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53课·莲花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3)《大般涅槃经》讲解656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继续来看《涅槃经》的第二十二卷。

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菩萨摩诃萨们已经了解一切诸法都是不定的,都无有定相。一切诸法、一切诸相都是生灭变化的,都是无常的,都是难以留住的,本性是空寂的。

接下来又讲,

【善男子,亦有定相。云何为定?常乐我净。在何处耶?所谓涅槃。】

在一切的不定之外,也有一种恒定之相,是什么呢?就是佛性「常净」。佛性它是确定的,是恒定,是不变的。那么常乐我净的佛性在什么地方呢?在涅槃里面,佛性在涅槃当中。

【善男子,须陀洹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八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斯陀含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六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那含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四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罗汉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二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辟支佛道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十千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陀说,善男子,证得了(初果)须陀洹的人,他们还是处在不定之相当中,处在不定之法当中。这个「不定」也代表还不够究竟。

那什么时候才能究竟圆满呢?(初果)要经过八万个大劫,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后……初果,经过八万个大劫,证入涅槃,才能成正觉,才能证得佛性;那么(二果)斯陀含呢,需要经过六万个大劫,才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果)阿那含,需要经过四万个大劫,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四果)阿罗汉,他们需要经过两万个大劫,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像辟支佛乘呢,需要经过十千个大劫(也就是说一万个大劫),才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里讲从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从辟支佛到佛果,要经过这么久的时间。这个只是在量上大概地讲一讲,但是跟个人的修行有关系的,大家了解的,跟个人的修行有关系的。加倍用功的人,他就证得快点,那个懒散的人就证得慢点。这个在前面的内容里也讲了。

【善男子,如来今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示现倚卧师子之床欲入涅槃,令诸未得阿罗汉果众弟子等及诸力士生大忧苦,亦令天、人、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大设供养,欲使诸人以千端氎缠裹其身,七宝为棺,盛满香油,积诸香木,以火焚之。】

如来现在在拘尸那城的娑罗双树间示现斜躺在那儿,躺在狮子之床上想要入涅槃了。这就使得很多还没有证得阿罗汉果的弟子们以及很多的大力士们,都生起了极大的忧苦。为什么强调说,很多还没有证得阿罗汉的弟子们非常地悲伤呢?因为证得了阿罗汉才能出轮回,而且不再来轮回中受生了,这个是大家了解的。证得了阿罗汉的人,心空掉了,放下根尘识,所以如来的涅槃之相对他们来讲并不是悲剧。但是没证得阿罗汉的这些众生,甚至还有很多的大力士们,看到佛要走了,就非常地悲伤、难过。

佛陀即将涅槃,也让天龙八部——天人、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等等,让天龙八部们非常地紧张。天龙八部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供养。「欲使诸人以千端氎缠裹其身」,如来涅槃前显现肉身毁灭,就让各位弟子们用「千端氎」(「氎」指的是细毛布、细绵布,就是种种细的毛布、绵布)把如来的身体裹起来,裹起来放进用七宝做的棺材。然后呢,棺材里装满香油,再放很多的香木在棺材外面,然后就点火开示焚烧。非常香,大家可以想象啊。

【唯除二端不可得烧:一者、衬身,二、最在外。为诸众生分散舍利以为八分。一切所有声闻弟子咸言如来入于涅槃。当知如来亦不毕定入于涅槃。】

余「二端不可得烧」:这个「衬身」不要烧,还有如来平常披在最外边的袈裟不要烧。把衬身和袈裟去掉之后,把如来的身体缠裹上细毛布、细棉布,放在浸满了香油的棺材里面,然后在外面点火烧。如来会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分散自己的舍利,把自己的舍利分成八份。一切所有声闻弟子都说如来入涅槃了,声闻弟子,听佛讲法而开悟的这批人,这些修习苦集灭道而开悟的人,他们都认为如来真的走了。但是,真正的菩萨知道,如来没有走,「亦不毕定入于涅槃」。如来在「相」上示现隐身而已,如来真身还在的,菩萨们知道,但是很多声闻弟子是不知道的。

【何以故?如来常住不变易故。以是义故,如来涅槃亦复不定。】

如来的真身是常住的,是不变易的。所以说如来的涅槃「相」上看是不定的。如来有涅槃之相,也走,也被火化,但事实上如来真身是一直在的。

【善男子,当知如来亦复不定。如来非天。何以故?有四种天:一者、世间天,二者、生天,三者、净天,四者、义天。】

如来在「相」上示现灭度,好像示现一个不确定的「相」一样。

「如来非天」,如来不是天,为什么呢?因为天可以分成四种:一种是世间的天;一种是生天,生在天上;第三是净天;第四,义天(含义的义,义理的义)。

【世间天者,如诸国王。生天者,从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净天者,从须陀洹至辟支佛。义天者,十住菩萨摩诃萨等。】

什么是世间天呢?像诸国的国王,就是世间的天。诸国的国王,我们说国王都是天子,在统领人民,代替天来统领人民。在世间相上看,每一个国家的国王就是这个国家的「天」。

那「生天者」,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各层天。它从欲界的最底层四天王天开始,一直到无色界的最高处非想非非想天,这是指生天。生天,你可以化生到天上去。

「净天」代表从须陀洹一直到辟支佛,代表所有的修行者。须陀洹开始,这是初果开始,二果、三果、四果,然后辟支佛,这所有人属于「净天」。

那什么是「义天」呢?含义的义,义天。是十住菩萨摩诃萨等,处在「义天」。

【以何义故,十住菩萨名为义天?以能善解诸法义故。云何为义?见一切法是空义故。】

为什么呢?因为十住菩萨能够善于了解诸法的含义了,所以他们生活在「法义之天」。诸法含义完全了解,生活在义天。那什么叫做「义」呢?「见一切法是空义」。诸佛菩萨,尤其是十住菩萨,他处在「义天」,为什么呢?因为晓了了一切诸法性空的本义,所以生活在「义天」。

【善男子,如来非王,亦非四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

佛陀说,善男子,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呀,如来不是王,不是四天的王,也不是非想非非想天的王。

【从须陀洹至辟支佛、十住菩萨。以是义故,如来非天。】

如来不是王,也不是天。

【然诸众生亦复称佛为天中天,】

但是众生却尊称佛为天中之天,可以统摄一切天人的。就连无色界的大王见了佛陀也要顶礼的,就别说欲界、色界了,所以如来被尊称为「天中之天」,但是如来说,其实我不是王,也不是天。

【是故如来非天非非天、】

不是天,也不能说不是天。

【非人非非人、非鬼非非鬼、非地狱畜生饿鬼非非地狱畜生饿鬼、非众生非非众生、非法非非法、非色非非色、非长非非长、非短非非短、非相非非相、非心非非心、非有漏非无漏、非有为非无为、非常非无常、非幻非非幻、非名非非名、非定非非定、非有非非有、非无非非无、非说非非说、非如来非不如来。以是义故,如来不定。】

佛经中经常有这样的句子:非这个、也非那个,非这个、也非非这个。在听佛经中的这些句子的时候,大家就会入到一种空相当中。

佛陀总结说,「以是义故,如来不定」。所以说,你并不能确定地讲「如来」是什么,你是讲不清楚的。

接下来就逐个地解释为什么前面说非这非那、非这非那,为什么?开始解释了:

【善男子,何故如来不名世天?世天者即是诸王,如来久于无量劫中已舍王位,是故非王。非非王者,如来生于迦毗罗城净饭王家,是故非非王。】

善男子,为什么说如来不是世间的天呢?世间的天就是诸国的国王。如来久在无量劫以来就舍离了自己的王位,所以如来已经不是大王了,他已经舍掉了王位,不是大王了。但是又说他「非非王」,也不能说他不是王,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本身就生于迦毗罗卫国的净饭王之家。他生在了王公贵族的家庭,他如果不出家的话他未来就当国王了,所以你不能说如来不是国王。他是舍掉了王位,但他毕竟生于王族,「非非王」,不能说他不是王。

【非生天者,如来久已离诸有故,是故非生天。非非生天。何以故?升兜率天下阎浮提故,是故如来非非生天。】

「非生天者」,为什么说如来不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种种天人呢?因为如来很久以来就离开了「诸有」——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离开了诸有,离开了「三有」,「是故非生天」。离开了「三有」,就不能用三界内的天界来形容佛了,所以说「非生天」。但是又说「非非生天」,也不能说如来跟天界就没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如来在化现阎浮提之前,他在兜率天待了很长时间,他是从兜率天下来的,对吧?他跟天界也是有联系的,至少在兜率天待过,所以说如来「非非生天」。他在兜率天待过,所以不能说跟天界毫无关系。

【亦非净天。何以故?如来非是须陀洹乃至非辟支佛,是故如来非是净天。非非净天。何以故?】

「亦非净天」,为什么说如来不处在净天呢?因为如来不是初果,不是二果、三果、四果,也不是辟支佛果,所以说如来不是「净天」。但是也不能说跟「净天」毫无关系,为什么呢?因为,

【世间八法所不能染,犹如莲华不受尘水,是故如来非非净天。】

如来在过去世修的时候,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也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辟支佛果,慢慢证上来。如来在世间不被世间的一切法所染污,就好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一样。所以说如来跟「净天」之间也不能说没有关系。

【亦非义天。何以故?如来非是十住菩萨故,是故如来非义天也。非非义天。何以故?如来常修十八空义故,是故如来非非义天。】

「亦非义天」,为什么说如来也不属于「义天」呢?含义、法义之天,为什么呢?如来非是十住菩萨。如来早就超越了十住菩萨的果位了,所以说如来不处于「义天」。但是也不能说跟「义天」毫无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如来常修十八空义。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如来也是从十住菩萨过来的,关于十八空义完全了解,所以他跟「义天」也是有联系的,不能说毫无联系。

接下来又讲,

【如来非人。何以故?如来久于无量劫中离人有故,是故非人。亦非非人。何以故?生于迦毗罗城故,是故非非人。】

「如来非人」,如来,不能说他是人,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久于无量劫中就离开了人界的这种存在形式,无量劫以来如来就不再做人了。所以说「非人」,不能说如来是人。但是也不能说他不是人,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此次在阎浮提的化现,生在迦毗罗卫国。他是入胎而后生出来的,跟人是一样的,有父亲、有母亲,胎生,也不能讲他不是人,「是故非非人」,不能讲佛陀不是人。

【如来非鬼。何以故?不害一切诸众生故,是故非鬼。亦非非鬼。何以故?亦以鬼像化众生故,是故非非鬼。】

「如来非鬼」,说如来不是鬼,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不害一切诸众生,不能说他是鬼。但是也不能说跟鬼毫无瓜葛,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有的时候也以鬼的形象去化度众生。我们知道,如来也曾经变作鬼去度鬼,甚至比大力鬼王还要厉害的鬼,去度鬼,「是故非非鬼」,不能说如来跟鬼毫无关系。

【如来亦非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如来久离诸恶业故,是故非地狱、畜生、饿鬼。亦非非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如来亦复现受三恶诸趣之身化众生故,是故非非地狱、畜生、饿鬼。】

如来不是地狱道的,不是畜生道的,不是饿鬼道的。因为如来早就离开了一切恶业了,他不会下三恶道了。但是呢,也不能说如来跟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毫无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为了度众生,有的时候就显现受三恶道的报,他就显现为地狱道的众生、畜生道的众生、饿鬼道的众生,它显现为那个形态的众生去度化相应道的众生。所以说,如来也不能讲跟地狱、畜生、饿鬼毫无关系。

【亦非众生。何以故?久已远离众生性故,是故如来非众生。亦非非众生。何以故?或时演说众生相故,是故如来非非众生。】

如来不是众生,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早就远离了众生性。众生性——妄想、分别、执著、贪、嗔、痴、慢、疑,远离了众生性,如来很久以来就远离了众生性,所以不能说他是众生。但是也不能说如来「非众生」,为什么呢?因为有的时候,在度众生的时候,他显化为众生之相,或者在讲法的时候,就着众生所执著的「相」去讲说众生相,「是故如来非非众生」,不能说他跟众生毫无关系。

【如来非法。何以故?】

「如来非法」,为什么呢?

【诸法各各有别异相,如来不尔,唯有一相,是故非法。亦非非法。何以故?如来法界故,是故非非法。】

如来,不能说来就是法。因为「法」有千差万别的,单单法门也八万四千,每一个法门又讲很多的法。法和法都是有差别的,如来没有差别,只有一种「相」,所以不能说如来是「法」。但是也不能说如来跟「法」没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如来处在法界。如来安住法性,证得法身,处在法界,不能说如来跟「法」毫无关系,所有的佛证悟之后,如果必要的话就会讲很多法,不能说如来跟「法」没有关系,「是故非非法」。

【如来非色。何以故?】

「如来非色」,不能说出来是色相,为什么呢?

【十色入所不摄故,是故非色。亦非非色。何以故,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是故非非色。】

如来已经不在「十色入」之中了。「十色入」指的是「眼耳鼻舌身」加「色声香味触」,这是「十色入」。

「十色入所不摄」,如来不在这眼耳鼻舌身中,也不在色声香味触中。不在这里面,所以「非色」。但是也不能说来跟色相没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成正觉的如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以说如来也不能说跟色相毫无关系。

【如来非长。何以故?断诸色故,是故非长。亦非非长。何以故?一切世间无有能见顶髻相故,是故非非长。】

如来不是很「长」的,为什么呢?因为「断诸色故」,没有色相了,无法量长短了。不能说如来很长,但是也不能说如来不长,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世间无有能见顶髻相故」。这里的「长」其实也代表身材的高大。说一切众生没有人能看到如来的顶上肉髻,就是有「无见顶相」,那就说明如来非常高大嘛,对吧?所以说,如来,不能说他身形很长、很高大,但是也不能说他跟长度没关系、跟高度没关系,不能讲。如来是没法形容的。

【如来非短。何以故?久已远离憍慢结故,是故非短。亦非非短。何以故?为瞿师罗长者示三尺身故,是故非非短。】

接下来又讲,也不能说如来的身形很短,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早已远离了憍慢之结。

你如果今生很傲慢,你来生可能身形就会变短。这是对你的一个傲慢的惩罚,越傲慢,以后可能个子越矮。

如来早就远离了憍慢了,他的身形是巨大的,他并不矮小。但是也不能说如来不矮小,为什么呢?有一次,如来为了度化一个身材矮小的长者瞿师罗,据说瞿师罗长者身长只有三尺而已,非常矮小。如来为了度他,也化现为三尺之身。如来把自己的身形变得非常矮小,然后来度这个长者,「是故非非短」,也不能说如来跟身材矮小就没关系了。

【如来非相。何以故?久已远离诸相相故,是故非相。亦非非相。何以故?善知诸相故,是故非非相。】

「如来非相」,如来,不能用「相」去作比喻,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早就远离了一切「相」,所以说「非相」。但是也不能说跟「相」毫无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如来「善知诸相」,善于了解诸相,所以说「非非相」。

【如来非心。何以故?虚空相故,是故非心。亦非非心。何以故?有十力心法故,亦能知他众生心故,是故非非心。】

如来不是「心」,说如来不是心,为什么呢?因为「虚空相故,是故非心」。如来呈现一种虚空态,到处都在,抓不住,看不见,摸不着,虚空态,所以「非心」。但是也不能说跟「心」毫无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有十力心法。如来总说佛法是心法、是内法,要从「心」上下功夫,一切唯心所造、唯心所现。有十种神通力都是围绕着心法,所以「能知他众生心」,如来又能了解其他众生的心,所以如来也不能说跟「心」就没关系了。

【如来非有为。何以故?常乐我净故,是故非有为。亦非无为。何以故?有来去坐卧示现涅槃故,是故非无为。】

如来不是一切有为法,为什么呢?因为如来常处于真身常乐我净中,不动,不作不为,他不是有为。但是也不能说如来就是完全无为,为什么呢?因为,你看如来示现在阎浮提也是有来来去去啊,有行住坐卧呀,也能示现涅槃哪,所以也不是完全地无为。

【如来非常。何以故?身有分故,是故非常。云何非常?】

「如来非常」,为什么呢?你看如来,他的肉身像也是有四大分散的时候呀,所以说不是「常」,但是又不能说如来完全「非常」。

接下来又讲,

【以有知故。常法无知犹如虚空,如来有知,是故非常。】

如来可以知道这、知道那,正遍知,无上正等正觉,什么都知道,「有知」,但是像那个「常法」,虚空之性,它是无知的。但「如来有知」,所以说「非常」。

【云何非常?有言说故。常法无言亦如虚空,如来有言,是故无常。】

如来也「有言说」,四十九年讲了一辈子法,「有言说」。而真正的「常法」那个道是不说话的,像虚空一样,但是如来是说话的,所以说如来是无常的。

【有姓氏故名曰无常,】

如来也有姓氏,所以说如来是无常的。

【无姓之法乃名为常,虚空常故,无有姓氏,如来有姓,姓瞿昙氏,是故无常。】

像虚空一样恒常,但是没有姓、没有名,没有姓名。但是,如来此次化现在阎浮提,他姓乔达摩,名字叫悉达多,所以说他是有名有姓的,所以说是无常的。

【有父母故名曰无常,无父母者乃名曰常,虚空常故无有父母,佛有父母,是故无常。】

如来又是有父母的,所以说是无常,有父母亲。像虚空一样,没有父母亲,那就是常的;如来有父母亲,所以是无常的。

【有四威仪名曰无常,无四威仪乃名曰常,虚空常故无四威仪,佛有四威仪,是故无常。】

如来有行住坐卧的四威仪,所以说是无常的。像虚空,没有行住坐卧四威仪,所以是常的,没有四威仪;但是佛有四威仪,所以是无常的

【常住之法无有方所,虚空常故无有方所,如来出在东天竺地,住舍婆提或王舍城,是故无常。】

虚空没有办法讲,虚空站起来了,坐着呢,躺着呢。虚空不动,「无有方所」,没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到处都在。而如来,那他是生在东印度东天竺那个地方,他有的时候住在舍卫国,有的时候住在王舍城,他还是移动地方的,所以说如来之相是非常的,是无常的。

【以是义故,如来非常。亦非非常。何以故?生永断故。】

所以说,如来,你不能讲他像虚空一样不动、不坏、不变,不能这样讲。但是如来呢,你又不能说他是完全非常,完全无常,为什么呢?因为如来已经完全地断掉了生之根本,无明的根本断掉了。

【有生之法名曰无常,无生之法乃名为常,如来无生,是故为常。】

有生就有灭,那就叫无常。但是如来已经证得了无生了,「无生」就意味着无灭,无生无灭就代表常,所以,「如来无生,是故为常」。

【常法无姓,有姓之法名曰无常,如来无生无姓,无生无姓故常。】

要讲如来的真身呢,就跟虚空类似,没有名字、没有姓。也不动作,不生不灭。

【有常之法遍一切处,犹如虚空无处不有,如来亦尔遍一切处,是故为常。】

常遍一切处,像虚空无处不在。如来遍一切处,所以说是「常」。

【无常之法,或言此有,或言彼无,如来不尔,不可说言是处有、彼处无,是故为常。无常之法有时是有、有时是无,如来不尔有时是有、有时是无,是故为常。】

无常之法,有的时候讲,这个事物,这个地方有,那个地方没有;这个时候有,那个时候没有。但是如来不是这样的,「不可说言」,在什么地方有,在什么地方没有,不能这样讲,所以说如来是常的。像无常之法,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无。如来也不是这样的,如来不是有时候有、有时候无的,如来是常的。

【常住之法无名无色,虚空常故无名无色,如来亦尔,无名无色,是故为常。常住之法无因无果,虚空常故无因无果,如来亦尔,无因无果,是故为常。】

如来就像虚空一样「无名无色」,没有名字、没有色相,所以说是常的。「常住之法」没有因也没有果,没有谁的造作,没有因、没有果,就像虚空一样没有因、没有果,如来就是这样,无因无果,所以说是常的。

【常住之法,三世不摄,如来亦尔,三世不摄,是故为常。】

过去、现在、未来都无法影响这个常住之性。过去、现在、未来不管时间怎样更迭,如来之性不变的,所以说如来是常的。

【如来非幻。何以故?永断一切虚诳心故,是故非幻。亦非非幻。何以故?如来或时分此一身为无量身,无量之身复为一身,山壁直过无有障碍,履水如地,入地如水,行空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云雷震动其声可畏,或为城邑、聚落舍宅、山川树木,或作大身,或作小身、男身、女身、童男童女身,是故如来亦非非幻。】

如来,也不能说是幻象,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永远断除了一切虚诳之心的缘故。世界上的幻象都是众生的虚诳之心,也就是妄想塑造出来的。如来断除了妄想心,没有了起心动念,没有了这一切空中的花、海市蜃楼,没有,所以如来「非幻」。但是也不能讲如来是绝对地「非幻」,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有的时候会把一个身形分为无量的身形,有的时候又把无量的身形聚集为一个身形;如来可以穿墙透壁,可以穿山越岭,没有障碍;如来走在水面上就好像走在大地上一样,如来进入地中就像进入水中一样轻松,如来走在空中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如来的身体可以冒出烟、冒出火焰,像大火堆聚集在一起烧一样;如来也可以发出云雷震动,可以让天上的云散开聚合,也可以打雷下雨,也可以让大地六种震动,声音是让一切众生畏惧的声音;如来可以化现为城池聚落,化现为房舍屋宅,如来可以化现为山川树木;也可以化现为一个很大很大的、尽虚空遍法界的身形,如来也可以变得很小很小,非常小,钻到一个针眼里去;如来可以变成男人,也可以变成女人,也可以变成童男童女。所以说,如来,也不能说跟「幻」完全没关系。如来不是幻,但可以化现一切幻。

【如来非定。】

如来不是确定不变的。

【何以故?如来于此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示现入于般涅槃故,是故非定。亦非非定。何以故?常乐我净故,是故如来亦非非定。】

如来的身形是变化的,它可以成长,示现衰老,示现灭度涅槃,所以说如来无有定相。但是也不能说如来完全地没有定相,为什么呢?因为如来的真身常乐我净,永远不动、不改,所以说如来「也非非定」。

【如来非有漏。何以故?断三漏故,故非有漏。三漏者,欲界一切烦恼,除无明,是名欲漏;色、无色界一切烦恼,除无明,是名有漏;三界无明,名无明漏。如来永断,是故非漏。】

如来不是有漏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断除了三种漏啊。什么是三种漏呢?欲界一切烦恼,除了无明之外的一切烦恼,叫做欲界之漏,简称「欲漏」。色界和无色界的一切烦恼,除了无明之外的一切烦恼,简称为「有之漏」(有,「三有」的有)。而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无明统称为「无明之漏」。这欲漏、有漏和无明之漏,如来永远地断除了,所以说如来非漏,如来没有漏。

【复次,一切凡夫不见有漏。云何凡夫不见有漏?一切凡夫于未来世悉有疑心。未来世中当得身耶?不得身耶?过去世中身本有耶?为本无耶?现在世中是身有耶?是身无耶?若有我者,是色耶?非色耶?色非色耶?非色非非色耶?想耶?非想耶?想非想耶?非想非非想耶?是身属他耶?不属他耶?属不属耶?非属非不属耶?有命无身耶?有身无命耶?有身有命耶?无身无命耶?】

相对着如来的没有漏——无漏,凡夫却有漏,有漏洞,有缺失,有烦恼,为什么说凡夫有漏呢?而且凡夫有漏,还看不见自己有漏,看不见自己尚未究竟明了。看不见自己,看不清自己,一切凡夫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凡夫看不见自己身上的漏洞在哪里,一切凡夫对于未来世都有怀疑之心。说未来世中我还能不能继续做人而活着呀?我能不能得到人的身形啊?在过去生中我的这个肉身一直在吗?是原来没有,现在有,还是一直在呀?我现在世中这个身体是真的有吗?这个身体是有还是无呀?要是有「我」的话,这个「我」是色相还是不是色相呀?是色非色,还是非色非非色呀?是想非想,还是想非想、非想非非想啊?想这些事情。

凡夫就一直在想,我这个身体是属于自己还是属于他呀?是神造的还是天人造的呀?是不属于别人吗,还是属于别人呢?我是自己的主人还是别人的傀儡呀?我有命啊,我是真的有命有身体吗?还是有身体没命或者有命没身体呀?就想这些东西。

【身之与命有常耶?无常耶?常无常耶?非常非无常耶?身之与命自在作耶?时节作耶?无因作耶?世性作耶?微尘作耶?法非法作耶?士夫作耶?烦恼作耶?父母作耶?我住心耶?住眼中耶?】

凡夫经常问自己说,我的生命是恒常的还是无常的呀?到底是常还是无常,非常还是非常啊?我的身体和我的命是自己造作的结果吗?还是时节造作的结果呀?还是没有原因自己生出来的呀?还是说世界之性遗传下来的呀?我的这个身体是微尘组成的吗?是法呀还是非法呀?是谁造的吗?「士夫作耶?」是谁造的吗?是士大夫造出来的吗?我的这个身体是烦恼造出来的,还是父母造出来的呀?我的真性是住在心里面还是在眼睛里呀?

【遍满身中耶?从何来耶?去何至耶?谁生耶?谁死耶?我于过去是婆罗门姓耶?是刹利姓耶?是毗舍姓耶?是首陀罗姓耶?当于未来得何姓耶?我此身者过去之时,是男身耶?是女身耶?畜生身耶?若我杀生,当有罪耶?当无罪耶?乃至饮酒当有罪耶?当无罪耶?我自作耶?为他作耶?我受报耶?身受报耶?】

「遍满身中耶?」我的生命是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存在吗?我的这个命,这个生命的原动力,从哪来的呀?到哪儿去呀?谁生了「我」?到底是谁死了?我在过去是婆罗门种姓还是刹帝利种姓啊?是毗舍种姓还是首陀罗种性啊?我过去世的种姓是高贵还是低贱呢?我过去世都干了什么呀?我未来会是什么种姓啊?我过去世是男人还是女人呢?是畜生吗?那么我杀过生吗?有没有罪呀?我要是真杀过生会有罪,还是无罪呀?那么我喝酒行不行啊?喝酒有没有罪呀?如果没有罪的话,那么我是不是自己可以随便做,或者为了他人的缘故可以随便做呀?那么,我造作了善恶之后,受报的是我自己还是我的身体呢?

【如是疑见无量烦恼覆众生心,因是疑见生六种心:决定有我,决定无我,我见我,我见无我,无我见我,我作、我受、我知,是名邪见。如来永拔如是无量见漏根本,是故非漏。】

就是种种的这些疑惑,无量的烦恼覆盖众生的心,凡夫就搞不清楚,哪一项也搞不明白,整天乱想一气。

前面这是举了一些例子而已。无量的烦恼覆盖众生的心,所以起了种种的怀疑,就生出六种心:认为真的有一个「我」,是真正存在的;要么就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我」,陷入虚无主义,断灭空;要么「我见我」,把自己肉身当成是真的自己;要么看着肉身说,肉身毫无意义,「我」是不存在的;要么把「无我见我」,把宇宙之性大道当成是真我;要么就是「我作、我受、我知」,就说一切都是我造作的,一切都是我受的,一切都是我知道的,我就像上帝一样。就陷入到种种的邪见当中去,但是如来永远地拔出了以上无量的这些漏之根本,以上一切的疑问、一切的问题、一切的困惑、一切的邪见,如来全都断除了,所以说如来没有漏。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大涅槃修圣行者,亦得永断如是诸漏。诸佛如来常修圣行,是故无漏。】

也就说,如果有一天你有幸学习了《大涅槃经》,认真地把这部经学完了,那你的一切疑惑也就都消失了,你就断除了种种诸漏,「诸佛如来常修圣行」,所以说无漏。

接下来,佛陀又对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说:

【善男子,凡夫不能善摄五根则有三漏,为恶所牵至不善处。】

善男子,凡夫之人,你看他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这个眼耳鼻舌身——五根,所以就造作了种种漏,欲漏啊,有漏啊,无明之漏啊,所以凡夫经常被恶心恶念牵着走,就到达了不善的地方,就去了恶道了。

【善男子,譬如恶马,其性狠悷,能令乘者至险恶处;不能善摄此五根者,亦复如是,令人远离涅槃善道至诸恶处。譬如恶象,心未调顺,有人乘之不随意去,远离城邑至空旷处;不能善摄此五根者亦复如是,将人远离涅槃城邑,至于生死旷野之处。】

凡夫之人如果不好好地持戒,什么都做,就好像骑上了一匹恶马,这个马的性情非常暴躁,你骑到它身上,它生气得不行,还乱蹦乱跳,想把你甩下来;甩不下来,把你带到悬崖边摔死你。它宁可与你玉石俱焚,也不想被你骑,这是恶性之马。

那么凡夫,你要是不好好地控制自己的眼耳鼻舌身,那么你就可能造作种种的恶业从而去恶道,你也就远离了涅槃善道,就来到了恶处了。就好像凶恶的大象,心还没有调顺呢,有人想要骑它,它就生气了,「不随意去,远离城邑至空旷处」,大象偏偏不听人的话,人想进城,它不去,它来到了空旷的地方。如果你不好好地收摄自己的五根,你就会这个样子,就像骑上了恶的大象,远离了涅槃之城啊。远离了涅槃之城,就到了生死旷野之处,就到达了生死轮回中了。

佛陀继续又讲,

【善男子,譬如佞臣,教王作恶;五根佞臣亦复如是,常教众生造无量恶。】

善男子,就好像有「佞臣」(佞臣就是谄媚、巴结,爱说漂亮话的,像和珅一样的那样的大臣),让自己的国王作恶。这个五根——眼耳鼻舌身,你要是管不好,它们就好像这种谄媚、巴结你的佞臣一样,「亦复如是,常教众生造无量的恶」。因为「眼耳鼻舌身」放「色香味触」进来去迷惑你,让你从轮回中出不来,所以把五根眼耳鼻舌身比喻成谄媚、巴结你的佞臣。这些大臣爱说漂亮话、巴结你,就让你造作无量的恶。

【善男子,譬如恶子,不受师长父母教敕,则无恶不造;不调五根亦复如是,不受师长善言教敕,无恶不造。】

善男子,又好像恶子,一家生了一个孩子特别不听话,不愿意接受老师、父母的教诲,无恶不作,「不调五根」,就这样的,「不受师长善言教敕,无恶不造」。

【善男子,凡夫之人不摄五根,常为地狱、畜生、饿鬼之所残害,亦如恶贼害及善人。】

善男子,凡夫之人如果不收摄自己的五根,不持戒的话,又经常会被地狱、畜生、饿鬼所残害。是自己害了自己。接下来还有一个比喻是恶贼,又把五根比喻成恶贼,就好像恶贼偷人家东西,害了自己也害别人。

【善男子,凡夫之人不摄五根,驰骋五尘。譬如牧牛,不善守护,犯人苗稼。凡夫之人不摄五根,常在诸有多受苦恼。】

善男子,凡夫之人,你要是管不好你的眼、耳、鼻、舌、身,总是放纵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去造作种种恶业的话,驰骋在色触的这些尘相当中,就好像一个放牛的人却管不好自己家的牛,然后就把别人的庄稼给踩烂了、踩坏了一样,凡夫之人不收摄五根,「常在诸有」因为不持戒的原因,无恶不作,所以就总在轮回中承受种种的苦恼。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圣行时,常能善调守摄五根,怖畏贪欲、瞋恚、愚痴、憍慢、嫉妒,为得一切诸善法故。】

菩萨摩诃萨,只有你学了《涅槃经》,按照经中讲的去修行,好好地守好自己的眼耳鼻舌身,你就会害怕贪、嗔、痴、憍慢和嫉妒这五种魔、五种毒,你会离这贪、嗔、痴、憍慢、嫉妒远远的,这样你就能够得到一切善神的拥护,得到一切善法。

【善男子,若能善守此五根者则能摄心,若能摄心则摄五根。譬如有人,拥护于王则护国土,护国土者则护于王;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得闻是《大涅槃经》则得智慧,得智慧故则得专念。五根若散,念则能止。何以故?是念慧故。善男子,如善牧者,设牛东西啖他苗稼,则便遮止不令犯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念慧因缘故,守摄五根不令驰散。】

善男子,如果守护好了眼、耳、鼻、舌、身,不要让眼、耳、鼻、舌、身过度地向外去追逐外在的色、声、香、味、触,你就能很好地守住自己的心;当你能够守住自己的心的时候,你就能够管好五根眼、耳、鼻、舌、身。守好了五根,就能守好心;守好了心,就能帮你进一步地守好五根。就好像有的人,拥护国王,国王一看这个人是忠臣,对国家有贡献,然后就给了他国土,有了权力。因为他拥护国王的原因,他就得到了国土、得到权利,「护国土者则护于王」。

那么进一步地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力,就等于进一步地在拥护国王。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如果能够听到《大涅槃经》,就能得到智慧;得到智慧,然后则得专念。智慧让你的心定下来,戒定慧的「慧」反过来帮助你的「定」。戒、定、慧,「慧」会帮助你的「戒」,也帮助你的「定」。你智慧了,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进一步地守好了「定」,守好了「定」也守好了「戒」。所以说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互相帮助、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习了《涅槃经》,得到了智慧,就可以得到了心的专念,也就是「戒、定」得到了。那么「戒、定」得到了,五根就不容易向外驰散。如果向外驰散,你一想到《涅槃经》里讲的智慧,你就能够止住五根向外奔。这样的话,「以念慧故」,善男子,就好像善于牧牛的人,当牛东奔西跑,踩人家庄稼、啃人家稻田的时候,他就能够使这个牛停止自己错误的行为。「遮止,不令犯暴」,让这个牛停下来。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如果经常地学习《涅槃经》,因为得到了智慧,得到了智慧的因缘,你就能够守好五根,不让我五根向外奔逸。

【菩萨摩诃萨有念慧者,不见我相,不见我所相,不见众生及所受用。见一切法同法性相,生于土石瓦砾之相,譬如屋舍,从众缘生,无有定性。见诸众生,四大五阴之所成立,推无定性。无定性故,菩萨于中不生贪著。一切凡夫见有众生故起烦恼。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有念慧故,于诸众生不生贪著。复次,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经》者,不著众生相,作种种法相。】

菩萨摩诃萨,如果拥有《涅槃经》的智慧,就会「不见我相,不见我所相,不见众生及所受用。见一切法同法性相,生于土石瓦砾之相」。如果经常地学《涅槃经》,就慢慢地悟到了性空——本性是空,就看不到我相、我所相,就是没有能所了,也不见众生相、寿者相了,不见这些。把对于法的执著也空掉,然后就入到法性当中。所以,多多地修习《涅槃经》,慢慢地,一切相,对你来说就是一切空,你会看到一切的「我」、我所、众生相、法相,就好像土石瓦块一样,就好像房屋房舍屋宅一样,都是众多因缘会遇的结果,都是因缘生的产物,并没有自己恒定的属性。你就会感觉一切众生不过就是地、水、火、风的集成嘛,不过就是色、受、想、行、识的集成嘛,仅此而已。

当你分散开一切众生相,开始感觉到一切众生无有定性,因为无有定性,你就不再贪著了。而凡夫和菩萨的区别是,凡夫贪著所以有烦恼,而菩萨松了、空了,不贪著了,所以没有烦恼。所以,菩萨如果修《大涅槃经》,就不会再著众生相,不会再著种种的法相。

我们都知道,所有佛讲的所有法,都是为了对治众生的执著,当你看到一切「相」,都分析它、拆分它,这是地、水、火、风在一定的因缘会遇的时候集合成的一个「相」而已。当你见到一切「相」的时候,都分析,这是色、受、想、行、识一起起的作用而已,这样你就不会再执著任何「相」了。不执著的时候就没有烦恼,心就始终是空空的、松松的。然后以这种松松的、空空的不粘著的态度再入世,那就真的像莲花,不会被任何的泥土所染污。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37.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53课·莲花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4

第274课「佛告舍利弗,菩萨行者具足四法得陀罗尼。何谓为四?不著秽欲,于诸众生不起嫉妒,施诸财物心无悔吝,昼夜常乐修习善法。菩萨行者具足如是四法,得陀罗尼。」——《佛说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来看一下《涅槃经》第四十卷的最后一课。上节课,佛陀对一百二十岁的须跋陀长老讲,盲...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第268课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诸佛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不知不觉第三十九卷也到了最后一课了,我们来看一下。【犊子梵志复作是言:瞿昙,我今欲问,能见听不?如来默然。】在外道的大众当中,又有一个人名字叫「犊子」,这个人也是个梵志(外道中的出家人),这个犊子梵志也对释迦...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第263课「我今于此大众中,演说令彼明空义,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六尘诸贼别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眼根常观于色处,耳根听声不断绝,鼻根恒嗅于香境,舌根镇尝于美味,身根受于轻软触,意根了法不知厌,此等六根随事起,各于自境生分别,识如幻化非真实,依止根处妄贪求。」——《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大家...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9

第259课 「佛道亦无得,阿难何为悲?所合会为空,慧慧亦复空。若念若不念,一切法无念,无获空无有,譬若如野马。又如化象马,园果树木华,巧幻师所现,佛弟子如是」。——《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佛陀说,如果想要证得涅槃的境界,我们就要修习十种想(十种观修、观想的方法)。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无常...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今天的这个音乐挺好,我闭上眼睛坐在这里听着这首曲子,就好像看到不停地有更多的尊者和菩萨们络绎不绝地过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一起聆听本师的开示。其实我们都知道学习本师的开示,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眼界,更开拓我们的心界,可以让我们过去坚硬的「我执」和「法执」都渐渐地融解掉。有的人认为学的法多...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虚空无法被时间所限制,虚空没有挂碍,佛性就像虚空一样。接着迦叶菩萨对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