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09课·牛奶是什么颜色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6)《大般涅槃经》讲解688

00:00

师兄们:

大家好!

我们继续来学习《大般涅槃经》。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奉诏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

圣行品第七之四

【复次,善男子,坏诸行因缘异故,心名无常,】

释迦牟尼佛对文殊菩萨说:善男子啊,你看,使得世间一切诸行变化的因缘,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所以我们的心(凡夫的心)常常表现得就很无常。因为凡夫的心总是攀缘外在的因或者缘的变化,所以凡夫的心念也是一直在变化,可以说,心念是无常的。为什么是无常的?因为使得诸行诸相变化的因缘一直在变化,所以心一直在变化。心一直在变化,所以说是无常的。我们都知道这里的「心」讲的是攀缘之心,妄心,它不是真心。

【所谓修无常心异,修苦、空、无我心异。】

你看,就连修行者都来修无常,都来观无常,他们的心也不一样。有的人在想着是这方面的无常;有的在想着那方面的无常;有的在想肉身(从幼年到青年、中年、老年)的无常;有的在观外在事物的无常。单单修无常,大家的心都不一样。都是修「苦、空、无我」,每一个修行者在观修过程中,他的心念也不一样。

【心若常者,应常修无常,尚不得观苦、空、无我,况复得观常乐我净?】

佛陀说:文殊啊,心要是常的话,应该常修无常。如果真的像外道讲的,我是恒常不变的,我的心恒常不变,如果真的是这样,你应该修无常的时候总修无常,而且想的东西应该也是一样的,为什么还有这样的差异呢?在修无常的时候,修「苦、空、无我」的时候,心都无法做到恒常,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变化,这个心念起起伏伏、上上下下、东奔西走。那么大家就了解,所有的心都在想「常乐我净」这四个字的含义的时候,心和心想的也不一样,所以外道也讲「常乐我净」,但是他们讲的「常乐我净」跟佛讲的「常乐我净」就有着极大的差别,佛讲的「常乐我净」,都是针对着法性、佛性而讲,针对着宇宙的真理实相而讲,而外道讲的「常乐我净」就总是停留在「相」上,停留在「我」上。

【以是义故,外道法中不能摄取常乐我净。】

所以佛陀总结说,你看外道讲的「常乐我净」,跟咱们讲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我们剖析了一切相的本质,那种空性,站在空性里讲「常乐我净」,外道却不能够跳出相来。虽然同用这四个字「常乐我净」,但是理解上是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

【善男子,当知心法必定无常。】

佛陀说:文殊啊,「善男子,当知心法必定无常。」所以说凡夫的这个心念、妄念、妄心肯定是无常的,因为他总是著相,相又一直在变,所以他的心念一直在变,所以是无常的。

【复次,善男子,心性异故名为无常,所谓声闻心性异、缘觉心性异、诸佛心性异。一切外道心有三种:一者、出家心,二者、在家心,三者、在家远离心。】

因为在妄心的层面上做比较,众生和众生的心性都不一样,都有着一些差异,所以说是无常的,如果「常」的话,大家应该呈现出一致性,这个人和那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无常。在修行者中,声闻乘的心性和缘觉乘的心性以及诸佛的心性又不一样,声闻整天在想什么?缘觉整天在想什么佛整天在想什么?都不一样。同时又说,一切外道心有三种,我们剖析一下外道的话,大概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出家之心,一种是在家之心,一种是在家远离心。我们知道外道里也有出家的,像道家或者说修习印度的其它宗派的,也是经常出家的;也有在家修的;也有虽然在家,但是已经有了出离之心的。

【乐相应心异,苦相应心异,不苦不乐相应心异,】

学习外道的这些人,你去比,他们也不一样,有的心念挺超脱,自在快乐的;有的就总是著相很痛苦;有的就表现出有一些冷漠和麻木,不苦不乐的,他们的心就跟外面的「相」去相应了,「相」怎么样心就怎么样,所以外在「相」的变化很容易影响他们心的变化。

【贪欲相应心异,瞋恚相应心异,愚痴相应心异,】

这些外道你看如果是饱含着贪、嗔、痴的话,都是贪,贪什么也不一样。有的贪色,有的贪财,有的贪名,有的贪利,是不是?贪欲跟贪欲相应的心是不一样的。都在嗔恚,心也不一样,有的嗔恚的是国家政府、国家制度;有的嗔恚的是其他的修行者;有的嗔恚的是同门的师兄;有的嗔恚的是自己的师父;还有的嗔恚都是自己的冤亲债主等等,都在嗔恚,心理嗔恚对象也不一样。「愚痴相应心异。」都愚痴都没智慧,这愚痴的程度也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外在的行为也不一样。

【一切外道心相亦异,所谓愚痴相应心异,疑惑相应心异,邪见相应心异,进止威仪其心亦异。】

你看外道的心,各个都不一样,很难达到统一的。跟愚痴相应的那些心也都不一样,各自有各自的特色;跟疑惑相应的心也是各有各的特色;跟邪见相应的心,也不一样。「进止威仪」,就是说他们的行为动作上,不管呈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动作,哪怕动作是一致的,心理也不一样,不知道在想什么,一人一颗心,都如海底针。

【善男子,心若常者,亦复不能分别诸色,所谓青黄赤白紫色。】

佛陀说,如果外道认为妄心是恒常不变的,既然恒常它就稳定,甚至有些固化,那么甚至没有办法去分别各种颜色的差异,青色、黄色、赤色、白色、紫色有什么样的差异。

如果他的心,这个妄心一直的恒常,一直的僵化,那就失去了辨别事物的功能,没有办法辨别各种颜色。

【善男子,心若常者,诸忆念法不应忘失。】

要是真的像外道讲的一样,因为我能够记得我幼儿园的事情,过去的事情,我见过这个人我记得他的长相,所以说明我是「常」的,心是「常」的。如果心真的是「常」的,那你过去记忆过的一切事物都不应该忘掉。你小学背过的课文现在还能背下来吗?背过的唐诗还能背得下来吗?班里同学的名字还能一一地指出来吗?大部分还是被忘记,极少部分被你记住。昨天跟一个师兄聊天,我问他,你还记得八岁之前的事情吗?他说,几乎都不记得了,甚至有的12岁之前的事情都不记得了,所以就知道我们的心念是一直在变的。

【善男子,心若常者,凡所读诵不应增长。】

佛陀说:「善男子」,文殊你想一想,如果真的像外道讲的一样心是恒常不变的。既然恒常它就是稳定的,那么你所读诵的文章也不应该增长。你不可能说,《阿含经》我读了一部、两部、三部、四部,他如果稳固不变的话,那么读了一部,就到头了,我再读多少那还是一部,对吧?就没有办法进行算术法上的增加了。

【复次,善男子,心若常者,不应说言已作、今作、当作。若有已作、今作、当作,当知是心必定无常。】

如果真的像外道讲的一样,我的心一直不变,那你又何必谈过去、现在和未来,一直不变那就永远是过去,永远是现在,或者永远是未来,它僵化而不动。那为什么你还要讲过去、现在、未来?说我过去认识这个人,我现在还记得长相。经文里讲的「已作、今作、当作」,其实就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你们外道要是认为你们的心是恒常的,我的心不变,那就没有必要说,我过去做了这个事情,现在正在做着,未来还要去做,这没有意义了。

【善男子,心若常者,则无怨亲非怨非亲;】

如果心真的是恒常的话,那么一种关系就从头至尾不变,如果这种关系从头至尾不变,是你的亲戚永远是你的亲戚,是你的冤家永远是你的冤家,为什么又会有「怨亲」这个词呢?明明是亲戚又生了怨了。是亲戚就永远亲嘛!又干嘛成了冤家对头呢?你不是说恒常的、不变的吗?那么又何必去比较什么亲人、冤家、非亲、非怨呢?

【心若常者,则不应言我物他物】

如果你认为我的心恒常,那么又何必去比较我的东西和他的东西?我的心恒常不变,那你就应该放弃任何的比较,放弃任何的判断。因为本来如此,没有分别。

【若死若生;心若常者,虽有所作不应增长。】

如果心是恒常不变的,你做再多事物他还是不变,那又何必去做呢?

【善男子,以是义故,当知心性各各别异,有别异故,当知无常。】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这个心性啊,因人而异,差别是如此的大,而且又是如此的无常啊!

【善男子,我今于此非色法中演说无常,其义已显,复当为汝说色无常。】

善男子,关于这个「非色法」,我就讲到这里了。「非色相」之法就是心念之法,跟心念有关的一切,对于外道这个学说我就先驳斥到这里了。

那么大家也都了解了,外道讲的这种「心念是恒常的」,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是不符合事实的,那么接下来跟大家讲一下,色相方面的无常。

【是色无常,本无有生,生已灭故;内身处胎歌罗逻时,本无有生,生已变故;外诸芽茎,本亦无生,生已变故。】

这个色相是怎么无常的呢?你看,本来没有现在有。

「本无有生,生已灭故。」本来没发现有这个事物,后来出现了,出现了以后又消失不见了,世界上的相几乎都是这样的,从无到有又到无,都是这样,从无到生到灭,从无到生到灭,从无到生到灭……都是这样的。只要是色相几乎都是符合这个规律的。包括人类在出胎的时候,受精卵形成了,神识住进去了,胎了。在作为「歌罗逻」的时候,「本亦无生,生已变故。」一开始是个受精卵慢慢地发展成了「歌罗逻」(歌罗逻也叫羯罗蓝,就是胎儿第一周在母亲肚子里的样貌,歌罗逻也叫羯罗蓝,都是音译的)。本来是没有的,后来有个小小的受精卵,后来发展到第一周变成了「歌罗逻」,生长变化,生长变化,有生长了就开始变化了,就慢慢地种子发芽了,长出了小芽小茎了,本来没有的,结果出生了,出生又在变异。

【是故当知,一切色法悉皆无常。】

所以你就知道了,一切色相都在变异,都是无常的!

【善男子,所有内色随时而变,歌罗逻时异,安浮陀时异,伽那时异,闭手时异,诸疱时异,初生时异,婴孩时异,童子时异,乃至老时各各变异;】

「所有内色」,是说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属于内色,这个色相还没有外在于妈妈的肚子,还在妈妈肚子里包裹着,内在的一些色相还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直在变的,「歌罗逻」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变了。到了第三周的时候变成了「安浮陀」(有的资料里讲安浮陀是第二周,就是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第二周或者第三周,叫做安浮陀),就是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变化,之后又变成了「伽那」。

「闭手时异,诸疱时异,初生时异」,一直在妈妈肚子里变化,到最后婴儿出生了,出生之后做为儿童他又一直在生长变化,变成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对吧?一直在变异。

【所谓外色亦复如是,】

「内色」,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在一直变异。然后显化出来的时候跳出了妈妈的肚子还是在变异,是不是这样呢?所有外色都在变异,一切色,内色、外色都在变异(色是色相)。

【芽异、茎异、枝异、叶异、华异、果异。】

就好像一个种子和另一个种子都发芽了,发芽的程度不一样,芽的长短不一样,茎上也不一样,枝、叶、花、果一直在变异,而且这个种子和那个种子到最后发育成的样子都不一样。

【复次,善男子,内味亦异,歌罗逻时异,乃至老时各各变异;】

善男子,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其实就不一样,感觉上就不一样,在成为「歌罗逻」乃至一直在生长变化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变化,而且这个胎儿和另一个胎儿发育速度上、程度上都是不一样的。

【外味亦尔,】

显化出来之后,样貌都不一样。

【芽茎枝叶华果味异。】

同样一个种子发芽了,这个苹果树和那个苹果树各自摘一个苹果下来,品尝一下味道也不一样。

【歌罗逻时力异,乃至老时力异;歌罗逻时状貌异,乃至老时状貌亦异;】

同是作为「哥罗逻」,在妈妈肚子里第一周,力气都不一样,一直到了老了,人和人的力气也都不一样。在作为「歌罗逻」的时候,他那个形状样貌就不一样,一直到老了,形状样貌还是不一样。

【歌罗逻时果报异,乃至老时果报亦异;】

作为「歌罗逻」时,他就带着他的果报(他过去世的造作),将在出生之后承受他过去世的果报。

像有的师兄,怎么修怎么修身体也还是特别的差,非常之差,多病缠身,这种就是过去世造的杀业过重。你从妈妈肚子里就携带着你过去的业而来,所以每个众生身上的业都不一样,表现的命运就不一样,有的已经修行很用功了,该做的的都做了,还是收效甚微,因为过去世累积的业太严重了,太严重!要是不修行,可能就会短命,因为修行了就延长了寿命,但是身体还是一直很差。

所以人和人之间的业报,从你投胎的那个时候起就开始携带着,一直到老,果报上一直有差异。都是老人,有的活100多岁;有的活80、90多岁;有的还不算很老,60或70岁就走了;当然还有更早一点,还有很早就夭亡的,在妈妈肚子里就被打掉了,这些跟他过去的业有关系的。包括佛弟子都知道堕胎不好,那么有的人不得已,非常不得已,以各种各样的缘由要去堕胎,堕胎之后呢?去超度。被墮掉的胎儿,为什么他如此的短命啊?跟他的业也有关系的。

【歌罗逻时名字异,乃至老时名字亦异。】

有的女人刚刚怀孕就给自己肚子里的宝宝起名字了,每一个宝宝的名字都不一样,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被妈妈很亲切的呼唤着,以各种昵称去呼唤。在作为「歌罗逻」的时候,他的名字就不一样,那么到长大了,他的名字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又换了,所以到老的时候,名字和名字又不一样。

【所谓内色坏已还合故知无常;】

一切的色都是坏了之后再合。生命形态由隐到显又到隐,然后又到显。每年春天花开了,夏天非常的繁盛,秋天凋落,冬天乌有。冬天很多花儿都化为乌有,然后来年春天又开了,一切色相都是这样的周而复始地在变化,所以说是无常的。

【外诸树木亦坏已还合故知无常;】

你看外面的树木,树木也是凋落了,枯干了,到最后来年春天,又长出一些小芽,就是这样的周而复始,所以是无常的。

【次第渐生故知无常;】

一般情况下所有的生命,从幼年到成年到老年到消失不见,它是渐次的、有顺序的,它不是突然就化生了。像胎生的或是植物类的这些众生,你看它是一天一天在变化的,渐次地在变化的,所以说是无常的。

【次第生歌罗逻时乃至老时,次第生芽乃至果子故知无常;】

这个胎儿入胎了,从第一周开始慢慢地长啊长,一直到他出胎到变老也是慢慢地、慢慢地,就好像植物慢慢地生芽,慢慢地长大结果子,所以是无常的。

【诸色可灭故知无常;】

一切的色相难道不是都会被消灭的吗?我曾经在微信群里给大家发一个视频,几只水果放在盘子里,这个摄影师就在追踪这个盘子里水果的变化,慢慢地就长毛了、发霉了、消失不见了、成空了,一切色相都是会坏灭的,所以说是无常的。

【歌罗逻灭时异,乃至老灭时异,芽灭时异,乃至果灭时异,故知无常。】

有的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受胎,在很小的时候就流产了,消失不见了。有的是出胎以后,活到了八九十岁、一百多岁然后就消失不见,消失的时节、时辰都不一样的,这是无常的。那么植物类的众生,有的刚出完芽就坏死了,烂掉了,有的一直是生长出了果实,然后果实烂掉了,所以都不一样,都是无常的。

【凡夫无知,见相似生计以为常。以是义故,名曰无常。】

但是很多凡夫,就没有考虑得这么细。种的是苹果种子,收获的都是苹果,你看是常吧?客观规律是常吧?凡夫只看到了「相似生」(就是大概规律),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看到了。

人都是入胎,基本上在妈妈肚子里十个月,然后分娩出来的,都是这个样子,只看这一点,但是没有看到具体的一些差异。都在妈妈肚子里,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乃至最后出来都不一样,时时刻刻都不一样,所以是无常的。

【若无常即是苦,若苦即是不净。】

既然无常,他苦不苦啊?苦!无常意味着你无法控制,它一直在变化。它可能向好的方向去变,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去变,你无法控制它,这就是一种苦。既然是苦就是不净。苦的觉受是你的心念在动吧?是。是妄心的层面吧?是。就不是清净自性的层面,所以不清净。动就不清净,不动才清净。

【善男子,我因迦葉先问是事,于彼已答。】

佛陀说,文殊啊,其实迦叶过去也问过这件事情(外道跟佛法之间的一些差异),其实我过去也已经回答过了。

【复次,善男子,诸行无我。】

文殊啊,一切相中其实你找不到一种「个我」的属性的,你找不到。

【善男子,总一切法,谓色、非色。色非我也。】

不管是色相、非色相,你都找不到一个「个我」的属性,你不知道「我」在哪儿。你没有办法讲「我」在哪儿,肉身是你的话,肉身消失的时候你不是还在吗?你还是可以轮回,还可以去投胎是不是?肉身不是你,那什么是你?一切色相,都不是你。

【何以故?可破、可坏、可裂、可打、生增长故。我者,不可破、坏、裂、打、生长,以是义故,知色非我。非色之法亦复非我。何以故?因缘生故。】

一切色相都是可以破坏的,可以被打裂的,可以去继续地生长、增加的,一切色相都不是真正的你。

「我者,不可破、坏、裂、打、生长」,真正的你,我们的「真我」,是佛性!是不可以破、坏、裂、打和生长的。所以你就知道色相不是我,色相非我。

「非色之法亦复非我」,这个非色之法,就是前面提到的心念本身。这个妄念起起伏伏,一直在变化,这个妄念也不是真的我,不是真我,为什么呢?因为妄念总是追随着外在的境相而变化,外面的因缘一变妄念就变了。可以说,因缘生妄念,妄念跟着因缘走,一跟着因缘走它就不稳定,它就不是真我,真我是恒常的、稳定的。

【善男子,若诸外道以专念故知有我者,专念之性实非我也。】

如果外道认为我可以一直想着一个事物,证明有「我」,「我」是恒常的。那种一段时期内的专念,一段时期内把注意力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这个也不是真我,那还是妄念,妄念在集中注意力而已。

【若以专念为我性者,过去之事则有忘失,有忘失故,定知无我。】

如果认为我一直记得一个事情说明有我,那你忘掉的事情岂不是更多吗?哪里有你呀,你只是记起了大海里的几滴水而已,整个大海都忘记了。

【善男子,若诸外道以忆想故知有我者,无忆想故定知无我。】

佛陀说:文殊,如果外道认为我有记忆,你看我活了三十岁,每一年的事情我几乎都记得,我还写日记,都记得。那么你忘掉的时候呢?你说有记忆证明有我,那么你忘掉了那么多事情,证明还是无我,有记得的就有忘记的。

【如说见人手有六指,即更问言:我先何处共相见耶?若有我者不应复问,以相问故,定知无我。】

有的人长了六个手指头,有人就说:哎呦,我在何处见过你吗?你怎么长着六个手指头?如果他真的见过这个长着六个手指头的人,并且这个记忆一直存在的话,他又何必再问呢?说:我在哪里见过你吗,我过去见过你吗?他问这样的问题。有的人在大街上见到一个人,很面熟想不起来,或者在电视上看到某个明星的形象,觉得好面熟,在哪个电视剧里他演过一个正面角色,但是我就是想不起来。你既然如果能够一直记着,你说我是恒常的,我能够有记忆,那为什么会忘呢?「定知无我」,所以说无我。

【善男子,若诸外道以有遮故知有我者。善男子,以无有遮故定知无我。如言调达终不发言非调达也,我亦如是。若定是我,终不遮我,以遮我故,定知无我。若以遮故知有我者,汝今不遮,定应无我。】

这个外道认为,你看我的眼睛看向哪里,要是有人拿一个小纸片挡住我的视线,我就看不见了,就证明有我,他就认为这个视线,这个能「看见」就是他自己。如果你的「我」还能被遮挡的话,怎么可能是叫有我呢?有我就不会被遮挡吧?

「如言调达终不发言非调达也」,大家都认识「提婆达多」,一看到他就知道是「提婆达多」,不会把他叫成「难陀」,叫成「阿难」,叫成「迦叶」。既然你真的是你,又怎么会被遮挡,又怎么会大家看不见你呢?就是说,「提婆达多」你换什么衣服还是「提婆达多」,怎么可能被遮挡呢?外道认为,我还会被遮挡,这不是很滑稽吗?不是你被遮挡,是你的视线被遮挡,视线被遮挡跟有没有你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一直是你就不会被遮挡了。就是说我是我,我「乔达摩悉达多」是我「乔达摩悉达多」,难道能被遮挡,就说不是我了吗?这不是谬论嘛?「若以遮故知有我者,汝今不遮,定应无我」,你要因为遮挡你,你才知道有你,不遮挡你,难道就没你了吗?谬论嘛!

【善男子,若诸外道以伴非伴知有我者,以无伴故应无有我。】

外道说,你看我知道什么事物和另一个事物是相对相生而存在的,亦是伴侣,又是相对照的,好像是相反相承的关系。外道认为,像黑夜和白天,有黑夜就有白天,有白天就有黑夜,他们是伴侣吧?是。有这个就有那个,但是又不是真正的伴侣,为什么呢?因为黑夜和白天不是在同一时间出现,即是伴侣又不是伴侣。你要认为你了解这一点就算有我的话,那世间那些孤独无伴的事物,就说明没有你了吗?你说我看到了一些「伴非伴」才知道有我,那么见到一切孤独无伴的事物,那就没有我吗?不成立嘛。

【有法无伴,所谓如来、虚空、佛性,我亦如是,实无有伴。】

像「如来、虚空、佛性」,这是世间最孤独者,因为达至大圆满,占满整个虚空法界,「如来」不需要谁来补足自己,不需要什么伴;「虚空」也一样,「佛性」也一样,这些都是无伴的事物。如果你看到了无伴的事物,你怎么证明你的存在呢?如果你认为你看到了有伴的事物,证明有你存在,如果无伴的事物现化在你面前,你怎么去说呢?

佛陀说:「我亦如是,实无有伴。」

释迦牟尼佛说:文殊,你看我也没有伴啊!我就是我,独自一个在宇宙中,我就是我。虽然,宇宙中有很多佛都叫「释迦牟尼佛」,过去、现在、未来都有很多叫「释迦牟尼」,跟我同名、同姓、同父、同母的都叫「释迦牟尼」的佛都很多。但是我(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在此时此地跟你们讲法的「我」,是有独特性、独立性,我没有其他的伴侣。这一个独特的「我」,只有一个,没有伴侣。那么外道你们认为,见到了无有伴侣的就是证明没有我了吗?

【以是义故,定知无我。】

所以就拆穿了外道的说法,不能说我意识到事物「有伴非伴」就证明有我,不成立。

【复次,善男子,若诸外道以名字故知有我者,无我法中亦有我名。如贫贱人名字富贵;】

如果外道认为,我有名字呀,你看我认识这个事物的名字概念,就说明有我。但是「无我法中亦有我名」,无我法中,还有无我做为一个名字。

「如贫贱人名字富贵」,有的贫穷人还偏偏叫「富贵」,名字并不能代表这个事物的实质。

【如言我死,若我死者,我则杀我,而我实不可杀,假名杀我;亦如矬人名为长者。以是义故,定知无我。】

比如,你说「我杀了释迦牟尼」,你在文字相上说「我杀了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真的死了吗?没有,没有被你杀掉。释迦牟尼「实不可杀」,他已经证得了法身,其实他是不可能被火烧死,被水淹死,被刀砍死,不可能。「我实不可杀」,你说「我杀了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还在这里,所以说你的语言文字相并不能代表实质。「假名杀我」,就是在名字上耍耍嘴皮子而已,并不代表实质。比如,有一个很矮的人,一个矬人,身体身材非常的矮,他偏偏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长者」(我很高),一个矮人说我很高,他就真的高了吗?名字并不能够代表实质,所以不能说我知道事物的名字就证明有我,这很荒谬的。

【复次,善男子,若诸外道以生已求乳知有我者。善男子,若有我者,一切婴儿不应执持粪秽、火、蛇、毒药。以是义故,定知无我。】

外道还说,你看,所有的婴儿出生之后自然而然的就知道找妈妈的奶吃,这是宿世以来带来的一种习惯,说明有我,这个「我」一直存在,所以他知道找妈妈的奶吃,下辈子投胎还会。

善男子,你不能这么说,为什么?因为婴儿不仅仅找妈妈的奶吃,不仅仅这样显得很聪明,婴儿也经常去抓自己的大便,还以为是干净的事物,有的时候幼儿把毛毛虫都抓来吃了,恰恰是有毒的毛毛虫,结果整个嘴唇都肿起来了。

我小的时候在山东生活,枣树上容易掉一种毛毛虫,非常漂亮的毛毛虫,有的毛特别长,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掉到人的身上就非常疼,螫一下非常的疼。据说,有的婴儿不懂事,夏天在院子里喝粥,枣树上掉下来掉到粥里这样一个有毒的毛毛虫,这个婴儿不懂就直接喝下去喝到肚子里,结果疼得呀,难以想象啊!这个婴儿,如果他真的有智慧、真的有我,他不应该忘记这是有毒的毛毛虫,不会还去吃它还去摸它。婴儿也不应该去抓自己的大便和一切脏污的东西,也不应该去抓什么火蛇、毒药。有很多孩子分不清这个是饮料还是毒药,甚至把敌敌畏当成可乐给喝了。你说婴儿有我吗?他有我、有智慧怎么会做这样的傻事呢?所以是无我,无有一个「个我」是恒常不变的,如果「个我」是恒常不变的,那么他无数世累积的智慧应该都记得,怎么会忘掉呢?所以无「我」,没有一个一直不变的「个我」。

【复次,善男子,一切众生于三法中悉有等智,所谓淫欲、饮食、恐怖,是故无我。】

佛陀说:「善男子」文殊,你看「一切众生于三法中悉有等智」,在淫欲方面、饮食方面、恐怖方面,一切众生都有类似的反应。一切众生几乎都受困于淫欲,都受困于饮食,都受困于恐怖心理,一切众生都是如此,所以说无「我」。大家有共性,确实有共性。所有的众生(这里不是讲佛了,就是把佛和八地以上的菩萨除开),一切众生,甚至包括声闻缘觉,面对淫欲,他们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坎儿。面对饮食,不吃东西能活着吗?很少有人不吃东西。面对恐怖,还是会恐怖,至少突然出现一个意外事件,你可能心就震动一下。所以说无我,一切众生有一些共性(共同的属性)。

【复次,善男子,若诸外道以相貌故知有我者。善男子,相故无我,无相故亦无我。】

如果外道认为,因为我有长相,我有相貌,对着镜子一看我长这个样子,说明有我。那更是没你,更是没有我,为什么?相在变啊,怎么可能有你?

如果你说,我看不到相,有我,那也不存在这种可能。你说,有相就有我,那无相就没你了,没有你谁在说话?

【若人睡时,不能进止、俯仰、视眴,不觉苦乐,不应有我。若以进止、俯仰、视眴知有我者,机关木人亦应有我。】

你要说我有感觉啊,所以说明有我。那么在你睡着的时候你没有办法走路,没有办法停下来,没有办法弯下身体仰起头,没有办法看东西使眼色,你在睡眠过程中不知道苦和乐,那个时候难道就没有我了吗?所以有「我」啊,因为我有动作说明我有我,因为我有相貌说明我有我,这些都不对。你认为我可以动作,你看我可以向前走、停下来、弯着身子、仰起头,或者说我可以看东西、我可以使眼色,这说明有我,那么你看看提线木偶吧,那些机关木人和提线木偶也会走也会动,他们有我吗?没有吧?仅仅会动作不能说明有我。

【善男子,如来亦尔,不进不止、不俯不仰、不视不眴、不苦不乐、不贪不恚、不痴不行,如来如是,真实有我。】

「如来」也一样,没有任何动作。但是却有,对不对?谁都承认「如来」真身的存在。「如来」不向前走,也不停下来,不弯腰,也不仰起头,不向哪里看,也不使眼色、不苦、不乐、不贪、不恚、不痴、不行。「如来」依然有我吧?有。有真身吗?有。祂虽然自己无有动作,却借助一切的外相来表现自己。所以说,「如来」,祂的生命力其实是在一切的幻化中,「如来」是真的存在。

【复次,善男子,若诸外道以见他食果口中生涎知有我者。】

有的外道说有我。为什么我看到别人吃一个山楂我的嘴里都流口水了,我看到别人吃一个梅子,我口里自然而然生起了口水,说明有我。

这个也不成立。

【善男子,以忆念故,见则生涎,涎非我也,我亦非涎、非喜非悲、非欠非笑、非卧非起、非饥非饱。以是义故,定知无我。】

你为什么嘴里有口水你知道吗?因为你吃过山楂,知道酸,这是一种记忆啊,一种条件反射的本能。你要是从来都没有吃过山楂,也没有听人讲过山楂,不知道山楂是酸的,你看到别人吃山楂你还流口水吗?不流了。所以说,这是因为你吃过,你有这个记忆,流口水跟有没有我没有关系,难道口水是你吗?你说,我看到别人吃山楂,我就流口水了说明有我,难道你认为口水是你吗?很荒谬是不是,你又不是口水。

「非喜非悲、非欠非笑、非卧非起、非饥非饱。以是义故,定知无我。」你的真身,其实无所谓喜悲,也不会打呵欠,也不会笑。你的真身,不会躺下,不会起来,也不会饥饿或者饱足。你的真身就是那个「无我」,无有那个个体的小我,小我是你的妄想,你以为而已。

【善男子,是诸外道痴如小儿无慧方便,不能了达常与无常、苦乐、净不净、我无我、寿命非寿命、众生非众生、实非实、有非有,于佛法中取少许分,虚妄计有常乐我净,而实不知常乐我净。】

这里就总结了,「以是义故」,就是这些原因。文殊,我们知道,其实宇宙中没有你所认为的那个小我,没有小我,其实是无我,无有小我,有什么呢?有佛性。所以外道就好像有点笨笨的小孩一样,智慧不足,不能够去了达到底什么是常;什么是无常;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什么是净、不净;什么是我、无我;什么是寿命、非寿命;什么是众生、非众生;什么是实;什么是非实;什么是有;什么是非有。外道在佛法中只看到一点点概念就拿过来妄自地分别,还说自己也有常乐我净,但他们真的是不知道佛讲的「常乐我净」是什么含义啊!

【如生盲人不识乳色,便问他言:乳色何似?他人答言:色白如贝。盲人复问:是乳色者如贝声耶?答言:不也。复问:贝色为何似也?答言:犹稻米粖。盲人复问:乳色柔软如稻米粖耶?稻米粖者复何所似?答言:犹如雨雪。盲人复言:彼稻米粖冷如雪耶?雪复何似?答言:犹如白鹄。是生盲人虽闻如是四种譬喻,终不能得识乳真色。是诸外道亦复如是,终不能识常乐我净。】

就好像一个人,生下来就是盲人,他不知道牛奶到底是什么颜色,他天生就是盲人,他不知道牛奶是什么颜色,他就问别人牛奶是什么颜色,别人说牛奶的颜色很白,白得就像贝壳一样,这个盲人从来没见过贝壳,他也不知道,他说:哦,白得像贝壳,我倒是听到有人吹那个贝壳有声音,牛奶的颜色像贝壳的声音一样啊。因为盲人嘛,他眼睛看不见,只是听啊、摸啊,别人说像贝壳一样,他说牛奶的颜色像贝壳的声音一样吗?很搞笑的啊,他不知道是什么颜色,一说颜色他就联想到声音了。然后人家说,不是不是,牛奶的颜色怎么可能是声音呢?不对不对。这个天生的盲人就问别人,你说牛奶的颜色就像贝壳的颜色,贝壳的颜色什么样呢?这个人就回答说,贝壳的颜色就好像稻米的粉末的那个颜色一样。这个盲人又是从来没有见过稻米,他就说这个稻米的粉末,摸上去很柔软很细滑的,那么牛奶的颜色是很柔软细滑那个样子吗?这个稻米的粉末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什么颜色、什么样子呢?我不知道。然后这个人跟他形容说,这个稻米的粉末的颜色,白白的就像雨雪一样啊,像天上降的白雪一样。这个盲人又问,这个稻米末就像雪那么凉吗?就像雪那么冰冷吗?因为他没有看过,他只能用触觉去感受雪是很凉的,一说雪他都很凉。稻米粉末的颜色是像雪一样凉,那雪又是什么样的?然后这个人就说,雪的颜色就像白天鹅一样,而盲人又没有见过白天鹅,所以虽然听说了,但是他始终不知道,牛奶到底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呢?他过去没有积累相关的记忆,所以不知道。如果他是后天盲的,(就是原来是能够看到的,结果因为生病或因为车祸等种种事故眼睛盲掉了。)后天的盲人见过白色,他就很容易联想就能知道。但是天生的盲人他没有见过,不知道牛奶的颜色是什么样子,怎么形容他就是不知道,他没有看过任何白色的事物。这里就形容外道没有办法了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常乐我净」,因为他们不修学佛法,不知道「见诸相非相」的含义,也不了解到底什么是佛性,所以怎么跟他形容「常乐我净」,他总是根据他过往的经验来去猜想。这个牛奶是凉的吗?是贝壳的声音吗?是雪吗?是那个像稻米的末一样细滑柔软吗?很搞笑的是不是?他过往的经验限制了他认知世界的能力,所以外道无法认识到什么是佛讲的「常乐我净」。外道啊,只是从佛这里听闻,有「常乐我净」这个名词,他就拿来用了,但是他所讲的「常乐我净」跟佛讲的风马牛不相及呀。

【善男子,以是义故,我佛法中有真实谛,非诸外道。】

佛陀说,善男子,所以啊,我们的佛法中有真正的实谛,真正的宇宙的真理实相,并不是外道所能了解的。

【文殊师利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于今临般涅槃,方更转于无上法轮,乃作如是分别真谛。】

文殊师利就对佛说,太难得了世尊。您今天都快涅槃了,还能够用各种善巧方便,转无上的大法轮来利益众生啊!讲了这么多之后,我们就能够分别清楚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常乐我净」,什么是假的「常乐我净」,我们就了解了真谛到底是什么,真理实相到底是什么。就是那个无二无分别的啊,佛性的特质,那个是真谛,一些相里都没有真谛,只是真谛起的作用而已。

总的来说,迷于相者无法见真,所以我们要时刻记得《金刚经》里讲的,「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说相的存在没意义,而是说你不要执著它,因为它是幻化,而且又一直无常善变,不要过于执著它,是这个意思。那有的人就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给理解错了,理解偏了,就觉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生就是虚妄的,活着干嘛呀?没意思,没劲,就陷入到绝望当中,甚至有厌世的情绪,这就不对了。虚妄指的是幻化,有么?有,幻化,无住。

所以不执著。不执著是对的。有的人甚至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也是虚妄、佛也是虚妄,修什么修啊。这不都走偏了嘛!除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外,《金刚经》里还有那么多句子,为什么不背诵一下其他的句子,只背这一句然后否定一切,陷入虚无主义,多么可怕呀!所以我们掌握的佛经越多,对于佛法这个整体思想就有了了解,就不容易走偏了。不然你很容易走偏,只学一部经也容易走偏,一定尽可能地多学一些经论,一旦受了「菩萨戒」大家就知道,「菩萨戒」里反复强调,作为菩萨你要多学多闻,对一切经律啊,有时间、有条件的话就一定要认真地学。为什么要学?如果没用还让你学吗?肯定有用啊,你了解的越多越不偏颇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81.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09课·牛奶是什么颜色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爱法者卧安,得喜志念清。真人所说法,贤者常乐行。法护行法者,如雨之润生」——《般尼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迦叶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的功能,「眼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本师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们:大家好!上节课的最后,佛陀又再一次强调:我们手头的这部微妙的《大涅槃经》的重要性,佛陀说《大涅槃经》是一切善法的宝藏,也就是说一切善法的精髓在《涅槃经》中都能找到。佛陀说,《涅槃经》就是这样,好像大海里藏着各种各样...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涅槃经》已经讲到了第三十六卷,有几个师兄跟我讲,自己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不过还好,我手头的这部《涅槃经》是河北省佛教协会出版的版本,在第四十卷之后还有几卷后分,我们也是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学一段时间,让《涅槃经》无限宏深的思想印入到我们的心海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看一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六卷,依然是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佛陀继续对迦叶菩萨讲:迦叶,善男子,这些智慧不具足的众生...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9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接着上节课的内容,佛陀说有一种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就沉没了,借着一些光明的因缘又浮上了水面,但是没有支撑多久又沉没了。这样的众生是因为「信不具足、戒不具足、多闻不具足」。就是在「信」上、在「戒律」方面、在「多闻」方面都出了问题。【是人无有...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7 | 涅盘经

各位尊者、菩萨:大家好!就在今天上午,听闻一个消息:我一直非常敬重的大德——梦参老和尚,已经示寂。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感应也是相当的明显。在这里,如果说醍醐这几年讲法有一点点微薄功德的话,把这些功德都回向给伟大的梦参老和尚。其实,不管梦参老和尚去到哪里,哪里都是净土,我们也不需要特定地、特意地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