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15课·三轮体空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5)《大般涅槃经》讲解803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上节课关于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迦叶菩萨与本师释迦牟尼佛做了一番讨论。我们接着往下看: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除无利益与利乐者,实无所为。如是思惟即是虚观,无有实利。】

迦叶菩萨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啊,无论是把众生的悲苦拔除还是给众生快乐,其实我们做的任何事可以说没有在做任何事。无所谓,既好像做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做。「如是思惟即是虚观」,要是这样想的话就陷入到虚观。什么是虚观呢?虚观其实也是空观就类似须菩提观这个世界「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所以说不管你是拔除众生的痛苦,还是给予众生利乐,都好像没有在做任何事情,都像梦里做的一样,没有实际的利益。

世尊,譬如比丘观不净时,见所著衣悉是皮相而实非皮,所可食啖皆作虫相而实非虫,观大豆羹作下汁而实非粪,观所食酪犹如髓脑而实非脑,观骨碎末犹如麨相而实非麨;

迦叶说世尊,就好像比丘们在修行的时候观身不净,就是观我们这个肉身不过就是一些皮肤下面藏着一些内脏,还有一些已经消化的食物、没有消化的食物。其实我们这个肉身的内部是蛮恶心的,没有什么美丽可爱可言。「见所著衣悉是皮相而实非皮」,要是修习不净观的话,看我们穿这个衣服的话,衣服不过就是一层皮嘛,但是其实也不是真的皮啊!

我们所吃的任何东西,其实你要是用天眼去看,我们吃的任何东西上面都有很多的微生物、寄生虫,可以说我们所吃的东西其实不过就是无量的虫子而已,就算是喝一口水里面都有无量无边的虫子。但你说我们所吃的、所喝的是虫子吗?也不是说就真的直接等于虫子它在我们的肉眼看来也不是虫子啊!用天眼去看那可能都是虫子,用肉眼看可能也不都是虫子,还是有食物的形象

我们要是看那个大豆羹就是类似豆浆豆腐脑之类的东西,「作下汁而实非粪」观这个大豆羹大豆加工后的这种比较稀的像粥一样的这种食物,其实不过就是经过我们肉身的一些汁液而已。但是你也不能说大豆羹就直接等于是粪秽,不能直接划等号,因为还要经历一个消化的过程。

那么要是看我们所吃的这些奶酪类,这些奶酪的外观就好像骨髓呀,大脑啊。奶酪虽然像骨髓、大脑,但是也不直接等于骨髓大脑。我们要是观察这些动物的骨头打碎之后的粉末呀,就好像面粉一样,但是又不能说骨头打成的粉就等于面粉,只是像而已。

四无量心亦复如是,不能真实利益众生令其得乐,虽口发言与众生乐而实不得,如是之观非虚妄耶?

迦叶菩萨说:世尊啊,前面提到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也是这样的。表面上看好像能够利益到众生,使众生得到种种的快乐,但是实际上众生真的得到快乐吗?真的有众生吗?虽然嘴上我们讲,我们要给众生快乐,但实际上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谁想给谁快乐呀?「如是之观非虚妄耶?」要是这样去观的话,那真的是如梦如幻啊!

其实此时此刻,迦叶菩萨本来是执著法的,执著四无量心的分类。佛陀跟他讲菩萨不能执著于法,不能执著于文字相,不能执著于指向月亮的手指。佛陀这样讲完之后,迦叶菩萨就陷入到空观,就好像《金刚经》里的须菩提尊者一样,就陷到空性的观察里面,他就开始不著相。不再著相,就陷入到空相里面,一种空无的感觉,说「如是之观非虚妄耶?」这样去观察难道不对吗?肯定有道理吧,因为过去四十多年来您给我们讲那么多法,也经常给我们讲空性,讲性空缘起、缘起性空,讲这些那么今天在您即将离开我们的时候,我又想起来,这个世界上哪有众生可言呢所以谈不上说我们要去利益众生,都没有众生,我们利益谁呀?

【世尊,若非虚妄实与乐者,而诸众生何故不以诸佛菩萨威德力故一切受乐?】

「若非虚妄」,如果众生的存在不是虚妄的,众生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我们也真的能够实实在在利益安乐一切众生的话,要真的是这样,众生是实有的,那为什么这么多众生不在诸佛菩萨伟大的神力加持下,一下子都解脱了,都受快乐就好了?为什么那么多众生还在轮回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呢?

【若当真实不得乐者,如佛所说我念往昔独修慈心,经此劫世七返成坏不来此生。世界成时生梵天中,世界坏时生光音天。】

如果众生其实没有办法真实得到我们所给他的利乐,我们没有办法真实的救度众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像您过去跟我们讲过的,您在过去独自一个人在清净的地方修慈心修慈爱之心,「经此劫世七返成坏不来此生」,您当时独自在修慈心,经过这个世界的七次大劫的成住坏空(每一个大劫产生都有成住坏空),您都不来娑婆世界受生。世界在形成的时候,您生在大梵天中;世界坏灭的时候,您生在了光音天中。

【若生梵天,力势自在无能摧伏,】

您如果生在大梵天的话,那势力勇猛无比的自在,谁能摧伏您呢?

【于千梵中最胜最上,名大梵王,】

您生在大梵天中,就是大梵天的天王,超越所有梵天之人,在一切梵天之人中是最胜最上的。

【有诸众生皆于我所生最上想。】

一切众生只要见了您,一看大梵天王来了,都会非常的尊敬您,爱戴您,敬畏您。

【三十六返作忉利天王释提桓因,无量百千作转轮王。】

也给我们讲,在过去也曾经三十六次去忉利天当忉利天王释提桓因。「无量百千作转轮王」,您也曾经无量百千次作转轮圣王,统摄四大洲。

【独修慈心乃得如是人天果报。若不实者,云何得与此义相应?】

您看您过去仅仅是独自修慈心而已,就能够有前面提到的这么好的果报一直在天上做大梵天王,或者做忉利天王,最差也能做四大洲的转轮圣王仅仅修慈心就能得到这样的人天果报了。如果我们利益众生,这种利益本身是虚妄的,是虚假的,那为什么您过去修点慈心就能得到这样的果报呢?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真勇猛,无所畏惧。】

释迦牟尼佛说:太好了!迦叶,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啊!你真是一个勇猛的修道者,无所畏惧,并不会惧怕老师的权威,不会惧怕任何事情,只要想到了就敢于发问,非常棒!

即为迦葉而说偈言:若于一众生,不生瞋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为慈善。一切众生中,若起于悲心,是名圣种性,得福报无量。

接下来,释迦牟尼佛就对迦叶说不管谁,如果对一个众生不产生嗔恚之心,而愿意利益他,让他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去的话,本身这种心就是一种慈善,就是慈心,就是善心。只要是你对任何众生没有嗔恚心,你愿意实实在在地发自真心想要让他去解脱,想要让他去快乐,那你这就是慈善了。

「一切众生中,若起于悲心是名圣种性」,如果你对待一切众生都能够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感受,他们遇到痛苦和磨难的时候,你能够把自己当成是他们去感受那种痛苦,从而生起悲悯之心。「是名圣种性」,这就说明你早晚有一天会成为圣贤之人。你身上就有圣人贤人的种子了,你所获得的福报其实就是无量的。所以说,心念真的很关键,就哪怕你还没有做任何事情,只是对所有众生生起了悲心,那你未来就会成为圣人,此生或者未来生肯定会成为圣人,你会获得无量无边的福报的。

设使五通仙,悉满此大地,

接下来,佛陀就打个比方说就算是五通仙人就是证得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的仙人,五通仙人证得了五种神通,很厉害吧,就算是满大地都是这样的五通仙人。

【有大自在,奉施其所安,象马种种物,所得福报果,不及修一慈,十六分中一。】

再加上大自在天主,把自己所拥有的大象呀、马呀,一切一切的金银财宝都布施出去,他们所得到的福报,其实都不如前面提到的这个众生。

就说对于单独的某个众生没有任何的嗔恚心而愿意给这个众生快乐,引领他到涅槃解脱的彼岸去,像这种心,他所得到的功德利益是无量无边的。任何物质上无穷无尽的布施都没有办法跟这种慈心悲心去作比较。说,你心念的善哪怕还没有化为实际行动,它已经使得你未来的无量无边的福报都等着你了。但是心念要是恶的话,大家可以推想出来,那一切的恶果都等着你了。

所以《安般守意经》中也提到妄念本身就是恶的一种表现形式妄念还不清净,就是一种恶,妄念就是一种恶。那么,极致的善并非是善恶的善,而是无念的善,那是极致的善。

佛陀说就算是满大地全是五通仙人,就算是有大自在主出现在世间,这些人把他们所拥有的一切物质全都布施出去,还不如那个修慈悲之心的人的福报的十六分之一你就知道「诸布施中法布施为上」。意念的善,胜过很多的物质的布施。这并不是说物质的布施就不需要了,不是这样,物质的布施也需要的。但要是一定要做比较的话,这种精神上的善的布施、心念的这种善的布施,是超过物质的布施的。

所以我们过去也跟大家分享过一种供养佛法僧的形式就是精神和意念上的布施供养就是当我们看到世间,无论是商店里在卖还是大自然中拥有的各式各样美好的这些品,或者花草,或者是果园里长满了果树,我们即使没有真的摘下来,没有说洗干净了拿到佛像前去供奉,即便如此,我们仅仅是发自真诚的,真心生起这样的心愿天下一切美好的事物我都能够分享给佛法僧三宝,我都能用来去供养给佛法僧三宝如果发出这样一念的善心的话,那你的果报、善果就是无穷无尽的。甚至说胜过你买二斤水果拿到佛像前去供奉。这个跟你的发心有关系你要是敷衍了事的态度的话,你不管做什么事,善果都很小,甚至都没有的。但是如果是发自真诚的真心去做的话,任何微小的意念,它都能够使你获得无量无边的福报。关键就是「心」。

佛陀继续讲:

【善男子,夫修慈者,实非妄想,谛是真实。若是声闻、缘觉之慈,是名虚妄。诸佛菩萨真实不虚。云何知耶?】

佛陀对迦叶说在这个相的世界我们还讲要修慈悲之心,这种慈悲之心它不是虚妄的。虽然我们是在相的世界,相是空幻的,是梦幻泡影一样的,但是我们的这个慈悲之心是真实的,「谛是真实」,这种心念的善是真实的。并不是说因为我在游戏里扮演了一个好人,那么我这个善、我这个好就没有意义、没有价值,不是这样子的。如果你去打一个游戏,在这个游戏里你在拯救整个世界,你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努力,那你依然是善的,这个善本身它不是虚妄的。大家要注意「善事」是虚妄的,但是「善」不是虚妄的。

前一段时间也有师兄在问既然都是梦幻泡影,我干嘛做善事?我干嘛修行啊?都是梦幻泡影,都是虚妄的!这是两回事,在相上讲这个是虚妄,但你那颗善心它是永恒的,它是真实的。这就是为什么菩萨尽管知道一切并非真实,但他还在做善事,还在认真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但要是在相上做个比较的话,「诸佛菩萨真实不虚。云何知耶?」佛陀说佛菩萨的这种善是真实的,谛是真谛但是声闻缘觉他们的慈悲是虚妄的如果说佛菩萨与声闻缘觉做对比的话。为什么好像是在歧视声闻乘、缘觉乘的这些圣者一样呢?说佛菩萨做点善事就是真的了,声闻缘觉做了就是假的了,怎么会这样讲呢?为什么这样说呢?

佛陀说: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槃者,观土为金、观金为土,地作水相、水作地相,水作火相、火作水相,地作风相、风作地相,随意成就,无有虚妄;观实众生为非众生,观非众生为实众生,悉随意成,无有虚妄。】

这个世界其实是佛菩萨的心念所幻化的,是他们的训练场所。这个修行一直证到大涅槃境界的菩萨摩诃萨们、大菩萨们,他们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幻化」神通就是用他们的神通化现一切,可以把土变成金,把金变成土,把地变成水,把水变成地,把水变成火,把火变成水。所以有的罗汉上身出火下身冒水,或者上面喷水下面冒火,他随意地幻化神通。罗汉且都能这样,何况是佛菩萨。我们知道三地以上的佛菩萨开始有意生身了,然后继续修到八地以上到十地佛菩萨来到相中,完全就是来玩儿的。「悉随意成」,完全是随着自己的意念去成就的,想怎么样怎么样,其实是这样,意念一动想怎么样怎么样。要是站在佛菩萨的角度讲,这个世界是他们自己造的,佛菩萨的心念自己造的,自己来到这个幻化里游戏的那是站在佛菩萨的角度,站在源头这样看的。

那你要是站在我们众生的角度看的话,因为有娑婆世界,有这样的五浊恶世,有这样的污秽的这个佛国,然后还有极乐世界那样非常净妙的佛国,那就是说明心念的不同幻化的不同,总之都是幻化。这些已经证得涅槃境界的菩萨们,他们已经可以随意地幻化一切。这种随意幻化的能力是不虚妄的,是真的可以幻化。那么对他们来讲,众生既是有众生又是非众生,都是幻化里的众生。虽然是非众生,又可以讲是众生,在幻化中他也是众生他不是别的东西嘛,实际上一切都是随意念而成就的这个「意」大家再次注意,这个「心上之音」,心念的波动所造成的幻化的相在这一点上讲,相是「心念的动」造成的,这一点是真实的,是不虚妄的。

善男子,当知菩萨四无量心,是实思惟,非不真实。

佛陀说迦叶呀,善男子,你就知道菩萨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是真实的就是菩萨真实拥有慈悲喜舍之心虽然他在幻化中做的事可能是虚妄的,但是这个心是真实的。但是你怎么证明你有这样的慈悲喜舍之心呢?你不做相应的慈悲喜舍之事,谁能相信你有呢?你说我是一个好人,你在这空口喊我是一个好人,谁会相信你呢?只有当你利益了无量的众生,一直在付出,一直在奉献,你用行动去证明给别人看,大家才相信你是一个好人,对不对?同样你是恶人,你说谁是恶人,你也要有证据,你要行出来所以佛菩萨的四无量心是在幻化中行出来的,幻化虽然是幻化,是虚妄,但是他必须通过幻化中行,他才能证明他有。所以说,佛菩萨的慈悲喜舍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不能因为说他在梦里做点善事,算什么呀!但是你在梦里做了吗?虽然是个梦,他在里面做善事,你没有做,那么在梦里做比较谁好谁坏,就一望而知了。

【复次,善男子,云何名为真实思惟?谓能断除诸烦恼故。】

诸佛菩萨拥有了真实的思维是彻底地能够了断了一切烦恼,所以说拥有真实的思维。

【善男子,夫修慈者能断贪欲,修悲心者能断瞋恚,修喜心者能断不乐,修舍心者能断贪恚及众生相,以是故名真实思惟。】

修「慈」的人,慈爱的人,他肯定不会贪婪,对吧?你想一个人很慈很爱众生,他肯定不会贪众生的东西,不可能说众生拥有的我抢过来据为己有。所以说修习慈爱之心能够断掉你的贪欲。

那么修习「悲心」能够断掉嗔恚你为什么嗔恚一个人?因为他伤害了你他为什么伤害你?可能你先伤害了他。如果你伤害了他以后立即站在他的角度考虑一下他所受的伤害,你以众生的苦为苦,那你还会嗔恚他吗?不会。当他来报复你的时候,你都不会嗔恚他因为我知道我伤害过他,所以他来伤害我。那种受伤的感觉是很痛苦的,当你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再有嗔恚的情绪了。而且我们讲过,任何人发脾气呀,抱怨呀,暴怒呀,这样的人他都是受害者,他都是不快乐的。他如果快乐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情绪了。所以说你要想到这个众生是一个可怜者,这个可恶的众生其实也是一个可怜者。他为什么可恶?因为他是一个受害者,他肯定是身心受过某种程度的伤害才会导致他如此的走极端,忧郁、恐惧甚至成为暴恶之人。那些危害社会的人,他的内在其实有很可怜的一些遭遇,你可能没有了解到而已你要是了解到了,有了这种同情心、同理心,你还会嗔恚他吗?不会。所以说,换位思考真的相当的重要,这点非常难。但是我们每天都要修这个换位思考就是说换个角度,每天都要修时间长了你能够把自己切换成世间的任何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时候,你才真的圆融、圆满,你才真的成了佛就具备无量的大心,没有边际的大心,你的爱是没有办法衡量的,没有办法描述的。

「修喜心者能断不乐」说修「喜心」的人能够断不乐。有的人不快乐,我你先出去给别人快乐,你多多地利益众生,慢慢地别人说谢谢你啊,谢谢你啊,别人对你一感恩你就不由自主的微笑,心立刻开心起来了。所以有忧郁症的师兄最适合去做奉献,去布施,去做义工,多多的去奉献,奉献的时候不要求任何的回报多奉献多奉献,慢慢地你就快乐,你就能通过让别人快乐,然后你获得了快乐。谁忧郁不乐,就多多地想办法去让周围的人快乐。

过去我们在微信的三个院发,说每天至少逗笑三个人,你可以试一下哦。对着陌生人的微笑也能够逗笑他,有的时候对陌生人大人微笑,显得很突兀,他都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对他笑,很尴尬。那你可以对小孩子笑,只要你对这个大人家的小孩子笑,去赞美这个小孩子呀,保护一下他呀,下楼梯的时候扶一扶他呀,孩子家长必然很感激你,然后你们相互对视,然后相互微笑这样感觉世界非常的美好……我们可以通过付出快乐来收获我们自己的快乐,这个很重要啊。那么实际上,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里的「无畏布施」就是说让众生无所畏惧,把他的畏惧把他的忧虑给他涤除干净,是不是?确实逗笑别人这也可以讲是一种无畏布施。那么放生也是一种无畏布施,众生在临死前很恐惧的,失去自由很痛苦的,你把它放了,让它远离了死亡,远离了束缚,它也是很快乐的。所以我也发现一个过去有一段时间经常忧虑经常担心的师兄,他是深圳的师兄,他经常放生之后,他就开始很快乐他还拍一个视频给我看,他放了一条鱼,跑远了又回来,然后游远了又回来,就这样反复几非常的惊喜,在录小视频的时候,他惊喜的这个声音也录下来了,让我们也感觉非常快乐因为快乐是可以传染的所以一定要经常的想办法让周围的人快乐起来,这也是一种修行。不是说我念经啊,打坐呀,上香磕头这就是修行,你让别人快乐起来,这个是「无畏布施」的一部分,也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喜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大家要注意修行是很灵活的,修行真的是在生活当中,并不能够脱离生活。

那有的师兄说我就是很吝啬,就是舍不得给别人东西。越是这样你越要舍,修舍心要多布施你多多地布施财富,未来回到你身上的财富就会增加你多多地布施智慧,回到你身上的智慧也会增加。你越是不舍得给别人,你拥有的东西会越来越少,就像手里的沙子,你的手握得越紧沙子流失就越多,这个样子。修舍能够断掉贪恚及众生相。舍呀舍,舍到最后,你像菩萨们,别人要什么,甚至要我的眼睛、耳朵,我都可以给他的时候,完全的断除了贪恚之想。哪有嗔恚啊?他要我就给他,哪有嗔恚?哪有贪婪?慢慢地众生相就空掉了,这也是一种修行。所以布施也是一种修行大家不要认为说布施不是修行,错,布施也是修行。而且布施是菩萨六度里的,你说它能不是修行吗?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是修行。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一切的布施都是越舍越多,舍得舍得,越舍多,得到的越多,很奇妙的。这三种布施都一样,不是说我舍出去了,我就没有了,我把我的快乐给了别人,我就不快乐了,不是这样的。也不是说我把我的财富给了别人,我的财富会一直减少,暂时性的可能减少,未来一定会回来的,会加倍的回来的。所以《地藏经》里讲「舍一得万」那么我们布施法也是这样的你布施的法越多,你得到的法越多。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四无量心,能为一切诸善根本。

接下来,佛陀就总结说迦叶呀,善男子,不要因为生命是梦幻泡影,你就认为菩萨摩诃萨修习四无量心是虚妄的,没有意义。不要这样认为。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是一切诸善的根本。慈悲喜舍慈,给众生快乐悲,拔除众生痛苦喜,让一切众生喜悦起来,把我的快乐也布施给大家舍,把能舍的都舍掉,最终把这个幻妄的世界都舍掉,把这个贪执都去掉。慈悲喜舍是一切诸善的根本。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不得见贫穷众生,无缘生慈;若不生慈,则不能起惠施之心,以施因缘,令诸众生得安隐乐,所谓食饭、车乘、衣服、华香、床卧、舍宅、灯明。如是施时,心无系缚,不生贪著,必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说善男子,你像菩萨摩诃萨他如果见不到这些贫穷的众生,他就没有办法生起慈心见不到众生身心的匮乏,他就没有办法说我怎么样的给他布施一些慈爱,没有办法生起来。这个缘还是很重要的,有众生之缘还是很重要的。见不到贫穷的众生,你也不能够想到我要布施给他什么东西。那只有见到了这个幻妄的世界,有这些贫穷的需要救济的众生,然后我才能布施给他,才能给他。因为布施给他,使众生得到安稳快乐饮食啊,车乘啊,衣服啊,花香啊,床具啊,卧具啊,舍宅啊,灯明等等,当我们布施出去,我们的心就没有系缚,没有贪著,必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也在强调「回向」,我们过去的回向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回向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有的时候也可以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成就正觉,愿众生早成正觉。然后你祝愿众生早成正觉的时候,你要知道,你有一天会提前这些众生成正觉的。你奉献什么你就得到什么,会提前得到什么。

【其心尔时,无所依止,妄想永断,不为怖畏、名誉、利养,不求人天所受快乐,不生憍慢,不望返报,不为诳他故行布施,不求富贵。】

真正的菩萨在布施的时候,他不会说我为什么作布施因为我害怕我不布施会变得贫穷,如果我不布施这个法的话我会少智慧,我不布施快乐我会少快乐,我不进行放生我可能不长寿。菩萨不会为了果报,为了畏惧恶的果报而去刻意地去做布施,这个肯定不会的。菩萨布施也不会说为了名誉,说我为什么布施呢?我想超越普贤菩萨,我想要超越文殊菩萨,我希望我的名声比他们大,不可能这样。也不可能说我布施是为了信众给我更多的供养,不可能的。菩萨布施也不是为了求得人天的果报、人天的快乐,不是的。菩萨布施的时候,也不会生起任何的骄慢之心,说你看我,捐了一个庙,放了多少鱼他不会有骄慢之心,他不图任何的回报,也不为了欺骗和哄诳别人,也不是为了富贵。菩萨布施的时候三轮体空。

【凡行施时,不见受者、持戒破戒、是田非田、此是知识此非知识。施时不见是器非器,不择日时、是处非处,亦复不计饥馑丰乐,不见因果、此是众生此非众生、是福非福。虽复不见施者、受者及以财物,乃至不见断及果报,而常行施无有断绝。】

这里讲的是真正的菩萨摩诃萨的布施是完全三轮体空,随缘而作的,他们不会想太多。过去《涅槃经》的前面给众生讲,说你们布施的时候要注意,看看这个人是佛是魔,是真正的持戒者还是破戒者,要看清楚那是讲给一般众生的,因为众生习惯了分别,他们也比较在意自己的果报。但是真正的菩萨摩诃萨,就像《梵网经》中提到的,他们就不思考,乞丐来要钱我就给,就不会想他真的假的呀,是否产业链的,不会想这些。菩萨没有分别心,他的行事作为的方式是他所居住的地方的那种习惯,就是菩萨们一般都居住在佛国,佛国没有欺的现象,没有骗子所以见到需要救助的,菩萨习惯了救助,这是一种习惯。菩萨已经不执著这些东西,他只是随缘而作,不想别的,但一般众生是做不到的。所以说,菩萨在做布施的时候,好像看不到谁在真正接受我的布施,也不会区分他是持戒了还是破戒了,这个是田宅还是不是田宅,这个人是善知识还是不是善知识呀。布施的时候不会问这个是法之器还是一阐提呀。也不会说去选择良辰吉日,说今天不适合放生,明天去吧那是凡夫所为,菩萨不会想不会去选择时日,也不会选这个地方对不对,放了以后有没有人抓不会想。甚至也不会计较这是饥馑的年头还是丰乐的年头,丰乐的年头大家需不需要,不会想「不见因果」也不会想我布施了有什么因果,不会想。

正好前几天有师兄问,说我帮助众生治病,他们身上的业会不会转移到我身上?一看就是凡夫的思维方式佛菩萨不会想说我布施给众生或者我帮助众生,他的业会不会转到我身上了?他不会想这个问题。

「此是众生此非众生」,菩萨也不会想这个是众生那个不是众生,那是大梵天王不需要我的布施,他比我还富有呢!或者那是转轮圣王,那个是欲界天主,怎么样怎么样,菩萨不会想那么多,需要不需要,他不考虑。「是福非福」,我布施了以后好不好,对我来说好不好,会不会招引一些业到我身上,他不会考虑的。

「虽复不见施者、受者及以财物」,菩萨布施的时候好像都忘掉了自己在布施给谁,忘掉了自己是谁,忘掉了布施了什么,「三轮体空」。那么果报,或者说我布施之后有什么结果呀,会不会中断呀……他更是不会想。

「常行布施无有断绝」,只要是菩萨,他就是本能地行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只要随缘他就去做随缘而做也不攀缘,就这样一直去做布施。所以大家要注意如果你是真菩萨,你真的不会想太多可以说真菩萨没脑子没脑子,没心没肺,他不想这些。

善男子,菩萨若见持戒、破戒乃至果报,终不能施;若不布施,则不具足檀波罗蜜;若不具足檀波罗蜜,则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么佛陀也强调说善男子,众生都习惯了取相做分别,随顺众生讲的法跟菩萨讲的法当然是不一样的。那么迦叶要是菩萨还去分别说:这个是持戒的那个是破戒的,或者说我布施给这人果报怎么样,那这个菩萨还做什么布施呢?很多情况下他就怀疑这个人也不持戒也不信佛,我布施给他干什么?他要是这样想,他就会错失了很多布施的机缘。如果总不做布施的话,他就无法圆满自己的「布施波罗蜜」就是六度中的「布施」这一度无法圆满。如果不能够圆满布施波罗蜜,他就无法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说布施的时候真的不需要想太多。那有一些舆论的声音就说你看,你放的这些动物都死了它本来在笼子里关着还活得久一点,活还好一点呢,一放死掉了,怎么样……但是死掉了也未必去坏的地方了,像流水长者子放的十千条鱼一万条鱼,放到第二天死掉了,死掉了人家生忉利天了。死亡就一定是坏事吗?关键你在哪个角度你要是觉得娑婆世界很好,这个鱼在娑婆世界没受苦,那死亡是坏事如果你认为娑婆世界很苦他去忉利天寿命如此之长,要什么有什么,而且还可以飞行变化,还是去天上好那么死亡对这个生命来说也不一定就坏。但是世间人站在相上,他有的都不信佛,他就说你放生的这个那个死掉了他就这样说你其实就可以一笑置之,微微一笑就可以了。他要真的懂,他就不会说这样的问题。他不懂他提出来,你要跟他辩论没完没了的。所以就做自己认为对的,就做自己该做的,随缘而做就可以了。只要没有任何的功利心在,这就是很好的。你要是有功利心在是为了自己做,那是自私的目的,那个功德利益肯定是大打折扣了大家明白的所以说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最高境界就是「三轮体空」。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被毒箭,其人眷属欲令安隐,为除毒故,即命良医而为拔箭。彼人方言:且待莫触!我今当观,如是毒箭从何方来?谁之所射?为是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复更作念:是何木耶?竹耶?柳耶?其镞铁者何治所出?刚耶?柔耶?其毛羽者是何鸟翼?鸟鵄鹫耶?其有毒者,为从作生?自然而有?为是人毒、恶蛇毒耶?

接下来,佛陀就举了一个例子,是非常搞笑的一个例子,就告诉我们众生的这种取相分别在佛菩萨看来是多么多么的搞笑。说好像一个人身上中了一支毒箭,一支有毒的箭射到他身上了。他的亲人一看他中了毒以后,浑身的样子特别的可怕,看着很痛苦,想要让他得到安隐,想要把毒箭除掉,就找了一个良医,一个非常棒的医生,想把毒箭给这个中箭的人拔出去。但是这个中箭的人看到医生来拔他身上的毒箭,他说哎,先别着急,先别碰这个毒箭哦我要看看这个毒箭它是从哪来的?谁射的呀?是刹帝利、婆罗门,还是吠舍、首陀罗射的?我是得罪了谁呢我想一想。而且想一想这个箭是什么材质的,是木头做的呀,还是柳枝做的呀?这个铁的箭头是怎么冶炼出来的呀?是刚还是柔?这个箭的尾部这个羽毛是什么鸟的翅膀上的羽毛呢?这个箭有毒,你看我中毒了,这个毒它是天生的,自然而有的,还是别人安进去的毒呢?这个毒是蛇毒,还是什么毒啊?

【如是痴人竟未能知,寻便命终。】

这个笨人明明中了毒箭了,还不赶快让医生给他拔出去,还在想哎,别着急,别着急,先别碰我身上的毒箭,我要想一想他是谁射的?是什么构造?是什么材料做的?箭头怎么冶炼出来的?羽毛是哪个鸟的羽毛?毒是什么毒?是天生的还是自然而有的?就这样地拖延时间,他很快命终了,死掉了,被毒死了。

善男子,菩萨亦尔,若行施时分别受者、持戒、破戒乃至果报,终不能施;若不能施,则不具足檀波罗蜜;若不具足檀波罗蜜,则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然后佛陀就讲善男子,菩萨也是这样的呀。如果行布施的时候你还去分别,去分别接受我布施的人他持戒还是破戒,他信不信佛,我布施给他果报大不大,我布施给这个小喽喽好像是果报小一点,我不如布施给那个总经理那个老板吧,这不是很可笑的吗?如果你想这么多的话,你怎么做布施?你怎么圆满你的檀波罗蜜呀?如果不能够圆满檀波罗蜜,怎么样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还是在强调「六度具足才能成佛」啊!六度不具足无法成佛。六度的任何一度如果你不及格,那你就没有办法成佛。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于诸众生慈心平等犹如子想。又行施时,于诸众生起悲愍心,譬如父母瞻视病子;行施之时,其心欢喜,犹如父母见子病愈;既施之后,其心放舍,犹如父母见子长大能自存活。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做布施的时候,「于诸众生慈心平等」,就是对一切众生都平等,感觉一切众生都是我的亲生孩子。做布施的时候,「于诸众生悲愍」,就好像父母看生病的孩子一样。孩子生病了,爸爸妈妈非常的着急,想尽办法给他找医生啊,找药啊,等等在行布施的时候,菩萨们心里是非常欢喜的,并不是说割肉一样的,说给他布施几块钱像割掉我的肉一样,不可能的。就像父母看到孩子生病了,想要把孩子需要的一切都给他。菩萨们做布施的时候也是没有任何的吝啬,而且是很欢喜的这种欢喜的程度就好像我布施花了钱找到了医生,然后孩子的病就能好,看到孩子病好了这个高兴……真正的父母对待孩子不会吝啬的佛菩萨们真正的做布施的时候不会吝啬的,会因为布施而快乐。

那么布施完之后,「其心放舍,犹如父母见子长大能自存活」。说布施完之后,就不会老去跟踪了,说我布施完了张三,我天天跟着他看看,不会的。就好像父母看着孩子长大了,自己能独立了,能自己挣钱花了,父母就不那么操心了,就放下了。菩萨摩诃萨帮助完人以后,看着这个人独立了,可以了不需要我帮助了,他就放下了。不会说我帮助了他,感觉我们之间有了一种感情,我要天天见到他,要天天联系他,不是这样的,那就不叫「三轮体空」了。

是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布施食时,常作是愿:我今所施,悉与一切众生共之。以是因缘,令诸众生得大智食,勤进回向无上大乘。愿诸众生得善智食,不求声闻、缘觉之食。愿诸众生得法喜食,不求爱食。愿诸众生悉得般若波罗蜜食,皆令充满摄取无碍增上善根。愿诸众生悟解空相,得无碍身犹如虚空。愿诸众生常为受者,怜愍一切为众福田。

菩萨摩诃萨在怀着慈愍之心布施食物的时候,经常发这样的愿望,说:我今天所布施的一切,我都愿一切众生来跟我分享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得到大智慧的食物大智慧就是圆满解脱的智慧)。我布施食物的时候,虽然布施的是物质的食物,我希望众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的同时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然后还勤进地回向无上大乘,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解脱的智慧,都能够发起无上的大乘菩提心,不要追求声闻缘觉那点食物,愿一切众生能够得到法喜充满,以法喜作为食物,不要去求爱欲的食物。太多众生迷恋爱欲的食物,但是我们愿所有众生得到法喜的食物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得到般若波罗蜜的食物,到达解脱的彼岸般若波罗蜜,到达智慧解脱的彼岸,使一切众生充满般若波罗蜜。「摄取无碍增长善根」,能够一直善根增长,愿一切众生能够悟解空相,得到无碍之身无所障碍,无碍之身,像虚空一样。

愿「诸众生常为受者,怜愍一切为众福田」,愿一切众生能够也发慈悲心、怜悯心,怜悯一切其他众生,成为其他一切众生的福田。也就是说,我们布施任何的,无论是财,还是法,还是无畏,我们布施任何的这些形式,我们都要做回向,愿一切众生起菩提心,享受这种智慧解脱,享受圆满,享受法喜。回向的时候就想象着众生都已经成佛了,成正觉了,我们也会生起无边的喜悦……

这节课也解除了很多师兄的困惑。很多师兄就说第一,是梦,我为什么还要做善事?为什么还要修行?这个问题解决了。第二,我们布施的时候要不要调查和分别?这个要看你现在站在什么角度了,如果是站在佛菩萨的角度是不分别的在佛菩萨看来轮回里的一切众生不管好坏都是可怜者,都值得我做布施。那你要是站在众生的角度,考虑到未来的果报的话,我布施给魔肯定果报不如布施给佛。这是不同的角度讲的事情,所以你要切换角度。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如来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75.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15课·三轮体空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5

第275课「文殊师利,无生灭者,不起心意识,不思惟分别,若有分别则成无明,不起此无明则无十二因缘,无十二因缘即是不生,不生即是道,道是了义,了义是第一义,第一义是无我义,无我义是不可说义,不可说义是十二因缘义,十二因缘义是法义,法义是如来义。是故我说,若见十二因缘即是见法,见法即是见佛,如是见无所见...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漏。云何复言因无明故生于诸漏?】迦叶菩萨说:世尊,如果像您讲的无明本身就是一种漏,一种漏失,一种烦恼,那为什么又讲因为无明又产生了诸多的烦恼呢?【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漏者,是内无明。因于无明...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虚空无法被时间所限制,虚空没有挂碍,佛性就像虚空一样。接着迦叶菩萨对佛说...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涅槃经》已经讲到了第三十六卷,有几个师兄跟我讲,自己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不过还好,我手头的这部《涅槃经》是河北省佛教协会出版的版本,在第四十卷之后还有几卷后分,我们也是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学一段时间,让《涅槃经》无限宏深的思想印入到我们的心海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看一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初果)须陀洹人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接着看经文:【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是须陀洹,先得道故名须陀洹,以初果故名须陀洹。若先得道名须陀洹者,得苦法忍...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8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上节课,佛陀打比方,用恒河来比喻涅槃之河,说有的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先沉下去了,被水淹没了,不久之后又出来了,出离水面了,结果没呆多长时间又沉下去了,又被水淹没了。为什么呢?明明都遇到了涅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