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46课·解脱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3)《大般涅槃经》讲解654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上节课,我们讲到,释迦牟尼佛为了让阿阇世王放下自己对于杀父之罪的执著,释迦牟尼佛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劝阿阇世王——用心良苦。到了最后,释迦牟尼佛又翻出阿阇世王的父亲频婆娑罗王过去世的经历,讲给阿阇世王听。

【大王,频婆娑罗往有恶心,】

大王,您的父亲频婆娑罗王之所以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他过去世也是造过恶因的。

【于毗富罗山游行猎鹿,周遍旷野悉无所得,唯见一仙五通具足,见已即生瞋恚恶心:我今游猎所以不得,正坐此人!驱逐令去,即敕左右而令杀之。】

接下来就讲:频婆娑罗王过去在毗浮罗山游行猎鹿的时候,就是过去世频婆娑罗王在毗浮罗山这个地方游行打猎,专门打鹿,捕猎鹿的时候,「周遍旷野悉无所得」。可以想象,国王在打猎,肯定是骑着高头大马,到处找一个鹿也看不见。跑遍了旷野,一个鹿都没看见,有些失望,然后突然就看到旷野中有一个仙人正在修行。这个仙人是「五通具足」,也是五种神通皆具足,也就是说,已经有了很深的修行功夫了。

「五种神通」就指的是漏尽通之外的其它神通都具足。

这个阿阇世王的父亲——频婆娑罗王找鹿找不到,当时看到一个仙人在这里打坐,他见到这个仙人之后,嗔恨心就生起来了。说:我今天出来打猎,找了半天一个鹿都看不见,肯定就是因为你在这儿打坐,你给鹿通风报信了或者怎样,总之就是因为你在这里打坐,鹿都跑没影了,我一个也没有看到。所以「驱逐令去」,他就去赶这个仙人,让这个仙人走。

可以想象,仙人入定,并不想走。

这个时候,阿阇世王的父亲频婆娑罗王,就在自己嗔恶之心影响下,他就安排左右的侍卫们杀死了这个五通仙人。赶他,这仙人不走,人家在那修行呢,然后大王就想要杀他,派人去杀他。这个五通仙人临终的时候一看,自己就是在旷野里打坐而已,我又没有伤害谁,没招谁、没惹谁,你这个国王要打猎,就想要杀我。他临终因为觉得自己的待遇不公平,他就生起了嗔恨心(嗔恶之心),然后就退失了神通。

所以我们要了解,就是任何的对境发生的时候,你都要小心你的嗔心、贪心种种。

这个五通仙人在旷野打坐,没有任何的境界现在他的面前,他就已经证得了五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都证得了,但是,当国王想要杀他的时候,他一念嗔恨心起来,他这五种神通全都退失干净了。所以神通其实是特别不稳定的,大家要了解。

过去我们在第二期的禅修课里讲,有一个五通仙人,也是五种神通具足,结果就是看到了一个夫人,夫人去摸了摸他的脚,这个夫人的手特别地柔软,他的神通就消失了。

结果,这里这个五通仙人是因为嗔恨心生起来,神通就消失了。所以神通是不可以倚赖的一个东西,它是随时可能会失去的。只要你贪、嗔、痴、慢、疑种种一上来,神通可能就消失。除非你一直入定,那还行;一旦出定,受了影响,或者被境界所转,神通就没了,非常不稳定。

【其人临终生瞋恶心,退失神通而作誓言:】

然后,这个五通仙人在临终前退失神通的时候发了一个誓,说:

【我实无辜!汝以心口横加戮害,我于来世亦当如是还以心口而害于汝。】

我明明没招谁、没惹谁,我只是在旷野里修行,我是一个无辜的人,我并没有障碍你打猎,我也不知道鹿去哪里了,我也没有通风报信,但是国王,就是因为你手里有权力,你想杀我就杀我吗?你就这样随随便便地就用你的心、口「横加戮害」,你心里就生出了厌恶我的心了,然后嘴上就命令你的手下人去杀我,心与口合作,就对我生起了戮害了,「我于来世亦当如是」,那么我未来世一定会报这个仇的。

五通仙人临终前就发个誓说:你今天这样用心和口去害我,没来由地害我,我以后在未来世我也会害你,我也会用我的心和口去害你。

【时王闻已,即生悔心,供养死尸。】

这个时候,频婆娑罗王一听,这个仙人发誓说以后会报仇。他就有点后悔了。然后这个五通仙人被杀死之后,他就供养了一下这个五通仙人的死尸,供养了一下尸体。

他当时他害怕,他发誓未来世来报复我,那怎么办?自己后悔了,后悔了之后他就供养了一下尸体。就因为他供养了尸体的缘故,说:

【先王如是,尚得轻受不堕地狱,况王不尔,而当地狱受果报耶?】

释迦牟尼佛对阿阇世王说:的父亲当时平白无故地杀死了五通仙人,又供养了他的尸体。杀罪是造成了,本来是应该下地狱的,因为他杀了一个五通仙人,按理说应该下地狱的,但是因为他后悔了,而且还供养了尸体的缘故,他就没有下地狱。的父亲没有下地狱,那么今天这一次杀害了的父王频婆娑罗王,杀害了他,不是亲手杀了他,也是命令的部下杀的,是心里有杀念,嘴里有命令,然后这样的父王死在了手里。杀完了父亲又不停地在发露忏悔,所以也不会下地狱的。

【先王自作还自受之,云何令王而得杀罪?】

的父亲频婆娑罗王自作自受,真的是自作自受。他过去就是因为他的心和口造了杀业,他的口里命令派臣子杀了五通仙人,所以未来他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心口合作而杀死,这不是自作自受吗?所以只是业力的一个使用者,是业力的傀儡而已。过去世作为五通仙人的时候被父亲杀死,现在又杀了父亲,是业力的筹码而已,是不能自主的。如果要怪,怪业力。

【如王所言父王无辜者,大王云何言无?】

如果说的父亲,——一直说的父亲,说「我的父亲正法之世还有点信佛,还供养佛陀,对佛挺好的,我的父亲一直对我也挺好的。我杀了他,我觉得父亲是无辜的,我犯了五逆重罪了。」父亲真的无辜吗?看看他的过去世他做了什么事情?一个仙人打坐,他就把这个无辜的仙人杀死了,的父王真的无辜吗?看今生他是无辜的,过去世他无辜吗?

「大王云何言无?」为什么说的父亲无辜呢?如果的父亲过去世没有造作这样的业,他又怎么可能被自己的儿子杀死呢?

【夫有罪者,则有罪报,】

的父亲,他招来了杀业,是他自己造作的结果。他过去世如果没有动嗔心,不因为打不到鹿而生气,不迁害于五通仙人的话,他今天会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死吗?

【无恶业者则无罪报。】

他过去世不造作这些恶业,他就不会有这样的罪报在他身上。

【汝父先王若无辜罪,云何有报?】

所以说,的父亲并不是真的无辜,只是看到今生,感觉他无辜而已,他要真的无辜,他是不会有罪报的了。

【频婆娑罗于现世中,亦得善果及以恶果,是故先王亦复不定;以不定故,杀亦不定;】

的父亲婆娑罗王过去世有这样的一个恶业种子埋下了,今世因缘成熟的时候他就尝了这个恶果了,这是他种的。但是的父亲频婆娑罗王,在过去世,在无量诸佛所在的地方也种过善根,他也供养过诸佛,诸佛接受了他的供养。就是因为他供养过佛的缘故,他今生当了国王。的父亲不是一个绝对的善的人,也不是绝对恶的人。他种下的有善的果子,也有恶的果子,他今生得到了国王的权力地位,这是善果成熟了,这是果报现前;但是被儿子杀死,这是恶果现前导致的果报。就是因为的父亲,他的善恶其实是不定的,说他是善是恶,说不准的,是吧?有善业,也有恶业;又供了佛了,也杀了人了;所以今生对于父亲的杀害,这个罪也不容易定,不容易定罪。

【杀不定故,云何而言定入地狱?】

既然如此,对于父亲的杀害,可以说是五通仙人临终前他发的誓言显形了,对于父亲的杀害是对于过去世他对的杀害的一个报复。这样看,是来讨命债的,是不是啊?所以不一定下地狱。不要定说自己会下地狱,关键的心现在怎么样?

释迦牟尼佛说:

【大王,众生狂惑凡有四种:】

大王啊,您看世间的众生,往往在冲动中,在不理智中,可能犯下种种的恶行。就众生的这种种冲动、不理智,称之为狂惑——疯狂、困惑。因为疯狂而困惑,因为困惑而疯狂,总之是不理智。这种狂惑往往有四种原因,众生为什么会冲动,会不理智,会狂惑(疯狂的狂,困惑的惑)?

【一者、贪狂,二者、药狂,三者、咒狂,四者、本业缘狂。】

四种原因:第一是因为「贪」,贪财贪色,贪婪导致的发狂,有的时候说,强盗抢钱抢不到的时候恼羞成怒,他就杀了人了。因为贪而引起的。或者有些流氓贪色得不到,他也杀了人了,这也是因为贪而引起的。

二者,「药狂」。吃错了药了,一些兴奋剂吃多了,有一些饮料喝多了,或者是酒(酒也算作一种药吧,有的时候可以用于药的)喝多了,发了狂了,耍酒疯,打人哪,杀人哪,是不是?

第三,「咒狂」。中了什么咒语了,或者被某某咒语影响了,有的时候人也会发狂。

所以我们跟大家讲,并不是所有的咒语拿来就去念,最好出处是很清净、神圣的,这样的咒语你可以念。不知道从哪里拣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咒语,查不到出处的,不知道什么来由的,不要瞎念。有的咒语可以让你发狂,失去理智。

第四,「本业缘狂」。第四种众生发狂的形式是什么?冤家聚头了。过去世本来他就欠了你的命债,今生见了,你就看他不顺眼,甚至想要杀死他。像有的狗见到另一条狗就想咬死它,这是业缘导致的结果,因为业缘导致的疯狂。

所以佛陀的概括非常地精准、到位。

【大王,我弟子中有是四狂,虽多作恶,我终不记是人犯戒。】

佛陀对阿阇世王说:我的弟子中有很多人犯戒,也是因为以上四种原因而犯戒的。当他们因为以上四种原因而犯戒的时候,我并不会轻易地给他们记大过、记处分,说他们犯戒了,因为都是有原因的。

「贪」,其实它是一种业力,贪酒、贪色、贪财,这是一种业力,「贪」是一种业力。由贪的业力导致的疯狂,或者吃错药了,或者喝酒喝多了这种疯狂,或者被咒术蛊惑了这种疯狂。像阿难尊者,被咒术蛊惑了,差点破戒。这样的情况,佛陀也不怪罪阿难。被咒术蛊惑了。正常来讲,阿难尊者不会去破戒,不会主动破戒的,他被咒术控制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第四,「本业缘狂」,比如说,佛陀的弟子中,这个弟子和那个弟子总是不和,见面就打架,因为过去世结了怨仇,那么佛陀也不会认为这样的弟子因为打架而破戒了。他会想办法让这个弟子和那个弟子分开,你们在不同的小组里面,适当地分开吧,或者一起打坐吧,听经吧,种种。佛陀不会轻易地给弟子记过。这都是有原因的。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也联想到,无论是微信群还是QQ群,在过去群刚成立的时候,群里就曾经有过某个师兄和另一个师兄非常不合的情况,甚至都人身攻击了。这也是业缘导致的结果,过去世的冤家、债主,这世见面了。所以我们旁观的人要冷静、要理智,看看能和平协商解决的就协商解决;不能的时候,如果问题很严重,可能真的要开除某某人,那也是没办法,为了整个道场考虑。但是原因你要知道,为什么这个人和那个人,过去也没有谁伤害谁,见了面就如此地不和?这是业力导致的结果。

佛陀说:我的弟子中也有因为以上这四种原因而发狂的、造恶的,我不记他们为犯戒之人,我不给他们记大过、记处分,只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已。这个人所做的,他有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

【是人所作不至三恶,】

被以上种种四种原因推动而去做的恶行,并不一定直接导致人去三恶道,还要看他犯了这种罪过之后他的心是怎样的。他是不好意思了、后悔了、忏悔了,很惭愧,改过了,还是说继续造恶?你要继续观察。如果你都已经开始修行了,你明明发现自己犯了贪、嗔、痴、慢、疑了,师兄们、师父们提示你了,你还不改,还继续贪、嗔、痴、慢、疑,那样你就离三恶道越来越近了,是不是?如果大家提醒你,你知道了,当众一忏悔,那罪就消了。

【若还得心,亦不言犯。】

如果他不小心在前面四种原因促使之下犯了恶行,但是他的心能够恢复过来,恢复清净,恢复清醒,那么我就不认为我的弟子犯了过失。只要他的心变了,我就不认为他已经犯了严重的过失,我也不认为他必定下三恶道。

接下来,释迦牟尼佛又把话题回到阿阇世王身上,说:

【王本贪国,逆害父王,贪狂心作,云何得罪?】

您之所以杀害您的父亲,是因为贪图国王的权力地位。贪图国王的权力地位,是贪狂心作祟的结果。如果不是贪狂心作祟,仅仅是恨的父亲,那就另讲了。是贪图王位,所以杀了他,这是贪心作祟,成了贪欲的奴隶,所以的罪过不能够简简单单地去定罪。

【大王,如人耽醉逆害其母,既醒悟已,心生悔恨,当知是业亦不得报。】

就好像一个人喝醉酒了,喝得烂醉如泥,失去理智了,喝醉了,然后「逆害其母」,对自己的亲生母亲产生了伤害。这是一种五逆重罪。自己害自己的母亲,这是一种逆罪。但是他是在喝醉酒的情况下害的,他不是清醒状态下害的。当他醒酒了之后,他心里生出了无尽的悔恨,那么这种逆害母亲的业就不会直接等于去下地狱受果报。因为这个人不是故意的,他是喝酒喝多了,他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或者说他在喝醉了的情况下看着他的母亲,可能把他母亲看成仇人的样子,这都有可能,对不对?这样的情况下不一定会得到五逆重罪的果报。

【王今贪醉,非本心作。若非本心,云何得罪?】

释迦牟尼佛继续劝阿阇世王说:今天是贪图国王的权力地位,就好像前面例子中提到的喝醉酒的人一样,都忘了是谁,忘了自己在做什么。按正常的本心,在平静状态下,在贪欲没有去推动的情况下,不会去害父亲的,的本心不会害父亲的。所以害了之后,的心是如此地难受、痛苦,所以不是必定会下地狱的。

云何得罪?就不需要去套那些公式了。「我害死了父亲一定下地狱」,这要看什么情况的。

【大王,譬如幻师,四衢道头,幻作种种男女、象、马、璎珞、衣服,愚痴之人谓为真实,有智之人知非真有;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接下来佛陀又举例子,说:大王,就好像魔术师,在大马路、在交通要道变魔术,在虚空中幻化出了种种的男男女女、象马车乘、璎珞、衣服种种。愚痴的人一看就以为是真实的,以为真的有,但是有智慧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假的,你看,明明有车有马,我这儿挥挥手一挡空气,空气中什么都没有破碎,什么都没有,摸一摸就知道了。看着是有的,伸伸手,这里是一片虚空,什么都没有,是眼根给你造出一个幻觉而已,这是魔术师搞的鬼而已。有智慧的人知道魔术师的幻化,并非真有。那么杀生本身也是这样的,凡夫感觉是真实的,但是诸佛世尊看上去其实就是幻化而已。

凡夫著相,盯着「相」说,你看「相」里面怎么样,什么事发生了,但是诸佛看来,「相」都是幻化,生灭变化,幻化而已,不是真实的。

【大王,譬如山涧响声,愚痴之人谓之实声,有智之人知其非真;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山涧里的响声,比如说回声,到山谷中喊一声,然后有回声传过来,以为那边真的有人在喊吗?它只是回声而已。但是愚痴的人以为,你看我喊一声,周围有回应啊,无数声回应,证明那里有人在回应我。愚痴的人认为是真实的,但是有智慧的人知道这只是回声而已,并不是真实的。杀生也是这样的,对于凡夫来讲是真实的,但是诸佛看来只是「相」里的幻化之事,只是幻化之事。

【大王,如人有怨,诈来亲附,愚痴之人谓为实亲,智者了达,乃知虚诈;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就好像有个人跟是冤家对头,他偷偷地想要来害,但是装作来亲近、来攀附,知道是国王,他装着来巴结、谄媚,想获取的信任。如果是个笨人就信以为真了,但是智慧的人,从他的眼神、种种动作的细节上就知道这个人是假的,他对我是假心的,不是真心的,他是想要害我,亲近我的目的是想要来害我。杀生也是这样的,凡夫看着是真的,诸佛看着都不是真的,都是幻化之事。

【大王,如人执镜自见面像,愚痴之人谓为真面,智者了达,知其非真;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就好像一个人拿着镜子照啊照,自己看到了自己的面相了。愚痴的人就说:你看,镜子里有个我呢,那个人是真的。但是智慧的人知道,镜子里的影像不是真的,它只是影像而已,不是真的。杀生这个事情也是这样的,凡夫看着是完完全全的、确凿无疑的、真实的,但是诸佛看来不是真实的。

【大王,如热时炎,愚痴之人谓之是水,智者了达,知其非水;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接下来释迦牟尼佛又说:大王,就好像天气很热很热的时候,太阳的周遭,看那个气流像波浪一样,热时候的那种炎热的空气像波浪一样。然后愚痴的人就以为那个是水,「太阳周围还有水呢,空中有水」;但是智慧的人一看就知道那个只是阳炎而已,就是太阳过于热了,烤得周围的空气这种波动而已,智慧的人知道那个不是水。「杀」这个事情也是这样的,凡夫看着是真的,诸佛看着是幻化之事,是非真的。

【大王,如乾闼婆城,愚痴之人谓为真实,智者了达,知其非真;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就好像乾闼婆城——海市蜃楼,愚痴的人说,那真的,你看,虚空中突然远处有楼房,有车水马龙。以为是真的,但是智慧的人知道,海市蜃楼是假的、幻化的,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杀」也是这样的,凡夫以为是真的,诸佛世尊知道是非真的。

【大王,如人梦中受五欲乐,愚痴之人谓之为实,智者了达,知其非真;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就好像一个人做梦,梦里尽情地享受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但是愚痴的人「谓之为实,智者了达,知其非真」。愚痴的人以为,我在梦里享受财、色、名、食、睡好快乐。就以为梦是真的,但是智慧的人知道,这只是梦而已,一会儿就醒了,什么都没有。「杀」也是这样的,杀生杀人这个事情,凡夫觉得是真的,诸佛看来只是一场幻化的游戏而已。

【大王,杀法、杀业、杀者、杀果及以解脱,我皆了之则无有罪。】

无论是在「相」里杀了人,用什么方法杀了,造了什么样的杀业,杀了谁,承受什么样杀的果报,这都是「相」里就「相」在说「相」,就算「解脱」这个事情,也是就「相」在说「相」;因为感觉有人受困缚了,然后要寻求解脱,而实际上本来就是解脱的。本来就是解脱的,从来没有被束缚。即然一直已经是解脱的状态,又何必刻意寻求解脱呢?在诸佛看来,一切无所谓罪性,「相」里有,「性」里空,无所谓罪。

【王虽知杀,云何有罪?】

杀是杀了,但是知道杀不对,是如此虔诚地在忏悔,的罪业已经消了,知道吗?

「云何有罪?」为什么还要如此地执著自己的罪呢?

【大王,譬如有人主知典酒,如其不饮则亦不醉,】

大王,譬如有人主(人主就是人王——人中的大王或者说人中的领袖),他知道这个庆典上有酒,喝了会醉,但是这个人不喝。看着是有酒,但是他不喝,那他会醉吗?不会醉呀。

【虽复知火亦不烧燃;王亦如是,虽复知杀,云何有罪?】

有的人知道这是一团火,木头和木头在一起,我拿来火种可以点出火来。大家都知道怎么烧火,但是我不去烧它,火就没有对不对呀?国王您也是这样,「虽复知杀,云何有罪?」杀是杀了,也是在对于王位的贪婪当中顺着业力而杀了的父亲,顺着业力而讨了命债,您还有罪吗?别人欠您的,您讨回来了,您还有罪吗?

【大王,有诸众生于日出时作种种罪,于月出时复行劫盗,日月不出则不作罪,虽因日月令其作罪,然此日月实不得罪;杀亦如是,虽复因王,王实无罪。】

大王啊,您看太阳出来的时候很亮,在这种光亮当中什么都能看清楚,有的众生就造了种种的罪业;到了夜晚,一片黑夜,什么都看不清,大家也就不造罪;到月亮出来的时候,借着光亮,有的众生又开始去打劫呀,偷盗啊,又造作罪业。太阳、月亮如果不出来,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就没有众生造罪,但是,太阳、月亮出来了,导致众生造罪,能说众生的罪是因为太阳、月亮而起吗?不是,是众生的心。是太阳、月亮出来有了光亮,给众生的造罪提供了条件,但是太阳、月亮本身并不是为了让造罪才出来的,有太阳、有月亮的时候,也有很多人不造罪业呀,是恶人因着恶心而罪,那不能怪太阳、月亮,不能说因为有太阳光、有月光,很多人造了罪,所以太阳、月亮是罪魁祸首。这样是不成立的,对不对?「杀」也是这样的,「杀」这个事情也是这样的,虽然大王您犯了杀业了,但是您真的有罪吗?您讨了债,讨了债而已,您真的有罪吗,您想想?您顺着业您不由自主,您也是受害者,真的有罪吗?

我们依然要注意,佛陀讲这么多,都是劝阿阇世王放下对于杀父之罪的执著,因为他太执著了,放不下,战战兢兢,没有办法清空自己。也就是说,这个阿阇世王如果不再执著于他杀父的这个罪业的话,他当下心就空了。这是他的病根儿,所以佛陀在治他的病根儿而已,就一直想尽各种办法来劝阿阇世王。说:您不像您想的那样真的有罪,只是业力的流水中不由自主的一个小石子或者是一条鱼顺流而下而已,您讨还了命债,真的有罪吗,您想想?

【大王,如王宫中常敕屠羊,心初无惧,云何于父独生惧心?】

您的王宫里不是经常下命令去宰羊吗?那么这些人去宰羊的时候,为什么您的心里没有恐惧之心呢?为什么杀了父亲就有恐惧之心呢?难道您没有想到您杀了羊,羊也会报仇的吗?

【虽复人畜尊卑差别,宝命、畏死二俱无异,】

虽然您感觉人是人、畜生是畜生,「我的父亲是国王,他很尊贵,他很爱惜自己的命」。但是您不要忽略了,你们宫里经常宰羊、杀羊,那个羊,它的生命也是很尊贵的,它也爱惜自己的命,它也不想死。它也害怕死亡,您没有想到吧?您杀了父亲,这么惭愧,这么害怕,为什么杀了那么多羊不害怕呢?羊的生命的尊贵性和您父亲的生命的尊贵性真的有差别吗?羊也很爱自己的生命,很怕死;您的父亲也爱自己的生命,也怕死;两者其实没什么差别。

【何故于羊心轻无惧,于父先王生重忧苦?】

杀了那么多羊,为什么「你都一点儿畏惧没有啊?杀了自己的父亲你」就生出种种的忧愁、苦恼?

【大王,世间之人,是爱僮仆,不得自在,为爱所使而行杀害。】

大王,世间之人都是爱欲的僮仆,「不得自在」。你们就觉得我爱我的父亲,我爱我的妈妈,或者父亲母亲给了我爱,所以我不能杀他们。但是您考虑过没有,您所杀的羊,它过去世可能也是您的父母亲哪。您只看当下这一世,「他是我的父亲母亲,我不能伤害他,伤害了以后我不舒服」。您伤害了多少过去世的父母亲,您知道吗?世间的众生被爱驱使着,被爱欲驱使着,只看眼前,然后就行了种种的杀害。甚至说,我的母亲爱吃鱼,我给他杀鱼;我的父亲爱吃猪肉,我给他杀猪;我的爷爷爱吃羊,我去杀羊。你们却没有想到自己所杀的也可能是过去世的亲人。

【设有果报,乃是爱罪,】

所以,世间人常常为了爱的缘故而行种种的杀害。为了爱的缘故行种种的杀害,杀的反而恰恰是自己过去世爱的人。是爱欲导致你们犯下种种的罪过。

【王不自在,当有何咎?】

您是因为爱您的父亲,所以杀了他您不自在,但是您不知道被您杀的那么多只羊,它们跟您是什么样的关系。

【大王,譬如涅槃,非有非无而亦是有;杀亦如是,虽非有非无而亦是有。】

就好像「涅槃」,没有办法讲它有或者讲它无,「涅槃」非有非无,是讲不清楚的。但是「涅槃」这种境界是真的存在,诸佛如来都将入到法性「涅槃」当中去。「涅槃」,不能讲有,不能讲无,它是真的存在。杀生、杀人、杀命这个事情,不能讲是有,也不能讲是没有,但是也真的存在。在「相」里有、「性」里空,但不能说,「性」里空,它「相」里就没有;也不能因为「相」里有,就说「性」不是空。「杀」这个事情也是,不能讲是有还是无,但是也真的存在。

【惭愧之人则为非有,】

杀的罪固然犯了,但是只要懂得惭愧,当明白了道理之后,无论是杀了什么,是杀了父亲,还是杀了羊,还是杀了什么,只要懂得惭愧,那么的罪就消了。只要惭愧,罪就消了,那么这个事就相当于没有。

【无惭愧者则为非无,】

如果您杀是杀了,您还不懂得惭愧的话,这个事儿就跟您没完,这个业您早晚要还。

所以大家要经常有惭愧心,日日三省吾身,日日三省吾身。每天至少三次反省自己,今天的身、口、意有没有伤害谁?有没有主动地伤害谁?那么不自觉的、被动的,那没办法,比如说喝水,水里有虫子,你喝下去了,那没办法;走路的时候不小心也没看路,踩死了蚂蚁,那没办法。要经常有惭愧心。

佛陀讲,前面很重要的,说一个人喝醉了酒之后,对母亲生起了逆害之心,他不一定就直接下地狱,因为他懂得忏悔,他不是故意的,他后悔了。那么过去《涅槃经》里还提到,有人问佛说,要是在梦中有人犯了淫罪,他算犯戒吗?在梦里行淫,他算犯戒吗?佛陀说不算犯戒,但是要忏悔。因为你的心不清净,至少你的阿赖耶识里有种子,所以才显形,你要多多地忏悔和惭愧。所以说,「拜忏」这个事情是非常好的修行消业的方法,可以让你的心空净。越消,业越少,要懂得忏悔,有忏悔就可以消无量的罪了;同时多念佛,每念一声佛消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这是《观无量寿经》里讲的,每念一声佛消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当你进行拜佛的时候,你看,心里想着佛,眼前看着佛,这等于念着佛号,——念佛不是说仅仅嘴里念,是心里想着。眼前看着、心里想着,然后又在忏悔,消业速度就是非常快的。所以只要你有惭愧心,你的罪就不再有了,就是「非有」的状态。但是没有惭愧,那就「非无」,那就一直在。

【受果报者名之为有。空见之人则为非有,】

那么受果报的,因为造了恶而受果报的这些人,「恶」,对他来说就是有的,就是在「相」里来说是实有的,在梦里来说是实有的。

「空见之人则为非有」,像总是打坐入定,修习禅定的这些人,尤其像阿罗汉,已经跳出三界外的时候,「空见之人」,果报对他还有吗?没有了。他造作再多的业,在他出去轮回的时候,不在「相」里的时候,因果律就锁不住他了,所以就说「非有」,就没有了。「非有」,就是不存在了。

【有见之人则为非无,】

但是,如果你还执著「相」,你还很执著的时候,那就「非无」。就好像阿阇世王杀了父亲,一直执著,这个事就没完没了,一直存在,就「非无」,就一直存在。

【有有见者亦名为有。何以故?】

很执著,这个因果律种种,很执著。「有有见者」,「有见」是一种法执。还有法执的人,那么这个果报就是存在的。为什么呢?

【有有见者得果报故,】

只要法执还没退,只要任何的执著还没退,执著没退你就出不去轮回,你就受果报。

【无有见者则无果报。】

当有一天真的空了、净了,那就没有果报了,对你来说就没有了。对别人来讲是有,对你来说像不存在一样。

【常见之人则为非有,无常见者则为非无,】

「常见之人则为非有」,总是安住涅槃法性的人,总是安住常、乐、我、净的人,「相」里的事对他来说就像不存在一样。但是,总是盯着「相」的这些人,「相」里的因果律对他永远存在。「非无」——永远存在。

【常常见者不得为无。】

但是,如果你总是抱着什么涅槃法性的理论放不下,一直抱持着「常见」。那么,「法执」没有空,果报就一直存在。

【何以故?常常见者有恶业果故,】

你的执著没有退,心没有空,那你就看到各种各样的现象,有原因、有结果,有因就有果,你就出不来。

【是故常常见者不得为无。】

所以不要陷入法执。「法」,可以知道,但不能执著。知是知道了,消化了、吸收了,心要空掉的,不能执著。如果有法执,那也没有办法真的解脱。

【以是义故,虽非有无而亦是有。】

大王,一个人,在他身上还有没有业?关键看他修得怎么样,他的心处在什么样的境界中。同样的一个人,一著相,果报就存在;一不著相,跳出「相」了,心空了,那就没有果报。所以说「果报」这个事情,可以讲有,也可以讲无,「非有非无」,但是当你谈到它的时候,它还是存在的。

【大王,夫众生者名出入息,断出入息故名为杀,诸佛随俗亦说为杀。】

众生就靠一口气活着,众生的生命就在呼吸间而已。一旦把他的气息(出入息)断掉,他就死掉了,这就叫杀掉了。诸佛随顺众生的习俗,就说这是杀罪。你断了这个人的出入息了,你使他没有办法再呼吸了,那你把他杀死了。

【大王,色是无常,色之因缘亦是无常,从无常因生色云何常?乃至识是无常,识之因缘亦是无常,从无常因生识云何常?以无常故苦,以苦故空,以空故无我。若是无常、苦、空、无我,为何所杀?】

这里就在拆解,阿阇世王他对于自己罪业慢慢地放下执著的时候,佛就开始把他往法性里面引了,怎么引的呢?给他分析「相」。说色相是无常的吧,大王?您一定也看得到色相生灭变化是无常的。那么,引起色相的因缘是不是也是无常的呢?对,因缘也是无常的。从无常的因缘产生了色相,所以色相也是无常的。它的因缘无常,所以慢慢导致它的结果也无常。受、想、行、识也是这样的,都是无常的。表现形式是无常的,原因是无常的,色、受、想、行、识都是无常的,由无常的因生出了无常的果。既然都是无常的,那就是苦的。因为「无常」你无法把握,现在有,下刻可能没了,无法把握,所以是苦的。因为是苦的,所以是空的。一切一切你抓不住、摸不到,还不是空的?你能抓住什么东西呢?你的父亲过去有,现在没了,是不是空的?大王,您这一刻的寿命,下一刻还在吗?不一定了,您今天的寿命一直在变得衰老,一天一天地一直在衰老,因为苦,所以空;因为空,所以无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存在。不要执著您的父亲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他」,也不要执著您自己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都是无常的。即然是无常的,是苦的,是空的,是无我的,那么您为何而杀?为何所杀?

【杀无常者得常涅槃,杀苦得乐,杀空得实,】

为何所杀?您为了王位,「王位」是不是无常的?是个色相,是无常的吧?您为了王位而杀嘛,为了一个无常的东西而杀嘛。如果您了解一切都是无常的,是苦的,是空的、无我的,您还杀吗?您不杀了。到时候您放弃的您所杀死的,就是无常的色、受、想、行、识了。当您把无常的色、受、想、行、识杀掉的时候,您就证得常、乐、我、净的涅槃了,所以杀了苦才能得到乐。众生的苦怎么来?著相才来,所以离相才能乐。杀了苦就得了乐,著相就苦、离相就乐,杀了空才能得到最真的真实啊。

【杀于无我而得真我。】

把那个虚幻的「无我」都杀掉的时候,你就得到了真我佛性。

大王杀掉相、杀掉苦,得到乐,得到最真的真实;杀掉「无我」,得到真正的真我佛性。

接下来,佛陀看这个阿阇世王听经听得很认真,然后就说:

【大王,若杀无常、苦、空、无我者,则与我同,我亦杀于无常、苦、空、无我,不入地狱,汝云何入?】

大王啊,如果您杀掉了「无常、苦、空、无我」,您就跟我没什么区别了,您就证入涅槃法性,您就跟诸佛没什么区别了。我也是通过杀掉了「无常、苦、空、无我」,然后我才不入地狱的。我过去世也造了很多的逆罪呀,按理说我也应该下地狱的,但是我慢慢修空了、离相了,明白了「相」幻化的、无常的本质,我离「相」了,然后我没有下地狱。我杀掉了「无常、苦、空、无我」的「相」,我没有去地狱,所以,你又怎么可能下地狱呢?我过去也犯过重罪,我按理说应该下地狱的,但是我觉悟了,我杀死了苦,得了乐;杀死了空,得了最真的真实;杀死了「无我」,得了最真的涅槃真我。所以,您也能像我一样,不会去地狱的。

今天的这一段落其实非常精彩!

首先是讲阿阇世王之所以杀死自己的父亲,是因为业力导致的结果,他在讨命债。这个故事讲完了之后,佛陀又讲道理,慢慢地让阿阇世王先是忏悔,你已经知道惭愧、知道忏悔,那么这个罪业就没有了。接下来又让他离相,慢慢地(我们可以想象),听着听着佛陀讲经,阿阇世王慢慢就可以证入无生法忍了。

我们也慨叹,度众生真的是不容易啊!与其说众生的业重,还不如说有的时候他的执著太重。让众生断掉执著,佛陀费了很多的口舌,想尽一切办法,举例子、打比方、然后又讲道理,到最后终于起到效果了。如果我们也能够杀掉无常、苦、空、无我。我们就会与诸佛等同。这句话其实非常给我们信心的,只要你不被「相」转,只要能像《金刚经》里讲的「见诸相非相」,那就能见佛。天天见诸相非相,那就天天就处于佛的境界当中。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44.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46课·解脱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又到了晚间的学经时间,我们继续听一下《涅槃经》第三十七卷中佛陀给我们的开示。上节课佛陀说:就好像雪山上有毒草,也有妙药王一样,众生身上有烦恼这种毒草,但是也有清净的梵行这种妙药之王。【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有清净梵行?】接下来迦叶菩萨就问佛说:世尊,为什么说众生能...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虚空无法被时间所限制,虚空没有挂碍,佛性就像虚空一样。接着迦叶菩萨对佛说...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六卷,依然是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佛陀继续对迦叶菩萨讲:迦叶,善男子,这些智慧不具足的众生...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8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上节课,佛陀打比方,用恒河来比喻涅槃之河,说有的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先沉下去了,被水淹没了,不久之后又出来了,出离水面了,结果没呆多长时间又沉下去了,又被水淹没了。为什么呢?明明都遇到了涅槃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6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涅槃经》。今天已经到了第三十四卷,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二。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四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二【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实义,二者、假名。】佛陀对迦叶菩萨说:迦叶呀善男子,菩萨那么多,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真实的,一种是徒有虚名(一种是名实相符,一种是名不副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收听涅槃法会!我们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第三十三卷。【是二力故,如来深知是人现在能断善根,是人后世能断善根,是人现在能得解脱,是人后世能得解脱,是故如来名无上力士。】就是因为如来具备以上两种能力,所以能够如此地了解众生的根器,知道众生是现在世会断了善根;还是未来会断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