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25课·中道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5)《大般涅槃经》讲解696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大涅槃经》的第十七卷。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说梵行品中,菩萨知见得四无碍者,菩萨知见则无所得,亦无有心言无所得。】

突然之间,迦叶菩萨就从「相」入「空」了,入到了类似须菩提尊者的那种处空性的境界了。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您刚才提到梵行品中描述一些菩萨们的境界,我认为菩萨们只要是证得了「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这四种无碍,其实是无所得的他们也没有心可以说无所得。四无碍是就「相」在说「相」,本质里无所得的,也没有一个起心动念的菩萨摩诃萨对外宣称说我已经证得了「四无碍」了,不会的。真正证得了四无碍的菩萨是「无所得」的。

【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实无所得。若使菩萨心有得者,则非菩萨,名为凡夫。云何如来说言菩萨而有所得?】

迦叶继续说:我听您讲法这么多年听下来,到了最高境界必然是无所得。那么证得了四无碍智的菩萨们也是无所得,如果有所得那就成了凡夫了。所以您刚才为什么又说菩萨们的四无碍有多么伟大,又说声闻缘觉证得不了菩萨摩诃萨的四无碍。您为什么讲这些呢?

此时,迦叶菩萨就离相了。离相了就问释迦牟尼佛这个问题。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我将欲说而汝复问。】

释迦牟尼佛说:太好了,善男子,我比你更想说这一点,我正准备说你就问了太巧了,太懂我了。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实无所得,无所得者名四无碍。善男子,以何义故,无所得者名为无碍?若有得者则名为碍,有障碍者名四颠倒。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四倒故,故得无碍,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所谓的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都是大梦中佛事,在一场空幻的戏里做游戏所以菩萨摩诃萨本无所得,是真无所得,就是因为无所得才叫四无碍,若有所得就不叫四无碍。

为什么说无所得才叫无有障碍?要是有所得的话那就证明有障碍我真的得到了什么。如果认为我真的得到了什么,那就意味着我是实有的,我所得到之物也是实有的但是我是虚妄的,我所得到之物也是虚妄的,本无所得。就着幻化来讲有所得,所以菩萨摩诃萨就是因为无所得才叫四无碍呢。要有所得就是有障碍了,有障碍了就叫四颠倒了。菩萨摩诃萨没有四种颠倒,所以得到了无碍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听经这么久以来,一谈到无所得、无法可说,大家也就都能明了了,都是大作梦中佛事而已,说梦话仅此而已。菩萨摩诃萨证得了四无碍,那是就着相在说相,就着梦在说梦了,但本质里还是空性的,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则名为慧,菩萨摩诃萨得是慧故,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无明,菩萨永断无明闇故,故无所得

「无所得」才是真正的智慧,究竟了义来说是无所得的。如果有所得那就叫无明了。你认为我得到了什么,那么我是实有的,我所得到之物也是实有的,那你就是无明了,陷在相里边了,看不清幻化的本质!所以菩萨永远地断除了无明的黑暗,所以无所得,真正的光明就是无所得。

我修了这么多年也没得到什么,就是烦恼消失了,困惑减少了,没问题可问了,活明白了,就是这样而已。你说我真正得到了什么?没有,也没得到什么。见到的一些境界,得到的一些感应也是转瞬即逝的没有人说今天我见到一个境界我把它保持住了,明天后天明年后年还见到这个境界,很难,相当难!每一天的梦都在变化,都是无常的。没有任何师兄说学佛学到最后我有所得。如果认为你有所得,那说明你还很无明,还处在无明的痴暗当中。所以真正的大师到最后都是无所得的,放下了该放下的。就是这样空空空,松松松,就是这样子

【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大涅槃。】

所谓的大涅槃、法性、一真法界、不生不灭,其实也是无所得。修着修着证入了大涅槃,其实也是无所得的。「无所得者名大涅槃」。

【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见一切诸法性相,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有的师兄也好奇,说证得了涅槃境界的伟大圣人们,他们都什么样啊?

佛陀说,「不见一切诸法性相」,就是本来无一物。要是你真的回归了源头,那就是「性」空、「相」也空,本来无一物,非常的寂静、安宁、舒适、奇妙、自在。

【有所得者名二十五有,菩萨永断二十五有,得大涅槃,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接下来,佛陀又说,菩萨就意味着无所得。要是有谁宣称说我有所得,修了这么多年我得到了名声、地位,得到很多信众、很多的供养,得到这,得到那。如果他认为他有所得,证明他还陷在「二十五有」就是说轮回的各种形式,生命存在的各种形式,幻有的各种形式当中。而菩萨永远地断除了「二十五有」,断除了轮回,得到了大涅槃,「是故菩萨名无所得」。真菩萨无所得,你要认为你还有所得,证明你根本就没出轮回呢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大乘,菩萨摩诃萨不住诸法故得大乘,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无所得就意味着大乘。小乘修行人有的时候还执著我现在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了等等之类的。但是大乘就意味着无所得,「无所得者名为大乘」。

佛陀说:「菩萨摩诃萨不住诸法故得大乘」就是说一切对于法的执著都放下了,这才证得了大乘。

如果认为自己学佛这么多年,学了很多经,还执著于所学的经典,并认为这些法我都懂,如果还有这个心念,证明还没有真正成为菩萨。菩萨代表无所得,不会执著自己所拥有过的一切。

【有所得者名为声闻、辟支佛道,菩萨永断二乘道故,得于佛道,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声闻乘、辟支佛乘有的时候还执著我证得什么果位了,我修到什么程度了,打坐的时候有什么境界了等。但是菩萨其实对于这一切已经放下了菩萨已经超越了二乘道,当然也超越了三乘,已经近于佛道了。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方等经,菩萨读诵如是经故得大涅槃,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十部经,】

真正证得无所得境界的菩萨,已经把大乘方等经典彻底地化为自己本身了。但是还执著自己得到了什么,或是证得了什么,这些人可能只是学了大乘方等经之外的其他的经而已。

【菩萨不修,纯说方等大乘经典,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菩萨已经对非大乘了义经典不感兴趣了。《梵网经》菩萨戒里,受了菩萨戒的这些菩萨们对于大乘经典之外的经典已经毫无兴趣了,对于外道的学说更是毫无兴趣了。相反,如果对于大乘之外的经典,或是外道花样繁多的各种学说还深有兴趣的话,那证明你的心还没有真的安定下来,你也还不是真的菩萨。有的时候叫你菩萨也仅仅是尊称而已。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虚空,世间无物名为虚空,菩萨得是虚空三昧无所见故,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如果问高僧大德,你现在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呀?他就会跟你讲,其实我平常就是很放松、很空的这种感觉,心里什么事都没有。心里无事并不意味着冷漠不管,该管还是要管,该履行的责任也要去履行,但是心里始终是空净无染的,像虚空一样没有东西在里面掺杂着。菩萨证得虚空三昧了,证得了无所见、无所得,要证得到这个位置。

【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如果还有所得、还有挂碍,那就说明还在生死轮回中。一切凡夫都在生死轮回中受苦,在轮回中著相:看见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所挂碍有所思念有所盼望有所忧虑等等。但是菩萨永远地断除了一切生死轮回的幻对他的捆绑,「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捆绑住真正的菩萨,菩萨就像虚空一样存在着,很放松、虚空态的,这是菩萨!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所得者名常乐我净,菩萨摩诃萨见佛性故得常乐我净,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真正的菩萨摩诃萨已经证得了「常乐我净」,亲见了佛性的本来面目。这已经是八地以上及靠近十地的菩萨了,亲见佛性、常乐我净的本来面目。

【有所得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菩萨摩诃萨断是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有的众生说我有所得、有所见、有所挂碍、有所忧虑、有所盼望等等,这样的众生,他见的都是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也就说尚未见到真正的佛性。

菩萨远离了凡夫境界,每天就是「常乐我净」,安然不动,非常的愉悦,非常的轻松。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第一义空,菩萨摩诃萨观第一义空悉无所见,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真正的菩萨摩诃萨已经证得了「第一义空」,臻圆满的觉性了,这里没有能所(即主体、客体),没有二元的相对性,只有第一义空,证到了无所见,也叫无所得了。

【有所得者名为五见,菩萨永断是五见故得第一义空,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如果还有所得,就证明你还陷在不正确的种种知见当中。比如说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些在《楞严经》中讲过了,这是五种邪见。菩萨永远地断除了五种邪见,所以证得了第一义空,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悉无所见,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声闻、缘觉菩提,菩萨永断二乘菩提,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呀,菩萨摩诃萨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其实是无所见的。不要以为我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后,我要见这见那,其实是无所见的。这里讲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其实是一真法界,是真正的源头,是无所见的。有见就还有「能所」,如果说我看到了什么,证明还有主体客体。有我能看,还有被看之物,当你真正走到了最高处这里是无所见,「能所(主体、客体)双亡」的状态所以说菩萨名无所得,看不到什么,也得不到什么。如果还认为自己得到了什么,比如:得到佛给我灌顶了,加持了,见光、见色了,这些还是声闻乘缘觉乘,但是菩萨是永断除了二乘菩提,「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最高境界是「无所得」,大家要记住这一点。

【善男子,汝之所问亦无所得,我之所说亦无所得。】

佛陀说:迦叶呀,你所问的问题,关于「无所得」的意思,其实是你问了等于没有在问,我所回答你的,其实等于没有回答。「汝之所问亦无所得,我之所说亦无所得」。(就是我们都在梦中说梦话而已。

【若有所得,是魔眷属,非我弟子。】

迦叶呀,如果认为佛陀真的在涅槃前高谈阔论,讲了好久好久,那还是在就着梦说梦,那就成了魔的眷属了,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了。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为我说是菩萨无所得时,无量众生断有相心。】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那么多的众生在听您讲经说法,讲着讲着,您说「迦叶,所谓问,答也无所谓答,菩萨其实都无所得」老听您讲无所得无所得,听着听着大家(无量的众生)也就断除了有相断除了把幻梦当成真的心,都开始走到实相里。

【以是事故,我敢咨启无所得义,令如是等无量众生离魔眷属,为佛弟子。】

迦叶菩萨说:世尊,我知道,您一讲无所得,就会有无量的众生被度,所以我就敢问关于无所得的含义方面的问题,使得无量的众生可以离开魔的眷属。魔的眷属都是贪著相的,而佛弟子都是离相的。所以说,当不再着迷于相的时候就慢慢地跟佛靠拢了。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先于娑罗双树间,为纯陀说偈:】

迦叶菩萨说:世尊,过去您在娑罗双树间,给纯陀说过一个偈颂,这个偈颂我记得非常的清楚啊。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世尊,是义云何?】

迦叶菩萨说:世尊,这个偈颂的意思大概是怎样的呢?您再给我们解释解释吧。

佛言:善男子,我为化度诸众生故而作是说,亦为声闻、辟支佛故而作是说,亦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故而作是说,不但正为纯陀一人说是偈也。】

这个偈颂亮出来之后释迦牟尼佛说:善男子迦叶呀,这个偈颂,我是为了化度无量的众生才讲的,也是为了化度声闻乘、辟支佛乘的弟子来讲的,也是为文殊师利法王子讲的,不只是给纯陀一个人讲的。当时我是面向纯陀这么讲,但是听经闻法的很多人他们都受益了,所以我讲的任何法不是说只针对一个人讲的。包括现在我针对迦叶菩萨你的提问回答,这个回答也不是只讲给你一个人听的,所有有缘听到的众生都会受益,并不是单为一个人讲的。

【时文殊师利将欲问我,我知其心而为说之。我既说已,文殊师利即得解了。】

当时文殊师利其实也想问我相关的问题,我知道文殊菩萨想问这个问题(佛有他心通,文殊菩萨一想,佛便知晓),所以我就讲了这个偈颂了,说完之后文殊师利就立刻明白了一切。

【迦葉菩萨言:世尊,如文殊等,讵有几人能了是义?】

迦叶菩萨就说:世尊,那么像文殊菩萨那样聪明的人有几个呢?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明白您说的这个偈颂的含义?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明了,必须通过您解释一番才可以呀。

【唯愿如来更为大众广分别说。】

这个偈颂看上去很抽象,而且去分析的时候角度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分析结果,所以您还是给大众仔细地分别讲说一下吧。

【善男子,谛听!谛听!今当为汝重敷演之。言本有者,我昔本有无量烦恼,以烦恼故,现在无有大般涅槃。】

偈颂:「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佛陀开始重新讲说这个偈颂了:什么叫「本有」呢?我过去跟大家一样,也是有无量烦恼整天纠缠着我,非常的痛苦。

很多师兄看了佛陀电视剧,佛陀出家前他的痛苦要远于常人,他是一个非常善良脆弱和敏感的人,又特别爱思考,喜欢想一些形而上的内容,所以佛陀的痛苦是异于常人的,他的烦恼比常人多无量倍,常人少思考,所以少烦恼,佛陀爱思考,所以过去烦恼是很多的。

「我昔本有无量烦恼」。佛陀继续说了:别看我现在成佛了,我过去的烦恼反倒比你们多得多,如果一直要是不修行不成佛,我无量无边的烦恼会把我淹没,以致于不可能证得大涅槃的境界。

【言本无者,本无般若波罗蜜,以无般若波罗蜜故,现在具有诸烦恼结。】

佛陀接着说:「本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过去也没有证得这个到达智慧解脱的彼岸。因为没有证得,那么现在就具有诸烦恼结。我过去跟大家一样,被无量的烦恼纠结着,非常痛苦,我跟大家一样痛苦,我也没有登上涅槃解脱的彼岸。

【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有烦恼者,无有是处。】

不管是沙门、婆罗门、天界的、还是魔王,不管是梵天还是人道的众生,没有谁说如来过去、现在、未来有无量的烦恼,那是不可能的。成佛之后,烦恼是彻底消失了。但是没成佛之前,我的烦恼比大家还多呢!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本有父母和合之身,是故现在无有金刚微妙法身。言本无者,我身本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本无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现在具有四百四病。】

佛陀说:我过去跟大家一样,也是父母的爱欲和而成的肉身。如若我也沉迷于轮回中爱欲的话,我现在不可能证得金刚不坏的微妙法身说本无的话我过去也没有证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因为没证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证明我没有好好的修行,如若继续下去,我现在也会像所有众生一样,被「四百四病」即被无量的病缠绕

【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有病苦者,无有是处。】

那么,要是有沙门、婆罗门、天界的人、魔界的众生、梵天或者是人界的,没有谁说如来过去、现在、未来有病苦的。现在我成佛了,大家不说我身体有病苦了。但是过去未成佛之前我跟大家一样啊,都是父母的爱欲和合成的肉身,我也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都是修出来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以有无常、无我、无乐、无净故,现在无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言本无者,本不见佛性,以不见故,无常乐我净。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无常乐我净者,无有是处。】

佛陀继续说:我过去跟大家一样,也是陷在无常里面,不懂得什么是真我佛性、什么是至臻圆满的快乐、什么是心的清净。现在我是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如果我不修行,随着业力顺流而下,那我现在肯定也跟大家一样还处在痛苦当中,也不可能见到佛性。见不到佛性的话我也不可能证得常乐我净。现在,因为成佛了大家都承认我了,都说我现在已经证得常乐我净了。大家要了解,这一切都是修出来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本有凡夫修苦行心,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事故现在不能破坏四魔。】

善男子,我过去跟大家一样著相,认为我在修苦行、我饿着肚子不吃饭,我在菩提树下静坐等等。当时也是很著相的,既有那种修苦行的心,也确实修苦行了。但是,如若照着过去那种著相的状态发展下去,也不可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不可能破坏四魔四魔前面讲过,就是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

世尊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自在,都是修出来的,不可以顺着习气顺流而下,也不可以著我、著相,如果著我、著相那是修不出来的。

【言本无者,我本无有六波罗蜜,】

佛陀讲:我过去跟大家一样,也没有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在很无明的迷失阶段,没有修行。

【以本无有六波罗蜜故,修行凡夫苦行之心,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就是因为我一开始也不懂怎么修行才能成佛,最初没有修「六度」,所以走了很多弯路,也去修苦行。这里就提到,其实修「六度」才是正确的途径。要是修苦行,其实是在走弯路

「修行凡夫苦行之心」。凡夫有的时候认为:一修行就是要吃苦,要修苦行。其实不是这样的,真正的成佛之路是六度(六波罗蜜。修六度就可以成佛,不需要再走很多的弯路。广钦老和尚到了晚年,在总结自己的过去时说:在山林中打坐不吃东西,饿了实在找不到什么吃的,就吃点草,吃点水果,现在想想其实没那个必要。甚至说:过去年轻时候,有些苦行都是无之举我尝试过了才知道那个是无意义的。其实真理实相是很简单的,把自己打扫干净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去极端去修苦行。很多修行人对于经典了解少,不知道佛陀已经总结出来「六度」六条捷径,不知道自己就瞎摸索,走了些弯路。修苦行其实是走弯路,所以说这是凡夫修苦行之心。大家不要认为,某某寺庙的师父们很苦啊!比如说住在野外,露天,然后天天乞讨,衣服上全是补丁,那就一定是正确的道路,其实不然。修「六度」才是修行正确的道路。如果纯修苦行不修六度,也不学经论,不了解佛法的甚深的内涵,不了解已经成佛的成功者对你的指引,那就是自己耽误自己,《涅槃经》不倡导我们盲目修苦行。

有的师兄也问,说某某寺庙的师父冒着三四十度的高温去拜什么山,去朝山了,还说汗水流衣服都湿透了等等。就问我对这样的行为有什么看法?我说暂时不发表看法。他要是觉得,这种行为中他受益了、他的心清净了、业障消除了、乐在其中,那这是他的自由。但是按照《涅槃经》来讲的话,佛陀一再强调的修行方法是六度。不仅仅是《涅槃经》,在大藏经的很多经典中,佛都在告诉我们六度六波罗蜜。六度在很多经中都很推崇的,但是现在很多修行人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按照六度去修。或是六度只偏向某一度,忽略其他。比如说爱布施的只做布施,爱听经的只听经,爱打坐的只打坐,其他五度都不修、不做。很多修行人都偏颇了,不能够圆满六度,这是个问题但要是深入经藏去了解一下,你便会知道「六度」是佛无数次提到的。这捷径的路线很明确地放在这里,为什么就是不去做呢?

比如,我们把「成佛」比喻成一次考试,要想成佛你必须通过六门功课的考试,那「六度」的六门功课你必须都及格,考试成功可以成佛了。但是有的人不了解成佛必须有六门功课都要考试,就跑去修别的了,那就偏了。所以大家凡是学了圆觉经解深密经、学了《涅槃经》,或者学了各种各样的经典,只要是大藏经里的就会发现「六度」太重要了,大家要广泛地传播六波罗蜜六度的重要性!让所有的佛学修行人、佛家弟子都了解六度,这是必经之路,不要再走歪浪费时间了,千万不要浪费时间了!

不要以为修苦行我就一定比谁高尚,那就是很著相、很我了。可能有的人会问:这怎么可能著我,怎么可能著相,我穿破衣烂衫,我饿着不贪吃贪喝的,财睡我都放下了,怎么会很著相、很著我呢?实际上这是非常著我、著相的,你在著我在修苦行,我在消业障的相,认为真的有业障可消,真的有这个「我」可以通过消业障的方式净化自己

甚至可以这样讲:纯修苦行、不修「六度」的人,绝对是没觉悟的人!绝对!纯修苦行不修六度的人,他是没开悟、觉悟的人!觉悟者不会认为修行是吃苦,也不会认为修行是苦,更不会认为要极端去吃苦,不会的!因为极端已经偏离了中道,觉悟者走的是中道,一旦偏离中道,就不是觉悟者。并非是贬低这些人,但如果这些人有一天真的彻悟之后,他也会像广钦老和尚说的那样:我过去有些行为,其实没那个必要。太把梦当真了,所以认为有必要,认为真的有这个「我」,有「我」这个业障很重,有「我」有「业」要去消。要真的悟了,安处于「常乐我净」的空性当中,本来无一物,了解到我一直就不生不灭,在幻有中经历这些事,在幻有中享受或者承受因果,仅此而已!真空和幻有是可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而「真我」这个不生不灭的本体作为一个经历体验者,是没有任何的痛苦可言,仅仅是经历体验在其中。

大家要经常想想弥勒佛菩萨,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笑的是哪些可笑之人?无论你是认真修还是不认真修,你是贪痴的还是不贪嗔痴的,弥勒佛菩萨都在笑你,为什么?因为这一切都梦,你当真了,他就笑你。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梦,但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当真。所以说要修习,修习佛法,要熏修,无数次地熏修

【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有苦行者,无有是处。】

释迦牟尼佛觉悟之后,临涅槃了告诉弟子,说:世间要是有谁,比如沙门、婆罗门、天人、魔、梵天、人,要是有任何人说如来过去现在未来曾修过苦行,这不是实话「无有是处」不可能的

真正的如来是法身不生不灭,没修过苦行。若就着相来说相,他是修过苦行。这里就把苦行完全归回了相中,苦行这个事情就是相里的游戏。苦行其实跟真理实相没有直接关系,苦行是相里的苦行而已它跟觉悟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佛陀在《大涅槃经》上册也讲过:如果说修苦行那就是修行者的话,我只要吃苦就是在修行的话,那么牛狗都很苦,它们都是修行人吗?都在修行吗?不是这样。佛法的内涵是「觉悟实相」,不是让你去吃苦的,更不是盲目吃苦,是走中道啊佛陀觉悟之后是倡导大家走中道的,从来没有说要去极端做什么事。有的师兄也会问,像楞严经梵网经里面提的「燃指供佛」、「烧香疤」之事,那是体现了一种虔诚之心,在修行过程中的一种诚心,但并不是做了这件事就一定会觉悟。只是在相里做这件事情,可能对你来说有深刻的意义就类似磕大头,从这里磕到五台山、九华山之类的,对你个人来讲有深刻的意义,认为有好处,你认为对你的觉悟有好处那你就去做,但并不意味着只要这样做就一定比其他人高尚,「燃指供佛」的人就比没烧手指头的人高尚,不是这样的佛法是「觉悟之法」,所以到最后看的是觉悟程度、解脱程度、快乐程度,而不是你的吃苦程度。

可千万别听说吃苦不代表修行就放逸了,佛法不是说要吃苦而是说要觉悟,那好,那我就继续「财睡」,吃乐吧。反正吃苦不是修行,这也是不对的又陷入到纵欲的极端了,是极端不是中道。佛法是节制的智慧,是适度的、是有理性的、是清楚明白地过好每一天的生活,这是佛法而不是走向任何形式的极端,无论纵欲还是去盲目吃苦都是极端。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杂食之身,以有食身故,现在无有无边之身。言本无者,本无三十七助道法,以无三十七助道法故,现在具有杂食之身。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有杂食身者,无有是处。】

佛陀说:我过去跟大家一样,也吃肉、吃菜、吃水果,一样什么都吃。我的肉身也是累积了很多的业障,要是按照过去的那种生活方式继续的话,我现在也不可能证得法身的无边之身。本无呢?我过去其实也没有了解什么是三十七道品至于怎么样通过修行三十七道品来成佛我过去也不了解。现在是了解了,虽然现在肉身上看还是杂食之身,无论是沙门、婆罗门、天界、魔界、梵天、人界,没有人说如来现在过去或者未来有杂食身。大家都知道,成佛了就证得了法身,不会有人再去讥笑说这个佛有肉身,还杂七杂八吃好多食物,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一切法中取著之心,以是事故,现在无有毕竟空定。】

佛陀接着说:我过去也很贪著一切法,在修习菩萨道的时候,在因地修习的时候,我跟在座的诸位一样,也很希望多听一部经,多学一部经,也比较执著法。要是按照过去的那种状态我现在是不可能证得毕竟的空定的。那么后来就是放下了执著,所以才证得了「毕竟空定」啊。

【言本无者,我本无有中道实义,以无中道真实义故,于一切法则有著心。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说一切法是有相者,无有是处。】

我过去也没有了解什么是中道,也经常走极端,本来是荣华富贵享尽的王子,然后出家修道修苦行。我从一个纵欲的极端到另一个禁欲的极端,到最后了解了中道,才是真正的实义,故「于一切法则有著心」。

其实我现在觉悟之后了解:不走中道那必定是在执著,只要不走中道那一定是有执著,大家可以分析一下。在不停放松、放空,松松松空空空的状态,完全像虚空一样空定的存在着,那是一个随然适度的状态,绝对不会走极端的。如果很走极端,总是跟别人起冲突、著相,那肯定还没觉悟。

佛陀接着说:所以现在因为觉悟了、成佛了,所以一切的沙门、婆罗门、天界、魔界、梵天、人都说如来过去现在未来从来无所,都说如来无所著,不会说如来执著一切法相的。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所以今天的重点主要是「中道」两个字,大家仔细地体味中道。什么样状态的人或者圣人才能够证得究竟了义的中道?绝对是任何执著都放下的,有所执著的人不可能证得中道大家要仔细考虑佛讲的中道,不是说我有「小我」,我用「小我」去判断一下,然后取个尺子量一量,取中间这样的中道,不是的。它是「无我」状态下一种很随然、很如如的、很任运的那种状态,获得的一种本来面目,这就是中道。中道是「无我」获得的,如果是有我获得的,那还是在执著状态中,就不是佛所讲的中道。任何偏离中道的说法、做法和想法,都不是觉悟者的说法、做法和想法。所以「中道」真的相当的重要。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65.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25课·中道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9

第279课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上节课谈完怎么分自己的舍利之后,涅槃法会上的一切大众都非常地难过。佛陀劝大家「莫大愁恼」!【佛复告诸大众,汝等莫大愁苦,我今于此垂欲涅槃,若戒若归、若常无常、三宝、四谛、六波罗蜜、十二因缘,有...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7 | 涅盘经

各位尊者、菩萨:大家好!就在今天上午,听闻一个消息:我一直非常敬重的大德——梦参老和尚,已经示寂。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感应也是相当的明显。在这里,如果说醍醐这几年讲法有一点点微薄功德的话,把这些功德都回向给伟大的梦参老和尚。其实,不管梦参老和尚去到哪里,哪里都是净土,我们也不需要特定地、特意地祝他...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又到了晚间,又再一次地坐在水晶莲花上的本师面前。很高兴,很多师兄也都坐在这里了。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五卷——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三。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五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三这一卷的内容跟第三十四卷息息相关。【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云何名因亦是过去、现在、未来,果亦...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值此感恩佳节,向我们的本师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表示我们的感恩。从今天起,醍醐也进一步地向本师学习,在讲法的时候以盘腿打坐的姿势来讲,因为想起若干年前我们的本师讲法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姿势,所以又找到了一点禅修课的感觉。我们接着来看《涅槃经》的第三十四卷。【善男子,善有三种,...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涅槃经》的第三十四卷。上节课佛陀提醒我们,修行者不要过于执著法相。如果执著法相的话,「不名为善」,那是不好的,也不能摧坏各种疑惑之网,可能还增加更多的疑惑。【迦葉复言:世尊,如是人者,本自不疑,云何说言不坏疑网?】迦叶就问说,世尊啊,像那些执著法相、执著某些...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6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涅槃经》。今天已经到了第三十四卷,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二。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四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二【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实义,二者、假名。】佛陀对迦叶菩萨说:迦叶呀善男子,菩萨那么多,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真实的,一种是徒有虚名(一种是名实相符,一种是名不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