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29课·理解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4)《大般涅槃经》讲解689

00:00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本师真实义。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大般涅槃经》第十七卷。

【复次,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读诵书写演说是《涅槃经》,莫非时说,莫非国说,莫不请说,莫轻心说,莫处处说,莫自叹说,莫轻他说,莫灭佛法说,莫炽然世法说。】

释迦牟尼佛继续对迦叶菩萨说:迦叶善男子,在座的所有弟子们,如果你真的是佛弟子真是我的弟子,那么你在受持、读诵、抄写、讲说《涅槃经》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千万不要不择时机而说「莫非时说」,时机不当的时候不要讲这部经。比如说这个人不信佛,信其他宗教或者信外道,你跟他讲他会反过来诽谤这部经,所以不要随便地不择时机地去乱讲这部经甚至任何佛经都是如此。无缘不能度,如果没有缘讲了也白讲,所以不要随便去讲。这是「莫非时说」,不要不择时机,不择时间。

「莫非国说」非国,不是说我在其他国家就不能讲《涅槃经》了其实还是要找对人群,这「国」代表人群,找对人群再去讲。

「莫不请说」,如果没有人请你去讲这部经,你不要抢着去讲这部经,好像搞传销一样别人要邀请你,说某某法师你来给我们讲一下这部经吧或者某某师父某某师兄你来给我介绍介绍这部经吧有人邀请你,证明他对这部经有浓厚的兴趣,你讲他能信他能认真听,你就去讲没有人邀请你,你不要主动去讲

在《法华经》里佛陀也讲过,讲《法华经》的法师你不要过于主动,要被动谁请你,你再择你方便的时候去给他讲不请你,你不要抢着去讲,招人嫌,好像佛法很不值钱一样的。

「莫轻心说」,在讲说《涅槃经》的时候,你要意识到这部经是经中之王,王中之王,是佛陀讲了一辈子法之后上的最后一堂课,这部经是非常庄重严肃的,你不能掉以轻心,很轻慢的态度去看这部经不能把这部经当成儿戏「莫轻心说」,一定要重视这部经,尊重这部经。

「莫处处说」,不要说我学了《涅槃经》了,到处去跟人说我学《涅槃经》了人家有的师兄就对《金刚经》有兴趣,有的就对楞严经》《法华经》有兴趣,对于某部经有特别深入的兴趣,甚至想学一辈子的这些人,你就不要强硬地去推销《涅槃经》了,人家都没什么兴趣你可以简单地说《涅槃经》也挺好的,你抽空看一下,这样是可以的。但你不能够在别人根本就不想听的情况下,你还去叨叨叨在旁边跟他讲,这样他就起了反感,反感你也反感经也反感佛法也反感佛,就起了反作用了。「莫处处说」也是要选择好地点,什么地方讲,在什么时候讲。

「莫自叹说」,不要自我夸赞,好像只有你讲得最好,别的法师讲不好一样的自我赞叹,只是赞美自己贬低别人,不要这样子。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恋情结,只是这种自恋的程度有深有浅而已大部分的人本能地会认为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最对的,自己的行为模式是最高尚、最正确的。即便是一个做恶事的恶人,他也认为他是对的,所以魔也认为自己是对的你不要像魔一样总是自我夸叹,然后贬低别人不要瞧不起别人

「莫轻他说」,这里就强调不要自我赞叹,不要贬低别人。你讲《涅槃经》,别的法师也讲,你就说那个法师讲得不行,挑人家毛病,不要有这样的阴暗心理当然如果你受持了《菩萨戒,你就不可能有这样阴暗的心理。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就是批评别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批评别人。

我们讲了批评的时候,第一、要尊重别人的隐私,第二、就事论事,第三、最好是当面批评,不要背后批评我们讲过个原则。那么当别人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放大心,敢于承受别人对我们的批评如果他批评对了我们要虚心接受,如果没批评对也可能他看问题的角度跟我们有差异,也没有必要去计较,去跟他生闷气。

「莫灭佛法说」,你在讲这部经的时候,要意识到「涅槃」两个字代表什么——「佛性」。这部经的核心思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还有就是持戒的重要性,当然四依法也很重要。这部经有一些重点你是要了解,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些重点明明是讲《涅槃经》,讲着讲着,讲成自己的传记了,就不讲佛法了,这样是不可以的。「莫灭佛法说」,明明你讲的是佛经是佛法,不要到最后讲成自我的感悟、自我的获奖感言。适当的时候讲一点自己的经历,可以跟听众缩小一些距离,讲一讲你学佛的经历,有时候让这些听经闻法的师兄们感同身受,很亲切,觉得佛经也不是那么严肃高高在上的,反而是增加了兴趣,是可以的。但是要把握好的你讲佛经的时候,花多大的篇幅来讲佛经,花多大的篇幅来讲自己的一些小感悟,一些小的心灵鸡汤,你要注意把握这个度。

「莫灭佛法说」,不要讲着讲着都听不出来是佛法了,不知道你在讲什么,甚至在讲成什么小说、戏剧了,那是不可以的。

「莫炽然世法说」,其实佛陀已经预感到未来法师们在讲佛经的时候可能会犯一些错误,会产生一些问题,所以他就在这里进行强调「莫炽然世法说」。佛法本质上是觉悟之法,是超脱于「相」世界的这种方法。虽然佛法里包含一部分世间法,但是世间法是方便说,是引领的,是善巧方便而已,但不是究竟说,你要意识到这一点。那你讲佛经的时候不能只讲世间法了。「炽然世法说」,只讲世间法,让人越来越沉迷于轮回,也忘了解脱、忘了觉悟,那不行!佛法不是世间法,它不离世间法,但它不是世间法是让你看透了世间法,看透了能包容但是它又不影响你,是这样的。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是经非时而说,乃至炽然世法说者,人当轻呵而作是言:若佛秘藏《大涅槃经》有威力者,云何令汝非时而说,乃至炽然世法而说?

佛陀迦叶,你要意识到这一点,凡是我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只要是受持《涅槃经》的人,他如果不选择正确的时机也不看地点随便讲这部经别人不请他,他就随便去宣说,像卖白菜一样快来买呀,几毛钱一斤大白菜);或者是怀着轻慢心,把这部经当儿戏或者到处乱讲,随便乱讲没有原则或者是总是自赞毁他,夸耀自己贬低别人或者是讲的时候磨灭了佛法的重点内容或者是把佛法讲成了世间法等等。如果犯了这样严重的错误的话,这些人就会受到世人轻慢和呵责,别人就会瞧不起他。说这个人学佛学得比世俗人还世俗,这个人学了《涅槃经》以后,他的行为举止好像还不如过去人家就会轻慢你,呵责你就会说如果真的《大涅槃经》是诸佛秘藏,是经中之王,王中之王,有那么大的威力,那为什么你还犯这、那错误呢?如果这部经这么伟大,你应该一受持这部经就脱胎换骨才对呀我怎么看你没什么改变呢?你的习气一点都没减少,你的烦恼一点都没减少,怎么回事啊?别人就会质疑这部经,就觉得这部经没有威力。

若持经者作如是说,当知是经为无威力。若无威力,虽复受持为无利益。缘是轻毁涅槃经故,令无量众生堕于地狱。

那他就认为,既然《涅槃经》根本没什么威力,就好像(生病时吃的)吃了跟没吃一样,没效果,那我受持《涅槃经》干什么?他就不想受持这部经,他就会轻慢毁骂《涅槃经》。因为这样的缘故,他就可能会下地狱

可能无量的众生看到你的行为不好,你明明学了受持了读诵了抄写了演说了这部经,但是你的行为并没有改善人家质疑这部经,毁骂这部经,结果下了地狱,你有没有连带责任?肯定有!

所以既然有机缘学到《涅槃经》,《涅槃经》的思想你必须融会贯通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必须做出来给大家看如果你没有改善,那你就终止学习《涅槃经》,也不要对外宣称你已经学了《涅槃经》这是佛的要求

受持是经非时而说,乃至炽然世法而说,则是众生恶知识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属。】

同时佛还讲,如果你已经受持读诵抄写讲说了涅槃经,但你做的事都是不妥当的,那你就不是善知识你是恶知识,你将把众生带入魔道,带入三恶道,你就不是佛的弟子,是魔的眷属和帮凶。

【善男子,若欲受持者,说大涅槃者,说佛性者,说如来秘藏者,说大乘者,说方等经者,说声闻乘者,说辟支佛乘者,说解脱者、见佛性者,先当清净其身;

善男子,你要是想受持这部伟大的经中之王,王中之王,你要是还想讲这部经,你也想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你也想讲如来甚深的秘藏,你也想讲大乘方等经典,你或者也想讲声闻乘、辟支佛乘的经典,或者你也想跟众生推广解脱之道,你也想亲见、明见自己身上的佛性……如果你想有这么多个想法,那你必须先清净自身。

先清净自身,你必须自己言行上做到完美无缺这是非常严格的。上节课就很严了,这节课要求更严。你想讲这部经吗?你想讲大乘方等经典吗?你可能不讲《涅槃经》,你讲《金刚经》,那也是大乘方等经典,或者你讲《小罗睺罗经》,那是给声闻乘人的,给阿罗汉听的,不管你想讲什么佛经,只要谈到佛性谈到解脱,你必须先清净自身,这是佛陀说的

以身净故,则无呵责;无呵责故,

你自己做「身意」没有可以指摘的地方,别人听你讲法就会信服你,因为你说到也做到了,大家才信服你如果你说一套做一套,大家耳朵是听到了,眼睛是看到了,背后嘀嘀咕咕的,能信服你吗?就说这法师说一套做一套,他这样讲但他不这样做,他们根本就瞧不起你,顺带也瞧不起你讲的经,你就毁了自己也毁了经。所以说想要讲说佛经的法师们其实这里就是广而言之,这些佛经包括《涅槃经》所有的方等大乘经典,所有的如来秘藏,所有的声闻乘、辟支佛乘经典,以及凡是提到解脱和佛性的佛陀典籍,只要你想讲就必须清净自身。如果你有愧疚,你是讲不好的。

我们只有描述自己的时候才描述得最好,如果你自己做不到清净你还讲佛经,那你描述的是其他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没有真正感同身受,你也做不到,所以讲不好。你还会承受很多的呵责,因为群众的眼睛是亮的,你能欺骗一个人你不可能欺骗一群人,所以不要做一个虚伪的人。

大家都不傻,都明白你是怎么回事,你是否有贪大家都知道。所以既然站在讲台上,还想讲经的话,就先清净自身。自己做好了,就没有人呵责你,没有人指你的毛病。(你没有毛病,他指你什么毛病?

令无量人于大涅槃生清净信;信心生故,恭敬是经;】

当你做好的时候,就可以使无量的众生对于大涅槃生起清净的信心这种信心生起来了就会恭敬这部经

据我了解这个法师戒行清净,言行举止无可指摘,那么你讲经的时候他很敬重你,也敬重了你所讲的经。

【若闻一偈一句一字及说法者,则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人则是众生真善知识,非恶知识,是我弟子,非魔眷属,是名菩萨,非世间也。】

因为他敬重法师,也敬重法师讲的经,所以众们哪怕只听到了一个偈颂或者一句话,一个字儿,甚至仅仅听到了你说法的声音,他就能发起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因为我们内在本质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是本自清净的你这里清净,诱引他内在的清净。从自性的角度人性本善,人性本自清净,没有染污。所以你如果「身意」清净,接触你的众生会不由自主地被你感染,他内在自性的清净会被诱引出来。

所以你讲经,不管讲多少,哪怕一个偈颂一个偈颂有的时候是若干句话,或者仅仅四句话,甚至一、两句话,一个句子有长有短,一个字,甚至仅仅听到你说法的声音,众生都会受到感染。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清净的人,你才是众生真正的善知识不是恶知识,才是佛陀真正的弟子,不是魔王的眷属和帮凶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清净的人,你还想传播以上提到的如来秘藏、大乘方等经典、解脱之法、佛性之教,自己清净了又想传播。(佛陀说,)这样的人是名菩萨,「是我弟子,非魔眷属,是名菩萨,非世间也」。自己做好了又能够去教化众生的是菩萨,是真正的佛弟子,不是魔的眷属,也不是世间的凡夫。

【善男子,是名世间之所不知不见不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

接下来,释迦牟尼佛就总结说善男子迦叶,就这样你就了解了为什么世间人没有办法知道没有办法见到没有办法觉知到自己身上的佛性因为世间人不清净为什么菩萨他能够知道、见到、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佛性?因为他清净。

【复次,善男子,云何复名一切世间所不知见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所谓六念处。】

为什么说世间这些众生不知道、见不到,也感觉不到佛性,而菩萨能知道、能见到、能感觉到,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呢?所谓六念处,由心念集中的六个地方的差异导致了众生是众生、菩萨是菩萨。

「六念处」就是你的心念集中的六个处所、六个地方。

【何等为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哪六个地方呢?第一、念佛,第二、念法,第三、念僧,第四、念戒,第五、念施,第六、念天。

六念处,过去讲过四念处,四念处是跟我们禅修打坐息息相关的那六念处是在境界上菩萨和众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别?原因在哪里?是在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方面的差异,佛僧这三个好记,戒律的戒,然后是布施的施,还有天我们每个人几乎都知道一句话,说「人在做天在看」,或者「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都知道,但是有的人做坏事的时候就忘,清醒的时候是知道,一做坏事就忘了「举头三尺有神明」,也忘了有天在看着他了。

【善男子,云何念佛?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接下来佛陀一一讲,六念处里的「佛、法、僧、戒、施、天」方面,菩萨和凡夫在心念上的差异。

先讲念佛,我们说一心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一心念佛功夫成片,要怎么念佛?就是口里叨叨叨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叫念佛吗?你知道什么是佛吗?什么是佛,简单说大家都知道,觉悟者,这是很简单的一个说法。但事实上佛包含很深的含义,我们都知道佛有十种名号,是众生对佛的十种尊称,比如说像「佛」是一个,还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一共是十种名号,《法华经》里经常提到某某弟子未来成佛了,十号具足。十种名号都具足,你成佛了。

接下来就讲,什么是佛?

【常不变易,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师子吼,名大沙门、大婆罗门、大净,毕竟到于彼岸,无能胜者,无见顶者,无有怖畏,不惊不动,独一无侣,】

入了涅槃法性,证入本来面目,亲见、了见本来面目了,常不变易,证得法身了,这是佛。

具足十种威力——十种神通能力。

「四无所畏」,具足。

「大子吼」,能够顺畅地讲说佛法,非常有影响力和威慑力,这是狮子吼。

「名大沙门」,沙门是出家修道人,「勤修戒慧,灭贪痴」。大沙门,是指沙门中的佼佼者。佛陀,他也是出家了,勤修戒慧,灭贪痴,他是沙门中的佼佼者,名大沙门。

「大婆罗门」,因为婆罗门代表僧侣学者,佛是很有文化的学者,同时他也是僧侣,所以说是大婆罗门。

「大净」,不是普通的小清净,是大净,阿赖耶识整个净化了。

前一段时间又有人在QQ群里问,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有什么差异,古来的大德告诉我们,「悟时如来藏,迷时阿赖耶」。其实是一个东西,侧重点不同,侧重幻有侧重迷,就是阿赖耶,侧重空侧重悟,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本质是大净,大清净,本自清净。

「毕竟到于彼岸」,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了。到了彼岸——意思是解脱自在了。

「无能胜者」,没有谁能超过佛,三界至尊就算是欲界天、色界天的天主见到佛也要顶礼,没有人能超过佛!因为就算他们是天主,他们也有烦恼,而且他们在轮回中往往不能自控,但是佛是大解脱者。所有众生都有追求快乐、追求解脱的倾向,就算是天主天王们看到一个自在解脱者,他也要顶礼,因为他不自在,他未解脱。

「无见顶者」,我们讲过,佛陀三十二相里有「无见顶」,佛陀身形高大,境界伟岸,没有人能够见到佛陀的头顶。「无见顶」,没有谁能看到他的头顶,意味着他在慈悲和智慧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一切众生一般人没有办法跟佛去比拟,「无见顶」

「无有怖畏」,佛陀没有惭愧,没有怖畏。你为什么害怕往往你做过亏心事,或者你欠过谁的债,你就会有不由自主害怕。如果你不亏欠任何人,你几乎没有冤亲债主,你走到哪里都不会害怕,没有人会害你。你要相信,任何伤害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有原因的你过去或者过去世伤害过、坑害过别人,所以有一天你会被伤害被坑害。当伤害坑害来临的时候,你会本能害怕,会畏惧。佛陀没有怖畏,他已经解脱了,没有怖畏。

其实超离了相世界,就超离了业力轮回,也超离了一切业债,而业性本空。并不是说超离就是我跑出去了,跳出地球了,跳哪去了……是境界的转换,是心念的转换。

「不惊不动」,如来是不惊不动,不会一惊一乍的,怕这怕那的。不动,很稳定,八风吹不动。

「独一无侣」,如来不需要伴侣。大家注意,佛教,纯粹的释迦尼佛的教法也是继承了过去诸佛的教法,没有男佛女佛之说,没有!个别时候有佛母的说法,文殊菩萨是一切诸佛智慧之母,或者是什么佛母、七觉支、准提神咒,佛母是尊称但是没有佛父的说法,你要真说佛父,那就是佛的父亲,那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净饭王了没有男佛女佛,或者与佛母相对的佛父的说法。

有一些外道有,是附佛外道他们讲,男佛女佛,佛父佛母。纯粹的佛法没有这样的说法,仅仅有佛母的说法,那是在个别的情况下,我们以后会提到。

佛陀独一无侣,也不需要空行母。大家必须了解,佛陀不需要空行母不需要明妃,他是独一无侣的,独一没有伴侣,大家一定要注意,独一无侣,他不需要什么天女、空行母、明妃跟他娱乐,不需要!如果有人说需要,他讲的不是佛法,那是附佛外道或者是魔法。

《涅槃经》真的是揭露了很多的真相,大家要细细地品味《涅槃经》。《涅槃经》学完之后,再多魔都没有办法骗到你除非你是草草了事翻了一遍过了一遍读了一遍,你根本没有深究每句话的含义,那这部经对你来说意义不大。如果你仔细品每句话的含义,佛陀把很多众生可能会遇到的危机、危险都提示给你了,关键你注意没有

【无师自悟,疾智、大智、利智、深智、解脱智、不共智、广普智、毕竟智,智宝成就,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龙王、人中丈夫、人中莲华分陀利华,调御人师,为大施主、大法之师。】

接下来还讲,就是本师亲自告诉迦叶菩萨的,也是告诉我们所有佛弟子的,佛陀是无师自悟的。佛陀出家后也是拜了很多师父,但是到最后师父没法教他,说我教不了你了年青人,你是个天才我教不了你了,我把我的定功都传给你了,你现在已经能够修到无色界了,但是再往上我教不了你了,你自己去悟吧!后来佛陀是无师自悟的,没有师父教他,他自己觉悟的。

「疾智、大智」,觉悟,有一个渐悟,无数年的渐悟,一天悟一点,这种小小的悟作为累积,很多悟给打了基础到最后那个顿悟来临的时候它是很快的很迅速的疾是很迅速很快的意思),突然间的大彻大悟,它是迅速来的,一个很偶然性的一个事件,像闪电像霹雳一样很迅速的。

「大智」,佛陀拥有的智慧,是大智慧不是小智慧。

「利智」,很锐利很锋利,这个智慧可以刺破无明的黑暗,很锋利很锐利,也很深刻。所以有的人讲佛经非常难懂,非常深奥。

一个没有一定的佛学基础的人,哪怕他是博士生或者是教授,他读佛经,理解起来也有困难。学习佛法是需要慢慢一步一步来,慢慢地熏修,慢慢地入,越越深。佛陀的智慧是比较深的,虽然有的时候也「就相说相」讲点浅的,但真义是比较深的。

有些刚学佛的师兄问一下很著相的问题我看QQ群里的有很多师兄都回答得非常棒,正好我最近忙,也没有一一回答关于相上的一些问题。既然很多师兄回答得比醍醐回答的都好,醍醐就不需要再累赘地做什么解释了。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在醍醐学院的群里只有醍醐老师一个人的发言才是最究竟圆满的,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醍醐老师也说不定站在不同的角度说一些话,你可能觉得根本不合理,或者说不对。

有一些众生一些师兄的根器跟你的根器很匹配,他又学佛久一点,懂得多一点,他给你的解释可能感觉更契合你的心。所以如果你抛出一个问题,得到很多答案,你先不要看是谁发的言,每个答案都看一看。

佛教故事里不也有吗有的时候佛陀——我们的本师,他度不了的人他的弟子给度了,这个跟过去世的因缘也有关系的。因为佛陀讲的东西有的时候是很深的,你要是听不懂,感觉对你没用,那个人讲的浅一点你听懂了对你有用,然后这个台阶你上去了,接下来再讲深的你可能就听懂了。所以智慧上只有深浅之分,没有高下之说。只要能够帮到你就是好的,只要你感觉你问的问题得到答案了,自己挺满足的那就是好的。

众生还是分别心太重,有的时候很关注是谁回答我的问题,好像那个人回答的就一定对的,也不一定,角度不一样,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关键要能解决你手头那个棘手的问题。

佛陀拥有「解脱智」,这个解脱也是针对烦恼、痛苦,针对轮回来讲的。

「不共智」,不共,就是很独特很独有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智慧是只有佛才有的,菩萨、阿罗汉、辟支佛都没有的,只有佛才有的,不共不是说佛不想跟你分享,而是分享了你也听不懂,不共,是很独特的。比如说金字塔的塔尖,他站到那里了,他看到的风景跟你在金字塔的中间和金字塔下看到的就是不一样,这个是没办法的,你必须努力走到顶上去才能看到。不是佛不想让你知道,而是你现在没能力知道,你必须继续地精进努力。

佛陀也告诉我们,人人都是金矿,都能提炼出纯金,关键是提炼的过程你要下苦功夫。

同时佛陀具备「广普智」,广泛的普遍的智慧,就是说针对相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他也有,但有的时候只针对相解决你的问题,一会儿你针对另一个相又有问题了这个并不究竟,就说治病给你治了,但是治了标没有治本,佛陀最希望的是治本。你回答相上的问题是没完没了的如果你能够了解到相空幻的本质,慢慢又证入了涅槃法性,然后从涅槃法性的角度去看相,这样你就真解脱,就诸病不生了。

佛陀根本上是想给你「毕竟智」广泛的普遍的智慧他是有的,但是他想给你的是「毕竟智」,就是说除掉你的病根让你不再生病,这个很关键。

所以你看,你抛出一个问题,师兄们有的时候就着相回答你,有的时候站在法性里回答你,刺激你开悟,甚至用的言辞是犀利或者是让你感觉很不舒服但他的心是想刺激你开悟。有的人站在相里帮助你,有的是跳出相去帮助你,你要看到师兄们的好心啊!不要感觉,他回答我我听不懂,他根本就不重视我,不认真对待我,不要这样想。也许有的时候沉默是对你最好的回答。

「智宝成就」,佛陀因为具备了一切智慧,这些智慧像珍宝一样,成就了佛陀的光明之身。

「人中象王」,陆地上恐龙灭绝之后,动物中大象是最庞大的,佛陀是人中的大象之王,就形容佛陀的气场、威望、地位很高很高,无可企及的。人中大象之王,也是「人中牛王」,因为古印度把牛也当成神灵一样很尊贵的,说佛陀像牛王一样。

又说是「人中龙王」,龙也是众生很尊崇的,也是人中的丈夫、大丈夫,非常伟岸,光明磊落,受人尊敬的大丈夫。

「人中莲华分陀利华」,佛陀是人中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个相的世界几乎处处都是染污,甚至你可以理解为相本身就是染污,那么我们佛弟子其实要做莲花,就是出于相而不被相染污。我们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是否出于相不被相染污,可能每天自己都会被扣分,刚学佛的师兄就扣分扣得多一些。著相严重,学佛久一点的师兄的著相不那么严重。可能我出淤泥了,但是花瓣上还带点泥,这是有可能的。

是人中「芬陀利华」,分陀利花是白莲花的意思,非常的清净,白莲花有的时候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搜白莲花看,非常美,你可以看很久很久,那也是一种禅修,看白莲花也是一种禅修,因为佛陀就是人中「芬陀利华」,人中白莲花。

如果你成为人中的白莲花,你的性格气质、言行举止跟周围人肯定都是不一样的你是慢慢地感染别人,不是刺伤别人,不会带刺的,你不要修成仙人掌了。有的师兄修成仙人掌了,这是不对的,要修成白莲花。经常看看白莲花。

同时「调御人师」,调御师,能够调御一切病患之人,使他们康复,也能调御一切走向邪道的人、走向三恶道的人,让他们走正道,获得解脱。

同时佛陀也是「大施主」、「大法之师」。像菩萨四摄法里不也有布施摄吗?佛陀有的时候也布施钱财给你。因为佛陀物质上是很丰裕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乐善好施的大企业家,有的都是菩萨的化现,他做慈善事业做得很疯狂,家里也没留多少东西,都布施出去了,这是物质上布施有的菩萨在法上布施,各有各的特色。菩萨的分身很多的,有的以作法布施为主,有的以作物质上的财布施为主。

【以知法故名大法师,】

佛陀非常懂佛法,因为是佛很懂佛法,所以说是大法师。

【以知义故名大法师,】

你懂法,你还得领会佛法深奥的含义,你不能说我能讲我能背一遍《金刚经》,但意思我不懂,那不行,是不是?还要知含义。

【以知时故名大法师,】

你要是好的法师,你要知道法,要知道法的含义,还要知道「时说什么是讲法的最佳时机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什么样的问题我回答一下,什么样的问题我不回答。也许不回答是最好的回答,但你不要站在你的角度去乱误解,你可不可以站在你所问的那个人的角度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个问题回答我,那个问题不回答我

有的师兄话也比较多,一天微信上、QQ上发好多好多消息过来,有的回答有的不回答,你要想一想为什么有的回答了有的不回答呢?换一个角度你就不生闷气了,不然在自己的角度又生闷气。

【以知足故名大法师,】

大法师肯定是知足的,对一切都知足。主要是指财睡方面他没有贪心,这是大法师。

【以知我故名大法师,】

知道真我佛性,这是大法师。

【知大众故名大法师,】

「知大众」,知道我面对的是哪一类众生,他信不信佛,有没有佛缘,我讲法怎么讲,知道大众。

【以知众生种种性故名大法师,】

知道众生根性利根钝根,名大法师。

【以知诸根利钝中故名大法师,】

他是钝根的、利根的,还是中根的众生,跟不同根性的众生讲法是不一样的。当然佛菩萨最喜欢的是利根的众生,就好像在学校里面,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是那个学习认真成绩又好又聪明的,一点就透的学生,老师都不由自主地会喜欢这样的。佛菩萨面对利根的众生也是很轻松的,一点就透了,有时候一个眼神他就领会了,这个很轻松。但是面对钝根的众生,讲了一万遍他还是在问,还是听不懂的就费些时间。当然中间也有中根器的众生。所以如果是大法师的话,对于众生的根性都是有所了知的。

【说中道故名大法师。】

大法师基本上不会让你走极端的。

有的师兄还是走极端,一天听经七八个小时,我说你一定要注意休息耳朵,有时候耳朵累会导致头痛,严重的浑身疲惫,精神很差,得不偿失。本来是想贪多的,结果吃了没消化,还不如一天就吃一点点。所以我们推荐大家一天听一节课,或者是两节课,两节课中间也要有间隙。不要一天听好多课,你根本吸收不了的。

不要走极端,一定要走中道,精进的程度上,你不要说我刚学佛就开始不睡觉了,也不能要适度,要循序渐进,慢慢来,一定要循序渐进,这个很重要包括打坐也是,我们不建议大家一上就硬掰自己。我们也推荐大家看练双盘怎么练视频,慢慢拉开筋,慢慢来,一切慢慢地。今天十分钟明天十五分钟,循序渐进,不要走极端。走极端是自我戕害是很傻的

【云何名如来?】

刚才讲的都是什么是佛。下面讲如来,这也是佛陀十种名号里面的,讲什么是如来?

【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

「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这叫如来。如来,如什么?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继承过去诸佛的说法不变,不会盲目瞎改,这是如来。

【云何不变?过去诸佛为度众生说十二部经,如来亦尔,故名如来。】

过去诸佛为了度众生的原故讲了十二部经十二种文体,十二种内容。那么这一次这个佛来的时候他也是这样的,也是讲十二部经,下一尊佛还是讲十二部经,还是讲过去佛讲过的东西。传承是很重要的,不能瞎改、乱改、篡改,这叫如来。就是如其本来,如过去诸佛的样子,这叫如来。如来这个词有很多种理解,在不同的角度无数种理解。过去《大藏经》里讲说,从真如那里来的,所以叫如来。这里说,如过去诸佛的本来样貌去讲法,这是如来。

【诸佛世尊从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十一空来至大涅槃,如来亦尔,是故号佛为如来也。】

诸佛世尊都怎么修成佛的?「六波罗蜜」!大家注意,佛陀在《佛说法王经》里讲,佛陀给上等根器的众生讲六波罗蜜,给中等根器的人讲「十二因缘」,给下等根器的众生讲「四圣谛」。那我们总是在强调六波罗蜜六度,佛陀六波罗蜜是给菩萨们讲的菩萨修「六度」就能成佛,我们总是强调六波罗蜜,因为过去诸佛都是从六波罗蜜而来,也是从三十七道品来,从十一空来。来到哪儿呢?来到大涅槃了,所以说佛是如来。

现在我们学院,你随便问一个师兄,说怎么修?他都知道六度了,这个很好,我们都是修大乘的!

【诸佛世尊为众生故,随宜方便开示三乘,】

诸佛世尊就是为了度化众生的方便,就把一乘大法拆成了「三乘」。

【寿命无量不可称计,如来亦尔,是故号佛为如来也。】

诸佛如来的寿命你是根本算不过来的,他一会儿化现,一会不会化现,你根本不知道你身边的这个苹果是不是一个佛,你根本不知道所以尊重一切众生,尊重一切有情无情众生。

【云何为应?】

下面讲就是应供,为什么说应供呢?说:

【世间之法悉名怨家,佛应害故,故名为应。夫四魔者是菩萨怨,诸佛如来为菩萨时,能以智慧破坏四魔,是故名应。】

世间人都是怎么来到六道的?随业而来的,顺着业力的流转。但是佛呢?明明这是一个业的世界,佛还来受苦,佛怀着慈悲之心来,他是愿力而来的,知道这里都是害,都是灾害,都是痛苦,他却来了,「故名为应」。那么四魔我们也讲过了——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这四魔是菩萨的怨敌,「诸佛如来为菩萨时,能以智慧破坏四魔,是故名应」。诸佛如来他也不是说生下来就是佛,他也是修的。在行菩萨道,在因地修行的时候,诸佛如来能够以智慧破坏四魔,所以叫「应」,我能够应着我的使命去,然后去对抗四魔,完美取胜,这叫「应」。

【复次,应者名为远离,为菩萨时应当远离无量烦恼,故名为应。】

如来应供,「应」,应当远离一切烦恼无量烦恼,这叫应。

【复次,应者名乐,过去诸佛为菩萨时,虽于无量阿僧祇劫为众生故受诸苦恼,终无不乐而常乐之,如来亦尔,是故名应。】

只要你是佛就是应该快乐的,因为你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无量的烦恼了。那么多众生需要你救度,为了度众生承受那么多痛苦、烦恼,你都超越了,常乐我净,一直快乐,所以叫应。

【又复应者,一切人天应以种种香华、璎珞、幢幡、妓乐而供养之,是故名应。】

另外应者还代表一切人天都应该用种种的香花、璎珞、幢幡、妓乐来供养,是故名应。你不要去硬求,当你值得的时候你就能得到。所以当你成佛的时候,一切人界天界的众生不需要你要求,他们自动自觉就去供养你。用种种珍贵的香花、璎珞、幢幡、妓乐去供养你。

所以有的师兄如果现在物质条件很差,确实我们学院有这样的师兄,总是想转自己的物质条件,就是没有转变,据说学佛能够转变命运,我认真学了还没有改善。你要知道,当你值得的时候才能拥有,功夫下到位才能拥有。一旦遇到挫折的时候,就要想一想《了凡四训》的故事,人真的可以转变命运,关键你量的积累,要到达一个程度,才能产生质变,这是大家知道的。

我们大家在这里一起共修,要互相的鼓励。有的时候就忘记了,有的师兄也就忘记了心念可以转变外在的境界,转变一切相,忘却了一提醒又想起来了,所以我们互相提醒互相帮助我们是一个队伍是一个团体,都是佛家弟子,都是本师的学生,一定要互相帮助。

很偶然的,在群里有一些小小的争执,大家要去观。要去观争执的双方为什么会有这个争执,大家仔细想一想,一个是角度不同,再一个争执的双方的任何一方,如果说他的小我都退干净了,他没有我了,那争执是不可能存在的,一个巴掌是拍不响,对吧?你跟一个人吵架,他一直吵,你一直听你根本就不回话,慢慢地他就累了就不吵了。如果有争执,谁都没放下……

所以一切对境都是镜子,在照我们自己我们感谢这些镜子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

愿以此功德庄严尽虚空遍法界,愿一切众生迅速了悟诸法实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南无《大般涅槃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61.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29课·理解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第263课「我今于此大众中,演说令彼明空义,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六尘诸贼别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眼根常观于色处,耳根听声不断绝,鼻根恒嗅于香境,舌根镇尝于美味,身根受于轻软触,意根了法不知厌,此等六根随事起,各于自境生分别,识如幻化非真实,依止根处妄贪求。」——《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大家...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本师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们:大家好!上节课的最后,佛陀又再一次强调:我们手头的这部微妙的《大涅槃经》的重要性,佛陀说《大涅槃经》是一切善法的宝藏,也就是说一切善法的精髓在《涅槃经》中都能找到。佛陀说,《涅槃经》就是这样,好像大海里藏着各种各样...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3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很感谢大家又挤出时间坐到这里,我们继续学习佛陀在《涅槃经》中的开示。【复次,善男子,智者观业、观烦恼已,次观是二所得果报。是二果报即是苦也。】佛陀说:迦叶菩萨,善男子,智者观业、观烦恼。到最后发现无论是业还是烦恼...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今天的这个音乐挺好,我闭上眼睛坐在这里听着这首曲子,就好像看到不停地有更多的尊者和菩萨们络绎不绝地过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一起聆听本师的开示。其实我们都知道学习本师的开示,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眼界,更开拓我们的心界,可以让我们过去坚硬的「我执」和「法执」都渐渐地融解掉。有的人认为学的法多...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又到了晚间,又再一次地坐在水晶莲花上的本师面前。很高兴,很多师兄也都坐在这里了。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五卷——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三。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五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三这一卷的内容跟第三十四卷息息相关。【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云何名因亦是过去、现在、未来,果亦...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1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四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说迦叶呀,众生中有一批人不是不聪明,不是没智慧,不是不狡黠,也不是钝根,反而是利根,但是就是这些貌似相当聪明有智慧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远离了善友,也不听闻正法了,也不认真地花时间去思惟正法,也不如法地修行,他们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