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94课·遗嘱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7)《大般涅槃经》讲解723

00:00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为作归依、屋舍室宅。」

各位师兄:

大家好!

刚才复习了一下《大涅槃经》的开头部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大涅槃经》的第十一卷。

上节课,佛陀又跟文殊师利菩萨以及在座的大众们解释了几个偈颂的由来和出处。

接下来,佛陀说:

【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今能为一切众生,问于如来如是密语。】

这里对于几个偈颂的出处和由来解释清楚之后,释迦牟尼佛又再一次地赞美文殊菩萨,说他能够为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这样不留情面地去诘问如来。

实际上这里,这句话也有双层的含义:

一方面是赞美文殊菩萨,说想起了一个偈颂,就去反驳佛,好找这个偈颂上的漏洞,目的是什么呢?让佛仔细地讲一讲当时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所讲的这个偈颂。那么佛陀一解释呢,就能利益了无量的众生,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文殊菩萨在佛陀涅槃前,没话找话,没有问题故意问问题,就是想委婉地让佛多住世一段时间。文殊师利菩萨对于释迦牟尼佛来讲是如此的重要,文殊菩萨跟您讲话,您还没讲完呢,您还没回答呢,不可能就走吧。

文殊菩萨的这个心意(一点点小小的心计),释迦牟尼佛是完全了然于心的。所以表面上他赞美文殊,「文殊啊,你太棒了,你能够为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问这些偈颂」,其实两个人心领神会(另一方面也在说:文殊啊,你那点小心思我还不懂吗?你不就是想多问一些话,让我多回答一些问题,然后多住世一段时间吗?)。所以这里面,师徒二人的这种情意,大家应该能够品味得到。文殊菩萨为什么问?有两重含义;释迦牟尼本师为什么答?也有两重含义。——充满了对于大众的慈悲,也充满了师徒二人之间的这种深刻的情感。

【文殊师利复说偈言:】

接下来,文殊菩萨又说了一个偈颂,说:

【一切诸众生,皆依饮食存,一切有大力,其心无嫉妒,一切因饮食,而多得病苦,一切修净行,而得受安乐。】

(文殊菩萨又是把过去,佛讲的一个偈颂背下来了。所以说,文殊菩萨也是特别爱学习的一个,佛陀讲的话他也都记住了。)这个偈颂表面的含义是:一切所有的众生,都是靠着饮食来维持生存的,不吃饭、不喝水也就饿死了;一切力大无比的这些大力士们(很强壮的人),他们没有嫉妒之心,因为他们很强壮,很有能力,他就不会嫉妒别人;「一切因饮食,而多得病苦」,众生的病往往是饮食不当造成的,吃的东西、喝的东西不对,就给你带来了很多的病苦;「一切修净行,而得受安乐」,说一切认真地修习梵行的,保证自己的身心清净的这些人,就能够受到安乐。偈颂表面的含义是这个。

文殊菩萨把这个偈颂抛出来,让释迦牟尼佛做一些解释,目的是什么呢?——再多解释解释,再利益安乐众生吧!再多说会儿话,先不要走吧,我亲爱的师父!

【如是,世尊,今受纯陀饮食供养,将无如来有恐怖耶?】

文殊菩萨把这个偈颂抛出来之后,因为偈颂里提到说:「一切众生都是靠着饮食而生存的」,文殊就借着偈颂里的这一条来反问自己的师父说:世尊,今天您也受了纯陀所提供给您的饮食,难道如来还必须靠着饮食才能生存吗?您说一切众生都靠着饮食才能生存,那么伟大的如来——您,也是必须依靠饮食才能生存吗?如果没有饮食供养,您会觉得恐怖吗?

其实这个问题,很显然是文殊菩萨站在众生的角度所提出的疑问。

【尔时,世尊复为文殊而说偈言:】

然后,释迦牟尼佛就针对着文殊回答说:

【非一切众生,尽依饮食存,非一切大力,心皆无嫉妒。非一切因食,而致病苦患,非一切净行,悉得受安乐。】

文殊,你不就是想反驳前面那个偈颂吗?我先来反驳一下吧,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众生都非得靠着饮食才能生存的;并不是所有身强力壮的大力士,他的心就彻底地没有羡慕、嫉妒、恨了;并不是一切众生都是因为饮食的缘故,而导致身体的病苦过患的;也并不是所有修行梵行(身心清净)的人,就一定都能够受到安乐。

看你站在哪个角度了,我们讲的任何话基本上都会有漏洞。因为你站在东边看到的风景,当你换个角度站在西边的时候它就有变化了,甚至可能完全相反了。所以你要是这样地挑刺儿、挑毛病,那就没完没了了。当然,文殊菩萨不是真的要挑刺儿了,大家要了解;只是为了让佛多住世,只是为了让佛多解说,然后来利益众生而已。

然后,释迦牟尼佛就继续解释了。为什么不是所有一切的众生都非得靠着饮食才能生存?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大力士心里都没有嫉妒?为什么不是所有一切众生的病都是因为饮食不当导致的?为什么并不是所有修行梵行的清净者都能够长期受安乐?——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四个为什么,佛陀在这里解释了。

【文殊师利,汝若得病,我亦如是应得病苦。何以故?】

佛陀说:文殊啊,你都是等觉果位的大菩萨了,你要是有一天生病了,那我肯定也应该生病。因为你已经在位次上来讲,跟佛很接近了,你要是还生病,那我肯定也会生病。为什么呢?

【诸阿罗汉及辟支佛、菩萨、如来实无所食,但欲化彼,示现受用无量众生所施之物,令其具足檀波罗蜜,拔济地狱、畜生、饿鬼。】

文殊啊,你也明白,从阿罗汉开始,大家就已经跳脱轮回了,就已经跳脱这个「相」的世界了,从阿罗汉开始就有这个能力了。阿罗汉是「声闻乘」,那么辟支佛乘、菩萨乘、佛乘更是已经跳脱这个轮回了,跳脱「相」的世界了。所以,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再吃东西了,我们已经证得了「法身」状态,已经开始不需要吃东西了。只不过阿罗汉离「法身」还稍微远一点,我呢就在「法身」中,辟支佛和菩萨们离「法身」还差那么一点点,但是大家都已经摸到了「法身」,都已经不在轮回当中了。从阿罗汉开始其实就已经不需要吃什么了,辟支佛、菩萨以及如来就更不需要吃什么东西了。

但为什么我们还示现要吃这些东西呢?

我们示现在世间,我们依然领受信众的饮食供养,目的是让无量的众生一看:哦,我可以供养阿罗汉,供养辟支佛,供养菩萨,供养佛,我可以累积无量无边的福报。我供养一个辟支佛来世可能升到「大自在天」去,天哪!太幸运、太幸福了!我要是供养佛,我的「檀波罗蜜」立刻圆满了。

所以这些本不需要饮食的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以及如来们,为了爱护众生的缘故,为了满足众生能够布施给自己,然后圆满「檀波罗蜜」,满足他们这个愿望,使这一些供养阿罗汉,供养辟支佛,供养佛菩萨的众生得到极大的利益,甚至也得到修行上的捷径。因为如果你有幸布施给阿罗汉,布施给辟支佛或者佛菩萨食物,那么你未来的福报一下子就像登天了一样,本来在平地上走着,突然就飞到天上了一样,非常幸运。所以说,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以及如来,接受你的供养,其实是在利益你;并不是说,我用饮食供养利益阿罗汉、辟支佛、佛菩萨,不是这样子。反过来是你得到的利益更多(你付出了一点点饮食,但是你得到的福报胜过百千万世的修行)。供养一个辟支佛可能立刻就升「大自在天」了,你都不需要修禅定了,直接就上去了。这是多么幸运啊!这也是中彩票一样的。所以说,如果阿罗汉、辟支佛,以及菩萨及如来接受你的供养,不是你在利益他们,反过来是他们在利益你,因为你付出的只是一点点,你得到的却是无量无边啊!而且你的「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六度里重要的一度,就可能因为你供养了佛,尤其是供养了佛涅槃前的最后一顿饭,然后你可能就立刻在这一「波罗蜜」上圆满了。

所以说,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及如来,他们接受施主们的供养,可以拔济地狱、畜生、饿鬼。

他们已经跳出轮回了,他们用他们极深的道力,他们就可以救度三恶道的众生,一般人是超拔不出来的。这些犯了重罪的人就好像更沉的石头在井底,你需要更长的绳子、更结实的绳子和更多一点的力量才能把他们拉出来。所以如果你的境界很高,你的道力很强,你在救度众生的时候就很有力量。有的人救一个人,超拔一个三恶道的亲人就很困难。但是阿罗汉、辟支佛,尤其是菩萨及如来,他们超拔众生太容易了——太容易了,因为功力已经达到了。那么,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及如来证道之后,实际上他们并不需要真的吃东西。他们就安住于「法身」状态就可以,不需要真的吃东西。还吃东西,其实是在「肉身相」上示现吃东西,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一方面给众生信心:哦,阿罗汉、辟支佛以及菩萨和如来他们也要吃东西哦,人家跟咱差不多;再一个就是他接受你的供养,未来会利益你无量无边,会带给你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福报,这也是一点。

【若言如来六年苦行身羸瘦者,无有是处。】

然后佛陀说,要是有人讲,说释迦牟尼佛,当时修了六年的苦行,因为修苦行的时候几乎不吃饭,身体就一天比一天瘦弱,后来弱到都站不起来了,这样讲的人「无有是处」。他们只盯着「肉身相」来看,并不了解佛陀已经证悟到真身,只盯着肉身相来看,这样的人「无有是处」。

【诸佛世尊独拔诸有,不同凡夫,云何而得身羸劣耶?】

一切的佛世尊,他们为了度众生,度三有(三界)内的众生,可能采用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来示现,可能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他们一切的行为跟凡夫都是不一样的。

「云何而得身羸劣耶?」你怎么可以仅仅针对着凡夫当中的普遍规律,去套在佛的身上呢?就是说,凡夫七天不吃饭呢,就饿死了,或者最多十五天。你怎么可以用凡夫身上的规律去套在佛身上呢?

【诸佛世尊精勤修习,获金刚身,不同世人危脆之身。】

诸佛如来,像释迦牟尼佛也是古佛再来,他至少一千次甚至几千次地化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只是你没有认出他而已。他已经无数次地来过,你可能都没有认出他而已,他是佛再来,他跟凡夫是不一样的。那么诸佛世尊在过去世无量劫来都精勤地修习,所以获得了「金刚不坏之身」,他跟世人(那个微脆的肉身)是无法相提并论的,「金刚不坏之身」怎么能够跟世人的这个微脆的肉身相提并论呢?

【我诸弟子亦复如是,不可思议,不依于食。】

佛陀说:我的很多弟子们,阿罗汉、菩萨、辟支佛们,他们也是这样子,已经证得了「金刚不坏之身」,不是非得依靠食物才能存活,大家要注意。这个偈颂里讲「一切诸众生,皆依饮食存」,讲的是普遍的、广泛的一切凡夫类的众生,都是靠着饮食才能活下去,不喝水不吃饭就完蛋了。但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以及如来并不是这样子。获得了「金刚不坏之身」的人,不需要饮食也能够生存,他们的存在,是存在于「法身」状态,不仅仅是「肉身相」而已。

【一切大力无嫉妒者,亦有余义。如世间人,终身永无嫉妒之心而亦无力。】

前面偈颂里讲「一切有大力,其心无嫉妒」,一切身强力壮的大力士,因为他很强壮,他就很自信,他觉得周围人都没有超过我的,他只可能有傲慢却不可能有嫉妒,这是大多数的情况。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说世间人「终身永无嫉妒之心而亦无力」,世间也有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嫉妒别人,不知道什么叫嫉妒,但是这样的人也没什么力量,他本身是弱者,各个方面都是弱者,居于社会底层,他不会嫉妒,不知道什么叫嫉妒。因为他对于自己超过别人,也没有什么指望,他就安于自己本在的那种状态,地位可能比较低,力量可能很薄弱,但是他们也没有很强的上进心,所以也不懂什么叫「嫉妒」。所以说,没有嫉妒的人未必都是大力士,也有可能是世间的贫贱者或者软弱者。这些贫贱者、软弱者他们也没有嫉妒心。

【一切病苦因食得者,亦有余义。】

偈颂里还有一句话说,「所有那些生病的人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因为饮食不当而得了种种的病,然后承受种种苦的。」这句话实际上也不完全,也有例外的情况。

【亦见有人得客病者,所谓刺刺刀剑矛矟。】

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因为饮食不当造成的,但是也有一些特别的情况,就是有的病叫「客病」(客人似的病,他不是你自己造成的)。像饮食不当是你自己造成的,我吃东西喝东西不注意,或者过量或者误用、误服导致的疾病。而有一些疾病是外来的病,就像客人一样(外来的病),它不是主人,——这些病。比如说你在山上走路的时候突然踩到了荆棘,或者身上扎了个刺儿,然后流血不止;还有的时候被刀剑所伤,无论是自己玩儿刀剑被伤到了,还是别人玩儿刀剑把你伤到了;或者你被矛矟之类的武器刺到了,像这样的病属于「客病」(客人似的病),就是外来的病。所以说,并不能说所有的病都是饮食不当造成的,有的时候是外来的一些意外情况导致的疾病。

【一切净行受安乐者,是亦有余。世间亦有外道之人,修于梵行多受苦恼。以是义故,如来所说一切有余,】

接下来,前面偈颂里还讲:「一切修净行,而得受安乐。」其实这句话也有例外。

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外道,在古印度很多外道,他们也长期地修习梵行(就是修习离欲的行为,禁除淫欲,甚至也禁除过多的饮食之欲),同时这些外道有的也是修得身心清净的,但是因为方向不对,始终没找到「月亮」,一直承受修行之苦,也承受思想上的困惑之苦。像这样的人,他们也在修习身心的清净行为,但是却没有得到安乐。因为方向错了,路走得不对,走啊走,总是也没有终点,看不到光明,就好像在一个隧道里走了好久好久,这个光明始终没有出现,他们就一直很迷闷地在里面走,并没有得到安乐。

所以说,都是修行者,你走的方向也很重要,如果你走的方向不对,不管奋斗多少年,可能是越错越严重啊!

【是名如来非无因缘而说此偈,有因缘故说。】

为什么说前面这个偈颂,我们从其它角度就可以挑出这么多毛病呢?挑出这么多意外的情况,为什么呢?佛陀说,「其实诸佛如来讲的所有偈颂都有因缘的,都是针对着特定的人群的」。也就是说,你说这个山的景色是什么样子,你肯定站在一个角度,对吧?你有一个看取风景的这个角度,你是站在那个角度描述的这片风景,换个角度就不一样了。所以说,佛陀讲的一切偈颂都有因缘的,在不同的因缘下就不是这样子了。

【昔日于此优禅尼国,有婆罗门名羖羝德,来至我所,欲受第四八戒斋法,我于尔时为说是偈。】

前面偈颂说:「一切诸众生,皆依饮食存,一切有大力,其心无嫉妒,一切因饮食,而多得病苦,一切修净行,而得受安乐。」

当时这个偈颂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呢?是过去,在咱们这个优禅尼国有一个婆罗门叫做羖羝德,这个叫做「羖羝德」的婆罗门来到我这里,想要让我给他授戒,授「第四八戒斋法」。然后我对着他就讲了前面这个偈颂,这个偈颂是给羖羝德讲的,不是给所有人讲的。所以说,我站在那个角度讲的偈颂,你们站在其它角度就可以不停地挑出毛病来。

「欲受第四八戒斋法」,这个「斋」,我们知道其实就是过午不食,过午不食叫做「斋」。所以这个偈颂里总是提到饮食,说,众生几乎都是依靠饮食才能生存的,但是一切疾病往往也是饮食太多造成的,或者饮食不当造成的,跟饮食有关,因为授的是「第四八戒斋法」,「斋」就是跟饮食有关的,这样大家就全都明白了。

【尔时,迦葉菩萨白佛言:】

当释迦牟尼佛说到这里的时候,迦叶菩萨就对佛说:

【世尊,何等名为无余义耶?云何复名一切义乎?】

尊敬的师父啊,您刚才跟我们讲,说您讲的有些偈颂还是「有余义」的。「有余义」就是还有其它角度的解释,就是说还不完全完善,还有漏洞,还可以挑出毛病。那么什么叫「无余义」呢?就是什么样的偈颂,您讲了之后就挑不出毛病了,它就至臻圆满,在任何角度看都是这样的结论。

「何等名为无余义耶?」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叫究竟圆满的解释呢?就是毛病想挑都挑不出来。

另外,「云何复名一切义乎?」,人家都讲,如来具备一切智,那有没有什么情况您讲出的话,符合「一切智」,就是任何有智慧的人,他的智慧都融合在里面了;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您讲一句话,挑不出毛病,把所有的角度都概括了,而且能够充满您的一切智慧,有没有?

【善男子,一切者,唯除助道常乐善法,是名一切,亦名无余。】

佛陀说:凡是讲第一义谛,讲究竟圆满的,——像法身啊,法性啊,如来藏啊,真如啊,一合相啊,讲这些的话,就是「常乐善法」,就是跟「常乐我净」,跟「佛性」本体相关的言说,基本上都具备「一切智」,都是「无余义」,就没有其它的解释了,就非常究竟圆满了。就好像你到了山顶之后描述山顶的风光,几乎就都是一致的了。

但是那些「助道」的说法,就是你还在上山过程中,不管你是站在东边、西边、南边,还是东南、西北,你站在某一个角度讲的助道之法,就是非最高乘、非第一义谛、非最上之谛。在最上之下的这一切的言说,都叫「助道」(就是协助你领会「道」的这些说法),基本上你就能够在某个角度挑出漏洞,挑出毛病,还做一些补充。那么凡是讲「常乐我净、究竟善法」的这些言说,基本上你就挑不出来什么毛病了,这样的就叫做「具备了如来的一切智」,充含了「一切义」,而且也叫做「无余言说」。就是你没有办法再做补充了,它真的已经很圆满了。

【其余诸法亦名有余,亦名无余,】

那么在最高乘,在第一义谛,在法身啊,法性啊,如来藏啊,佛性啊之外的,其它的言说就叫做「有余的言说」。但有的时候也可以叫做「无余的言说」,如果你找对了角度,那你就挑不出毛病,他就是圆满的,如果换个角度可能又能挑出毛病了。所以说,在「常乐善法」之外的其它的那些法就有可能是圆满的,也有可能换个角度还可以做补充。

【欲令乐法诸善男子知此有余及无余二义。】

就是为了让一切爱听法、喜欢正法的这些善男子们,深切地懂得什么叫做「有余」,什么叫做「无余」,这两种含义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余」我们要记住,「有余」就是某个角度的言论,还可以做补充;「无余」就是圆满的言论,站在任何角度都不需要再做补充。「有余」和「无余」大家要记住。

【迦葉菩萨,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前白佛言:甚奇!世尊,等视众生如罗睺罗。】

迦叶菩萨,非常地欢喜,非常地踊跃,然后又对佛说:太奇特了,世尊,您平等地看待一切众生,您看待一切众生都好像您的亲孩子罗睺罗一样。

【尔时,佛赞迦葉菩萨:】

这个时候,佛就赞美迦叶菩萨说:

【善哉!善哉!汝今所见微妙甚深。】

今天跟你谈到什么是「有余」,什么是「无余」,什么是「一切义」,什么是「常乐善法」,讲了这么多。今天其实你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也快「走」了,你问什么,我就都说给你了,有一些甚深难解的非常微妙的佛法大意,我也都讲说出来了。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说是大乘,《大涅槃经》所得功德。】

然后迦叶菩萨就对佛说:世尊,您给我们开的最后一次会——涅槃法会,您所讲的这最后一部经——伟大的大乘《大涅槃经》,受持它有怎样的功德,您再重复地讲一下吧!

【佛告迦葉:善男子,若有得闻是经名字,所得功德非诸声闻、辟支佛等所能宣说,唯佛能知。何以故?不可思议,是佛境界,何况受持读诵,通利书写经卷!】

佛就告诉迦叶说:善男子,要是有人能够听到这个经的名字一下下,他所得的功德就不是一般的声闻佛、辟支佛能够讲说清楚的。就是《大般涅槃经》或者《大本涅槃经》、《大般泥洹经》、《大泥洹经》、《涅槃经》,就这一些字,只要是形容《涅槃经》的这些名字,你只要用耳朵听一听,功德就无量。这个功德有多少呢?声闻乘、辟支佛乘他们去讲都讲不完啊!

大家要了解这部经能量多么强大!《涅槃经》、《大涅槃经》、《大般涅槃经》、《大本涅槃经》、《大泥洹经》,只要跟这个经有关的这些名字(这个经的题目),你听一听,功德就是无量的。

「唯佛能知」,声闻、辟支佛想讲一讲,听《大涅槃经》的名字有什么样的功德,他都讲不出来。「唯佛能知」,只有佛知道,佛能讲清楚,为什么呢?不可思议的缘故。「不可思」,就是难以想象,「不可议」,就是难以言说,「不可思议」,就是说《大涅槃经》它的名字本身的能量没有办法思考、思惟、想象,也没有办法讲说的,太殊胜了。

「大涅槃」本身它是佛的境界。所以你仔细品味「大涅槃」,这是佛的境界啊!像咒语一样——「大涅槃」,能够带你去佛的境界。单单是听一下经的名字、经的题目就有这样的功德,那么何况那些受持读诵,通利书写经卷的人了。听一下名字就有这样的功德,要是有的人天天在受持(就是接受、领持),然后又读诵,经常地读这部经,读得还很流畅、很通利、没有错误,或者还抄写这部经,那这样的人功德更是难以讲说了。

【尔时,诸天、世人及阿修罗即于佛前,异口同音而说偈言:】

听说这部经功德如此无量,在座的一切天界的人,还有世间的人,还有阿修罗们都非常地激动,他们异口同声就说了一个偈颂。这个偈颂是这样的:

【诸佛难思议,法僧亦复然,是故今劝请,唯愿小停住。尊者大迦葉,及以阿难等,二众之眷属,且待须臾至。并及摩伽主王,阿阇世大王,至心敬信佛,犹故未来此。唯愿于如来,小垂哀愍住,于此大众中,断我诸疑网。】

(天人、世间人以及阿修罗们,就对佛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偈颂,)说诸佛的境界实在是太难得难见,太不可思议了!法、僧的境界也是这样的,难得难见,不可思议!所以说,我们今天一起来劝您,我们尊敬的师父——三界至尊、无上法王,我们希望您稍微再多停留一小会儿吧!尊者大迦叶以及阿难,他们二位以及他们的眷属,还没来到呢。

这个法会开到现在为止,大迦叶和阿难还没来到呢。这个「迦叶」指的是「阿罗汉迦叶」,他就是行「头陀苦行」,后来继承了佛的衣钵的这个「大迦叶」,拈花一笑时的那个「迦叶」,——大迦叶。

迦叶和阿难还没赶到呢,佛都快「走」了。所以说,天人、世人及阿修罗就劝释迦牟尼佛说:我们尊敬的师父,您千万先别走,再多停留一会儿吧!尊者大迦叶、尊者阿难还没来到呢,他们的眷属也没来到呢,他们应该很快就到了;另外那个至信佛法的摩伽王和阿阇世王,他们也没来到呢,应该也快到了,请您垂下您的哀悯之心,多多地留住一会儿吧。

「于此大众中,断我诸疑网」,您多留一会儿,我们想想还有什么问题赶快问您一下,让我们的疑网全都断除(这是在挽留佛)。

因为在座的各位一看:文殊菩萨的问题好像也问完了,迦叶菩萨的问题也问完了,世尊是不是马上就要涅槃了呢?大家赶快就说:世尊,别走别走,迦叶和阿难还没赶到呢,摩伽王和阿阇世王还没赶到呢,我们还有很多疑惑呢,您先别走,再多停留一会儿吧!

【尔时,如来为诸大众而说偈言:】

接下来,释迦牟尼佛就对大众说了个偈颂,说:

【我法最长子,是名大迦葉。阿难勤精进,能断一切疑。汝等当谛观,阿难多闻士,自然当解了,是常及无常。以是故不应,心怀于忧恼。】

佛陀怜悯众生,看大家太着急,太恐怖,就是怕自己走,所以佛陀就安慰大家,说我四十九年传法,传了这么多法,教化了这么多弟子。弟子中有一个「最长子」,一个最优秀的、最棒的大迦叶,——头陀苦行,他经常行头陀苦行,行了一辈子,身心清净——无比清净,他是大迦叶,他是我法中的「最长子」。如果我走了,你们要听大迦叶的话,他等于继承了我的衣钵。

阿难一直非常地精进,一直在我的身边听了最多的法,阿难的记忆力又非常地好(广学多闻,又都能记住)。阿难能够断除你们的疑惑,他用他听来的佛法能够断除你们的疑惑,你们一定要认真地,以后多跟着阿难来学习。

在这里我们也想起《阿难七梦经》里,阿难曾经梦到自己头上顶着须弥山都不觉得沉重,这就预示着他未来能够传承佛法,转述佛法。

大众听阿难讲法,听阿难转述佛的讲法,就好像阿难是大导师一样。所以,跟随着迦叶和阿难,你们都能够解了什么是「常」,什么是「无常」。有大迦叶和阿难在,我就很放心了,所以你们也不要再忧愁烦恼,不要再着急了。

【尔时,大众以种种物供养如来,供养佛已,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菩萨辈得住初地。】

接下来,大众就带着种种的供养,把自己的这些供养,都拿上来供养如来。供养完了释迦牟尼佛之后,在座的所有已经供养如来的这些大众们全都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都发了求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了)。然后无量无边的恒河沙一样(数不清)的菩萨们,都已经住于「初地」了,就是还没有「登地」的菩萨今天已经「登地」了(住于「初地」了)。

【尔时,世尊与文殊师利、迦葉菩萨及以纯陀而受记莂,受记莂已,说如是言:】

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之下,大家该供养的供养完了;该发心的发了求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了;该「登地」的菩萨们也已经「登地」了。这个时候,世尊就给文殊师利菩萨、迦叶菩萨,还有纯陀菩萨授记了。

纯陀我们知道,因为他给了佛陀最后的供养,他已经跻身于「十地」菩萨的行列,所以在此时他跟文殊菩萨、迦叶菩萨,一起被授了记了(未来世能成佛),——这样子。

授完记之后「说如是言」。佛陀给文殊,给迦叶以及纯陀菩萨授完记之后,就对大众说:

【诸善男子,自修其心,慎莫放逸。】

各位善男子们,你们要知道,修行重点是修心,佛法是内学,是「心」学,一定一定要好好地修你们的「心」,任何的起心动念都要有所觉知,有所觉察,千万不要放逸呀!

「自修其心,慎莫放逸」,——这是佛陀的遗言啊!「自修其心,慎莫放逸」,千万不要放逸,你是否认真持戒,直接就代表了你是否是真正的佛弟子,你持戒程度上的高低,就证明了你果位上的高低。作为居士就守居士戒,作为菩萨守菩萨戒,所以持戒多少,证明了你果位的高低。一定要认真地持戒,一定不能放逸,一定要修好你们的「心」啊!

【我今背疾,举体皆痛。我今欲卧,如彼小儿及常患者。】

释迦牟尼佛说:我现在背部不太舒服,浑身的关节都有点痛,我现在真的是不太舒服,我现在想躺下来。就好像一切的小孩子,还有世间一切的患了病的那些病人,想要躺下来。

【汝等文殊,当为四部广说大法,今以此法付嘱于汝。】

你们这些人,文殊啊,你以后要为四部大众广说大法。「今以此法付嘱于汝」,文殊啊,虽然传承佛法的是迦叶和阿难,但是你要知道,文殊菩萨——你——智慧第一(深具智慧),文殊啊,你以后要广泛地为四部大众(为出家的男女二众,在家的男女二众),为一切信众广泛地宣说大乘妙法。今天我把大乘妙法交托给你了,文殊啊,你一定要广泛地为大家传承大乘妙法。

【乃至迦葉、阿难等来,复当付嘱如是正法。】

今天因为迦叶和阿难还没来,我就把「法」传给你,让你广泛地给四众演说。等迦叶和阿难来了,你要转达我的说法,包括「自修其心,慎莫放逸」,以及我要要求你们这些传法的弟子(继承衣钵的弟子),一定要为四部大众广说大法,一定记住啊!把今天我的遗嘱告诉迦叶和阿难,当他们来的时候一定告诉他们,——要传播正法,广泛地宣说大乘妙法。

【尔时,如来说是语已,为欲调伏诸众生故,现身有疾,右胁而卧,如彼病人。】

佛陀涅槃前表现得像一个病人一样,随顺众生的缘故,让大家意识到「生老病死」的「苦」之魔,让大家寻求出离,让还没有发心的人有紧迫感,赶快地发心。来听法的弟子们有一些并没有紧迫之心,也没有意识到「无常」的随处遍在,还每天懈怠得不得了,骄傲得不得了。佛陀就表演成一个病人(生病了),快要去世了,非常痛苦的样子,来调伏这样的众生,让他们知道「无常」来的时候,就算是「应化身佛」也不得不跟着「无常」而走。所以佛陀就显得说「我背部难受,我浑身疼痛,我不舒服」。所以佛陀就右胁而卧(就是向右靠着),就躺在那里了。很多寺庙都有卧佛像,大家可以看一下。

关于佛陀的电影、电视里有这个场景:就是佛陀涅槃前,右胁而卧;就是向右卧在那里,斜躺在那里,然后跟大众讲话。

现病品第六

【尔时,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已免一切疾病,患苦悉除,无复怖畏。】

这个时候,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来已经免除了一切疾病了,已经超离了生死轮回的苦恼了,「患苦悉除」,如来不应该还有任何的苦,也不应该有怖畏呀?

【世尊,一切众生有四毒箭则为病因。何等为四?贪欲、瞋恚、愚痴、憍慢。】

世尊,一切众生都有四种毒箭可能会伤害他们,这四种毒箭就是众生一切痛苦的病因。这四种毒箭就是贪欲、嗔恚、愚痴、傲慢(也叫骄慢)。四种毒箭简单来讲就是「贪嗔痴慢」,一切众生经常都会受到四种毒箭所伤害。

【若有病因,则有病生,所谓寒热肺病,上气吐逆,肤体㿇㿇,其心闷乱,下痢哕噎,小便淋沥,眼耳疼痛,背满腹胀,颠狂干消,鬼魅所著。】

那么「若有病因,则有病生」,所谓寒、热、等等各种各样的病。众生身上经常会遭到四种毒箭的射击,就是「贪嗔痴慢」。因为有病因——「贪嗔痴慢」,所以众生就有病,各种各样的病。

这里从佛法的角度解释病因,为什么众生有各种各样的病。「所谓寒热肺病,上气吐逆,肤体㿇㿇,其心闷乱,下痢哕噎,小便淋沥,眼耳疼痛,背满腹胀,颠狂干消,鬼魅所著。」——各种各样的病,最后一条甚至鬼附体之类的,为什么众生会有这样的病?因为众生有「贪嗔痴慢」,已经被「贪嗔痴慢」的毒箭射中,所以才有这些病。如果你没有「贪嗔痴慢」,你就不可能有如上种种身心诸病。

【如是种种身心诸病,诸佛世尊悉无复有。】

迦叶菩萨说:世尊,诸佛世尊都没有「贪嗔痴慢」了,那么今天您为什么还显得好像自己受到了这个毒箭的射击,好像也有了众生经常犯的那种病一样,还显化出病态呢?

【今日如来何缘顾命文殊师利而作是言:我今背痛,汝等当为大众说法?】

为什么今天您显化出好像生病了,「何缘顾命文殊师利而作是言」,为什么还对着文殊说:我今天背部不舒服,浑身不舒服,您要为大众广说佛法?

【有二因缘则无病苦。何等为二?一者、怜愍一切众生,二者、给施病者医药。】

如果有两种因缘情况下就不可能有病苦。什么样的两种情况呢?

、怜悯一切众生

第二、经常地给病人提供医药。

如果经常怜悯一切众生,不杀生,不吃肉,又经常地去照顾病人,给病人提供医药的话,这样的人其实是长寿的,是不会有病苦缠身的。

【如来往昔已于无量万亿劫中修菩萨道,常行爱语,利益众生,不令苦恼,施疾病者种种医药,何缘于今自言有病?】

那么如来在过去世已经在无量万亿劫中一直修菩萨道,一直行爱语,利益一切众生,不让一切众生苦恼,也经常去布施给那些疾病患者种种的医药。为什么今天您还自己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自己浑身痛,浑身难受,为什么啊?

世尊啊,您过去世已经修了那么久,常行菩萨道,按理说您不可能会有身体的病患。但为什么今天您还说您自己身体不舒服?还要向右躺在那儿呢?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

为什么如来示现生病了?几乎大家都已经能够给答案了。那么迦叶菩萨在这里的诘问,其实也是代替众生来发问的,甚至代替那些不信佛的外道而发问的。如来在涅槃前显的是不舒服的样子,为什么?这是示现给众生看的,让众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无常鬼的可怕。就连历劫以来修习菩萨道的佛都是这样子,那么你们哪个人又能逃脱呢?还是时时刻刻加紧用功,加紧修行吧!

这里关键的一句话是「自修其心,慎莫放逸」。一定好好地修你的「心」,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对于「心」的观照,同时不能够放逸,一定要持好戒。你想证得什么果位,心里要有数,要持好戒。——这是如来最后的教戒!

我们的本师在涅槃前,提醒我们:一个是修心,一个是不要放逸,再一个就要广泛地传法。——这个也是大家要注意的。

佛陀提到说:「我法最长子,是名大迦葉。阿难勤精进,能断一切疑。汝等当谛观,阿难多闻士,自然当解了,是常及无常。以是故不应,心怀于忧恼。」同时又说:「汝等文殊,当为四部广说大法。」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要广泛地为大家广说大法,同时也要把这个「法」付嘱于迦叶和阿难,让他们也是这样地广说大法。这是我们的重任,——传播佛法是我们的重任。

接下来还有两个重点:

一个是远离了「贪嗔痴慢」,众生就远离了一切的病患。——这个大家也要注意。很多师兄身体不好,经常抱怨,也经常求教,说为什么身体不好?你看看你身上是否还有「贪嗔痴慢」,仔细找,绝对有。远离了「贪嗔痴慢」,就远离了身心的种种的病;还有怎么样长寿,没有病苦?第一要怜悯爱护一切众生,不杀生,不伤害,不刻意地、有意地伤害任何的有情无情的众生,一定要慈悯地爱护一切众生,最好是不吃肉,不吃肉也是放生,多放生也是怜悯爱护一切众生的表现。再一个,要勇于照顾病患者,病人是第一福田,当家里有谁生病了,要勇于去照顾他,或者给他提供各种医治的条件,给他送去一些医药,这样都能够使得这个善果回到你身上(就是你身上会没有病苦来折磨你),大家要注意这一点。

好,今天先到这里,下节课再见。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196.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94课·遗嘱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0

第260课「法本为空无,欲有则为著;不得脱勤苦,常立于愦恼。法为不可得,是谓为定止;亦尽亦无尽,彼为悉无有。空者不智习,亦不无有习;彼若无因缘,何从有所缘。」——《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在《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佛陀说,如果菩萨摩诃萨们,如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们,想要证得大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又到了晚间的学经时间,我们继续听一下《涅槃经》第三十七卷中佛陀给我们的开示。上节课佛陀说:就好像雪山上有毒草,也有妙药王一样,众生身上有烦恼这种毒草,但是也有清净的梵行这种妙药之王。【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有清净梵行?】接下来迦叶菩萨就问佛说:世尊,为什么说众生能...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初果)须陀洹人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接着看经文:【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是须陀洹,先得道故名须陀洹,以初果故名须陀洹。若先得道名须陀洹者,得苦法忍...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1 | 涅盘经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修行人修得了「四加行」之位,慢慢断了烦恼就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果,证得初果的这些众生就好像恒河中的鱼出离水面,安住水面遍观四方。遍观...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7 | 涅盘经

各位尊者、菩萨:大家好!就在今天上午,听闻一个消息:我一直非常敬重的大德——梦参老和尚,已经示寂。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感应也是相当的明显。在这里,如果说醍醐这几年讲法有一点点微薄功德的话,把这些功德都回向给伟大的梦参老和尚。其实,不管梦参老和尚去到哪里,哪里都是净土,我们也不需要特定地、特意地祝他...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1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三卷。上节课到最后,佛陀告诉我们,如来对于众生的预言都是准确无误的。如来当众给谁授记的话,那么对于他(她)未来什么时候将成佛、佛国是什么样子、佛国将存在多长时间等等,都会讲得很准确。如果佛陀当众告诉大家,谁将下地狱,那这个预言也会是相当准确的。但是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