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17课·慈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5)《大般涅槃经》讲解691

00:00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好!上节课的最后,佛陀对迦叶菩萨说:「所有善根,慈为根本」。一切声闻缘觉菩萨和诸佛如来,他们所有的善根,「慈」是根本把自己完全放下完全忘掉,舍己为人的那种慈爱是一切善根的根本。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习慈心,能生如是无量善根,所谓不净、出息入息、无常生灭、四念处、七方便、三观处、十二因缘、无我等观、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见道、修道、正、勤、如意、诸根、诸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四禅、四无量心、八解脱、八胜处、十一切入、空无相愿无诤三昧、知他心智及诸神通、知本际智、声闻智、缘觉智、菩萨智、佛智。善男子,如是等法,慈为根本。

佛陀说迦叶,因为菩萨摩诃萨修习慈心的缘故,心里怀着慈心的缘故,所以才能够产生一切的佛法。无论是不净观、观呼吸、无常生灭、四念处、七方便、三观处、十二因缘、无我等等,以及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这些是在楞严经中提到的),见道、修道、正、勤、如意、诸根、诸力、七菩提分、八圣道这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然后四禅、四无量心、八解脱、八胜处、十一切入、空无相愿无诤三昧知他心智及诸神通,知本际智、声闻智、缘觉智、菩萨智、佛智,这一切一切的佛法内容全都是从慈悲的「慈」,从慈心这里生出来的。

所以,慈悲的「慈」非常的重要我们从佛陀过去世的故事中也能了解——「以身饲虎割肉喂鹰,或者为了半个偈颂舍掉自己的肉身……一切都体现了一种无我的大慈同体的大悲」。这一点正是佛法的根本也是佛法区别于外道法的根本外道法侧重于自己的解脱会多一点,也讲博爱,但是把自己完全舍掉这种几乎只有佛法里讲了。佛法等于把这种慈悲的「慈」,就是把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这是我们了解的。

善男子,以是义故,慈是真实,非虚妄也。

佛陀说善男子,以上所有这些法,「慈」是一切的根本。「慈」是真实,并非虚妄。相是虚妄的,但是这种「慈」,是一个甚深的根机。祂就如同「常乐我净」的佛性是一样永存的,大家要了解所以你在修习佛法的时候,你所付出的一切绝对不是虚妄的在相上因为生灭变化,我们讲相虚妄的。但是你的慈爱、你的善这个是绝对真实的绝对不虚妄的一个人的好,一个人的善,绝对不是虚妄的遇到不同的事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去表现,但是这种」、这种本身,绝对是真实的

【若有人问:谁是一切诸善根本?当言慈是。以是义故,慈是真实,非虚妄也。】

「慈」就是一切善、一切善根的根本。「慈」是真实不是虚妄的。

【善男子,能为善者名实思惟,实思惟者即名为慈。

佛陀说:有的人爱行善,的本质里就是善纯净纯善的),这种纯净纯善,是来自佛性的一种直接的体现,这是真实的思惟而这种真实的思惟就是「慈」,「慈」就是如来。这里讲慈悲的「慈」,「慈」就是如来

慈即如来,慈即大乘;大乘即慈,慈即如来。】

一个人如果不仁不义,他绝对不是如来因为「慈」就是如来,「慈」代表着一切仁义、一切善的根本,已经做到极致了。「慈」就是大乘,「大乘即慈」这里很关键,什么是大乘慈悲的「慈」就是大乘如果你总想着自己不想着别人那不叫大乘总是忘我和舍弃小我,这是大乘。所以你只有达到了忘我的无我的程度,你才真正的达到了大乘的境界。「慈即如来」忘我、无我,这才是如来。

善男子,慈即菩提道,菩提道即如来,如来即慈。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慈即菩提道」什么是菩提道果?你以为证得神通了,多少多少种变化,这就是如来吗?不对慈悲的「慈」就是菩提之道,菩提之道就是如来」,真正的菩提是代表解脱的智慧那么这种解脱的智慧以什么为根本以「慈」为根本,这很重要。

所以说,一个人善良到极致,他不是菩萨就是佛。那什么叫做善良到极致呢?肯定是已经达到了无我的程度了。有的人不信佛,但他善良到极致,他就是菩萨来化现的。在那个领域以特定的方式来教化众生,改变世界。因为「慈」就是如来的根本,所以说一个人善到极致,他就是菩萨、就是佛了。

【善男子,慈即大梵,大梵即慈,慈即如来。】

「梵」,有的时候代表真我佛性。「大梵」,就是对于真我佛性的一种赞叹。那么「慈即大梵,大梵即慈」,这里也是讲「慈即如来」世界上最高的一切一切的本质就是「慈」,就是无我的爱、奉献是一切实相的根本如果没有爱,生命不会延续,生命力也不会如此的活泼。

善男子,慈者能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父母即慈,慈即如来。

佛陀说善男子,「慈者能为一切众生而父母」,就是因为「慈」发自内心爱一切众生,所以感觉这些众生像我的孩子一样世界上没有一种爱可以超过父母对于孩子这种无私的爱所以说,当你「慈」到极致,你必然看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孩子本能地想要爱护他们保护他们纠正他们完善们。看到孩子有不足,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够纠正和完善所以说「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者乃是不可思议诸佛境界,不可思议诸佛境界即是慈也,当知慈者即是如来。

善男子,「慈」乃是不可思议诸佛境界,不可思议诸佛境界即是「慈」。佛陀反复地强调这个慈悲的「慈」的重要性——完全化开的这种爱的重要性。「慈者是不可思议的诸佛的境界,不可思议的诸佛境界即是慈也。」

【善男子,慈者即是众生佛性。如是佛性久为烦恼之所覆蔽故令众生不得睹见。佛性即慈,慈即如来。】

「慈」就是众生身上的佛性「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个善,其实就类似「慈」。「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带着佛性来的,只不过被覆盖住了被隐蔽住了而已。

【善男子,慈即大空,大空即慈,慈即如来。】

那么佛法里讲「空性」,「空」到极致了是冷漠吗?是漠不关心吗?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不是的,「慈」真正的第一义谛大空」是「慈」,「慈即大空,大空即慈,慈即如来」这里非常关键因为沉空守寂的修行者太多了,尤其是修禅定修久了的话如果你不听经闻法只修禅定,这是很恐怖的,很容易沉空守寂,本来是大乘的就成为小乘了。但是佛陀讲「慈即大空,大空即慈」,你空掉了小我之后,回归万物空性的本质,你越来越靠近真我佛性的慈悲真我佛性的这种大空是以「慈」为根本的,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是不冷漠不漠然的随缘方便救度众生,在缘到的时候因缘具足的时候,他们是可以舍掉一切为众生的。所以说,「慈即大空,大空即慈」

大家可以记下来,非常重要什么是佛法的本质?禅宗的祖师,经常会问你什么是佛法大意佛法讲什么「祖师西来意」其实你也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慈」。这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慈」,是已经达到忘我无我程度的「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即虚空,虚空即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即是常,常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

慈」代表着」(恒常的常,代表佛法僧」。佛法僧都在践行着一个字:「慈」。这也是对于僧宝的教育,「慈」就是僧。(你做到了吗?

【善男子,慈即是乐,乐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

「慈」也就是至臻圆满的快乐。我们讲过多次,至臻极致的快乐绝对是在无我的忘我的状态下获得的所以说极致的乐必然是无我的,也就是体现了一个字就是「慈」「慈」就是佛法僧」、就是如来

善男子,慈即是净,净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即是我,我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

「慈」就是「常乐我净」的净,就是佛法僧,就是如来」。至臻圆满的完全无私的这种纯净就是如来」。你无我到极致必然就纯净了,所有执著都松空放下了,所以说「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即甘露,甘露即慈,慈即佛性,佛性即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者即是一切菩萨无上之道,道即是慈,慈即如来。】

佛陀说:这种「慈」就像甘露一样,是佛法僧的本质,「慈」就是如来」。「慈」是一切菩萨无上之道,「道即是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者即是诸佛世尊无量境界,无量境界即是慈也,当知是慈即是如来。】

如果你没有达到忘我、无我的程度,诸佛如来的境界、种种的五眼六通你不可能证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不可能证,所以说必须无私无我到极致,这才是如来

【善男子,慈若无常,无常即慈,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因为「慈」是代表恒常,「常乐我净」的常如果还是无常的,那说明还在相的世界里,还没有到达诸佛如来的境界。

善男子,慈若是苦,苦即是慈,当知是慈是声闻慈。善男子,慈若不净,不净即慈,当知是慈是声闻慈。善男子,慈若无我,无我即慈,当知是慈是声闻慈。善男子,慈若妄想,妄想即慈,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慈」是乐不是苦如果还是苦的,你说我做善事很苦,你盯着相就看眼前这一点点,这还是相里的事还是很低的境界,不是最高的境界。「慈」是很纯净的「常乐我净」。如果你感觉慈」是不净的,那么说明这个慈」还是低级阶段,不是最高级阶段。

「慈无我,无我即慈」如果你还认为我的话,那还是没有到达最高境界。「无我是就着小我来说的,是修行的终极阶段。大家都执著「小我的时候,佛陀说无我,没有那个个我的稳固不变的属性但是当大家都修到了无我解脱涅槃这里,佛陀就跟大家讲安住真心自性,安住你的真我本质。所以说,「真我」是「慈」,无我只是修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

善男子,慈若不名檀波罗蜜,非檀之慈,当知是慈是声闻慈,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

如果有人说「慈」不是布施波罗蜜那么这样的人他肯定没有处于最高的阶段甚至说一直到般若波罗蜜,六度的任何一度,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开始一直到这个般若波罗蜜,这六度都代表了「慈」如果你认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是「慈」,智慧不是「慈」,那说明你还没有到达佛的境界,可能还是声闻乘的境界慈」可以化现为六度的表现形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可以帮助你实现「慈」至臻圆满的佛性。所以说如果你正在修六度,感觉我还没有见到佛性,那说明你还在声闻乘阶段,还没有到达最高阶段。

【善男子,慈若不能利益众生,如是之慈是声闻慈。】

如果你身上的「慈」只是对自己好,对周围的家人朋友好,对那些跟我关系好的人好,我无法做到对一切众生都好,那这样的慈还是小乘的声闻慈,还没有彻底达到大佛无我的程度。

【善男子,慈若不入一乘之道,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如果你还没有到达一乘最高乘,那你的,还是小乘的,还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若不能觉了诸法,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如果你证得了诸佛的「慈」的境界的话,你就能够觉了一切诸法如果你感觉这个经还是看不太懂,那说明你现在只是修学过程中。

善男子,慈若不能见如来性,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善男子,如果你也在践行慈悲,但是你却不能够见到如来的佛性,那么你也是在修学过程中。

善男子,慈若见法悉是有相,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善男子,如果你见到「法悉是有相」,见到诸法就见到法相,然后还执著之相的话,那也是修行过程中。

善男子,慈若有漏,有漏慈者是声闻慈。

善男子,如果你认为我在践行慈悲的时候总是会有烦恼产生,比如说布施完了以后就会想这个人我布施对了还是错了就会生起烦恼,如果错了的话非常的懊悔在放生的时候也总是想东想西的,心里很乱,这都代表你是修行过程中,还没有达到无我无分别的状态如果你真的无我无分别,随缘做善事,做完就忘掉不再想它,你就不会有烦恼了,那是最高阶段。

善男子,慈若有为,有为之慈是声闻慈。】

佛陀说善男子,你若认为「慈」是有为法,那么这也是修学过程中真正的「慈」是一种慈爱之性,是无我无私的本性,是讲的性,不是讲的相如果你认为「慈」就是相,就是有为法,那说明你还是在修学过程中。

善男子,慈若不能住于初住,非初住慈,当知即是声闻慈也。

如果你的「慈」不能够让你证得初住菩萨的果位,不能够像所有初住菩萨一样行事作为,那你还是在修习过程中,还要继续努力。

善男子,慈若不能得佛十力、四无所畏,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如果你的「慈」不能够使你获得佛陀的十种伟力,或者四无所畏的境界等等,说明你还在修学过程中。

善男子,慈若能得四沙门果,当知是慈是声闻慈也。

佛陀说迦叶,如果你也修习一切的善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是只让你获得了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样的果位的话,证明你还在修学过程中。

善男子,慈若有无非有非无,如是之慈非诸声闻、辟支佛等所能思议。

如果你在践行「慈」的过程中感觉还是一会儿有一会儿无一会儿非有一会儿非无,还在讨论有非有非无这些,还在法相,那也是在修学过程中。

【善男子,慈若不可思议,法不可思议,佛性不可思议,如来亦不可思议。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修如是慈,虽复安于眠睡之中而不睡眠,勤精进故;虽常觉寤亦无觉寤,以无眠故;

佛陀说:真正的「慈」是不可思议的就好像佛法僧,就好像真正的佛性真正的如来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修习能够安住大乘大般涅槃境界的菩萨摩诃萨,他们在修至臻圆满的佛所讲的「慈」的时候,即便是在睡眠中也没有真睡眠,还在一直精进一直保持了了分明的状态醒着的状态,就无所谓再次醒来其实他没有真的睡,从来都不曾真的睡觉。

于睡眠中诸天虽护亦无护者,不行恶故;

这些菩萨摩诃萨在睡眠当中,所有的天人天神们天王们虽然在保护他们,又好像没保护他们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了了觉明,从来不犯诸种恶行,诸恶都不做。如果你造了恶会有恶果,所以需要人的保护那么你不造恶就没有恶果。其实天王天神们在保护你,又好像没有在保护你,因为你不需要被保护。

眠不恶梦无有不善,离睡眠故;

所以真正能够修习慈心的菩萨摩诃萨安住在大涅槃的境界,睡觉的时候不会做噩梦没有任何不善的梦,因为他睡觉的时候没有真的在睡,他了了觉明,从来不会犯诸恶,所以说睡像没睡一样,其实是不需要被保护的。

命终之后虽生梵天亦无所生,得自在故。】

命终之后有的到大梵天去了,其实是化现去的,因为他已经证得了佛性,所以说是应化身佛去了梵天了。「无所生」,不是说真正的像一般轮回中的众生一样去到了梵天了,不是这样子。

【善男子,夫修慈者,能得成就如是无量无边功德。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能成就如是无量无边功德,诸佛如来亦得成就如是无量无边功德。】

佛陀说:你只要认真地学习和践行这部经讲的内容,你就会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就睡觉中都不曾真的睡,一直很了了分明。不会做噩梦,也不需要别人来保护你如果在睡眠当中就命终了,你就会到大梵天去。其实你已经获得了大自在,你去梵天也是行使使命去的。那么诸佛如来因为一直修习慈心,一直都是完全舍己为人,舍己为众生,所以早已成就了以上提到的种种无量无边的功德。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所有思惟悉是真实,声闻、缘觉非真实者,一切众生何故不以菩萨威力等受快乐?

迦叶菩萨随顺众生问了一个问题,说如果只有大菩萨们所证得的这种「慈」才是真实的,声闻缘觉还著相,还没有证得真正的「慈」,那么一切众生为什么不在诸佛菩萨的威力的加持下平等地受快乐呢?为什么很多众生还很苦呢?

若诸众生实不得乐,当知菩萨所修慈心为无利益。】

如果很多众生现在就相说相,在轮回中还是很苦的,那说明诸佛菩萨慈心并没有真正地起到效果呀诸佛菩萨如此无我,如此无私奉献,应该把一切众生都度完让一切众生都享受快乐呀,为什么有的众生还很苦呢?

佛言:善男子,菩萨之慈非不利益。

佛就回答说善男子,「菩萨之慈非不利益」。就说菩萨他的「慈」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可以舍掉自己的一切完全不想自己,而且菩萨一般又有神通,他为什么没有把所有的众生都度完呢?

【善男子,有诸众生或必受苦,或有不受。若有众生必受苦者,菩萨之慈为无利益,谓一阐提。

佛陀说:有的众生因为业障太重必定受苦了根据因果法则佛菩萨在这里想办法诱导他信佛,但是他不信像这样的众生比如说一阐提这种,佛菩萨拿他也没办法,除非他自己的心改变了。他受的苦是他自己带来的,不是佛菩萨给他的也不是说佛菩萨不想救度他,是他自己的心不改变他都不做善事,也没有善念,他怎么可能有善果呢?所以说佛菩萨救度一切,但是一阐提例外。你看到那些受苦的众生,基本上都是一阐提

若有受苦不必定者,菩萨之慈则为利益,令彼众生悉受快乐。】

佛菩萨的「慈」,让那些非一阐提也受了快乐真正相信佛法僧三宝,又能够相信佛陀在经中的教导,能够认真地去修行的这些众生,慢慢地,都获得快乐。

很多师兄都说我最近想什么有什么,想要什么得什么因为你在认真地按照佛讲的去修行,所以得到了快乐但是那些完全不信佛的人,怎么能得到快乐呢?他背逆着佛的教导,也不信因果法则,他种了苦的因必然收获苦的果不是说佛菩萨不慈悲导致他苦,是他不改变的结果。

善男子,譬如有人遥见师子、虎、豹、豺狼、罗刹鬼等自然生怖,夜行见杌亦生怖畏。

接下来佛陀就打个比方迦叶善男子,就好像有一个人远远的看到了狮子老虎豹子豺狼,看到罗刹鬼等等,看到这一切自然而然地就生起了恐怖之心了。晚上走夜路的时候看到那些杌就是没有树枝的树,枯干了就一个树干在那儿,也会心生恐怖,这是一种本能。

【善男子,如是诸人自然怖畏,众生如是见修慈者自然受乐。

就好像众生看到这些猛兽,或者是罗刹鬼,自然而然地生起恐怖之心或者半夜走夜路看到没有树枝的树,那个黑影子也很害怕。

善男子,就好像这样一样,「众生见到修慈者自然受乐」,众生见到佛菩萨,正常来讲都会自然而然地生起一种欣喜和向往之心,但是一阐提不是这样子其他众生见到佛菩萨一般本能的就欢喜有的师兄说,我听到庙里唱诵经文的声音,就本能的感动、欢喜,有的甚至流眼泪。

善男子,以是义故,菩萨修慈是实思惟,非无利益。】

佛陀说:菩萨一直践行这个「慈」字,广泛地利益一切可以利益的众生是真利益到了,没利益到的是因为众生不改变的缘故。

【善男子,我说是慈有无量门,所谓神通。

那么接下来,佛陀就讲迦叶,「慈」有无量门,你如果认真地修习「慈」,修到极致你可以证得无量的神通。

善男子,如提婆达教阿阇世欲害如来。】

我给你讲一下比如说提婆达多大家都知道,他一直跟我提婆达多教唆阿阇世王要跟阿阇世王联合起来把如来害死。

是时我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阿阇世王即放护财狂醉之象,欲令害我及诸弟子。其象尔时蹋杀无量百千众生,众生死已多有血气,是象嗅已狂醉倍常,见我翼从被服赤色谓呼是血而复见趣。我弟子中未离欲者四怖驰走,唯除阿难。

记得有一次,我来到王舍大城挨家挨户乞食,阿阇世王就放出了一头狂醉的大象想要害我,也想害死诸位弟子。阿阇世王所放出的这个狂醉的大象在奔跑的过程中踩死了很多的众生踏杀了无量百千的百姓们)。众生死后流出来很多血液,这种血液的味道就使得大象闻了以后像喝醉了一样更加发狂。当时我正好穿着一件赤红色的衣服,别人见了都感觉这个颜色有点血一样大象看到我身上红色的衣服就更加感兴趣。我的这些弟子,那些还没有真正离欲的,还没有真正放下对于世间五欲六尘的执著的这批弟子们,一看大象来了一个狂醉的大象奔跑过来了,我的这些弟子就四散奔走,吓跑了。当时除了阿难之外其他那些弟子全都吓跑了。

尔时,王舍大城之中一切人民,同时举声啼哭号泣,作如是言:怪哉!如来今日灭没,如何正觉一旦散坏?

这个时候王舍大城当中,「一切人民同时举声啼哭号泣」。当时王舍城中的这些老百姓一看这个大象四处奔跑,吓得僧人们都跑了,这个大象就奔着佛而去了,大家同时就哭起来了,悲啼哭。

「作如是言:怪哉!如来今日灭没」,说:哎呀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如来难道今天就会被大象踩死吗?如来好不容易证得正觉,难道今天就会被大象给破坏掉吗?

是时调达心生欢喜:瞿昙沙门灭没甚善,从今已往真是不现,快哉此计!我愿得遂。

这个时候,提婆达多在旁边看着这个大象冲着我就跑过来了,他非常的欢喜心里就想哼哼哼!这个乔达摩·悉达多)这个瞿昙沙门,这个出家人,今天看来是真的要消失不见了,太好了!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太高兴了我就可以接替他的位置了,大家就来供养我了!

善男子,我于尔时为欲降伏护财象故,即入慈定舒手示之,即于五指出五师子。

提婆达多在那儿正欢喜的时候,佛陀说迦叶,善男子,就在大象向我奔跑过来的时候,我就入「慈定」其实就是入佛性定了,入到甚深的慈定当中,慈悲之定)。然后我放松伸展开我的手掌对着大象。这个时候,就从我的五个手指头这里跑出来了五头狮子

是象见已,其心怖畏,寻即失粪,举身投地敬礼我足。

大象奔跑过来一看五头狮子从佛的手里化现出来,这个大象心生怖畏,立刻大小便失禁了,然后就举身投地礼敬我。大象跑着跑着跑到佛这里,好像看到佛的手里化现出五头狮子,然后吓得立刻就跪在地上向佛顶礼。

这一段场景,大家看很多关于佛陀的电视和电影都有的,这个狂象见到佛陀,它就安静下来,就佛顶礼了。

善男子,我于尔时,手五指头实无师子,乃是修慈善根力故,令彼调伏。

佛陀说迦叶善男子,那个时候,其实我手里五个手指头里也没有真的化现出五头狮子,是因为我修习慈悲,修了无量劫这种善根的缘故,使得这头大象自然而然调伏的「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因为德重就是修到极致,从来不伤害众生,对众生只有爱只有无私奉献,就是这样的缘故,有一种惊天动地的力量使得大象见了我就向我顶礼并非是真的有狮子,只是大象感觉好像我的手里出来五头狮子一样,它不由自主就向我顶礼了。所以大家要认真地修习慈之善根。

【复次,善男子,我欲涅槃,始初发足向拘尸那城,有五百力士于其中路平治扫洒。中有一石,众欲举弃尽力不能。】

迦叶我记我快涅槃的时候,我是步行来这个拘尸那城,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走呀走,一条路的中间,遇到这里有五百个大力士正在平整道路洒扫地面但是路的中间有一个大石头,这五百个大力士都想把这个大石头举起来扔掉,因为这个大石头挡住了路了,但是五百个大力士想尽一切办法都不能够把这个石头举起来。

我时怜愍即起慈心。彼诸力士,寻即见我以足拇指举此大石,掷置虚空还以手接,安置右掌,吹令碎末,复还聚合,令彼力士贡高心息,即为略说种种法要,令其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当时我生起了慈悲的怜悯心。这些大力士看到我之后,发现我用脚的大拇指轻轻一踢,就把这个石头给支起来,抛到虚空中,用我的右手接到了这个石头然后对着这个石头一吹,这个大石头就立刻化成了碎末了。化成了碎末之后,我手一聚合手表现为一个聚合的姿势,这个大石头又聚合了,就使得这五百个大力士那种贡高我慢的心立刻就平息下来了

他们对佛陀佩服得口服心服,五体投地。因为这五百个大力士想尽办法想把石头移走都不能,但是释迦牟尼佛用一个脚的大拇指就把这个石头举起来,抛到了虚空中,又用右手接到了接到了对它吹了一口气,石头就碎成粉末了之后佛陀做一个聚合姿势,然后石头又聚合在一起。所以大力士看了以后,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贡高我慢的心就停止了。

接下来就听佛陀为他们讲各种各样的佛法一些精要,使得这五百个大力士都发起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陀先是用这种神通征服了这大力士们,然后就开始给他们讲法所以说神通也是一种善巧方便如果一个人向你秀了神通,却不能够为你讲说佛法的话,那就有问题。如果他给你秀了神通,接下来给你讲说如来的正法,他讲法全都是根据经没有偏离经讲的,这样还可以。神通不是不可以用,关键是什么目的。在教化调伏众生的过程中,有的众生只信神通,你就可以给他示现神通,然后再给他讲法,把他领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道路上。

善男子,如来尔时,实不以指举此大石在虚空中,还置右掌,吹令碎末,复合如本。善男子,当知即是慈善根力,令诸力士见如是事。

不过呢,释迦牟尼佛对迦叶菩萨说:善男子,其实当时我在把大石头化为粉末,后来又把它聚合到一起的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真的用我的脚趾头举这个大石头在虚空中也没有真的把它放到我的右手掌里变成碎末,然后又把它恢复如初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修习慈悲的缘故,我没有真的想要设想一个情节这样做那样做,没有这样想当时是因为我无数劫以来一直修习「慈」,有这个善根的力量,无数劫都是舍自己舍己为人,这样舍到极致,就有了神力这种力量是很奇妙的,就是该到来的时候就到来了,我并没有刻意地去练神通它就来了。

所以各位师兄,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不能够冲着神通而去,要学习慈悲的精神,学习佛陀这种完全的无我、舍我的这种精神,并且认真地去践行只要认真地修六度,修到极致神通自然而然就来了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认真地去修六度,没有认真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仅仅就天天盼望神通,那你招来的往往是鬼通魔通,非常的恐怖哦,后果很严重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冲着神通而去。

最近甚至还有师兄问,说我怎么样迅速地开天眼通中脉呀这都是外道法,不是佛法。佛法讲的是你认真地修六度,修无我无私奉献,到达极致神通立刻就会化现了。但你要是不修六度,天天痴心妄想神通,这是很危险的,大家一定要注意

佛陀前面提到的制服一头狂醉的大象或者是把五百个大力士举不起来的石头轻松粉碎,化为灰烬又恢复如初,这一切都是慈善根力故都是一直以来修习慈的缘故,就是践行六度的缘故。所以说释迦牟尼佛过去发的五百大愿个个都是无比的无私,完全符合《梵网经》的菩萨戒如果你去认真地修习《梵网经》的菩萨戒,你也慢慢能够具备佛所具备的神通。关键是你认真修了吗?践行到位了吗?还是说听的时候知道了,过几天忘掉了,或者说听是听了,用的时候用不上。

接下来,又有一个故事

复次,善男子,此南天竺有一大城,名首波罗。于是城中有一长者,名曰卢至,为众导主,已于过去无量佛所植众善本。善男子,彼大城中一切人民信伏邪道,奉事尼犍。

佛陀说迦叶咱们南天竺这个地方有一个大城叫首波罗城,城里边有一个大长者叫卢至。卢至是大家都比较推崇的一个人,已经在无量佛所在的地方,种过善根了。首波罗所在的这个大城一切人,现在还是信邪道信尼犍也叫尼乾子),这是苦行外道,信他们

我时欲度彼长者故,从王舍城至彼城邑。其路中间相去六十五由旬,步涉而往,为欲化度彼诸人故。

那个时候我想要度化大长者卢至,就从王舍城来到了首波罗城,来到了这到路中间的时候,大概还有六十五由旬能够到达我想到达的地方我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想要度化这些人民。

彼众尼犍闻我欲至首波罗城,即作是念:沙门瞿昙若至此者,此诸人民便当舍我,更不供给。我等穷悴,奈何自活?

尼犍子他们这些外道听说我要来,心里就在想:乔达摩·悉达多要是来到我们首波罗城,我们这些人民就会舍掉给我们的供养,不供养我们了,肯定就去供养乔达摩·悉达多他们了我们这些人以后就会变得越来越贫穷和憔悴呀,这样不行

诸尼犍辈各各分散,告彼城人:沙门瞿昙今欲来此,然彼沙门委弃父母东西驰骋,所至之处能令土地谷米不登,人民饥馑,死亡者众,病疫相寻无可救解。

所以尼犍子外道这些人告诉首波罗城的人民,说那个叫乔达摩·悉达多的人要来了,但是他抛弃了自己的父母亲,「东西驰骋」,到处乱跑他走到哪里就让哪里土地上的一切谷米都再也长不出来了,让人民陷入到饥饿的状态他走到哪里,死亡之神就来到哪里,各种疫病就会滋生,大家就无可救药了

瞿昙无赖,纯将诸恶罗刹鬼神以为侍从,无父无母孤穷之人而来咨启为作门徒。

这个乔达摩·悉达多是一个无赖,他手下领着一切都是罗刹所以大家要注意乔达摩·悉达多要来了!他手下的这些人到最后都变得无父无母,变成孤独的穷苦人,然后无路可走了才去他那儿作为他的门徒做他的信众的。他会让大家无父无母成为孤穷之人

所可教诏,纯说虚空,随其至处,初无安乐。

那么乔达摩·悉达多天天讲什么呢,讲的都是说虚空虚空之类的。「随其至处,初无安乐」,他走到哪里就讲虚空,让大家陷入到虚空中,会失去一切的安乐的。

彼人闻已即怀怖畏,头面敬礼尼犍子足白言:大师,我等今者当设何计?

首波罗城的这些人民听到了这些蛊惑的话之后就非常害怕,开始头面敬礼尼乾子外道也叫尼犍子,这是音译),大师呀,乔达摩·悉达多是个妖怪,他要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尼犍答言:沙门瞿昙性好丛林流泉清水,外设有者宜应破坏。汝等便可相与出城,诸有之处斫伐令尽莫使有遗,流泉井池悉置粪秽,坚闭城门各严器仗,当壁防护勤自固守。

尼犍子外道就告诉他们说这个乔达摩·悉达多呀,他本性就喜欢像山野呀丛林呀小桥流水呀清泉呀,喜欢这些东西你们看哪里有这些山泉呀流水呀美好的景色都给破坏掉。破坏掉以后,你们就可以相互帮助着出城,只要有这些山泉流水有树木丛林的地方,你们就砍伐破坏只要里有井水呀池塘呀流水呀,你们就往里面扔一些很臭的粪便之类的,很脏污的垃圾。

「坚闭城门」,要认认真真地把城门牢牢固固的阻挡好然后你们手里拿好器仗作为武器,要严加防护,防止乔达摩·悉达多这个妖怪这个无赖进来,他会给大家带来灾难的

彼设来者,莫令得前。若不前者,汝当安隐。我等亦当作种种术,令彼瞿昙复道还去。彼诸人民闻是语已,敬诺施行,斩伐树木,污辱诸水,庄严器仗,牢自防护。

如果他们不进来的话,你们才能得到安隐。我们这些人就会用种种的方式方法使得乔达摩·悉达多从哪里来回哪里去。首波罗城的这些人民听到了这些蛊惑之后,就按照这个尼乾子说的做,就把很多的树都砍掉了,把很多的水源都给污染了,往里扔粪便扔垃圾。然后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木头棍子当作武器,「牢自防护」。

善男子,我于尔时至彼城邑,不见一切树木丛林,唯见诸人庄严器仗当壁自守。见是事已,寻生怜愍,慈心向之。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我当时来到这个首波罗城的时候,刚来的时候看不到一切树木丛林,都被破坏了只看到那些人手里都气势汹汹的拿着武器,沿着这个城墙守在那里。见到了这样的情况,我心里真的是无限的怜悯大家注意——没有嗔恨,只有怜悯「慈心向之」

所有树木还生如本,复更生长,其余诸树不可称计。河池井泉其水清净,盈满其中如青琉璃,生众杂华弥覆其上,变其城壁为绀琉璃。

那么在我怜悯心生起的那一瞬间,所有被砍伐的树木全都又长好了恢复如初了,而且又长出了其他很多的各种各样的树,数不清所有被破坏的河流池塘,那些井和泉水水流都变得清净清净的水都充满其中,像青琉璃一样而且在水中还生出了各种各样的花,「弥覆其上」,漂在上面。「变其城壁为绀琉璃」,首波罗城的城墙也变成像「绀琉璃」像青色的琉璃一样的

城内人民悉得彻见我及大众,门自开辟无能制者,所严器仗变成杂华。

这个时候,首波罗城的人民「悉得彻见我及大众」,完完全全看到了我和我的弟子们过来了看到我们过来的时候,这个城门不由自主地就打开了,甚至没有人能再把城门关上,挡也挡不住,门自己就开了。这些人,这些老百姓手里拿的这些武器本来打算打我的伤害我和我的弟子的,也变成了各种颜色的花了。

卢至长者而为上首,与其人民俱共相随往至佛所。我即为说种种法要,令彼诸人一切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卢至大长者作为上首,与人民一起就来到了我所在的地方我就给他们讲说种种佛法的精要,使这些人听完我讲的法之后,都发起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里也讲了一个故事说有外道想搞破坏,为什么搞破坏是怕自己的名闻利养被抢走。因为本来在佛陀来之前大家都供养尼乾子的供养这个苦行外道的)。佛一来,大家都供养佛,尼乾子外道就没饭吃了所以他们就口出恶言去诽谤佛,让这些人民去破坏山泉树林,而且手里拿着武器准备要伤害佛但是佛一来,一切都变得像佛国净土一样美好所有听佛讲法的人,都发起了求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

善男子,我于尔时,实不化作种种树木,清净流水,盈满河池,变其本城为绀琉璃,令彼人民彻见于我,开其城门,器仗为华。善男子,当知皆是慈善根力,能令彼人见如是事。

佛陀说迦叶,善男子,其实我在当时并没有真的刻意地想要使用神通化现出一切树木啊,清泉河流啊,其实我没有这样想也没有想把这个城变成琉璃城当时就是慈悲心生起来了,因为过去世修习「慈」的善根的力量导致这一切发生了。

这里,佛陀举了三个例子来告诉我们你要认真地爱众生,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一切众生,完全的无我无私去奉献,慢慢地,神通就都来了。神通是一个附带产品,而不是你求佛法的一个根本目的求佛法要求觉悟求解脱求了悟实相,求把这种爱给一切众生,这样才可以不能够舍本逐末,把当成了「」。与「慈」的根本相比的话,神通仅仅是而已,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舍本求末。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73.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17课·慈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8

第278课「文殊师利,若菩萨不行色空是菩萨行,不行色不空是菩萨行。何以故?以色自性空故。如是菩萨不行受想行识空,不行受想行识不空,是菩萨行。何以故?心意识不可得故。」——《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后分》部分。【阿难,我入涅槃,如转轮王经停七日,乃...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第268课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诸佛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不知不觉第三十九卷也到了最后一课了,我们来看一下。【犊子梵志复作是言:瞿昙,我今欲问,能见听不?如来默然。】在外道的大众当中,又有一个人名字叫「犊子」,这个人也是个梵志(外道中的出家人),这个犊子梵志也对释迦...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第263课「我今于此大众中,演说令彼明空义,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六尘诸贼别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眼根常观于色处,耳根听声不断绝,鼻根恒嗅于香境,舌根镇尝于美味,身根受于轻软触,意根了法不知厌,此等六根随事起,各于自境生分别,识如幻化非真实,依止根处妄贪求。」——《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大家...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今天的这个音乐挺好,我闭上眼睛坐在这里听着这首曲子,就好像看到不停地有更多的尊者和菩萨们络绎不绝地过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一起聆听本师的开示。其实我们都知道学习本师的开示,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眼界,更开拓我们的心界,可以让我们过去坚硬的「我执」和「法执」都渐渐地融解掉。有的人认为学的法多...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漏。云何复言因无明故生于诸漏?】迦叶菩萨说:世尊,如果像您讲的无明本身就是一种漏,一种漏失,一种烦恼,那为什么又讲因为无明又产生了诸多的烦恼呢?【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漏者,是内无明。因于无明...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涅槃经》已经讲到了第三十六卷,有几个师兄跟我讲,自己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不过还好,我手头的这部《涅槃经》是河北省佛教协会出版的版本,在第四十卷之后还有几卷后分,我们也是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学一段时间,让《涅槃经》无限宏深的思想印入到我们的心海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