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21课·空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5)《大般涅槃经》讲解825

00:00

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无边誓愿断。

大家好!

上节课我们讲到,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了教化众生的需要,可能会软硬兼施,采用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有一些善方便可能暂时让自己的弟子都不能理解,但是时间久了总会理解的时间能够冲刷一切也能证明一切,所以我们看待事物不要只看一时一地,一定要退远了看,一定要看得很长远。

接下来,佛陀说迦叶,善男子,你刚才质疑我为什么要骂提婆达多,使得他生起了嗔恨心,造作重业。

【善男子,我于尔时实不骂辱提婆达多,提婆达多亦不愚痴食人涕唾,亦不生于恶趣之中阿鼻地狱受罪一劫,亦不坏僧、出佛身血,亦不违犯四重之罪、诽谤正法大乘经典,非一阐提,亦非声闻、辟支佛也。】

迦叶,你刚才可能又著相了,又盯着相去看了,对吗?在你感觉我在骂他侮辱他,说他愚痴没有智慧,以别人的鼻涕和唾液为食,但是你又忘了透过相。如果你透过的话,哪里有我?哪里有提婆达多?哪里有提婆达多的愚痴,食人涕唾啊?如果你透过,哪里有恶道恶趣?哪里有阿鼻地狱?哪里有提婆达多受罪一个大劫?哪里有他伤害佛出佛身血?哪里有一个叫提婆达多的人违了「杀妄」四重戒?哪里有人诽谤正法诽谤大乘经典?你一定要透过去看,迦叶哪里有一阐提?提婆达多不是所谓的一阐提,也无所谓声闻、辟支佛。

【善男子,提婆达多者,实非声闻、缘觉境界,唯是诸佛之所知见。】

善男子,迦叶,提婆达多这事情,只是幻化中戏里的角色而已,在诸佛如来那里,本来无有空中花,也没有某朵花的花瓣萎落了。在诸佛如来那里,也没有谁坏佛身血,也没有一阐提,没有辟支佛,没有声闻,甚至没有佛。

【善男子,是故汝今不应难言:如来何缘诃责骂辱提婆达多?】

所以,迦叶,你怎么又盯着相,著相了呢?在相里固然有种种的善巧方便,但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又忘记了,对不对?你甚至质疑佛骂了提婆达多,使他起嗔恨,他才开始出佛身血造作重业的他下地狱怪你,你要不骂他,不就没事了吗?

你只看这一个环节,我为什么骂他不骂你呀,迦叶?我为什么骂提婆达多不骂阿难?有没有原因,你也不考虑吗?另外,你又著相了是不是?

【汝于诸佛所有境界,不应如是生于疑网。】

迦叶,你有的时候很懂诸佛如来的境界他们的想法,有的时候又很不懂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譬如甘蔗,数数煎煮得种种味;我亦如是,从佛数闻多得法味,】

迦叶菩萨有点不好意思,其实他的发问当然也是随顺众生在问了,然后他也装得有点不好意思。

迦叶师父,每一次听您讲法我都能得到更多的智慧,就好像甘蔗,每多一次煎煮就会多得到一种味道。

甘蔗每多煮一次就得到一种味道,我听您讲法每听一次就多得到一种味道意思是您别走,多多给我们讲法。您每次讲法我都能够长智慧,我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所进步所以,佛陀您讲法很重要,千万不要走隐含的是这种含义。

您讲法讲这么多次了,我真是每一次都不厌倦,每次都不一样,每次对我都有震撼。所以说听您讲法的次数越多,我得到的法的味道越多法味,法之味道,每一次多听一点我就多学一点,就多增长一些智慧。

【所谓出味、离欲味、寂灭味、道味。】

我都听来了什么智慧呢?

听您讲法我获得:出味——出离于的味道,总是不由自主地去著相,一听您讲法就跳出来了;离欲味——您的讲法让我有一种很超离,很旷远的感觉,在您洗刷下,「五欲六尘」对我们的吸引就完全没有了;寂灭味——您的讲法充满着一种寂灭的味道,能够彻底地让众生安静下来;道味——宇宙大道的道,您的讲法充满了真理实相的味道,充满了「道」本身的味道,越品越有味道。

我们仔细体味一下这个「味道」。「味道」这个词,我们整天用「味道」——理解好像是滋味一样实际上味「道」味「道」,品味「道」,这个词其实很深刻味「道」味「道」,品味「道」,「道」之味,很有「味道」你要品,品着品着就入到「道」中去了,很有「味道」。

【世尊,譬如真金,数数烧打,镕销炼冶,转更明净调和柔软,光色微妙,其价难量,然后乃为人天宝重。】

这个时候迦叶赞美佛说我明白了,我理解了,我再也不会误解您了。您为什么骂辱提婆达多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那样做,我全明白了。

世尊,就好像「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好金子要经过无数次的烧融化冶炼,慢慢地越来越明净越来越纯净,然后调和柔软,光色微妙,这个金子纯度越高价值越难量,然后就被人界和天界的人视为最珍贵的宝物了。

金子真的要经过无数次的烧打冶炼我们作为您的弟子其实也需要您的讲法,然后来无数次的烧打冶炼。我们每一次自以为良好的时候就会犯错误,然后一纠正,我们又提升了。意思是师父,您不要走,再多多地烧打、冶炼我们吧把我们内在的佛性完全锻造出来吧!

【世尊,如来亦尔,郑重咨问,则得闻见甚深之义,令深行者受持奉修,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后为诸人天所宗恭敬供养。】

佛陀,您就是这样子——您就好像是烧打、冶炼金子的金匠一样,我们作为您的弟子,在您的烧打、冶炼之下才能成才!我们要认真地向您发问、咨询,在您的讲说、开示之下,慢慢地了解甚深的佛法大意,使得认真的修行者慢慢地受持和奉行您的教法,使无量的众生都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后我们慢慢地就会被一切人界和天界的众生所尊敬、爱戴、供养。

有句话讲:你若是爱你的价值,你就要给这个世界创造价值。这些被佛陀认真地烧打、冶炼过的弟子们,慢慢地成就了、成才了,被一切人界、天界的众生所尊敬、供养、爱护。所以没有师父就没有弟子,师父优秀,弟子就优秀;如果师父走偏了,弟子也会走偏。所以,佛陀曾经对阿难说:善知识在一个人成就的道路上起着关键的、百分之百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八十的作用。善知识在你成就的道路上起着百分之百的作用。

【尔时,佛赞迦葉菩萨:善哉!善哉!菩萨摩诃萨为欲利益诸众生故,咨启如来如是深义。】

这个时候,佛陀也赞美迦叶:善哉!善哉!菩萨摩诃萨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才做种种的提问。有些问题你们其实已经不需要问了,因为你们心中有答案了,但是为了利益众生,你一问,我一讲,众生就听到了,你们是为了利益众生才发问的。善哉!善哉!太珍贵了太难得了

【善男子,以是义故,我随汝意,说于大乘方等甚深秘密之法,所谓极爱如一子地。】

善男子,迦叶,我明白你的心,你是为了利益众生才问的,当然我也是为了利益众生而答的,我们一起来探讨大乘方等经典甚深微妙的含义。刚才提到菩萨摩诃萨爱众生像爱自己唯一的孩子一样,爱到极致,所以有的时候惩罚孩子也是因为爱,而不是真的恨。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修慈悲喜得一子地者,修舍心时,复得何地?

迦叶菩萨又继续问:世尊,如果说诸位菩萨们修习慈悲心,修习喜心能够证得这种爱众生如同爱自己唯一的孩子一样的境界的话,那么修习「慈悲喜舍」的「舍心」时会怎样呢?「慈悲」讲了,「喜」也讲了,那么修习「舍心」的时候能够达至何种程度,得到什么境界呢?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善知时,知我欲说,汝则咨问。】

佛言:善男子,迦叶,你太懂我了——真的是知道什么时间问什么样的问题。你知道我正准备说这个话题呢,你就问出来了。(我正准备说菩萨摩诃萨修习「舍心」会证得什么样的境界和程度,你正好就问,真好!)

【菩萨摩诃萨修舍心时,则得住于空平等地,】

「慈悲喜舍」,你要是修「舍心」——舍掉了一切,其实就是放下了一切,放下了一切执著。如果菩萨们修习「舍心」,慢慢地就会住于空平等地。

【如须菩提。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空平等地,则不见有父母、兄弟、姊妹、儿息、亲族、知识、怨憎中人,乃至不见阴、界、诸入、众生、寿命。】

如果你们修「舍心」,放下一切执著,无所住。修着、修着,你们就跟须菩提一样了(须菩提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最了解空性的)。如果你们总是舍、舍、舍……,修「舍心」,慢慢地你们就会住于空平等地,不见有父母相、兄弟姐妹相、儿相、亲族相、知识相怨憎中人相,也不见有五阴、六入、十八处这些,也不见有众生的寿命相。

【善男子,譬如虚空无有父母、兄弟、妻子,乃至无有众生、寿命;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父母乃至寿命。】

诸法的本体也是空。法因相而起,因相而灭,相灭则法灭。一切所谓的客观规律也是针对来说的——做一个归纳和概括,没有也无所谓「法」。法也是,法之尘相。

那么,到最后如果你修习「空」,修习到空平等地,放下了一切的执著——对于「我」的执著、对于「法」的执著、对于「空」的执著,完全放下的话,你就会入到这种境界——没有父母、兄弟、妻子、众生、寿命。

这一切只有经常打坐的师兄容易了解。所以,佛经中的很多子,你要是经常打坐,你一看就懂;要是不打坐,你就觉得很抽象、很难懂很晦涩。

【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亦复如是,其心平等如彼虚空。】

所以经常打坐,就很容易理解一切法空、一切法平等。

空中的花和空中的花都平等,空中的花和空中的石头都平等。

【何以故?善能修习诸空法故。】

修习「空」法就意味着你要多修禅定,如果你不修禅定,理论上理解了「空」,根本上却做不到「空」。口头上说「空」,实际上是执著,根本做不到「空」。要想做到,必须打坐。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空?】

迦叶菩萨问佛:世尊,为什么说「空」呢?

【善男子,空者,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无所有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

佛陀回答说:善男子,「空」——含义太广泛了:「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无所有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

【菩萨摩诃萨云何观于内空?是菩萨摩诃萨观内法空,是内法空谓无父母、怨亲中人、众生、寿命、常乐我净、如来法僧、所有财物。是内法中虽有佛性,而是佛性非内非外。所以者何?佛性常住无变易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观于内空。】

下面就逐个地讲,什么是「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无所有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

「内空」指的是内法空。「内法空」就是你的意识其实是空的,你意识到了有父母有冤家对头有亲属有众生有寿命有常乐我净有如来有法有僧,有一切常住的财物,你意识到了这些。而你的意识是什么?谁是你?意识心念的动本身就是个,以去观测到的东西,你能信任吗?

比如说,你戴上色眼镜看到这、看到那,有色眼镜本来就是假的、空的,你看到的东西能信以为真吗?

「内法空」是说意识本身是个,是「空」的。

「虽有佛性,而是佛性非内非外」,所以,众生身上虽然有佛性,但是,你没有办法讲佛性在我里面,还是在我外面。因为佛性到处遍在,常住不变,无所谓内外。不能讲佛性是我里面的,还是我外面的。

这个就是菩萨摩诃萨观于「内空」。

【外空者,亦复如是,无有内法。内外空者亦复如是。】

什么是「外空」呢?类似无有内法什么是外?无有内外。

经常打坐的师兄闭上眼睛,就知道,哪有内外?都是一体。内外只是个幻觉,是虚妄中的辨识、分别。既然没有内也就没有外,所以外法也空。

既然意识是空的,你对于内外的意识是空的,内外就成了空了。

什么是「内外空」呢?

刚才也讲闭上眼睛很容易理解,大家闭上眼睛,睁着眼睛无法理解的。闭上了眼睛,你告诉我「哪里是内,哪里是外?」你拍着胸脯说:我胸脯内是内,胸脯外是外。哪里有你的胸脯?你的手接触到你的肉身,你感觉这是固态的。像个墙壁,我的胸脯像个墙壁,阻隔内脏和外面的联系。你认为胸脯是面墙壁,这是你的第六意识认识的结果。而第六意识是什么?心念著相的分别而已。本质里无有相,你认为这里有墙壁,就好像你认为有空中的花似的,所以说「内外空」。

【善男子,唯有如来、法、僧、佛性不在二空。何以故?如是四法常乐我净,是故四法不名为空。是名内外俱空。】

迦叶,唯有如来、法、僧、佛性,无所谓内、外。常乐我净无所谓内外,它就是本体本然的状态。所以说「内外俱空」。

内外是虚妄的,是你的分别造出来的,里边、外边、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好的、坏的都是你的分别、你的妄念造出来,本质里是没有这些分别的。

【善男子,有为空者,有为之法悉皆是空,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常乐我净空、众生寿命如来法僧第一义空。是中佛性非有为故,是故佛性非有为法空。是名有为空。】

接下来,佛陀又讲:迦叶,善男子,什么是「有为空」呢?

有为之法悉皆是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都是幻灭的,都是生生灭灭,生住异灭。有为法是空的——不管它里边、外边都是你在相上作分别,都是空的。有为法都是空的,但是有为法中蕴涵着一种不空的东西——佛性。佛性非有为法,佛性常住不变,不是有为法有为法是空的,而佛性不是有为法,所以佛性其实不是空的。

你对于佛性的认知可以讲是空的,你的认知是个妄,也是第六意识,可以讲空,但是佛性的本体是不空的。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观无为空?是无为法悉皆是空,所谓无常、苦、不净、无我、阴、界、入、众生、寿命相、有为、有漏、内法、外法。无为法中佛等四法,非有为非无为,性是善故非无为,性常住故非有为。是名菩萨观无为空。】

什么是「无为空」啊?

「无为」怎么也空了呢?「无为」是针对「有为」来讲的法,对不对?承认了有,就说相无常相很苦相不净相无我,所以讲五阴、六入、十八界,都是就来说的。「无为法」是指的什么?让你不著的法。

因为你著相,所以有让你不著相的法。针对着而生的无为之法也是空的。因为本身不存在。这是空中的花,我消灭空中花的方法,它是不是空的?因为空中花本不存在,所以消灭空中花的方法也是一种。你感觉它好像存在,其实不存在。

那么佛性什么样子呢?佛性是善故。所以不是无为的(因为它不是无为的,所以才是善的。如果是完全的「无为」,什么都不做,就无所谓善恶了。佛性是善,不是「无为」;佛性又常住,它不是「有为」(如果是「有为」,它就不常住了佛性常住,所以非有为。所以佛性非常的复杂,「非有为非无为」——这是佛性。

【云何菩萨摩诃萨观无始空?是菩萨摩诃萨见生死无始皆悉空寂。】

接下来,讲什么是「无始空」了。

没有开始——「无始」。什么是「无始空」呢?菩萨摩诃萨看到生死轮回没有开始,一直讲「无始劫」以来,没有开始的那个「开始」,我们找不到那个「开始」,找不到「开始」那就说明「空」嘛!你找不到「开始」,为什么?因为。不知道怎么突然就来了,没有固定的可以找到一个明确点的开始,所以说明它是空的。本性是空的,没有真正的开始。

【所谓空者,常乐我净皆悉空寂无有变易,众生、寿命、三宝、佛性及无为法。是名菩萨观无始空。】

没有开始,所以空——「无始空」。你找不到最开始,风一吹,海上这么多浪,哪个浪是第一个,你找不到第一个。「怎么一起全都起来了呢?」——人的就是这样的妄想一起,全都起来了,哪一念是第一念?找不到。——「无始空」。

【云何菩萨观于性空?】

为什么说「性空」呢?「性空缘起,缘起性空」。

【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本性皆空。谓阴、界、入、常、无常、苦、乐、净、不净、我、无我,观如是等一切诸法不见本性。是名菩萨摩诃萨观于性空。】

「性空」指的是一切事相没有个我的一种不变的属性,看一切都是虚妄、都是空的,观一切法本性都是空的。五阴、十八界、六入、常、无常、苦、乐、净、不净,你仔细剖析,如梦如幻。观一切诸法不见本性,是故「性空」。

【云何菩萨摩诃萨观无所有空?如人无子言舍宅空,毕竟观空无有亲爱。愚痴之人言诸方空,贫穷之人言一切空,如是所计或空或非空。】

什么是「无所有空」呢?

好像一个人家里没孩子,老两口在家里呆着,屋子里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没有亲爱眷属。愚痴的人说: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没有。贫穷的人说:一切都空,我穷得什么都没有了。类似于这样子。什么都没有的这种空——「无所有空」。

【菩萨观时,如贫穷人一切皆空。是名菩萨摩诃萨观无所有空。】

菩萨摩诃萨观一切相本来无一物,就是「无所有空」你要是不能理解,闭上眼睛打坐,就能理解。闭上眼睛感受这个本体,「无所有空」,本来无有一切。根尘结,六识用,造出了幻梦。本来无所有,这就是「无所有空」。

【云何菩萨摩诃萨观第一义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第一义时,是眼生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去无所至,】

什么是「第一义空」呢?

佛陀打个比方:就好像眼睛生出来的时候,你也不知道眼睛从哪儿来的。胎儿从受精卵发育的时候,长着、长着就长出眼睛来了,从哪儿来的呢?不好说。眼睛怎么就出现了呢?眼睛消失的时候,人老了,老着、老着,死掉了。人消失的时候眼睛去哪里了?不知道。人消失的时候,眼睛跟着慢慢地消失了。假设一个人去世了,他也不被火化,他也会腐烂眼睛从哪儿来的?到哪儿去了?说不好的——无所来无所去。

【本无今有,已有还无,】

本来没有的,长出来的,有的长着、长着又没了。

【推其实性,无眼无主。】

仔细想想,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好像从来没有过一样。

【如眼无性,一切诸法亦复如是。】

好像眼睛不知道从哪儿来的,长出来了;也不知道去哪儿了,又没了。一切诸法、一切相都是这样的,不知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何等名为第一义空?有业有报,不见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义空。是名菩萨摩诃萨观第一义空。】

什么是「第一义空」?

进一步又说:你看,无始劫以来众生就在轮回,无始劫以来怎么开始了呢?为什么就开始了?轮回中众生的关系就是业和业的关系,是债和债务的关系,是报和报的关系。怎么就有这些业和报了呢?怎么就有债了?讲不清楚。讲不清楚的,所以说无明;你要讲清楚,就不叫无明了。不知道怎么就有了轮回,然后就一圈一圈地转啊转。你欠我的债,我欠你的债,讨来讨去,互相捆缚着对方,出不来。无始劫以来就开始有业、有报,看不到谁是第一个作的人,谁第一个造了业,使得后面一圈一圈的轮回就转起来了,不知道。

「如是空法名第一义空」。第一义,你研究到最深处,觉得幻相就是个妄。不知道怎么来的,也不知道怎么走的无法解释这就是个,所以,这是「第一义空」。

性空和缘起性空,是一种本然的状态;缘起,是偶然性突发的事件,梦幻泡影一般的。性空缘起——性空讲空,缘起讲有;空有结合性空缘起,缘起性空。

【云何菩萨摩诃萨观于空空?是空空中,乃是声闻、辟支佛等所迷没处。】

为什么说「空」也是空的呢?

「空」也是空,你不要执著那个「空」。声闻、缘觉执著那个「空」,所以他们就埋没在里面了。

好像走一片沼泽地——「空」的沼泽地,声闻、缘觉走着、走着,就陷进去,没出来,埋在里边了,消失在里面了。

【善男子,是有是无,是名空空;是是非是,是名空空。善男子,十住菩萨尚于是中通达少分犹如微尘,况复余人!】

迦叶,说是空,不是真的空;说它有,也不是真的有是有是无(说它有也不是真的有说它空其实也不是真的空)。你说的真的「空」,它真的有幻化吗?有,还是有幻化!

「是是非是」,看上去是的,但是实际上推一下又不是的,很难讲它,是「空空」。说它空也不是真空——什么都没有,你要是陷在绝对的真空里,又错了。

善男子,这个地方比较难理解,就是十住菩萨关于「空空」、「第一义空」,也只能通达一小部分,像微尘一样的一小部分,别说其他人了!

十住位的菩萨都不能完全理解什么叫做「第一义空」、「空空」。

【善男子,如是空空,亦不同于声闻所得空空三昧。是名菩萨观于空空。】

有的时候,声闻乘的人说:我证得了「空空三昧」了。但是佛讲的「空空」和声闻、缘觉证得的「空空」还是不大一样。就连现在我们大家在谈论佛所讲的法,以我们的角度去理解,未必就完全等同于佛的角度的理解。

「是名菩萨观于空空」。这是很复杂的,需要你去参,需要你去修证,需要你打坐,一定要打坐,去理解佛法甚深的含义。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观于大空?善男子,言大空者,谓般若波罗蜜。是名大空。】

善男子,迦叶,什么是「大空」呢?「大空」——指的是般若波罗蜜——智慧到彼岸。到达智慧的彼岸,「是名大空」。

明明是空,怎么还到彼岸呢?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得如是空门,则得住于虚空等地。善男子,我今于是大众之中说如是等诸空义时,有十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即得住于虚空等地。】

什么叫「大空」?「空空」讲完了,「空」也是空的,不要执著「空」。之后告诉你,其实有一种完美的存在状态——「常乐我净」。「常乐我净」的存在状态就是「大空」——般若波罗蜜(彼岸的意思),这是究竟圆满的自在之地。

所以,你修佛要是修到虚无主义,修到绝望,修到什么都不想做,提不起精神来,那是陷入到「空」中了,就执著「空」了。

佛告诉你:「空」也是空的,不要执著,继续修,修到「大空」,修到「般若波罗蜜」修到真正的彼岸——常乐我净无比的自在。所以,菩萨摩诃萨如果修到「大空」,就能够住在真正的虚空平等地了。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我今天在大众中讲说空义的时候,讲说如上所说的「内空」、「外空」、「内外空」等等,一直到「第一义空」、「空空」、「大空」的时候,有十条恒河沙那么多数不清的菩萨摩诃萨,就安住在虚空平等地当中了。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是地已,于一切法中无有滞碍系缚拘执,心无迷闷。】

如果你参透了刚才佛讲的从「内空」、「外空」,一直到「第一义空」,到「空空」,到「大空」,一直参到这都完满地理解了,那么你就是一个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都没有障碍了,一切法你都能理解了,你就不会有执著,心就再也不会迷闷了。前提是你要参到,要证得,要多打坐,一定要多打坐。

【以是义故,名虚空等地。善男子,譬如虚空,于可爱色不生贪著,不爱色中不生嗔恚;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亦复如是,于好恶色心无贪恚。】

你如果能够经常地修习「虚空等地」这种空观(经常打坐,观一切如梦幻),那么你看到可爱的一切色相,不会生起贪著看到不可爱的色相,不会生起嗔恨。只有这样,对于好的、坏的,你的心都不会动摇,非常稳定,好像虚空一样,非常广大,没有跟虚空相对应的任何事物,你就能够包容、容受一切事物。

【善男子,譬如虚空广大无对,悉能容受一切诸物;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亦复如是,广大无对,悉能容受一切诸法。以是义故,复得名为虚空等地。】

菩萨摩诃萨如果安住在这样的境地当中,心像虚空一样广大,无所应对,无所对照,能够包容一切诸法,涵摄一切诸法,故得名为虚空等地。

所以说,佛法概括为一个字是「空」,但是,这个「空」,你要理解对。「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无所有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这就是佛法的关于「空」的一切内容。

而是佛性非内非外。

佛性常住无变易。

有为之法悉皆是空。

佛性是善故非无为。

佛性常住故非有为。

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本性皆空。

一切诸法不见本性。

因为了悟了「空」,所以就不再执著任何事物。当真正地完全不执著的时候,就真正地解脱了。凡事可以做,但是不能执著。如果真的总是悟到这个空性——「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那么谁去执著?执著什么?谁去执著?执著什么?

………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69.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21课·空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第276课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大般涅槃经》的《后分》部分——遗教品第一。遗教品第一【尔时,佛告阿难普及大众,吾灭度后,汝等四众,当勤护持我大涅槃。】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及与会的所有大众们说:我灭度之后,你们这些四众弟子们,一定要精勤地护持我的「大般涅槃之法」呀!此次我在涅槃法会上讲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3

第273课「文殊师利,菩提者,不可以身觉,不可以心觉。何以故?身是无知,如草木故;心者虚诳,不真实故。」——《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阿难依照佛陀的吩咐,把做过自己五百世父亲的梵志须跋陀带到了娑罗树林中佛陀的面前。这个一百二十岁的梵志须跋陀已经证得了五种神通,来了之后...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虚空无法被时间所限制,虚空没有挂碍,佛性就像虚空一样。接着迦叶菩萨对佛说...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8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上节课,佛陀打比方,用恒河来比喻涅槃之河,说有的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先沉下去了,被水淹没了,不久之后又出来了,出离水面了,结果没呆多长时间又沉下去了,又被水淹没了。为什么呢?明明都遇到了涅槃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6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涅槃经》。今天已经到了第三十四卷,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二。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四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二【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实义,二者、假名。】佛陀对迦叶菩萨说:迦叶呀善男子,菩萨那么多,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真实的,一种是徒有虚名(一种是名实相符,一种是名不副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0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了善星比丘的故事,很多师兄也很惊讶,竟然不知道佛陀身边除了提婆达多之外,还有一个反面角色。我们继续来看《涅槃经》第三十三卷。【善男子,我于一时与善星比丘住王舍城。尔时,城中有一尼乾名曰苦得,常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