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36课·六和敬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4)《大般涅槃经》讲解674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

【复次,善男子,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虽有弟子解甚深义,复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而诸弟子多起诤讼,互相是非,佛复涅槃,当知是法不久住世。】

这里是释迦牟尼佛在对迦叶菩萨以及在场的所有听经闻法的弟子们讲善男子,如果说佛化现于世,也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那么,佛下面很多弟子是了解甚深微妙的佛法大义的,同时也有很多笃信佛法的白衣居士们(白衣施主,在家人),他们也敬重佛法

如果佛弟子之间多起诤讼,不和谐,经常有经常吵架「互相是非」,互相挑剔对方的不是,整天聚到一起讲这些是是非非「佛复涅槃」,佛又涅槃了,那就知道佛法可能就不久住世了。

这段话就在强调虽然有人了解佛法甚深的大义,白衣信众他们也敬重佛法,但是佛弟子之间绝对不可以不团结。如果佛弟子之间不团结,经常吵架甚至打架,总是自赞毁他,互相是非的话,那么佛法就不久于世了,佛法可能就会毁在佛弟子手中了。

在《梵网经》的菩萨戒本里,我们也知道,菩萨戒里也强调和谐的问题。每个人都不完美,不可能身上没有过失,但是你指出他的过失的时候,也要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不要背后去乱讲,也不要听风就是雨,没有任何证据就去诋毁和诽谤这样非常危险,对己、对人、对于佛法都非常不利这是我们要注意的。所以佛绝对是相信我们可以团结的,也希望我们能够真的团结。

【复次,善男子,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有诸弟子解甚深义,复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彼诸弟子修和敬法,不相是非,互相尊重,佛虽涅槃,当知是法久住不灭。】

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佛法久住不灭,什么方法呢?就是佛弟子之间要团结具体怎样来团结呢?佛陀住世的时候,常随弟子非常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据说佛陀周围陪伴着他的这些常随弟子大概数量是一千二百五十人一千多个人陪伴着佛,那么这些弟子与弟子之间怎样维持气场的和谐和稳定呢?佛陀就倡导「六和敬」。所以《涅槃经》里也在强调弟子们要修「六和敬」之法

「六和敬」这种方法,其实有很多公司都采纳了。就说如果我们做到六和敬的话,我们的公司就会非常团结,非常有团队精神,会蒸蒸日上。这「六和敬」分别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六和敬。

因为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如果你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的话,很容易分崩离析的,所以第一条「见和同解」非常重要。见和同解「见」就是意见见和同解就是意见高度地统一,思想观念高度地统一。大家围绕着佛来学习,都相信佛陀是正遍知、无上正等正觉,大家都听师父的,基本上以师父的思想为指导方针。但是佛陀那个时候他也不是专制集权,他是很开放的,也允许弟子提出一些不一样的看法这个我们是在经中能够了解到的。

佛陀并不搞专制集权的,但是基本上大家还是能够统一为一种思想。当思想统一的时候,大家的作风上也就容易一致了,所以思想见解上高度的统一,这个是「见和同解」。如果不统一的时候,大家要相互友好地去探讨、讨论,最终得出一个正确的方针是这样的。

第二点是「戒和同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寺庙、在道场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共修,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比如说早晨几点钟上早课,晚上几点钟上晚课,中午几点吃饭,就连这样细节上非常微小的事情如果不统一的话,你想想,一千二百五十人,有的三点起床,有的八点起床,有的五点起床、六点起床,对吧?你没有规矩的话,怎么样统一呢?那不就乱套了,是吧?「戒和同修」,所以一定要规范一下,要有一定的准则、规章制度。除了佛陀的戒律、戒本上讲的这些之外,僧团也是要遵守很多的规章制度的,这是戒和同修。

第三点是「身和同住」在佛陀那个年代,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都是出家众,大家住在一起共修,这就是身和同住,住在一起。那住在同一个道场里,怎么样能够和谐?怎么样能够互相帮助、互相维护?这些都很重要的,牵扯到很多的细节。如果你去设想一下,你是佛陀,你领着一千二百五十个出家人在一起,你怎么管理他们?要花很多的时间,要费很多的脑子。还好,我们的佛陀不需要太费脑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找到一种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设想,我们是佛,我们领着一千二百五十人住在一块儿一起共修,几点起床好呢?几点上晚课好呢?平常做什么功课好呢?这些都要花心思、花脑筋,对吧?不容易的。

第四点是「口和无诤」。口和无诤就是僧团内部最好不要有不愉快发生,不要有争端、争执、争斗发生,尽量地去讲道理;或者是大家遇到问题先打打坐、静静心,先离相一下,然后再回到「相」中来处理问题这样是不错的。「口和无诤」,僧团内部不可以骂脏话或者是打起来不可以的那么我们知道,作为在家居士我们都要守「十善业道」,何况出家人了?所以说佛陀曾经一再强调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要说爱语、柔软语、正语、真实语、实意语,这些都是为了僧团的团结而考虑的。

第五点是「意和同悦」。意和同悦就是大家一起共修,功课设置的都差不多,统一的功课,统一的作息时间,统一的管理方式,时间长了以后法喜充满的时候,每个弟子都法喜充满,精神和心理就同等清净了。就是说大家都乘着同一列车的时候,车运行到哪儿就把大家带到了哪儿时间长了,僧团内部僧人与僧人之间也达到了一种默契与和谐,意和同悦。

大家都法喜充满,有什么事互相帮忙,团队的力量很大,再难的事情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更何况还有佛陀以及诸佛菩萨的加持,十方诸佛都在护佑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六点是「利和同均」利是利益,利益包括财利和法利,利和同均。法就不用说了,佛陀没有偏私地在讲法,众生根据自己的根性去吸收佛法甘露的滋养。佛陀讲法的时候没有说我这个法就告诉舍利弗,不告诉目犍连,不会这样子。他会适应着众生的根器讲,但是他绝对没有任何的吝惜之心,所以法利方面大家得到的是同等的、同样的。佛陀也希望所有的弟子都能够获得一乘的成就,不要停留在三乘、二乘就满足了。

方面,就是物质上,那个时候弟子们托钵乞食,乞食到的食物不是立刻吃掉,带回僧团来平均分配,使得每一个僧人都有饭吃,这也是利和同均。

所以说「六和敬」,我们看「见和同解」这是思想上;「戒和同修」是行为上;「身和同住」是生活上;「口和无诤」这是嘴方面;「意和同悦」意识上;「利和同均」利益上都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精神、思想、生活、身体、说话、意识全都照顾到了,非常全面。

所以任何的学校、道场或者公司,如果能够奉行「六和敬」的话,那么你们这个团体就会越来越团结、和谐。团结和谐的话,你们办事的效率就会非常高,这是必然的。

所以佛陀在涅槃前也强调,如果我的弟子们能够修「六和敬」之法,「不相是非」,不要背后总是讲谁谁的过失。没事讲讲经法怎么修,讲讲这些正事儿行不行?不要谈张家长、李家短的,都出家了,有的人比在家人还是非。「不相是非」,不要这样是是非非地讲,你只要在讲,那就是在著相,而且还把自己的一些嗔心、痴心都给调动出来了。

大家要互相尊重。如果能够做到「六和敬」,能够「不相是非」,能够互相尊重的话,那么佛即便是涅槃了,我们也能够相信佛法会久住不灭。

大家都能相信,弟子们如果传承了佛的思想、佛的行为方式、佛的行事作风的话,佛即便涅槃了,佛法也久住不灭。这是大家都能够相信的。

【复次,善男子,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虽有弟子解甚深义,复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彼诸弟子为大涅槃而演说法,互相恭敬,不起诤讼,然畜一切不净之物,复自赞言我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佛复涅槃,当知是法不久住世。】

如果佛陀住世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他的座下很多弟子也非常的聪敏,也能够了解佛陀甚深的佛法大义,在家的这些信众们也都真的敬重佛法,认真地修;弟子们讲法的时候也是为了大涅槃而讲法,不是贪求名闻利养而讲法;弟子们也能做到「六和敬」,也能互相恭敬,不起诤讼,不会争来争去的,不会打架。但是如果弟子们偷偷地畜积一切不净之物的话,那也糟糕了。就算前面这几点都做好了,如果你去畜积佛陀禁止畜积的不净之物的话,你还自我夸口说我已经证得初果了,或者证得二果、三果、四果了等等,我们也就了解,佛如果涅槃了,佛法将不久住世。

《涅槃经》中反复提到出家人不可以畜积一切不净之物,尤其前面提到过八种不净之物。我们再回顾一下哪八种不净之物:

首先,置买田宅。这属于不净之物,出家人不应该置买田宅。

第二,种植根栽。出家人不应该种植根栽。

第三,贮聚谷粟。就是收藏粮食,储存粮食。出家人不要储存粮食。

第四,畜养奴婢。出家人不要畜养奴婢。

第五,不要畜养牲畜。

第六,不要积攒金银财宝。

第七,不要积攒象牙刻镂等等精美的工艺品。

第八,不要自己备着餐具自己煮饭吃。

这是佛陀在世的时候规定的,但是现在的出家人几乎哪条都做不到,也是跟国情、民情有关系的,有很多的无奈,但是我们心里要有数。就是说如果时空穿梭我们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的话,哪些事是佛陀不允许做的佛陀不允许做的这些事,如果你做了不允许畜积八种不净之物,如果你畜积了还自我夸口说别盯着我这八种不净之物,佛陀允许我这样做的或者说我跟你不一样,你凡夫不要畜积八种不净之物,我不一样,我已经证得了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或者阿罗汉了我已经证得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了,我跟你不一样,我可以畜积……如果他这样讲的话,如果出家人畜积以上这些不净之物的话,佛法就不久住世,佛法就很快灭了。

我们就分析一下,为什么说不能够买田宅,不能买地买房子,不能种植栽,不能够储藏粮食,不能够畜养奴婢,不能够养牲畜动物,不能够积攒金银财宝,不能够积攒象牙刻镂等等精美的工艺品,不能够自己备着餐具煮饭吃,为什么不能?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这些你做了,做了某一项或者都做了的话,那你跟世俗之人就简直没什么差异了,你就会贪著,如果你拥有你就会贪著。

大多数的修行人还没有做到像维摩诘居士一样,就说金银财宝遍满于家中他却不执著,很多人做不到。所以只要拥有,他就执著;只要一执著,就会障碍你的修行。所以佛陀是为了让你顺利能够有一颗无著无染之心,所以强行要求你放下,让你舍掉的。

如果你拥有,比如说你拥有田宅,你就会计较,哦,我的田宅,我的田地多,我的宅子多,我的房子大不大,我的庙大不大等等。如果你种植庄稼了,也会执著长得好了坏了这些事如果种植庄稼,你需要收割,可能还会牵扯到杀生等等,让你很纠结、很矛盾。如果你收藏粮食,你是多还是少,要费很多脑筋寺庙里是多少僧人,我要备多少粮食?这粮食如果在山间有老鼠怎么办?如果生蟑螂怎么办?这谷子、稻子烂了怎么办?很费心的。如果畜养奴婢,那你会越来越懒惰蓄养奴婢帮你干活,你什么都不干了,越来越懒惰。如果蓄养牛羊畜生之类的话,也会牵扯很多的烦恼。关于畜积金银财宝,如果出家人还畜积金银财宝的话,很多时候容易让信众误解,从而丧失信心。如果出家了还畜积什么象牙刻镂精美的这些工艺品的话,那你怎么可能断掉你的贪欲之心呢?也容易让信众误解你,对吧?对于佛僧起怀疑。那么第八自己煮饭吃也是,你要考虑很多事情,非常繁琐。所以说不拥有烦恼反而少;越拥有,拥有得越多,烦恼就越多。是这样子。

佛陀是为了帮助弟子修行来考虑,说你们不要畜积这些不净之物。但是现在的话,我们只能说没办法。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的话。出家人也有很多难言之隐,但是学习《涅槃经》的时候,我们关键领受的是,佛陀当时讲法时他的初衷和目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像我们在家人,即便什么都没有放下,但是你是否真的不执著了?这个银行卡里的数字多与少,你的心还动不动?有的师兄炒股票,也是一个练心的过程,炒股票股价是涨了还是跌了,你的心还动不动等等。一切都是考验,一切处都是道场。

佛陀说如果我的弟子中这些人也按规矩去讲法,也能懂法,也互相恭敬,也不起诤讼,但是如果畜积不净之物,而且还自我夸口说,我证得什么果位了这样的话,佛法可能不久就会灭了。也就是说你们的这种倾向性是不符合佛法的,再发展下去成为魔法了,佛法就消失不见了。

【复次,善男子,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有诸弟子解甚深义,复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彼诸弟子为大涅槃演说经法,善修和敬,互相尊重,不畜一切不净之物,亦不自言得须陀洹乃至得阿罗汉,彼佛世尊虽复灭度,当知是法久住于世。】

接下来,佛陀又强调说迦叶善男子,如果佛出世化现于世间也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佛的座下有很多弟子了解佛法甚深的含义,同时在家的信众们也是真的敬重佛法我的这些弟子们讲法的时候也不是贪求名闻利养才讲,就是觉得这种涅槃解脱的境界甚深微妙我要分享给众生。怀着这样无私的目的去讲说佛法而且我的弟子如果能够善修「六和敬」,互相尊重如果他们也不去蓄积一切不净之物的话;如果他们也不自我夸口说我证得了什么什么果位。就说明即便是佛灭度了,佛法也会久住于世的。

非常重要!也就说有一种可能,就是佛陀讲的这些佛弟子全都做到了任何一条都做到了,就说明佛法可以久住于世了。一切都有可能有坏的可能,也有好的可能;有佛法不久于世的可能,也有久住于世的可能。一切一切看我们的行为了,看我们佛弟子了。你想要让佛法发扬光大,还是毁灭在你手中?

【复次,善男子,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有诸弟子乃至不畜不净之物,又不自言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各执所见种种异说而作是言:长老,诸佛所制四重之法,乃至七灭诤法,为众生故或遮或开,十二部经亦复如是。】

如果说某一尊佛化现于世了他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他手下的弟子也不畜积不净之物,这些弟子也很听话,不畜积那八种不净之物;他们这些弟子也不夸口说自己证得了什么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不去自我夸口。但是如果弟子们「各执所见种种异说而作是言」,就说弟子虽然也不夸口说我证得什么果位了,但是弟子各执己见,各执种种不一样的看法和说法,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他们就会说,长老佛制定了四重禁,就是「杀妄」;佛也制定了七种灭诤之法,就是使得僧团内部的诤斗消失不见,避免争端的七种灭诤之法。佛为了众生,说有的时候「遮戒」,有的时候「开戒」,十二部经也是这样的。

【何以故?佛知国土时节各异,众生不同利钝差别,是故如来或遮或开有轻重说。善男子,譬如良医为病服乳,为病遮乳,热病听服,冷病则遮;如来亦尔,观诸众生烦恼病根亦开亦遮。】

佛知道他的「国土时节各异」。佛,他知道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众生不同,有利根的,有钝根的,所以如来有的时候就遮戒,有的时候能就开戒;有的时候得轻说,有的时候重说。

善男子,就好像世间的那些比较优秀的医生不也是吗?喂这些病人药的时候,比如说让病人服用乳药的时候,因为病人生病了,不适合服用乳,就不让他服用乳;有的时候适合服用,就让他服。那么热病的时候「听服,冷病则遮」,众生患了热病的时候,医生说,你可以适当地服用一点牛奶,奶类制品;如果众生患了冷病的话,医生又说,那你最近一段时间就不要再服用牛奶或者奶制品了。如来也是这样的,看着众生的根器,看着烦恼的病根,有的时候开戒,有的时候遮戒。

「遮」就是避免的意思,「开」就是允许的意思

【长老,我亲从佛闻如是义,唯我知义,汝不能知;唯我解律,汝不能解;我知诸经,汝不能知。彼佛复灭,当知是法不久住世。】

这里讲的是什么呢?佛陀对迦叶说如果在我灭度之后我的弟子们也能够很听话,不受畜八种不净之物,他们也不自我夸耀说自己证得果位了,但是他们却犯一种错误,就是说他们对于佛经、佛律的认识都不一样,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都跟对方说,佛制定的四重戒或者七灭诤法,都是看情况的,有的时候是允许的,有的时候不允许的我最了解佛制定这个戒律什么时候开戒,什么时候遮戒;这个事儿什么时候允许,什么时候不允许。比如说喝酒吃肉,什么时候允许,什么时候不允许,我亲自从佛那儿听来的,我最了解,只有我知道佛的意思。佛什么时候让我喝酒,什么时候不让我喝酒;什么时候让我吃肉,什么时候不让我吃肉我最了解,你不了解。只有我懂得戒律,你不了解;我最懂经了,你不懂经……如果我的弟子中这样的话,那么「彼佛复灭,当知是法不久住世」。

如果弟子们都这样,都相互排斥、打压,都认为自己最了解佛,最了解佛经,最了解佛的戒律,总认为别人不行,相互打压的话,那么你就了解了佛法就不久住世。佛法就已经生命垂危了。

如果每个弟子都这样乱讲,就说,因为佛有善巧方便的,有的时候开戒,有的时候遮戒。什么时候可以,什么时候不可以,我最懂,你不懂。如果人人都这样说,「我最懂,你不懂」,那不就打起来,那不就乱套了吗?那佛法就不久住世。所以这样的情况也非常危险。

如果一个师父讲话非常极端,就是感觉唯我独尊,只有我讲的是最对的,你们全是错的。如果他有这样倾向的话,你应该离他远一点,对吧?你跟《涅槃经》一套,哦,他正好被套住了,《涅槃经》里讲的好像就是他一样的,那你就要离他远一点。

因为佛是比较开放的一个态度,他不是专制集权的态度。有一些障碍弟子修行的危险行为,他会讲得非常清楚,在讲时候很严厉。你如果犯这些戒,你可能会去三恶道非常危险他讲就非常严厉。有的时候佛又是非常宽松的,宽宏大量的。

你要认真地多学佛经,了解佛,原来佛法虽然很严,但是也不是死的,也是很活的;虽然是活的,但也不是没原则的你要了解这一点。佛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就是利益众生,怎么样对众生的利益最大化,服务于这个目的,一般情况下都是这样子。那有的时候也是需要权衡的,我这样做对众生的利益大,还是那样做对众生的利益大?他也是在权衡的,权衡之后,还是选利益最大的那个方案佛是这样的。但是佛绝对不会说,你们都错,只有我对。真正正信的佛弟子也不会说,我亲自听佛讲的,只有我最懂经,只有我最懂律,你们谁都不懂。你这种唯我独尊的态度简直就是魔的态度,我执如此炽盛,这是魔的态度。所以如果佛弟子抱持着魔的态度,那佛法肯定不久住世。

【复次,善男子,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有诸弟子乃至不言我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

接下来,释迦牟尼佛还讲如果说佛出现于世也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了,他的座弟子也都很谦卑,不会自我夸耀说自己证得什么什么果位了;即便证得了,自己心里有数。按常理讲,他们不应该去自我夸耀的。

【亦不说言诸佛世尊为众生故或遮或开,长老,我亲从佛闻如是义、如是法、如是律。长老,当依如来十二部经,此义若是,我当受持。如其非者,我当弃舍。彼佛世尊虽复涅槃,当知是法久住于世。】

如果说佛陀证道了,弟子也不自我夸耀,弟子不会对别人讲,我亲自听佛讲的,你们不行。不会这样讲那么「当依如来十二部经」,弟子们如果认真地依照佛经,深入经藏,以佛经为依据。如果佛经里讲的说允许的,那我就认真地受持;如果佛经里讲不允许,那我就弃舍掉。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佛世尊即便是涅槃了,我们也相信佛法可以久住于世。

这段话的意思是佛弟子说任何话、做任何事,最好都能够以佛陀的十二部经为依据。要有经文的依据,然后再说再做;如果没有经文的依据,不要信口开河,也不要自赞毁他要做到这一点。如果大家都能够以经文为依据的话,那么佛法就会久住于世。

经文里倡导的,我们去做;经文里禁止的,我们绝对不去做。这样的话,佛法一定能久住于世。

接下来,佛陀又讲迦叶,

【善男子,我法灭时,有声闻弟子,或说有神,或说神空;或说有中阴,或说无中阴;或说有三世,或说无三世;或说有三乘,或说无三乘;或言一切有,或言一切无;或言众生有始有终,或言众生无始无终;或言十二因缘是有为法,或言因缘是无为法;或言如来有病苦行,或言如来无病苦行;或言如来不听比丘食十种肉,】

如果我的弟子中有这样的,如果声闻弟子(就是听佛讲法而开悟的这些弟子)有说这的、有说那的。有承认有神存在的承认天地之间有神,或者说有的弟子不承认有神,说神是空的,没有;有的人说有中阴身,有的人说没有中阴身;有的说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的说只有当下,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有的讲有三乘、二乘、一乘,有的说哪有三乘?有的讲一切都有,一切「相」都存在;有的讲一切「相」都是空,都没有。有的众生有始有终,有开始、有结束;有的就讲众生从无始劫之前开始到无始劫之后一直存在,无始无终。

无始劫,那就是没有开始,没有开始的开始到没有结束的结束,那就是永存的意思。

「或言十二因缘是有为法」,有的声闻弟子认为十二因缘是有为法,讲的「相」里的变幻;有的就讲十二因缘里讲的是相空,是无为法。有的讲,如来也要经受病苦的,他的外在表现上跟凡人一样;有的讲,如来真身没有病苦的,他的行为是圣人的行为,你不能以凡夫之心去揣度如来的行为。也有的声闻弟子说,如来不允许比丘吃十种肉。

【何等为十?人、蛇、象、马、驴、狗、师子、猪、狐、猕猴,其余悉听,或言一切不听;】

哪十种肉呢?人的肉蛇的肉大象的肉马的肉驴的肉狗的肉狮子的肉猪的肉狐狸的肉和猕猴的肉。有的弟子讲佛陀说我们不能吃以下这十种肉,但是其的肉可以吃。有的人就讲佛陀讲所有一切肉都不能吃。

【或言比丘不作五事,何等为五?不卖生口、刀、酒、酪、沙胡麻油等,其余悉听;】

或者有的声闻弟子讲比丘们(出家人)不能够做五种事儿,什么事儿呢?比如说,你不能去卖牲口也不要卖刀也不要卖酒也不要卖酪沙(酪是奶酪,沙是碎末末),胡麻油也不要卖,「其余悉听」

有的声闻弟子就讲,就这五种事儿你不要干,不要卖牲口,不要卖刀具一切的武器)、不要卖酒不要卖酪沙不要卖胡麻油。有的声闻弟子说,不是吧?什么都可以做吧?不是说都禁止吧?不是说以上五种事不能做吧?

【或言不听入五种舍,何等为五?屠儿、淫女、酒家、王宫、旃陀罗舍,余舍悉听;】

有的声闻弟子就讲佛陀住世的时候,要求我们在乞讨的时候不能够进入五种舍宅,哪五种舍宅呢?比如说像屠夫的家淫女的家卖酒的人的家(酒家,卖酒人的家或者酒馆、酒店)这样的地方我们不能去,还有王宫不要去,还有旃陀罗家里我们不要去。「余舍悉听」,说其他人的家,我们都可以进。

在乞讨食物的时候,屠夫的家、淫女的家、酒家、王宫和旃陀罗家,我们不要去。(旃陀罗,我们知道,是属于古印度最低贱的种族,最低贱的这些贱民阶层,像屠夫、妓女这些贱民阶层。)「余舍悉听」,有的人就认为,我们这五种人家不要去,但其它的地方都可以去乞讨。

【或言不听著憍奢耶衣,余一切听;或言如来听诸比丘受畜衣食卧具,其价各直十万两金,或言不听;】

有的声闻弟子又讲佛陀不允许我们平常穿「憍奢耶衣」,其的一切衣服都可以穿。有的又讲,如来允许各位比丘受畜衣食卧具说如来允许我们接受信众的供养,允许我们积攒一些衣物、一些粮食、一些卧具,允许我们畜积这些东西,而且允许这个价值「各值十万两金」,十万两黄金以上,允许我们接受有的又说不允许接受。

【或言涅槃常乐我净,或言涅槃直是结尽更无别法名为涅槃,】

有的声闻弟子说我听佛讲了,佛是入涅槃就是入到常乐我净了,佛还在的;那有的就说不对,入涅槃就是生命的了结,生命的尽头,那叫涅槃。

生命的尽头,就是凡夫的死亡,就类似凡夫的死亡,佛陀的死亡就叫涅槃。有的人就这样讲。

【譬如织缕名之为衣,衣既坏已名为无衣,实无别法名无衣也,】

有的人打比方说,其实我感觉涅槃的意思就是佛陀走了,走了就什么都没了。就好像你织一件衣服,织成了这件衣服,衣服坏了以后,散坏了,就没有衣服可以说了,没有衣服可以去分别了。所以「实无别法名无衣也」,这个衣服一开始是有形有相的,后来坏灭了,那就无形无相了。我觉得「涅槃」就是像衣服坏灭一样,从有形有相到无形无相,我认为这就是涅槃。

【涅槃之体亦复如是。】

「涅槃」无非就是这样的。一开始佛是陪着我们的,后来佛消失不见了,找不到他了,这个就是涅槃。

讲到这里,佛陀对迦叶说

【善男子,当尔之时我诸弟子正说者少,邪说者多;受正法少,受邪法多;受佛语少,受魔语多。】

你看看,我走之后佛走之后,弟子们说什么的都有,这些说法几乎是完全相反的,有这样讲的,有那样讲的但是你纵览一下的话,「正说者少,邪说者多」大概地算一算,佛陀涅槃之后,这些佛弟子们,讲对的少,讲错的多大多数人都讲错了。

前面这么多有争议的事情,大多数人都讲错了;讲对的人非常少,寥寥无几。

「受正法少,受邪法多」,真正能够领受、受持正法的人非常少。那么领受、受持邪法的人却非常多领受佛陀的教化的人非常少,领受魔的蛊惑的人非常多。

【善男子,尔时,拘睒弥国有二弟子:一者、罗汉,二者、破戒。破戒徒众凡有五百,罗汉徒众其数一百。】

接下来,佛陀对迦叶说拘睒弥国有两个佛弟子,一个是已经证得了罗汉果位了一个虽然是佛弟子但是他破戒了。这个破戒的人,他手下的徒弟大概有五百个人,但是那个没破戒的罗汉呢手下的徒弟才一百个人。

【破戒者说:如来毕竟入于涅槃,我亲从佛闻如是义。如来所制四重之法,若持亦可,犯亦无罪。】

这个破戒的人哎呀,如来走了是真的走,如来入涅槃是真的消失了,就像凡人死亡一样我亲自从佛那儿听到的这个含义,佛制定的四重戒这个戒律持也行,不持也没事,不持也没有罪。

【我今亦得阿罗汉果、四无碍智,而阿罗汉亦犯如是四重之法。四重之法若是实罪,阿罗汉者终不应犯。】

破戒的人,他就说破戒好,他就跟大家讲,在座的这些弟子们,你们数量也不少,我亲自听佛讲的,说如来制定的戒律——妄四重戒,你去持这个戒的也行,犯也没事儿,犯了也没罪。我今天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了,我也证得了四无碍智了,你看,我也没认真持戒,我也证得了阿罗汉果,我也证得了四无碍智了。你看连阿罗汉都犯四重之罪;你看我不持戒不也成阿罗汉了吗?就说明阿罗汉也犯戒呀

「四重之法若是实罪,阿罗汉者终不应犯」,你看,我犯戒了也没影响我成阿罗汉如果说犯了杀妄,就真的犯了切切实实的罪的话,那阿罗汉应该不会犯杀妄啊但是你看,我犯了。

【如来在世制言坚持,临涅槃时悉皆放舍。】

我跟佛跟了那么多年,佛当时在世的时候确实跟大家讲要持戒,但是佛陀临终前临命终时,涅槃之前,他就已经舍掉了,就放开了,说大家不用守戒律了。我当时亲自这么听说的,不用守戒了佛陀亲自放开的,让大家舍弃戒律的。

【阿罗汉比丘言:长老,汝不应说如来毕竟入于涅槃。我知如来常不变易,】

这个时候,这个(真)阿罗汉比丘就受不了了,因为前面的这番谬论是那个破戒的人讲的,这个破戒的人弟子还非常多,他就歌颂破戒的好处,说佛陀亲自在涅槃前讲的,不用持戒。那么这个持戒的阿罗汉——真阿罗汉,他就受不了了,他就说「长老,汝不应说如来毕竟入于涅槃」你也是佛弟子,你怎么这样讲话呢?你怎么说如来真的就离开我们了呢?

「我知如来常不变易」,如来的真身从来不来不去、不生不灭。如来没有走,如来一直在啊一直陪着我们啊

【如来在世及涅槃后,犯四重禁,罪无差别。】

如来无论是在世的时候,还是涅槃之后,四重禁是绝对不能犯的呀你犯了以后果报就相当严重,你就已经被逐出佛门之外了妄是绝对不可以犯不管如来在不在,你都不能犯四重罪呀

【若言罗汉犯四重禁,是义不然。】

而且你刚才还说阿罗汉也是不害怕这四重戒,也可以轻易地犯戒。这句话也不对呀

【何以故?须陀洹人尚不犯禁,况阿罗汉?】

就连(初果)须陀洹他都不会去犯杀妄,何况(四果)阿罗汉呢?你刚才不是在栽赃陷害阿罗汉?你证的是哪门子的阿罗汉呢?连初果(须陀洹)人家都守戒守得很好,是不可能犯四重戒的。你还说你证得了阿罗汉,你还不守戒,这怎么可能呢?

接下来,这个真阿罗汉就讲了

【若长老言我是罗汉,阿罗汉者终不生想我得罗汉。】

假设你真的是阿罗汉,但是按照佛的教法,真阿罗汉绝对不会自己认为自己是阿罗汉。就像《金刚经》里讲的一样,其实「实无有法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佛法就是空法,你要是真正阿罗汉,你不会自我宣称我是阿罗汉。你现在竟然自我宣称,还自认为自己是阿罗汉,你这不是有悖于佛陀的教法吗?

【阿罗汉者唯说善法,不说不善。】

真阿罗汉他)只讲善法,不会讲不善法,你怎么能倡导自己的弟子去破戒呢?你还说杀妄没事儿,持也行、不持也行多不负责任呀!但是真阿罗汉不可能像你这样讲法呀

「阿罗汉者唯说善法,不说不善」,真阿罗汉只会让大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怎么能倡导弟子去犯戒呢?

【长老所说纯是非法。若有得见十二部经,定知长老非阿罗汉。】

所以这个真阿罗汉就认出来了这个破戒人他是假阿罗汉,他自我宣称的。然后他就在这里公开说「长老所说纯是非法」。

「长老」还是一个尊称,说长老您说的根本就悖于佛法,就不是佛法。如果有谁能够认真地深入经藏,仔细地研究一下佛陀的十二部经,就明白你根本就不是真的阿罗汉真的阿罗汉不会是你这样的。就连初果都会守戒,何况(四果)阿罗汉?那你自我宣称自己是阿罗汉,首先就给你打叉了,你还倡导人去破戒,明明是魔

【善男子,尔时,破戒比丘徒众即共断是阿罗汉命。】

这个时候,破戒的比丘被真阿罗汉揭露了自己的面目,他就受不了了,他就带着自己的徒弟们断了真阿罗汉之命,把这个真阿罗汉杀死了。

【善男子,是时魔王因是二众忿恚之心,悉共害是六百比丘。尔时,

就在这个时候佛陀说善男子迦叶魔王波旬看着这两边的佛弟子打起来了,「因是二众忿恚之心,悉共害是六百比丘」。魔王一看佛弟子和佛弟子打起来了,非常开心,结果他一下子就杀死了这六百个比丘。

六百个比丘,前面提到有五百人是跟着一个破戒的师父,跟着假阿罗汉学习的还有一百个人是跟着真阿罗汉学习的,但是这六百人都被魔王杀害了看着六百个佛弟子都被魔王杀害了

凡夫各共说言:哀哉!佛法于是灭尽。而我正法实不灭也。】

这个时候盯着这场战争的凡夫就说哎呦,糟糕,六百个佛弟子都被魔王杀死了。凡夫说哀哉可伤,真是可悲可叹哪佛法看来要灭了。

释迦牟尼佛说「而我正法实不灭也」。其实我的正法不会因为这六百个人被杀死就灭了,不会的

今天我们就先学到这儿。

今天的内容也比较多,大家回去也可以再复习一下《涅槃经》的原文。

这节课的重点,我们再稍微作一下复习:

首先,佛弟子之间不要总是互相是是非非的你错了、我对了,不要争这些是是非非要少起诤讼,要修「六和敬」之法这个是很重要的。同时大家平常不要自我夸耀,不要自我宣称,不要自我炫耀什么。证得的境界,可以实事求是地做分享;但是未证得的境界,不能打妄语。

同时大家在有可能的前提下持好一切的戒律,如果有能力的情况下该放舍的这些不净之物就放舍一下。即便是我们证得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自己心里有数,或者是跟你关系最好的师兄、师父分享一下就行了,不要去大肆地宣扬和炫耀。

同时我们要意识到,末法时期邪说很多、正说很少。很多人受魔的影响和蛊惑,他们宣扬那些内容跟佛经是不吻合的,所以我们要多多地学习十二部经。要认真地辨识这种说法到底是佛讲的还是魔讲的,千万不要花了很大的努力却站错了队伍,浪费了很多时间,却帮了魔这是非常恐怖的。

接下来到最后,就是说持戒是非常重要的。就连初果都会认真持戒,修得越好持戒会越严密。对于戒律的超越是不犯戒,而不是说我修很好,我可以肆无忌惮去犯戒了魔的说法,不是佛的说法。在佛的说法里面是修得越好越不犯戒,因为对自己的把控性已经形成了一种本能,自然而然,不需要刻意的,是自然而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回向一切众生,尽可能地深入经藏,领受纯正的佛法大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般涅槃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54.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36课·六和敬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7

第277课「文殊师利,云何诸菩萨行菩萨行?文殊师利,菩萨不思惟,不为灭不为生,是为行菩萨行。复次,文殊师利,菩萨过去心已灭不行,未来心未到不行,现在心虽有亦不行。何以故?不著过去、未来、现在故。」——《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涅槃前的遗言,接着上节课的内容。【阿难,...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又到了晚间的学经时间,我们继续听一下《涅槃经》第三十七卷中佛陀给我们的开示。上节课佛陀说:就好像雪山上有毒草,也有妙药王一样,众生身上有烦恼这种毒草,但是也有清净的梵行这种妙药之王。【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有清净梵行?】接下来迦叶菩萨就问佛说:世尊,为什么说众生能...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一起坐在这里了,水晶莲花台上的本师也坐在这里,闭上眼睛,时空穿梭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的本师总是这样的讲法,跏趺而坐。有的经文里讲,他是处在狮子座上,或者处在金刚狮子宝座上,佛陀继续在跟迦叶菩萨讨论关于虚空的话题。【善男子,若有人说虚空无碍与有并合,又复说言...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虚空无法被时间所限制,虚空没有挂碍,佛性就像虚空一样。接着迦叶菩萨对佛说...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1 | 涅盘经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修行人修得了「四加行」之位,慢慢断了烦恼就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果,证得初果的这些众生就好像恒河中的鱼出离水面,安住水面遍观四方。遍观...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六卷,依然是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佛陀继续对迦叶菩萨讲:迦叶,善男子,这些智慧不具足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