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05课·各种爱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6)《大般涅槃经》讲解712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苦圣谛」苦、集、灭、道「四圣谛」当中的「苦圣谛」,轮回之相——「苦苦」、「坏苦」、「行苦」各种「苦」,一切的「乐」甚至成了「苦」的因缘,只有修行才能够把「苦」转为「乐」。所以住于大乘大涅槃境界的菩萨们,绝对不会去贪著轮回中的任何相,因为一切「相」都代表着「苦」。

接下来,看一下什么是「集圣谛」。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观察集谛?】

苦、集、灭、道的「集」,有收拢的含义(收拢在一起了),有蕴藏很多的含义(聚集在一块儿了),「集圣谛」。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此集谛是阴因缘。】

「集」,我们说聚拢到一起了,原来是发散的、遍布各处的,汇总到一起了,这是「集」的表面含义。那么这个「集」代表着因缘会遇了,所以「五阴」色、受、想、行、识中任何的因缘会遇了,都可以称之为是「集」。

【所谓集者,还爱于有。】

这个「集」代表什么?著相的状态。因为如果是法性涅槃状态,无合无散——无所谓集,无所谓散。那么一谈到「集」,在轮回里是就着「相」来说的。这个「集」,「还爱于有」,归根结底,说明世间人还是贪恋相,「有」代表「三有」(「三界」)之相,还是贪恋,所以才会「集」。

这个人爱集邮票。为什么爱集邮呢?见到邮票就收藏起来了,归自己所有,恨不得把全天下所有的邮票都聚拢到自己那儿,这是收藏家、收集家、集邮爱好者。有的人喜欢收集糖纸或者烟标;有的人喜欢收集古董、玉石……这种「集」都是收拢的含义。因为在法性中,没有这种收拢和打散,它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所以只要是「集」,讲的就是「相」里的事儿。那么(「相」里的事)众生的「集」是指的什么呢?对于相的贪恋——你贪恋邮票、贪恋烟标、贪恋糖纸、贪恋珠宝、玉石,贪恋古董、文玩……或者有的人爱藏书,好几屋子都是书,看了没几本,爱藏书,对于书这个「相」进行贪著。这是贪爱。

接下来讲:

【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

一般来讲,贪爱的「爱」有两种:一种是对于自己肉身「小我」的贪恋,另一种是对于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的贪恋。

佛陀讲得很透彻,「爱」无非就是两种:要么贪恋自己,要么贪恋自己所需。那么贪恋自己所需,归根结底还是爱自己,还是「我执」主导的。

接下来说,「爱」还可以分成两种:

【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

「爱」还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得到财、色、名、食、睡「五欲」的时候,「系心专求」。

这一颗心都放在「五欲」上:怎么样赚更多的钱;怎么样也多一点美女陪伴着我(三妻四妾的陪伴着我);名气怎么样更大一点;食物吃得更好一点(吃遍天下的美食),或者有的美食家说,我周游世界(他周游世界的目的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吃美食;那么睡眠,一般贪吃的人也好睡,爱睡觉。

「爱所须」有两种:

未得五欲,专心去贪求,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财、色、名、食、睡上了,他从来不会想:我这辈子为什么而来?我要为人类做什么贡献?他不会想这些事情。他只想赚更多钱,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怎么样过得更舒服一点……这是一种。

另一种「既求得已,堪忍专著」。一旦得到的时候,「堪忍专著」,这个心又放在这里:我怎么样保有我的财产?钱是赚的不少了,我怎么样让钱生钱赚更多呢?怎么样不让财产流失掉了呢?

一种讲的是得到之前「系心专求」——一颗心都在这上面;得到之后,想着怎么样不失去。美色也一样,得到这么多美色,怎么样想办法管理一下这个团队,不要让他们远离我或者背叛我。

古代的帝王,后宫这么多妃子,就需要想办法去管理一下,要避免一些状况发生,所以即便后宫有男人,也让这些男人变成阉人,这样自己就放心了。

「系心专求」,然后求得了以后,又「堪忍专著」。累不累呀?非常累!拥有的越多反而越累。这个世界上财富最多的人,往往也是最累的人,他们自己也这样讲:好累啊!

【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

谈到「爱」字,人世间的「爱」,也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基于欲望的、一种是基于美色的、一种是跟美色没什么关系,日久生情的。基于欲望的,青春期的男男女女都开始渴望,都开始躁动,这是出于欲望的爱。那么出于「色」的爱,要是平常也没感觉怎么躁动,见到美色之后才躁动,这是出于美色而导致的爱欲。还有「无色之爱」,本来也没想怎么样,这个人我对她没有欲,她本身也没什么姿色,但是时间长了,有感情了——无色之爱。跟色没什么关系,可能跟欲也没有太大关系,就是日久生情。甚至养个宠物,时间长了还有感情呢,类似这样的「无色之爱」。

接下来:

【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

世间人的「爱」还可以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业因缘导致的爱。我见到这个人,没来由的就想去保护她、爱护她。

有一个男师兄曾经跟我讲:我见到这个女孩子就想保护她,完全没有任何情欲的成分,就是想保护她。那么这个女孩子过去世要么是你家的小宠物,要么是你的孩子,你就是不由自主的、就是纯粹保护的一种欲望,这是因缘之爱。

女人见到男人也有类似的,也有女师兄说:我见到一个出家的男师父,感觉他就像我的儿子一样,甚至恨不得认他为干儿子。这都是业因缘导致的,上辈子就是这样的关系。然后他(她)就是不由自主的去爱,而且这种「爱」并非是普通的男女的欲望之爱,只是亲情之爱。

还有一种是「烦恼因缘爱」。有点像冤亲债主见面了——这个人我见了他,就感觉他欠我什么,我就想去向他要。然后你也感觉:难道我欠他的吗?我为他做了这么多事,他还在渴求更多,这是冤亲债主见面了,债务、债权的关系。「烦恼因缘爱」,过去世你们之间就有一些烦恼结没有打开,今生见面了,还是你向我讨债,我向你讨债,然后起很多的烦恼。过去世你们之间就有很多烦恼,今生在一起,还是有很多烦恼,这是「烦恼因缘爱」,其实也是「业」。

接下来「苦因缘爱」,「苦因缘爱」根底里还是业。什么叫「苦因缘爱」呢?世界上有一类人,我们常常讲是变态了。怎么变态呢?受虐狂。喜欢别人用鞭子抽他、喜欢别人折磨他,别人越折磨他,他越有快感。为什么呢?这个人喜欢别人用鞭子抽他,他不知道过去世他是一匹马、一头驴、一头牛……被鞭子抽习惯了。所以投生为人以后,他还是喜欢这种鞭子抽的感觉,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快感,喜欢被鞭子抽,这是「苦因缘爱」。上辈子就受这份苦,化为了人,这种本能好像还在似的,他不折磨我,我不舒服;他必须折磨我,我才舒服。世间有些爱作的人也是这样,不吃苦难受,吃点苦才舒服。这是「苦因缘爱」。

这是世间人种种的颠倒,佛陀看上去(觉得)好可笑。

【出家之人,有四种爱。何等为四?衣服、饮食、卧具、汤药。】

接下来讲,出家之人有四种「爱」。要讲出家之人对于这个「相」的世界还有什么爱的话,有四种爱(贪爱)。

第一种是衣服、第二种是饮食、第三种是卧具、第四种是汤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在这四个方面对出家人进行供养,就是所谓的「四事供养」——四个方面的供养。他要穿衣服——衣服的供养,要吃饭、喝水——饮食的供养,要睡觉——卧具的供养,还有怕万一生病了怎么办——汤药方面的供养。这是我们对于出家人可以做的四种供养。

出家人已经远离了相的世界,如果还有所贪著,也就是这四个方面了。正常的出家人对于信众的要求就是在这四个方面帮帮我就可以了。

天气很寒冷,山上又没有什么商店,我也没钱去购买,希望居士们布施一些衣物给我(你们买一些专业的僧服,或者提供一些相关的可以保暖御寒的衣服),最好是买专业的僧服给我,出家人不宜穿世俗人的衣服。

「饮食方面」,像我们讲五台山的北台,非常的高,很寒冷,交通也不便,我们一般去朝山的时候,就带点饮食、粮食……

「卧具」,现代的出家人,吃苦的能力跟古代人相比是下降了的,他出家前就没怎么受苦,所以出家后一受苦,他一般也受不了,会影响他的修行,有的甚至有危险,你总不能让这个出家人直接躺在水泥地上或者躺在草垛子里,要给他提供基本的床具、床上用品。

「汤药」,没有出家人不生病,就算是讲经的师父,讲经有功德怎么还生病呢?

据我了解成观法师也经常讲经,他有时候咳嗽得很厉害,他肺不太好。有时候一中断,中断十几天或者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不能讲经。出家人他因为过去世业力的原因导致的,他今生虽然消了很多的业,但可能还有一些业没有消完,因缘会遇的时候就会显化。

再一个,像讲法的师父,他越是传播正法,越有魔去障碍他。有的时候,业消得差不多后(讲完《楞严经》,你过去的业就消完了,讲《涅槃经》,你过去的业就没有了),那为什么还是有病呢?要么就是自己不注意身体的健康,不注意饮食各个方面,不注意作息、习惯,要么就是魔来捣鬼。魔有的时候化现成佛,但是这个修行者(这个师父)他还没修成佛,所以魔来捣鬼的时候就很灵验,就看到这个师父不舒服了、生病了。我们在家人可以向这个出家师父供养一些汤药(买药给他,或者给他一些钱让他去买药,或是让他去请医生治疗一下病)。

只要在「相」的世界里,病就伴随着我们,很正常,大家也不需要大惊小怪的,连佛陀还生病呢,就别说一般的修行者了。

【复有五种,贪著五阴。随诸所须一切爱著,分别校计无量无边。】

按理说,出家人对于世间的贪爱也只能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这四种,这才是正常的。但是有一些非正常的出家人,他在贪著什么呢?竟然在贪著「色、受、想、行、识」,「五阴」中一切显化的事物,他都去贪著。「色」,贪恋美色、色相,贪恋好境界。「受」,贪恋美好的觉受。这个寺庙管得太严,睡不好觉,吃不好饭,我去别处去。「想」,天天想,不想佛法,只想什么奇奇怪怪、乌七八糟的东西。「行」,怀着既有的这种恶的习气和惯性顺流而下,也不懂得放逸的坏处,也不懂得收摄自己」,他的阿赖耶识的仓库里出家前很染污,出家后依然很染污,根本就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净化,这是伪出家者。

这种贪著色、受、想、行、识「五阴」的五种人,「一切贪著」,而且「分别校计无量无边」,贪得无厌。拥有的时候说:更多一点吧!更多一点吧!对于财、色、名、食、睡也是非常的贪,这就不是真的出家人了。

佛陀在这里对他们进行了一个讽刺,说竟然「分别校计无量无边」。你还是佛弟子吗?大家都知道,菩萨戒里讲:我们不可以讲四众弟子的过失,不可以讲真正的出家人、在家人的过失,但是他是伪出家人,可以讲。这是魔混到了寺庙里,这样人的过失可以讲。因为真的出家人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你感觉这个师父言行举止都很正,偶尔犯个错误,不需要大肆宣扬,他可能也不是故意的,可能也是能力所限。但是有的出家人都不持戒,广泛地「杀、盗、淫、妄、酒」,还恣意妄为,不懂得悔改,也不忏悔,这是伪佛弟子,他不是佛弟子,他是假的。那这样的人,他的过失可以宣扬,他是魔,可以宣扬。

佛陀说:

【善男子,爱有二种:一者、善爱,二、不善爱。不善爱者,唯愚求之;】

前面讲了世俗人他都贪什么,他都爱什么;出家人他都贪什么,都爱什么;假的出家人爱什么。

整个来讲,爱又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对于善的爱,一种是对于不善的爱。对于不善的爱是愚昧的人才求。因为你求不善就是求恶,那你会招来恶果和恶报,傻子才会去求不善。但是有些人就计当下眼前,不管以后,做了很多不合理的行为,甚至混到了寺庙里,侵损常住的资产(感觉这个寺庙这么大,有钱,我混进去,混进去干什么呢?混水摸鱼,今天偷点东西回家,明天偷点东西回家),这实在是傻子中的傻子,愚昧中的愚昧者——才求这些不善之法。

【善法爱者,诸菩萨求。】

真正的菩萨求善——求善法、求善行。善有善报,傻子才求恶呢,就看眼前,不看未来,这些人实在是愚昧无知。

【善法爱者,复有二种,不善与善。求二乘者,名为不善;求大乘者,是名为善。】

对于善法认真追求的人,也有两种:有好一些的,有不好的。为什么说对于善法的追求还有好点的,还有不好的呢?那些追求「二乘」境界的(追求声闻、缘觉乘),这些就不太好。虽然你也是在走正道,也在收摄身心,也在持戒,但是你追求的境界不是大乘,不是最高的「一佛乘」,是二乘、三乘,这样的就不太好。追求大乘才是最好的。

【善男子,凡夫爱者,名之为集,不名为谛。菩萨爱者,名之实谛,不名为集。何以故?为度众生所以受生,不以爱故而受生也。】

凡夫这种爱,就算是对于善法的一种贪爱,他还是在相的集结的层面。有的时候,他的心的智慧达不到,对于善法的追求还会让他生烦恼,就说:哎呀,张师兄懂得比我多。他就着急,嫉妒人家,这不生了烦恼吗?本来是追求善法的,又一嫉妒,生烦恼了。有的时候傲慢,我懂得多,一傲慢也导致了烦恼。就是说凡夫智慧不足,他们对于善法的一种追求,有的时候都会带来烦恼,真的是让人扼腕叹息!

所以说,凡夫即便是对于善法进行狂热的追求,都不代表真谛,「不名为真谛」。菩萨对于善法的追求才是真谛、才是实谛。菩萨对于善法的追求不会形成任何形式的烦恼,没有听说文殊菩萨嫉妒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贬低弥勒菩萨……菩萨与菩萨之间都没有「我执」,我们追求正法,就精进好了。

然后还赞美周围其他菩萨各自的特色。每个菩萨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些菩萨相互交口称赞,没有说相互去贬低——你擅长的我没有,我就贬低你,说我的好,没有这样子。所以菩萨戒有一条:不要自赞毁他。因为菩萨从来不会自己赞美自己,来贬低别人。

菩萨会毁自赞他——我不如他,他更好。你问弥勒菩萨:文殊菩萨好吗?弥勒说:好极了!文殊智慧第一,什么法都懂,请教法问文殊啊!你问他:普贤好吗?好啊!普贤比我好,普贤擅长把一切善法行出来!菩萨与菩萨都是相互交口称赞,「僧赞僧,佛法兴」。

你看凡夫,都是一个贬低另一个的,那个不好,这个不好……都不如我,我最好,那是凡夫。菩萨的心,为了度众生没有我,全是利他之心。

菩萨是为了度众生的缘故才化现出来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见到的很多大菩萨,全都是古佛再来,重新入到这个相的世界里,帮着释迦牟尼佛去推广佛法,自愿做一个低下的位置化现为释迦牟尼佛的徒弟,去帮着释迦牟尼佛推广佛法,为了度众生,所以受生,不是以爱欲而受生。这些菩萨们不是说在父母情欲当中不能自抑,然后他们受胎了,生出来了,不是这样的。菩萨们的受生都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因缘(他也选择的,不是没选择),他选择这个家庭我去受生(我去受胎),然后一直学习,从小就显得跟一般人不一样,慢慢地终于找到一个机缘,知道自己的使命,知道该干什么(还是广度众生),菩萨们都是这样来的,所以他跟凡夫在因地就不一样。

凡夫因地是怎么来的?业因缘生——随着业流转来的,业报所生。菩萨是愿力来的(自己的愿力,然后选择一家去投胎)。根源上其实就不一样,所以果报上也不一样,菩萨到最后还是回到佛国净土去了。那么这些不修行的凡夫,到最后还是在这个相的世界里继续堕落。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于余经中,为诸众生说业为因缘,或说憍慢,或说六触,或说无明,为五盛阴而作因缘。今以何义,说四圣谛,独以爱性为五阴因?】

接下来,迦叶菩萨就对佛说:世尊,我记得您过去在很多经典中,给大家讲法的时候,说业是轮回的因缘,要么说骄慢是轮回的因缘,要么说「六触」(眼、耳、鼻、舌、身、意,触到外在色相了)是轮回的因缘,有的时候又讲无明是轮回的因缘。无明——没有智慧,贪、嗔、痴,缺少智慧。这是因缘。

「为五盛阴而作因缘」。轮回有的时候就概括为「五阴炽盛」(「色、受、想、行、识」炽盛,「相」炽盛,「五阴炽盛」)。您在其他经里要么讲业是因缘,要么讲骄慢是因缘,要么讲眼、耳、鼻、舌、身、意对外在境相的接触是因缘,要么就说无明是因缘,各种各样的因缘都讲过了。今天为什么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独以爱性为五阴因?」为什么又讲贪爱之性、爱欲之性成了轮回的因缘呢?

讲爱是轮回的因缘,也不止在《涅槃经》里讲过,在《圆觉经》、还有《楞严经》里,其实也讲爱欲是轮回的因缘。

【佛赞迦葉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诸因缘者非为非因,但是五阴要因于爱。】

这个时候,佛陀就赞美迦叶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就像你所说的,「诸因缘者」,前面提到的无论是业、骄慢、六触、无明,这一切其实「非为非因」,也是因缘(不是说不是因缘了)。「但是五阴要因于爱」,「五阴」色、受、想、行、识,它的根本动力其实还是在爱欲,就是所谓的性力——力比多人根深蒂固的性欲。有性才有命,所以叫性命。爱欲、性欲还是「五阴」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源——「力比多」。

【善男子,譬如大王若出游巡,大臣眷属悉皆随从;爱亦如是,随爱行处,是诸结等亦复随行。】

就好像世间的大王他要外出去巡游,很多大臣、眷属都跟着他,保护着他。

爱也是这样的,「随爱行处,是诸结等亦复随行」。爱就是这样子,爱欲(这个性本能)作为一个源动力,它一旦开始运作的时候,其他的这些结使(其他的这些相应的能量)运行都跟着它,产生了种种的结使和烦恼。

【譬如腻衣,随有尘著,著则随住;爱亦如是,随所爱处,业结亦住。】

像油腻腻的衣服大家见过吗?你要是没见过油腻腻的衣服(现在大家都爱干净,衣服上没有油腻),你就想着厨房里的油瓶子,厨房里的油瓶子特别爱落灰尘,而且灰尘落上去擦不掉的(很顽固的灰尘)。因为油腻腻的瓶子它就招灰,灰落上去一层一层累积,吹也吹不掉、擦也擦不掉,很难清理,对不对?油腻的衣服就类似油瓶子一样,很油腻、很黏,它粘灰,一粘就下不去,就会一直在累积。

爱就是这样的,「随所爱处,业结亦住」。爱欲,这个「力比多」(性能量),这个根本欲在哪里,人的烦恼就在哪里,业的结就打在哪里。(爱欲打在哪里,业力结就打在哪里。)所以对于轮回来讲,最大的一个推动力还是这种爱欲。

【复次,善男子,譬如湿地,则能生芽;爱亦如是,能生一切业烦恼芽。】

其实修行到了最后,我们发现最难断的还是淫根——淫欲之根,就好像湿地(潮湿的土地)容易生出一些小芽;爱也是这样的,能够生出一切的业力的烦恼之芽。爱欲,我们都是爱欲所生,都来自这里,它是肉身命的根本。

当然,这个男女会遇,男性排出精子,女性(排出)卵子,精卵即使结合,如果没有神识住进去,还是没有生命的,必须神识要住进去,住进去才有真正的生命的。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是大乘大般涅槃深观此爱,凡有九种:】

这里讲爱欲,住在大乘大涅槃境界的菩萨看世间的爱欲,深刻地去观察这个爱,大概分为九种:

【一、如债有余,二、如罗刹女妇,三、如妙华茎中有毒蛇缠之,四、如恶食性所不便而强食之,五、如淫女,六、如摩楼迦子,七、如疮中瘜肉,八、如暴风,九、如彗星。】

下面佛陀就把世间的爱欲有多么可怕、有多么恐怖,分成了九种类型来讲,我们一一的来看一下。

【云何名为如债有余?】

什么叫如债有余?爱,就像债——你没还完的债一样。

【善男子,譬如穷人负他钱财,虽偿欲毕,余未毕故,犹系在狱而不得脱;】

善男子,就好像一个穷人(穷人没钱),家里可能还有病人,他就四处去讨债、四处去借钱,借了好多好多的钱。然后他开始还,但是穷人他挣的钱也少(月工资很少的),所以他非常想把很多的债都还完,但是还不完,还没有还完。「债有余」,爱欲就是这样的,好像你想还这个债总是还不完,这个欲望好像没了,一会儿又起来了。「欲壑难填」,讲的就是这个欲的大沟壑很难填满它,怎么总是填不满它似的,就好像债还不完一样。

「犹系在狱而不得脱」,就好像被关在监狱里了,出不来了,因为债没还完。你犯罪了,然后得到相应的制裁。制裁还没结束,你就出不去。

【声闻、缘觉亦复如是,以有爱习之余气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声闻、缘觉也是这样的,「以有爱习之余气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说:像阿罗汉以及这些辟支佛跳出「三有」了吗?跳出来了。但是为什么证不了无上正等正觉呢?因为爱欲的习气还在。有的阿罗汉都经不起淫女的诱惑,他如果打坐修禅定没问题,他就跳出「三有」了。但是在红尘中,阿罗汉和辟支佛经常因为爱欲的习气导致退转,还没有到八地「不动地」,所以他还会退转,就是因为爱欲习气在作祟。所以聪明的阿罗汉也不会去淫女所在的地方去试炼自己,他往往不会成功。

我们前面课程中也讲,证得五种神通的仙人也是常修禅定,国王的夫人摸了一下他的脚,他的神通就失掉了。所以大家就知道,爱欲的习气是多么可怕!

【善男子,是名如债有余。】

就是说,这个欲望好奇怪,为什么就总是填不满它呢?我不想它还好(没有外在刺激的因缘还好,我躲起来在山洞里还好),一见到美色(如果美色再来诱惑),这就糟糕。

所以既然阿罗汉和辟支佛都这样,那么我们这些修行过程中的师兄,个别时候(淫心又起来的时候),也不需要过于自责,阿罗汉和辟支佛都这样子,何况我们了。所以我们就少接触,少创造因缘去接触,不要看电视,不要去看网上一些色情网站、不要看色情图片,尽可能躲着走,就是最保险的。

接下来,佛陀又讲:

【善男子,云何如罗刹女妇?善男子,譬如有人,以罗刹女而为妇妾。是罗刹女,随所生子,生已便啖;子既尽已,次啖其夫。】

善男子,为什么有的时候又说爱欲像罗刹女妇一样(就像罗刹美女一样)?「罗刹」,大家都知道是恶鬼。(罗刹分为男罗刹和女罗刹,男罗刹长得很吓人,女罗刹一般非常的美貌,简直是绝色。)有一些世间人贪恋美色,突然看到一个美女(绝色美女,貌若天仙),他就动心了,疯狂地追求,把他娶到家里来,做为自己的妻子,或者做为自己的小妾(但是他不知道这个绝色美女是罗刹鬼),他跟这个美女结婚之后生了一个孩子,生完孩子之后,自己的美女妻子就鬼性大发,把自己的孩子吃掉了;吃掉了孩子之后,又把自己的丈夫吞吃掉了。

【善男子,爱罗刹女亦复如是,随诸众生生善根子,随生随食;善根既尽,复啖众生,令堕地狱、畜生、饿鬼,唯除菩萨。是名如罗刹女妇。】

古印度那个地方也比较神奇,当地确实有很多很多灵异事件。我们知道印度有九十五种、甚至九十六种外道(佛法之外还有那么多外道),各式各样的修行方法,奇奇怪怪的,修出来的神通也奇奇怪怪的。印度那个地方各式各样的灵异现象出奇的多,真的有这样的现象:一个男子贪恋美色,娶了一个罗刹女鬼做老婆,罗刹女鬼生了孩子,把孩子吃掉了,把丈夫也给吃了。

佛陀就讲,大家都知道罗刹女会吃掉孩子和丈夫,那么爱欲就是一个绝美的罗刹鬼,谁见了她都动心,所以她就把众生的善根都吞吃掉了,把众生的善根吃掉之后,又开始吞吃众生的性命,使得众生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道去。但是只有菩萨们有免疫力,能够对抗这个罗刹美色女鬼。真正的菩萨见了美色不动心的,所以可以对抗。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知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长得好的男子女人就会比较招异性的喜欢,一生中的桃花运就会比较多。既然大家都知道,长得好看的异性容易吸引我,容易让我动心,那我要是想断掉这个欲望之根怎么办?我要修「不净观」和「白骨观」。我不是爱美色嘛,我把一切美色都观成白骨,多进行「不净观」和「白骨观」,慢慢地,你对于美色的贪恋就消失了。

「白骨观」是非常灵验的,很多师兄试了以后效果是非常棒的,只能这样了。因为你贪恋美色,你就把她想得丑一点,想着她肚子里都是一些肠子,已经消化的食物、还没有消化的食物……好恶心,又是一堆白骨,你就开始不迷恋她了。

【善男子,云何如妙华茎毒蛇缠之?】

爱欲的可怕又好像长得非常美妙的花,比如说莲花(任何美妙的鲜花),但是它的茎上却盘着一条毒蛇,好吓人呢!

【譬如有人性爱好华,不见华茎毒蛇过患,即便前捉,捉已蛇螫,螫已命终;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贪五欲华,不见是爱毒蛇过患而便受取,即为爱毒之所蝎螫,命终堕于三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如妙华茎毒蛇缠之。】

大家看到美色看到爱欲,不由自主去贪恋,就好像世间人贪恋美丽的鲜花,看到花就想去摘,结果一摘,花茎上盘的毒蛇把他给螫了,螫完他之后,毒蛇的毒液进入他体内,这个人就被毒死了。

凡夫贪恋「五欲」的毒花,都不知道花的茎上盘着毒蛇,贪恋「财、色、名、食、睡」的「五欲」,贪恋到最后,结果把命都搭进去了,命终还堕落到「三恶道」当中去了。但是菩萨却没有这样做。真正的菩萨非常的聪明,有免疫力,看到一切的「财、色、名、食、睡」都不动心,知道「财、色、名、食、睡」都像毒蛇一样的,我要远远地离开它。

所以善男子,要学习菩萨做个聪明人,不要因为「财、色、名、食、睡」把自己的后半生都给毁了,把自己的下辈子、下下辈子都给毁了。

接下来,佛陀还讲:

【善男子,云何所不便食而强食之?譬如有人所不便食而强食之,食已腹痛,患下而死;】

善男子,爱欲的可怕又好像不方便吃的东西,你硬把它吃掉了。就好像有一个人,他硬吃了不能吃的食物,比如说馊掉的食物,已经变质的食物,或者明明是有毒的食物,不能吃,他偏偏吃掉了,吃了以后,下腹胀痛,后来就拉肚子,甚至就这样死掉了;

【爱食亦尔,五道众生强食贪著,以是因缘,堕三恶道,唯除菩萨。是名所不便食而强食之。】

「爱食」也是这样的,五道的众生贪著爱欲,贪著爱欲就好像吃一个不能吃的食物(变质的食物,或者有毒的食物),吃掉了以后结果就堕落到「三恶道」去了。但是菩萨有免疫力,会闻着这个食物还挺正常的,或者看着还挺好的,刚做出来还没多久,我就吃了吧。菩萨不会这么傻,看着有问题他就不吃了。

【善男子,云何淫女?譬如愚人与淫女通,而彼淫女巧作种种谄媚现亲,悉夺是人所有钱财,钱财既尽,便复驱逐;】

爱欲又好像淫女一样,就好像这个淫欲心炽盛的女人一样,好像愚昧的人与淫女进行淫欲之事发生性关系,但是这个淫女「巧作种种谄媚现亲,悉夺是人所有钱财,钱财既尽,便复驱逐」。

世界上有一些专门搞色情职业的女人,她们爱的只是钱财,她为什么从事那个行业?她靠那个混饭吃,她要的是钱财,她不是真的爱你。但是她装作很爱你,谄媚巴结你——王总啊、李总啊……对你非常的谄媚巴结、热情无限,而且还表现出种种妖娆动容的姿态,去吸引你。当你跟她发生关系,她就开始说:我要买房,我要买车……要这要那,让你给她钱。等着有一天,她把你的所有的钱都侵吞光之后,她就不要你了,把你赶走了,因为你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从事色情行业的女人,为了钱才从事这个行业,她跟你之间不会有真感情,她要的是钱而已,当你没钱了,她就不要你了。

【爱之淫女亦复如是,愚人无智与之交通,而是爱女夺其所有一切善法,善法既尽,驱逐令堕三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淫女。】

所以「爱之淫女亦复如是」,爱欲这个东西也是这样的,愚昧的人没有智慧,就贪著爱欲,但是贪著爱欲的结果——每一次,当你的爱欲稍微满足了它,你就觉得很空虚、很累、很疲惫。过一段时间又去满足它,满足完,又很空虚。所以爱欲带给你的只是空虚和疲惫,没有其他的,而且它把你的一切善法都剥夺了,你沉迷于爱欲,哪有时间修行啊!没有时间了,只想着爱欲,我要多多地挣钱去满足我的爱欲。所以「善法既尽」,就进入到「三恶道」当中去了,你不追求善法,只追求爱欲的满足,肯定去「三恶道」!

有一些人就不正常了,追求爱欲的满足,跟不合法的人发生关系,跟很多人发生关系,最后甚至得了艾滋病,非常可怕!

那么只有菩萨知道爱欲的可怕,就像淫女一样来诱惑我,但是只会给我带来灾难,我要远离它。

【善男子,云何摩楼迦子?譬如摩楼迦子,若鸟食已随粪堕地,或因风吹来在树下,即便生长,缠绕缚束尼拘陀树,令不增长,遂至枯死;】

接下来又讲,爱欲的可怕就像摩楼迦子一样(摩楼迦是一种藤蔓植物),摩楼迦这种植物的种子,比如说被鸟吃掉了,鸟吃掉了以后,随着鸟的粪便就排到了地面上,有的时候被风吹着,吹来吹去吹到了树下,吹到树下,摩楼迦子就开始生根、发芽、生长,长出来以后就绕着这棵树一圈又一圈地缠着。摩楼迦子它最喜欢在尼拘陀树下面生根、发芽,然后就一圈一圈地缠在尼拘陀树上,慢慢地,树的营养就好像被它抢干了一样,这棵树就枯死了。

【爱摩楼迦子亦复如是,缠缚凡夫所有善法,不令增长,遂至枯灭,既枯灭已,命终之后堕三恶道,唯除菩萨。是名摩楼迦子。】

爱欲就像摩楼迦子一样,像这种藤蔓植物缠着凡夫之人,缠了一圈又一圈的,就让所有的善法都无法生长起来,慢慢地,善根泯灭就枯死了。善根泯灭了,命终之后就去「三恶道」了。

但是菩萨们知道爱欲非常可怕,就会去远离它,知道我的弱点在哪儿,我就不刺激那个弱点,我要忘记那个弱点。你本来就挺好色的,你还去美女如云的地方,还总去看色情网站,这样太危险了!

【善男子,云何疮中息肉?如人久疮,中生息肉,其人要当勤心疗治莫生舍心。若生舍心,疮息增长,虫疽复生,以是因缘即便命终。】

爱欲的可怕就好像你生了一个脓疮(脓疮够可怕了),里边又长了一个息肉,这可怕中又增加了可怕。「如人久疮,中生息肉,其人要当勤心疗治」。疮里边又生了一个息肉,内内外外都很可怕,你要抓紧时间去治疗它,千万不要不当回事。你如果不当回事,这个疮和息肉一直在增长,慢慢地,虫和蛆就在你肉身也长出来了。「以是因缘」你就命终了,命终之后,也去了不好的「道」了。

【凡夫愚人五阴疮痍亦复如是,爱于其中而为息肉,应当勤心疗治爱息。若不治者,命终即堕三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疮中息肉。】

「凡夫愚人五阴疮痍亦复如是」,其实色、受、想、行、识「五阴」中都可能会被爱欲感染,爱欲可能渗透到你的「色阴区宇」、「受阴区宇」、「想阴区宇」、「行阴区宇」、「识阴区宇」,爱欲一直像病毒去感染你。感染了以后,你就生了疮痍,生了息肉,你要认真地去治疗它,千万不要不治,不治的话,到最后不就死了吗?命终去「三恶道」了。只有菩萨有免疫力,知道哪儿有问题,赶紧治疗。

【善男子,云何暴风?譬如暴风,能偃山移岳,拔深根栽;爱暴大风亦复如是,于父母所而生恶心,能拔大智舍利弗等无上深固菩提根栽,唯除菩萨。是名暴风。】

这里又讲爱欲的可怕就像暴风一样,暴风能够「偃山移岳,拔深根栽」,暴风、龙卷风、台风刮起来,把一座山都能够移动位置,把长了很多年的大树的根都拔出来了,爱欲就像大暴风一样。

「于父母所而生恶心,能拔大智舍利弗等」,因为每个人都是父母的爱欲所生,所以爱欲之风它的力量很强大,甚至像大智慧的舍利弗(舍利弗都是阿罗汉了,他不会放纵自己了),这个爱欲的大风都能把他给刮走,从他的境界给他移动走,降低他的境界,让他退转。

「无上深固」菩提的根栽都可能会被爱欲的暴风一下子就席卷,连根拔起。所以爱欲像大风一样,连阿罗汉都要小心它,那么一般的修行者更要小心它了。

【善男子,云何彗星?譬如彗星出现天下,一切人民饥馑病瘦婴诸苦恼;爱之彗星亦复如是,能断一切善根种子,令凡夫人孤穷饥馑,生烦恼病,流转生死受种种苦,唯除菩萨。是名彗星。】

爱欲又像彗星一样。古代传说:彗星一出现,人民就遭殃。彗星要是在天上出现了(扫帚星一出现),人民就遭殃了。饥馑之灾,各种病灾就开始出现了,甚至很多婴孩就会死去;爱欲就像彗星一样,是不吉利的,断掉一切善根种子,让凡夫人变得孤独贫穷,然后陷入到灾荒之中,生出种种的烦恼,流转生死,受种种苦。所以说,菩萨摩诃萨是聪明人,一定要远离爱欲!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观察爱结如是九种。善男子,以是义故,诸凡夫人有苦无谛;声闻、缘觉有苦有苦谛而无真实;诸菩萨等解苦无苦,是故无苦而有真谛。】

接下来,佛陀就总结了:前面讲爱欲的苦法,是多么的恐怖,大家一定要小心爱欲。所以凡夫人「有苦无谛」,凡夫人就是陷在爱欲中,所以天天饱受折磨,没有什么真谛可言,证不到什么真谛。那么声闻乘、缘觉乘,他们「有苦有苦谛而无真实」,声闻、缘觉人知道什么是苦,也知道怎么离苦,但是往往还战胜不了爱欲,所以也没有证得真正的实谛。只有诸位菩萨知道为什么苦,怎么样没有苦,「是故」菩萨们就没有苦了,就证得了真谛。

【诸凡夫人有集无谛;声闻、缘觉有集有集谛;诸菩萨等解集无集,是故无集而有真谛。】

凡夫人知道各种苦,苦带来种种烦恼,但是有烦恼不知道怎么解决,所以「有苦有集」,没有真谛。声闻、缘觉人知道一切烦恼的集成是执著,放下执著,有集谛(放下执著也能够收获一段时期内的洒脱)。但是声闻、缘觉人见了爱欲还是要躲避一下的。

诸位菩萨就了解了一切「集」的根源,把根拔除了,所以「有真谛」。真正的菩萨就可以完美地对抗爱欲了,再美的美色在面前,他就观想成这是佛菩萨来试炼我的,我不动心(真不动心)!

【声闻、缘觉有灭非真,菩萨摩诃萨有灭有真谛。声闻、缘觉有道非真,菩萨摩诃萨有道有真谛。】

善男子,声闻、缘觉乘跟菩萨们还是有差距的,声闻、缘觉乘证苦、集、灭、道「四圣谛」,证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就卡住了,还剩下最后的一点「我执」没有散开。对于「相」的执著、对于「法」的执著,还是没有完全散开,所以声闻、缘觉乘他们的解脱并不究竟。但是修习大乘大般涅槃的菩萨们就达证真的解脱了,他们是真的证得了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谛。真谛、实谛也就是佛所证得的,这是菩萨们修习大乘《大涅槃经》就证得了。

过去不修习《涅槃经》,大家把爱欲看得也没这么可怕。但是这里一做比喻,尤其是说贪恋爱欲的男子就好像娶了一个罗刹鬼做老婆,老婆把孩子吃了,把他吃了,最后把全家都吃掉了,非常可怕。所以爱欲这个事情,修行者一定要谨慎。

那么在家人,我们说不邪淫,基本上都能做到。大家都知道正淫也要适度,这个基本都能做到了。那么受了菩萨戒的佛弟子完全地要断淫,很多人应该也能做到。有的师兄说:我们受菩萨戒的时候,师父说在家人只要断邪淫就可以了。其实断邪淫是居士戒,还不是菩萨戒,只是怕你不敢受菩萨戒(就因为这一条而不受菩萨戒),所以就鼓励你先受菩萨戒,淫慢慢地断,实际上最好是断了。但是不能直接说,因为一直接说,没有几个在家居士去受菩萨戒,这是没办法。但是佛陀经文中明确讲,你的爱欲之心不断,是出不了生死轮回的,你就算证得了阿罗汉和辟支佛,你可能还会退转的。所以大家心里有数就可以了。到底我现在是什么情况,我是单身呢,还是已婚?我现在怎么处理爱欲这个事情?只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不可能整齐划一的。

好,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吧。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觉悟国。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85.html

“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105课·各种爱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4

第264课「如人奔走空聚中,六识依根亦如是,心遍驰求随处转,托根缘境了诸事,常爱色声香味触,于法寻思无暂停,随缘遍行于六根,如鸟飞空无障碍,藉此诸根作依处,方能了别于外境,此身无知无作者,体不坚固托缘成,皆从虚妄分别生,譬如机关由业转。」——《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已经讲完...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2

第262课「无明自性本是无 藉众缘力和合有于一切时失正慧 故我说彼为无明行识为缘有名色 六处及触受随生爱取有缘生老死 忧悲苦恼恒随逐众苦恶业常缠迫 生死轮回无息时本来非有体是空 由不如理生分别我断一切诸烦恼 常以正智现前行了五蕴宅悉皆空 求证菩提真实处」——《金光明最胜王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0

第260课「法本为空无,欲有则为著;不得脱勤苦,常立于愦恼。法为不可得,是谓为定止;亦尽亦无尽,彼为悉无有。空者不智习,亦不无有习;彼若无因缘,何从有所缘。」——《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在《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佛陀说,如果菩萨摩诃萨们,如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们,想要证得大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第257课「菩萨有三法行。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何等为三。一者种种深觉。二者入无数意。三者念要句三昧。是为三法行。菩萨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八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六【迦葉菩萨言:世尊,根本、因、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爱法者卧安,得喜志念清。真人所说法,贤者常乐行。法护行法者,如雨之润生」——《般尼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迦叶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的功能,「眼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时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号称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大般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七卷,首先依然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的翻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五上节课佛陀最后对迦叶讲到:善男子,凡夫的色相是从烦恼生的,如来的色相是远离了烦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