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1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2-28)《大般涅槃经》讲解661

00:00

各位尊者: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三卷。

上节课到最后,佛陀告诉我们,如来对于众生的预言都是准确无误的。如来当众给谁授记的话,那么对于他(她)未来什么时候将成佛、佛国是什么样子、佛国将存在多长时间等等,都会讲得很准确。如果佛陀当众告诉大家,谁将下地狱,那这个预言也会是相当准确的。但是声闻乘和缘觉乘的圣者们,所说的预言就不一定准确了。

接下来,佛陀就举了一个关于目揵连尊者的例子。我们都知道,目揵连尊者是神通排第一的,号称「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

【如目揵连在摩伽陀国遍告诸人,却后七日天当降雨,时竟不雨;复记牸牛当生白犊,乃其产时,乃生驳犊;记生男者,后乃生女。】

目揵连尊者有一次在摩羯陀国的时候,告诉这里的所有人民:你们别着急了,大旱了那么多天,七天之后天就会下雨。结果呢,七天过去了,天却没有下雨,这也很没面子。还有一次,有一个人家的母牛怀孕了,目揵连尊者也蛮自信的,他说:你们家的牛生出来的将是个小白牛犊(牛的颜色是白的)。结果到母牛生产的时候,生出来的不是白牛犊,而是一个「驳犊」,颜色是斑驳陆离(黑白交加)的花牛。还有一次,目揵连尊者对一个女人说:你们家里要添个男丁了,生出来的肯定是个男孩儿。结果生出来的是个女孩。

很多次,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目揵连尊者,他的预言都不甚准确。

【善男子,善星比丘常为无量诸众生等,宣说一切无善恶果,尔时永断一切善根,乃至无有如毛发许。】

接着佛陀又讲:善男子(迦叶),善星比丘经常给无量的众生乱讲法,说根本就没有善恶因果,因果是空的。就是因为他讲没有因果、没有善恶,所以他就断了最后的一点儿善根了。本来还剩有毛发那么点儿的善根,后来全都断干净了。

佛陀说:

【善男子,我久知是善星比丘当断善根,犹故共住满二十年畜养共行。】

善男子(迦叶),我早就知道善星早晚都得断掉他最后的那点儿善根,但是「犹故共住满二十年」,我还是跟他一起生活了整整二十年。这二十年里,整个僧团都比较照顾他,托钵求取来的食物分给他,出去游化众生的时候也带着他。

【我若远弃不近左右,是人当教无量众生造作恶业。是名如来第五解力。】

为什么明知善星到最后会叛变、会堕落,我还跟他生活那么多年,没有远远地抛弃他,为什么呢?佛陀说:如果我远远地抛弃善星,不让他在我们的僧团了,那么他在外边就会惹更大的祸,他会教无量的众生造作恶业。如果大家都认为没有因果、没有善恶,那不就肆意地造作恶业了吗?他将贻害无穷啊!所以佛陀明知道善星到最后会堕落,还是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可以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虽然善星在佛身边也散播一些邪知邪见,但是这边有佛住世,大家毕竟还是听佛的,主要以佛讲的为准,所以佛陀把他留在身边二十年。后来是他自己把自己给「作」(zuō)进了地狱,他完全地不敬三宝,也藐视佛陀的讲法,甚至后来竟然对佛也生起了恶邪之心,想要伤害佛,结果直接就下地狱了,是他自己把自己送进了地狱的。佛陀早就知道这一切了,却为了防止他贻害众生,留他在身边这么多年,这就是佛陀「十力」中的第五力——「知种种解智力」,简称「解力」。是指如来了解一切众生的欲望、喜乐,心的善念、恶念的趋向性……一切一切都非常地了解。每个众生什么时候会生起菩提心,什么时候会退失菩提心,如来都知道——这是解力,知种种解智力。

接下来,迦叶菩萨问佛一个问题:

【世尊,一阐提辈以何因缘无有善法?】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一阐提的人竟然都不拥有善法呢?

佛陀说:

【善男子,一阐提辈断善根故。】

因为一阐提断了善根的缘故。

【众生悉有信等五根,而一阐提辈永断灭故。以是义故,杀害蚁子犹得杀罪,杀一阐提无有杀罪。】

一般情况下,众生只要是受了佛法的熏陶都会具备「五根」——就是三十七道品里的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和慧根,而一阐提却永远地断灭了这五根。不管佛怎么讲法,他听了再多就是不信,也不精进地学、也不会保持正念和净念、也不修禅定、也不学智慧,所以他就把自己和佛法的智慧隔开了,永远地断灭了五根。

接着佛陀讲,通常杀害一只小蚂蚁,我们都会认为要忏悔——这是犯了杀罪;但是如果杀了一阐提的话,我们就会感觉这个人真是该杀,因为他对于佛法完全听不进去,一点儿善根都没有了。如果杀了小蚂蚁,我们还要想,它说不定是在地狱道、饿鬼道都还了债的,好不容易投胎到了畜生道,不小心杀死了它,心里还很不舒服。但是如果杀死一个一阐提,就会觉得好像没有造作杀业一样的,也不需要进行惋惜和怜悯。

这句话是强调一阐提已经永断了善根了,就算死掉都不让人觉得惋惜,而不是说见到一阐提就应该杀死他,大家要理解这个意思。

「杀害蚁子犹得杀罪,杀一阐提无有杀罪」,是指给人的感觉上,这个人的存在是一点价值都没有了,是个无恶不作的大恶人,大家都盼着他死似的;而小蚂蚁没有做什么善事,但是也没有伤害谁,是这样。

【世尊,一阐提者终无善法,是故名为一阐提耶?】

迦叶问:世尊,「一阐提」的意思就是他真的一点儿善法都没有了,所以才把他叫做「一阐提」,是吗?

【佛言:如是,如是。】

佛陀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

迦叶就问:

【世尊,一切众生有三种善,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一阐提辈亦不能断未来善法,云何说言断诸善法名一阐提耶?】

世尊,一切众生都有三种善,就是过去的善、现在的善和未来的善。一阐提这些人虽然过去没做太多好事,可能现在也有邪知邪见,但是难保未来他可能会断恶修善呢?他的未来说不定可能还是有善法的,怎么能说一阐提就断了一切善法了呢?

【善男子,断有二种:】

佛陀说:善男子,这个「断」(断了一切善法的「断」),有两种情况:

【一者、现在灭,二者、现在障于未来。一阐提辈具是二断,是故我言断诸善根。】

一者、现在断灭,二者、现在障碍了未来。一个人断了善法,有可能他当下断了善法,但是下一秒他又生起了善法,这是有可能的。一阐提现在没有善法,而且他现在所造作的一切又障碍他未来善法的实现。所以说一阐提就具备了两种断:现在的断灭了;现在所造作的一切又障碍了他未来善法的生起。

佛陀说:「我言断诸善根」,本来(过去)就没什么善根,现在也没有,现在所做的又障碍了未来,所以我就说他们断了善根了。

【善男子,譬如有人没圊厕中,唯有一发毛头未没,虽复一发毛头未没,而一毛头不能胜身;一阐提辈亦复如是,】

接下来佛陀又举例子,说:善男子(迦叶),就好像有个人淹没到了厕所里(淹没到粪坑里)。这个时候,他就只有一根头发露在外面,没有跟着他进入粪坑。但是,就这一根头发露在外面,你说我们能抓着这一根头发,把他给拉出来吗?不可能的。这一根头发不足以承担他身体的重量啊!这一根头发,一使劲就拔下来了,头发掉了,人还是在粪坑里。他要是满头的头发都露在外面,而且头发还可以让人抓得住,还有点儿可能把他救上来。他只有一根头发露在外面,那我们抓住这一根头发是不能把他救上来的,对吧?即使抓住了,一拉断掉了,他还是在粪坑里,到最后淹死了,一阐提就是这样的。

【虽未来世当有善根,而不能救地狱之苦,】

他自己造作的业太重了,虽然可能未来(若干年,甚至若干劫之后)也能生起善根,但那是太久远之后了,他眼下造作的恶业过重,所以他要先下地狱偿还罪债呀!

【未来之世虽可救拔,现在之世无如之何,】

未来如果有一天,他在地狱受了极大的苦,然后懂得了忏悔,还完债去饿鬼道,去畜生道,再投胎到人道……慢慢地在机缘下,再发起菩提心等等等等,那未来是有希望的。但是现在没办法,只能让他先还债去。

【是故名为不可救济。】

这里告诉我们,为什么地狱道、饿鬼道,还有畜生道里悲惨的众生都这么多,而佛菩萨无处不在,又那么慈悲,为什么不把他们救上来呢?不是佛菩萨不救,是他们的业太重了《地藏经》里也讲,救上来没几天又回去了,就是这样很顽固地造作罪业,形成惯性。

【以佛性因缘则可得救。】

在未来世,如果一阐提受了极大的苦,知道悔改了,「以佛性因缘则可得救」,遇到佛了,触发到他的佛性开始闪光了(一阐提其实也有佛性的,只是业障深重被掩盖住了,当业轻的时候佛性就开始闪光了)就有望得到救拔了。

佛陀说:

【佛性者,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佛性不可得断。】

佛性,不受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的影响,佛性超越了时间、空间(我们知道的,尤其经常打坐的师兄很了解佛性的状态,祂不受过去、现在、未来而影响),所以一阐提的佛性是永远在的,佛性是不会断的。

【如朽败子不能生芽,一阐提辈亦复如是。】

我们暂时地在相上看,一阐提就好像一个朽烂的种子发不了芽了一样。但是,在一定的机缘之下,如果这个种子又修复了,那它还是可以发芽的。

【世尊,一阐提辈不断佛性,佛性亦善,云何说言断一切善?】

迦叶又问:既然一阐提身上的佛性一直都没有断,那佛性本身不就是很善的吗?为什么说一阐提断了一切善呢?既然一阐提都有佛性,佛性就是一种善,那不能讲一阐提断了一切善哪。

【善男子,若诸众生现在世中有佛性者,则不得名一阐提也。】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一阐提身上虽然存在佛性,但是现在没有显发出来;如果一阐提的佛性现在就显发出来了,那他就不叫一阐提了。

【如世间中众生我性,佛性是常,三世不摄,三世若摄名为无常。】

众生都认为有一种生命力(真我)是一直存在的,佛性就像这种生命力,是恒常的,祂不会受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所影响。如果佛性还被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所影响,说明佛性就成了无常的,就成了相里的有为法了。正是因为祂不会受时间的影响,所以祂才是恒常的。

【佛性未来以当见故,故言众生悉有佛性。以是义故,十住菩萨具足庄严,乃得少见。】

众生的佛性可能会阶段性地被业障所掩埋,但是并不是佛性消失了。以前佛陀有比喻过,太阳落山了,看不见了,不代表它消失了;因缘会遇的时候,太阳就又出现了。众生的佛性也是这样的,佛性早晚在未来合适的时候还会显现出来的,所以说众生都有佛性。佛陀说,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十住位」的菩萨认真地修行,具足庄严的时候,就可以见到一部分佛性了。

怎么样才能具足庄严?就是有德有能、有德有才(德才兼备),慢慢地就具足了庄严。有的经文也告诉我们,认真地持戒就会散发一种很庄严的气质,让大家都敬重你;如果受持了菩萨戒的话,一切鬼神都会保护你。所以「十住位」的菩萨就可以通过修行,具足庄严。

【迦葉菩萨言:世尊,佛性者常犹如虚空,何故如来说言未来?如来若言一阐提辈无善法者,一阐提辈于其同学、同师,父母、亲族、妻子,岂当不生爱念心耶?】

这里,迦叶菩萨问的问题也相当棒,他说:如果佛性的特质就像虚空一样的话,那么就不分过去、现在和未来了,为什么您还经常讲未来早晚会显发出佛性呢?如果佛性像虚空一样,应该时时刻刻都能够显发出来吧?还有,您说一阐提这些人身上一点善法都没有了,但是我不这么认为。为什么呢?您看,一阐提他对一起学习的同学、同时一起拜的师父,还有对于自己的父母亲,或者妻子、孩子等等的亲族,不也挺善良的吗?就是说恶人也是爱妻子、爱孩子的,有的对父母也挺好的。这些一阐提虽然有邪知邪见、不信因果,可能还会诽谤三宝,但是他们不是对自己家人都挺好的吗?对同学、对他认可的那个可能有点儿邪的师父也是挺好的,难道这不是一点儿善心的表现吗?那他不是也有爱恋心吗?爱恋心难道不是善心吗?

【如其生者,非是善乎?】

我就感觉一阐提不是一点善心没有,他们没有完全泯灭善法,因为他们还是会有一点点的爱,给他们所认可的那些人的。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发斯问。】

佛陀说:问得好!问得好!迦叶,真是问得很畅快,这个问题真是很好。

【佛性者犹如虚空,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一切众生有三种身,所谓过去、未来、现在。】

佛性就像虚空一样,确实无所谓过去、未来,还是现在,佛性是永远在的。但是众生有三种身,众生在相里就会受时间的影响,会显现为过去的身形、现在的身形、未来的身形,众生的相是一直在变化的。

【众生未来具足庄严清净之身得见佛性,是故我言佛性未来。】

众生在相上有变化,众生在相上分出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佛性本身无所谓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什么讲「未来」和「佛性」这两个词的时候,总是连在一起?因为众生通过认真地修,在未来就能够具足庄严清净之身。当众生具足庄严清净之身,就意味着众生很完好地持了戒律,有了极其清净的戒体,那个时候就可以见到佛性了。所以我讲众生未来见佛性,是在相上讲的,而佛性本身是一直在那儿的。

接下来佛陀又讲:

【善男子,我为众生或时说因为果,或时说果为因,】

你要多多地去理解佛讲法时的角度,为了让众生听懂佛法,有的时候就把因讲成是果,有的时候把果说成是因。

【是故经中说命为食,】

本来说:吃饭是为了活着,是为了延续生命;但有的时候,佛陀故意倒过来说:活着是为了吃饭。

明明吃饭是为了活着,佛陀为了刺激众生,有的时候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吗?就这样倒过来说——「说因为果」,有的时候又「说果为因」。

【见色为触,未来身净故说佛性。】

明明是众生贪恋触受的美好,才喜欢见到美色。佛陀有的时候讲,众生喜欢美色是因为他们迷恋触受;有时候又讲,迷恋触受是因为喜欢美色。他有时候正着说,有时候反着说,就是这样的。为了讲法的方便,看看怎么样说能够让众生懂就怎么说。那么,为什么总是把「未来」这个词和「佛性」这个词放一块儿呢?就是因为众生未来身修清净了,就能见佛性了。所以,「未来」和「佛性」这两个词就总是靠在一起了,但是佛性本身无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

【世尊,如佛所说义如是者,何故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迦叶菩萨又问:世尊,如果像您说的——「未来身净故说佛性」,可以正过来说、反过来说,那您为什么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呢?您有的时候把因说成果,有的时候把果说成因,这样的话,哪个算是因,哪个算是果呢?

佛陀说:

【善男子,众生佛性,虽现在无不可言无;如虚空性,虽无现在不得言无。】

众生的佛性,虽然在有的人身上现在发现不了,但是你不能说他没有;就好像虚空的特质,「虽无现在不得言无」。虚空这个东西,你能讲它现在不存在吗?这样说是不准确的,因为它是永远存在,一直存在的。佛性其实很像虚空——看不见;在吗?在!就是这样的。

一切众生,在相上看都是无常的。有的时候你翻一翻自己的老照片,看看自己从小长到大,相貌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众生是如此的无常啊!

【一切众生虽复无常,而是佛性常住无变。】

「一切众生虽复无常」,但是佛性是常住的、不变易的。在你一岁的时候,你的佛性和你八十岁时的佛性,是一模一样的,关键你什么时候才能体悟到祂。

【是故我于此经中说,众生佛性非内非外,犹如虚空非内非外。】

所以佛性真的是很像虚空,「非内非外」,没有办法讲在我们里面,还是在我们外面。

【如其虚空有内外者,虚空不名为一为常,亦不得言一切处有。】

如果虚空也分了里边、外边的话,那证明虚空成了「相」了,有相就有了限制,有相就是无常的,那就不能把虚空认为是统一的一个整体,也不能认为它是恒常的了,也不能说它尽一切处都在了。如果虚空还分里边、外边那么具体的话,它就不可能到处遍在。

【虚空虽复非内非外,而诸众生悉皆有之,众生佛性亦复如是。】

虚空虽然不能讲是里边还是外边的,但是众生都有它,对吧?每个人内外都存在虚空,你很难讲清楚虚空在哪儿。你要说虚空在身体的外面,其实是错的。我们身体内部有很多空的腔体,里边也有空的,外面也有空的;骨头缝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缝隙都有虚空的存在;甚至可以讲,我们的肉身本身就在虚空里,虚空也在肉身中;所以虚空「非内非外」。众生的佛性就是这样的,你找,找不到;见,见不着;听,也听不到;但是祂一直在起作用。

【如汝所言,一阐提辈有善法者,是义不然。何以故?】

佛陀说:你刚才提到,一阐提不是对他家里人挺好的吗?对他所喜欢的同学、他认可的那些邪师,不也挺好的吗?然后你就认为一阐提挺好的,还是挺善良的。

「如汝所言,一阐提辈有善法者,是义不然。」这是错误的。

「何以故?」为什么呢?

【一阐提辈若有身业、口业、意业、取业、求业、施业、解业,如是等业悉是邪业。何以故?不求因果故。】

一阐提本身已经不相信有善恶因果了,所以他对父母好、对妻子好、对孩子好,那都是本能使然。畜生道的众生对于自己的后代也是很好,就能说畜生道的众生很善良吗?不能这样讲,它只是本能使然。一阐提,他身方面在造业、口方面在造业、意方面在造业,不停地求取一些业去造作。不管他造的是什么样的业,不管是「取业、求业、施业、解业」等等的一切业,他从根本上已经错了,他已经不相信有因果、不相信善恶了,那你怎么用善恶去判断他?他做的一切跟「善」这个字已经不沾边了。

这里就是讲,一阐提的价值观从根本上就错了。根上有毒,那么往上长的枝干、开出的花、结的果子,就都有毒了。

【善男子,如诃梨勒果,根茎枝叶华实悉苦,一阐提业亦复如是。】

就好像有一种树叫诃梨勒,它的果子是苦的,为什么苦呢?因为从根就开始苦了,根是苦的、茎是苦的、枝是苦的、叶是苦的、花是苦的、果子也是苦的,都是苦的。一阐提从根上错了,知见上价值观就错了(颠倒了),所以不管他再造作什么,就不能归为善法了。不能因为他也孝顺父母、也爱孩子,就说他善良。他都不相信善恶因果了,他善良什么?那是本能而已呀!

接下来,佛陀又讲:

【善男子,如来具足知诸根力,是故善能分别众生上中下根,能知是人转下作中,能知是人转中作上,能知是人转上作中,能知是人转中作下,】

如来了解众生的根器,他具备这样的神通能力,所以能够分辨出众生哪个是上根的、哪是中根的、哪个是下根的。也知道那个人本来是下根的,因为精进,现在变成中根了,智慧开发了。也知道有的人本来是中根的,因为继续精进,又遇到了明师点化,又去修习禅定,有了突破,成了上上根了,成了利器了。「能知是人转上作中」,佛陀也知道哪个人本来是上等根器的,因为懒惰懈怠(不精进、不修行),变成中等根器的人了。还有的人,本来是中等根器的,受了恶友的影响,变成下等根器了。众生一切根性的变化,都逃不脱如来的法眼。

【是故当知众生根性无有决定。】

所以众生的根性不是确定的,不是说这个人是钝根就永远是钝根,不是这样的。钝根往往是业障重,如果业消了,然后又能亲近善知识,又修习定、慧,可能就变成中根、上根了。不是说钝根永远是钝根,那个利根的要是懒惰,也可能变成钝根。就好像龟兔赛跑的故事里,一开始跑得很快的小白兔,到最后却落后于乌龟了。众生的根性是不会一直定死的,为什么根性不定死呢?我们都知道,因为根性本质里讲就是心性,心性是不稳定的,是会变化的。佛陀前面也讲过了,心是不稳定的,是念念在推动的。

【以无定故,或断善根,断已还生。】

就是因为众生的根性不是定死的,所以有的时候断掉的善根,在一定的机缘条件下,有可能又重复生长了。

【若诸众生根性定者,终不先断,断已复生,亦不应说一阐提辈堕于地狱,寿命一劫。】

众生的根性是不定的,不能讲众生的根性是一直不变的。如果众生根性一直不变的话,那一直有佛性,他也不会退转了,对吧?也不会造作恶业了,也不会说现在善根断了,然后又复生了,不用提这些了。

众生的根性,其实就是心念的变化。「一阐提辈堕于地狱,寿命一劫」,就是因为众生的心性不稳定,也就是根性不稳定,生起的善根可能会断掉、会丢失,所以一阐提就可能会下地狱,甚至在地狱呆很长很长的时间。像前面讲的善星比丘,刚出家的时候很精进,认真地学习十二大类经典,还给别人讲经,修禅修到了四禅,这不都挺好的吗?到最后怎么样?下了地狱,是不是?所以,众生的根性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善男子,是故如来说,一切法无有定相。】

然后佛陀总结说:善男子(迦叶),所以如来说,「一切法无有定相。」

因为是心念推动了一切法,心生则一切法生。这个「法」代表一切元素、一切现象,不纯粹讲的是佛法。「一切法无有定相」,因为心念不定。

迦叶菩萨对佛说: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具足知诸根力,定知善星当断善根,以何因缘听其出家?】

世尊,既然如来您明明能了解众生的根性,也知道哪个众生会由上根变中根、中根变下根,那您应该也知道善星后来的结果是怎样。既然您都知道他会断掉善根,为什么你还让他出家呢?您看,他在佛弟子的队伍里做了一个坏榜样,是不是?不仅顶撞佛陀,还邪知邪见的,好似一个苍蝇污染了一锅汤。您为什么还让他出家呢?

佛陀讲,确实是有原因的:

【佛言:善男子,我于往昔初出家时,吾弟难陀,从弟阿难、调婆达多,子罗睺罗,如是等辈皆悉随我出家修道。我若不听善星出家,其人次当得绍王位,其力自在当坏佛法,以是因缘,我便听其出家修道。】

善男子,记得我当时出家(证道)了以后,我的弟弟难陀(难陀是佛陀的姨妈生的,是佛陀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出家了,然后我的堂弟阿难以及提婆达多也出家了,我的儿子罗睺罗也出家了,他们都跟着我出家修道了。

「我若不听善星出家,其人次当得绍王位」。你看我的弟弟出家了,他是王子;然后阿难、提婆达多出家了,他们也是王子;我的儿子罗睺罗也出家了。这些人都出家了,如果我不让善星出家,就意味着善星会继承王位。如果他继承了王位,权力就无限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就可能去破坏佛法呀!他注定是由善转恶的一个人,如果他出家了,至少还在我的影响范围内,众生不会完全地去信他,然后还有地狱的果报把他收了去。所以,考虑到这一点,「两害相权取其轻」,当时我就让他出家修道了。

【善男子,善星比丘若不出家,亦断善根于无量世都无利益。今出家已,虽断善根能受持戒,供养恭敬耆旧长宿有德之人,修习初禅乃至四禅,是名善因。】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善星比丘如果不出家的话,他也会断善根的,他会无量世都造不得什么善的利益。他出家之后虽然也断了善根,但是毕竟刚出家的时候,他也认真地持了一段时间的戒,也供养了三宝,「供养恭敬耆旧长宿有德之人」,对于那些长老们,修行时间长的有德之人,他也是挺恭敬的。刚出家的时候他也精进,修初禅……证四禅,这也算是种了点儿善因给自己。

【如是善因能生善法,善法既生能修习道,既修习道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听善星出家。】

这些善因在未来能够利益到善星,他出家以后做的这一切(持戒、供养恭敬有德者,或者是修到四禅境界等),都是好的种子,在未来他的业消褪的时候,还是能利益到他的。在未来机缘成熟的时候,这些善法的种子就会起作用,就会萌芽,就会使得未来的善星开始修习佛道,然后再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佛陀就让善星出家了。

佛陀的这个决定其实是非常英明的。

【善男子,若我不听善星比丘出家受戒,则不得称我为如来具足十力。】

接着,佛陀总结一句说:善男子,正是因为如来具足十种神通能力,能了解众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能够做出相对比较明智的决定,所以让善星比丘出家这件事,我是做对了的。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一些重点:

首先,佛陀给众生作的预言都是准确无误的,但是声闻乘(阿罗汉)以及缘觉佛,他们给众生做的预言就不一定准确了。所以在你成佛之前,少去做什么预言,万一不准的话,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然后,佛陀的智慧体现在哪里?明明善星会断善根,佛陀是知道的,却一直让他在自己身边呆了二十年,来熏陶佛法。虽然后来他变质了,但是也给他种了善根。佛陀说,如果当时我把他抛弃,一看他有问题,就把他逐出这个队伍的话,他去外边散布邪知邪见就可能祸害了无量的众生,在我身边还能少祸害众生一些。佛陀因此也忍受了善星到最后对于自己诸多的不敬、诸多的顶撞,佛陀就当修忍辱了。当然,佛陀已经不需要修忍辱了,他已经无数世修忍辱,都修圆满了。

还有,善星比丘如果不出家,当了国王的话,那么对佛法简直会是毁灭性的影响!所以佛陀让他出家,让他留在自己身边那么多年,都是对的。正是因为佛陀知道善星未来会怎样,所以他权衡之后才能做出最明智的决定。在这个相的世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要动脑筋权衡的。

然后再一个,讲的一阐提。不能看着一阐提对父母挺好的,对孩子、妻子挺好的,就说他是善的。就好像一个贪官,贪污的钱都给妻子,甚至给「小三」、「小四」花了,你不能说他是很好的,是不是?根本的价值观上错了的话,就一切都错了。树木从根开始苦的话,那茎、叶、花、果就都成苦的了。

接着,佛陀说佛性的特质像虚空一样,非内非外,不受时空影响,大家应该都记住了。

最后讲到,即便是一阐提,只要他做了一点点的善事,对他来讲都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如果做了一点点跟佛沾边的善事,为自己种了点儿种子的话。如果我们周围有一阐提,怎么说他就是不信佛,我们就回向给他,给他种种种子。偶尔,他在家里的时候,你不能让他听经的话,你可以放佛乐,如果是很好听的佛乐他一般不会拒绝的,这也算给他进行善巧方便地种种子了。早晚有一天这个种子会发芽的,到未来世机缘成熟的时候就能救他,甚至能让他去修习佛道,甚至最终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69.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1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5

第265课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最近「喜马拉雅」上主播评选投票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我看每天都有师兄在群里发,要给我们学院投票。我一直也没怎么在意,今天课前有点时间,我就去看了一下主播评选的总榜,就是怀着好奇心去了解一下,看看排在前几名的都是谁呀。大概看了一下前十名,大部分都是讲鬼故事,还有讲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爱法者卧安,得喜志念清。真人所说法,贤者常乐行。法护行法者,如雨之润生」——《般尼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迦叶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的功能,「眼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初果)须陀洹人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接着看经文:【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是须陀洹,先得道故名须陀洹,以初果故名须陀洹。若先得道名须陀洹者,得苦法忍...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六卷,依然是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佛陀继续对迦叶菩萨讲:迦叶,善男子,这些智慧不具足的众生...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7 | 涅盘经

各位尊者、菩萨:大家好!就在今天上午,听闻一个消息:我一直非常敬重的大德——梦参老和尚,已经示寂。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感应也是相当的明显。在这里,如果说醍醐这几年讲法有一点点微薄功德的话,把这些功德都回向给伟大的梦参老和尚。其实,不管梦参老和尚去到哪里,哪里都是净土,我们也不需要特定地、特意地祝他...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涅槃经》的第三十四卷。上节课佛陀提醒我们,修行者不要过于执著法相。如果执著法相的话,「不名为善」,那是不好的,也不能摧坏各种疑惑之网,可能还增加更多的疑惑。【迦葉复言:世尊,如是人者,本自不疑,云何说言不坏疑网?】迦叶就问说,世尊啊,像那些执著法相、执著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