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89课·深切体恤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7)《大般涅槃经》讲解635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涅槃经》的第十卷。

上节课的最后佛陀说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佛性,你就是大丈夫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说。我今已有丈夫之相,得入如来微密藏故。】

迦叶菩萨对佛说:就是这样的,师父,就像您说的一样,因为我已经意识到我自己身上的佛性,所以我确认已经有了丈夫之相。

「得入如来微密藏故」在您的引领下,我已经感觉我窥探到了如来的微密之藏了。

【如来今日始觉悟我,因是即得决定通达。】

今天听您讲法,听着听着,我就开始觉悟了。我相信按照您的说法去修行,未来一定能够通达佛道。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随顺世间之法而作是说。】

佛说太好了,善男子你这句话我知道是说给世间人听的,是鼓励在座的所有菩萨、所有声闻弟子、所有四众弟子以及所有信众的。说只要听佛讲法,你就能慢慢地觉悟,最后通达一切佛法。

【迦葉复言:我不随顺世间法也。】

迦叶又说师父,我没有故意随顺着世间法,我就是在表达我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

【佛赞迦葉:善哉!善哉!汝今所知无上法味,甚深难知而能得知,如蜂采味,汝亦如是。】

佛陀赞叹迦叶说:太好了,善男子你今天已经大概了解了一下什么是无上法味。一般人都说佛法甚深难解,但是你今天已经有所了解了就好像蜜蜂采蜜采花的味道「汝亦如是」你也是这样的,像蜜蜂采蜜,终于采到点儿蜜了。

【复次,善男子,如蚊子尿不能令此大地沾洽,当来之世是经流布亦复如是,如彼蚊尿。正法欲灭,是经先当没于此地,当知即是正法衰相。】

就说蚊子是非常小的,蚊子的尿液也非常少,不可能让大地湿润。你要知道「当来之世」,就是未来,《涅槃经》的流布会让人担忧。正法欲灭的时候,《涅槃经》就先会灭的就是正法灭尽的时候,《涅槃经》是最不流通的,世界上会很少看到《涅槃经》。

佛陀说正法快灭的时候,《涅槃经》先灭。这里不是说《楞严经》先灭,而是说《涅槃经》先灭其实《涅槃经》在很多方面比《楞严经》讲的还要严格而且讲魔是什么样佛是什么样魔怎么说佛怎么说前面内容很清楚。)正法灭的时候先灭《涅槃经》。如果《涅槃经》流通不广泛了,你就知道正法衰退了。

【复次,善男子,譬如过夏,初月名秋,秋雨连霔;此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复如是,】

复次,善男子,就好像过了夏天就叫秋天了秋雨连绵,就开始下雨,一直连绵下雨。大乘典《大涅槃经》也是这样的。

【为于南方诸菩萨故,当广流布降霔法雨弥满其处。】

《涅槃经》最后灭的地方应该是南方地区,很多菩萨在努力使这部经还能再广泛地流通一段时间,就好像还在继续降雨一样,南方的雨水比较多。这里比喻说南方地区《涅槃经》可能流通得还稍微广泛一点。

【正法欲灭,当至罽宾,具足无缺潜没地中。或有信者,或不信者,如是大乘方等经典甘露法味悉没于地。】

这里讲到「罽宾」,这是一个国家的名字,汉代西域的一个国家叫罽宾国。佛陀讲西域地区可能还有这部经,可能还会流通一段时间。但是到了内地中原地区可能慢慢越来越不流通了。

「如是大乘方等经典甘露法味悉没于地」慢慢地你会发现《涅槃经》随着它流通范围的减少,这部经的真髓没有人知道,然后正法就慢慢灭尽了。

【是经没已,一切诸余大乘经典皆悉灭没。】

如果《涅槃经》灭没了,那么一切其的大乘经典慢慢都越来越少。

【若得是经具足无缺,人中象王诸菩萨等当知,如来无上正法将灭不久。】

这部经代表着如来的无上正法,所以真正的「人中象王」——人中的大象之王一样的各位菩萨们,你们要广泛地推广和流通《涅槃经》,因为它代表如来的正法。如果《涅槃经》消失不见了,正法也就不久于世了。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今此纯陀犹有疑心,唯愿如来重为分别,令得除断。】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对佛说,世尊,您讲了这么多,我们都很受益。但是我感觉听经的众多弟子中,纯陀……

纯陀大家还记得吗?《涅槃经》的前面,佛陀快入涅槃了,各类众生都来到娑罗双树间,来供养佛。但是各位众生一切的供养,甚至菩萨们的供养佛都没有接受,却接受了一个在家居士纯陀的供养纯陀是一个工匠的儿子。佛陀没有接受其他人的供养,却接受了一个在家居士的供养。这里面确实有一些寓意的,就说在末法时期,在家居士在传播佛法方面也是担负着重任的。你看佛陀将要灭度了,那么多人的供养都不收,阿罗汉菩萨的供养都不收,却收了在家居士的供养,大家想一想,里面真的有深刻的含义啊我们一定要担负起传法的责任

因为佛陀也讲末法时期有很多魔子魔孙混进了寺庙里,寺庙里有真菩萨,但是也有魔子魔孙。佛陀在某一部经里讲过在家居士的修行,在末法时期有的时候甚至胜过了出家人,然后在家女居士的修行甚至胜过了男居士。这里就在提示我们在家居士一定要加油一定要努力像出家人有的没有经济能力,他在助印经书方面、传播正法方面还不像我们这么容易。因为在家居士有很多软件高手专门从事软件行业的,或者精通电脑,又有经济能力又懂软件。

所以在末法时期,传法的重任就落在我们肩上了。这并不代表说出家人无用,不是这样的,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在家人有更多的方便,也有经济能力而已。我们要永远记住就是在家人、出家人都是佛陀的弟子出家的男女二众、在家的男女二众组成了「四众弟子」这个词汇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团结,即便是看到出家人中有一些疑似魔子魔孙的,我们也要调查清楚,然后再想办法,而不能盲目地去传播。因为盲目的传播,有的时候确实影响出家人的形象。这样对于佛法的传播其实是不利的,本来是好心,结果可能办了坏事,所以做任何事我们还是要严谨一些。

文殊师利菩萨对佛说世尊,大众中听法的纯陀您接受了他的供养,但是我能感觉到,我用我的他心通感觉到,纯陀他还是内在有些疑问的,希望如来您能够为我们分别解说一下,使得纯陀等等在家居士心中的疑惑能够断除。

【佛言:善男子,云何疑心?汝当说之,当为断除。】

佛说:善男子,文殊,你感觉纯陀有什么样的疑问呢?你替他讲一讲,我帮他断一断。

【文殊师利言:纯陀心疑如来常住,以得知见佛性力故。若见佛性而为常者,本未见时应是无常。若本无常,后亦应尔。】

文殊菩萨就说纯陀心中的疑惑,大概就是关于如来常住方面的。因为纯陀在听法的时候也知道了:如来的真身是法身,佛性常住而不灭,这些他是了解的。但是如果佛性是常的话,那我们没有看到佛性的时候没有感受到佛性的时候,佛性还在不在?就好像王阳明没看到花的时候,花还在不在?类似的疑问。如果佛性在我们没见到的时候,不在,那就说明还是无常的呀。如果一直是无常的,那么后来怎么又见到了呢?如果又是恒定的,那永远不被我们看见才对呀

【何以故?如世间物,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如是等物悉是无常。】

如果说我们没有见到佛性之前,佛性就是隐没的状态,那么见到就出现了既然这样,应该像一切世间物一样,从无生了有无中生了有),有了以后就还会断灭,成住坏空,还会断灭。佛性如果在我们发现之前不存在,发现之后才存在的话既然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这样的衍生之物,像世间一切有为之法一样,那就会断灭,就应该像世间那些从无到有的事物一样,还会从有到无的呀

【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无有差别。】

如果是这样的话证得佛性的人佛性在,没证得佛性的佛性不在,那么诸佛菩萨和声闻缘觉就没什么差别。你证得就有,不证就没有,那么佛、菩萨、声闻、缘觉就没有差别了嘛!

这里讲的就是说佛性在你发现之前,在不在?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然后释迦牟尼佛说了一个偈颂: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你们只盯着相来看,还是著相,以的思维去思维佛法感觉原来有后来没有了本来没有,现在有了。「三世有法」,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有为之法有相之法,其实都是会断灭的,有生就有灭,都是这样子。但是你们只盯着相,你们所看的有无,不都是相吗?你们只盯着相却没有透过相,无有是处。你们盯着空中的花,一会出现了一会儿没有了,只盯着花,盯着这个相,却看不到背后的东西。

【善男子,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亦有差别,亦无差别。】

你要知道,诸佛菩萨和声闻、缘觉当然有差别,但是根性里又没差别。说,诸佛菩萨和声闻缘觉,「亦有差别,亦无差别」。

从某种意义上讲,声闻、缘觉和诸佛菩萨肯定有差别在相上、在果位上,不一样但是根性里又没有差别。

文殊师利菩萨就赞叹说:

【文殊师利赞言:善哉!诚如圣教,我今始解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亦有差别,亦无差别。】

文殊菩萨骤然明白……有的时候,菩萨因为恒顺众生的缘故众生是相嘛,在相里飘转,就顺着众生的心也在飘转。

然后佛陀这么一讲,文殊菩萨突然就醒悟了一样的说:对呀,对呀!师父,就是我怎么跟着纯陀陷到相里去了呢?我现在了解了佛菩萨和声闻、缘觉有差别也没差别,看站在哪个角度讲了。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性无差别。唯愿如来分别广说,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迦叶菩萨又继续跟佛说:在性上讲,佛菩萨和声闻、缘觉是无差别的。但是,希望您再给我们广泛地宣说一下,讲得更详细一点,目的是什么呢?「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迦叶的意思是,我和文殊一点就透。你点我们一下,我们立刻就醒悟了,但那么多听法的大众们,他们未必能够了解「又有差别又无差别」是什么意思?您详细点说一说,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佛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当为汝说。】

然后佛就说:善男子,你要仔细听,我给你们好好的讲一讲。

【善男子,譬如长者,若长者子,多畜乳牛有种种色,常令一人守护将养。是人有时为祠祀故,尽构诸牛著一器中,见其乳色同一白色,寻便惊怪:牛色各异,其乳云何皆同一色?】

善男子,给你打个比方吧就好像一个大长者,有长者子(长者的孩子)畜养了一些奶牛,这些奶牛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奶牛,我们印象里都是黑白花,但是黑白花和黑白花还不同,图案也不一样),「常令一人守护将养」他就交给一个人去帮他去养。(因为长者子相当于是富二代,他不会亲自去养奶牛,他交给了一个人,让这个人帮着他守护着、养着这些奶牛。)然后这个养牛者,有的时候为了祠祀,他就「尽构诸牛」,有的时候就挤牛奶,挤完牛奶就放到了统一的一个器皿里。(有的时候我们看电视,挤奶者挤出的牛奶就放到一个桶里面。)他从不同的牛身上挤牛奶,但是却发现牛奶的颜色是一样的——都是白色,然后他就很诧异很奇怪,这个人有点笨笨的,就说牛的颜色不一样,牛的花纹也不一样,怎么牛奶都是同样的白色呢?

【是人思惟:如此一切,皆是众生业报因缘令乳色一。】

这个人就想:看来牛都是造了类似的业的众生,所以它们挤出的奶都是一个颜色呀。(虽然牛的外形有差异大小胖瘦有差异体格强壮与否有差异花纹有差异,但是都是牛,过去世造了类似的业。因为业的共通性导致它们挤出的奶都是一样的。)这个人一开始好像笨,醒悟了以后大家都感觉他好聪明。

【善男子,声闻、缘觉、菩萨亦尔,同一佛性犹如彼乳。】

那么善男子,声闻、缘觉、菩萨也是这样的——同一佛性。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他们身上都有佛性就好像那个不同的牛挤出的牛奶都一样,这个牛奶的共同性都是白色,象征着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身上的佛性是一样的。

【所以者何?同尽漏故。】

为什么声闻、缘觉、菩萨,他们的佛性是一样的呢?因为他们都尽了漏,使得自己的漏尽。这个「漏」,代表漏洞缺失,也代表烦恼结,代表「业识」使你不完美。

我们说有漏洞的人,就是有缺陷的人,容易让人利用,容易被人抓到把柄。那些魔子魔孙、魔民魔众们,他们身上本身就有漏洞,所以才被魔钻了空子。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本身这个鸡蛋有缝,苍蝇就叮。因为有缝之处就流淌出了蛋液,所以苍蝇就去叮这个有缝的鸡蛋,无缝的鸡蛋完美无缺。无漏者就好像是一个没有缝的鸡蛋一样很圆满漏尽了漏洞确实都尽了。由业力导致的你的一些弱点已经修复了,没有了。本来可能有的,但修着修着没有漏洞,没有缺失了。所以佛法有的时候像一个完美的补丁,正好能够补足你的那个缺口。没有弱点了,恶人想利用你的弱点没办法利用了。

声闻、缘觉、菩萨,他们已经没有漏了,就好像鸡蛋没有缝。

【而诸众生言佛、菩萨、声闻、缘觉而有差别,有诸声闻凡夫之人,疑于三乘云何无别?】

但是在果位上讲,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肯定不一样。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其中声闻是最低的,然后缘觉高一点,菩萨再高一点,佛界是最高的,在相上讲是有差别的。那么有一些凡夫就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如来把一乘的大法拆成了二乘三乘呢?他无法理解。像《法华经》有的师兄就听起来有困难,就觉得一乘就一乘,为什么还要拆成三乘

【是诸众生久后自解一切三乘同一佛性,】

但是慢慢,你要是学佛学久了你就能够懂。因为最高乘比较甚深难懂,只有极利之根极慧之根他们才能够一听就懂。

那么,佛陀说为了让众生都能听懂自己的课程,他只能编一些教材,适合小学的、初中的、大学的、研究生的,像这样子分开。但是你要了解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声闻、缘觉、菩萨、佛,以及六凡法界的所有众生都有同样的佛性,只是佛性被覆盖的程度不一样。

【犹如彼人悟解乳相由业因缘。】

这个养牛者最后不是也悟了吗,你看牛啊,大小都不一样长相都不一样花色都不一样,挤出的奶都一样,到最后也悟了。因为牛身上有一种共性,所以奶会有共性,都是白色的。众生身上都有佛性啊,都是同样的佛性

「由业因缘」为什么说众生身上的佛性是同样的呢?这个也是业力因缘导致的结果。既然都是众生,六道不管哪一道都是众生,那都有佛性,这是业因缘导致的结果。

【复次,善男子,譬如金矿,陶炼滓秽,然后消融成金之后价直无量。善男子,声闻、缘觉、菩萨亦尔,皆得成就同一佛性。】

复次,善男子,我们在炼金的时候,需要把金矿里的一切的渣滓污秽的东西都淘炼干净,然后把金子熔化,熔化了之后才能够塑造各种各样的形状,卖的时候价格就不一样了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是金矿里炼出的金,但是纯度不一样。虽然纯度不一样,但是都有金性,如果没有金性你也就不去提炼它了。都有金性指的是同一佛性,也就说声闻、缘觉、菩萨在佛性方面没有差别但是在证得果位方面,就如同金子的纯度方面是有差别的。

【何以故?除烦恼故,】

声闻、缘觉、菩萨,他们纯度的差异其实就是断烦恼的差异,烦恼最少的位置就最高,烦恼多的品位就居下。

所以各位师兄,我们互相之间的差异,其实如同声闻、缘觉、菩萨之间的差异,就是你这个金子的纯度达到多少了你的烦恼断到什么程度了烦恼少的师兄,他证得的果位就很高烦恼多的师兄他的果位就比较低。

【如彼金矿除诸滓秽。以是义故,一切众生同一佛性无有差别。】

这样用金子来打比方,大家一下全明白了众生身上的佛性,就如同这个金矿里的金性没有差别。

【以其先闻如来密藏,后成佛时自然得知,】

你一开始听到如来的讲法,慢慢地修着修着,烦恼越来越少果位就越来越高,就如同金子越来越纯一样。

【如彼长者知乳一相。】

就好像那个长者知道不同的牛都是牛,挤出的都是牛奶不是羊奶,有共性。

【何以故?以断无量亿烦恼故。】

只要你断了烦恼,你就离菩萨离佛很近了,断烦恼的程度就是成佛的速度,大家要注意

怎么样才能断烦恼呢?前面讲了很多方法……勤修六度,必然能够让你断除烦恼。因为大多数的烦恼都是小我造成的,都是执造成的,如果断了、「断了,烦恼就不见了。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若一切众生有佛性者,佛与众生有何差别?】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果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那么佛和众生又有什么差别呢?

【如是说者多有过咎。若诸众生皆有佛性,何因缘故,舍利弗等以小涅槃而般涅槃?缘觉之人于中涅槃而般涅槃?菩萨之人于大涅槃而般涅槃?如是等人若同佛性,何故不同如来涅槃而般涅槃?】

这里出现的几个名词过去我们没有遇到,「小涅槃、中涅槃、大涅槃、如来涅槃」,这很有意思。

迦叶菩萨也是随顺著众生的角度向佛发问,说佛和众生要都有佛性(众生本来是佛),那还修什么呀?您看舍利佛他是声闻乘的您的弟子舍利弗证了阿罗汉了,但是平常讲到舍利弗说他是证了小涅槃,那么缘觉乘的人证得了中涅槃,菩萨证得大涅槃,如来证得了如来的涅槃,为什么涅槃和涅槃还不一样呢?如果都有佛性,整齐划一就好了,都说是涅槃就好了嘛。

【善男子,诸佛世尊所得涅槃,非诸声闻、缘觉所得。以是义故,大般涅槃名为善有。】

佛陀说:就像金子的纯度不一样,佛菩萨的涅槃和声闻、缘觉的涅槃怎么可能一样呢?大涅槃代表善有,就是最美妙的、最殊胜的一种存在形式。——这是大涅槃。小涅槃、中涅槃的人,还需要加油,继续证才可以,还是要继续修的。虽然都有佛性,都有金子的金性,但是金子的纯度还不一样,越纯越好!

【世若无佛,非无二乘得二涅槃。】

如果说世间没有佛的存在,也不谈佛性的存在,那也无所谓二乘还得到二种涅槃,还有大涅槃,小涅槃,中涅槃之分。就是因为众生都有佛性,但是提炼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才区分二乘三乘的呀。

【迦葉复言:是义云何?佛言: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乃有一佛出现于世开示三乘。】

迦叶菩萨又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佛说说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之前那个时候,就有一尊佛出现于世,他教化众生的时候就适应着众生的根器,而设定不同的教材了。

【善男子,如汝所言,菩萨、二乘无差别者,我先于此如来密藏大涅槃中已说其义:】

善男子,就像你说的一样菩萨和声闻缘觉之间根性上都有佛性没差别,但是提炼的纯度上有差别,前面已经提到了。

【诸阿罗汉无有善有。何以故?诸阿罗汉悉当得是大涅槃故。】

阿罗汉们「无有善有」,阿罗汉还没有证得真正的大涅槃。因为阿罗汉「悉当得是大涅槃故」只要再努力还是能证得大涅槃目前还不算,就是说这个金子的纯度还不够,但是将来会够的。

【以是义故,大般涅槃有毕竟乐,是故名为大般涅槃。】

大涅槃是最高处了,到达大涅槃之后就圆满了,是毕竟的快乐,所以才叫大般涅槃

【迦葉言:如佛说者,我今始知差别之义、无差别义。何以故?一切菩萨、声闻、缘觉未来之世皆当归于大般涅槃,

迦叶菩萨就说:您说的一样,我现在才开始知道佛菩萨和声闻缘觉之间到底差别在哪,无差别在哪了。一切菩萨和声闻缘觉,「未来之世皆当归于大般涅槃」。目前看,菩萨、声闻、缘觉,还没有像您一样是紫磨真金他们还没有证得如来的大般涅槃,但是未来会证得。

譬如众流归于大海,是故声闻、缘觉之人悉名为常,非是无常。以是义故,亦有差别,亦无差别。】

就好像一切的河流,众多的河流都会归到大海的怀抱里一样,那么声闻乘、缘觉乘「悉名为常,非是无常」。声闻缘觉乘的人,他们身上也有佛性在佛性的角度上,他们也是常的,不是无常的。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纯度上的差异不影响金性上的相同(纯度不同,但不影响都是金子),未来都能成为纯金。所以说声闻、缘觉和菩萨,又有差别又无差别啊,看你站在哪个角度讲了。

【迦葉言:云何性差别?】

迦叶菩萨说:为什么说有差别啊?

【佛言:善男子,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之人如生熟酥,诸佛世尊犹如醍醐。】

佛陀对迦叶说:在相上继续打比方就不用金子打比方了,我们换一个比方大家都知道牛奶里能够提炼出奶酪,奶酪进行深加工能够成为生酥熟酥,熟酥再提练能够成为醍醐,成为醍醐就无法再提炼了。那么声闻乘的人就好像没有经过提炼的牛奶一样,缘觉乘的人就好像提炼出来的奶酪一样,菩萨就好像是生酥和熟酥一样已经在奶酪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提炼了,那么佛就好像是醍醐一样是从熟酥里面提炼出来的,到了醍醐就无法再提炼了。

【以是义故,大涅槃中说四种性而有差别。】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从精华的程度上来讲,把前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又归纳概括了一下,就是说你继续提纯还会往上升。就好像月亮,初一的时候是最不圆的,慢慢越来越圆,到了十五的月亮,或者说十六的月亮,圆满到极致的时候,就不能再圆了,再加一点它就成了椭圆了,就更不圆了。诸佛就是最圆满的月亮,就如同是奶类中提炼出来的醍醐一样。

迦叶菩萨又说:

【迦葉复言:一切众生性相云何?】

那么我们谈一谈一切众生吧,他们的方面,方面,您讲一讲吧!

【佛言:善男子,如牛新生,乳血未别,】

佛陀说:善男子,就好像刚出生的这些小奶牛,它很小,没有办法挤奶成熟的奶牛一挤,挤出奶来了,奶是奶,血是血,分开了。但是刚出生的小奶牛未来能够挤出来牛奶,但是目前它的牛奶和它的血成为一体,没有办法分开。

「如牛新生,乳血未别」刚出生的小奶牛,没有办法挤奶,它的奶就是血,血就是奶,混在一起了,没有办法分开。你也挤不出来,要想挤,挤出来它都是血了。

【凡夫之性杂诸烦恼亦复如是。】

就像在凡夫身上,佛性经常是混在烦恼性当中,就好像刚生出的小奶牛的血和奶都混在一起。凡夫的佛性和烦恼性紧紧的,就好像混在一起一样。

【迦葉复言:拘尸那城有旃陀罗,名曰欢喜,佛记是人,由一发心,当于此界千佛数中速成无上正真之道。以何等故,如来不记尊者舍利弗、目犍连等速成佛道?】

迦叶又说:我们所在的拘尸那城有一个旃陀罗叫欢喜,您有一次还说因为旃陀罗欢喜他发心想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您立刻就给他授记了,说欢喜未来能够在千佛所在的地方证得无上正真之道。(这个「旃陀罗」种姓制度最底层,这是最低贱的种姓了)您竟然给这样一个低贱种姓旃陀罗欢喜授记了但是您却不给尊者舍利弗、目犍连他们授记

难道在您看来这个低贱的种姓旃陀罗,他成佛的速度比舍利弗和目犍连这样的尊者还要快吗?舍利弗、目犍连,您在《法华经》中给他们授记,授记就是未来多久才能成佛。但是这个叫做欢喜的旃陀罗他一发心您就给他授记,说他很快就能够成就正觉。这样好不公平难道这些尊者不比那个叫做欢喜的旃陀罗要高无上倍吗这些尊者舍利弗和目犍连,他们在金子提纯的纯度方面,岂不是比这个旃陀罗强多少倍吗?您为什么速速的就给这个旃陀罗授记却说舍利弗、目犍连未来什么时候成佛,没有说很快成佛

【佛言:善男子,或有声闻、缘觉、菩萨作誓愿言:我当久久护持正法,然后乃成无上佛道。以发速愿故与速记。

然后,释迦牟尼佛就说:为什么一个低贱种姓的人一发心我就给他授记,说他很快能成佛;而我的弟子舍利弗、目犍连,我却慢慢地给他们授记,授记也是他们未来很久很久之后才成佛,好像不公平。有的声闻乘、缘觉乘,还有一些菩萨乘的弟子们,他们也发了誓愿我们要久久护持正法。因为护法的缘故,他们都能够成就无上佛道。护法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护法的人成就佛道的速度是相当快的,所以我就给这些人授记了。

复次,善男子,譬如商人有无价宝,诣市卖之,愚人见已不识轻笑。宝主唱言:我此宝珠价直无数。闻已复笑,】

同时,善男子,就好像一个商人手里有无价的宝珠,他就拿到集市上去卖。愚昧的人见了之后就不认识,笑他,就说:你卖的是什么呀?这人说:这是无价宝珠啊但是那些愚昧的人不认识就说:无价宝珠?假的吧,塑料的吧!就讥笑他。这个卖宝的人知道自己的无价宝珠价值无数,但是其他人不了解那些愚昧的人不认识,就觉得假的,肯定是人工合成的拿来看了又看,放下了,都去笑话他。

【各各相谓:此非真宝,是玻黎珠。】

这些愚昧的人聚在一起去看这个无价宝珠,没有一个人认识,从来没见过。因为太稀有,所以大家都不相信,互相之间你笑我我笑他,盯着无价宝珠看一看,然后互相之间都在笑:肯定是假的是玻璃珠。

【善男子,声闻、缘觉亦复如是,若闻速记,则便懈怠轻笑薄贱,如彼愚人不识真宝。

佛说:善男子,其实我的一番苦心你真的不懂。每个人身上的佛性就好像无价宝珠一样,我的授记就好像我是专家去鉴定了一下:这个宝珠是真的不是假的大家要相信

所以说佛的授记相当的重要佛要是给你授记,说你未来什么时候成佛,你必定成佛这就好像专家的鉴定一样。在珠宝鉴定领域,我们去专业的机构用专业的仪器一测,就知道它是真的还是假的

佛陀的授记非常的重要

但是声闻乘和缘觉乘的人,如果佛很快给他们授记,他们就懈怠了。就像愚昧的人不认识无价宝珠一样。如果舍利弗、目犍连来到我这儿修了没多长时间,我就说舍利弗、目犍连很快就成佛了。他俩就骄傲了、懈怠了,就不再继续努力了。就好像愚昧的人怀着很轻蔑的笑容去笑话那个卖无宝珠的人,其实是自己愚昧无知不认识珍宝。

于未来世有诸比丘,不能翘勤修习善法,贫穷困苦饥饿所逼,因是出家长养其身,心志轻懆,邪命谄曲,】

在未来世,有很多的比丘,不能够认真地修习善法。有的是因为家境贫穷、困苦、饥饿,没有饭吃所以才出家的。

在佛陀在世的年代,很多比丘出家是冲着佛法而出家,或者冲着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出家。但是末法时期,没有佛存在,大家是为了什么出家

很多人是为了生计为了谋生,觉得寺庙里的钱好挣,然后才出家,有一批这样的人。这样人出家之后,是利用信众的供养来滋养身体,他的「心志轻懆」,心志浮躁,「邪命谄曲」。他本身他就不是为了法而出家的,就是为了混饭吃,这钱越捐越多,越多越好

师兄们反应过有的寺庙,我们进去之后还没有请到法呢,他先让你交钱,然后再去吃饭或者去干什么佛事。总是提醒你先交钱,把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有的牌位卖的也是极其贵,一看就是一个经营的场所,让人感觉很不舒服。感觉真的是违背了佛陀的教法,佛陀已经预料到,很多人出家是为了谋生,为了赚钱,所以他不是真的僧人。他邪命谄曲,他的心不正,就盯着钱看。所以你要是不捐钱,你在那拜佛,他也是很敌视你的样子,用眼睛斜视你,非常愤怒似的。所以你去了寺庙,必须先往功德箱里放完钱,再去拜佛,他好像还高兴一点,有一些假僧人是这个样子,邪命谄曲

【若闻如来授诸声闻速疾记者,便当大笑轻慢毁呰,当知是等即是破戒,】

有一些假僧人,根本就不看重如来的授记。即便是佛说某某人未来能证得什么果位,因为他是假僧人,他为了名闻利养,才去寺庙的,所以他不把授记当回事对他来讲——金子的纯度根本就不重要,甚至金矿本身也不重要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信佛,他就去了寺庙里,就是为了赚钱才去的。佛陀的授记,他根本就不当回事,还会讥笑。

「轻慢毁呰,当知是等即是破戒」有的僧人倒是也是为了法而去寺庙去皈依的,也是想修行但是只要佛陀一夸他,一给他授记,他就骄傲了,一骄傲就破戒了。(因为傲慢是犯大戒的,《梵网经》多次提到不可以骄慢的,一骄慢就犯了大戒了。)

【自言已得过人之法。以是义故,随发速愿故与速记,护正法者为授远记。】

佛陀给谁授记是看人的这个人是真心赤诚修法像叫做欢喜的这个旃陀罗,他的地位在古印度非常的低下,听佛讲法开悟了但是他对未来战战兢兢,他非常没有自信,因为他在社会上遭到一切人的歧视。像欢喜这样不自信的这种低贱种姓的人,他一发心,佛陀就速速给他授记,目的是鼓励他,让他未来有自信,更加精进勇猛地去修行。

但是有一些声闻、缘觉乘,如果给他授记,他立刻骄傲。一授记就非常骄傲的这些弟子们,佛陀就不能轻易的给他授记,授记也授一个远远的记,你未来多少世、多少劫,你会成佛未来会成,现在还不是,所以你要努力所以佛陀的教法完全是因人而异的。什么样的人该鼓励,什么样的人要防止他骄傲,要让他努力又不能让他骄傲,就授一个长长的的记。

那么还有一些人,「随发速愿故与速记,护正法者为授远记」。这些护法的人也给他授记,但是授一个远记。护法者非常难得,一定能够成就正觉,但是给他授一个远记,为什么?因为他护持正法,他现在不一定认真修,也未必懂,也未必能讲,所以给他授一个远远的记,就说:你未来必成正觉,现在还不是,所以要认真地修

佛陀给每一个不同的弟子授记都不一样,授记的速度不一样。说你什么时候成佛,这个远景也不一样。有的比如说你一年后成佛,那个两年后,那个十年后,那个多少劫后……都不一样,因为弟子不一样,所以授记不一样。佛法就是这样的,完全依照着众生而生。因为如来是无我的,一切法都依着众生而立。

我们继续品味一下经文里这句话,佛陀说:有诸比丘,不能够精勤地修习善法,他们是因为家境贫困,活不下去才出家的。出家的目的就是长养自己的身体,吃胖胖的肥肥的。但是「心志轻懆,邪命谄曲。这些恶性比丘,他们如果听说佛给哪个声闻乘的弟子授记了,他们会在旁边起哄和讥笑,就是羡慕嫉妒恨,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还有一类这样的比丘,于他们的存在,所以佛陀对弟子的授记也是要考虑一下的:如果我现在给舍利弗和目犍连授记,说他当生,或者说此时就已经证得什么果位了成佛了之类的,那么周围那些恶性比丘就会去讥笑他讽刺他诽谤他,甚至背地里因为嫉妒而伤害他们,这也是一个原因。

所以过去在禅宗故事里,五祖弘忍偷偷地把法传给了慧能,慧能不认识字,不会写字,他写的偈颂让别人帮他写在墙上,五祖一看明明见性了,却用鞋擦掉了。在众人面前说,六祖慧能还没见性。但是私下里偷偷地去找慧能,慧能正在舂米。然后五祖就说米舂的怎么样?慧能说就差筛了。然后五祖就偷偷地敲了三下,用拐杖手杖在这个磨那里敲了三下。你看看五祖怎么保护慧能的?就是怕众人嫉妒他伤害他,然后偷偷地去找他,又敲了三下,看看慧能是不是够聪明能够领会慧能非常聪明,心领神会,听了师父敲三下就知道三更去找师父。找到师父,五祖就给他讲《金刚经》,然后他大彻大悟,写个偈颂。然后五祖又偷偷地去送慧能,撑着船去送他,这就体现了师父爱护弟子爱到什么程度,想得很长远。

佛陀当时有这样的考虑,那些不是为了求法而出家的比丘们,本身就「心志轻懆,邪命谄曲,心就不正,别说他们护持正法,可能还诋毁、毁灭正法,也毁灭被授了记的这些声闻弟子。所以就算舍利弗、目犍连很优秀,我在授记上都要很谨慎。在法华会上授记的时候,也是说未来什么时候成佛,也是避免有人恶意地伤害他们。所以说这个娑婆世界,真的是一个堪忍的世界,人性险恶。佛陀因为有他心通,知道恶性比丘的存在,所以授记上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那今天先讲到这里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愿一切修习正法、护持正法的师兄师父们,永远平安,幸福

感谢一切龙天护法,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01.html

“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89课·深切体恤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9

第269课「文殊师利,众生见佛亦复如是,以其心净故见佛身。佛身无为,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色非非色,不可见非不可见,非世间非非世间,非心非非心,以众生心净见如来身。」——《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今天开始学习《涅槃经》的第四十卷——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三。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憍陈如品第十三...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6

第266课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观看《涅槃经》中的辩论会。我们都知道这个辩论会是外道发起的,佛陀是被动参加的,因为佛陀本身并没有好辩、好斗之心。好辩、好斗之心其实也是「我执」的体现,但是被动参加还是可以的。为了阐明宇宙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爱法者卧安,得喜志念清。真人所说法,贤者常乐行。法护行法者,如雨之润生」——《般尼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迦叶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的功能,「眼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4

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本师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们:大家好!上节课的最后,佛陀又再一次强调:我们手头的这部微妙的《大涅槃经》的重要性,佛陀说《大涅槃经》是一切善法的宝藏,也就是说一切善法的精髓在《涅槃经》中都能找到。佛陀说,《涅槃经》就是这样,好像大海里藏着各种各样...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容易造成众生烦恼的三个字:「受」「爱」与「触」。我们接着来看:【复次,善男子,智者当观受、爱二事何因缘生?知因想生。】佛陀说:迦叶,善男子,有智慧的人去观察「受」和「爱著」这两件事的时候,他会去找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受,什么造成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漏。云何复言因无明故生于诸漏?】迦叶菩萨说:世尊,如果像您讲的无明本身就是一种漏,一种漏失,一种烦恼,那为什么又讲因为无明又产生了诸多的烦恼呢?【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漏者,是内无明。因于无明...