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51课·大涅槃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3)《大般涅槃经》讲解647

00:00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一。

各位师兄:

大家好!

上节课,释迦牟尼佛对无畏菩萨摩诃萨讲了怎么样才能去到不动国。无畏菩萨听了之后深受启发,说世尊哪,我现在终于知道怎么去不动佛国了,我知道我应该造什么样的业缘我才能去了。

【是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普为怜愍一切众生,先所咨问。如来若说,则能利益安乐人、天、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他是为了怜悯一切众生才向您问前面的问题的,您还是给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仔细地讲解一下吧。您在回答这个光明遍照菩萨的同时,也可以利益安乐一切的人界、天界、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等这天龙八部们。

这里说,自己的问题被解答完之后,无畏菩萨就劝释迦牟尼佛再继续解答一下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在前面所问的问题,目的是利益一切的天龙八部、一切众生。

【尔时,世尊即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他就面向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说: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于此,当至心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您仔细、认真地听好了,我给你好好地讲一讲。

【有因缘故未到不到,有因缘故不到到,有因缘故到不到,有因缘故到到。】

为什么说有的众生「未到不到」涅槃境界,有的众生「不到」却「到」了涅槃境界,有的众生「到」和「不到」是同时的,有的众生「到到」,为什么呢?都是有因缘的。

接下来就挨个讲了,

【何因缘故未到不到?】

为什么说有的众生是「未到不到」呢?

【善男子,夫不到者,是大涅槃。】

「不到」,不到哪呢?不到大涅槃。

【凡夫未到,以有贪欲瞋恚愚痴故,身业口业不清净故,及受一切不净物故,犯四重故,谤方等故,一阐提故,五逆罪故,以是义故未到不到。】

凡夫没有到达涅槃的境界,为什么到不了涅槃境界呢?因为有贪欲、嗔恚、愚痴的缘故。当你的贪、嗔、痴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时候,你是无法证得涅槃境界的。

如果众生的身业、口业、意业不清净——身口意不清净,然后呢,还受一切不净之物,你还犯杀盗淫妄四重罪,你还诽谤正法、诽谤大乘经典,或者你是一阐提,断了善根,根本就不信佛、法、僧,或者你甚至还去犯五逆重罪。这样的众生就是没到涅槃,也不可能到达涅槃境界的。所以说贪、嗔、痴的消亡,意味着意识的完全清净,同时身业、口业也要清净,也就是说身、口、意业恒清净,而且不能够受不净之物,不能够犯四重罪,不能够诽谤大乘,不能够做一阐提,也不能犯五逆重罪。这样你才能够到达涅槃境界,否则是到不了的。

【善男子,何因缘故不到到?不到者,名大涅槃。】

「不到」代表没到大涅槃。「不到到」是什么意思呢?

【何义故到?】

不到大涅槃怎么又到了呢?

【永断贪欲、瞋恚、愚痴、身口恶故,不受一切不净物故,不犯四重故,不谤方等经故,不作一阐提故,不作五逆罪故,以是义故名不到到。】

只要凡夫永远地断除了贪欲、嗔恚、愚痴,身口意业恒清净,不受一切不净之物,不犯四重罪,不诽谤大乘,不做一阐提,不犯五逆重罪,这样的话,以前没到大涅槃,后来却到了。也就是说,你修好了就能到涅槃,修不好就到不了。

【须陀洹者八万劫到,斯陀含者六万劫到,阿那含者四万劫到,阿罗汉者二万劫到,辟支佛者十千劫到,以是义故名不到到。】

须陀洹,这是初果,须陀洹,要按他们的修行速度,要经过八万个大劫才能够证得涅槃解脱的境界;(二果)斯陀含,大概需要六万个大劫才能到大涅槃;(三果)阿那含,需要四万个大劫才能到;阿罗汉,需要两万个大劫才能证得涅槃;那么辟支佛的话,需要十千劫(也就是一万个大劫)才能到达涅槃。所以说「不到到」。看你修到什么程度,你修得越好,离涅槃越近。

【善男子,何因缘故名到不到?到者名为二十五有,一切众生常为无量烦恼诸结之所覆蔽,往来不离,犹如车轮,是名为到;】

善男子,那什么叫「到不到」呢?「到」代表二十五有,就是说,已经显化为轮回中「相」的这些众生二十五种存在形式。这些众生常被无量的烦恼所覆盖着,「往来不离,犹如车轮」,怎么也摆脱不了自己的烦恼,好像车轮。

车轮转动的时候这边起来、那边下去了,一会儿这边下去、那边又起来,这样不停地循环往复地转动,总是有烦恼。

有的师兄说,我最近没烦了。你最近生活中没发生什么让你烦恼的事,所以没烦恼了;如果突然发生重大的事件,对一切众生来讲都是灾难、灾祸,发生在你身上,你看你还有烦恼吗?如果说什么事都没有,没烦恼,那是很轻松、很容易的,关键是有事发生的时候你还有没有烦恼?这个是考验你的修行的。

【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已得永离,故名不到,为欲化度诸众生故示现在中,亦名为到。】

声闻、缘觉还有各位菩萨,永远地离开了烦恼。为了度化众生示现在众生当中,明明离开烦恼、离开轮回可以不来了,但是为了度众生又来了。

【善男子,何因缘故名为到到?到者即是二十五有,一切凡夫、须陀洹乃至阿那含,烦恼因缘故,名到到。】

善男子,什么叫「到到」呢?一切轮回中的二十五种存在形式,一切凡夫以及须陀洹初果,乃至阿那含三果,「烦恼因缘故名到到」,如果你还是在「相」中,又重新回到「相」中,出不去「相」,那就是「到到」。

【善男子,闻所不闻亦复如是,】

为什么说菩萨们只要学了《涅槃经》,就能听到那听不到的东西呢?

【有不闻闻,有不闻不闻,有闻不闻,有闻闻。云何不闻闻?】

什么叫「不闻闻」呢?就本来没听说的,现在听说了。

【善男子,不闻者,名大涅槃。何故不闻?非有为故,非音声故,不可说故。云何亦闻?】

真正的涅槃境界,它真的没有办法让你听到,因为它不是有为之相,它也不是音声,也没有办法讲说。那为什么有的人却能够了解大涅槃呢?

【得闻名故,所谓常乐我净。以是义故名不闻闻。】

但是他听到了大涅槃的特质「常乐我净」了,他仔细体味「常乐我净」到底是什么状态,这样他就对于他还没证得的大涅槃有了一点点了解了。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大涅槃者不可得闻,云何复言常乐我净而可得闻?何以故?】

这个时候,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就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哪,像您所说的,大涅槃如果是不能够让众生听到的,那为什么又说常乐我净可以让众生听到呢?为什么呢?

【世尊,断烦恼者名得涅槃,若未断者名为不得。以是义故,涅槃之性本无今有。若世间法本无今有则名无常。譬如瓶等,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故名无常;涅槃亦尔,云何说言常乐我净?】

世尊哪,断烦恼者就是涅槃了,要是没有断烦恼的话,「名为不得。以是义故,涅槃之性本无今有」。您看大涅槃是不可讲、不可说、不可听的,但是为什么又讲?仔细品味「常乐我净」四个字的含义,就大概能了解大涅槃了呢?再者说了,说断完了烦恼,完全断了烦恼才叫做涅槃,要是没断烦恼就不叫涅槃,那么证明「涅槃」是我们一开始没断烦恼就得不到,断了就得到了。也就是说「涅槃」就好像是一开始没有,后来又有了一样。

如果世间法过去没有,现在有了,就称之为无常,就比如说一个装奶的瓶子,本来没有,后来工匠造出来了,有了。有了以后,一摔破了、碎了,又没了,这叫无常。如果涅槃是本来没有,后来有的,难道涅槃也是无常的吗?如果涅槃是无常的,为什么又讲它是常乐我净的呢?

【复次,世尊,凡因庄严而得成者,悉名无常。涅槃若尔,应是无常。何等因缘?所谓三十七品、六波罗蜜、四无量心、观于骨相、阿那波那、六念处、破析六大,如是等法,皆是成就涅槃因缘,故名无常。】

再说了,世尊,如果因为庄严才能够成为涅槃,说我们要好好修,断烦恼,灭贪嗔痴,身口意业恒清净,不受各种不净之物,不犯杀盗淫妄的四重罪,也不犯五逆重罪,也不做一阐提,这样很庄严,我们才能够证得涅槃。那么要是从不庄严变成庄严,这就证明是变化的,难道涅槃也是变化无常的吗?如果涅槃是无常的,那为什么又讲什么三十七道品哪,六波罗蜜呀,四无量心哪,作白骨观哪,或者修安那波那观出入息呀,或者修习六念处啊,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然后「破析」,又拆分了地水火风空识的空性,这样才能够成就涅槃的因缘?

如果涅槃是本来没有,后来才能够有的东西,那说明它是无常的呀?

【复次,世尊,有名无常。若涅槃是有,亦应无常。如佛昔于阿含中说:声闻、缘觉、诸佛世尊皆有涅槃。以是义故,名为无常。】

另外,世尊哪,要是说涅槃是无常的,那么您在《阿含经》中讲,说声闻乘、缘觉乘,还有佛世尊都有涅槃,按照这个说法,就是都有无常了?难道声闻、缘觉和佛菩萨使劲证,证到最后证的是一个无常吗?

【复次,世尊,可见之法名为无常。如佛先说:见涅槃者,则得断除一切烦恼。】

另外,世尊哪,「可见之法」,凡是我们能见到的色相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像您过去讲,见到涅槃就能断除一切烦恼了。

【复次,世尊,譬如虚空于诸众生等无障碍,故名为常。若使涅槃是常等者,何故众生有得不得?涅槃若尔于诸众生不平等者,则不名常。】

世尊哪,您看虚空这个东西,它对于一切众生来讲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一切众生都生活在虚空当中,虚空就好像永恒存在的,虚空就好像是常的。如果涅槃是平等的,它应该像虚空一样才对呀?那为什么有的众生能够得到涅槃,有的众生得不到涅槃呢?如果说有众生能得到,其他众生得不到,说明涅槃不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涅槃也不够空、不够大呀?而且涅槃不平等啊?对于众生没有平等心哪?如果对于众生都不平等,那就不是恒常的。对众生不平等,它肯定也会随着众生相的生灭而生灭呀。

【世尊,譬如百人共有一怨,若害此怨,则多人受乐。】

世尊,就好像好几百号人跟这一个人结了怨了,如果把这个人杀死了,那这几百号人就可以一起受和谐、安稳的快乐了。

【若使涅槃是平等法,一人得时应多人得,一人断结应多人亦断。若不如是,云何名常?譬如有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国王、王子、父母、师长则得利养,是不名常;】

如果涅槃是平等法,那么一个人得到,其他人应该都得到才对呀?为什么有的众生能断烦恼,有的却没断呢?像有的时候佛修出来了,断掉了烦恼了,但是其他那么多众生却没有断掉烦恼结呀?那这证明涅槃并不是一个平等的事物啊?为什么讲它是常乐我净,是恒常的呢?就好像有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国王和王子还有父母师长,然后他就得到了很多的利养。因为这个人懂得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国王王子以及自己的父母师长,所以他就得到了别人对他的夸赞、别人对他的一些利养和支持,那这个人就「不名为常」,因为他是通过种种努力获得的,过去是没有的。这种情况就「不名为常」。

【涅槃亦尔,不名为常。何以故?如佛昔于阿含经中告阿难言:若有人能恭敬涅槃,则得断结,受无量乐。以是义故,不名为常。】

涅槃也是这样的,「不名为常」。因为众生一开始是没有的,到后来修了半天才修出来的,证明涅槃不是一直在的呀?就好像佛您过去在《阿含经》中告诉阿难,说,要是有人能够恭敬涅槃,就能够断除烦恼结、受无量的快乐,「以是义故,不名为常」。

我认为,要照我所了解的,涅槃这个事物不能说是恒常的,为什么呢?像您在《阿含经》中跟阿难说,要是你能恭敬涅槃的境界,就能够断掉烦恼的结缚,永远地享受快乐。恭敬的意思是,把涅槃的境界当作是最胜最上的,然后要向着这个最胜最上的境界去努力,这是恭敬。不想别的,只想着涅槃,这样慢慢地就断了烦恼,就能享受无量乐了。

光明遍照菩萨觉得,如果说像阿难尊者一直想着涅槃,一直为了涅槃而努力才能断烦恼,但是在断烦恼之前,在想着涅槃之前,他是没得证涅槃的。那就证明涅槃不是一个一直有的事物,而是本来没有,后来有的事物,所以是无常的。

【世尊,若涅槃中有常乐我净名者,不名为常。】

我认为,既然本来没有,后来有,它就不应该叫做是恒常的呀?

【如其无者,云何可说?】

如果涅槃明明就是本来没有,后来有的,它就不是常的,它就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是生灭变化的,就是我们没有办法长期倚赖的,为什么佛您还整天讲涅槃、涅槃呢?

光明遍照菩萨这是一下子问了一大堆问题,总体来讲就是在质疑,涅槃这个事情,它到底是恒常的、一直有的,还是说本来没有、后来有的?

我们看一下佛陀是怎么回答的。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

佛陀对光明遍照菩萨说:

【涅槃之体,非本无今有。】

涅槃这个东西,它不是说一开始没有、后来有的。

【若涅槃体本无今有者,则非无漏常住之法。】

如果像你讲的,涅槃这个东西是原来没有、后来有的,那它就不是无漏的,它就不是常住之法了。

【有佛无佛,性相常住,】

涅槃这个东西,不管世间有没有佛,都不影响它的性和相,它一直有,一直在,一直不变。

【以诸众生烦恼覆故,不见涅槃便谓为无。】

它是一直在的,但是众生为什么一开始看不见它呢?为什么要断了烦恼才能证涅槃呢?就是因为烦恼把众生的眼睛盖住了,众生就看不到涅槃,就觉得没有,而实际上是一直在的,一直没变的。

【菩萨摩诃萨以戒、定、慧勤修其心,断烦恼已便得见之。】

这里就很重要!

怎样证涅槃呢?佛陀讲了,你之所以见不到涅槃,是因为有烦恼,所以你要勤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认真地持戒,修习禅定,经常听经闻法开智慧,慢慢地,你的心彻底打开,烦恼消失殆尽,你就见到什么是涅槃了。

【当知涅槃是常住法,非本无今有,是故为常。】

所以,涅槃这个东西,不是说过去没有、后来有的,它是一直都有的,一直都有的。「是故为常」所以说它是「常」(恒常的常),一直都有的。

【善男子,如暗室中井种种七宝,人亦知有,暗故不见。有智之人善知方便,燃大明灯持往照了,悉得见之。是人于此终不生念:水及七宝本无今有。涅槃亦尔,本自有之,非适今也。烦恼暗故,众生不见。】

这个比喻相当精彩!大家以后讲法的时候应该会遇到。我们看一下这个比喻:

佛陀说,善男子,我给你打个比方,就好像暗室中(黑暗的屋子里)有一口井,井里有水、有七宝——金、银、琉璃、玛瑙、砗磲、珍珠、翡翠,很多七宝在井里边。所有人都知道有,都知道有这口井,井里有水、有七宝,但是天太黑了,看不见。有智慧的人知道怎么看见,他就燃起了大明灯。有了光亮了,然后他就往这个井里一照,就看到了井里有水呀,有七宝啊。这个人就不会认为说,这个井、这个七宝过去没有,后来才有的。智慧的人不会这样认为。因为他知道一直就有,但是看不见,是因为黑,因为缺少光明。一旦来了光明我就看见了,所以一直有。这是有智慧的人。但是愚昧的人,就会觉得我看不见,所以没有。

大家都说屋子里有个井,井里有水、有七宝,但是太黑了看不见。愚昧的人说没有啊,看不见嘛。但是智慧的人点亮了灯,一照就看见了。涅槃也是这样的,一直都有,不是说现在才有。这个烦恼就像黑暗一样障蔽了众生的眼睛,众生看不见大涅槃。

【大智如来以善方便燃智慧灯,令诸菩萨得见涅槃常乐我净,是故智者于此涅槃不应说言本无今有。】

大智慧的如来以善巧方便燃起了智慧之灯,照亮了这口井,照亮了井里的水和七宝,就让众生看到了。所以说,大智慧的如来以善巧方便燃起了智慧的明灯,就让所有菩萨们看到了涅槃常乐我净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说,智慧的人对于涅槃不会说,过去没有,现在才有的。不会这样讲的。

【善男子,汝言因庄严故得成涅槃应无常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善男子,刚才你还说,就是因为大家认真修,很庄严,所以才证得了涅槃,所以说明过去没有,后来有。这句话其实也不对的,为什么呢?

【善男子,涅槃之体,非生非出,非实非虚,非作业生,非是有漏有为之法,非闻非见,非堕非死,非别异相亦非同相,非往非还,非去来今,非一非多,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尖非邪,非有相非无相,非名非色,非因非果,非我、我所。以是义故,涅槃是常,恒不变易。】

前面光明遍照菩萨认为,涅槃本来没有,后来大家修出来的,大家很庄严的时候才把涅槃给修出来的,就好像涅槃是被人造出来的一样,但是佛陀说不是这样的。

善男子,涅槃这个东西它「非生非出」。涅槃这个本体,它不是生出来的;它不是实的,也不是虚的;不是造业造出来的;它不是一切有漏有为之法;也不是能被人听到的,也不是能被人看到的;它不会掉下来,也不会死掉;它没有各种各样的差别,但是也不能说涅槃就是统一的、很固定的一个相,很死、很固化的,也不是。「非往非还」,它不会来来往往的,一会儿回来了,一会儿又走了;不会去来,也没有过去、未来和现在,分不清过去、未来和现在;它不是一,也不是多;不是长,也不是短;不是圆的,也不是方的;不是尖的,也不是邪的。涅槃好像没有「相」,没有办法跟你形容,但是它也不是空,不是说什么都没有。涅槃不是说仅仅就一个名字相「涅槃」,不是的,也不是说是色相;它跟因果没有关系,「非因非果」;跟「我」和「我所」也没有关系,没有主客体之分。

所以说涅槃,它无法形容,但是它永远在,「恒不变易」,一直不变。

【是以无量阿僧祇劫修习善法以自庄严,然后乃见。】

涅槃就是这样的,任何人只要认真地修习戒定慧,一直修啊修,修习无量阿僧祇劫,修善法,修到极其庄严的时候就能见到涅槃了。

涅槃是不动的,众生是变化的。不是说众生造了涅槃,涅槃本来就在。

【善男子,譬如地下有八味水,一切众生而不能得,有智之人施功穿掘则便得之,涅槃亦尔。】

善男子,就好像地底下有八味水(八味水就是八功德水)。

我们知道,极乐世界的七宝池里有八功德水,是指这个水非常殊胜,有八种特质,包括澄净、清冷、甘美、清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这是八种功德。「澄净」就是非常清凉、透明,没有杂质;「清冷」,凉凉的;「甘美」,尝起来甜甜的;「清软」,这个水不是硬水,是清软之水;然后「润泽」,非常的润泽;「安和」,可以让众生的心性由躁乱变得安和;「除饥渴」,这个八功德水你喝了之后,就不渴也不饿了,当饭吃,也能当水喝;「长养诸根」,就是没有善根的,让众生生起善根;有善根的,让众生的善根开始增长。是这样子,八功德水。

就好像地底下有八功德水,一切众生不能够得到,有智慧的人「施功穿掘则便得之,涅槃亦尔」。说地底下有水,众生都知道有水,但是并不是所有众生都能喝到。有智慧的人付出努力,「施工穿掘」,开始往底下挖。一直往下挖,这样就能够挖到水,就能尝到水,但是不付出努力的众生却得不到。就好像人人都是佛,你得修,不修就不是,就成不了。涅槃也是这样的。

【譬如盲人不见日月,良医疗之则便得见,】

就好像盲人,看不到太阳和月亮,这个盲人眼睛坏掉了,看不到太阳和月亮,那么找了一个非常棒的医生给他治病,治好了,盲人就能够看到太阳和月亮了。就是这样的。

【而是日月非是本无今有;涅槃亦尔,】

那么,盲人一开始是看不到太阳、月亮的,后来医生给他治好了眼睛,他就看到了。那你能说太阳、月亮是一开始没有、后来有的吗?不对的。太阳、月亮一直有,是盲人眼睛有问题。所以,涅槃也是这样的,涅槃一直有,是众生眼睛有问题,所以看不到。

【先自有之,非适今也。】

一直就有,不是说现在才有的。

【善男子,如人有罪,系之囹圄,久乃得出,还家得见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涅槃亦尔。】

善男子,就好像有的人犯罪了,被关到监狱里面去了,关了好久才出来,然后回到家看到了父母亲,看到了兄弟姐妹,看到了妻子和种种的眷属们,涅槃也是这样的。众生就好像被无明的监狱关起来关了好久,当贪、嗔、痴去掉的时候,渐渐地,身口意业恒清净,他就看到了涅槃。就好像从监狱里放出来,重新又见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了。涅槃就是这样的。

【善男子,汝言因缘故涅槃之法应无常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善男子,光明遍照菩萨呀,你刚才说,这涅槃是因为因缘而生。这样讲也不对。如果是因为因缘生,那涅槃不就成了因缘聚会的「相」了吗?有生灭变化了。不对,这样讲不对。为什么呢?

【善男子,因有五种,何等为五?一者、生因,二者、和合因,三者、住因,四者、增长因,五者、远因。】

善男子,因缘的「因」有五种,哪五种呢?

第一,生因。生生灭灭的「生」,生之原因。

第二,和合之原因。

第三,住。生住异灭的「住」,住之原因。

第四,增长之原因。

第五,远之远因。「远」就是避开,避开,错过,这个意思。

接下来,释迦牟尼佛就详细解释,为什么说因缘聚会的「因」有五种呢?第一种是生之原因。

【云何生因?生因者,即是业烦恼等及外诸草木子,是名生因。】

「生」,从无到有。本来没有,后来有了,众生为什么有啊?是因为业和烦恼的缘故,所以有了众生,有了更多的众生。你的妄想使得宇宙间的众生越来越多了。这个「生」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是「生」。外面旷野里的草木籽也是这样的,能够使草木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这样地繁衍,这是「生」。「生」就是繁殖、生长。

【云何和合因?如善与善心和合,不善与不善心和合,无记与无记心和合,是名和合因。】

什么叫「和合之因」呢?和合的原因,就好像善和善心和合,不善和不善心和合,无记心和无记和合,这叫和合。凑巧凑到一起了。这个人为什么有善行啊?因为他有善心,对吧?有善行的地方都能找到善心,有恶行的地方都有恶心。「无记」就是没有办法讲这个事情是对是错、是善是恶。比如说你起床、刷牙、洗脸,这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对不对?无记的,没有办法讲是善还是恶。无记的行为就和无记的心相配合、相和合了,这是和合之因。

【云何住因?如下有柱,屋则不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

那什么叫「住因」呢?「住」是维持,支撑住。就好像这个房屋为什么不倒啊?因为底下有柱子、有墙支撑着它。山河树木为什么能够站住脚?因为有大地在托住它,所以它能站住脚。

【内有四大无量烦恼众生得住,是名住因。】

为什么有众生啊?因为有烦恼才有众生,没有烦恼就都成佛了。

众生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烦恼,所以说度众生就是消灭众生的烦恼,烦恼障蔽着他,让他看不到涅槃法性。一旦众生的烦恼消失,他安住清净自性,他就是佛了。就是这样简单。无量的烦恼支撑者无量的众生,度众生就是说消灭烦恼。

所以各位师兄你还有烦恼吗?在顺境中没烦恼,那是很正常,逆境中你有没有烦恼?突如其来的一些别人对你的责难、辱骂、诋毁、伤害,突如其来的,你都没有做好准备它就来了,你还有没有烦恼?如果有,那说明你还是普通的凡夫而已。

【云何增长因?】

什么叫「增长因」呢?

【因缘衣服饮食等故,令众生增长;】

增长因是配合你的,帮助你繁衍的。像众生需要穿衣服、需要吃饭、需要喝水,这是增长因,帮助你繁衍。

【如外种子,火所不烧,鸟所不食,则得增长;如诸沙门、婆罗门等,依因和尚善知识等而得增长;如因父母,子得增长,是名增长因。】

好像这个外种子,这个种子本来它是想繁衍的,但是很多种子容易坏掉,有坚硬外壳的种子,火也烧不了它,鸟也吃不了它,它就能够继续增长。坚硬的外壳也属于种子的一个增长因,就是一个外在的助力、助缘。

就好像各位沙门、婆罗门,因着和尚和善知识而得增长(沙门、婆罗门,沙门是修行者,婆罗门僧侣和学者,人类中比较有智慧的人)。他们怎么样才能够继续增长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境界呢?要依着和尚和善知识(和尚,不是说比丘,和尚是老师、亲教师,亲自教你的师父),要有师父。善知识就是好的引领者、导师。因着这些人来栽培你、帮助你、引导你,所以你的智慧就会增长、境界就可以提升。又好像因着父母的爱护、培养,所以孩子才能够增长。孩子肉身可以生长,头脑可以增加知识和智慧,可以拥有很多的经验。这都叫「增长因」。

【云何远因?譬如因咒,鬼不能害,毒不能中;依凭国王,无有盗贼;如芽依因地水火风等;如水钻人,为酥远因;如明色等,为识远因;父母精血,为众生远因;如时节等,悉名远因。】

什么叫做「远因」呢?就好像,有的时候你念一个咒,鬼就害不了你了。本来这个鬼离你很近,想要伤害你,你一念大悲咒、楞严咒、六字大明咒,种种咒一念,鬼就不能够伤害你,靠近不了你了,这就叫「远因」,使你避开灾难。你一念咒语的时候,鬼伤不了你,毒也不能够害你。或者说众生依靠着国王,有很多国王文武双全。知道有这个国王在这里,盗贼就不敢乱侵犯这片国土。就像这样,这是远因,使你避开种种灾祸的意思。

又好像小幼苗、小萌芽依因地、水、火、风一样。这个小芽要想继续生长,就要有地、水、火、风帮助它,避开灾难它才能生长。又好像生酥、熟酥,我们知道,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来的乳制品。这个生酥、熟酥就靠着水钻、靠着人呢,才能够成为自己的状态,如果没有水钻、没有人,它就造不出来,它就无法形成。这个生酥、熟酥靠着水钻和人,远离了使自己不能成的一切外缘,使自己能够成。远离了使自己不能成的那些,然后依靠着使自己能成的条件,这些酥就能够成了。

又好像「明色等,为识远因」。我们知道,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等等,识缘名色,识是在名色前面的,名色是在识后面的,离它远的,是在它后面的。父母的精血是众生的远因。众生怎么形成?根本上讲,是烦恼、是妄想构造出了众生。众生都是妄想的集结体,是烦恼、妄想构成了众生。但是父精母血(父亲的精子、母亲的血),父精母血这个只是外在的助缘而已。而父精母血根本上也是众生的妄想和烦恼显化的结果,一切由心想生。所以父精母血就成了众生的一个外在的很远的原因。众生,根本上它的生成原因是烦恼,是业,是妄想,这才是根本因。那么时节,说四季的变化、节气的更替,这些就更是很远的因了。对于众生的繁衍来讲,众生的妄想是第一推动力。如果人人都没有起心动念,那就都是佛了。

【善男子,涅槃之体非是如是五因所成,云何当言是无常耶?】

现在给你总结一下,前面讲了五种原因,世界上「相」,「相」为什么这么丰富?有五种原因:有生因、和合因、住因、增长因和远因。但是涅槃,它的本体却不是以上五种原因所构成的。那你怎么能说涅槃是无常的?一切「相」都出不去以上五种原因,但是涅槃跟以上五种原因没有关系。

【复次,善男子,复有二因:一者、作因,二者、了因。如陶师轮绳,是名作因。如灯烛等照暗中物,是名了因。】

复次,善男子,另外还有两种因:一种是作因,一种是了因。作因和了因。什么是「作因」呢?像陶师做陶器做紫砂壶、做瓷器的这些师,这些师们通过轮、绳这些工具就能构造出某些物体,这就叫「作因」。我具体地通过什么工具去造作,这叫作「因」。

什么是「了因」呢?明明这个事物在这个黑暗的屋子里就存在,但我看不见它。我点亮一盏灯,我点燃一支蜡烛,我就看到了暗室中所有的物体。这叫「了因」,就是使我了知的。「作」是使它形成的,「了」是使我了知的。

【善男子,大涅槃者,不从作因而有,唯从了因。了因者,所谓三十七助道法、六波罗蜜,是名了因。】

大涅槃不是谁生产出来造作出来的,不是这样的,而是众生发现的。因为大涅槃一直就有,众生只需要发现它。有一句名言说,美是到处都在的,只是需要发现美的眼睛爱是到处都在的,只是需要发现爱的眼睛大涅槃是到处都在的,只是需要发现它的眼睛。那怎么样才能发现大涅槃呢?靠着「三十七助道法、六波罗蜜,是名了因」。

怎么样能够修成大涅槃的境界呢?前面讲戒定慧,这里又讲通过修习三十七道品和六波罗蜜,你就能够达至大涅槃的境界。

三十七道品,我们都学了好多个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也叫八圣道),这加起来一共三十七种。

通过修习三十七道品,通过修学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样你就能够打开你的眼睛,看到大涅槃。大涅槃到处都陪伴着我们,你见不到是因为烦恼的障蔽。怎么断烦恼呢?修习三十七道品,修习六波罗蜜。

【善男子,布施者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檀波罗蜜乃得名为大涅槃因。三十七品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无量阿僧祇助菩提法,乃得名为大涅槃因。】

一般的人去作布施,只是想累积点人天福报。问问师父,说师父,为什么这辈子这么穷啊?师父说你上辈子太吝啬了,又犯过偷盗的罪业,所以这辈子特别穷;要想改变命运,你要多作财布施你就不穷了。然后这个人就去作布施了。他是为了得到福报而去作布施的,累积的充其量就是一点福德而已。「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这样能让你日子好过一点,但是不能够究竟解脱。为什么呢?因为你着眼的还是「相」嘛。你要怎么究竟解脱?你要修习檀波罗蜜。「檀」虽然也是布施的意思,但是是为众生无私无我奉献地去作布施,而不是为了自己改变命运、为了自己得到什么,而是本能地学了佛就爱作布施。看到一切众生都是过去世我的父母、亲友、孩子,我见到一切众生,只要我有,我就爱布施。不是为了得到,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本能地去无私无我、三轮体空地作布施,这才叫檀波罗蜜。

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你作法布施的时候,不是为了得到名闻利养、得到大家的尊敬、得到名闻天下,不是这样的。你是觉得这个法太好了,它可以帮助众生,所以我进行法布施,这才叫檀波罗蜜。

放生也一样的。无畏布施包括放生,无畏布施其实是驱逐众生的畏惧。帮他快乐、让他远离烦恼,这是无畏布施。做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免费的,这是无畏布施;知道众生害怕死亡,你去放生,这也是无畏布施。但是做的时候,不是说我得病了、亲人得病了,我为了身体健康我去作放生。这仅仅是布施,不叫檀波罗蜜,够不上等级。

什么叫檀波罗蜜呢?因为爱众生,看到众生就想放生。没来由地就想放生,就不忍心吃肉,这才叫檀波罗蜜。檀波罗蜜里是没有「我」存在的,没有那个「小我」存在的,这样才能够成为大涅槃之因。如果还有「我」,那你是证不了大涅槃的,只是小涅槃。小涅槃就是「相」上好过一点,梦里舒服一点,就是这样的。

同样地,修习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四念处、七菩提分、八正道等等,你修习这些,你是为了梦里舒服点,为了自己而修还是为了众生而修?如果是为了众生,那就是大涅槃之因。无量阿僧祇劫你修习三十七道品,才能够证得真正的解脱涅槃。所以佛陀的心是很大的,是彻底无我的。

到这里第二十一卷就讲完了。

二十一卷题目是《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这品内涵比较丰富,包括怎么去佛国以及怎么证涅槃,涅槃是什么样的,怎么证?你要有一颗无私无我的大心,你才能够成为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所以说这一品的题目其实也是佛陀对于我们的期待。任何众生都能成为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关键你是怎么做的呀?

无上甚深《大涅槃经》,百千万劫难以遭遇;我们见闻得受持,不要小涅槃、只要大涅槃,不要假解脱、只要真解脱!

愿生佛国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39.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51课·大涅槃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2

第272课「如来法身平等,离心意识无分别故。文殊师利,一切诸法悉皆平等,平等故无住,无住故无动,无动故无依,无依故无处,无处故不生,不生故不灭。若能如是见者,心不颠倒,不颠倒故如实,如实故无所行,无所行故无来,无来故无去,无去故如如,如如故随法性,随法性故不动。」——《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第268课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诸佛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不知不觉第三十九卷也到了最后一课了,我们来看一下。【犊子梵志复作是言:瞿昙,我今欲问,能见听不?如来默然。】在外道的大众当中,又有一个人名字叫「犊子」,这个人也是个梵志(外道中的出家人),这个犊子梵志也对释迦...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2

第262课「无明自性本是无 藉众缘力和合有于一切时失正慧 故我说彼为无明行识为缘有名色 六处及触受随生爱取有缘生老死 忧悲苦恼恒随逐众苦恶业常缠迫 生死轮回无息时本来非有体是空 由不如理生分别我断一切诸烦恼 常以正智现前行了五蕴宅悉皆空 求证菩提真实处」——《金光明最胜王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6

「众生心者,犹如于境,境若有垢,色相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大乘起信论》大家好!在《起信论》上讲,众生的心就好像镜子一样,镜子上要是有污垢,色相就没有办法顺顺利利地显化在镜子里了。众生的心也是这样,心上要是有污垢,诸佛的法身你是想看也看不见的。所以净心很重要,清净我们的心很重要。...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讲了阿罗汉的特点,「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已经解脱于轮回了。接着佛陀说:【如阿罗汉,辟支佛亦复如是,】就是说辟支佛也跟阿罗汉一样,也已经解脱轮回了,「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接下来讲:【菩萨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罗...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1 | 涅盘经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修行人修得了「四加行」之位,慢慢断了烦恼就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果,证得初果的这些众生就好像恒河中的鱼出离水面,安住水面遍观四方。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