受」「爱」与「触」。我们接着来看:【复次,善男子,智者当观受、爱二事何因缘生?知因想生。】佛陀说:迦叶,善男子,有智慧的人去观察「受」和「爱著」这两件事的时候,他会去找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受,什么造成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8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上节课,佛陀打比方,用恒河来比喻涅槃之河,说有的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先沉下去了,被水淹没了,不久之后又出来了,出离水面了,结果没呆多长时间又沉下去了,又被水淹没了。为什么呢?明明都遇到了涅槃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7 | 涅盘经

各位尊者、菩萨:大家好!就在今天上午,听闻一个消息:我一直非常敬重的大德——梦参老和尚,已经示寂。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感应也是相当的明显。在这里,如果说醍醐这几年讲法有一点点微薄功德的话,把这些功德都回向给伟大的梦参老和尚。其实,不管梦参老和尚去到哪里,哪里都是净土,我们也不需要特定地、特意地祝他...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6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又到了晚间的听经兼禅修时间。上节课我们讲到:佛陀说,迦叶呀,我有的时候为了讲一法而用无量的法,我为了阐释一个道理可能讲很多话。就好像经中说,一切清净离欲的梵行怎么修,怎么持戒,怎样获得真正的梵行,佛陀讲了很多话,但是也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善知识」。佛陀也曾经对阿难尊者说:阿难...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上节课的最后,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当你谈到牛奶中是不是有奶酪的时候,当你谈到奶酪是不是能生出生酥的时候,你绝对不能忽视种种外在的条件。【善男子,智者不可见离方便从乳得酪,谓得生酥亦应如是离方便得。善男子,是故我于是经中说,因生故法有,因灭故法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上节课,佛陀讲「佛性即是中道」,还没讲完。【复次,善男子,或有说言:佛性即是内善思惟。何以故?离善思惟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佛性即是内善思惟。】佛陀说:迦叶,我有的时候也讲,佛性指的就是「内善思惟」,就是内观,向内看。观照你的心念,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