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33课·信心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4)《大般涅槃经》讲解684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十八卷。

【云何念戒?】

菩萨摩诃萨们除了念佛、念法、念僧之外,是怎样念戒的?戒律的戒。

【菩萨思惟有戒不破不漏,不坏不杂,虽无形色而可护持,虽无触对善修方便,可得具足无有过咎,诸佛菩萨之所赞叹,是大方等大涅槃因。】

这个地方讲的「戒」是戒体,我们真正的戒体其实是我们内在的佛性本身。所以,这一段文字我们看,表面上看是描述戒律的,实际上是描述我们内在的本质。其实人人身上都有这个戒体,「不破不漏,不坏不杂」,虽然没有形象、颜色,但是你却可以护持它、守护它。「虽无触对善修方便」虽然仔细找也找不到它具体在哪里,但是它真的存在。「可得具足」,可以回归它清净没有过咎的本体。

诸佛菩萨都在赞叹我们身上的这种戒体。一切众生都有这种戒体,其实就是「佛性」。

「是大方等大涅槃因」就是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我们才能够再次回到佛性当中。如果有的众生没有佛性,有的众生有,我们就不能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都有佛性。正是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有戒体,所以你才能回归。就好像这个矿是银矿,不是金矿只有银没有金,那你就不能说所有的矿都能出金来,对吧?必须前提是它是金矿,里面有金,所以我才能提炼出纯金来。因为有,所以才能回归。

【善男子,譬如大地、船舫、璎珞、大姓、大海、灰汁、舍宅、刀剑、桥梁、良医妙药阿伽陀药、如意宝珠、脚足眼目、父母、阴凉,无能劫盗,不可娆害,】

这里就用大地来打比方,你看广阔的大地承载着一切——船舫在上面,璎珞在上面,大姓、大海、灰汁、舍宅、刀剑、桥梁、良医妙药不死之药、如意宝明珠;一个人的、眼睛、父母阴凉,都在上面,没有谁能从大地上劫走它。

你看,这片房宅在大地上,你把它抢走了,它还在大地上,它没有脱离于地面。那一切的前面提到的这些,海呀,舍宅呀,桥梁啊,等等等等,包括如意宝珠都在大地上,再怎么抢它还是在大地上,只不过在大地上挪了一个地方而已。

【火不能焚,水不能漂,大山梯隥,诸佛菩萨妙宝胜幢。若住是戒得须陀洹果。】

大地是如此地稳定承载一切。大地上的物质,你再怎么毁,无论是用火、用水用什么样的形式想要毁灭它,最终它还是在大地上,只是换种形式而已。那么大山、梯隥就不用说了,还是在大地上,无法离开大地。也就说众生无法离开自己的佛性——无法离开你本自存在的戒体。有的时候,就着说,我们虔诚受了戒,认真持戒才有戒体。而事实上你真正的戒体是佛性,受不受戒都在,只不过被掩埋了。就好像金矿,一直是金矿,无论被怎样地掩盖,它作为金矿还是存在。就是这样的。

然后讲,「诸佛菩萨妙宝胜幢。若住是戒得须陀洹果」诸佛菩萨证得了妙宝胜幢,证得了自己相应的果位。怎么证得的呢?通过持戒而证得了果位,比如说(初果)须陀洹果(入流之果),这也是通过持戒而证得的;不持戒,没有任何的果位可言。所以,甚至我们可以讲,佛法就是戒法——戒律之法懂得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做了有什么样的后果,什么都明白。

【我亦有分,然我不须。何以故?若我得是须陀洹果,不能广度一切众生。】

诸佛菩萨守持戒律,所以证得了初果。佛陀说迦叶,其实我也可以证得初果了。证个初果就完事我也能做到,但是呢,仅仅让我证得(初果)须陀洹果,我不能够广泛地度化一切众生,所以我对初果不感兴趣。

【若住是戒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我要向着我本自存在的佛性戒体迈进。我不满足于持一点点的,证一个初果,我不满足于此。我要守护内在的佛性之戒,所以我就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也就是说,表面上如果在行为上持戒的话,证得的果位也比较低;真正的戒体是佛性,回归了佛性就能成佛果。佛果才是最吸引我们的。

【我亦有分,是我所欲。何以故?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为众生广说妙法而作救护。】

诸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作为菩萨,对于(初果)须陀洹果没有兴趣,对于佛果才有兴趣,所以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就可以为众生广宣妙法,可以救护一切众生。因为如果仅仅证了初果的话,自己刚刚「入流」,讲佛法讲得并不好、并不准确。所以,证得初果的圣人想讲法,那也是怀着慈悲心,可以讲,但讲得并不好。如果证得了佛果、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然后再为众生讲法的话,能讲很好,度的众生是无量无边的。师父的水平高,弟子的水平就将更高;大家都了解,师父的水平低,那弟子的水平可能更低。教得再好的弟子也不过就是类似师父的水平,就不错了。

【是名菩萨摩诃萨念戒。】

所以菩萨摩诃萨真正念戒念的是佛性、本真,不是说外在上的戒律。《涅槃经》里就是讲忘掉一切相,回归本体常乐我净。这是你真正的戒体。人人通过修行都可以获得佛性这种戒体,这才是真正金刚不坏的宝戒之体。

接下来又讲

【云何念施?】

菩萨摩诃萨念施,怎么看「施」的?布施怎么做

【菩萨摩诃萨深观此施,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

在成佛之前,因地修行的菩萨们,他们看待六度里的布施波罗蜜,怎么看待的?也知道布施其实是成佛之因,如果把布施做到极致了,也会导致成佛。

【诸佛菩萨亲近修习如是布施,我亦如是亲近修习。若不惠施,不能庄严四部之众。】

如果其他的修得再好,比如说你打坐入定功夫很深,神通也显现了,但是如果你不布施的话,你跟众生总有距离。你要注意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你要做布施。如果你只修禅定,不做布施,只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但是不布施的话,你不能够庄严四部之众(四部:在家的男女二众出家的男女二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靠什么来庄严?我们要注意,靠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来庄严。而这布施的三种类型最好都践行,才能够完美地庄严四部之众。

比如说我们去一庙宇,我们虔诚礼拜、上香磕头,但是这庙宇,如果没有师父讲法,我们会有点遗憾;如果连经书结缘处都没有,我们更是遗憾,是不是?如果这庙宇只是方便信众进行财布施进行财供养了,却没有法师为我们提供法布施,我们就会觉得有些遗憾。

佛法,它的兴旺在于的兴旺。因为,只要佛住世就在讲法。只要这寺庙在讲法,我们会感觉好像佛在住世一样。如果寺庙能够同时进行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那我们觉得这寺庙,特别想一而再、再而三地去。

佛陀讲的「若不惠施,不能庄严四部之众」如果你不进行恩惠的布施的话,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就好像失去了威望、失去了摄受影响力一样。这里提到庄严四部之众,刚才讲的庙宇这是出家二众,那么,四部之众还包括在家二众《涅槃经》里也反复提到在家二众,只要是听到了好的经典也要广泛传播,其经里无数次地讲在家居士也要广泛地进行法布施。进行法布施也可以庄严在家的男女二众——优婆塞、优婆夷。有的地方即是有佛。延续着佛的命脉,非常重要。

那仅仅传法不进行财布施好不好?也不好。因为出家人没有经济来源,需要我们在家的信众进行供养。

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无畏布施除了给众生驱除忧虑、恐惧,带给他们快乐之外,放生也很重要,佛陀在很多经中也强调放生的重要性。很多寺庙在特定的佛教节日就会搞放生的活动,或者开盛大的法会,法会之后去放生,这都很好。那么,很多在家修行的这些菩萨们也是定期、不定期地去放生。我们强调是放生要低调,这样不容易刺激大规模的捕捞。放生要低调一点,最好随缘地放生。不要求规模大,关键是诚心;规模再大,如果不诚心,效果也未必怎样。

所以要进行布施,布施才能庄严四部之众。

【施虽不能毕竟断结而能除破现在烦恼。】

接下来讲,布施虽然不能毕竟断除烦恼结,但是却能够除掉、破掉你现行的烦恼。布施事情,不能够直接地说像打坐或者听经闻法一样,把你烦恼的结都断掉,不是说立竿见影地都断掉,但是在你进行布施的时候,你确实是没烦恼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在你认真进行的过程中你是没有烦恼的,它就断除了你现行的烦恼。你正在做善事的时候就没有做恶事,对不对?因为你布施的这个因缘,你会被十方无量无边恒河沙一样数不清的世界的众生所称叹。(你在进行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的时候,会有无量的众生称叹你。

事实上,在我们念经诵咒的时候,我们也相当于进行法布施,大家要仔细地领会,不要把念经、诵咒当作是很刻板地做功课,那真是很刻板。你要想:每一次我念诵经文、咒语、佛号,就有无量的众生听得到,我们在度化他们。这功德真的无量啊

前一段时间应着某些师兄的要求,我们把梵文大悲咒跟大家分享了一遍梵文大悲咒的中文含义也分享了一遍。重点要赞叹一下我们内院的「人之初」菩萨,现在梵文大悲咒诵得真是非常棒,也很有梵文的味道,我感觉比醍醐诵的还要棒,大悲咒诵得非常好。只要你用心去学,学得还真的很快,学得也很准确。

我们也多次强调有的陀罗尼真言哪,咒语啊,我们找不到梵文版本,那没办法,只能念中文版本,对与错也只能念了,怀着诚心去念。如果有条件能够找到梵文的原音去对照,我们就尽可能地向梵文去靠拢。这也体现了你的诚心嘛,对吧?因为你要付出努力的。不能说,我念这个中文的虽然不准确,念习惯了我懒得改。你「懒得改」里这个「懒」字就体现了没诚心。那人家都念了好多年中文大悲咒了,然后发现跟梵文的发音差异太大了,然后他改,还改得很快。这肯定是下了苦功夫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吧?人家能够下这个功夫,那你有没有诚心啊?你能不能下这个功夫?

因为梵文发音很重要,一旦有一点点不准确,它意思可能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了,我们了解的。你明明念的是菩萨,万一发音不准确,万一念成了魔或者成鬼的名字,那不是很可怕?所以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向梵文靠拢,那没条件也没办法了。对吧?

至于网上经常拿一件事说事儿,说一老修行念错了「唵嘛呢叭咪吽」念成「唵嘛呢叭咪牛」,念了好久好久,结果还有光啊有感应,后来改对的「唵嘛呢叭咪吽」反而没感应了。——事情,拿这个事说事儿。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如果这老修行一开始就念对了,那感应岂不是更大?你想一想。一心一意地念,就是因为念错念习惯了,念了很多年,很诚心,这个咒语「唵嘛呢叭咪吽」有五个字念对了,就是最后一个不对,所以感应还是来

为什么改成六个字全对的却没感应了?有一段时间没有感应了。因为时间很短嘛,你改成六个字都对的才多长时间?第一时间很短,第二可能不适应,心念无法专一心念习惯了念错的,乍改成对的还不习惯,这个不习惯就导致感应差。如果正确的念法坚持十年二十年下去,对的再坚持个十年二十年,而且一心一意心专一地念,你想想这个感应?这个咒语毕竟是五个字念对了,不是说个个字都错的,个个字都错的话,那有没有感应?不好说了。「唵嘛呢叭咪吽」,每一个字也有它的含义的,如果说五个字的含义都领受了,就差一个,感应还是来了。不能自己念错误明明念错了,还找托词,说你看他念错了还有感应,所以我也继续念错。这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我们都知道「无上甚深微妙法」,佛陀的经文、咒语、佛号、真言、陀罗尼这些,都是非常神圣的。如果你怀着敬畏之心去对待它,你肯定想越准确越好。我们现在又不是土生土长的印度人,念可能还是不够准确,但是至少你改了一下之后,可能会让90%的印度人都能听懂你是在念什么,这就很好。

接下来

【以施因缘故,常为十方无量无边恒河沙等世界众生之所称叹。】

这句话说你不要忽略你每天做的任何微细的佛事的功效、功用、功德。最微细的佛事,哪怕你只念了一句阿弥陀佛,你周围很多无量众生都听到了,你是不知道的,都起到作用了。如果每一次你做功课都想着,我做这一次功课利益无量众生。你肯定更有动力、更有诚心、更认真,对不对?态度更严谨。如果只是应付公事,说哎呀,今天又得抄一遍《地藏经》,念一遍《地藏经》。想想头大,厌烦了。你为了什么去做?这个真的很重要。不要把每日的功课当成是一种机械式的重复,那样真的没什么意义了。

接下来讲

【菩萨摩诃萨施众生食则施其命,】

有的时候菩萨摩诃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他们向众生布施食物给穷苦的人食物)。《涅槃经》提到过富有的寺庙、僧人可以把你多余的用不到的财、物、食物布施给一些贫苦的众生,这功德无量的。不是说只有众生可以布施寺庙布施给三宝;三宝也可以反过来布施给众生的。

在虚云老和尚朝拜五台山的过程中,文殊菩萨两次化现,去找食物给虚云老和尚吃,在他生命攸关的时候给他食物吃。菩萨也可以惠施众生的。那么「食物就是众生肉身的命,不吃饭,肉身就饿死了所以你布施给众生食物,其实是施给他肉身上的性命,是帮助他延续肉身的性命。

【以是果报,成佛之时常不变易,】

靠着这个果报,成佛了以后「常不变易」证得真身就不变易。因为你过去在因地修行行菩萨道的时候就曾经惠施给众生,所以成佛之后你的法身常不变易。

你付出的一切都会回到自己身上的,请放心。有的师兄经常很踊跃地帮人去助念去进行临终助念,那么你临终的时候,一般来说也会有人来给你助念,除非是有极大的挡住了。不然你给人家总是助念,那么你临终也会有人给你助念,这就是因果

你总是照顾老年人的生活,当你老的时候也会有人照顾你的生活。你总是救济流浪狗、流浪猫,如果万一不幸你投胎畜生道,成了一个流浪猫、流浪狗,你也会很幸运地得到救助。一切一切,做的任何一切,其实本质里都是给自己在做,我们了解。

同时站在实相的角度,一切都是的化现,都是心的化现,我做的一切都是为「我」而做。我度的一些众生都是「我」心内的众生,到最后一切众生度圆满了,其实「我」就圆满了。这样想也是可以的。所以不要太自私,不要只看一个要看整个面整个体,要看三世因果

【以施乐故,成佛之时则得安乐。】

我们讲无畏布施或者财布施法布施,能够带给众生快乐;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带给众生快乐那么带给众生快乐我们成佛之后就会得到安乐,你送出去的快乐也会回到你身上。其实我们在送出快乐的当下,我们就会很快乐,那么未来又会很安乐,所以要广泛地布施。

【菩萨施时,如法求财不侵彼施,是故成佛得清净涅槃。】

菩萨在进行布施的时候,如果进行如法求财,「不侵彼施,是故成佛得清净涅槃

菩萨们在布施的时候,如果你需要一些财物,需要物质上的财物,但是你在求财的时候如法地求财,我没有侵害其他人的利益,我是如法合理合法地求财。比如说在家人在家的菩萨他需要工作他是商人需要经商,需要有合理的利润合理的利润是可以的,如法求财得到合理的利润,没有坑蒙拐骗没有缺斤少两没有以次充好……如果是做到这样的话,没有侵害对方的利益,所以成佛以后就能得到清净的涅槃。

求财可以求,不是说不可以求,要如理如法地去求财。获得合理的利润,这是可以的。

【菩萨施时,令诸众生不求而得,是故成佛得自在。】

有的时候众生需要,他还没有求,菩萨洞悉众生的心就给他了,然后菩萨成佛之后就得到了自在我。为什么说佛国的众生想什么有什么呢?一切非常人性化。因为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在因地修行的时候,这些菩萨们也是洞悉众生的需要,众生需要什么他抢先送过去,还没有朝我要我就给他了。

所以成佛以后就很自在,我也还没有要,心里一想,就是有这个需要,还没有开口,甚至这个意念还没有形成,一切都来了心想事成,心还没想到那儿,事就成了。这都是过去世自己修来的结果。

以施因缘令他得力,是故成佛获得十力。以施因缘令他得语,是故成佛得四无碍。】

因为布施的因缘,使众生得到了利益得到了各种力量或者神力,所以成佛之后,你也能获得佛陀的十种神力。因为布施的因缘,你让其他众生得到了佛的话语,所以成佛之后你也能够证得四无碍」: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辩才无碍)、乐说无碍等等各种无碍。关于四无碍的解释,有的地方讲是辞无碍,有的地方讲叫辩才无碍,大家要注意。

【诸佛菩萨修习是施为涅槃因,】

诸佛菩萨修习布施,布施就是涅槃之因,你修习六度中的布施波罗蜜,就可以帮助你证得解脱涅槃。所以六度的任何一度,千万都不要荒废,不要偏科,不要只重一度忽视了其他。如果你此生不能平衡六度,那你来世还要补课。必须六度具足。今生,我语文特别好,数学差极了,总是不及格,那来世这数学还是要补上的。

【我亦如是,修习布施为涅槃因。广说如杂华经。】

佛陀说迦叶,不要小看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过去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也是认真地修了布施波罗蜜的,这样才能证得解脱涅槃的。那么,在《涅槃经》里讲布施的话讲得就不那么详细了如果想详细地去看一看布施有怎样的功德利益,怎么布施,大家就可以看一下《杂华经》,那里面关于布施讲得更详细一些。

【云何念天?】

前面,菩萨」(念佛、法、僧念戒,都讲了;然后念布施,也讲了。接下来讲念天」(六念处里念天。关于,菩萨们是怎么念的?

【有四天王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若有信心得四天王处,我亦有分。】

这个天界,大家都知道,低一点的天呢,比如说四天王天;高点儿的天呢,像无色界最顶上非想非非想处天。低处的天、高处的天,这都是天界。你要是有信心的话,你只要修习十善业道,最差也能去四天王天。佛陀说其实我要是想生,也可以的,也很容易的,去四天王天我可以去。

【若戒、多闻、布施、智慧得四天王处,乃至得非想非非想处,我亦有分,然非我所欲。】

你要是修习六度里面的持戒多闻布施智慧,你也能够去到四天王天;甚至六度修得好,还可以去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但是佛陀说无论是四天王天,还是非想非非想处天,还是这期间的任何一天,都不是我想要的。

【何以故?四天王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皆是无常,以无常故生老病死,以是义故非我所欲。譬如幻化诳于愚夫,智慧之人所不惑著。如幻化者即是四天王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

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四天王天,还是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天,这还是在三界之内,都是无常的。因为无常,所以还是有生老病死因为有生老病死,还没有真的从六道轮回中解脱所以不是我想要的。三界就好幻化出来的境相一样,它在欺骗和诳惑愚昧的众生,但是智慧的众生就不被诳惑了,知道三界再美好还是相这天界再美好也还是、还是幻化。四天王天一直往上,忉利天往上往上往上……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还是幻化。

【愚者即是一切凡夫。我则不同凡夫愚人

愚昧的人经常被这些幻化所欺骗,还是迷恋、着迷、执著,所以他出不去嘛。凡夫一般都是这样愚昧的人,但是佛陀说我不喜欢三界的任何一天。

【我曾闻有第一义天,谓诸佛菩萨常不变易,以常住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我为众生精勤求于第一义天。】

我曾经听说有第一义天,是诸佛菩萨所在的地方常不变易」,可以常住,不是无常的,是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我呢,当时过去世为了众生精勤地求于第一义天。

三界六道的任何一天我不感兴趣,但是我听说有第一义天,超过三界,是诸佛菩萨所在的地方,常不变易,可以常住,不生、不老、不病、不死,这个是我向往的。所以当时我为了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我就去精勤地求索、修习,我争取生到第一义天

【何以故?第一义天能令众生除断烦恼,犹如意树。】

第一义天,这里是诸佛菩萨所在的地方,可以让众生的一切烦恼都断除。就好像如意树一样,有了如意树在这里,我想要什么有什么。

【若我有信乃至有慧,则能得是第一义天,当为众生广分别说第一义天。】

修习信、念、精进、定、慧等等,我就可以到达第一义天。到达第一义天,我就可以为众生广泛地宣说怎么样才能到达第一义天。第一义天是什么样的景色呀?跟大家去描述。

【是名菩萨摩诃萨念天。】

所以菩萨摩诃萨看待「天」,所向往的「天」不是凡夫愚人所向往的天道。菩萨摩诃萨向往的「天」是第一义天,是三界之外、六道轮回之外的天。第一义天,我们知道,其实就是法性涅槃的境界。

【善男子,是名菩萨,非世间也。是为世间不知见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

所以说菩萨,你看看,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他所想的跟众生想的都不一样,对不对?世间众生很著相,都去贪恋,但是菩萨从来不贪恋。所以说世间人不知道、见不到、感觉不到自己身上的佛性,但是菩萨却能够知道、见到、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佛性。为什么?因为有差异。众生的心迷、贪于相,菩萨的心放下了迷和贪,放下了,常处第一义的清净境界当中。

【善男子,若我弟子谓受持读诵书写演说十二部经,及以受持读诵书写敷演解说大涅槃经等无差别者,是义不然。】

接下来,佛陀就强调《涅槃经》的重要性。说都是佛弟子,你看佛弟子中,有喜欢这部经的,有喜欢那部经的,我这四十九年讲了这么多经,有的弟子就受持、读诵、抄写、讲说十二部经的任何的经典那有的弟子就受持、读诵、抄写、讲说《大涅槃经》。有的人说,哎呀,都是佛讲的经嘛,学哪个功德利益是一样的。佛陀说,不是的,不是的。

【何以故?】

为什么呢?

【善男子,大涅槃者即是一切诸佛世尊甚深秘藏,以是诸佛甚深秘藏是则为胜。】

你受持、读诵、抄写、讲说其他经,功德利益真的还不如受持、读诵、抄写、讲说《涅槃经》,因为《涅槃经》是王中之王,它是一切诸佛甚深秘藏。所以你去受持、读诵、抄写、讲说《涅槃经》的功德利益远远地胜过学习其他所有经。

【善男子,以是义故,大涅槃经甚奇甚特,不可思议。】

善男子,《大涅槃经》非常奇特,「甚奇甚特,不可思议」啊过去的都是我之前讲的,但是我临终前讲的这部经是最重要的大家要注意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家里比如说有《法华经》、有《楞严经》、有《涅槃经》,抄哪部经、读哪部经、讲哪部经功德利益最大呢?《涅槃经》勿庸置疑了最后的一部经——王中之王。

这是佛陀在上对于做一个比较,他就必须这样说。《大涅槃经》最重要了,一切以《大涅槃经》为准。《涅槃经》没提到的,那就看其他经的讲说;《涅槃经》提到的,那就以《涅槃经》为准。非常重要啊所以说《大涅槃经》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经如果学佛的话。虽然之前很多经也很重要,也很殊胜,但是这部经——王中之王,你看吧,要不要吧?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知是大涅槃经甚奇甚特不可思议,佛、法、众僧不可思议,菩萨、菩提、大涅槃经亦不可思议。】

然后迦叶菩萨就对佛说,世尊,我也知道,这《大涅槃经》甚奇甚特,不可思议,佛、法、众僧不可思议,菩萨、菩提、大般涅槃也是不可思议的。

【世尊,以何义故复言菩萨不可思议?】

「菩萨」不可思议,您能再广泛地宣说一下吗?为什么说「菩萨」是不可思议的呢?

接下来,佛陀就解释了,说为什么菩萨是不可思议的?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有教者而能自发菩提之心,既发心已勤修精进,正使大火焚烧身首,终不求救,舍念法心。】

佛陀善男子迦叶,为什么说菩萨不可思议?因为很多菩萨在没有周围善知识的影响的情况下,他就自发地能够生起菩提之心。

你看我们内院的有些师兄也是这样,他学佛的因缘是很奇怪的,没有善知识引领他,他也没有听过佛法,他就自发地自己在某个因缘的触动下,自己突然学某部经,突然去寺庙拜师父,突然就学了,自发地就学了。没有引领者,他就自发地上路了。这是一点。然后,发心学佛之后,他又非常地认真,精勤地修习,非常认真;就算是大火焚烧他的身体和首级,他也不会放弃求法之心。很多的菩萨,这一路上学佛以来也是遇到了很多的障难,但是从来没有退失菩提心,他一直精进勇猛。

【何以故?】

为什么呢?

【菩萨摩诃萨常自思惟: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或在地狱、饿鬼、畜生、人中、天上,为诸结火之所烧燃,初不曾得一决定法。决定法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我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护惜身心与命。我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使碎身犹如微尘,终不放舍勤精进也。】

很多的菩萨,还不知道自己是菩萨示现的。很多师兄还不知道自己就是佛菩萨再来,他们就是本能地认真修。在选择修行方法的时候,可能一开始接触了各种外道,但是他觉得不对,学了一些时候就觉得不是我想要的,就放弃了。最终找到了佛法,然后一心扎进来,非常地精进这些师兄你们可能都不知道,你们真的是佛菩萨再来。

你们过去世可能在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天道都呆过,你们也被各种各样的烦恼所烧燃。然后,过去世想求法而不得,终于投胎为人福报够了投胎为人终于遇到佛法了,所以一学呀,非常地精进就是为了学习佛法,有的时候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身性命,有这样的决心——就算是粉身碎骨,就当我的身体是微尘一样,我都不会放弃去精进地修习佛法。我们内院真的有这样的师兄,是菩萨再来是佛再来。只是失去记忆,他忘了,入胎之忘记了;甚至无数次的入胎之迷,他忘了自己的身份了,但是他本能地就是喜欢学法。

有一个师兄是在美容院打工的,说我平常没什么兴趣爱好,电视也看不进去,就是喜欢听经,一听经就兴奋,流眼泪怎样的非常震撼。那都是菩萨再来,都不是凡人。《无量寿经》里讲,你要是一听到经啊听到法啊见到佛像啊,这个毛孔所有的汗毛直竖,或者浑身发抖,或者是眼泪喷涌等等,各种异常的表现你都不是凡人,你都是过去世修行过的,绝对不是凡人。所以大家要了解。

【何以故?勤精进心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

为什么说这样的人都是佛菩萨再来呢?因为勤精进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因,有就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果。

只要你遇到佛法想一心精进」(很勇猛地修习,那么这就是一种精进因。精进因就会使得你未来成佛,这是必定的一个结果。今生成不了,未来世也必定成。这种精进」的求法信心,或者对于自己非常严格的约束力,这些都是无上正等正觉之因。

【善男子,如是菩萨未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能如是不惜身命,况复见已!是故菩萨不可思议。】

这些菩萨们有的还没有见过佛,也没有真的见到佛法,他就已经如此地精进了,就能够不惜身家性命了,你想一想,那么如果有一天他见到佛或者见到佛法,他更是精进勇猛。不可思议啊

【又复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所见生死无量过患,非是声闻、缘觉所及,】

「又复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见到生死无量的过患,见到生死轮回,他就有厌离之心。这种厌离之心,不是普通的声闻乘和缘觉乘能生起来的。

【虽知生死无量过患,为众生故于中受苦不生厌离,】

有的菩萨都已经证得了七地八地的果位,可以去佛国了,有的都已经证得佛果了,但是知道众生还在生死轮回中受苦,他就怀着慈悲心不忍心走,他就跟着众生在轮回中受苦,他也不愿意离开。所以你觉得是不是不可思议啊?

菩萨的慈悲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他解脱了,众生还没解脱呢,他就跟众生一起苦,在这样的苦难轮回中去救众生。菩萨摩诃萨为了众生,虽然他在地狱,也像在承受三禅的快乐一样。即便是在地狱受苦呢地狱的景象是很苦的,但是菩萨们入到地狱,为了众生入到地狱,他就像处在禅定中三禅的快乐中一样。他不愿意走。

【是故复名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虽在地狱受诸苦恼如三禅乐,是故复名不可思议。】

「是故复名不可思议。」所以,你说菩萨是不是不可思议啊?自己明明可以快乐,他不去快乐,他甚至以苦为乐。这种苦是救众生出离苦,他以这个为乐。

【善男子,譬如长者,其家失火,长者见已从舍而出,诸子在后未脱火难,长者尔时定知火害,为诸子故还旋赴救不顾其难;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知生死多诸过恶,为众生故处之不厌,是故复名不可思议。】

善男子,就好像一个大长者很多孩子,他家里失火的时候,长者一看,他明明都逃出去了这个着火的大宅子,但是他的孩子们还在火焰里边,还在火海里面烧着呢,还没有脱离火海所以这个大长者他明明知道火会烧到他,但是他为了救孩子他又回去了,回去救孩子,不顾身家性命危险。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虽然知道生死轮回多诸过患、多诸过恶,但是为了众生的缘故,他却处在轮回中不厌离、不想走、不舍得走,因为舍不得众生。所以说菩萨的慈悲真的是不可思议

【善男子,无量众生发菩提心,见生死中多诸过恶,心即退没,或为声闻,或为缘觉。若有菩萨闻是经者,终不退失菩提之心而为声闻、辟支佛也。】

善男子,无量的众生发菩提心,见到生死轮回中有各种各样的过恶,心就退没了。有的众生发点菩提心,遇到点磨难违缘障碍,菩提心就退失;或者呢,要么就变成了声闻乘或者缘觉乘了。但是,如果菩萨们能够听闻《大涅槃经》的话,他就不会再退转他的菩提心了,不会再退转了。

【如是菩萨虽复未阶初不动地,而心坚固无有退没,是故复名不可思议。】

《涅槃经》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有众生本来修着修着佛,遇到什么磨难,不想修了,退失信心了;或者修着修着不想成佛了,成个阿罗汉不错了,或者成缘觉不错了。只要他有幸听到《涅槃经》,他的精进心就又生起来了,他就不会退失菩提心了。他就不会再,我证得一个声闻乘、一个缘觉乘我就满足了,不会他就会继续精进勇猛,就会继续加油,直到证得佛果。

所以说,菩萨是真的不可思议的《涅槃经》也非常不可思议,能够让一切退失信心的众生再重新拾起信心。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57.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33课·信心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8

第258课 「阿难起莫忧,观于法非法,法为不可得,何缘当有灭?如诸佛生时,得道亦如是,如佛转法轮,泥洹亦如是。生不生于生,佛道亦无灭,于无生之法,阿难何为啼?观我身毛孔,诸所讲说业,佛说空无有,法界亦如是」。——《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大家好!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菩萨们怎么观无常,有粗无常、细无常、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漏。云何复言因无明故生于诸漏?】迦叶菩萨说:世尊,如果像您讲的无明本身就是一种漏,一种漏失,一种烦恼,那为什么又讲因为无明又产生了诸多的烦恼呢?【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漏者,是内无明。因于无明...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7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一起坐在这里了,水晶莲花台上的本师也坐在这里,闭上眼睛,时空穿梭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的本师总是这样的讲法,跏趺而坐。有的经文里讲,他是处在狮子座上,或者处在金刚狮子宝座上,佛陀继续在跟迦叶菩萨讨论关于虚空的话题。【善男子,若有人说虚空无碍与有并合,又复说言...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虚空无法被时间所限制,虚空没有挂碍,佛性就像虚空一样。接着迦叶菩萨对佛说...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初果)须陀洹人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接着看经文:【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是须陀洹,先得道故名须陀洹,以初果故名须陀洹。若先得道名须陀洹者,得苦法忍...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六卷,依然是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佛陀继续对迦叶菩萨讲:迦叶,善男子,这些智慧不具足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