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37课·阿阇世王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4)《大般涅槃经》讲解636

00:00

师兄们:

大家好!

欢迎一起来学经我们断续来看《大涅槃经》的第十八卷。

上节课讲到:佛陀说他的弟子中有两个人,一个是真正的罗汉,一个是破戒者。这个破戒的人他的徒弟大概有五百个,那个真罗汉他的徒弟有一百个当破戒的人乱讲法,诽谤佛法,自我夸耀,而且倡导大家不受持戒律当这样乱讲法的时候,真阿罗汉揭露了破戒者的面目破戒比丘的徒众「即共断是阿罗汉命」这个破戒比丘的徒弟们一看真阿罗汉揭露了自己师父的面目,这些徒弟们受不了了,就一起这个真阿罗汉打死了。

我们可以想象,破戒的比丘的弟子们去打杀真阿罗汉的时候,阿罗汉手下一百多个弟子肯定也不愿意,是吧?这样场面是不是很混乱比丘和比丘、弟子和弟子都打起来了。在这样很混乱的时候,魔王波旬就趁机作乱,看着这两边的佛弟子都处在愤恚「愤怒、嗔恚」当中,两边这么多人陷于忿怒和嗔恚之中,魔王就混水摸鱼、兴兵作乱,把这六百个比丘全都杀害了。这个时候凡人看了就觉得,哎呀佛法完蛋了灭尽了但是佛陀说,我的正法并不会因为这六百个弟子的消亡而消亡。

【尔时,其国有十二万诸大菩萨善持我法,云何当言我法灭耶?】

虽然拘睒弥国这边突然死掉了六百个佛弟子,但是这个国内部还有十二万的大菩萨都善持佛法,所以说佛法不会因为六百个人的死去而灭亡,还有十二万的大菩萨善于护持佛法。

当于尔时,阎浮提内无一比丘为我弟子。

就在这个时候,「阎浮提内(我们知道,我们都生活在南阎浮提,须弥山的南边,也叫南赡部洲)无一比丘为我弟子」

说这个时候世道乱了,纵眼望去,看这个阎浮提内没有一个比丘是真正纯正的佛弟子,他们学的佛法都学偏了、学歪了总之有问题,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佛弟子。

【尔时,波旬悉以大火焚烧一切所有经典。其中或有遗余在者,诸婆罗门即共偷取,处处采拾安置己典。】

魔王波旬一看,正好,佛陀暂时也没在这边,这些佛弟子之间都相互混乱了,这正是我灭佛的好时机呀!魔王波旬就放了大火,把所有的佛经、佛典全都烧毁了剩下可能还有一些残余被婆罗门偷去了。

婆罗门教在古印度一直根深蒂固很多年了,佛教当时是新兴的一个宗教。这些信奉婆罗门教的人他们是不希望佛法大兴于世的,所以很多的婆罗门顽固派偷去了剩下的佛经说大部分的佛经是被魔王波旬用大火烧坏了、烧灭了,但是还有一些残留的被婆罗门徒偷去了。

偷去后他们也不是说认真学,也可能就放一边了,堆在一起了,不让这些经典在世间流通。

「处处采拾安置己典」,婆罗门把佛教典籍偷去了之后,到处去安插自己的典籍放在那里。里本来是有佛经的,比如说这个庙里本来有佛经,他把佛经偷走了,放了自己的典籍在庙里。

就算是现在,有的时候我们去寺庙也会看到一些所谓的伪经,就是网上盛传伪经都在寺庙里进行流通可能这个寺庙在收经书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审核,他们就放在那里。把佛经偷走了以后,安置了自己的典籍在那里。所以一到寺庙想学佛结果学成婆罗门教的东西了。

【以是义故,诸小菩萨佛未出时,率共信受婆罗门语。】

所以在佛还没有再次化现于世的时候,有很多小菩萨(就说刚学佛没多久的这些人,小菩萨是个尊称),刚学佛没多久,不了解佛法甚深微妙法的含义。他们想学佛,学着学着学成婆罗门教的这些教法了。这也是一种被动的不由自主,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样去辨析,一看庙里有,原来是婆罗门教的典籍,但是他认不出来,他当着佛教典籍去学习了。

【诸婆罗门虽作是说我有斋戒,而诸外道真实无也。】

有的时候婆罗门教也跟大家讲,我们也吃斋我们也持戒。但是绝大多数的外道没有真正地斋戒,尤其没有佛所倡导的斋戒。

【诸外道等虽复说言有我乐净,而实不解我乐净义。】

佛陀讲「常乐我净」,他们也讲「有我、有乐、有净」,但是他们讲的跟佛讲的其实不一样。他们讲的是著「我」的、著「相」的,我修啊修,我能证得什么神通、证得什么境界。会使他愈发地贪著「相」。所以佛教里面的法师讲法,没几个人去把神通捧为最高的一个位置,因为如果你著神通,你必然著相、著我。你一著怎么可能放下、怎么可能空掉呢?所以有的时候很快证得了一些神通,反而会障碍你的修行。

在佛教里是不太重视神通的,可能修着修着自然而然有了,那是顺带产品。但是古来的高僧大德从来不让我们以追求神通为最高目的,而是让我们以「觉悟实相」为最高目的。当你真正地觉悟了实相,境界达到的时候,该有的就都有了,这是顺带来的,但是不能够本末倒置,不能够把神通奉为最重要的。但是其外道邪说,不是著「我」就是著「相」他们讲的「我净」跟佛讲的字面上看一样,但是含义上是截然不同的。

要是看到这里的话,我们可能还能到一个息,就是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佛陀住世的时候没有佛经,佛经是佛灭度之后弟子们整理的。但是通过这一段文字,你看看佛陀给迦叶菩萨讲法的时候就提到说「善男子,尔时拘睒弥国有二弟子」。直接镜头切换到拘睒弥国,就说拘睒弥国这里其实有佛教典籍的,并不是像我们过去想的,佛陀住世的时候一本佛经都没有。要看这段文字,当时是有佛经的。

接下来又看「以是义故,诸小菩萨佛未出时,率共信受婆罗门语」。要看这里的话,我们感觉到涅槃经这里应该是有一些残章断节,就是有一些经文应该是遗失掉了因为前面讲是有佛经的,这里又讲,佛还没有出现于世的时候,各位小菩萨(就是准备信佛的这些人),他们却受了婆罗门教的蛊惑了,想信佛,信了别的东西了;想去学佛教的教法,学了其教的教法了。

正常来讲的话,只要有师父教,世界上就有可能会存在教材,即便是一些佛的经论是抄写在树叶上的抄写在羊皮上、牛皮上的……都有可能在讲法的时候弟子做一些笔记有所记录,这里讲的这些佛经有可能就是弟子做的笔记。但是大规模整理是在佛灭度之后,由迦叶阿罗汉倡导的,进行大规模的一个佛教典籍整理。

我们继续来往下看

外道虽然也讲「乐、我、净」,但是讲的跟佛讲的含义上是有极大的区别的。

【直以佛法一字二字一句二句,说言我典有如是义。】

外道不了解真正佛法的含义,但是因为婆罗门教不是说在魔王波旬用大火焚烧佛经的时候,他偷了一部分残留的吗,剩了些魔王波旬放的火没烧完的佛经,婆罗门教拿去了。他们翻看这一句、那一句,很多外道都是从佛法中摘取这一句、那一句,这一个字、那一个字,自己就瞎编乱造,就造出了自己的一个体系,实际上也不是佛法。他是偷的佛法的内容,又进行了自己的加工,所以他们虽然偷来了佛法里的一个字、两个字,一句话、两句话。但是他们讲的跟佛法是不同的。

「说言我典有如是义」,只是他们认为,他们去宣称说佛陀讲的是这样的,而实际上掺入了很多他们那个教派的思想在里面。所以附佛外道非常多

【尔时,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无量无边阿僧祇众闻是语已,悉共唱言:世间虚空!世间虚空!】

当佛讲到这儿,说魔王波旬放火烧了很多佛陀的经典,最后一点残余又被婆罗门给偷去了,偷去了以后可能还篡改了。这些弟子们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这里就是在佛涅槃的地方——拘尸那城,听佛讲法讲到这儿的时候,这些弟子都非常哀伤、非常气愤,说「世间虚空!世间虚空!」糟糕啊原来佛陀的典藉很多都已经被焚毁了,有很多又被篡改了,那么我们学什么呢?「世间虚空!世间虚空!」我们学什么呢?现在佛又要走了,我们学什么呢?大家很哀伤。

迦叶菩萨告诸大众:汝等且莫忧愁啼哭,世间不空,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法、僧亦尔。

这个时候迦叶菩萨就对大众说大家先别忙着忧愁啼哭,大家不要过于著相,真正的正法不会因为典籍的消失而消失,如来的真身也不会因为肉身的涅槃而毁灭。如来是常住的,无有变易,法、僧也是这样的。就是说「佛、法、僧」都是常住的,无有变易,大家要透过「相」去感受那个「性」。

尔时,大众闻是语已,啼哭即止,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迦叶菩萨这样一劝大家的时候,大众就不再哭了,停止了啼哭,就都发起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当大家受迦叶菩萨的影响,透过「相」去感受「性」的时候,大家不哭了都慢慢地证入无生法忍的感觉。

尔时,王舍大城阿阇世王,其性弊恶,喜行杀戮;具口四恶,贪恚愚痴;其心炽盛,唯见现在,不见未来;纯以恶人而为眷属,贪著现世五欲乐故,父王无辜,横加逆害。因害父已,心生悔热,身诸璎珞,妓乐不御;心悔热故,遍体生疮,其疮臭秽,不可附近。

这里镜头又切换了,前面提到佛陀涅槃前,很多众生,天上天下的,甚至其佛国的都来了,但是有一个人——阿阇世王没有来。镜头切换到阿阇世王这里,说王舍大城有一个阿阇世王——这个名字我们相当熟悉,在讲《法华经》的时候重点提到过阿阇世王。

阿阇世王「其性弊恶」,就说性情暴躁、恶心炽盛,脾气很不好,「喜行杀戮」,有暴力倾向,喜欢杀戮。而且这个阿阇世王从小也是在王宫长大,娇生惯养由太子慢慢变成了国王,他杀死了父亲我们是知道的。

他「具口四恶」,就是在嘴方面不该犯的四种过失他都犯了,平常这个阿阇世王就爱骂脏话,讲话很粗暴,我们知道这叫恶口;又爱打妄语说一些虚假的、具有欺骗性的话;两舌背后乱讲人家话,东家长、李家短,就这样讲;然后绮语有的时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花言巧语,不择手段。

你看阿阇世王「具口四恶」,就是口方面的四种恶他都具,遍满了口的四种恶行。「贪恚愚痴」,在意念上又贪婪、又嗔恚、又愚痴,贪、嗔、痴全占了。贪痴在他的心里非常炽盛,像猛火在烧一样,而且这个阿阇世王「惟见现在,不见未来」。他只盯着眼前的一点利益看,不看未来。比如说他想赶快当国王,看见自己的父亲还没有让位给自己,他着急就把父亲给杀死像这样的行为就是只看现在、不看未来。

「纯以恶人而为眷属」,他交了一帮朋友也都是恶人。

「贪著现世五欲乐故,父王无辜,横加逆害」他就是觉得如果拥有了国王的权力,整个国家的一切都是我的了我现在是太子还是不自由,大家都听国王的,进贡都先进给国王,国王再赏赐给太子。我还是赶快当国王吧他贪著「五欲」的快乐,所以他的父王本来是无辜的,他却「横加逆害」,把自己的父亲给害了。

「因害父已,心生悔热」,害完自己的父亲之后,他的心里其实也不由自主地生起一种后悔和热恼的感觉,不舒服的,毕竟是他的亲生父亲他杀死自己的父亲

他心里是不舒服的,「心生悔热」,感觉像很多蚂蚁在热锅上爬一样,就是很不安。

「身诸璎珞,妓乐不御」,阿阇世王现在已经当国王了,作为国王走到哪里浑身都是装饰品,装饰得非常华贵但是现在也懒得佩戴那些装饰品

「妓乐不御」,本来国王出行到哪里,甚至有乐队去跟随他演奏乐曲,现在他也懒得听那些伎乐了。

「心悔热故,遍体生疮,其疮臭秽」,心里焦躁不安,又后悔又难受,结果就生疮了而且阿阇世王身上的这种疮非常臭秽,有一种很臭的味道「不可附近」,谁都受不了,不想靠近他。

【寻自念言:我今此身已受华报,地狱果报将近不远。】

他对于因果轮回还是懂一点点的,因为古印度那边婆罗门教也相信有轮回的。阿阇世王就知道,哎呀,我杀死了自己的父王,现在浑身生出这样臭秽的恶疮,这就是花报啊

花报是什么?我们提到过,就说你做了恶事,现世就受恶报,这叫花报,开花。那么来世再受的,就是命终之后再受的那个报,就是果报。先开花后结果,现世报是花报,命终之后或者说来世得这种果报,就叫果报。

阿阇世王心里就想我现在花报现前了,看来以后地狱的果报也离我越来越近了。

尔时,其母字韦提希,以种种药而为傅之,其疮遂增无有降损。

这个时候,阿阇世王的母亲韦提希夫人,她毕竟心疼自己的儿子,虽然知道自己的儿子大逆不道,杀死了自己的丈夫,但是她心疼自己的儿子,她就给儿子敷药,找了各种各样的药就给阿阇世王敷。但是没想到敷完这些药以后,阿阇世王他身上的这些很臭的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无有降损」,没有任何的减少,只是更多了。

王即白母:如是疮者,从心而生,非四大起。

阿阇世王就对自己的母亲说「如是疮者,从心而生」,看来药是治不好这个疮了,因为我知道是我心里的这种悔恨和热恼引起的,是心病啊

「非四大起」,不是说四大「地风」不调引起的疾病。要是说身体上是因为饮食习惯不好或者身体上撞到哪儿了,四大不调的这些疾病,你去敷点世间的药可能还有所好转,但是我的这个疮是我的心病啊

【若言众生有能治者,无有是处。】

从心而生的这些恶疮我想世间众生没有谁能给我治好了。

时有大臣,名日月称,往至王所,在一面立,白言:大王,何故愁悴颜容不悦?为身痛耶?为心痛乎?

这个时候有一个大臣,名字叫日月称(就是称量日月那个意思,日月称,这个大臣的名字还是挺大气的)他来到了阿阇世王所在的地方,在一面站立了,然后就对大王说大王啊,您「何故愁悴?」为什么这样忧愁、憔悴呢?「颜容不悦」,你已经当上了国王了,为什么也不快乐呢?你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心里不舒服呀?

王答臣言:

这个阿阇世王就回答大臣说

【我今身心岂得不痛?我父无辜,横加逆害。】

也许这个地方应该读横hèng,横祸的横。

我现在身体和心里哪儿都不舒服。怎么可能不会这样啊?怎么可能好受呢?我的父亲本来是无辜的,但是我却突然加害了我的父亲,犯了五逆重罪,大逆不道,我把父亲杀死了……

【我从智者曾闻是义,世有五人不脱地狱,谓五逆罪。我今已有无量无边阿僧祇罪,云何身心而得不痛?又无良医治我身心。】

我过去曾听智慧的人讲过,说世界上有五种人是逃不脱地狱的果报的。就是说犯了五逆重罪的这五种人——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犯了五逆重罪的这五种人,哪一个都别想逃脱地狱的果报。我过去就知道这一点那么我现在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我已经有无量无边阿僧祇的罪过了,我都知道我犯了重罪所以我的身心怎么可能不痛呢?而且世间也没有什么棒的医生能够帮我身心的这种痛苦疗愈好

臣言:大王,莫大愁苦。即说偈言:

这个大臣就对阿阇世王说大王,您不要再愁苦了。

【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多,贪淫嗜酒,亦复如是。】

这个大臣也是挺有才,就说了一个偈颂,说大王,别愁苦了。您要是经常发愁,经常感觉很苦恼,您的这种愁苦它就会越来越多,会增长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量,会增长的。就好像有的人特别爱睡觉,越睡越想睡,越睡越贪睡;那么有的人喜欢淫欲,越行淫欲越贪著淫欲;有的人喜欢喝酒,越喝越爱喝酒,沾上酒就放不下了,成了酒鬼了都是这样的,所以您不要再愁苦了。有什么事,咱想办法去解决;有什么问题,想办法解决不要再愁苦了。

这个大臣就给阿阇世支招:

【如王所言,世有五人不脱地狱,谁往见之来语王耶?】

刚才您提到您听智者说世界上犯了五逆重罪的那五种人,肯定都脱不了地狱的果报,但是谁又见到了呢?有几个人看到他们受到了地狱的果报了呢?谁来给他们见证呢?受了地狱果报的话,他们谁又来告诉您呢?

言地狱者,直是世间多智者说。如王所言,世无良医治身心者,今有大医名富兰那,一切知见,得自在定,毕竟修习清净梵行,常为无量无边众生演说无上涅槃之道。为诸弟子说如是法:无有黑业,无黑业报;无有白业,无白业报;无黑白业,无黑白业报;无有上业及以下业。是师今在王舍城中,唯愿大王屈驾往彼,可令是师疗治身心。

「言地狱者,直是世间多智者说」,有的时候智者说的话也未必都对,他们讲有地狱,他们讲而已,谁亲眼见到了?

「如王所言,世无良医治身心者」,刚才您说世界上没有非常好的医生能够治疗您身心的疾病,但是我感觉也不是这样的。我感觉世界上还是有医生可以治疗您的,比如说我认识有一个医生名字叫富兰那,他什么都知道「一切知见,得自在定」,而且经常能够处于自在的禅定当中。「毕竟修习清净梵行」,他的言行举止非常清净,一直修梵行而且富兰那也经常给无量无边的众生讲说无上的涅槃之道,他经常给各位弟子讲「如是法」讲什么法呢?「无有黑业,无黑业报;无有白业,无白业报;无黑白业,无黑白业报」。

在古印度黑业代表恶业,白业代表善业。

这个大臣就说我认识一个医生,他叫富兰那,他经常给弟子们讲说无上的涅槃之道,而且讲的是那种空法:无有恶业,也没有恶业之报;无有善业,也没有善业之报;无有善恶业,也没有善恶业之报啊

「无有上业及以下业」,也没有什么上业下业。就说富兰那讲的就是空法,无这亦无那。

「是师今在王舍城中」,富兰那这个大师挺厉害的,他现在就在王舍城里,所以我感觉,大王您还是「屈驾往彼,可令是师疗治身心」。您那现在还是「屈驾」,委屈您了,放下您尊贵的国王的身份,去王舍城找一找这个师父吧,我想他应该能把您身心的疾病治好的。

时王答言:审能如是灭除我罪,我当归依。

这个时候阿阇世王就回答说「审能如是灭除我罪,我当归依」。如果真的像你说的一样,这个叫富兰那的人能够帮我把我的罪消除的话,那我肯定会去归依他的。

接下来到了《涅槃经》的第十九卷。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九

梵行品第八之六

复有一臣,名曰藏德,复往王所而作是言:大王,何故面貌憔悴、唇口干焦、音声微细?犹如怯人见大怨敌,颜色皴皵,将何所苦?为身痛耶?为心痛乎?

刚才提到,推荐富兰那去给阿阇世王治病的大臣,他叫日月称,那么接下来还有一个大臣,他叫藏德(宝藏、德行),这个叫做藏德的大臣,也来到了阿阇世王所在的地方,对大王说大王,你为什么面貌如此憔悴呀?我看您的唇口如此干焦,「唇口」嘴唇嘴非常干焦干枯、焦躁干燥。「音声微细」,您的声音是如此微细,您过去也很威严,音声也很洪亮,现在今天怎么声音这么微细呢?

「犹如怯人见大怨敌」,怎么感觉您像一个胆子非常小的人见到了自己的大怨家、大敌人一样呢?您的面颜色「皴皵」,都感觉像干得要裂开了一样。

「将何所苦?」您正在受什么苦啊?您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心里不舒服呀?

王即答言:我今身心云何不痛?我之痴盲无有慧目,近诸恶友而为亲善,随调婆达恶人之言,正法之王横加逆害。

阿阇世王就回答说「我今身心云何不痛?」我现在无论是身体还是心里,怎么可能不难受呢?

「我之痴盲无有慧目」,哎呀,想想我真的是非常愚痴、非常笨,我简直是瞎掉了自己的眼睛,我简直是没有智慧呀我「亲近了恶友而为亲善」,我交了一个恶性朋友,还把他当成是亲人一样去对待。我跟随着这个调达,「随调婆达恶人」

这里讲「调婆达」,有的时候叫「调达」,有的时候又叫「提婆达多」,我们是知道的,提婆达多。

阿阇世王说我就是亲近了提婆达多这个恶人,我听信了他的怂恿,我就把我那个护持正法的父亲杀死了。我的父亲原来是「正法之王」,治理国家治理得非常好,我就突然把他给杀死了。

【我昔曾闻智人说偈:若于父母,佛及弟子,生不善心,起于恶业,如是果报,在阿鼻狱。】

我曾经听有智慧的人说对待自己的父母或者对待佛或者佛弟子,你要是生起了不善之心,你要是造了恶业,果报就在阿鼻地狱呀

这里就讲千万不要害自的父母亲,千万不要害佛和佛弟子。如果你对父母亲或者佛弟子或者佛生起了不善心,造下了恶业,那果报就是阿鼻地狱啊

这个阿阇世王说

【以是事故,令我心怖生大苦恼,又无良医而见救疗。】

我想起来这个就难受,心里就很害怕。我现在害死了我的父亲,果报在地狱,想起来我就非常苦恼,而且世间也找不到非常棒的医生能够救治我、疗愈我。

这个时候藏德大臣就对阿阇世王说

【大臣复言:唯愿大王,且莫愁怖。法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王法。王法者,谓害其父则王国土,虽云是逆,实无有罪。】

大王,您现在还是先别急着忧愁、恐怖,先别害怕。据我的了解,法有两种:一种是出家人的法,一种是国王的法。国王的法,认为害了自己的父亲就成为了国王,就统御了江土虽然杀死父亲是不对,是五逆重罪,没错但是你继续当国王,又没有干别的,对吧?你继承了父亲他的权、他的地位,继续统治这个国家。要是按照过往的一些传统,历史上一代一代很多这样的现象,杀掉自己的父亲很正常,所以说我认为按照王法,您没有罪。

如迦罗罗虫要坏母腹然后乃生,生法如是,虽破母腹实亦无罪,骡怀妊等亦复如是;

像这种世间的迦罗罗虫,这种虫子,它要是想出生,它必须要坏掉自己母亲的肚子,就是它从自己母亲的肚子里钻出来,它把自己母亲的肚子给弄坏、弄烂,然后它就钻出来才出生的。

「生法如是,虽破母腹实亦无罪」,这种叫做伽罗罗的虫子,它要是不把自己母亲的肚子弄破它也出不来,是不是?所以说您现在虽然说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但是你也是为了当国王按照历史,按照王法,我感觉您没有罪呀就像世间骡子这种动物,怀孕的时候也是要这样,骡子怀孕的时候也要伤害自己的父母亲,「亦复如是」。

【治国之法,法应如是。】

历史上证明,一代又一代很多这样的现象,就是说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杀死自己的父亲、母亲,然后自己继承王位、王权,很正常。

【虽杀父兄,实无有罪。】

你看历史上杀掉自己父亲的、杀掉自己兄弟的还少吗?这都很正常,为了王位,没有罪过。

出家法者,乃至蚊蚁,杀亦有罪。

当然了按照出家人的法律,那肯定出家人就连蚊子和小蚂蚁他都不会杀的,杀了就会犯罪的。

【唯愿大王,宽意莫愁。】

这个叫做藏德的大臣就劝阿阇王说大王,您还是放宽了心吧,别发愁了,您是国王,你行是王法,又不是出家人的法,没事。您千万别再发愁了。

【何以故?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多,贪淫嗜酒,亦复如是。】

你看世间这些爱发愁的人、爱叹气的人,越发愁越爱发愁,越叹气越爱叹气,心里越不舒服越容易抑郁,是不是?那些爱睡觉的人,越睡越想睡喜欢淫欲的人或者贪酒的人也是这样的,越纵淫欲,对于淫欲的贪著心越重;他越爱喝酒,他的酒瘾就越炽盛。都是这样的,所以您就别惯着自己的这个愁苦之心了,赶快宽宽心吧,别发愁了。

接下来,这个叫做藏德的大臣说

【如王所言,世无良医治身心者,今有大师名末伽黎拘舍离子,一切知见,怜愍众生犹如赤子,已离烦恼能拔众生三毒利箭。】

您刚才提到说,世间没有非常棒的医生可以把您身心的疾病治好,我感觉也不是这样的我认识世间有一个大师名字叫末伽黎拘舍离子,「一切知见,怜愍众生」。他什么都懂,而且对于众生非常慈悲、爱护、哀愍。「犹如赤子」,他爱众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而且他已经离开了一切烦恼。他能够「拔济众生三毒利箭」,他能够把众生身上扎着的三根毒箭「贪痴」拔掉。

【一切众生于一切法无知见觉,唯是一人独知见觉。】

如果没有这个大导师去启发,那很多众生对于一切法都没有办法知道没有办法了解。只有这个末伽黎拘舍离子能够了解一切。

如是大师常为弟子说如是法:一切众生身有七分。何等为七?地、水、火、风、苦、乐、寿命。

像这样的大师经常给弟子讲说这样的教法,「一切众生身有七分」,他说一切众生身体由七部分组成「地、水、火、风、苦、乐、寿命」

一切众生都是由「地、水、火、风、苦、乐、寿命」组成的。

【如是七法非化非作,不可毁害。】

每一个众生都具备这七法这七法一直在的,不是说突然化现的,也不是说有人刻意地安排的而这七法「地、水、火、风、苦、乐、寿命」是不可毁害的,是一直永存的。

【如伊师迦草,安住不动,如须弥山,不舍不作。犹如乳酪,各不诤讼。】

这个大师曾经讲「地、水、火、风、苦、乐、寿命」在众生身上是非常稳固的,就好像伊师迦草这种草安住不动,又好像须弥山「不舍不作」,非常稳固。又好像乳酪「各不诤讼」,乳酪跟乳酪之间又不打架,又不争吵。

【若苦若乐、若善不善,投之利刀无所伤害。】

每个众生身上都有这七种成分——地、水、火、风、苦、乐、寿命。这七种成分「若苦若乐、若善不善」,不管它是什么样子,把它投到利刀之下它也不会受到损伤。

【何以故?七分空中无妨碍故,命亦无害。何以故?无有害者及死者故。】

为什么说每一个众生身上的地、水、火、风、苦、乐、寿命之性,就算是被利刀砍了也不会受到任何的损伤呢?为什么呢?因为「地、水、火、风、苦、乐、寿命」本性就是空的。本性就是空的,所以无有妨碍。你没有办法砍断空气,对不对?就像这样子,这七种成分,你没有办法毁损它,因为它是空性的。众生的命也是无害的,众生的寿命,它的这种存在感本身,你没有办法毁灭的。

「无有害者及死者故」,本来无一物,无有害者,也没有死者。

【无作无受,无说无听,无有念者及以教者。】

「无作无受」,这个不用解释了。「无说无听」,没有人讲什么,也没有人听什么空。

「无有念者及以教者」,没有人在心里想着什么、念着什么,也没有人去刻意地教化什么。

【常说是法,能令众生灭除一切无量重罪。】

这个大师的讲法,让众生听着听着就感觉陷入到一种空无相无愿的状态,所以就灭除了无量的重罪。

是师今在王舍大城,唯愿大王往至其所。王若见者,众罪消灭。

所以藏德说我感觉这个大师,他现在正在王舍大城,他能够救您,所以说希望大王您来到王舍大城找到这个大师找到他以后,您去听听他讲法,您身上的一切罪过都消灭了。

时王答言:审能如是除灭我罪,我当归依。

这个时候阿阇世王就回答说如果真的像你说的一样,这个末伽黎竟然能治疗我身心的这些疾病,能够灭掉我的这些重罪的话,我一定去归依他。

复有一臣,名曰实得,复到王所,即说偈言:大王何故,身脱璎珞,首发髼乱,乃至如是?王身何故,颤慄不安,犹如猛风,吹动华树?

接下来又有一个大臣上场了,叫实得这个叫做实得的大臣也来到阿阇世王所在的地方,对大王说大王,您今天为什么也不佩戴那些华美的璎珞了呢?您的头发是如此蓬乱,您的身体如此颤栗不安,就好像猛风吹动开花的树,把花吹得七零八落的,您今天为什么非常狼狈呀?

王今何故容色愁悴?

阿阇世王「何故容色愁悴?」您为什么这么憔悴啊?这么忧愁啊?

【犹如农夫,下种之后,天不降雨,愁苦如是。为是心痛?为身痛耶?】

就好像农夫播下了种子,但是天一直不降雨,农夫就会很忧愁、苦恼。我看大王您今天的表情就像这样的农夫一样,您的痛苦是来自心啊,还是来自身呢?

王即答言:

阿阇世王就回答说

【我今身心岂得不痛?】

我的身体和心哪能会舒服呢?怎么会不痛苦呢?

【我父先王,慈爱流恻,特见矜念,实无辜咎。】

想想我的父亲,我现在还真的有点想他的,其实他一直对我还是挺好的有时候也经常想着我从来没有因为我犯了什么过失去惩罚我我的父亲一直护持正法,他也不会因为我有过失而包庇、纵容我。

往问相师,相师答言:是儿生已,定当害父。虽闻是语,犹见赡养。曾闻智者作如是言:若人奸母及比丘尼,偷僧鬘物,杀发无上菩提心者,害及其父,如是之人毕定当堕阿鼻地狱。我今身心岂得不痛?

记得我刚出生的时候,我的父亲就找了一个算命的、会看相的相师,他会看相看相的人就说哎呀,你这个儿子生下来以后可能就会杀掉自己的父亲。其实当时我的父亲听这个看相算命的讲了之后,也没有立刻杀掉我,他还是在赡养我,把我养大。

我曾经听智者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人如果强暴了自己的母亲,或者强暴了比丘尼的话,或者偷了僧人的供物的话,或者杀掉那些无上菩提心的出家人、修行者,或者害掉了自己的父亲,这样的人必定会堕到阿鼻地狱当中去。也就是说,这个伤害自己的父母亲伤害僧人僧人的物品,或者说伤害那些发了无上菩提之心的人,果报都在地狱呀所以我今天身心怎么可能不痛呢?你也知道我把我的父亲杀死了。

大臣复言:

大臣就回答说

【唯愿大王,且莫愁苦。】

哎呀,大王,您不要继续发愁了,不要苦恼了。

【如其父王修解脱者,害则有罪;】

如果说你的父亲是一个虔诚的佛弟子,他是一个大修行者的话,你杀了他肯定是有罪的。

【若治国法,杀则无罪。】

但是你的父亲只不过就是对佛有点兴趣,但是他基本上还是一个用王法治理国家的人。你的父亲其实还是一个治理国家的一个国君,所以其实你杀掉他没有罪他又不是一个大修行人,他又不是一个出家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所以你不要把这个事要看得太重,我认为你杀了父亲没有罪,他只是国王而已。

【大王,非法者名为无法,无法者名为无罪。】

他既然不修解脱法,他那里就没有佛法存在既然没有佛法存在,你杀了他就算没有罪过。

【譬如无子名为无子,亦如恶子名之无子,】

有的时候戒律是戒律,但是戒律也是蛮有弹性的,就比如说有的人说,哎呀,我没有孩子他是真的没孩子,没生出来,这样是没孩子。但也有的父母亲,家里养了个孩子非常不听话,别人问他你有孩子吗?他说我没孩子。他生气说我没孩子,其实他有孩子。这个法就是很有弹性的东西。

【虽言无子,实非无子。】

像这个对孩子一直很生气、不抱希望的父亲或者母亲,他就对别人说,我没有孩子。难道他真的没有吗?其实他孩子还活着呢,只不过他不想认而已。

如食无盐名为无盐,食若少盐亦名无盐。如河无水名之无水,亦如少水亦名无水。

有时像我们吃饭的时候,「如食无盐,名为无盐」。哎呀,菜忘了放盐了,那肯定是一点味道都没有。我们说这个菜怎么没有放盐呢?忘记放盐了,这叫没有盐味儿。那有的时候盐放少了,吃这个菜很淡很淡,没味道实际上盐也放了,但是我们还说,哎呀,怎么没有盐味儿呢?没放盐吗?其实放了。就是说法很有弹性的,你不要太执著那些智者讲的话,给自己增加这么大的压力和负担。

又好像河流,没有水的时候,我们说,哎呀,这条河没有水,干掉了。有的时候河的水很少,我们说,哎呦,这条河怎么没水呢?意思是怎么没有多少水呢?简称没有水。

【如念念灭亦言无常,虽住一劫,亦名无常。】

比如说「无常」这个事情,你生起一个念头,这个念头一会儿又消失了,我们就知道这是无常的。那有的时候说,这人活了将近一个大劫了,但是他还是无常的为什么呢?他会生住灭,会变化,早晚有一天还会over死掉。所以也说他无常。念头这么快的生灭,是无常,那么你有的时候维持一个大劫的生命,这也叫无常。

这个大臣真的是很能讲,很能讲一直在劝阿阇世王,所以说再坏的人他也有死党。阿阇世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竟然还有这么多大臣帮他想办法治疗自己的恶疮,治疗他身心的病苦。

这个大臣继续讲

【如人受苦名为无乐,虽受少乐亦名无乐。】

有的人受了重苦,哎呀,他没有快乐。但也有的人,他只是原来快乐多,现在快乐少了。他就说,哎呀,我一点都不开心、不快乐。所以法都是很有弹性的。

【如不自在名之无我,虽少自在亦名无我。】

有的时候说一个人不自在,不自在,然后我感觉我自己不舒服,不自在,这叫无我。有的时候还有点舒服但不太舒服,也叫无我。找不到感觉了,无我了。

如闇夜时名之无日,云雾之时亦言无日。

接下来这个大臣又讲国王,就好像暗夜里很黑暗的夜里面没有太阳。没有太阳我们就说没有太阳存在但有的时候有太阳是被云雾遮挡了,我们也说,怎么没太阳了?看不到太阳了?其实太阳只是被挡住了。

这个大臣就说

【大王,虽言少法名为无法,实非无法。愿王留神听臣所说。】

有的时候我们讲解脱之道,讲一点点,「虽言少法名为无法,实非无法」。讲这个解脱之道虽然讲不好,但是也能讲一点点。讲一点点,「虽言少法名为无法,实非无法」,讲一点点不算讲什么,但是其实也能起到一点点的效果所以希望国王您能够留神听我讲一讲

【一切众生皆有余业,以业缘故数受生死。】

你都知道,一切众生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都是有业,有因缘的。

【若使先王有余业者,今王杀之竟有何罪?唯愿大王,宽意莫愁。何以故?】

想一想您的父王,虽然正法住世,对您一直也不错,但是他也可能有过去欠的债;您杀了他,说不定是因讨回他欠您的债。您这样想您不就不难受了对吧?说不定这个国王——您的父亲,您把他杀了,还帮他消了业障,对吧?你有什么罪呀?所以您放宽心,千万不要再愁苦啦

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多,贪淫嗜酒,亦复如是。

如果您经常发愁、经常很苦恼的话,您的愁苦就会增长的。就好像有的人特别贪睡,他的睡眠就越来越多;有的人特别喜欢淫欲,他的淫心就越来越炽盛;有的人特别爱喝酒,他的酒瘾也会越来越炽盛。所以说大王,您就千万不要再陷入愁苦了。我感觉您杀掉了自己的父亲,也许仅仅是帮他消掉了他该承受的业而已。

今天的课基本上都是故事,没有什么深奥的大道理。但是《涅槃经》里讲这些事情,就是以事来显理。我们知道,理能呈现为事,事也能显现出理。理能呈事,事能显理。在一切的故事情节当中,也能体会到佛法。前面就留有一些悬念,这几个大臣所推荐的这些医生是谁呢这么厉害留了一些悬念,我们以后再讲。

在过去,我们曾经以为,亲近恶友、杀害自己父亲的阿阇世王是一个非常恶的人,但是今天《涅槃经》里讲,杀掉了自己的父亲之后,其实阿阇世王他本能是非常不舒服的,他是非常后悔的非常惭愧的,而且还经常想念自己父亲的好。所以说恶人,他也可能有一点点善心,只是一时迷失,他的善心被覆盖了。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只是有的人他的佛性被覆盖了而已。那么学佛修行,其实就是打扫掉一切的灰尘和染污,让我们的佛性重新绽放清净的光明。

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愿所有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早日觉悟,回归极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南无《大般涅槃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53.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37课·阿阇世王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0

第270课「如是文殊师利,如来清净住大慈悲幢。随众生所乐,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大家好!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还在学习经,感觉很殊胜,这种殊胜感会从2017年贯通到2018年。在这里也提前预祝各位师兄、各位师父,在2018年都能迅速圆满自己的道业,希望一切众生...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第263课「我今于此大众中,演说令彼明空义,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六尘诸贼别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眼根常观于色处,耳根听声不断绝,鼻根恒嗅于香境,舌根镇尝于美味,身根受于轻软触,意根了法不知厌,此等六根随事起,各于自境生分别,识如幻化非真实,依止根处妄贪求。」——《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大家...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本师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们:大家好!上节课的最后,佛陀又再一次强调:我们手头的这部微妙的《大涅槃经》的重要性,佛陀说《大涅槃经》是一切善法的宝藏,也就是说一切善法的精髓在《涅槃经》中都能找到。佛陀说,《涅槃经》就是这样,好像大海里藏着各种各样...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时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号称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大般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七卷,首先依然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的翻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五上节课佛陀最后对迦叶讲到:善男子,凡夫的色相是从烦恼生的,如来的色相是远离了烦恼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一起坐在这里了,水晶莲花台上的本师也坐在这里,闭上眼睛,时空穿梭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的本师总是这样的讲法,跏趺而坐。有的经文里讲,他是处在狮子座上,或者处在金刚狮子宝座上,佛陀继续在跟迦叶菩萨讨论关于虚空的话题。【善男子,若有人说虚空无碍与有并合,又复说言...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六卷,依然是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佛陀继续对迦叶菩萨讲:迦叶,善男子,这些智慧不具足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