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38课·大臣们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4)《大般涅槃经》讲解564

00:00

师兄们:

大家好!

上节课我们讲到,摩羯陀国的太子阿阇世,他受恶性比丘提婆达多的影响,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继承了王位,成为了阿阇世王。但是他当了国王之后并不开心,他非常地悔恨、自责,心里充满愁恼,所以身上长出了非常臭秽的恶疮。谁都不想靠近他,味道特别难闻。后来有几个大臣就向阿阇世王进谏,就劝他说:国王啊,不要太愁苦了,要想开一些,我们推荐您去找谁谁谁哪个大师,我感觉能够治您身心的疾病。

上节课讲到第三个向阿阇世王进谏的大臣,名字叫实得,实得劝阿阇世王去拜见谁?我们看一下:

【如王所言,世无良医治身心者,今有大师名删阇耶毗罗胝子,一切知见,其智渊深犹如大海,有大威德具大神通,能令众生离诸疑网。一切众生不知见觉,唯是一人独知见觉。】

「今有大师名删阇耶毗罗胝子(梵文的音译)」,说:这个人什么都知道,「一切知见」。他的智慧非常地渊博、深奥,就像大海一样,而且他有大的威德、有大的神通,这个人能让众生离开一切的疑惑之网,一切众生看不到、了解不到的,他都能够见到、觉知到。

【今者近在王舍城住,为诸弟子说如是法:一切众中若是王者,自在随意造作善恶,虽为众恶悉无有罪。】

今天呢,这个删阇耶毗罗胝子大师,他正在王舍城里住着,为各位弟子讲这样的法,讲什么法呢?说删阇耶毗罗胝子这个人他讲什么法呢?

【一切众中若是王者,自在随意造作善恶。】

这个大师认为,只要你是国王,你就可以随意地造作善或者造作恶。

【虽为众恶悉无有罪。】

只要你是国王,你就有权利做任何事情,即便做了恶事,也没有罪过。他这样认为。

【如火烧物,无净不净;王亦如是,与火同性。】

就像大火烧各种物体,管它是干净的还是不干净的,大火全都统一地给烧坏了。国王也是这样的,就跟火一样的,国王你可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是国王。

【譬如大地净秽普载,虽为是事初无瞋喜;王亦如是,与地同性。】

就好像大地,无论是干净的还是脏污的东西,这个大地普遍地都承载着。

「虽为是事,初无瞋喜」,这个大地收拢着一切干净的和一切污秽的物质,但是,它对于干净的这些物质不会有特别地喜欢,对于污秽的物质也不会特别地嗔恨和厌恶。国王您也是这样的,就跟大地是同样的特性,您可以承载一切,可以做任何事。

【譬如水性,净秽俱洗,虽为是事亦无忧喜;王亦如是,与水同性。】

删阇耶毗罗胝子这个大师还说:就好像水一样,水有什么特性呢?不管是干净的东西还是脏污的东西,都可以去冲刷它,都可以去刷洗它。虽然做了这样的事情,就是不管是脏的还是干净的,我都可以去清洗它,但是我也没有特别地忧愁或者喜悦产生。国王您拥有王权在手,您可以随意地做任何事,没关系的,您就像水一样有这样的特性。

【譬如风性,净秽等吹,虽为是事亦无忧喜;王亦如是,与风同性。】

也像风一样,不管是干净的东西还是脏污的东西,风都同等地要吹全都吹跑了。风虽然做了这样的事,但是它也没有特别地忧愁或者喜悦,不会因为我吹动的东西很脏而感觉很讨厌,或者我吹动的东西很干净我就很开心,风不会这样的。国王您拥有王权在手,您就拥有风的特性,可以做任何事,没关系的,没有罪报。

【如秋髡树,春则还生,虽复髡斫实无有罪;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此间命终,还此间生,以还生故,当有何罪?】

就好像秋天,大家都习惯了砍树,「髨树」就是砍树。秋天砍树,砍断的树到了春天不就又发芽了吗?是吧?

「虽复髡斫实无有罪」,那我们秋天砍树砍完了,春天它又发芽又生长了,所以说,砍树这个事情没有罪。一切众生也是这样的,在这个世界命终之后,来世还会生到这个世界的,因为还会回来,所以有什么罪呀?

很显然,这个大师他的思想有问题,他并不真的了解六道轮回,他的思想还是比较狭隘的。他认为,从世界消失的这些生命回来还会生在这儿。那可不一定,还真不一定。只不过,如果说你的业缘在这里,你需要来这里讨债或者还债,这个债务关系把你给束缚的你必须过来,这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债轻,我们是了解的,那你就来生不一定生到哪一道,而且你不一定还来阎浮提、还来地球,也可能去别的星球、别的维度。但是这个所谓的大师——删闍耶毗罗胝子,他的这个言论,我们看,就是有问题的。他认为,只要你是国王,你就为所欲为吧,没事的,没有罪过。

【一切众生苦乐果报,悉皆不由现在世业,因在过去,现在受果。现在无因,未来无果。】

这个大师也相信有轮回,但是不认为有六道。他认为有轮回,说:众生,你看,有受苦的,有享乐的,这些果报都不是现在世造成的,是过去世造成的,然后现在接受这个结果而已。「现在无因,未来无果」,如果现在不种下什么因话,未来也没什么果。

【以现果故,众生持戒,勤修精进遮现恶果,以持戒故则得无漏,得无漏故尽有漏业,以尽业故众苦得尽,众苦尽故,故得解脱。唯愿大王,速往其所,令其疗治身心苦痛。王若见者,众罪则除。】

因为现在做了什么种下了因,来世还会有果,所以说现在就可以改变未来的果。所以众生要是在今生持戒、勤修精进,遮蔽一切恶行的话,那也能避免未来的恶果。如果众生认真地持戒的话,那就无有漏失,没有什么疏漏,无漏之后,「尽有漏业」,就把有漏之业给断灭了。业尽了之后,「众苦得尽」,你的苦也就消失了。那么一切的苦消失了之后,你就解脱了,所以「唯愿大王,速往其所」。

这个实得大臣跟阿阇世王推荐他所认为非常棒的大师,他说我感觉大师讲的话挺有道理的。你是国王,你造了再多的恶也没有恶业,所以你一听心里不就舒服了吗?你找他去看你的病吧。

那么这个实得大臣推荐的这个所谓的大师,我们看,他讲的话有一部分有一点道理,但有的又感觉很荒谬。你是国王就不承受恶果,这个是比较荒谬的,这个就违背了因果律了。但是后面讲的,说持戒修行避免恶行,可以避免未来的恶果,这个倒是有道理的。然后,如果你认真地持戒,获得了无漏之后,苦就尽了;苦尽了,就解脱了。这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说外道的学说并非是毫无道理,可能有一部分还是值得我们采纳的,但是我们要懂得去粗取精,就是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外道的学说里讲的对的,我们看明显跟佛法也是很吻合的嘛,这是讲的对的部分,我们也可以去看一看;讲的错的部分,我们也会很敏感。

那么这个实得,他就推荐阿阇世王,说:「唯愿大王,速往其所」。说你赶快去吧,去找这个大师吧,让他把您身心的苦痛都治好吧。国王您若见了这个大师,您的罪都消除了。

【王即答言:审有是师,能除我罪,我当归依。】

然后阿阇世王听了之后就说: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大师能够除掉我的这么大的罪的话,我肯定会皈依他了。

【复有一臣,名悉知义,即至王所,作如是言:王今何故形不端严?如失国者,如泉枯涸,池无莲华,树无华叶,破戒比丘身无威德。为身痛耶?为心痛乎?】

这个时候又有一个大臣叫悉知义,——这是第四个大臣了,悉知义。他就来到阿阇世王这里「作如是言」,说:国王啊,您今天为什么这个形貌也不像往昔那么端严了呢?您就好像那个失掉国家的失败者,「如泉枯涸」,像泉水干枯了一样,像池塘里连莲花都没有,像树也没有花也没有叶子,枯掉了一样。您又像破戒的比丘一样失去了自己的威德,您是身体痛啊?还是心里痛啊?哪儿不舒服呀?

【王即答言:我今身心岂得无痛?我父先王慈恻流念,然我不孝不知报恩;常以安乐安乐于我,而我背恩反断其乐。】

然后阿阇世王就回答说,「今身心岂得无痛?」说:我现在身体或者心里哪里都不舒服。怎么会没有这种痛呢?我的父亲(过去的这个国王),「慈恻流念,然我不孝」,其实他对我一直很慈悲的,他也有这种恻隐之心对国民,但是我却不孝顺他,也不知道报恩。想想过去我这个父亲「常以安乐安乐于我」,总是赐予我平安和快乐,那么地爱我,但是我却「背恩」,辜负了他对我的这种恩,我还没有去报答他,反而「断其乐」,反而把父亲的快乐给陨灭了。

【先王无辜,横兴逆害。】

想想我的父亲(上一个国王),他确实是无辜的,其实我作为太子,这王位早晚是我的,我又何必这么快去把他给害了呢?

【我亦曾闻智者说言:若有害父,当于无量阿僧祇劫受大苦恼。我今不久必堕地狱,又无良医救疗我罪。】

我也曾经听智者说,如果有人要是害死了自己的父亲,这个人就会无量阿僧祇劫受大的苦恼。我感觉我活不了太长时间了,我感觉我以后不久我就会堕落到地狱当中去了,而且世间也没有什么良医(非常棒的医生)能够治疗我的这些罪。

【大臣即言:唯愿大王,放舍愁苦。王不闻耶?】

然后,这个叫做悉知义的大臣就回答说,「唯愿大王,放舍愁苦」。大王不要太发愁了,不要再苦恼了,您难道没听说吗?

【昔者有王,名曰罗摩,害其父已得绍王位。拔提大王、毗楼真王、那睺沙王、迦帝迦王、毗舍佉王、月光明王、日光明王、爱王、持多人王,如是等王皆害其父得绍王位,然无一王入地狱者。】

过去历史上有一个国王叫做罗摩,他是怎么当上王位的?他也是害死了自己的父亲然后他就当上王位。然后有一个大王叫拔提,你应该也听说过吧?还有那个叫做毗楼真的国王,还有那个叫做那睺沙的国王,那个叫做迦帝迦的国王,那个叫毗舍佉的国王,还有月光明王、日光明王、爱王、持多人王,这么多国王,他们都是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继承了王位的。「然无一王入地狱者」,但是却没有听说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继承王位的这些国王他们最终下了地狱,倒是没听说。

【于今现在,毗琉璃王、优陀那王、恶性王、鼠王、莲华王,如是等王皆害其父,悉无一王生愁恼者。】

那远的我们就先不说了,说近的。说,现在还在世的,像毗琉璃大王、优陀那大王、恶性王、鼠王、莲花王,这些国王,他们不都像您一样吗?也都是把自己的父亲害死了,然后就当上了国王。但是你看他们活得好好的,也没像您一样忧愁苦恼啊。只要当上了国王就尽情享乐了,没有像您似的还这样地心里充满愧疚、悔恨,这样痛苦。

【虽言地狱、饿鬼、天中,谁有见者?】

悉知义大臣就劝阿阇世王说:是,倒是听有些智者讲,这个世界上有地狱道、饿鬼道、天道,但是谁又亲眼见了呢?说听是有地狱道、饿鬼道、天人道,但是谁又见过呢?

【大王,唯有二有:一者、人道,二者、畜生。】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道,就是像我们肉眼能看得到的,只有人道和畜生道,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道。

【虽有是二,非因缘生,非因缘死。若非因缘,何有善恶?唯愿大王,勿怀愁怖。何以故?】

只有人道和畜生道,虽然有这两道,但是也不是因缘而生,跟因缘没什么关系的(「跟因缘没关系的」意思就是说,你种了善因不一定就有善果,种了恶因也不一定就有恶果)。跟因缘没什么关系的。

「若非因缘,何有善恶?」所以,既然跟因缘没有关系,您还在乎您所做的事是善是恶干吗呀?所以大王,千万不要再忧愁、恐怖了。为什么呢?

【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多,贪淫嗜酒,亦复如是。如王所言,世无良医治身心者,今有大师名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一切知见,】

因为,如果您一直忧愁、苦恼的话,您的忧愁、苦恼就会一直增长。就好像有的人贪睡,越睡越想睡,越睡越困;有的人贪淫,喜欢淫欲,越贪越想贪;有的人爱喝酒,那么越喝越想喝。就是这样的,您要是忧愁、苦恼上瘾了呀,您就会得抑郁症的。所以说国王啊,千万不要再忧愁、苦恼了。像您提到您认为世间没有非常棒的医生可以治疗您身心的疾病,我不这么认为,我听说有一个大师,名字叫阿耆多翅舍钦婆罗。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这个大师很厉害呀,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得。

【观金与土平等无二,】

而且大师修的呀,黄金和泥土摆在他面前他感觉都是一样地平等啊。

【刀斫右胁,左涂栴檀,于此二人心无差别,】

大师修的呀,他认为,别人用刀砍我,或者是有人去用旃檀香涂抹我的身体,无论别人伤害我还是爱戴我,对我来说都无所谓,都差不多。这个人,心不生差别,他认为一切平等。

【等视怨亲心无异相。】

在他看来,冤家债主,还有他的六亲眷属,跟他是一样的。无论是冤家仇人,还是说至亲的亲人,对他来讲没有什么差别。

【此师真是世之良医,若行若立若坐若卧,常在三昧,心无分散。】

这个大师真的是世间的良医呀,他不管走着还是站立,不管他坐着还是躺下来,常在三昧。这个大师总是修禅定,经常处在三昧的境界。「心无分散」,定功深厚,心不会动荡不安,不会到处分散。

【告诸弟子作如是言:】

而且这个大师经常告诉自己的弟子说,

【若自作、若教他作,若自斫、若教他斫,若自炙、若教他炙,若自害、若教他害,若自偷、若教他偷,若自淫、若教他淫,若自妄语、若教他妄语,若自饮酒、若教他饮酒,若杀一村一城一国,若以刀轮杀一切众生,若恒河已南布施众生,恒河已北杀害众生,悉无罪福,无施戒定。】

等等等等,都是没有罪福的。

大师修着修着已经证入到空性当中,他认为,你做任何事都无分别。就像黄金、泥土,没有分别;你砍我跟用檀香涂抹我的身体,无分别;我的冤家和我的亲人,无分别。不管是你自己造的业,还是你让别人造的业;不管是你自己砍人,还是让别人砍人;不管你自己烧东西,还是让别人去放火;不管你自己去搞破坏,还是让别人去搞破坏;不管你自己去偷东西,还是教别人偷东西;不管你自己行淫欲,还是教唆别人行淫欲;不管你打妄语,还是教别人打妄语;不管你自己喝酒,还是让别人喝酒;不管你杀了一个村子的人、一个城市的人、一个国家的人,还是用刀轮杀掉了一切众生,就算是你用恒河以南布施众生,恒河以北杀害众生,「悉无罪福」。说恒河以南,你对众生很好,一直作布施;恒河以北,你广泛地杀害一切众生,这个大师说,都无罪福。不管你做什么,都没有果报,无所谓罪,也无所谓福德、无所谓功德。

大师这样讲,很显然是有问题的。这个大师的名字叫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要是按佛家来看的话,这个大师就是常期修禅、长期入定,证入到一种「顽空」的境,顽空。他认为一切毫无意义,善恶也没有意义,所以你做善做恶都无意义,也没有什么分别。做善的也不得福,做恶的也没有罪。他这样认为。

「无施戒定」,他认为,你没有必要去刻意地进行布施,你没有必要刻意地进行持戒,也没有必要刻意地修定。他已经证入到顽空的境界。这是一种偏路,修偏了。

【今者近在王舍城住,愿王速往。王若见者,众罪除灭。】

但是,悉知义这个大臣,他也不懂得辨别,他就觉得这个大师挺厉害的,他就认为这个大师能够治阿阇世王的病,所以他就劝国王说,您那赶快去吧,去王舍大城找到这个大师,您要是见到他呀,您的一切罪就消灭了。因为他并不认为您有罪,您做了再多的恶事,他也不认为有罪,别说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了,您把一切众生都杀害了,他也不认为您有罪。您找他您就可以解脱了。

【王言:大臣,审能如是除灭我罪,我当归依。】

然后阿阇世王就对这个大臣说:如果真的我见了他就能除掉我身上的一切罪,那我肯定去皈依他。

【复有大臣,名曰吉德,复往王所,作如是言:王今何故面无光泽?如日中灯,如昼时月,如失国君,如荒败土。大王今者四方清夷,无诸怨敌,而今何故如是愁苦?为身痛耶?为心痛乎?】

接下来第五个大臣又上场了,第五个大臣名字叫吉德。这个大臣上场了,他也来到阿阇世王所在的地方对国王说:国王,您今天为什么面色都没有光泽呢?就好像「日中灯」,就是太阳高高地照着,这个时候不需要点灯,因为世界很亮。那么,如果说大白天点灯,灯也显得一点都不明亮。我们是了解的,他这里就说,国王,您的面色没有光泽,就像大太阳之下点的灯一样,如此黯然失色呀。

「如昼时月」,大白天的月亮,一点都不显得明亮。我看您的面色怎么这么憔悴呢?「如失国君」,就好像了您失掉了您的国家一样,又好像已经荒败的土壤一样。大王啊,您今天统摄了整个摩揭陀国,而且在您的统摄之下,我们整个国家「四方清夷」,非常地清净,一世平安、和平,整个国家还是比较太平的。「无诸怨敌」,在您的统摄之下,现在也没有怨敌来侵扰我们的国土。但是您为什么不开心,还如此地愁苦呢?您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心里不舒服呀?

【有诸王子常生此念:我今何时当得自在?大王今者已果所愿,自在王领摩伽陀国。】

这个大臣说:我见到那么多王子,都是充满向往之心,都生起这样的念头,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够当上国王啊?获得真正的自在呀?但是您多么幸运,那么多王子当不上国王,您成为国王了。您今天成为国王了,大王,您愿望已经实现了,您应该非常快乐才对呀?你统摄了整个摩揭陀国。

【先王宝藏具足而得,唯当快意纵情受乐,如是愁苦何用经怀?】

摩揭陀国,上一个国王他的宝藏这么多,都到您手里了,您全都得到了,都得手了,您应该非常地快乐、舒适,纵情享乐,您为什么这样地愁苦呢?

「何用经怀?」,这样的愁苦像阴云一样,您为什么要允许这样愁苦的阴云经过您的胸怀呢?

佛经的文字非常美。

【王即答言:我今云何得不愁恼?大臣,譬如愚人,但贪其味,不见利刀,如食杂毒不见其过,我亦如是。如鹿见草不见深穽,如鼠贪食不见猫狸;我亦如是,见现在乐,不见未来不善苦果。】

然后阿阇世王就回答说:「我今云何得不愁恼?」,我今天怎么会不愁恼呢?大臣,就好像愚昧的人,吃东西的时候就贪那个食物的美味,但是却看不到食物竟然粘在利刀之上。比如说像刀尖上的蜜,这个愚昧的人就去舔刀尖上的蜜,却没有注意自己的舌头已经被划伤了。就好像愚昧的人去品尝掺了毒的食物,光看见食物却看不到里面有毒,我也是这样的。好像鹿见到了草,就没有看到那个深深的陷阱;又好像老鼠贪著美食,却看不到美食背后的狸猫,我也是这样的。「见现在乐,不见未来不善苦果」,我就贪求赶快当上国王,拥有一个国家的财富,拥有最大的自由。我只是看到眼前的一点快乐,却没有看到未来等待我的那些恶性的苦果呀。

【曾从智者闻如是言:宁于一日受三百矛,不于父母生一念恶。】

我曾听智者说,宁可一天受三百矛,宁可我一天被三百只矛刺伤,我都不应该在父母那儿生一念的恶心。就是父母不管怎么样,我都不能够怨恨父母亲。宁可三百只矛刺伤我,还在一天之内三百只矛刺伤我,——难以想象那种痛苦,宁可忍受这样的痛苦,我们也不应该对于我们的父母亲生起一念的恶心。

【我今已近地狱炽火,】

但是,我现在感觉自己离地狱的这个炽烈燃烧的猛火越来越近了。

【云何当得不愁恼耶?】

我怎么可能不忧愁、苦恼呢?我感觉我每天都离地狱的火越来越近了。

【大臣复言:】

然后,这个叫做吉德的大臣就回答:

【谁来诳王言有地狱?如刺头利,谁之所造?飞鸟色异,复谁所作?水性润渍,石性坚硬,如风动性,如火热性,一切万物自死自生,谁之所作?言地狱者,直是智者文辞造作。】

这个叫做吉德的大臣就对阿阇世王说:噢?谁这么大胆,欺骗我们的国王啊?还说有地狱?怎么可能有地狱呢?就好像这个刺头的这种锋利,是谁造的呀?没有原因,不知道谁造的。又像天上的飞鸟,各种各样的颜色,是怎么造成的?谁造的?没有人知道。水性如此地润泽,石头之性如此地坚硬,风性又是这样地动荡,而火性又是这样热,一切万物自死自生,谁造的?根本就没有一个造作者,也没有什么原因。那么,这个所谓的智者竟然欺骗我的大王,说有地狱,这不是吓唬您吗?「直是智者文辞造作」,他自己瞎编乱造的,根本就没有地狱。

【言地狱者,为有何义?臣当说之,】

什么叫地狱呀?我给您解释解释「地和狱」到底地是什么意思吧。「臣当说之」,你听好了,我就给您讲一讲吧。

【地者名地,狱者名破,破于地狱无有罪报,是名地狱。】

地狱的地,「地者名地」,就是大地;「狱者名破」,破坏的意思。

「破于地狱无有罪报,是名地狱」,「地」代表大地,「狱」代表破,破除地狱的意思,才叫地狱。您杀了父亲根本不会有罪的,您就放心吧。

【又复地者名人,狱者名天,以害其父故到人天。】

地狱的「地」又代表人,「狱」代表天,您害了您的父亲,所以可以得到人天福报。

【以是义故,婆薮仙人唱言:杀羊得人天乐,是名地狱。】

所以,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没什么真正的地狱。

「地」代表人,「狱」代表天,您杀了父亲其实可以得到人天福报。您应该也知道这个婆薮仙人吧?婆薮仙人曾经大声高呼说,杀掉羊就可以得到人天福报的快乐。所以说所谓的地狱其实就是人天福报。

【又复地者名命,狱者名长,以杀生故得寿命长,故名地狱。】

什么叫地狱?我给您解释一下,「地」代表命,「狱」代表长,合起来长命百岁。您杀生,所以才能得到长命百岁,这就叫地狱。

【大王,是故当知实无地狱。】

大王,您不要害怕,哪来的地狱呀?根本没有地狱。

【大王,如种麦得麦、种稻得稻,杀地狱者还得地狱,杀害于人应还得人。】

大王,您看我们农家人,种下麦子就得到麦子,种稻子就得到稻子;我们杀坏了地狱,就还是得到地狱;我们杀死了人,我们来世还会当人的。

【大王,今当听臣所说,实无杀害。】

你就相信我吧,根本就没有杀害——「实无杀害」。

真是一番谬论。

这个叫做吉德的大臣真的是讲的是一番谬论。我们继续看他还讲什么?但是下面讲的还有一点点道理。

说,其实也无所谓有杀害这个事件了。

【若有我者,实亦无害。若无我者,复无所害。】

要是真的有「我」,一个「我」是常存的,那你杀不杀他,他都长存,那就无所谓害他了。如果真的「我」不存在,那你杀不杀不一样吗?反正它不存在,对不对呀?

【何以故?若有我者,常不变易,以常住故,不可杀害,不破不坏,不系不缚,不瞋不喜,犹如虚空,云何当有杀害之罪?】

所以,假设您的父王是真实存在的,那他就永远存在。既然他永远存在、永远常住,您就不可能真的杀害他,他就是不破不坏的、不系不缚的。他也不会因为您对他不好就嗔恨您,他也不会因为您对他好就非常欢喜。又好像虚空一样,就像虚空一样,它是没感觉的,「云何当有杀害之罪」?如果您的父王一直都存在,那你就谈不上杀害他了。

【若无我者,诸法无常,以无常故念念坏灭,念念灭故,杀者死者皆念念灭。】

那么,如果说「无我」,就说,您的父王本来他就是一个假象,并没有真正「个我」的一种属性。那么,「诸法无灭」,本来就没有他,那他就没有灭。

【若念念灭,谁当有罪?】

假设他不存在,每一念每一念都在更新、变化,每一念它就灭了,再生一念,然后,再生一念它呈现出来,再一念它又灭了。就假设这样,像念头更替的速度一样生灭生灭这么快,「谁当有罪」,大王?您的父王本身就是生灭生灭的。在他的生灭当中,您没有真的杀灭他呀,对不对?所以你没有罪呀。

【大王,如火烧木,火则无罪;如斧斫树,斧亦无罪;如镰刈草,镰实无罪;如刀杀人,刀实非人,刀既无罪,人云何罪?如毒杀人,毒实非人,毒药非罪,人云何罪?一切万物皆亦如是,实无杀害,云何有罪?唯愿大王,莫生愁苦。何以故?】

大王,就好像火烧木头,火就没有罪。火烧木头,火才没有罪呢,对不对呀?就好像用斧头去砍树的话,斧头也没有罪,是不是啊?用斧头去砍树,又不是斧头自己去砍,是人用它砍的,所以也没有罪。又像镰刀去割那个青草,镰刀也没有罪,他只是被人用来割青草而已。那么刀杀人,刀也没有罪;刀又不是人,用刀杀了人,刀又不是人,刀是被利用来杀人的,所以刀也没有罪。那么您杀了您的父亲,您也是被什么利用杀了您的父亲,所以您也没有罪。就像用毒杀人,「毒」本身它又不是人,它是被人利用来杀人的,毒本身也没罪呀,毒药没有罪。所以说您杀了您的父亲,说不定有什么利用您来杀的,所以您就好像毒药一样,毒药毒死了人,但是背后还有一个助推者,所以我认为您没有罪。一切万物都是这样的,无所谓杀害,被杀害。如果一切万物真的存在,它就永远存在,杀他跟不杀没什么区别;如果万物不存在,杀了他跟没杀也没什么区别。「云何有罪?」怎么会有罪呢?所以说大王,您千万不要再忧愁苦恼了。

外道的这些学说都比较可怕,简直是狡辩。我们也懒得去针对他们进行一一地拆解了。外道的立论让我们听上来就比较怪异,就感觉是,虽然挺有智慧、挺聪明的,但是讲得不符合伦理,也不符合因果,都是狡辩而已。然后呢,他们还认为自己是对的。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说,吉德这个大臣他想要讨好国王。看着国王这么伤心难过,他想讨好他,不希望国王继续这样愁恼下去,对于国家也不利。为了讨好他,就想尽一切办法来劝国王。

【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多,贪淫嗜酒,亦复如是。如王所言,世无良医治恶业者,今有大师名迦罗鸠驮迦旃延,一切知见,明了三世,于一念顷能见无量无边世界,闻声亦尔,能令众生远离过恶。犹如恒河,若内若外所有诸罪皆悉清净;】

千万不要再愁苦啦,你要是愁苦的话,愁苦会越来越增长的。就像人,要是贪睡,就会越睡越困的;要是贪淫,就会越来越爱行淫的;要是贪酒,就会越来越爱喝酒的。国王,伟大的一国之君,所以您不要再继续愁苦了。如果您认为世间没有医生能治您的病,我向您推荐一个大师,这个大师的名字叫迦罗鸠驮迦旃延。迦罗鸠驮迦旃延这个大师厉害,怎么个厉害法呢?吉德大臣说:这个大师什么都知道,「一切知见,明了三世」,明了现在、过去和未来世。「于一念顷能见无量无边世界」,这个大师修得呀,一念之顷,就是一个念头的功夫他就能够见到无量无边的世界,他也能听到无量无边的声音。这个大师能够让众生远离一切的过恶。就好像恒河,「若内若外所有诸罪皆悉清净」。

在古印度就流传,你不管有怎样的罪恶,你在恒河里洗洗澡你的罪恶就消失了,所以到现在,据说印度很多人还喜欢去恒河里洗澡。但是恒河其实很脏的,里面也经常飘着各种各样的尸体,但很多人还去洗澡,就是认为用恒河的水可以洗清自己所有的罪恶。

【是大良师亦复如是,能除众生内外众罪,为诸弟子说如是法:】

那么,这个叫做吉德的大臣向阿阇世王推荐这个叫做迦罗鸠驮迦旃延的大师,这个大师能够帮您洗净您内内外外所有的罪恶。所以他是世间的大良师,非常棒的师父,能除掉众生内外一切的重罪,为弟子讲如是法。大师给弟子讲什么样的法呢?大师曾经说:

【若人杀害一切众生,心无惭愧,终不堕恶,】

说你尽情杀吧,杀死任何众生,杀死一切众生,只要心里没有惭愧心你就不会去恶道。

他这样讲,简直是谬论,非常荒谬。

然后,这个大师还说:

【犹如虚空不受尘水;有惭愧者即入地狱,】

千万不要因为做了恶事而惭愧呀,你一惭愧就下地狱了,千万不要啊。就好像虚空不受尘水,虚空可以容纳尘与水却不被尘水所染。你做了恶千万别惭愧。这个大师这样讲。

【犹如大水润湿于地。一切众生悉是自在天之所作,自在天喜,众生安乐;自在天瞋,众生苦恼。】

他说:就好像大雨从天上降下来,把一切大地都打湿了,一切众生从哪儿来的呀?我告诉你,都是自在天造的,大自在天这个天王(天神)造的。自在天高兴的时候,众生就非常地快乐、平安;自在天生气的时候、愤怒的时候,众生可就倒霉了。

【一切众生若罪若福,乃是自在天之所为,】

不管你是在遭罪还是在享福,都是自在天安排的。类似就是有一个上主,有一个天上的皇帝掌管着这一切。你是福是祸,跟你没关系,都是自在天说了算。

【云何当言人有罪福?譬如工匠作机关木人,行住坐卧,唯不能言,众生亦尔。自在天者喻如工匠,木人者喻众生身,】

这个所谓的大师,他叫迦罗鸠驮迦旃延。迦罗鸠驮迦旃延这个所谓的大师说: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你没有罪,也没有福。就好像工匠造了一个木偶,这个提线木偶行住坐卧都是别人安排的,所以说它的一切做法都跟它自己没关系呀。众生也是这样的,众生都是大自在天造的,所以众生你不管行善还是造恶,都不是你说了算,都是在天安排的,所以又怎么能怪众生呢?因为都不是众生说了算,就好像提线木偶,它的动作都不是自己说了算。

【如是造化谁当有罪?】

要怪也怪自在天,是他安排的。

【如是大师今者近在王舍城住,唯愿速往,如得见者,众罪消灭。】

这个所谓的大师讲的这一切,其实让人很绝望,一切都是自在天的安排,那么人活着就像木偶一样,其实很痛苦。他无法让众生真的解脱,只会让众生更加的有挫败感。说,我活着,我做为一个傀儡活着还不如不活呢,是不是?

但是这个叫做吉德的大臣却强烈地推荐这个所谓的大师,他就向阿阇世王推荐这个迦罗鸠驮迦旃延。他说:这个大师很厉害,您一定要去找他呀,他现在离我们很近,就在王舍城里住着呢,你要赶快去找他,您见了大师以后您的一切罪都能消灭。

【王即答言:审有是人能灭我罪,我当归依。】

然后阿阇世王就回答说,要是真的有这样的人能够灭掉我的一切罪,我肯定会皈依他的。

今天我们先讲到这里。

在这里我们就发现,先后已经出现了五个大臣向阿阇世王进谏,推荐他们认可的大师。每个人欣赏的眼光不同,前世的业缘不同,这个大臣可能跟这个师父就过去世是很亲密的关系,所以今生遇到他就不由自主非常激动,不管他讲的对错,他都认为讲得好,无比地膜拜。一切一切都是因缘,为什么说这个大臣推荐这个大师,那个大臣推荐那个大师?都跟因缘业力有关系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来国王面前表现呢?一方面可能为了国家考虑;另一方面,如果能够治好国王身心的疾病,他们肯定也加官进爵。这些大臣们在推荐他们所认可的大师的时候,也是对于大师的思想有基本的了解的。然后,当他们大概地向阿阇世王描述的时候,我们也大概地了解了,这个大师什么思想,那个大师什么思想。有的让我们听得直摇头,是吧?有的简直是让我们恨不得吐口水。他们这些各式各样的言论,就组成了佛陀住世的时候古印度的多种外道。据说当时有九十五种甚至九十六种外道,修行方法、对宇宙人生的看法都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外道是非常多的。那为什么到最后佛教作为至臻圆满的思想学说流传下来了,然后在我们中国,以至于在全世界发扬光大了?我们下节课会提到一点,然后下节课、下下节课一直都讲佛教胜出于外道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另外,大家应该还记得,阿阇世王他的父王叫什么名字?很多师兄应该还记得,叫频婆娑罗王。关于频婆娑罗王还有韦提希夫人,在《观无量寿经》里有提到,以后我们也会再次再讲。

这个频婆娑罗王对释迦牟尼佛有极大的支持,因为他很信佛的。但是很不幸,他的儿子,就是这个阿阇世太子是在提婆达多这个恶性比丘的谄媚以及怂恿下,就动了恶念了对自己的父亲,但是杀完父亲之后他又如此地羞愧难当、如此地焦躁不安。就说明其实阿阇世,他本身还是有善根的,只是一时迷失而已。所以佛陀一再地强调,你要亲近善友、远离恶友。如果你选朋友选错了,他可能就把你带向毁灭了,所以要经常亲近善友。

然后,学佛之后,对于我们的过去的朋友圈子,很多师兄都开始进行清理。有一些,我们可以继续作为同道中人,一起相扶相携、一起精进修行的这些,可能越走越近了;那还有一些沉迷于过去不良的习气,也不想着觉悟、也不想着解脱的这些众生,可能我们就暂时离他们越来越远了。这是不得已的,但是也是必须的。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愿以此功德,普及一切众生!

愿所有众生早日结缘《涅槃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护法诸天菩萨!

南无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一切佛!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52.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38课·大臣们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1

第261课「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各位尊者:大家好!很高兴我们能够一起继续学习《涅槃经》。可能有的师兄感觉奇怪,明明是讲《涅槃经》,怎么放《心经》曲呢?因为今天我们讲的《涅槃经》等于是「涅槃经版的心经」。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一这里有一段(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容易造成众生烦恼的三个字:「受」「爱」与「触」。我们接着来看:【复次,善男子,智者当观受、爱二事何因缘生?知因想生。】佛陀说:迦叶,善男子,有智慧的人去观察「受」和「爱著」这两件事的时候,他会去找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受,什么造成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时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号称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大般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七卷,首先依然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的翻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五上节课佛陀最后对迦叶讲到:善男子,凡夫的色相是从烦恼生的,如来的色相是远离了烦恼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讲了阿罗汉的特点,「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已经解脱于轮回了。接着佛陀说:【如阿罗汉,辟支佛亦复如是,】就是说辟支佛也跟阿罗汉一样,也已经解脱轮回了,「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接下来讲:【菩萨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罗...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初果)须陀洹人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接着看经文:【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是须陀洹,先得道故名须陀洹,以初果故名须陀洹。若先得道名须陀洹者,得苦法忍...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上节课,佛陀讲「佛性即是中道」,还没讲完。【复次,善男子,或有说言:佛性即是内善思惟。何以故?离善思惟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佛性即是内善思惟。】佛陀说:迦叶,我有的时候也讲,佛性指的就是「内善思惟」,就是内观,向内看。观照你的心念,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